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词句 » 诗歌卞之林

诗歌卞之林

发布时间: 2021-02-18 11:27:36

❶ 卞之琳写的所有现代诗 - 百度

尺八

象候鸟衔来了异方的种子,
三桅船载来了一枝尺八。
从夕阳里,从海西头,
长安丸载来的海西客。
夜半听楼下醉汉的尺八,
想一个孤馆寄居的番客
听了雁声,动了乡愁,
得了慰藉于邻家的尺八。
次朝在长安市的繁华里
独访取一枝凄凉的竹管……
(为什么年红灯的万花间,
还飘着一缕凄凉的古香?)
归去也,归去也,归去也——
象候鸟衔来了异方的种子,
三桅船载来一枝尺八,
尺八乃成了三岛的花草。
(为什么年红灯的万花间,
还飘着一缕凄凉的古香?)
归去也,归去也,归去也——
海西人想带回失去的悲哀吗?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寂寞
乡下小孩子怕寂寞,

枕头边养一只蝈蝈;
长大了在城里操劳,
他买了一个夜明表。

小时候他常常羡艳
墓草做蝈蝈的家园;
如今他死了三小时,
夜明表还不曾休止。

圆宝盒
我幻想在哪儿(天河里?)

捞到了一只圆宝盒,
装的是几颗珍珠:
一颗晶莹的水银
掩有全世界的色相,
一颗金黄的灯火
笼罩有一场华宴,
一颗新鲜的雨点
含有你昨夜的叹气……
别上什么钟表店
听你的青春被蚕食,
别上什么古董铺
买你家祖父的旧摆设。
你看我的圆宝盒
跟了我的船顺流
而行了,虽然舱里人
永远在蓝天的怀里,
虽然你们的握手
是桥!是桥!可是桥
也搭在我的圆宝盒里;
而我的圆宝盒在你们
或他们也许就是
好挂在耳边的一颗
珍珠——宝石?——星?

音尘
绿衣人熟稔的按门铃

就按在住户的心上:
是游过黄海来的鱼?
是飞过西伯利亚来的雁?
“翻开地图看,”远人说。
他指示我他所在的地方
是哪条虚线旁的那个小黑点。
如果那是金黄的一点,
如果我的座椅是泰山顶,
在月夜,我要你猜你那儿
准是一个孤独的火车站。
然而我正对一本历史书。
西望夕阳里的咸阳古道,
我等到了一匹快马的蹄声。

距离的组织
想独上高楼读一遍《罗马衰亡史》,

忽有罗马灭亡星出现在报上。
报纸落。地图开,因想起远人的嘱咐。
寄来的风景也暮色苍茫了。
(醒来天欲暮,无聊,一访友人吧。)
灰色的天。灰色的海。灰色的路。
哪儿了?我又不会向灯下验一把土。
忽听得一千重门外有自己的名字。
好累呵!我的盆舟没有人戏弄吗?
友人带来了雪意和五点钟。

旧元夜遐思
灯前的窗玻璃是一面镜子,

莫掀帷望远吧,如不想自鉴。
可是远窗是更深的镜子:
一星灯火里看是谁的愁眼?

“我不能陪你听我的鼾声”
是利刃,可是劈不开水涡:
人在你梦里,你在人梦里。
独醒者放下屠刀来为你们祝福。

鱼化石(一条鱼或一个女子说)

我要有你的怀抱的形状,
我往往溶于水的线条。
你真象镜子一样的爱我呢,
你我都远了乃有了鱼化石。

半岛
半岛是大陆的纤手,

遥指海上的三神山。
小楼已有了三面水
可看而不可饮的。
一脉泉乃涌到庭心,
人迹仍描到门前。
昨夜里一点宝石
你望见的就是这里。
用窗帘藏却大海吧
怕来客又遥望出帆。

雨同我
“天天下雨,自从你走了。”

“自从你来了,天天下雨。”
两地友人雨,我乐意负责。
第三处没消息,寄一把伞去?

