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词句 » 章草古诗书法作品欣赏

章草古诗书法作品欣赏

发布时间: 2021-03-02 01:40:55

『壹』 这首诗的草书写法

这首诗

『贰』 哪位古人用章草写的春江花月夜

祝允明的草书《春江花月夜》
——祝允明和他的草书艺术
田歌
明代史称“吴中四才子”之一的祝允明(1460—1527),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他字希哲,号枝山,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其小楷学钟繇、王羲之,谨严端整,笔力稳健;草书学怀素、黄庭坚,晚年的草书,更显笔势雄强、纵横秀逸,为当世所重。他的“狂草”,虽偶有失笔,却写得舒展纵逸,气韵生动,是值得后人研习的一位书家。
他将草书的表现力推上了一个高度,增强了气度和内涵,从而成为明代浪漫书风的成功者。
祝允明虽看到怀素的成就,但对于草书的学习仍然是主张学晋人的。他在黄庭坚和怀素的作品中看重的是其中的“晋韵”,因此,他对时人学怀素以至于“狂妄”的现象很不满。他曾多次强调对晋人草书的学习。如66岁所作的《古诗十九首》,尽管在笔法上很似宋人,但在章法和韵 味上很有晋人意蕴。这类作品往往在他的小草尺牍上体现得很充分。
祝允明传世的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章草。元明书家在上窥晋人时,把已被人遗忘的章草书重新拿来玩味,并得到了发展。这是个很有趣的现象,因为当时不可能像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出土的大量简牍墨迹,而仅仅依据《急就章》以及部分刻帖来作样本。那时只能借助于今草和行书的笔法来写章草的结构,而形成很特别的风貌。元时赵孟頫有《急就章》临本,康里子山也作章草书,明初最有名的章草书家是宋克。在这样的风气下,祝允明也作了不少章草作品,如67岁所作的《书述》,其中很多字与《急就章》很相近。他章草书法的代表作是66岁所作《和陶饮酒诗》册(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他将今草的笔法和部分草法自然地融入章草,而短促朴厚的点画正是他学习钟繇后的收获,很能反映章草质朴自然的本来风貌。如果把它与出土的简牍相比较,v实在令人叹服。
最能代表祝允明草书成就的是他晚年的狂草大作。激跃奔发成为他大草创作的主 要特征。作品狂而不乱,情浓势足,气度不凡,是它的特色。他晚年的书作《箜篌引》就是如此。保证大草气度的第一因素,即是将字中妍媸和巧丽的笔画起 收动作幅度缩短,增加行笔过程中的饱满度和厚实感。这一点在他加以单独笔画为主的作品中反映得更明显。这样,使人视觉上既感到朴拙、沉劲而又不失流丽多姿。祝允明在这一卷后自识:“神在千五百年前”,可以知道他意在

『叁』 草书代表作品

草书代表人物是唐朝的张旭和怀素
合称“颠张狂素”张旭的代表作是《草书右诗四帖》。《古诗四帖》以其崭新、高美的形式,巨大的气魂展开雄伟壮阔的书卷。其风格是:“行笔如从空掷下,俊逸流畅,焕乎天光,若非人力所为。”怀素的代表作《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圣母帖》、《论书帖》、《大草千文》、《小草千文》等他的作品风格是: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如骤雨旋风,随手万变。他的书法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而法度具备。
楷书代表人物较多,在这就说楷书四大家,分别是唐初欧阳询(欧体)、盛唐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
、元朝赵孟頫(赵体)。
欧体代表作品《九成宫醴泉铭》。其作品风格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颜体的代表作品《多宝塔》、《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颜真卿在书法上的地位极高。作品特点: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遭劲舒和,神彩飞动。他的书法,既有以往书风中了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缚,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规,自成一幅,称为“颤体”。柳体代表作品《玄秘塔》、《神策军碑》、《金刚经》。风格为体势劲媚,骨力道健。较之颜体,柳字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之称。赵体代表作品《三门记》、《赤壁赋》。风格特点是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
行书代表人物是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特点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祭侄稿》坦白真率,是以真挚情感主运笔墨,激情之下,不计工拙,无拘无束,随心所欲进行创作的典范。个性之鲜明,形式之独异,是书法创作述志、述心、表情的典型。苏轼的《黄守寒食帖》称为“天下第三行书”。其风格特点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

『肆』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草书赏析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草书赏析

毛泽东的诗词在海内外广为流传,其作品给人一种气势磅版礴,波澜壮阔权的感觉,其挥写的常常是万里江山,千军万马的宏伟场面。“一代风流的一代绝唱,壮丽国度的壮丽诗篇”,曾经有人如此评价过毛泽东主席的诗词。

