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词句 » 诗歌郑风

诗歌郑风

发布时间: 2021-02-21 18:48:13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6分)子 衿 《诗经郑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① 青


小题1: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
小题1: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
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2分)

2. 《郑风-箨兮》这首诗中包含的两个中国诗歌重要的充素是什么

在《郑风 箨兮》这首诗中,包含了中国诗歌两个重要的元素:
落叶(箨)和秋风。

3. 诗经·郑风·子衿 全文

[原文] 青青子衿,①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②青青子佩,③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④在城阙兮。⑤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译文]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城楼上啊。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注释]①子:男子的美称。衿:即襟,衣领。②嗣音:传音讯。③佩: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④挑、达:形容走来走去的情状。⑤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

赏析
由于孔子曾说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经学家便将《诗经》的每首诗都套上“思无邪”的灵光圈,致使一部《诗经》竞成了儒家的道德教科书。如本篇《子衿》,《毛诗序》认为“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孔颖达疏进一步解释说:“郑国衰乱不修学校,学者分散,或去或留,故陈其留者恨责去者之辞,以刺学校之废也。经三章皆陈留者责去者之辞也。”可是我们在诗中实在看不出什么“学校废”的迹象。朱熹指出:“此亦淫奔之诗。”(《诗集传》)倒是看出这是男女相悦之辞,纠正了前人的曲解臆说。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近人吴闿生云:“旧评:前二章回环入妙,缠绵婉曲。末章变调。”(《诗义会通》)虽道出此诗章法之妙,却还未得个中三昧。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她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像,可谓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内心独自,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心理描写手法,在后世文坛已发展得淋漓尽致,而上溯其源,本诗已开其先。所以钱钟书指出:“《子衿》云:‘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薄责己而厚望于人也。已开后世小说言情心理描绘矣。”(《管锥编》)

4. 《风雨》(《诗经。郑风》)诗歌展现了一个怎样的情景

这是一首情景描述诗,在一个风雨漂摇,天气很不好的日子,一个人的心情是不专太好的,尤其是属在这种日子里怀念情郎,心情很难好起来。但诗人没有描写不好的心情,而是通过她朝思暮想的君子突然的出现,描写了她惊喜的心情。透过惊喜,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平时相思的忧愁和痛苦。使人难过的天气没有变化,而她的心情却有了根本的转变。这种艺术手法,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使读者也能产生深深的同感。
这首诗完全是通过侧面描写,也可以说是这位女子的一段幻想,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也正如前文所说,女子望夫心切,在风雨中看到了自己的丈夫,虽然全文没有涉及到一丝的负面情绪,但我们能够想到,若是梦醒,女子会是如何的失落。同时,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体会到女子内心的那种落寞。可以说是有着举一反三的效果。
相对而言,若是直接就写女子是如何渴望见到丈夫,则必然达不到这种效果。这样的手法被业界人士称为反衬——通过侧面描写,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这样,这首诗就为我们展现了这样一个“独望镜中峨眉细,望夫石边数凄凉”的悲情女子形象。

5. 《诗经-郑风》文学常 识

(以下来自网络)

《郑风》为《诗经》国风中的内容,十五国风之一。为先秦时代郑地民间民歌。郑,古国名,姬姓。

主要内容为周宣王二十二年封其弟姬友于郑,是为郑桓公。春秋时代郑国的统治区大致包括今河南的中部和河南省邻省的一些地方。“郑风”就是这个区域的诗。《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郑风”共有二十一首诗。

缁衣 将仲子 叔于田 大叔于田 清人 羔裘 遵大路

女曰鸡鸣 有女同车 山有扶苏 萚兮 狡童 褰裳 丰

东门之墠 风雨 子衿 扬之水 出其东门 野有蔓草 溱洧

介绍

周宣王二十二年(前八○六)封其弟友于郑。郑地,即今河南的郑州一带。友,就是郑桓公,当犬戎攻破西周王朝时,他与周幽王同时被杀。其子郑武公与平王东迂,并吞了虢国与桧国的领土,沿袭旧号,命名新都为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春秋时代郑国的统治区大致包括今河南的中部和河南省邻省的一些地方部分地方。“郑风”就是这个区域的诗。

郑国与东周王畿接壤,地处中原,文化较发达,春秋之际,人民创造了一种具有地方色彩的新曲调,激越活泼,抒情细腻,较之迟缓凝重的“雅乐”,无疑是一个进步。所以当时的名人季札听了也不禁要脱口赞道:“美哉,其细也甚!”孔子责备“郑声淫”,要“放郑声”,就是害怕郑国这一“激越活泼”的新声,会取代周王朝的正乐。

“郑风”中绝大部分是情诗,这虽同郑国有溱水、洧水便于男女游览聚会有关,但更主要的是同郑国的风俗习惯密不可分。从《溱洧》一诗看,郑国的上巳节,实际就是一个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节日。正因为郑国保留着男女自由交往的某些古代遗风,所以也就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如郑厉公四年(前六九七),郑国大臣祭仲的女儿雍姬问她的妈妈:“父亲与丈夫哪个亲近些?”她的妈妈答道:“父亲只能有一个罢了,而丈夫却个个男人都可做。”(雍姬知之,谓其母曰:「父与夫孰亲?」其母曰:「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左传·桓公十五年》)一个世家命妇居然用这种亵渎礼教的话来教育自己的女儿,郑国一般人民的男女观念,那就更可想而知了。懂得了这点,再读郑风中那些大胆的情诗,也就好理解了。

