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词句 » 古诗宋安淳西

古诗宋安淳西

发布时间: 2021-03-02 19:15:45

Ⅰ 关于读书的,古诗

关于读书的古诗如下: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劝学诗》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杜甫《柏学士茅屋》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Ⅱ 谁有《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和董传留别》宋.苏轼的古诗译文啊

是《送安淳秀才失解西归》吧!
意思大概是:
人有从(董遇)学者,遇不肯教,而内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容遍而意自见。

经典文字简短,意思深长,要多读,熟读,仔细玩味,才能了解和体会。所谓“意自见”、“子自知”,着重自然而然,这是不能着急的。这诗句原是安慰和勉励那考试失败的安敦秀才的话,劝他回家再去安心读书,说“旧书”不嫌多读,越读越玩味越有意思。固然经典值得“百回读”,但是这里着重的还在那读书的人。简化成“百读不厌”这个成语,却就着重在读的书或作品了。这成语常跟另一成语“爱不释手”配合着,在读的时候“爱不释手”,读过了以后“百读不厌”。这是一种赞词和评语,传统上确乎是一个评价的标准。当然,“百读”只是“重读”、“多读”、“屡读”的意思,并不一定一遍接着一遍地读下去。
《和董传留别》意为:
我虽然身穿简陋的土布,用粗丝绑发,却满腹诗书,自然气质高华。
厌倦了与老书生清谈,鼓舞精神和众多士子共赴中制科考试。
兜里没钱,一双旧鞋已跟随我多年,出行全靠它;富贵人家的香车美女,让我眼花缭乱

Ⅲ 关于读书的古诗词

唐〕颜真卿《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内首方悔读书迟。”
〔唐容〕王贞白《白鹿洞诗》:“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唐〕杜荀鹤《闲居书事》:“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宋〕苏轼《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朱熹《读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陆九渊《读书》:“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明〕于谦《观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清〕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清〕法式善《读书》:“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露叶既畅茂,烟打渐苍莽。”

Ⅳ <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的所有诗句拜托各位大神

《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 苏轼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他年名宦恐不免,版今日栖迟那可追。 我昔家权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 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従儿嬉。 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 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 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 与君未可较得失,临别惟有长嗟咨。 神宗熙宁三年(1070),二十八岁的安敦,以秀才的身份参加了乡试,其结果是“失解西归”。这首虽是宋朝苏东坡赠给安敦的诗,但内容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原诗旨在劝慰、鼓励安敦莫以中举为念,而要去追求知识本身的价值;先贤的典籍中蕴藏着的无穷学问,“熟读深思”自能领悟。失解:参加贡举考试未中。

满意请采纳

Ⅳ 关于读书的名言古诗

〔唐〕颜真卿《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王贞白《白鹿洞诗》:“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唐〕杜荀鹤《闲居书事》:“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宋〕苏轼《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朱熹《读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陆九渊《读书》:“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明〕于谦《观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清〕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清〕法式善《读书》:“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露叶既畅茂,烟打渐苍莽。”

Ⅵ 《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内诗句的意思

这首虽是宋朝苏东坡赠给安敦的诗,但内容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原诗旨在劝慰鼓励安敦莫以中举为念,而要去追求知识本身的价值。先贤的典籍中蕴藏着的无穷学问,“熟读深思”自能领悟。“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这两句是重点写给安惇参加科举考试落第,旨在劝慰鼓励他,希望他不要过分在意考试的成败,而应当回家安心读书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这经典的两句诗,历来被看作是读书治学的重要门径。这里面实际包含着两种读书方法:一种是熟读,一种是深思。熟读,就是反复阅读。苏轼告诫安惇:对经典著作应当“不厌百回读”。反复诵读,久而久之,烂熟于心,自然能够融会贯通。即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当然,“百回读”只是强调多读,并非一定要读一百遍。反复阅读的过程实际就是不断领悟的过程。北宋哲学家程颢云:“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熟读还必须与深思结合起来。认真思考,是读书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韩愈在《劝学解》中说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读书而不思考,就不能读出书中的妙处,就如吃饭时只顾狼吞虎咽一样,虽然填饱了肚子,却不知其中滋味。苏轼的本意,是劝慰安惇秀才不可急于求成,静下心来“熟读深思”,自然会理解经典的奥妙,他日定能科场得意。

Ⅶ 翻译一下《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这首诗

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全诗释义:

“旧书"指的是经典,所以要"熟读深思。”经典文字简短,意思深长,要多读,熟读,仔细玩味,才能了解和体会。所谓“意自见”、“子自知”,着重自然而然,这是不能着急的。这诗句原是安慰和勉励那考试失败的安敦秀才的话,劝他回家去安心读书,旧书不嫌多读,越读越玩味越有意思。

固然经典值得“百回读”,但是这里着重的还在那读书的人。简化成“百读不厌”这个成语,却就着重在读的书或作品了。这成语常跟另一成语“爱不释手”配合着,在读的时候“爱不释手”,读过了以后“百读不厌”。这是一种赞词和评语,传统上确乎是一个评价的标准。

当然,“百读”只是“重读”、“多读”、“屡读”的意思,并不一定一遍接着一遍地读下去。

前两句历来被看做是读书治学的重要门径。

这里面实际包含着两种读书方法:

一种是熟读,一种是深思。熟读,就是反复阅读。苏轼告诫安惇:对经典著作应当“不厌百回读”。反复诵读,久而久之,烂熟于心,自然能够融会贯通。

即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熟读这种方法在中国古代是被格外强调的。这种方法虽然忽视了思考的过程,有些机械,但却强调了对话言的感悟,重点培养了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而且一旦自行悟透书中的道理,便会终生难忘。因此,熟读的过程实际就是感悟的过程。

东汉末年董遇,对《老子》和《左传》有精深的研究,有人向他请教,他却不肯教,而是说:一定要先读上一百遍,书读百遍,其意自明。当然,“百回读”只是强调多读,并非一定要读一百遍。阅读的次数和对内容的理解应当是成正比的。

北宋哲学家程颢云:“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浏览过的书,虽然也有印象,但总是不牢固,容易遗忘,要用时它也不来,而熟读成诵的书,则变为自己的东西,召之即来,运用自如,在思考问题时,也容易联想,左右逢源。

熟读还必须与深思结合起来。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韩愈在《劝学解》中说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认真思考,是读书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读书而不思考,就不能读出书中的妙处,就如吃饭时只顾狼吞虎咽一样,虽然填饱了肚子,却不知其中滋味。

《南齐书陆澄传》记载这样一个故事:“陆澄当时称为硕学,读《易》三年,不解文义,欲撰《宋书》竟不成,王俭曰:‘陆公,书橱也。’后来,人们将只知读书而不会灵活运用的人戏称为"书橱”。

读书不仅是获得知识,而且应学以致用。而要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永远离不开思考的过程。伯乐的儿子按图索骥,结果找到的千里马竟是一只癞蛤蟆。之所以闹出这样的笑话,主要是因为伯乐的儿子只知机械地照搬书本,没有自己的思考和体会。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释义:读过的旧书要一遍遍地再去诵读,书读熟了你就会自然而然的深思明了其中的意思。

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释义:你以后肯定会成为一个有名望的大官,今天的漂泊失意你也不要去介意。

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

释义:我曾经在家里断掉一切的交际应酬,著书到了连院子里的花草都没空去看一下。

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従儿嬉。

释义:离开家后东游求官,抛开旧学,同从儿辈们胡闹。

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

释义:算计百出却事事成空,到现在只有头上的白发如期而来。

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

释义:想起在故乡手种的松柏,到我还乡的时候怕是要两手合抱了。

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释义:

如果每件事早知道是命中注定的,那我十年来的浪迹求官行为不是极度无知。

与君未可较得失,临别惟有长嗟咨。

释义:现在我和你说千万别去计较一时的得失,在这临别时和你说这些又让我感慨长叹了。

(7)古诗宋安淳西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神宗熙宁三年(1070),二十八岁的安惇,以秀才的身份参加了乡试,其结果是"失解西归"。这首虽是宋朝苏东坡赠给安敦的诗,但内容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原诗旨在劝慰、鼓励安敦莫以中举为念,而要去追求知识本身的价值;先贤的典籍中蕴藏着的无穷学问,"熟读深思"自能领悟。

失解:参加贡举考试未中。苏轼这两句诗语气委婉,劝慰安惇秀才回家再去安心读书,不可急于求成,只要"熟读深思",自然会理解经典的奥妙,他日定能科场得意。后来由此演化出成语"百读不厌"。苏轼的诗本是强调读书的方法,而成语却着重于所读的书或作品本身的价值了。

Ⅷ 《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 ( 旧书不厌百回读 ) 全诗 的意思 苏轼的那首 急需!!!!!!!

是《送安淳秀才失解西归》吧!
意思大概是:
人有从(董遇)学者,遇不肯教,而内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容书百遍而意自见。

经典文字简短,意思深长,要多读,熟读,仔细玩味,才能了解和体会。所谓“意自见”、“子自知”,着重自然而然,这是不能着急的。这诗句原是安慰和勉励那考试失败的安敦秀才的话,劝他回家再去安心读书,说“旧书”不嫌多读,越读越玩味越有意思。固然经典值得“百回读”,但是这里着重的还在那读书的人。简化成“百读不厌”这个成语,却就着重在读的书或作品了。这成语常跟另一成语“爱不释手”配合着,在读的时候“爱不释手”,读过了以后“百读不厌”。这是一种赞词和评语,传统上确乎是一个评价的标准。当然,“百读”只是“重读”、“多读”、“屡读”的意思,并不一定一遍接着一遍地读下去。
《和董传留别》意为:
我虽然身穿简陋的土布,用粗丝绑发,却满腹诗书,自然气质高华。
厌倦了与老书生清谈,鼓舞精神和众多士子共赴中制科考试。
兜里没钱,一双旧鞋已跟随我多年,出行全靠它;富贵人家的香车美女,让我眼花缭乱

Ⅸ 急需劝学.闲居书事.白鹿洞诗.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古诗新唱

要多看书,了解这些问题。

Ⅹ 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的诗意

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
苏轼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他年名宦恐不免专,今日栖迟那可追。
我昔家居断还属往,著书不复窥园葵。
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従儿嬉。
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
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
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
与君未可较得失,临别惟有长嗟咨。
神宗熙宁三年(1070),二十八岁的安敦,以秀才的身份参加了乡试,其结果是“失解西归”。这首虽是宋朝苏东坡赠给安敦的诗,但内容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原诗旨在劝慰、鼓励安敦莫以中举为念,而要去追求知识本身的价值;先贤的典籍中蕴藏着的无穷学问,“熟读深思”自能领悟。失解:参加贡举考试未中。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