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仙桃诗词
A. 形容“仙桃”的诗词有哪些
《宴梅道士山房》
唐 孟浩然
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金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逢灵道士》
唐 护国
浮丘山上见黄冠,松柏森森登古坛。一茎青竹以为杖,
数颗仙桃仍未餐。长安市里仍卖卜,武陵溪畔每烧丹。
缩地往来无定所,花源到处路漫漫。
《和贾舍人早朝》
唐 杜甫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华阳观桃花时招李六拾遗饮》
唐 白居易
华阳观里仙桃发,把酒看花心自知。
争忍开时不同醉,明朝后日即空枝。
《题濮庙》
唐 曹邺
晓祭瑶斋夜扣钟,鳌头风起浪重重。
人间直有仙桃种,海上应无肉马踪。
赤水梦沉迷象罔,翠华恩断泣芙蓉。
不知皇帝三宫驻,始向人间着衮龙。
B. 含沔阳的古诗 还有谁知
《沔阳夜行》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夜发沔阳驿,坡陀冈阜重。
月斜欹帽影,霜重湿专裘茸。
野岸鸣枯叶,烟林度晓钟。属
梁州明日到,一笑解衰容。
《谒诸葛丞相庙》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汉中四百天所命,老贼方持太阿柄。
区区梁益岂足支,不忍安坐观异姓。
遗民亦知王室在,闰位那干天统正。
公虽已没有神灵,犹假贼手诛锺邓。
前年我过沔阳祠,再拜奠俎衰泪迸。
洁斋请作送迎诗,精忠大义神其听!
《楚中作》
年代: 宋 作者: 张俞
渺渺洞庭野,萧萧黄鹤楼。
水通云梦浦,人渡沔阳舟。
广泽侵吴壤,孤城接郢丘。
山分三楚断,溪入九江流。
寂寞休兵月,纷纭战国秋。
吴生来赤壁,魏武定荆州。
六代凭形势,群雄死寇仇。
凄凉帝子宅,浩荡衡洲。
万里浮云暮,千年故国愁。
武昌宫不见,麋鹿自群游。
C. 桃子诗句
1、《醉花阴·黄花谩说年年好》——宋代辛弃疾
蟠桃结子知多少,家住三山岛。内
何日跨归鸾,沧海容飞尘,人世因缘了。
译文:桃树结了多少桃子啊,长满了我家所住的三山岛。什么时候才能跨上回归家乡的鸾凤,人世间沧海浮沉就如一粒微尘一般,都随缘起缘灭最终了结。
2、《春园即事》——唐代王维
宿雨乘轻屐,春寒著弊袍。
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
译文:昨夜雨湿穿上轻便木屐,春寒料峭穿起破旧棉袍。挖开畦埂清水分灌田垄,绿柳丛中盛开几树红桃。
3、《国风·卫风·木瓜》——先秦佚名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译文:你将桃子投赠我,我拿美玉作回报。不是仅为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4、《南家桃》——唐代元稹
南家桃树深红色,日照露光看不得。
译文:南面邻近的人家的桃树结满了暗红色的桃子,太阳光照反射出来的光芒下都看不见了。
5、《偕仲退周南翁登曲岛山分韵得曲字》——宋代黎廷瑞
玉井莲花十丈开,瑶池桃子千年熟。
译文:华山峰顶玉井所产的莲花盛开后有十丈,西王母的瑶池蟠桃园里的桃子三千年才能成熟。
D. 搞笑仙桃版诗歌,散文
想来谁都熟悉这样一个情景吧,每当有新影视剧开机,剧组人员必然必恭必敬地祭上一个猪头,以示他们对上天的虔诚,好让上天佑护他们把作品顺利完成。的确,咱们中国人是有这样一个传统,总是试图用“猪头烂熟”来填糊住“灶王爷”的嘴,以让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或是没好话儿就“糊”住自己的嘴,什么也别说。猪头亦是江湖宴会、集体聚餐最多使用的传统“大众吃食”。谁也都知道,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骂人亦有句耳熟能详的劲爆话语:“你这个猪头!”呵呵,这么多迥异多元的文化指向聚焦猪头,也就难免不搞得它“风情万种”起来。
其实,在咱们中国美食体系中,“猪头”通常被认为是“下贱的菜”,与猪下水、猪脚猪尾巴一起卖,以“低廉吃食”的身份,做了社会底层人的牙祭和下酒菜,始终上不得大筵席的台面儿。猪头因为很难打理,以及有种特别的味道——一般人认做“猪腥臭”——很难被称为“高档食材”,在中国历代的“宫廷名菜”中,都难觅猪头的踪迹。加上历代文人也极少吟咏、赞叹“猪头做的美食”,因此即便是在地方菜系中,它也很难成为“名菜”。
但据我所知,“猪头”在淮扬菜中却是有个例外。扬州名菜中有道很有讲究的“扒烧整猪头”,与著名的“扬州狮子头”、“拆烩鲢鱼头”并称“扬州三头”,可谓名满天下。“扒烧整猪头”在扬州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据记载,在明代扬州的法海寺,其“扒烧整猪头”就非常出名。《扬州风土词萃》中白沙惺庵居士的词就曾写到:“扬州好,法海寺闲游。湖上虚堂开对岸,水边团塔映中流,留客烂猪头。”
这道著名的“留客烂猪头”果然是迷倒了不少食客,清代徐珂在《清稗类钞·法海寺精治肴馔》中就忘情的写到:“宣统己酉夏,林重夫尝至寺。留啖点心,佐以素食之肴核,甚精,然亦有荤品。设盛席时,亦八大八小,类于酒楼,且咄嗟立办。其所制焖猪头,尤有特色,味绝浓厚,清洁无比,惟必定预定。焖烂以整者上,攫以箸,肉已融化,随箸而上。食者之当于全席资费之外,别酬以银币四圆。李淡吾尝食之,越岁告重夫,谓尚齿颊留香,言时犹津津有余也。”
著名文人袁枚先生的《随园食单》中也记载了“烧猪头二法”,其中一法实际上就是扬州的“扒烧整猪头”。具体做法是“洗净五斤重者,用甜酒三斤;七八斤者,用甜酒五斤。先将猪头下锅同酒煮,下葱三十根、八角三钱,煮二百余滚;下秋油一大杯、糖一两,候熟后尝咸淡,再将秋油加减;添开水要漫过猪头一寸,上压重物,大火烧一炷香;退出大火,用文火细煨,收干以腻为度;烂后即开锅盖,迟则走油。”