当然,从郑国人民歌唱的本身说,恐怕反映自己劳苦和怨愤的诗歌也决不会少的。何况郑国当“虎牢”天险,是兵家必争之地,古人曾指出“春秋战争之多者,无如郑”,但是,频繁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却在“郑风”中看不到。这可能是编选者排斥的结果。

背景及其它

在《诗经·国风》当中,卫国的诗歌作品保存最多,《邶风》、《鄘风》、《卫风》共存诗三十九首。但是,若按十五国风的分类来计,《郑风》是其中存诗最多的一类,共有作品二十一首。卫国为殷商旧地,卫诗的繁荣是无疑是接受殷商文化浸淫的结果,那么郑诗的兴盛是否具有相同的原因呢?答案应当是肯定的。我们知道,从地理位置上讲,郑国处于殷商文化的中心区域,其深受殷商文化之浸淫自不待言。因此,郑卫两地的风俗民情也表现了许多相同的特点。《史记·货殖列传》云“郑、卫俗与赵相类”,而其记赵、中山之俗时云:“犹有沙丘纣淫地余民,民俗懁急,仰机利而食。丈夫相聚游戏,悲歌慷慨,起则相随椎剽,休则掘冢作巧奸冶,多美物,为倡优。女子则鼓鸣瑟,跕屣,游媚贵富,入后宫,遍诸侯。”《汉书·地理志》记二国风俗时则云:“幽王败,桓公死,其子武公与平王东迁,卒定虢、会之地,右雒左泲,食溱、洧焉。土陿而险,山居谷汲,男女亟聚会,故其俗淫。”“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故俗称郑卫之音。”在春秋战国时代,“郑卫之音”是新兴音乐的代称。《礼记·乐记》魏文侯云:“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由“郑卫之音”这一名称,我们可以推知郑音与卫音赖以产生的共同的文化土壤,以及由此而呈现出来的基本相同的文化属性。

另一方面,当“郑卫之音”被作为新兴音乐的代称在春秋以后得到普遍地使用时,孔子却是用“郑声”一名来指代当时的新兴音乐的。他说:“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i]他又说:“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ii]其后,“郑声”之名与“郑卫之音”等名称并行于世。《汉书·礼乐志》云:“(成帝时)郑声尤甚。黄门名倡丙强、景武之属富显于世,贵戚五侯定陵、富平外戚之家淫侈过度,至与人主争女乐。”从这里可以看出,与“郑卫之音”相同,“郑声”也是被作为新声的代称使用的。“郑声”何以能够独自成为新兴音乐的代称?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这与郑国商人的活跃、商业经济的繁盛以及由此而带来的都市文化的发达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春秋时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兴盛,从开国之初就建立了经商传统的齐国自不待言,晋楚等国之间的商业往来亦相当频繁。但是,在所有诸侯国中,商人在郑国所拥有的社会地位却是其它国家无法相比的。这在《左传·昭公十六年》子产对韩宣子的一段话中得到了相当突出地反映:“昔我先君桓公与商人皆出自周,庸次比耦,以艾杀此地,斩之蓬蒿、藜藿而共处之,世有盟誓,以相信也。曰: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毋或匄夺,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恃此质誓,故能相保,以至于今。”郑公室与商人盟誓以相保,郑国商人地位与势力之强由此可见。《左传》所记三起有关商人的事件皆出自郑国,而郑商人弦高以郑君的名义与秦军交涉而使其退兵一事,更集中地反映了郑国商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郑国的商人“出自周”,而这些“出自周”的商人的祖先,却是在西周初年被迁至成周的殷商遗民。《尚书·酒诰》有云:“妹土嗣尔股肱,纯其艺黍稷,奔走事厥考、厥长,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由此可知,“艺黍稷”与“牵牛车、远服贾”是周人克商后殷商遗民被特许从事的社会活动。在丧失土地的情况下,经商成为殷商遗民最主要的谋生手段,因而也使“商人”成为经商者的代名词。[iii]失去土地与政治权利的商人虽然地位低下,但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依然能够承袭殷商文化重声的传统,保持其文化属性上的相对独立。这应是在商人拥有特殊地位的郑国其声乐文化相对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

除了上述由于文化的传承性所发生的影响之外,郑国声乐文化的发达与郑国商业的繁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知道,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本身即是衡量文化是否繁荣的一个标志,一个国家的经济中心往往同时也是文化的中心。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文化的繁荣往往最直接地通过人们对声色犬马等物质享受的喜好与追求中表现出来,新声靡乐的兴盛往往是一个城市或地区经济走向繁荣时最直观的表现形态。南北朝时的金陵、隋唐时的扬州都提供了这方面的典范。因此,当郑国的商人与政治家结盟而获得政治上的保障时,郑国的商业经济走向繁荣当是一件不容置疑的事实。作为自由贸易的条件与结果,各种类型的“市”(“肆”)也为人们的自由交往提供了机会与场所。出现于《郑风》中的“东门”,即市民及手工业作坊集聚的东郭的正门[iv]。商业贸易的发达与郑地故有的浓郁的商文化色彩,共同促进了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郑地的新兴音乐因此成为诸侯国中最为发达的一支。“男女亟聚会,声色生焉,故其俗淫”,声乐文化的发达不但为《郑风》作品的大量采集提供了条件,也成为“郑声”之所以能够指代“新声靡乐”的重要原因。