我的忧愁随草绿天涯:
鸟安于巢吗?人安于客枕?
想在天井里盛一只玻璃杯,
明朝看天下雨今夜落几寸。

隔江泪
隔江泥衔到你梁上,

隔院泉挑到你杯里,
海外的奢侈品舶来你胸前,
我想要研究交通史。

昨夜付一片轻喟,
今朝收两朵微笑,
付一枝镜花,收一轮水月……
我为你记下流水账。

灯虫
可怜以浮华为食品,

小蠓虫在灯下纷坠,
不甘淡如水,还要醉,
而抛下露养的青身。

多少艘艨艟一起发,
白帆蓬拜倒于风涛,
英雄们求的金羊毛,
终成了海伦的秀发。赞美吧。

芸芸的醉仙
光明下得了梦死地,
也画了佛顶的圆圈!

晓梦后看明窗净几,
待我来把你们吹空,
象风扫满阶的落红。

妆台(古意新拟)

世界丰富了我的妆台,
宛然水果店用水果包围我,
纵不废气力而俯拾即是,
可奈我睡起的胃口太弱?

游丝该系上左边的担角。
柳絮别掉下我的盆水。
镜子,镜子,你真是可憎,
让我先给你描两笔秀眉。

可是从每一片鸳瓦的欢喜
我了解了屋顶,我也明了
一张张绿叶一大棵碧梧——
看枝头一只弄喙的小鸟!

给那件新袍子一个风姿吧。
“装饰的意义在失却自己,”
谁写给我的话呢?别想了——
讨厌!“我完成我以完成你。”

白螺壳
空灵的白螺壳

孔眼里不留纤尘,
漏到了我的手里
却有一千种感情:
掌心里波涛汹涌,
我感叹你的神工,
你的慧心啊,大海,
你细到可以穿珠!
可是我也禁不住:
你这个洁癖啊,唉!

请看这一湖烟雨
水一样把我浸透,
象浸透一片鸟羽。
我仿佛一所小楼
风穿过,柳絮穿过,
燕子穿过象穿梭,
楼中也许有珍本,
书页给银鱼穿织,
从爱字到哀字——
出脱空华不就成!

玲珑吗,白螺壳,我?
大海送我到海滩,
万一落到人掌握,
愿得原始人喜欢,
换一只山羊还差
三十分之二十八,
倒是值一只盘桃。
怕给多思者拾起:
空灵的白螺壳,你
带起了我的愁潮!

我梦见你的阑珊:
檐溜滴穿的石阶,
绳子锯缺的井栏……
时间磨透于忍耐!
黄色还诸小鸡雏,
青色还诸小碧梧,
玫瑰色还诸玫瑰,
可是你回顾道旁,
柔嫩的蔷薇刺上
还挂着你的宿泪。

无题(一)
三日前山中的一道小水,

掠过你一丝笑影而去的,
今朝你重见了,揉揉眼睛看
屋前屋后好一片春潮。
百转千回都不跟你讲,
水有愁,水自哀,水愿意载你
你的船呢?船呢?下楼去!
南村外一夜里开齐了杏花。

无题(二)
窗子在等待嵌你的凭倚。

穿衣镜也怅望,何以安慰?
一室的沉默痴念着点金指。
门上一声响,你来得正对!
杨柳枝招人,春水面笑人。
鸢飞,鱼跃;青山青,白云白。
衣襟上不短少半条皱纹,
这里就差你右脚─这一拍!

无题(三)
我在门荐上不忘记细心的踩踩,

不带路上的尘土来糟蹋你的房间
以感谢你必用渗墨纸轻轻的掩一下
叫字泪不沾污你给我写的信面。
门荐有悲哀的印痕,渗墨纸也有,
我明白海水洗得尽人间的烟火
白手绢至少可以包一些珊瑚吧,
你却更爱它月台上绿旗后的挥舞。

无题(四)
隔江泥衔到你梁上,

隔院泉挑到你怀里,
海外的奢侈品舶来你胸前;
你想要研究交通史。
昨夜付出一片轻喟,
今朝收你两朵微笑,
付一支镜花,收一轮水月……
我为你记下流水帐。

无题(五)
我在散步中感谢

襟眼是有用的,
因为是空的,
因为可以簪一朵水花。
我在簪花中恍然
世界是空的,
因为是有用的,
因为它容了你的款步。


像一个天文家离开了望远镜,

从热闹中出来闻自己的足音。
莫非在自己圈子外的圈子外?
伸向黄昏去的路像一段灰心。


忙碌的蚂蚁上树,

蜗牛寂寞的僵死在窗槛上
看厌了,看厌了;
知了,知了只叫人睡觉。

蟪蛄不知春秋,
可怜虫亦可以休矣!
华梦的开始吗?烟蒂头
在绿苔地上冒一下蓝烟吧?