中国古典诗词大都悲秋。翻阅毛主席诗词,觉得对秋天似乎情有独钟,大约是因为秋天寥廓、苍凉、大气,与战士的胸襟和英雄的气概较为吻合。毛主席诗词的开卷之作,就是一首秋的赞歌,自由的赞歌,风华少年的赞歌--《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晚秋,32岁时,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伍』 中国书法草书作品

草书作复品
张旭 唐 《肚痛帖》制

张旭 唐 《古诗四帖》

怀素 唐 《自叙帖》

孙过庭 唐 《书谱》

黄庭坚 宋 《李白忆旧游诗卷》

米芾 宋 《论草书帖》

赵佶 宋 《草书千字文》

鲜于枢 元 《石鼓歌》

祝允明 明 《前后赤壁赋》

文徵明 明 《草书诗卷》

徐渭 明 《白燕诗卷》

王铎 清 《草书诗卷》
徐渭 明 《白燕诗卷》

王铎 清 《草书诗卷》

『陆』 七言绝句古诗草书

七言绝句古诗如下:
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5.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6.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7.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8. 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9. 清平调·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10. 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柒』 古代书法:谁的草书写的最好

在中国书法史上,有三个人被称为:“草圣”,一个是后汉时期的张芝,一个是唐代的张旭,和怀素。 "草圣"一般较多是指张旭

张芝(字伯英),敦煌酒泉人。勤学好古,淡于仕进。朝廷以有道征不就,时人尊称 自为"张有道"。好书法,最擅章草。张芝曾临池学书,池水为黑,家中衣帛书而后练,于此可见其功力之深 。被后人称赞 "超前绝后,独步无双。"尊为"草圣"。 张芝在书坛上,一直享有极高之草圣地位。《书断》卷中列张之章草、草书为神品,曰:"尤善章草书,生诸杜度、崔瑷。龙 豹变,青出于蓝。又创于今草,天纵颖异,率意超旷,无惜事非。若清涧长源,流而无限,萦回崖谷,任于造化"。

『捌』 看看祝枝山草书《自书诗帖》原帖

祝允明 明代史称“吴中四才子”之一的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他字希哲,号枝山,又署枝山老樵,枝脂生,枝指山人。长洲(今江苏吴县)人。由于与唐寅(字伯虎)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看他的遗墨,显出他的传统功力极深。其小楷学钟繇、王羲之、谨严端整,笔力稳健;草书学怀素、黄庭坚,晚年的草书,更显笔势雄强、纵横秀逸,为当世所重。他为人豪爽,性格开朗,其无拘无束的气度,表现在“狂草”中,虽偶有失笔,却写得舒展纵逸,气韵生动,是值得后人研习的一位书家。 儒雅世家生 文化城市出 明英宗天顺四年(1460)祝允明出生在苏州的一个官宦世家。祝允明的祖父祝颢是明正统己未(1439)进士,官至山西布政司右参政,六十岁后辞职回乡。他精于诗文,喜欢写行草书,远近都来求字。苏州的文士都很仰慕,和他一起交游的有几十人。成化癸卯(1483)去世,享年七十九岁。祝允明的父亲祝瓛不如他祖父,生前不太出名,而且比他祖父早五个月就去世了。那一年祝允明二十四岁。祝允明的生母在他十六岁时已经离世。因此祝允明青年时是很不幸的。 外祖父徐有贞(1407—1472)字元玉,晚号天全,苏州吴县人。明宣德八年(1433)进士。后来因迎英宗复辟有功,委任为兵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封武功伯。徐有贞才华绝世,天文、地理、道释、方技都很通。书法擅长行草,深得怀素、米芾笔意,在当时很有书名。

祝允明三十三岁那年,参加乡试,考中举人。主考官王鏊对他的文章很赞赏。凭着自己的才学,祝允明很自信,认为进京考试,录取高第易如反掌。谁知以后七试礼部都没有成功。这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仕途的失意和打击对于祝允明的后半生起了重要的作用,使他的心境、性格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祝允明中年是在这样一个转变中度过的。他中年的前半期,孜孜不倦于科举考试,思想是积极入世的儒家观念。而后,一次次的失利,使他越来越心灰意冷,渐渐地转向了老庄的消极出世,开始游戏人生。他的心境除了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上表露外,只能在诗文、书法中抒发。他的书法也渐渐转向行草书。五十岁以后在草书上的发展和成功与这样的心境是分不开的。 祝允明与唐寅关系异常密切。他在三十七岁时,二十七岁的唐寅与邻居张灵一起常常纵酒游玩,不好好读书。祝允明知道后特地去规劝,此后唐寅又一心一意地读书了。他还把张灵收为自己的学生,在著文作诗或作书时,让张灵在旁边侍笔砚,因此张灵也进步很快。在那段时间里,苏州人称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为“吴门四才子”。他们都规规矩矩读书求功名。