“男女亟聚会,声色生焉”不但是郑声繁盛的原因,同时也造就了《郑风》作品内容的基本风格。《郑风》中的二十一首作品,除《缁衣》、《清人》、《羔裘》等数诗之外,绝大部分为男女之间的情思歌唱。作为文学的永恒主题,“爱情”本身不会标示其所处的时代,这是我们很难依据情歌的内容为其断代的主要原因。然而,对于本文的考证而言,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是,《诗序》“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的序诗方式,在进行政治的说教时也保存了这些作品被采编的时代。因此,依重《毛诗》首序,搜集各种材料以证成其说是本文给《国风》作品进行断代的基本思路。

在考订《郑风》作品的时代之前,有必要对春秋前期郑国的历史稍做概括的叙述。西周末年,郑桓公寄孥于虢、桧,郑武公终取之,国于郑。前742年,郑武公卒,其子庄公继位,郑庄公继武公为平王卿士,专王政。周桓王继位后,周、郑交恶。鲁桓公十一年(前701年)五月,郑庄公卒。郑世子忽继位,是为昭公。同年九月,宋人诱执祭仲,使之立厉公,郑昭公忽出奔卫。鲁桓公十五年,郑昭公复入于郑,郑厉公出奔蔡,后居于栎。鲁桓公十六年,高渠弥杀郑昭公而立公子亹。桓公十八年(前694年),齐人杀子亹于首止,郑祭仲逆郑子仪于陈而立之。鲁庄公十四年(前680年),郑厉公自栎入,郑公子五争之乱乃定。后八年(前672年),厉公卒,其子文公继位。郑文公继位时,齐桓霸业已成。此后,晋楚代兴,郑国周旋奔走于诸大国之间,尚能苟存,入战国后,终灭于韩。

《郑风》中的作品,根据《诗序》,除《缁衣》产生于东周初年郑武公时代之外,大多出现于郑庄公至郑文公约一百年间,尤以众公子争位的二十年间产生最多。兹依时代先后,述其可考者如下。

《叔于田》、《大叔于田》当作于郑庄公克段于鄢之前。《叔于田》云:“叔于田,巷无居人。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以侧面烘托的方式赞美“叔”的豪迈出众。《大叔于田》云:“叔于田,乘乘马,执辔如组,两骖如舞,叔在薮,火烈具举,襢裼暴虎,献于公所。”以直赋的方式铺叙田猎场面,为正面实写。此二诗互为表里,因同一母题而成诗,诗歌主人公“叔”应为同一人。据《左传·隐公三年》记载,郑庄公母弟名叔段,后因封邑于京,又称“京城大叔”。故说诗者多以此二诗中之“叔”为郑叔段,而持异说者以为叔段叛乱郑国,不应有此赞美之辞。然《春秋·隐公元年》云“郑伯克段于鄢。”《左传》释曰:“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杨伯峻注云:“此若书段出奔共,则有专罪叔段之嫌;其实庄公亦有罪,若言出奔,则难于下笔,故云‘难之也’。”鲁史尚不专罪于叔段,况叔段本为有勇有才之人,在其叛郑之先,庄公因母亲之故,对之尊宠有加,郑人作诗美之亦属自然。《大叔于田》“襢裼暴虎,献于公所”既表现了叔之勇武,亦道明了“叔”与郑公之亲近关系。古说以‘叔’为叔段,良有以也。《诗序》云:“《叔于田》,刺庄公也。”“《大叔于田》,刺庄公也。”据《左传》,叔段之叛乱实因庄公诱导所致,序诗之人以美叔段之诗为“刺庄公”,与《春秋》同旨。

《将仲子》。其诗有云:“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毛诗序》云:“《将仲子》,刺庄公也。不胜其母以害其弟。弟叔失道而公弗制,祭仲谏而公弗听,小不忍以致大乱焉。”《毛传》云:“仲子,祭仲也。”以诗中“仲子”为郑庄公谋臣祭仲,其说殊不可通。诗乃一女子婉拒恋人之辞,然首序之言仍有可取之处。从诗歌的语法特点来看,《将仲子》颇与出现于西周后期至春秋前期的诗歌相类。如此诗云“岂敢爱之,畏我父母”,《小雅·绵蛮》则云“岂敢惮行,畏不能极”;此诗云“仲可怀也”“亦可畏也”,《豳风·东山》则有“不可畏也,伊可怀也”。而诗中“将仲子兮,无逾我里”之“将”,《毛传》:“将,请也。”为表示愿望之义的语词。在《诗经》中,“将”字作此用者有《小雅·正月》“载输尔载,将伯助予”、《卫风·氓》“将子无怒”、《郑风·大叔于田》“将叔无狃”等。除此之外,此诗次于“美武公”之《缁衣》后,在“刺庄公”之《叔于田》、《大叔于田》之前,《诗序》以为“刺庄公”,其时代可取。