航海
轮船向东方直航了一夜,

大摇大摆的拖着一条尾巴,
骄傲的请旅客对一对表——
“时间落后了,差一刻。”
说话的茶房大约是好胜的,
他也许还记得童心的失望——
从前院到后院和月亮赛跑。
这时候睡眼朦胧的多思者
想起在家乡认一夜的长途
于窗槛上一段蜗牛的银迹——
“可是这一夜却有二百浬?”

淘气
淘气的孩子,有办法:

叫游鱼啮你的素足,
叫黄鹂啄你的指甲,
野蔷薇牵你的衣角……

白蝴蝶最懂色香味
寻访你午睡的口胭。
我窥候你渴饮泉水
取笑你吻了你自己。

我这八阵图好不好?
你笑笑,可有点不妙,
我知道你还有花样——

哈哈!到底算谁胜利?
你在我对面的墙上
写下了“我真是淘气”。


独自在山坡上,

小孩儿,我见你
一边走一边唱,
都厌了,随地
捡一块小石头
向山谷一投。
说不定有人,
小孩儿,曾把你
(也不爱也不憎)
好玩地捡起,
像一块小石头
向尘世一投。

记录
现在又到了灯亮的时候,

我喝了一口街上的朦胧,
倒象清醒了, 伸一个懒腰,
挣脱了多么沉重的白日梦。

从远处送来了一声"晚报!"
我吃了一惊, 移乱了脚步,
丢开了一片皱折的白纸:
去吧, 我这个一天的记录!

入梦
设想你自己在小病中

(在秋天的下午)
望着玻璃窗片上
灰灰的天与疏疏的树影,
枕着一个远去了的人
留下的旧枕,
想着枕上依稀认得清的
淡淡的湖山

仿佛旧主的旧梦的遗痕,
仿佛风流云散的
旧友的渺茫的行踪,
仿佛往事在褪色的素笺上
正如历史的陈迹在灯下
老人面前昏黄的古书中……
你不会迷失吗
在梦中的烟水

中南海
听市声远了,像江潮

环抱在孤山的脚下,
隐隐的,隐隐的,
比不上
满地的虫声像雨声
更比不上
满湖荷叶的雨声像风声,
——啊,轻轻的,轻轻的,
芦叶上涌来了秋风了!
我不学沉入回想的痴儿女
坐在长椅上
惋惜身旁空了的位置,
可是总觉得丢了什么了,
到底丢了什么呢,
丢了什么呢?
我要问你钟声啊,,
你彷佛微云,沉一沉,
荡过天边去。

墙头草
五点钟贴一角夕阳

六点钟挂半轮灯光
想有人把所有的日子
就过在做做梦,看看墙
墙头草长了又黄了

水成岩
水边人想在岩石上刻一点字迹:

大孩子见小孩子可爱,
问母亲“我从前也是这样吗?”
母亲想起了自己发黄的照片
堆在尘封的就桌子抽屉里,
想起了一架的瑰艳
藏在窗前干瘪的扁豆荚里,
叹一声“悲哀的种子!”——
“水哉,水哉!”沉思人忽叹
古代人的感情像流水
积下了层叠的悲哀。


小时候我总爱看夏日的晴空,

把它当作是一幅自然的地点:
蓝的一片是大洋,白云一朵朵
大的是洲,小的是岛屿在海中;
大陆上颜色深的是山岭山丛,
许多孔隙裂缝是冷落的江湖,
还有港湾像是望风帆的归途,
等它们报告发现新土的成功。

如今,正像是老话的苍海桑田,
满怀的花草换得了一把荒烟,
就是此刻我也得像一只迷羊
辗转在灰沙里,幸亏还有蔚蓝,
还有仿佛的云峰浮在缥渺间,
倒可以抬头望望这一个仙乡。

傍晚
倚着西山的夕阳,

和呆立着的庙墙
对望着:想要说什么呢?
怎又不说呢?