猪头的做法在清代就已经发展到了极致,《调鼎集》中就记载了至少十六种做法,包括“煨猪头”、“蒸猪头”、“锅烧猪头”、“醉猪头”、“烂猪头”、“猪头糜”、“陈猪头”、“猪头膏”、“派猪头”、“糟猪头”、“烧猪头”、“煮猪头”、“烤猪头”、“焖猪头”等。这其中的“糟猪头”,至少在明代就是江南一代成熟的“名吃”了,一般做秋冬时解馋的好东西。其具体做法是“将猪头整干净,用醪糟水搽洗,压放一整夜后,再按一斤肉、四两油、三两盐的比例,还需要加冰糖、盐、葱、姜等,放入容器中糟一至二天,再捞出蒸熟,“其肉醇美酥烂,堪比熊掌之味”。
尽管猪头虽难上“上等席面”,但在民间却是“持久的美食”,更成为民间节庆、祭祀不可少的美食。中国人有祭祀用“三牲”的习俗,猪是“三牲”之一,猪头也做为祭品被广泛的应用在祭祀窑神、祖先等典礼中。
我曾到过江西婺源,那儿除夕最讲究“吃年汤”了,“年汤”的主料就是猪头。焚香祭祖之后,将预先买好的“精猪头”入锅,加汤烧煮,煮熟后将猪头捞出,再将调和好的面粉搅入猪头汤中,并加肉丁、冬笋、丁香等佐料,煮成糊状,全家团坐一起享用;这煮好的猪头,也切成薄片儿上桌,供佐酒下饭。记得宋代诗人范成大在《祭灶词》中就描述了当时“过节祭祀”的情形,其中就有这道“猪头”:“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每当我想起猪头肉,不知为什么,心头便无可名状地涌起一股童年的味道,那味道极其熟悉,很是具体,可又无法用语言描述。在我少年的记忆中,猪头肉是“无上美味”。记得每年过二月二,姥姥,都会都会买上一个整猪头,姥姥说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是必要吃猪头的。姥姥自己将猪头收拾干净,用炭火烤焦,然后入锅煮沸,去浮沫,留清汤添肉豆蔻、陈皮、桂皮、八角、丁香、花椒、冰糖、绍酒,煮熟至烂,再把肉细细地扒下,做成各种菜式,让我饕餮得“足脖”,讨个抬头“向龙”的“口彩”。
猪头肉是肥肉和瘦肉的“天作之合”,妙在肥瘦相间,其中“猪拱嘴”部分已经不能分清是肥肉还是瘦肉了。煮到恰到好处的猪头肉,皮层厚,韧劲儿足,耐咀嚼,有咬劲,有香味,是一种让人容易吃上瘾的“好嚼物”,每每令食者撑至都爆凸了肚皮,而嘴仍犹不足,只是要往里填。
据说,鲁迅先生的胞弟周作人先生也是一位“猪粉”,我曾看过他写的一篇名曰《猪头肉》的文章:“小时候在摊上用几个钱买猪头肉,白切薄片,放在干荷叶上,微微洒点盐,空口吃也好,夹在烧饼里最是相宜,胜过北方的酱肘子。江浙人民过年必买猪头祭神,但城里人家多用长方猪肉……”那些回忆儿时美食记忆的文字,充满了对猪头肉眷恋的魂牵梦绕,很是惹人垂涎欲滴。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猪头肉也是吃起来满是情趣,比如猪耳脆、核桃肉酥——猪头上坑洼处的核桃状肉——猪拱嘴儿弹牙,最妙的是猪口条,爽滑可口,从舌面滑入食道的过程,简直让人有种亲嘴至深的颤栗触电感,簌簌的。
记忆中的猪头肉实在是太香了,直到现在还时不时勾起我的口水,于是就常常自己做猪头肉吃。今年中秋节之夜我甚至还做成过一席“猪头宴”,所有菜肴全部都用猪头作原料做成。席成那一刻,我摆上干邑美酒,举杯邀月与我共品美味猪头,在对影成三人之时,我不思庙堂江湖、饮食男女,但求人生一醉,不再红尘。
《牡丹的拒绝》 张抗抗
它被世人所期待、所仰慕、所赞誉,是由于它的美。 它美得秀韵多姿,美得雍容华贵,美得绚丽娇艳,美得惊世骇俗。它的美是早已被世人所确定、所公认了的。它的美不惧怕争议和挑战。 有多少人没有欣赏过牡丹呢? 却偏偏要坐上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千里万里爬山涉水,天南海北不约而同,揣着焦渴与翘盼的心,滔滔黄河般地涌进洛阳城。 欧阳修曾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 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却不料洛阳的水土最适合牡丹的生长。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极盛于宋。每年阳历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花团锦簇香云缭绕——好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 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到洛阳去看的。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看过牡丹。况且洛阳牡丹还有那么点来历,它因被贬而增值而名声大噪,是否因此勾起人的好奇也未可知。 这一年已是洛阳的第九届牡丹花会。这一年的春却来得迟迟。 连日浓云阴雨,四月的洛阳城冷风飕飕。 街上挤满了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赶来的看花人。看花人踩着年年应准的花期。 明明是梧桐发叶,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姹紫嫣红,海棠更已落英纷纷——可洛阳人说春尚不曾到来;看花人说,牡丹城好安静。 一个又冷又静的洛阳,让你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你悄悄闭上眼睛不忍寻觅。你深呼吸掩藏好了最后的侥幸,姗姗步入王城公园。你相信牡丹生性喜欢热闹,你知道牡丹不像幽兰习惯寂寞,你甚至怀着自私的企图,愿牡丹接受这提前的参拜和瞻仰。 