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里行古诗
A. 古诗词,蒿里行朗诵与伴舞。
都适合朗诵悲伤格调的推荐曹操的《蒿里行》《短歌行》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七哀诗》柳恽的《捣衣诗》王褒的《渡河北》潘岳的《悼亡诗》。。。。。。。。还有很多
B. 蒿里行属于哪种诗
蒿里行属于五言古诗,所用汉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相和曲》,本为当时人们送葬所唱的挽歌,曹操借以写时事。
C. 鉴赏古诗《蒿里行》曹操本诗表现手法
蒿里行 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赏析】
首先这是一首叙事诗,写的是东汉末年群雄联合讨伐董卓,而后又互相争杀的事。诗中描绘了战争之久,百姓死亡之多的惨象。将士们由于连年征战连铠甲都不能解脱,因而生了虱子,由此可见战争的时间之长,死的人就难以记数了。将士都死亡的如此至多,黎民百姓当然就难以想象死亡的人数了。死后尸体无人埋葬,烂成了白骨,布满了原野。千里之内,连鸡的叫声都听不到,说明到处都是废墟,没有人烟了。战争如此的惨烈,归根到底,还是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的诸侯们在争权夺利。至于人民呢?那真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做为一个政治家,一个古代的政治家,处处在为百姓的利益而不是自己的名利地位照想,这样的一个人,只有曹操才真正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了出来。钟嵘的《诗品》说“曹公古直,颇有悲凉之句。”读此诗,恰如其分呀!
《蒿里行》逼真地反映了动乱年代人民的苦难。“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义士”是指讨伐董卓的各位将领,“群凶”是指董卓等朝中乱臣。“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曹操写了两个历史典故,商朝末年,商纣王无道,周武王会诸侯于盟津,联合讨伐;另一个故事是说,刘邦、项攻打秦时曾约定,谁先打下咸阳,谁为王。“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事情不能遂人愿,各路将领心怀鬼胎,不能统一,互相观望,丧失打击董卓的机会。“势力使人争,嗣还自相戕。”看来这各路的将领,目的不是匡扶汉室,而是为了保存实力,以便占领地盘,争权夺利。联军散后就开始互相残杀,闹得天下大乱。“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前一句指袁术,后一句讲袁绍。当时,他们两人颇有实力,一南一北,都想做皇帝。从“铠甲生虮风”到“念之断人肠”,是写军阀大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充分表达了诗人愤怒伤感的心情。《蒿里行》讲述了一个个历史故事,描写了人民的灾难。语言质朴,感情悲凉,表现了曹操诗的独特风格。曹操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对东汉末年的现实社会有他自己独特的看法和立场。他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人生观,他尊奉汉室,恪守臣节。他爱护百姓,讲究礼让,希望社会安定,生产发展,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
D. 古诗《蒿里行》拼音是什么
拼音是:[hāo][lǐ][xíng]
E. 曹操蒿里行中最有名的诗句
白骨露于野,千里抄无袭鸡鸣。
因为,东汉末年,董卓篡取了政权,关东各州郡将领兴兵联合讨伐董卓。但联军内部又因争权夺利而互相残杀。战乱连年不断,造成人民大量死亡,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这两句诗就是描写这一惨状的。“白骨露于野”说明死者众多,遍野都是死人的骸骨;“千里无鸡鸣”说明广大的中原地带一片荒凉,这里的人不是死了,就是逃走了。这是对残酷内战的控诉。
F. 《蒿里行》全首古诗的注音是什么
蒿里行hāo lǐ xíng
朝代:两汉 作者:曹操
原文:
关(ɡuān)东(dōnɡ)有(yǒu)义(yì)士(shì),兴(xīnɡ)兵(bīnɡ)讨(tǎo)群(qún)凶(xiōnɡ)。
初(chū)期(qī)会(huì)盟(ménɡ)津(jīn),乃(nǎi)心(xīn)在(zài)咸(xián)阳(yánɡ)。
军(jūn)合(hé)力(lì)不(bù)齐(qí),踌(chóu)躇(chú)而(ér)雁(yàn)行(hánɡ)。
势(shì)利(lì)使(shǐ)人(rén)争(zhēnɡ),嗣(sì)还(hái)自(zì)相(xiānɡ)戕(qiānɡ)。
淮(huái)南(nán)弟(dì)称(chēnɡ)号(hào),刻(kè)玺(xǐ)于(yú)北(běi)方(fānɡ)。
铠(kǎi)甲(jiǎ)生(shēnɡ)虮(jǐ)虱(shī),万(wàn)姓(xìnɡ)以(yǐ)死(sǐ)亡(wánɡ)。
白(bái)骨(ɡǔ)露(lù)於(wū)野(yě),千(qiān)里(lǐ)无(wú)鸡(jī)鸣(mínɡ)。
生(shēnɡ)民(mín)百(bǎi)遗(yí)一(yì),念(niàn)之(zhī)断(àn)人(rén)肠(chánɡ)。
G. 蒿里行全首古诗的注音
蒿里行hāo lǐ xíng
朝代:两汉 作者:曹操
原文: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内乃心在咸容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H. 古诗《蒿里行》拼音
蒿里行hāo lǐ xíng
朝代:两汉 作者:曹操
原文: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版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权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I. 以《蒿里行》为例分析曹操诗词古直悲凉的特点
《蒿里行》诗实录当时事实并由诗人直抒胸臆,故全诗用了简洁明了的白描手法,无意于词句的雕凿粉饰,而以明快有力的语言出之,如“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孟津,乃心在咸阳”四句,明白如话,一气直下,将关东之师初起时的声势与正义刻画殆尽,自己的爱憎也于此鲜明地表现出来。又如“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等语描写联军将领的各怀私心,逡巡不前,可谓入木三分。对于袁绍等军阀的讥刺与抨击是随着事态的发展而逐步表现的,起先称之为“义士”,并指出“乃心在咸阳”,意在恢复汉祚,然自“踌躇而雁行”已逗出其军心不齐和怯懦畏战的弊端。然后写其各为势利而争、发展到自相残杀,最后点明其称帝野心,可谓如层层剥笋,步步深入。但都以直接明白的语言写来,令人感到诗人抑捺不住的真实感情,而军阀懦弱而丑恶的嘴脸已跃然纸上。至于诗人感情的强烈,也完全由明畅的语言冲口而出,如写白骨蔽野,千里无人,都以直陈其事的方式说出,最后说“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直出胸臆,无一丝造作之意,可视为诗人心声的自然表露。
曹操本人真正在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还是从他随袁绍讨伐董卓始,故此诗中所写的事实都是他本人的亲身经历,较之《薤露行》中所述诸事,诗人更多直接感性的认识,故诗中反映的现实更为真切,感情更为强烈。如最后两句完全是诗人目睹兵连祸结之下民不聊生,哀鸿遍野的真实情境而产生的感时悯世之叹。刘勰评曹氏父子的诗曾说:“志不出于滔荡,辞不离于哀思。”(《文心雕龙·乐府》)锺嵘评曹操的诗也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诗品·下》)都指出了曹操的诗歌感情沉郁悲怆的特点。惟其有情,故曹操的诗读来有感人的力量;惟其悲怆,故造成了其诗沉郁顿挫、格高调响的悲壮气势。这首《蒿里行》即是极为典型的例子。故陈祚明说:“孟德所传诸篇,虽并属拟古,然皆以写己怀来,始而忧贫,继而悯乱,慨地势之须择,思解脱而未能,亹亹之词,数者而已。”(《采菽堂古诗选》)可见曹操诗歌抒忧写愤的特征已为前人所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