陪孩子读古诗词
『壹』 描写“母亲陪孩子读书”的诗句有哪些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2、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白居易《燕诗示刘叟》选
3、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韩愈《谁氏子》选
4、霜陨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舆恭《思母》
5、搴帏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黄景仁《别老母》
6、河广难航莫我过, 未知安否近如何。 暗中时滴思亲泪, 只恐思儿泪更多!——倪瑞璿《忆母》
7、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王安石《十五》
8、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慈母爱》【元】杨维桢
9、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岁末到家》【清】蒋士铨
10、搴帏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哭。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黄仲则《别老母》
『贰』 描写和孩子共读书的诗句
长歌行
【作者】来佚名 【朝代】两源汉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 注释
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叁』 关于儿童读书的古诗词
列举如下:
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朝颜真卿《劝学》
白话译文: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创作背景:颜真卿3岁丧父,家道中落,母亲殷氏对他寄予厚望,实行严格的家庭教育,亲自督学。颜真卿也格外勤奋好学,每日苦读。这首诗正是颜真卿为了勉励后人所作。
2、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南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白话译文:古人学习知识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实践,方能学有所成。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于庆元五年(1199年)于山阴写给小儿子陆聿的,此时陆聿二十一岁,正值“少壮”。诗人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于书房,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窗外,北风呼啸,冷气逼人,诗人在静寂的夜里,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写下了这首哲理诗并满怀深情地送给了儿子子聿。
3、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南宋陆游《读书 》
译文:归老隐居的志向就算没有那五亩田园也依然如故,读书的本意原在于黎民百姓。灯下读书,眼神已大不如从前了。却还是阅读完了两万的蝇头小字。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淳熙四年(1177),陆游五十三岁时,时陆游到成都,夜晚读书,眼神不如以前,却依然心系黎民,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4、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南宋刘过《书院》
大意:努力学习就像是用力气去耕田,勤劳、懒惰只有自己会知道,即便书的 种类很多,终究会有熟读、理解的那一天。
作者: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
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5、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朝朱熹《观书有感》
白话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创作背景:庆元二年(1196年),为避权臣韩侂胄之祸,朱熹与门人黄干、蔡沈、黄钟来到新城福山(今黎川县社苹乡竹山村)双林寺侧的武夷堂讲学。在此期间,他往来于南城、南丰。在南城应利元吉、邓约礼之邀作《建昌军进士题名记》一文,文中对建昌人才辈出发出由衷赞美。
『肆』 为什么要让孩子读唐诗宋词
其实答案很简单,第一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考试,尤其将来的高考。 著名的中专国古典文学家说过:“中属国传统的教育方法是合乎人的自然成长阶段的。小孩子实际上不需要多讲,应该利用他们记忆力强的优势,让他们多背诵。好的作品,有很丰富的内涵,等到将来理解力提高以后,这些早年记忆的内容就会被调动出来,如同智慧库,为孩子一生提供不尽的资源”。 会诗词的人,有内涵和格调,特别美好。所以,陪孩子们读一读诗词吧。