驮着老汉的瘦驴
匆忙的赶回家去,
忒忒的,足蹄敲道道儿──
枯涩的调儿!

半空里哇的一声
一只乌鸦从树顶
飞起来,可是没有话了,
依旧息下了。

大车
拖着一大车夕阳的黄金,

骡子摇摆着踉跄的脚步,
穿过无数的疏落的荒林,
无声的扬起一大阵黄土,
叫坐在远处的闲人梦想
古代传下来的神话里的英雄
腾云驾雾去不可知的远方──
古木间涌出了浩叹的长风!

水分
蕴藏了最多水分的,海绵,

容过我童年最大的崇拜,
好奇心浴在你每个隙间,
我记得我有握水的喜爱。

忽然我关怀出门的旅人:
水瓶!让骆驼再多喝几口!
愿你们海绵一样的雨云
来几朵,跟在他们的尘后!

云在天上,熟果子在树上!
仰头想吃的,凉雨先滴他!
谁敢挤一滴柠檬,然后尝
我这杯甜而无味的红茶?

我敬你一杯,酒吧?也许是。
昨晚我做了浇水的好梦:
不要说水分是柔的,花枝,
抬起了,抬起了,你的愁容!

古镇的梦
小镇上有两种声音

一样的寂寥:
白天是算命锣,
夜里是梆子。

敲不破别人的梦,
做着梦似的
瞎子在街上走,
一步又一步。
他知道哪一块石头低,
哪一块石头高,
哪一家姑娘有多大年纪。

敲沉了别人的梦,
做着梦似的
更夫在街上走,
一步又一步。
他知道哪一块石头低,
哪一块石头高,
哪一家门户关得最严密。

「三更了,你听哪,
毛儿的爸爸,
这小子吵得人睡不成觉,
老在梦里哭,
明天替他算算命吧?」

是深夜,
又是清冷的下午:
敲梆的过桥,
敲锣的又过桥,
不断的是桥下流水的声音。1932

道旁
家驮在身上像一只蜗牛,

弓了背,弓了手杖,弓了腿,
倦行人挨近来问树下人
(闲看流水里流云的):
"请教北安村打哪儿走?"

骄傲于被问路于自己,
异乡人懂得水里的微笑,
又后悔不曾开倦行人的话匣
像家里的小弟弟检查
远方归来的哥哥的行箧。

❷ 卞之琳的一首诗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

〔汇评〕
它是以两组具体物象构成的图景中主客位置的调换,隐藏了诗人关于人生、事物、社会等存在的相对关联关系的普遍性哲学的思考。在诗人看来,一切事物 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其它事物相对关联而存在的。事物相对关联与运动的变化是永恒的规律。(孙玉石《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
赏析
《断章》写于1935年10月,原为诗人一首长诗中的片段,后将其独立成章,因此标题名之为《断章》。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字简短、然而意蕴丰富而又朦胧的著名短诗。
李健吾先生曾经认为,这首诗“寓有无限的悲哀,着重在‘装饰'两个字”,而诗人自己则明确指出“我的意思也是着重在‘相对'上”。对于自己和诗人 的分歧,李健吾先生又说:“我的解释并不妨害我首肯作者的自白。作者的自白也并不妨害我的解释。与其看做冲突,不如说做有相成之美”(李健吾《答〈鱼目 集〉作者》)。实际上,无论是诗人所自陈的“相对”,还是李健吾所指出的互相“装饰”,都是对于“确定性”的消解。“你站在桥上看风景”,这里的“你”, 无疑是在从确定的主体视角观看“风景”,有着一定的“确定性”或“主体性”;而在“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这一诗句中,“明月”在“向你”或“为你”而存 在,这里的“你”,无疑亦有着明确的“确定性”或“主体性”。很显然,该诗两节中的首句,都显示出某种确定性的“喜悦”。而每节中的第二句,却又是对“确 定性”的消解。“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你”在首句所获得的“确定性”与“主体性”,却又被这两个诗句所“相对化”与“客体 化”,“确定性”的“喜悦”演变为“相对性”的“悲哀”。如此种种,却又落入了“诗人”的“观看”之中,诗作以“你”这样的第二人称写成,又使前面的一切 落入了另一重的“相对”。从这首诗中,我们无疑能够领略到悲哀、感伤、飘忽、空寂与凄清的复杂情绪。但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能从这首诗中领悟到宇宙万物包括 现实人生息息相关、互为依存的哲理性思考,却又能够获得某种人生的欣慰……。短短的四行诗句,给了我们相当丰富的感受与启示!
在艺术上,这首诗所表现的主要是抽象而又复杂的观念与意绪,但是诗人并未进行直接的陈述与抒情,而是通过客观形象和意象的呈现,将诗意间接地 加以表现。诗作有着突出的画面感与空间感,意境深邃悠远,又有着西方诗歌的暗示性,使得诗歌含蓄深沉,颇具情调。(南京师范大学何言宏)