然而,枝繁叶茂的满园绿色,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一丛丛半人高的牡丹枝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皓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偌大的一个牡丹王国,竟然是一片黯淡萧瑟的灰绿…… 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 惊愕伴随着失望和疑虑——你不知道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 于是看花人说这个洛阳牡丹真是徒有虚名;于是洛阳人摇头说其实洛阳牡丹从未如今年这样失约,这个春实在太冷,寒流接着寒流怎么能怪牡丹?当年武则天皇帝令百花连夜速发以待她明朝游玩上苑,百花慑于皇威纷纷开放,惟独牡丹不从,宁可发配洛阳。如今怎么就能让牡丹轻易改了性子? 于是你面对绿色的牡丹园,只能竭尽你想像的空间。想像它在阳光与温暖中火热的激情;想像它在春晖里的辉煌与灿烂——牡丹开花时犹如解冻的大江,一夜间千朵万朵纵情怒放,排山倒海惊天动地。那般恣意那般宏伟,那般壮丽那般浩荡。它积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气,都在这短短几天中轰轰烈烈地迸发出来。它不开则已,一开则倾其所有挥洒净尽,终要开得一个倾国倾城,国色天香。 你也许在梦中曾亲吻过那些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花瓣,而此刻你须在想像中创造姚黄魏紫豆绿墨撒金白雪塔铜雀春锦帐芙蓉烟绒紫首案红火炼金丹……想像花开时节洛阳城上空被牡丹映照的五彩祥云;想像微风夜露中颤动的牡丹花香;想像被花气濡染的树和房屋;想像洛阳城延续了一千多年的“花开花落二十日,满城人人皆若狂”之盛况。想像给予你失望的纪念,给予你来年的安慰与希望。牡丹为自己营造了神秘与完美——恰恰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访了窥视了牡丹的个性。 其实你在很久以前并不喜欢牡丹。因为它总被人作为富贵膜拜。后来你目睹了一次牡丹的落花,你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为之感动:一阵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 所以在这阴冷的四月里,奇迹不会发生。任凭游人扫兴和诅咒,牡丹依然安之若素。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它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它为什么不拒绝寒冷?! 天南海北的看花人,依然络绎不绝地涌入洛阳城。人们不会因牡丹的拒绝而拒绝它的美。如果它再被贬谪十次,也许它就会繁衍出十个洛阳牡丹城。 于是你在无言的遗憾中感悟到,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同人一样,花儿也是有灵性、有品位之高低的。品位这东西为气为魂为筋骨为神韵只可意会。你叹服牡丹卓尔不群之姿,方知“品位”是多么容易被世人忽略或漠视的美。
E. 形容仙桃的诗词
唐·高蟾《上高侍郎》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F. 有没有关于湖北仙桃的诗歌
仰望天空
博海友情承古韵,景田秋色泛新潮。
高山赏月听流水,平谷知音颂贡桃。
G. 关于桃花的诗词有什么呢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长恨歌》
唐 · 白居易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回
《惠崇春答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
宋 · 苏轼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桃夭》
先秦 · 佚名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清明》
宋 · 黄庭坚
H. 仙桃古诗韵律操
明日复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制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文嘉《明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文嘉《今日歌》) 诗:1、咏月 无名氏
昨夜圆非今夜圆,
一年十二度圆月,
能得几多时少年
却疑圆处减婵娟。
2、金缕衣
唐 杜秋娘
劝君须惜少年时。
劝君莫惜金缕衣,
有花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3、劝学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4、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焜黄花叶衰。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I. 求一首和朋友游赏桃花的诗词 最好是八句诗
自古以来桃花便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只因在百花齐开的春季里,桃花的美丝毫不逊色于其他花种。它的颜色虽不十分夺目,但正是这种淡淡的粉红中夹杂着一点白,才更是惹人喜爱。
让我们一同细赏关于桃花的诗句,感受它的绚丽吧!
1、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李白《上之回》
2、开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李白《箜篌谣》