据《诗序》,《郑风》中与郑忽相关的作品有以下五首:《有女同车》、《山有扶苏》、《萚兮》、《狡童》、《扬之水》。其中前四首序云“刺忽也”,后一首序云“闵无臣也”。由郑忽辞齐婚而祭仲劝言“君多内宠,子无大援”,以及郑忽即位为祭仲所逐、复入为高渠弥所杀等事,知“闵无臣”亦就郑忽而言,《毛诗》续序释首序云:“君子闵忽之无忠臣良士,终以死亡。”其说不误。由诗歌本身而言,《有女同车》之“洵美且□”式,亦见于《叔于田》,“美孟姜”,见于《鄘风·桑中》;《山有扶苏》之“山有□□,隰有□□”为西周末、春秋初诗歌套语,“子都”之名,则见于《左传·隐公十一年》,即郑大夫公孙阏。杨伯峻云:“窃疑公孙阏即《诗·郑风·山有扶苏》‘不见子都,乃见狂且’之子都,其人貌美,得庄公宠幸。”《诗》中“子都”不必即是《左传》之“子都”,子都貌美,取其字以为美男之代名词亦无不可。《萚兮》之“叔兮伯兮”亦见于《邶风·旄丘》。《狡童》之“维子之故”亦见于《唐风·羔裘》。《扬之水》之“终鲜兄弟”与《王风·葛藟》“终远兄弟”相近,又《王风》、《郑风》各有一篇《扬之水》,均作于周平王后期。通过上述语言句式的横向比较可知,上述诸诗与可被考订为春秋前期的诗歌语言表现了相同或相近的特点。《诗序》以为“刺忽”,今依其说将诸诗的产生时代确定在郑庄、厉之世。

另外,《褰裳》诗云“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岂无□□”式,见于《卫风·伯兮》、《郑风·叔于田》、《唐风·杕杜》、《唐风·羔裘》。而“狂童”之称,亦与出现于《山有扶苏》、《狡童》二诗中的“狡童”、“狂且”相类。另外,在《诗经》中,《褰裳》与《狡童》诸诗次第排列。其诗之出现当与《狡童》诸诗相近,亦在郑庄公、郑厉公时代。

除了这组“刺忽”之作外,《郑风》中还有一组“刺乱”、“闵乱”之作,它们是:《丰》、《东门之墠》、《风雨》、《子衿》、《出其东门》、《野有蔓草》、《溱洧》。其中首序直言“刺乱”的有《丰》、《东门之墠》、《溱洧》,言“闵乱”的有《出其东门》,首序未及“乱世”而续序言之者有《风雨》、《子衿》。郑之乱世,指自郑庄公卒到郑厉公定位至约二十多年,即《出其东门序》所云“公子五争,兵革不息”之世。这一组诗歌内容本身与时政没有直接的关联,大多抒发的是相爱、相思的喜悦与怨艾之情。无论是内容还是风格,都与“刺忽”诸诗非常相近,表现了相当浓厚的民俗色彩。再从诗歌的语言句式来看,《丰》云“子之丰兮”,《齐风·还》云“子之还兮”、“子之茂兮”,《陈风·宛丘》云“子之荡兮”;又“叔兮伯兮”,亦见于《萚兮》与《邶风·旄丘》。《东门之墠》之“岂不尔思”,亦见于《卫风·竹竿》、《王风·大车》、《桧风·羔裘》,其“东门”之地与“茹藘”之物又与《出其东门》同;《风雨》之“既见君子”,多见于西周末东周初年诗歌,“云胡□□”与“云何□□”句式相同,而“云何□□”式习见于西周末春秋初年诗歌。《子衿》之“悠悠我思”,亦见于《邶风·终风》、《雄雉》等,与“挑兮达兮”句式相同的“□兮□兮”式,则有《邶风·旄丘》“琐兮尾兮”、《卫风·淇奥》“宽兮绰兮”、《齐风·甫田》“婉兮娈兮”、《小雅·巷伯》“萋兮斐兮”;《野有蔓草》之“清扬婉兮”,又见于《齐风·猗嗟》。《溱洧》之“洵□且□”式,亦见于《叔于田》、《有女同车》、《邶风·静女》等。另外,《溱洧》之士与女秉“蕑”而会,《毛传》云:“蕑,兰也。”《御览》卷三十引《韩诗》云:“蕑,兰也。当此盛流之时,众士与众女执兰而祓除邪恶。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辰,此两水之上招魂续魄,拂除不祥,故诗人愿与所悦者俱往观之。”由诗观之,就士、女而言,秉蕑除了“祓除不祥”之外,还有另一种象征意义。《史记·郑世家》载郑文公二十四年燕姞梦天与之兰而文公幸之、生子名兰事可为其证。燕姞之梦兰,或因其时歌谣所云“士与女”秉兰而会有所感念,故言之以喻文公。综上数端,这一组“刺乱”、“闵乱”之作,其产生时代当不出郑厉、文之世。

