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古诗其一
㈠ 凉州词其一的诗意
《凉州词》是唐代诗人王翰的一首边塞诗,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军帐里欢快宴饮的场版面权,后两句用慷慨激昂的语气展现出战士们视死如归的豪迈和勇气,诗人用一种豪迈旷达的语言表现出视死如归的悲壮感。
全诗原文如下:
凉州词
唐代: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翻译:宴席上的葡萄美酒盛放在夜光杯之中,正要举杯畅饮美酒,马上琵琶响起了催人出征的声音。醉卧在战场之上请您不要嘲笑我,自古以来征战沙场的有几个人能够回来。
简析:开头两句展现了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醇香的葡萄酒、名贵的夜光杯,再加上催人出征的琵琶声,一起渲染出欢乐愉快的筵席氛围。后两句不是强调战争的可怕,而是将士们在醉酒之后豪放、开朗的感情流露,醉倒就醉倒吧,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了。表现出战士们视死如归的勇气和豪情。
㈡ 古诗 王之涣凉州词的诗意
【主回答】
诗意:
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
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折杨柳》去埋怨春光迟迟呢,
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延展回答】
原诗: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赏析: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次句 “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行,明代的杨慎认为其含有讽刺之意,其所著《升庵诗话》中言:“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作者写那里没有春风,是借自然暗喻安居于繁华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体恤民情,置远出玉门关戍守边境的士兵于不顾。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具体这两句的解释: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关外的杨柳自然不会吐叶,光 “怨”它是没有用的。
㈢ 凉州词其一王之涣
王之涣 凉州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①凉州词:又名《出塞》。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②远上:远远向西望去。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河”一作“沙”,“远”一作“直”。
③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④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1尺≈33.3333······厘米)
⑤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⑥何须:何必。
⑦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⑧度:吹到过。
⑨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⑩春风:某种温暖关怀或某种人间春意春象[5]
译文
被风卷起的黄沙,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
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曲子《折杨柳》去埋怨春光迟迟呢,
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㈣ 凉州词古诗其二
凉州词其二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译文: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自己的领土,看到了边界以北的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译文: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此次中原之行只好无功而返。
《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
第二首诗反映的是唐朝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诗歌以汉代唐,写一位边地首领到唐朝来求和亲而未能如愿,通过描写其行动与心理,从侧面烘托唐朝国势的强盛。
(4)凉州词古诗其一扩展阅读:
《凉州词其二》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唐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诗中牵涉到唐玄宗对待突厥问题的一些历史事件。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间,突厥首领小杀曾乞与玄宗为子,玄宗许之。
诗中的后两句通过突厥首领心理活动的微妙变化赞颂了唐玄宗的文治武功,说明其威势足以震慑周边少数民族,对于他们的无理要求坚决按原则办事,决不肯对之妥协以求苟安。
这首诗,从侧面赞颂了唐朝在处理少数民族关系上的有理有节,借突厥首领求和亲的失望而回反映了唐朝的强大,充满了民族自豪感。
㈤ 《凉州词》诗,全文
凉州词二首
唐代: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译文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自己的领土,看到了边界以北的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
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此次中原之行只好无功而返。
(5)凉州词古诗其一扩展阅读:
凉州词其二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唐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诗中牵涉到唐玄宗对待突厥问题的一些历史事件。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间,突厥首领小杀曾乞与玄宗为子,玄宗许之。又欲娶公主,玄宗只厚赐而不许和亲。
后小杀问唐使袁振,袁振说:“可汗既与皇帝为子,父子岂合为婚姻?”后小杀遣其大臣颉利发入朝贡献,颉利发与玄宗射猎,时有兔起于御马前,玄宗引弓傍射,一发获之。颉利发下马捧兔蹈舞曰:“圣人神武超绝,人间无也。”后来玄宗为其设宴,厚赐而遣之,最终不许和亲。
诗中的后两句通过突厥首领心理活动的微妙变化赞颂了唐玄宗的文治武功,说明其威势足以震慑周边少数民族,对于他们的无理要求坚决按原则办事,决不肯对之妥协以求苟安。
这首诗,从侧面赞颂了唐朝在处理少数民族关系上的有理有节,借突厥首领求和亲的失望而回反映了唐朝的强大,充满了民族自豪感。
㈥ 《凉州词》古诗有哪些
1、原文: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出处:唐代: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
释义: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正要畅饮时,马上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催人出征。如果醉卧在沙扬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出外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
2、原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出处:唐代: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释义: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3、原文: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出处:唐代: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二》
释义:已是暮春时节,要在故乡,此时一定是万紫千红的盛花期已过、枝繁叶茂、果实初长之时,而鸟儿也一定筑起香巢,争相觅食育雏了吧。可是塞外仍然是大风凛冽、尘沙满天,冷酷严寒。战士们在夜里听着凄凉的胡笳曲《折杨柳》,勾起了对故乡的美好回忆。
4、原文: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 胡地迢迢三万里,那堪马上送明君。
异方之乐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 坐看今夜关山月,思杀边城游侠儿。
出处:唐代:孟浩然《凉州词》
释义:浑然天成的紫檀金屑文,可以做成琵琶其声音洪亮直上云霄。遥远的胡地三万里,即使是送与王明君马上作乐的琵琶声又哪能穿越。
身处异地即便是欢乐也让人觉得悲凉,这羌笛胡笳也不用再吹。坐在边塞看着今晚的月亮,心里想的是杀光边关的敌人。
5、原文: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出处:唐代:张籍《凉州词三首·其三》
释义:流经凤林关的河水向东流去,白草、黄榆树已经生长了六十年。边城的将士都承受主上的恩惠赏赐,却没有人知道去夺回凉州。
㈦ 王之涣凉州词古诗
《凉州词》抄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
全诗如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全诗翻译: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这首诗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
㈧ 古诗《凉州词》
1、原文: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出处:唐代: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
释义: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正要畅饮时,马上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催人出征。如果醉卧在沙扬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出外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
2、原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出处:唐代: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释义: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3、原文: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出处:唐代: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二》
释义:已是暮春时节,要在故乡,此时一定是万紫千红的盛花期已过、枝繁叶茂、果实初长之时,而鸟儿也一定筑起香巢,争相觅食育雏了吧。可是塞外仍然是大风凛冽、尘沙满天,冷酷严寒。战士们在夜里听着凄凉的胡笳曲《折杨柳》,勾起了对故乡的美好回忆。
4、原文: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 胡地迢迢三万里,那堪马上送明君。
异方之乐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 坐看今夜关山月,思杀边城游侠儿。
出处:唐代:孟浩然《凉州词》
释义:浑然天成的紫檀金屑文,可以做成琵琶其声音洪亮直上云霄。遥远的胡地三万里,即使是送与王明君马上作乐的琵琶声又哪能穿越。
身处异地即便是欢乐也让人觉得悲凉,这羌笛胡笳也不用再吹。坐在边塞看着今晚的月亮,心里想的是杀光边关的敌人。
5、原文: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出处:唐代:张籍《凉州词三首·其三》
释义:流经凤林关的河水向东流去,白草、黄榆树已经生长了六十年。边城的将士都承受主上的恩惠赏赐,却没有人知道去夺回凉州。
㈨ 《凉州词》古诗
《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专绘了黄河属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第二首诗反映的是唐朝与北方异族之间的关系,写一位北方胡人首领到唐朝来求和亲而未能如愿,通过描写其行动与心理,从侧面烘托唐朝国势的强盛。
凉州词二首
唐代: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全诗意思如下。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
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只好无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