弘治十一年(1498),唐寅二十九岁乡试第一,成了南京解元。依他的才华有希望在会试中夺魁。当时在朝中的吴宽在公卿间常常称赞他,使他名声传遍京城。第二年唐寅进京应试,因同行的徐经贿赂会试总裁程敏政家僮,科场作弊,牵连唐寅因而入狱。后来经吴宽的求情,才得以赦免。踌躇满志的唐寅受到突如其来的打击,受到很大的精神刺激。仕途无望,又引起夫妇反目,妻子与他离婚,跟中了进士的都穆结合。这几件事使唐寅的人生观产生极大变化,性格也大变。这时的祝允明与唐寅同病相怜。他们的思想由追求功名、经世治国而都转向了独善其身、游戏人生的态度。祝允明在《再挽子畏》诗中有“少日同怀天下奇,中年出世也曾期”之句。唐寅,初字伯虎,更字子畏,后来自号“六如居士”,皈向佛门,而祝允明多署“枝山道人”,归向道家。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是封建社会中文人的遗憾!

得仕复求隐 归里振书名 五十岁以后的祝允明,心情极度矛盾。年逾五十仍未被录用使他焦躁不安、异常痛苦,常常借酒消愁。五十一岁时作了《闲居秋日》诗,其中有句“浮生只说潜居易,隐比求名事更艰”,发出了来自内心的感叹。这些诗句在祝允明五十一岁后,被他以草书的形式写了好多遍。在他五十三岁那年,痛苦、焦躁、烦闷的心情几乎到了极点。那年夏天,他常常因此而失眠,一连作了《泪》二首、《壬申夏夜不寐》以及《醉》等诗篇。诗中充满了不平和惆怅。但此时他内心还抱着一丝希望。 五十五岁那年谒选,总算得了一官半职,授广东惠州府兴宁县知县。第二年走马上任。 兴宁县民俗不淳,社会秩序不好,有强盗常出山谷放火抢劫。祝允明赴任后很感叹,有诗句云:“道惠何曾惠,吉宁又不宁。”祝允明以礼待百姓,教育引导民风。对于强盗他施展计谋,设法在一个早晨捕获三十多人,从此县里比较安定。兴宁县在祝允明的治理下很有起色。但祝允明并没有得上司的欢心,五十七岁那年冬天,因拙于催科秋税曾被停给俸米。这一年他奉命修兴宁县志,题名为《正德兴宁县志》。虽然是奉命修志,例行公事,但这篇县志序的手稿却由行书而行草,最后变成狂草,成为他传世中的珍品。 祝允明身在兴宁做官,虽然政绩不错,但时间一长便生了归乡之心。原因主要是在官场上看不惯积弊。作为一个有学养的文人,虽然希望能得到重用,但他的良心却使他不能融入官场,这是一对矛盾。他的表弟在看望他时,他作诗钱别,诗句中便流露出这种心情。嘉靖元年(1522),六十三岁的祝允明调往南京任京兆应天府通判,因此后人称他为“祝京兆”。他面对官场的腐败,不堪忍受,终于下决心托病辞职,回故里苏州度残年。 祝允明六十四岁,在外祖父旧宅中筑了怀星堂安身。这一年,他的好友唐寅,这位才华横溢的才子,在受尽世态炎凉后去世了,年仅五十四岁。祝允明异常悲痛,含泪为他作了墓志铭,写下了《哭子畏二首》,后来又作了《再挽子畏》。字里行间流露出悲叹和同病相怜的情感。又过一年,他的老师王鏊也去世了,终年七十六岁。祝允明作了《祭王文恪公文》。他为自己没有做到如老师期望的那样而感到惭愧。两位师友的去世在他的晚年又抹了一道阴影。他曾在病中,缅怀知友,不论少长、隐显、存没,各作一诗,计十八人,给王宠作了两首,因此留下《怀知诗》十九首。惨淡的人生使他在衰年更加放荡不羁,直率真切地表达自我,因此多作狂草巨制。

祝允明晚年经济状况不佳。他六十六岁那年,文徵明次子文嘉知道他的情况后,在书房中设置了蚕丝纸和上等笔墨,请他去,许酬索字。祝允明趁兴写了行草书《古诗十九首》,这是件精品,文氏父子很是赞叹。后来刻入文徵明的《停云馆帖》。此时,祝允明虽隐于乡里,但书名大振,被公认为吴门书坛领袖人物。祝允明在他最后一年还写下了表述他书法观点的章草书《书述》,成为他为数极少的书法论著中重要的一部分。人们对祝允明的书法很喜爱,因此在他去世不久,就出现了大量的伪作。造假者借此谋利,这给后人对祝允明的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其中以他的外孙吴应卯学他的字最像,可以乱真,即使行家也难分辨。 嘉靖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1527年初),祝允明病逝,终年六十七岁。这位书法领袖在贫病中告别了人世。他以自己的实践使吴门书派在崛起中达到了全盛,并形成了明代的浪漫主义书风,成为明代中期书坛的主将,对明代书法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祝允明一生留下了很多诗文杂稿。《明史》本传称“著诗文集六十卷,其他杂著百余卷”。而以《祝氏集略》三十卷,《怀星堂集》三十卷为最有名。这是他除书法作品外的又一笔文化遗产。