《清人》当作于郑文公世。《毛诗序》云:“《清人》,刺文公也。高克好利而不顾其君,文公恶而欲远之,不能。使高克将兵,而御狄于竟。陈其师旅,翱翔河上,久而不召,众散而归,高克奔陈。公子素恶高克进之不以礼,文公退之不以道,危国亡师之本,故作是诗也。”《春秋·闵公二年》云:“十有二月,狄入卫。郑弃其师。”《左传》云:“郑人恶高克,使帅师次于河上,久而弗召,师溃而归,高克奔陈。郑人为之赋《清人》。”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清,郑邑名,高克及其所率师疑皆清邑之人,故《诗》云云。”诗“清人在彭”《毛传》云:“清,邑也。彭,卫之河上,郑之郊也。”《水经·潧水注》云:“渠水又东,清池水注之。清池水出清阳亭西南平地,东北流径清阳亭南,东流即清人城也,《诗》所谓‘清人在彭’,故杜预《春秋释地》:‘中牟县有清阳亭。’是也。”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云:“彭者,河上地名。《左·哀二十五年传》:‘初,卫人翦夏丁氏,以其帑封赐彭封弥子。’弥子瑕食采于彭,为彭封人。盖卫邑而与郑连境,故克帅众在此防狄渡河。”由诗中“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二矛重乔,河上乎逍遥”,“左旋右抽,中军作好”等句的描写,可知此诗之作在其军未溃之前。后师溃而归,高克奔陈,故郑人赋之以刺文公等人。诗之作当在郑文公十三年(前660年)前后。

《羔裘》当作于郑五子之乱的时代至文公世之间。其诗云:

羔裘如濡,洵直且侯。彼其之子,舍命不渝。

羔裘豹饰,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羔裘晏兮,三英粲兮。彼其之子,邦之彦兮!

《诗序》云:“刺朝也。言古之君子,以风其朝焉。”从诗的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赞颂之诗,但是对于赞美的对象,从《诗序》开始即无确指,至明代何楷《诗经世本古义》始以郑文公大夫叔詹当之,其后多有从者。如魏源《诗古微》证成其说云:“文公之时,三良为政,所谓‘三英粲兮’也。文公背齐从楚,则孔叔谏之,文公不礼重耳,则詹叔谏之,所谓‘邦之司直’也。又几被谗杀于齐,见烹于晋,又谓‘舍命不渝’也。”但是,从王国维《与友人论诗书中成语书二》[v]开始,金文研究的深入使“舍命”一词得到了重新解释,他根据《克鼎》、《毛公鼎》的铭文提出“舍命与旉命同意”的说法。林义光《诗经通解》进一步申述说:“舍字在金文多释为赐予,舍命即锡命,亦即敷命之谓也。《易·姤卦·象传》云:‘有陨自天,志,不,舍命也。’不为发声语助,舍命亦即赐命,故为有陨自天之象。此诗舍命之解亦当从鼎文与《易传》。”据此,则“舍命不渝”与叔詹几烹于晋一事无涉。季旭升《〈诗经〉“彼其之子”古义新证》一文对此诗的题旨做了全新的解释,他说:

本诗的“彼其之子”不太像郑人赞美本朝贤人的口吻,倒是有点像称颂和郑人隔得比较远的人。因为,如果郑人要赞美自己朝廷的贤人,似乎应该用“烝我髦士”、“勉勉我王”等这种“我”字句式而不应该用比较疏远的“彼”字句式。因此我们认为:本诗的“彼其之子”应该解释为“那 (其、己、纪)氏之子”,全诗是郑人感叹当朝(依郑笺,是指郑庄公时)没有忠正之臣,所以诗人歌咏一位 氏的贤臣,以讥刺当朝。[vi]

季氏的解释的确更符合诗义,也与《诗序》的内容相吻合,但是他根据郑笺将诗系于郑庄公朝未免有些牵强。郑笺云:“郑自庄公而贤者陵迟,朝无忠正之臣,故刺之。”从郑国的史事来看,郑庄公卒后,执政大臣祭仲逐昭公而立厉公,致使公子五争,内乱不止达二十多年。郑文公继位后,又有高克“好利而不顾其君”,文公“退之不以道”,有《清人》之刺。《诗序》所谓“刺朝”,郑笺所谓“自庄公”,皆就此而言。结合郑国史事,此诗之作,应不出郑五子之乱至郑文公世。

而从诗歌的语言来看,见于此诗的“洵□且□”式、“邦之□□”式等,为春秋前期诗歌习用之语。再从《诗经》的编次来看,《羔裘》次于《有女同车》、《山有扶苏》等“刺忽”之作前,其产生时代当相去不远。而由《清人》刺郑文公,知《羔裘》诸诗编入诗文本的时代,应与《清人》同时。

除上所述,《遵大路》与《女日鸡鸣》两诗时代不甚明确。据《毛诗》续序,《遵大路》当产生于郑庄公之世。而《女曰鸡鸣》之“与子偕老”句与《邶风·击鼓》同,又与《鄘风·君子偕老》“君子偕老”相类。从诗歌的内容与风格而言,此二诗与上述“刺忽”、“刺乱”两组诗歌相类,亦当采自歌谣。而在编排次第上,此二诗又列于“刺忽”诸诗之前,时代或略早于《有女同车》等。《毛诗》续序以为作为庄公之世,或是。

