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竹诗词
㈠ 关于冬天的竹子的诗句
《夜雪》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咏院中丛竹》
朝代:唐代
作者:吕太一
擢擢当轩竹,青青重岁寒。
心贞徒见赏,箨小未成竿。
《桂州腊夜》
朝代:唐代
作者: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满路花·冬》
朝代:宋代
作者:张淑芳
罗襟湿未干,又是凄凉雪。欲睡难成寐、音书绝。窗前竹叶,凛凛狂风折。寒衣弱不胜,有甚遥肠,望到春来时节。孤灯独照,字字吟成血。仅梅花知苦、香来接。离愁万种,提起心头切。比霜风更烈。瘦似枯枝,待何人与分说。
㈡ 有哪些赞美冬竹的诗句
1、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竹》 梁·刘孝先
2、翠云梢云自结丛,轻花嫩笋欲凌空。砌曲横枝屡解箨,阶来疏叶强来风。--《赋得阶前嫩竹》 陈·张正见
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 》 清·郑燮
4、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隐过酒罅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严郑公宅同咏竹》 杜甫
5、侵阶藓折春芽迸,绕径莎微夏阳浓。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 --《竹》 唐·郑谷
㈢ 赞美竹子的古诗词
赞美竹子的古诗词:
1、《咏竹》——王安石(宋)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作品译文:
人们爱竹直而有节,且生来清瘦,更赞美它越老越坚硬、刚强。竹子曾与蒿草、蒺藜同受雨露的滋润,最终则伴随松柏傲然挺立于结冰凝霜的寒冬。
2、《竹》——(唐)诗人李贺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白话译文:
映入水中,纹光闪动,当空抽长,绿影增春。晶莹的露珠点缀笋径,苍翠的苔藓满布竹根。
剖竹织竹承藉美人香汗,制成渔竿能够钓起锦鳞。为了制作三梁冠,一节竹子也被奉敬给王孙。
3、《竹》——(清)郑燮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作品译文
竹子的茎一节连一节,竹子的千枝万叶簇拥在一块儿。我自己不去开花,免得撩拨蜜蜂和蝴蝶缠绕不休。
4、《竹》——(宋)张咏
卷帘阴薄漏山色,欹枕韵疑寒雨声。春晚不知桃李谢,岁寒非避雪霜深。
注释:
卷帘:卷起或掀起帘子。漏:物体由孔或缝透过。欹(yǐ):通“倚”,斜靠着。春晚:犹春暮。桃李:喻人的青春年少。雪霜:雪和霜。
5、《新竹》——(清)郑板桥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译文
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
(3)冬竹诗词扩展阅读:
《新竹》比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新生力量的成长又须老一代积极扶持。前两句是回顾,既表达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又表达了后辈不忘前辈扶持教导之恩;后两句是展望,用以表达新生力量将更好更强大。
《竹》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此诗借竹自比。前四句摹写竹之形状,写出了竹子的劲直潇洒,也写出了环境的幽雅迷人;后四句换一种笔法,描写竹子的功用,并寄寓了作者的感慨,抒发了作者的怀抱与希望。全诗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语言含蓄隽永。
㈣ 春夏秋冬花竹的诗句
1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3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4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5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1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3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4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1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2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3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1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2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3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4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5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4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5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1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3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4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5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1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3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5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1 争如燕雀偏巢此,却是鸩鸾不得栖
2 舞裙香暖金泥凤,画梁语燕惊残梦
3 细草铺茵绿满堤,燕飞晴日正迟迟
4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5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1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4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5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1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2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3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4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5 檐前蕉叶绿成林,长夏全无暑气侵
1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2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3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4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5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1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2 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
3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4 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
5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1 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
2 欲知抱节成龙处,当于山路葛陂中
3 凌霜尽节无人见,终日虚心待凤来
4 东风弄巧补残山,一夜吹添玉数竿
5 野竹野竹绝可爱,枝叶扶疏有真态
1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2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3 秋霜造就菊城花,不尽风流写晚霞
4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5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1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2 苔滑非关雨,松鸣不假风.
3 松门风自扫,瀑布雪难消.
4 苍苍松桧阴,晓日露西岭.
5 松间石上定僧寒,夜半犹溪水声急.
