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上古诗
A. 春日古诗词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 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春日 [宋]吴锡畴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忆濂溪老,五亩园思涑水翁。
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春日 方干【唐代】
春去春来似有期,日高添睡是归时。虽将细雨催芦笋,
却用东风染柳丝。重雾已应吞海色,轻霜犹自锉花枝。
此时野客因花醉,醉卧花间应不知。
春日 温庭筠【唐代】
问君何所思,迢递艳阳时。门静人归晚,墙高蝶过迟。
一双青琐燕,千万绿杨丝。屏上吴山远,楼中朔管悲。
宝书无寄处,香毂有来期。草色将林彩,相添入黛眉。
春日 韦庄【唐代】
忽觉东风景渐迟,野梅山杏暗芳菲。落星楼上吹残角,
偃月营中挂夕晖。旅梦乱随蝴蝶散,离魂渐逐杜鹃飞。
红尘遮断长安陌,芳草王孙暮不归。
春日 李商隐【唐代】
欲入卢家白玉堂,新春催破舞衣裳。
蝶衔红蕊蜂衔粉,共助青楼一日忙。
春日 宋雍【唐代】
轻花细叶满林端,昨夜春风晓色寒。
黄鸟不堪愁里听,绿杨宜向雨中看。
春日 李咸用【唐代】
浩荡东风里,裴回无所亲。危城三面水,古树一边春。
衰世难修道,花时不称贫。滔滔天下者,何处问通津。
B. 春日的古诗
春日
作者来: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源,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C. 古诗《春日》
一、原诗奉上:
春日
朝代:宋代
作者:朱熹
原文: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二、解释翻译: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1、春日:春天。
2、 胜日:指春光明媚的好日子。
3、 寻芳:春游赏花。
4、 泗水:水的名字,在山东省中部,源于泗水县,流入淮河。
5、 滨:水边;河边。
6、 光景:风光景物
7、 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 东风:春风
三、赏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D. 春日古诗
春日
宋代复: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制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古诗的意思为: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被金人侵占。
(4)春日上古诗扩展阅读:
朱熹在任地方官期间,力主抗金 ,恤民省赋,节用轻役,限制土地兼并和高利盘剥,并实行某些改革措施,也参加了镇压农民起义的活动。朱熹在从事教育期间,对于经学、史学、文学、佛学、道教以及自然科学,都有所涉猎或有著述,著作广博宏富。
创作背景:人们一般都认为这首诗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创作的游春观感,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可知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被金人侵占,作者也未曾北上到达泗水之地。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春日赏析
E. 古诗《春日》翻译全文
《春日》宋代-朱熹
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原文: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这首七言绝句是宋代的朱熹所作。这首诗表面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则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5)春日上古诗扩展阅读:
这首诗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写的游春观感。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推算出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已被金人侵占,泗水游春不是实事,而是一种虚拟。
作者也从未到过泗水之地,而此诗却写到泗水,其原因是朱熹潜心理学,心仪孔圣,向往于当年孔子居洙泗之上,弦歌讲诵,传道授业的胜事,于是托意于神游寻芳。因此此诗其实是借泗水这个孔门圣地来说理的。
朱熹是弘扬儒学的大师,他对孔子是极其崇拜的。孔子曾在山东洙水与泗水之间讲学,教弟子弹琴唱歌。因此,“泗水”就是借代孔子所在。而“寻芳”则是隐喻到圣人那里寻找济世之道,寻找复兴宋王朝之道,即收复河山之道。《春日》这首诗,通过他所写的意象,不仅寄寓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而且深藏着宇宙的丰富哲理。
F. 描写春日的古诗
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点明天时;“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一句中分三层叙说,特别是以“泗水滨”结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无边光景”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这里不做细碎描写,不在一草一木一石上做剪贴,而是从极广大的空间落笔。
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景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意谓胜日寻芳,本不期望有无边光景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鲜感受,不禁欢欣雀跃。“东风面”,把春气、春景形象化了,拟人化了,把“识”字落到实处。
末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近承“东风面”,远承“无边光景”,对偶修辞,意象色彩强烈。诗以“总是春”收绾,逗落到“春日”上。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无边光景”所示空间极其广大,就透露了诗人膜求圣道的本意。“东风”暗喻教化,“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哲理诗而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G. 春日的古诗词
1、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晏殊《破阵子·春景》
2、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李白《春思》
3、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白朴《天净沙·春》
4、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程颢《春日偶成》
5、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秦观《八六子·倚危亭》
6、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
7、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8、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9、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王安石《春夜》
10、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100句唯美春日诗词: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11、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杜甫《绝句二首》
1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3、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冯延巳《鹊踏枝》
14、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张维屏《新雷》
15、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白居易《南湖早春》
16、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
17、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
——谢眺《王孙游》
18、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王维《鸟鸣涧》
19、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0、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戴叔伦《兰溪棹歌》
H. 春日诗句古诗
春日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
风和日丽之时泗水的河边踏青,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春日:春天。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寻芳:游春,踏青。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滨:水边,河边。
无边:无边无际。
光景:风光风景。
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东风:春风。
赏析
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点明天时;“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一句中分三层叙说,特别是以“泗水滨”结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无边光景”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这里不做细碎描写,不在一草一木一石上做剪贴,而是从极广大的空间落笔。
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景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意谓胜日寻芳,本不期望有无边光景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鲜感受,不禁欢欣雀跃。“东风面”,把春气、春景形象化了,拟人化了,把“识”字落到实处。
末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近承“东风面”,远承“无边光景”,对偶修辞,意象色彩强烈。诗以“总是春”收官,都落到“春日”上。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无边光景”所示空间极其广大,就透露了诗人膜求圣道的本意。“东风”暗喻教化,“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哲理诗而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