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词句 » 关于六尺巷的诗句

关于六尺巷的诗句

发布时间: 2021-02-24 15:54:03

1. 赞美六尺巷诗歌有哪些

1.《桐城六尺巷》文/海天游侠
各让三尺 让出了
一条沟通心灵的巷版
淳朴的佳话如酒
愈饮 愈能咂出权
小城丰厚的沉淀
巷宽六尺
心的宽度
岂可用尺来量?
2.《游六尺巷有感》文/杨玉能
走访桐城六尺巷,
文明春风讲礼让。
张吴二家今不在,
故里乡邻远名扬。
曾经沧海名利场,
那得如今盛世昌。
沽名钓誉尽疯狂,
平淡处世学问长。
3.七律-复康立成《六尺巷》文/苏坤
尺巷传说美誉扬,谦和礼让感心房。
当年愤笔求来助,绝句诗书化解方。
世上因缘才汇聚,比邻胜地共芳香。
春花秋月等闲度,代代铭瑄谱乐章。
附:康立成原诗
立业兴帮奋斗中,和谐礼让古今同。
一条祖巷争唇齿,几字家书促股肱。
燕子飞来重细语,桃花谢去又娇红。
千门万户长相此,世代荫承六尺功。
供参考。

2. 六尺巷中千古传唱的诗

六尺巷的故事涉及到了一首千古传唱的诗是
:千里捎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3. 诗中包含六尺巷的小诗

张英(清)
何事纷争一角墙,让它几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这就是著名的六尺巷的故事。
据《桐城县志》记载,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两家大院的宅地都是祖上的产业,时间久远了,本来 六尺巷牌坊
就是一笔糊涂账。想占便宜的人是不怕算糊涂账的,他们往往过分相信自己的铁算盘。两家的争执顿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肯相让一丝一毫。由于牵涉到宰相大人,官府和旁人都不愿沾惹是非,纠纷越闹越 六尺巷记
大,张家人只好把这件事告诉张英。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吴家。 张英大人阅过来信,只是释然一笑,旁边的人面面相觑,莫名其妙。只见张大人挥起大笔,一首诗一挥而就。诗曰:“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交给来人,命快速带回老家。家里人一见书信回来,喜不自禁,以为张英一定有一个强硬的办法,或者有一条锦囊妙计,但家人看到的是一首打油诗,败兴得很。 六尺巷牌坊2
后来一合计,确实也只有“让”这惟一的办法,房地产是很可贵的家产,但争之不来,不如让三尺看看。于是立即动员将垣墙拆让三尺,大家交口称赞张英和他家人的旷达态度。张英的行为正应了那句古话:“宰相肚里能撑船。”宰相一家的忍让行为,感动得邻居一家人热泪盈眶,全家一致同意也把围墙向后退三尺。两家人的争端很快平息了,两家之间,空了一条巷子,有六尺宽,有张家的一半,也有吴家的一半,这条几十丈长的巷子虽短,留给人们的思索却很长。于是两家的院墙之间有一条宽六尺的巷子。六尺巷由此而来。

4. 六尺巷典故诗句到底是哪个版本对

无所谓罢…………不影响意思~

从格律上判断长城万里今犹在更合适…………

这首诗作者是谁历来纷乱,至少俺就知道三种。连作者是哪个都说不清楚,流传中个别词字变化也就可以理解………………

5. 请问六尺巷诗句是‘’千里修书”还是‘’千里家书”

当然是千里修书了,向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防,万里长城今由在,水见当年秦始皇。

6. “六尺巷”的原文谁知

清代中期.当朝宰相张英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梧城人.两家是邻居,都起房专造屋.为争地皮发属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写了封信要张英出面干预.
张英看完便做诗劝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母看完信后,立即把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了三尺,
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

7. 安微铜陵六尺巷诗词典故

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两家大院的宅地都是祖上的产业,时间久远了,本来就是一笔糊涂账。两家的争执顿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肯相让一丝一毫。由于牵涉到尚书大人,官府和旁人都不愿沾惹是非,纠纷越闹越大,张家人只好把这件事告诉张英。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吴家。 张英大人阅过来信,只是释然一笑,旁边的人面面相觑,莫名其妙。只见张大人挥起大笔,一首诗一挥而就。诗曰:“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交给来人,命快速带回老家。家里人一见书信回来,喜不自禁,以为张英一定有一个强硬的办法,或者有一条锦囊妙计,但家人看到的是一首打油诗,败兴得很。 于是立即动员将垣墙拆让三尺,大家交口称赞张英和他家人的旷达态度。张英的行为正应了那句古话:“宰相肚里能撑船。”尚书一家的忍让行为,感动得邻居一家人热泪盈眶,全家一致同意也把围墙向后退三尺。两家人的争端很快平息了,两家之间,空了一条巷子,有六尺宽,有张家的一半,也有吴家的一半,这条几十丈长的巷子虽短,留给人们的思索却很长。于是两家的院墙之间有一条宽六尺的巷子。村民们可以由此自由通过。六尺巷由此得名。

8. 六尺巷诗原文

《观家书一封只缘墙事聊有所寄》

清代——张英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注释:

1、修书:寄信。

2、犹:还,仍然。

译文:千里寄信而来只是因为墙,让他三尺又有什么关系呢?万里长城如今仍在,可是再也看不到当年的秦始皇了。

(8)关于六尺巷的诗句扩展阅读

六尺巷的由来:

清朝的康熙年间,安徽桐城县发生了一件当朝宰相张英与邻居叶秀才为了墙基争地界打官司的奇闻。 因为张英家要盖房子,地界紧靠叶家。叶秀才提出要张家留出中间一条路以便出入,但张家管家不愿意。

这个叶秀才是个倔脾气,一看张家把墙砌上了,咽不下这口气,秀才自己能动笔,一纸状文告到了县衙,打起了官司,张家管家一看事情闹大了,就连忙写 了封信,把这事禀告了北京的张英。不久,就接到了张英的回信。信中没有多话,只有四句诗:“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管家看了这首诗,明白了主人的意思,第二天早上,张家就动手拆墙,后退了三尺。叶秀才见了心中也很激动,就把自家的墙拆了也后退了三尺。于是张、叶两家之间就形成了一条百来米长六尺宽的巷子,被称为“六尺巷”。据说,这里成了桐城县一处历史名胜,一直保存下来。

9. 六尺巷的故事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清朝宰相张廷玉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比邻而居,都要起房造屋版,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权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宰相出面干预。没想到,这位宰相看罢来信,立即作诗劝导老夫人:“千里捎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老夫人见书明理,立即主动把墙往后退了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

这个故事说明,邻里之间相互谦让、相互谅解,就没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