1 离恨恰如芳草,更行更远还生
2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3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4 画罗织扇总如云,细草如泥簇蝶裙
5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1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3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5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㈤ 寻春夏秋冬、梅兰菊竹古诗和古词
“四君子”是中国画的传统题材,以梅、兰、竹、菊谓四君子。是传统寓意纹样。明代黄凤池辑有《梅竹兰菊四谱》,从此,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画家用“四君子”来标榜君子的清高品德。《集雅蔡梅竹兰菊四谱小引》:“文房清供,独取梅、竹、兰、菊四君者无他,则以其幽芳逸致,偏能涤人之秽肠而澄莹其神骨。”文人高士,常借梅、兰、竹、菊来表现自己清高拔俗的情趣,或作为自己的鉴戒。它的起源可早至晚唐,到宋代更为盛行。表示作者的胸襟,作为自我心灵情致的表现。明万历年间黄凤池还辑有《梅竹兰菊四谱》,一般均借“四君子”来表现正直、虚心、纯洁而有气节的思想感情。各种形式的四君子图案纹样,一直流传到现在。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即善画此类题材,其中犹以画竹、兰为最妙。明末郑思肖善画兰,而且兰无根,即寓意为河山破碎的无根之忧。
我们先说梅。我们知道,梅花较耐寒,花开特别早,在早春即可怒放,它与松、竹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人们画梅,主要是表现它那种不畏严寒、经霜傲雪的独特个性。那么,梅花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入画的呢?
据画史记载,南北朝已经有人画梅花,到了北宋,画梅就成了一种风气,最有名的是仲仁和尚,他创墨梅,画梅全不用颜色,只用水墨深浅来加以表现。据说他有一次,看到月光把梅花映照在窗纸上的影子,从中得到了启发,便创作出用浓谈相间的水墨晕染而成的墨梅。此后,另一画家杨补之在这种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了这种画法。创造出一种双勾法来画梅花,使梅花纯洁高雅,野趣盎然。元明以来,用梅花作画更多。元代最大的画梅大师应该首推王冕,他自号梅花屋主,他的水墨梅画一变宋人稀疏冷倚之习,而为繁花密蕊,给人以热烈蓬勃向上之感。王冕的存世名作,是他的一幅《墨梅图》他用单纯的水墨和清淡野逸的笔致,生动地传达出了梅花的清肌傲骨,寄托了文人雅士孤高傲岸的情怀。
明清的画梅者举不胜举,如刘世儒、石涛、金农、汪士慎等,从风格来看,他们大体继承了宋人的疏冷和元人的繁密两种画风。
但是,要画好梅花,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画梅人还必须有画梅人的品格,有人称之为“梅气骨”,一种高尚的情操和洁身自好的品格,正所谓:“画梅须有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
再看兰花。人们画兰花,一般都寄托一种幽芳高洁的情操。
如楚国诗人屈原就以“秋兰兮清清,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这样的诗句来咏兰。但兰花入画则比梅花晚,大概始于唐代。到了宋朝,画兰花的人便多了起来,据说苏轼就曾画过兰花,而且花中还夹杂有荆棘,寓意君子能容小人。南宋初,人们常以画兰花来表示一种宋邦沦覆之后不随世浮沉的气节,当时的赵孟坚和郑思肖,被同称为墨兰大家。
元代以郑所南画兰花最为著名,寓意也最为明确。据说他坐必向南,以示怀念先朝,耻作元朝贰臣;他画的兰花,从不画根,就像飘浮在空中的一样,人间其原因,他回答说:“国土已被番人夺去,我岂肯着地?”因此,欣赏绘画,也是必须了解历史背景的。而清人画兰,则以“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最为著名的了。郑板桥是一个注重师法自然的人,他画过盆兰。但尤嗜好画“乱如蓬”的山中野兰,为此,他曾自种兰花数十盆,并常在三春之后将其移植到野石山阴之处,使其于来年发箭成长,观其挺然直上之状态,闻其浓郁纯正之香味,因而得山中兰“叶暖花酣气候浓”的贞美实质。