根据以上的考订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郑风》作品的最后完成期应在郑文公时代。而从上文的考证我们也能发现《郑风》作品在编排次序上表现出来的一个特点,这就是凡涉及郑国公卿大夫的作品,都排列在以男女情爱为内容的民俗色彩浓厚的歌谣之前。其中《羔裘》虽然歌颂的是身着诸侯之服的“彼其之子”,但“彼其之子”毕竟不是郑国公族,故次于刺文公的《清人》之后,诸民俗歌谣之前。《郑风》的这种编排次序,相当明显地体现了周礼“尊尊”的伦理秩序。

6.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题。 子衿 《诗经·郑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1.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
2.这首诗写专一个女属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望穿秋水,终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最后一句的含意是: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意对即可)

7. 诗·郑风什么意思

诗经•郑风》

【摘要】“郑风”一直是《诗经》中争议最多的篇章,大量描写爱情的内容为它招致“淫诗”这一头衔,这个头衔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那麼“郑风”真正的评价应该是怎样的呢?本文试图对此进行一个讨论。

【关键字】郑风 爱情诗 积极健康

前言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代表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创作,其中描写爱情的篇幅占了很大比重。而“郑风”又是其中爱情诗歌最多的。长期以来,在否定与压抑性爱与情爱的正统观念看来,《郑风》有那麼多热恋、失恋、男女欢会、夫妻唱和的诗,便以“淫声”一言以蔽之。《论语•卫灵公》中说:“郑声淫。”《吕氏春秋•本生》亦写道:“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名之曰伐性之斧。”《汉书•艺文志》则说:“(郑国)土狭而险,山谷居汲,男女亟聚会,故其俗淫。”宋代的理学家朱熹更是直斥:“郑卫之乐,皆为淫声。”可见在历史上《郑风》是向来被卫道人士所不耻的,是“靡靡之音”的代表。但其实,“郑风”的价值一直被埋没,被误读。只有在撇开了卫道人士既定的价值观以外,才可以做出真正的评价。本文试图撇开封建卫道理念,对《郑风》重新作一个解读。

正文

一、“郑风”为何被冠以“淫诗”之名?

一、“郑风”被冠以“淫诗”之名的原因。
古人所谓“淫”,一般是指男女情事。因此历代以来人们所谓的“郑风”之“淫”,正因为其爱其诗之多,且风格大胆。首先,从“郑风”自身的特点上来讲,“郑风”的爱情诗数量之多,是“国风”之最,即使和同以“淫”齐名的“卫风”相比,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朱熹在《诗集传》中言:“郑诗二十有一,而淫奔之诗已不啻七之五。”这些诗所涉及的男女交往,是各式各样、丰富多采的:有的是在河边嬉戏,如《溱洧》;有的是在野外偶然相遇,一见锺情,如《山有扶蘇》;有的是在城墙根约会,如《子衿》等,不一而足,表现了恋爱中的男女的各种情感。
这些爱情诗同其他国风中的爱情诗比较有三个明显的特点:
(1)数量多,比例大。朱熹言:“郑诗二十有一,而淫奔之诗已不啻七之五。”这一比例,远远超过了其他“风”诗。
(2)这些爱情诗的抒情主人公,全都是女子,这就是朱熹所说“卫犹为男悦女之辞,而郑
皆为女惑男之语。”
(3)诗歌的情调大都很欢快热烈的、自信的、满足的、大胆的,单纯美好的。看不出所谓的讽刺之意。
此三个特点是“郑风”有别於其他“风”诗的重要标志,也是“郑风”被冠以“淫诗”的重要罪证,导致它千百年来成为众矢之的,受到封建卫道士的口诛笔伐或者以“政治讽刺诗”的名由刻意歪曲。然而其实,这些爱情诗的产生,都是有其顺理成章的社会背景的,是社会正常发展的产物,是郑地文化传统的必然结果。以上三个特点的产生都是与整个的社会背景离不开的。