3、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李白《独不见》
4、桃李待日开,荣华照当年。——李白《长歌行》
5、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王十朋《红梅》
6、桃李务青春,谁能贯白日。——李白《长歌行》
7、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李白《独不见》
8、樱桃花,一枝两枝千万朵。——元稹《樱桃花》
9、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薛道衡《昔昔盐》
10、桃花源里住,罕见问津人。——元鹏《山中四咏》
11、沅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阴铿《渡青草湖》
12、把夭桃斫断,煞他风景。——郑板桥《沁园春·恨》
13、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于武陵《赠卖松人》
14、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
15、画楼春早,一树桃花笑。——凌廷堪《点绛唇·春眺》
16、彭蠡湖天晚,桃花水气春。——白居易《彭蠡湖晚归》
17、桃李出深井,花艳惊上春。——李白《中山孺子妾歌》
18、因君树桃李,此地忽芳菲。——李白《赠秋浦柳少府》
19、醉折残梅一两枝,不妨桃李自逢时。——陆游《落梅》
20、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
21、别来几春未还家,玉窗五见樱桃花。——李白《久别离》
22、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黄庭坚《清明》
23、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李贺《将进酒》
24、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王之涣《宴词》
25、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26、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徐俯《春游湖》
27、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题菊花》
28、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张旭《桃花溪》
29、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杜牧《紫薇花》
30、苍茫秦川尽,日落桃林塞。——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31、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王维《酬郭给事》
32、芳晨丽日桃花浦,珠帘翠帐凤凰楼。——上官仪《咏画障》
33、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曹植《杂诗·南国有佳人》
34、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李颀《古从军行》
35、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36、仙源归路碧桃催。——晏几道《浣溪沙·二月春花厌落梅》
37、秀眉霜雪颜桃花,骨青髓绿长美好。——李白《山人劝酒》
38、一树桃花,向人独笑。——张惠言《风流子·出关见桃花》
39、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韦庄《女冠子·昨夜夜半》
40、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41、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王昌龄《春宫曲》
42、丹灶初开火,仙桃正落花。——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43、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辛弃疾《生查子·独游雨岩》
44、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符曾《上元竹枝词》
45、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周邦彦《瑞龙吟·大石春景》
46、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戴叔伦《兰溪棹歌》
47、倩谁摘取,寄赠情人桃叶。——周邦彦《三部乐·商调梅雪》
48、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
49、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50、桃花水到报平渠,喜动新流见跃鱼。——黄图安《闲咏二绝》
51、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52、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张九龄《感遇·江南有丹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