《断章》的主旨曾引起歧义的理解。刘西渭开始解释这首诗,着重“装饰”的意思,认为表现了一种人生的悲哀。诗人卞之琳自己撰文回答不是这样。他 说:“‘装饰'的意思我不甚着重,正如在《断章》里的那一句‘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我的意思也是着重在‘相对'上。”看来,诗的“言 外之旨”是不能*字面上一两句话完全捕捉到的。它的深层内涵往往隐藏在意象和文字的背后。诚然如作者说明的那样,表达形而上层面上“相对”的哲学观念,是 这首《断章》的主旨。
这首短短的四行小诗,所以会在读者中产生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至今仍给人一种很强的美感,首先是因为诗人避去了抽象的说明,而创造了象征性的 美的画面。画面的自然美与哲理的深邃美达到了水乳交融般的和谐统一。诗分两段独立的图景并列地展示或暗喻诗人的思想。第一幅是完整的图画:“你站在桥上看 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你”是画面的主体人物,画的中心视点。围绕他,有桥、有风景、有楼上看风景的人。作者把这些看来零乱的人和物,巧妙 地组织在一个框架中,构成了一幅水墨丹青小品或构图匀称的风物素描。这幅画没有明丽的颜色,画面却配置得错落有致,透明清晰。当你被这单纯朴素的画面所吸 引时,你不会忘记去追寻这图画背后的象征意义,这时才惊讶地发现作者怎样巧妙地传达了他的哲学沉思:这宇宙与人生中,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而一切事物 又是互为关联的。是啊,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的时候,“你”理所当然的是看风景的主体,那些美丽的“风景”则是被看的“客体”;到了第二行诗里,就在同 一个时间与空间里,人物与景物依旧,而他们的感知地位却发生了变化。同一时间里,另一个在楼上“看风景人”已经变成了“看”的主体,而“你”这个原是看风 景的人物此时又变成被看的风景了,主体同时又变成了客体。为了强化这一哲学思想,诗人紧接着又推出第二节诗,这是现实与想象图景的结合:“明月装饰了你的 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是画面,但已不再是一个构架里,但就大的时间与空间还是一样的。两句诗里的“装饰”,只是诗歌的一种独特的修辞法,如果写 成“照进”,“进入”,就不成为诗的句子了。也许是看风景归来的人,或许径是无关的另外的人,总之这“你”可以是“他”,也可以换成“我”,这些不关重 要。重要的仍是主客位置的互换所表现的相对性。第一句诗,“你”是这幅“窗边月色”图中的主体,照进窗子的“明月”是客体,殊不知就在此时此夜,你已进入 哪一位朋友的好梦之中,成为他梦中的“装饰”了。那个梦见你的“别人”已成为主体,而变为梦中人的“你”,又扮起客体的角色了。诗人在隽永的图画里,传达 了他智性思考所获得的人生哲理,即超越诗人情感的诗的经验:在宇宙乃至整个人生历程中,一切都能是相对的,又都是互相关联的。在感情的结合中,一刹那未尝 不可以是千古;在玄学的领域里,如诗人布莱克(W·Blake)讲的“一粒砂石一个世界”,在人生与道德的领域中,生与死、喜与悲、善与恶、美与丑……等 等,都不是绝对的孤立的存在,而是相对的、互相关联的。诗人想说,人洞察了这番道理,也就不会被一些世俗的观念所束缚,斤斤计较于是非有无,一时的得失哀 乐,而应透悟人生与世界,获得自由与超越。
这首《断章》完全写的是常见物、眼前景,表达的人生哲学也并非诗人的独创,读了之后却有一种新奇感,除了象征诗的“意寓象外”这一点之外,秘 密在哪里呢?我以为,关键在于诗人以现代意识对人们熟悉的材料(象征寓体),作了适当的巧妙安排。诗人说过:“旧材料,甚至用烂了的材料,不一定不可以 用,只要你能自出心裁,安排得当。只要是新的、聪明的安排,破布头也可以造成白纸。”诗人所说的“新的、聪明的安排”也就是新颖的艺术构思和巧妙的语言调 度。《断章》中的事物都是常见的,甚至是古典诗歌中咏得烂熟的:人物、小桥、风景、楼房、窗子、明月、梦……经过作者精心的选择、调度安排,组织在两幅图 景中,就产生了一种内在的关联性。两节诗分别通过“看”、“装饰”,把不相关的事物各自联在一起,内容与时序上,两节诗之间又是若即若离,可并可分,各自 独立而又互相映衬,充分发挥了现代艺术的意象迭加与电影蒙太奇手法的艺术功能。