竹入画,大略和兰花相当,也始于唐代。唐代的皇帝唐玄宗、画家王维、吴道子等都喜画竹。据说到了五代,李夫人还创墨竹法,传说她常夜坐床头、见竹影婆娑映于窗纸上、乃循窗纸摹写而创此法。到宋代,苏轼发展了画竹的方法,放弃了以前的画家们的双勾着色法,而把枝干、叶均用水墨来画,深墨为叶面,淡墨为叶背。以后的元明清时代,画竹名家辈出,只要是山水或花鸟画家,没有不画竹的,而且开始强调竹的整体气势。不过,在众多的画家中,郑板桥的画竹也堪称为一绝。
对于画竹,郑板桥曾写下了自己的体会:“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此机也。独画云乎哉!”因此,从竹子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象中得到启示,激发情感,经过“眼中之竹”,转化为“胸中之竹”,借助于笔墨,挥洒成“手中之竹”即“画中之竹”。郑板桥的作品,存世较多,流传也广,自清代以来,被世人行家所叹眼,成为“人争宝之”的珍品。
菊花入画则稍晚,大略始于五代,比起梅兰竹来说,表现菊花的作品则相对要少得多。根据画史来看,五代徐熙、黄筌都画过菊,宋人画菊者极少。元代苏明远、柯九思也有菊的作品。明清两代画菊的也不多。现有明代吴门画派中最享盛名的画家陈淳的一幅《菊石图》藏于首都博物愤,这是本来就较少的菊花作品中的珍品。
梅兰竹菊入画,丰富了美术题材,扩大了审美领域,它们不但本身富有形式美感,而且可以令人联想起人类的品格,所以它既便于文人们充分发挥笔墨情趣,又便于文人们借物寓意,抒发情感,因此,描写“四君子”之风至今不衰。
㈥ 描写竹子在冬天的诗句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清·郑板桥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咏竹》唐·白居易
㈦ 冬天竹子的诗句 古诗
夜雪》
朝代:唐抄代
作者: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咏院中丛竹》
朝代:唐代
作者:吕太一
擢擢当轩竹,青青重岁寒。
心贞徒见赏,箨小未成竿。
《桂州腊夜》
朝代:唐代
作者: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满路花·冬》
朝代:宋代
作者:张淑芳
罗襟湿未干,又是凄凉雪。欲睡难成寐、音书绝。窗前竹叶,凛凛狂风折。寒衣弱不胜,有甚遥肠,望到春来时节。孤灯独照,字字吟成血。仅梅花知苦、香来接。离愁万种,提起心头切。比霜风更烈。瘦似枯枝,待何人与分说。
㈧ 描写冬天竹子的古诗句有哪些
1、玉树犹难伸,压倒千竿竹。
《薛宝钗·雪竹》清代:环山樵
释义:回被大雪覆盖的树枝都答压弯了,竹林也被大雪压倒了。
2、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村居苦寒》唐代:白居易
释义:竹子柏树都被冻死,何况那缺衣的农民!
3、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唐代:王维
释义:隔窗听风声乱撼着窗前的丛竹,推门见大雪盖满了对面的群山。
4、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夜雪》唐代:白居易
释义: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5、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对雪》唐代:高骈
释义:雪花飘舞着飞入了窗户,我坐在窗前,看着青青的竹子变成白玉般洁白。
㈨ 赞美秋竹的诗句古诗
《咏竹》
年代: 宋 作者: 仲并
自结高人伴,雅无俗士缘。
驱之傍城市,劲节非所便。
示论傲霜雪,试欲藏风烟。
愿留旧青眼,岁晚相周旋。
《咏竹·风》
年代: 宋 作者: 张玉娘
满庭修竹动秋风,掠地无痕一径通。
景弄绿窗金琐碎,声归定瑟玉玲珑。
流云不碍湘妃佩,隔水还疑蔡女桐。
曲轻岂知变鹤在,翠霞飞去玉台空。
《东斋杂咏{竹}》
年代: 宋 作者: 张耒
袅袅墙阴竹数竿,秋风尽日舞青鸾。
平生爱尔缘潇洒,莫作封君渭上看。
两首冬天的竹子
《南池杂咏五首·寒竹》
年代: 唐 作者: 皎然
袅袅孤生竹,独立山中雪。
苍翠摇动风,婵娟带寒月。
狂花不相似,还共凌冬发。
《卜算子 修竹翠罗寒》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修竹翠罗寒,迟日江山暮。
幽迳无人独自芳,此恨知无数。
只共梅花语。懒逐游丝去。
著意寻春不肯香,香在无寻处。
《一字至十字成章二首·咏竹》
年代: 宋 作者: 文同
竹,竹。
森寒,洁绿。
湘江滨,渭水曲。
帷幔翠锦,戈矛苍玉。
心虚异众草,节劲逾凡木。
化龙杖入仙陂,呼凤律鸣神谷。
月娥巾帔静苒苒,风神笙竽清蔌蔌。
林间饮酒碎影摇樽,石上围棋轻阴覆局。
屈大夫逐去徒悦椒兰,陶先生归来但寻松菊。
若论檀栾之操无敌于君,欲图潇洒之姿莫贤于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