从2017年9月份开始,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将统一采用全新的“部编本”(由教育部直接编写),语文教材“有限的多样化时代”告终。据媒体报道:此次“编本”教材,换掉了约40%的课文,文言文比例大幅提升。较之以前的人教版,小学1到6年级,古诗/文总数增加了55篇(一年级就有古诗),增幅高达80%;总计124篇,占到了全部课文的30%。初中3个年级,古诗/文总篇数也提升至124篇,占到了全部课文的51.7%。所以说,得古诗文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考试。
除此以外,从小读唐诗宋词的好处就是:看到美景时,其他人只会说‘卧槽牛*’,然后拍照发朋友圈时,你却因为心中淌过那一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感动到热泪盈眶。
『伍』 如何和孩子一起学习古诗词
小三班的家长晚上好,从下周开始我班每周教孩子一首诗。每周我们要把所学习古诗版的内容写在博客中。古权诗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幼儿园我们也鼓励孩子学习古诗。我也希望各位家长每天关注我们的博客关注孩子在原的学习情况。
但正因为古诗中的语言形式凝练,词意表达委婉、含蓄的特点使幼儿不易理解诗意,所以之前一直认为幼儿园孩子学习古诗,理解难度大,学习形式相对较苦燥。
经过最近几次教孩子开展的古诗教学使我改变了以上的一些看法。
例如:在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中,我先用简洁、易懂的词语向幼儿介绍古诗名字的意思:“赋”就是写,白居易的一个朋友要走了,他写了一首原上草的诗送给他的朋友当作分别的礼物。然后对照图片向幼儿完整朗读古诗一遍。
『陆』 如何让孩子爱上古诗词:大人和小孩一起学和玩
古诗词抄大多数是历代文人,甚袭至是思想家的思想的体现,是对人生的深刻严肃的思考,其中贯穿了很浓厚的各个历史时期不同文明下的人生阅历,而这些人生阅历是充满在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当中的,要让孩子产生兴趣,就要让他对历史感兴趣,首先以讲故事的方式引导他们的兴趣,激发孩子的正义感与责任感,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思想逐步走向成熟,不要低估孩子的认知能力,更不要以大人长者自居对孩子的疑问不屑一顾,所有历史问题都是自由发散思维的源泉,而不是定性定式的膜拜对象。
有些时候孩子的想法恰恰是成年人,或者说有专业知识训练的人被已有的条件限制所蒙蔽到的。这会很像郭德纲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什么样的学生最好教,没学过曲艺,一点不懂的,最好教,学过了一点的了,他会老遵循自己的定式,反而难教了。”
如果大人能做到和孩子共同学习,重新审视一切,在客观问题面前,在事实面前,无老幼,只论理,那么,这番教育,必定成功。
『柒』 豆瓣:在哪儿买陪孩子读古诗词·草木芬芳
当当网上有
『捌』 北大文学博士告诉你,为什么要陪孩子读古诗词
小时候,我最享受的事情之一,就是骑在爸爸的肩膀上,一边晃着脚丫,一边听爸爸念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那些婉转的音节、抑扬的节奏,听上去是那么悦耳。我并不知道其中的含义,却忍不住跟着念、跟着读。或许正是这些幼儿时期跟爸爸一起读过的古诗词,指引我一步一步走上了古典文学研究的道路。
如今的我,作为一位母亲,更加真切地体会到跟孩子一起读古诗词的快乐。女儿几个月大时,每当我开始读诗,她就会睁大眼睛望着我,漆黑的眼珠里流动着闪亮的光彩;她在学走路的阶段,会常常跟着诗词的节奏摇头晃脑,摆动身体,玩得不亦乐乎;等她学说话时,我每读完一句诗,她会奶声奶气地重复最后一个字,一边露出得意的神色……古诗词陪伴她长大,而我也藉由她的眼光,从许多烂熟于胸的诗词中,读出了新的感悟。
这样的亲身经历,让我无比深刻地意识到,与孩子一同读古诗词,对孩子的成长、对亲子关系的建立,具有多么特殊的意义。你为孩子打开一本书,同时也是为他打开一个世界。而古典诗词的世界最是美妙,也最有助于构筑亲子阅读的独特空间。
诗词之美,美在韵律。因此,陪孩子读古诗词,首先要“读”。汉字有四声,分平仄,会在诗词中形成错落有致的组合。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孩子们很容易被这种天然的韵律所吸引。他们喜欢节奏感,喜欢声音的高低起伏。当你一字一句、平缓又有力地念出那些诗词,便是在演奏一首天然的乐章。你的情感,将化作声音的温度。孩子那敏锐的小耳朵,绝对不会放过。他会不自觉地跟上你的节奏,跟着你一起走进诗词。
诗词之美,美在画境。陪孩子读古诗词,要尽可能给孩子以画面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无边大漠中的一缕孤烟,长河映衬下的浑圆落日,这是何等壮阔?“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绮罗似的天边晚霞,白练似的澄净江水,这是何等宁静?好的诗词,总是能唤起生动鲜活的画面,给人带来心灵的触动。给孩子讲解诗词,意思的透彻是在其次,更重要的是画面感的营造。孩子们的大脑本来就拥有强大的画面生成能力,当他们脑海里浮现出清晰的画面,他们会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词的魅力。
诗词之美,美在想象。陪孩子读古诗词,还要引导孩子去联想,给他挥洒想象的自由空间。含蓄凝练是古典诗词的重要特色,随之而来的,是无穷的余蕴,让人浮想联翩。“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赶路的行人向牧童打听喝酒的地方,牧童的回应,诗歌只用“遥指”的动作来表现。至于行人与牧童的对话场景,都交给读者,任凭想象。不仅如此,这个场景还让人忍不住追问:为何行人要寻找酒家?是因为旅途的疲惫吗?是因为思乡的愁绪吗?又或者二者兼有?在牧童“遥指”之后,行人找到酒家了吗?他的愁绪是否得到了疏解?……孩子们擅长想象,每个孩子心里都住着一个浩瀚的宇宙。你给他一首想象的帆船,他就能在思想的宇宙中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