兼二父之美 学书有家承 祝允明出生在文化气氛很浓的苏州,他的书学生涯是在前辈的言传身教下开始的。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外祖父徐有贞和岳父李应祯两人。 徐有贞擅长行草书。他的行草主要师法唐朝的怀素和宋朝的米芾。用笔直率而华美,结构潇洒多姿,很得古雅之气。在祝允明二岁时,徐有贞奉诏回苏州闲居,祝允明一直与他在一起。直到祝允明十三岁时徐有贞去世。因此祝允明幼年学习书法就是在外公的启蒙下开始的,徐有贞的书法风格对他影响是很深的。 李应祯也是一个有名的书法家。祝允明也一直得到李应祯的指导。在跟从岳父学书的十几年中,李应祯对于祝允明在书法的发展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据文徵明的记载,李应祯在晚年告诉他,说自己学习书法四十年才开始有所得,并向文徵明论述了书法上的很多道理。他留下的尺牍,秀丽而又有气度,行笔自然大方,横向取势的撇、捺、横都很生动有致。字的大小,粗细变化自然。他这种富于抒情性的行草书对祝允明也有很深的影响。 祝允明自己谈幼年时学习书法,说前辈不让他学习近代人的字,看到的都是晋唐人的字帖。所指的应该是楷书的学习。应该说祝允明幼年在两位前辈的指导下,打下了很好的底子,为日后的发展作了铺垫。同时两人的书风的优点也传给了祝允明。性功须并重 超然出神采 祝允明的书艺思想以“神采”为最终归宿。而要达到这个目标,他认为必须“性”、“功”并重。“性”是指人的精神,“功”是指书法创作的能力和功夫。他认为只有功力而无精神境界,神采就没有,而有了高尚的精神境界,如果没有表达的功夫,那么神采就不能实在地显露。两者不可缺一,必须兼备。他就是这样辩证地揭示了这一艺术创作的规律。 对于“功”,祝允明认为只有在向前人学习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因此他对时人不愿好好学习传统而把这称为“奴书”的说法很愤慨。特地写下了《奴书订》予以反驳。在这一点上,他晚年在《书述》中还批评了他的岳父李应祯。他强调必须“沿晋游唐”,这是源于他对书法史的深入认识。他认为书理极于张芝、王羲之、钟繇、索靖,后人只是在遵循他们的法则,而在根本上已不能改变。他认为唐人能循前人之理,按照当时人的法则来写;宋初还不很差,宋中期仍有可取之处,而后便大变传统,古法遭到败坏,大多流为恶怪。到元代方有赵孟頫扭转时风,复归晋唐,但终因个性不强未免有“奴书”的遗憾。所以要知书法的本来必须向晋唐学习。在学习和熟悉了传统后,其技法必须有独到之处,这是祝允明对“功”的进一步要求。他在《评书》中说自己不屑于步钟、索、羲、献的后尘,而要学习项羽和史弘肇的勇猛以开创自己。因此他既反对时人对传统的忽视,又强调不能真的成为“奴书”。 祝允明对于“性”没有很多的论述。他提倡“起雅去俗”,显然是指以学识和修养来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从而达到较高的精神境界。 有了以上两点,就可以在“入神”的状态下创作具有神采的优秀作品了。他对于“入神之境”的解释是“一时超然格度之外”,在超越各种约束的情况下,才能“闲窗散笔”,自然地表达自己。 祝允明在书法理论上的要求,既符合艺术创作本身的规律,又合乎文人书画的审美要求,从而使他的书法创作成果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玖』 《草书古诗国帖》的作者是:

《草书古诗国帖》是唐代书法家张旭的作品。帖中以古诗为内容,用草书的方内式书写出来。

《苦笋帖》是唐容代草书大家怀素,传世书迹中的代表作。

《九成宫醴泉》为唐代碑刻。公元632年镌立于麟游(今属陕西)。魏徵撰文,欧阳询正书,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

《神策军碑》全称《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唐武宗会昌三年(公元843年)立于皇宫禁地,作者柳公权。

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兰亭宴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撰写。

『拾』 草书山行一幅山行书法

杜牧[山行]草书写法。如图: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