二、形成“郑风”之诗风的社会背景
首先,对於“郑风”的第一个特点,即数量之多,可以看出爱情在郑人的生活中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何这样重要的地位没有出现在其他国的“风”诗中呢?爱情是人类高於物质的一种精神需求,马克思的理论说,人们只有当解决了吃的问题以後,才能去从事政治的、法律的、宗教的、文艺的诸类问题。换言之,只有生活相对富裕安定的时候,人们才会想到从事思想活动。而郑国正是一个经济发达之国,《国语•郑语》中记载,郑是东周初经郑桓公以太子身份励精图治,到武公夺取了当时居天下之中心的咽喉要地,使之处於洛水、济水、黄河、颖水之间,西部靠近东周的国都洛阳,南与楚交界,东与宋相邻,东北部是鲁国和齐国,北部、西北部是卫国和晋国。其的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郑国成为当时的商业中心。 便利的交通条件为郑国商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商业的发达是郑国强有力的政治和经济支柱,促进了郑国政治和经济的发展。“郑风”的爱情诗之多,正是社会发展,生活相对安定平和的象徵。
而另一个“郑风”中爱情诗较多的原因是,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郑国是较早分封的一个诸侯国,因此隆祭祀、重占卜、爱好歌舞等殷商文化在这裏可谓根深蒂固,在周人灭商後,虽然周文化开始侵入,但是古老的商文化依旧在郑等较古老的地区得以延绵,一些原始的传统被较为完整地保留下来。“郑风”的情诗之多,又写得十分开放,与原始古朴民风有很大关系。这种古老文化的放荡不羁与充斥著的野性,以及祭祀、歌舞和男女相会的风俗为情歌的广泛产生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基础。 因此,历来那些封建卫道士责郑地的人民是民风不正,有伤风化,是完全错误的。正是因为郑地保留了殷商时代古朴的民风,才会有如此开放地表达情感的广泛社会基础。
其次,对於这些爱情诗的抒情主人公,全都是女子,这就是朱熹所说“卫犹为男悦女之辞,而郑皆为女惑男之语。” 这也是“郑风”为後世所病垢的原因之一。在传统的男尊女卑社会裏,对於女子的限制是非常严格的,在朱熹看来,“男悦女”尚可原谅,“女惑男”却是大逆不道的。但是朱熹却忽略了一个社会发展的正常规律,即当时社会还残留有许多古老社会的习俗。而对於“男悦女”和“女惑男”的不同看法,则是极强烈地体现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歧视。但是,如果以人性的观点来看,爱情乃是人类普遍的情感,并无男女之分,从“真善美”的角度来看,“女惑男”恰恰体现了郑国女子的真诚和大胆,这种遵从自己内心,大胆热情的性格正是淳朴的民风之下才特有的表现。
第三,从情感的基调来看,这种大胆泼辣而欢快的基调,完全背离於封建女则的性格,也是受封建卫道士批判的原因之一。然而这正是郑国女子泼辣干练、真性情的体现。在传统的殷商文化残留的影响行啊,整个社会弥漫著一股祭祀、歌舞和男女相会的风俗,体现了人类社会幼年时期的纯真,这也是整部《诗经》的一个引以为豪特色。而“郑风”的这种真性情正是和叠字叠句等人类婴儿时期口语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朱熹云:“卫人犹多刺讥惩创之意,而郑则几乎荡然。是则郑声之淫,有甚於卫者。”其他的爱情诗,很多可以被解释成“政治讽刺诗”而纳入所谓的正统范围之内,而“郑风”中的爱情诗却是直白大胆,几乎无法被牵强附会。因此难怪封建卫道士们要对它恨之入骨了。

二、“郑风”之内容及思想的重新评价

在瞭解了郑地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地理和经济社会环境之後,我们对郑地的民风习俗有了瞭解,也更瞭解为什麼郑地会出现那麼多的爱情诗歌,细细阅读“郑风”中的爱情诗,我们其实可以发现,其内容和情感都是健康而积极的。

一、 内容
“郑风”的爱情诗,内容包罗万象,从各个角度描写了恋爱以及婚姻生活的趣味,充满和谐的气氛。郑人对待爱情的态度是乐观的,在其他的“风”诗中充斥著弃妇诗、思妇诗(针对行役诗而言)的时候,“郑风”却在歌颂热恋中的情侣的快乐约会、青涩酸甜的初恋这一类美好的感情。纵观全部,“郑风”中只有一篇描写弃妇的诗歌(《遵大路》)和一篇女子苦苦哀求丈夫不要听信他人谗言的诗歌(《扬之水》)属於负面的,其他的爱情诗都是积极健康、活泼向上、富有趣味的基调。有约会的快乐(如《溱洧》),有一见锺情的热烈(如《野有曼草》),有情侣吵架的患得患失(如《狡童》),有初恋的羞涩与矛盾(如《将仲子》),有对爱情的忠贞(如《出其东门》),也有等待以及相思之苦(如《东门之墠》、《子衿》)……总之,在“郑风”之中,对於恋爱的各种情绪都有所描写,并且基本都是以正面的描写为主。更为值得一提的是,“郑风”中对於婚後生活也进行了描写,且是和谐的婚後生活的描写(如《缁衣》、《女曰鸡鸣》)。而在其他“风”诗中,这类的诗歌则多有弃妇诗,如《卫风•虻》便是一首著名的弃妇诗。可见在郑人的感情生活中,乐观向上,积极健康是其主调。在“郑风”的描绘中,我们看到了一轴郑国青年男女恋爱生活的画卷,描绘了形形色色的情感和各种各样的人物。