一首《断章》实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断章》中语言形式的安排与内容的暗示意义有一种协调的不可分离的关系。这使我们想起了一些古典诗歌名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有“江畔何 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李商隐《子夜郊墅》中有:“看山对酒君思我,听鼓离城我访君”。清人陆昆曾在评解后两句用了“对举中之互文”这个说法,这两 个人的两行诗,都有这种“对举互文”的特征,即前后两句主宾语在内涵上相同而在功能上却发生了互换的倒置。卞之琳《断章》语言安排即用了这样的方法。“你 站在桥上看风景”和“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看”这一动词没有变,而看的主体与客体却发生了移位;“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和“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也 是同样的句法。这样做的结果,不单句子的首尾相联,加强了语言的密度,主语和宾语、主体意象与客体意象的互换,增强了诗画意境的效果,在视觉与听觉上都产 生了一种音义回旋的美感效果,隐喻的相对关联的哲理也得到了形象的深邃性和具体性。
卞之琳很喜欢晚唐五代诗人、词家李商隐、温庭筠、冯延巳等人的作品。他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创造性吸收与转化的能力。翻开俞平伯先生的 《唐诗选释》,我们读到冯延巳的《蝶恋花》后半阙:“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不禁惊讶地发现,《断 章》中的立桥眺望、月色透窗两幅图画的意境,与冯词的“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之间,有着多么神似的联系啊!但是,卞之琳毕竟是现代诗人,他的 创造性吸收与转化达到了不露痕迹的程度。我们不能简单地判断《断章》即是冯延巳《蝶恋花》中两句诗的现代口语的“稀释”,正如不能简单地认为戴望舒的《雨 巷》就是李璟的“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口语的“稀释”一样。冯词《蝶恋花》写别情愁绪,没有更幽深的含义,《断章》拓展成意境相联的两幅图,画中的人 物、桥头、楼上、风景、明月、以及想象中的梦境,不仅比原来两句词显得丰富多姿,且都在这些景物的状写之外寄托一种深刻的哲理思考,自然景物与人物主体的 构图,造成了一种象征暗示境界。每句诗或每个意象都是在整体的组织中才起到了象征作用,甚至“断章”这个题目本身都蕴有似断似联的相对性内涵。这种幽深的 思考与追求,是现代诗人所特有的。其次,冯词“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还是以写情为主,友人别后(“平林新月”之时),一种无法排遣的忧愁含 于诗句之中,而卞之琳的《断章》则以传智为主,诗人已将感情“淘洗”与“升华”结晶为诗的经验,虽然是抒情诗,却表现了极大的情感的“克制”,淡化了个人 的感情色彩,增添了诗的智性化倾向。诗并不去说明哲学观念,《断章》却于常见的图景中暗示了大的哲学。它包蕴了诗人对宇宙人生整体性思考的哲学命题,而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精致、优美,却陷入了个人窄小的感情天地,不能与《断章》的意境与思想层次相比拟。第三,由于诗人“淘洗”了个人感 情,即实践诗的“非个人化”,而增强了诗的普遍性。如作者说明的,由于“非个人化”,诗中的“你”可以代表或换成“我”或“他”(她),就与读者更为亲 切,因为用了“你”,又使读者有一定的欣赏距离,诗人于是跳出了艺术境界的小我,诗本身的思想境界也具有了更大的开放性,为读者美丽的想象留下了更开阔的 创造空间。一旦读懂了《断章》,哪一个富于想象的读者不会在自己的精神空间升起一座“灵魂的海市蜃楼”呢?(孙玉石文,见《中国现代诗导读》)