二、情感
“郑风”的情感真实,丰富多样,细致地描写了恋爱中人的各种细思微想。
(1)女性化的细腻情感
“郑风”多以女子的口吻来写作,这就是朱熹口中的“女惑男”的诗作。女性往往更容易体味到细微的情绪变化,善於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体会爱情的滋味,温柔细腻,情感真切。例如《将仲子》借著女子的口将爱情生活中复杂微妙的情感矛盾表露无遗 。面对前来约会的情郎,女子的心裏充满了甜蜜,可是这样的约会是偷偷进行的,女子害怕被父兄发现会遭到责备,被邻居们发现会遭到招来闲言碎语,於是请求情人不要来找她,起先,她站在“仲子”的对立面,保护杞、桑、檀,表达了对父母、诸兄、邻人的畏恐,可是沉浸在爱情中的小伙子似乎不管这些,不顾女子 “无逾我裏”、“无逾我墙”、“无逾我园”的请求,层层递进,而女子则步步退让,却在内心做著激烈的斗争:“仲可怀也,父母之言(兄弟之言、人之多言)亦可畏也”,道出了女子的顾虑——初恋时的“一种莫名的恐惧,无端的忧虑” 。这是一幕复杂微妙的心理短剧。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在这出心裏短剧中探寻出我们民族的爱情生活中这种理智对情感的压抑,早在“郑风”之中已存在雏形——要爱而不能放任去爱。再如《东门之墠》,也是在这样的一种“要爱而不能放任去爱”的情况下产生的。女子暗恋住在附近的一位男子,却苦於女孩子的矜持,无法让那个男子知道自己的心事,痴心望著“东门之墠”的男子的家,望眼欲穿,不由得发出“其室则迩,其人则远”的感慨,这是何等苦恼之事啊!下一段中,女子抱怨“岂不尔思?予不我即”,自问自答,表现了女子感情的升华,从含蓄到直露,从羞怯的玄想到大胆的独白,从朦胧的憧憬到热烈的追求,全诗虽然短小,却容量颇大,展现了这个女子情感发展的全过程 。全诗在女子大胆吐露心声的时候戛然而止,馀音嫋嫋,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像空间,最终这个女子会和心上人幸福结合吗?这就有待读者自己去想像了。再如《丰》的女主角,则是表现了另一个类型的女子在爱情面前的心理,憨厚的小伙子早早地等在门外,小夥子俊美的脸庞、健壮威武的身躯,也强烈地吸引著女主人公,可是她却故意不出去和他相见,或许是为了考验他的耐心,或许是少女特有的矜持,又或许是羞怯的心理在作怪。当情人满怀失望地离开之後,她却又後悔不及。再如《狡童》中的女主角,对恋人的“不与我言”、“不与我食”,竟然焦急得吃不下睡不著,这种可爱单纯的心理,也使人心生怜爱。“郑风”中这样的诗歌比比皆是,这种对於女子心裏和情感特徵的细腻描写有如神助,是“郑风”一个鲜明的特点,也是“郑风”高度艺术成就的一个表现。
(2)热烈奔放,大胆真诚
“郑风”的爱情诗歌的另一个特点便是热烈奔放,大胆真诚,甚至带点泼辣。《山有扶蘇》与《褰裳》就是这样的两首诗歌。这也是历来被病垢最多的两首“郑风”诗歌。《诗集传》评《山有扶蘇》曰:“几乎荡然无复羞愧悔恨之萌。” 将它说得一文不值,然而以现在的眼光来欣赏,最引人瞩目的就是这样的俏骂戏谑,大胆泼辣 。正是这种女子对男子的主动戏谑和调笑,展现了郑国女子的坦率真诚的真性情。“不见子都,乃见狂且”、“不见子充,乃见狂且”明明是相约而来,却故意说对方不是自己所爱,心爱叫冤家,可见其性格的爽朗善谑,恰见其对男子的深爱之情。少女的调笑,想必也会引来男子不甘落後的热烈回应,来往应答,必然使场面热闹有加,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少男少女热情开朗的性格和健康欢快的戏剧性场面。 而《褰裳》则更是粗犷泼辣更为甚也。“子不我思,岂无他人?”、“子不我思,岂无他士?”两句的戏谑中,饱含深情。乃是“戏中有真,谑内寓庄”。
(3)自由开放,质朴真诚
“郑风”的爱情诗歌之多,也是因为社会风气的自由开放,这在诗歌中也能够深刻地体会的。《褰裳》、《山有扶蘇》便是很好的例子。而其他的诗歌,如《丰》、《溱洧》甚至包括《将仲子》都是约会诗歌,甚至有一首《蘀兮》的诗歌还是专门在男女欢会游乐的场合所唱的,即记敍了三月三上巳节男女欢会游玩的情景。《溱洧》便是描写此节日中情侣的欢乐场景。阳春三月,大地回暖,豔阳高照,鲜花遍地,热闹非凡。一对情侣手持香草,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感受著春天的气息,享受著爱情的甜蜜。他们边走边相互调笑,并互赠芍药以定情。这首诗如一首欢畅流动的乐曲,天真纯朴,烂漫自由。按封建卫道士的观点,《溱洧》通篇“皆为惑男之语”,实乃“淫声”,然而这恰恰是自然的人性,是一种活泼生命的体现,是真正意义上的对天地精神的遵从。它标志著和谐、自由、平等,散发著愉快与天真的气息。因此“自由开放、质朴真诚”应该是“郑风”引以为傲的特色和优点,也是“郑风”对人性的最好诠释。

三 结语

撇开封建传统的束缚,“郑风”的爱情诗将散发出动人的光辉,其内容和情感上大胆真诚的态度,是值得学习和敬佩的。其文学特色上的精华,亦是值得借鉴的。随著时代的进步,对於人性的关注和人文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的进一步发扬,对於“郑风”的评价和研究,必将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8. 《郑风-萚兮》这首诗中!包含的两个中国诗歌重要的元素是什么

答:1、对时间流逝的敏感。2、对友谊温情的一种期待。

9. 诗歌阅读理解《风雨》《诗经.郑风》

10. 《诗经·郑风·子衿》全文

《诗经·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译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城楼上啊。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