❸ 关于卞之琳的诗歌

【断章】

来你站在桥上源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雨同我】

"天天下雨,自从你走了。"
"自从你来了,天天下雨。"
两地友人雨,我乐意负责。
第三处没消息,寄一把伞去?
我的忧愁随草绿天涯:
鸟安於巢吗?人安於客枕?
想在天井裏盛一只玻璃杯,
明朝看天下雨今夜落几寸。

❹ 卞之琳写的现代诗

“现代诗”抄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现代诗的含义: 1.形式是自由的 2.内涵是开放的 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古典诗”与“现代诗”的比较:“诗”者皆为感于物而作,是心灵的映现。“古典诗”以“思无邪”的诗观,表达温柔敦厚、哀而不怨,强调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现代诗”强调自由开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陈述,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现代诗的特点 * 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 现代诗潮的十大流派 * 现实主义 * 唯美主义 * 象征主义 * 新浪漫主义 * 意象主义 * 未来主义 * 表现主义 * 超现实主义 * 后现代主义 * 具体主义 现代诗的发展 中国现代诗也可以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阶段: * 中国现代诗歌:二十世纪上半叶以前的诗歌称为中国现代诗歌 * 中国当代诗歌:二十世纪下半叶以后的诗歌称为中国当代诗歌

❺ 如何鉴赏卞之琳的诗《断章》

该诗是“新月派”诗人卞之琳的代表作品。本为作者抽出长诗的一节。该作品含蓄蕴藉,但语言却极朴素、平实,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断章》通过“看”与“装饰”也为人们塑造了一个美丽的梦境。人毕竟是社会性的动物,在追求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与跌进别人的眼睛坠入别人的梦里。《断章》通过几组意象营构了丰富的诗境、诗趣、诗思,又通过意象的顶真旋复在意象之间搭设了一架“天堑变通途”的飞桥,在其逻辑结构的贯联之下,意象的单薄骨架立即在人的视野中变得充盈与丰富,并不断膨胀链接,最终形成了无限丰富、完整、饱满的艺术世界。全诗一共四句,每句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事态意象:“你看风景”、“看风景人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第一节中,第一句“你”是事态主体,“风景”是事态的客体;而在第二句中,曾作为客体的“风景”却陡然一转,成为主体的一部分,曾作为主体的“你”却由第一句句首的位置转至第二句句末并成为客体。第二节与此相似。这种“环中环、套中套”的意象结构方式不仅仅如同中国民间故事《老鼠嫁女》中的顶真歌谣“天怕云、云怕风、风怕墙、墙怕鼠、鼠怕猫……”一样,充满轻松的智慧,生趣盎然,令人玩味,更由于意象链条的串接,四个静止的事态画面有了视觉流动感,使它宛若电影画面,一幕幕涌入眼帘,使静止抽象的汉字符号变为流动具体的视觉形象,使人不得不由衷地惊叹诗人的鬼斧神工。《断章》的意象主干是事态的,彼此之间呈现一种顺接的流动之势。并且,在每一个事态意象内部又分出若干物态意象,每一个事态意象之中的物态意象(如第一节“风景”,第二节“你”)又在上下两句重复回旋,使全诗有了贯穿之线,因此,它迥然有异于前者跳跃腾挪的断裂感,使全诗气脉充盈,通达舒畅。

❻ 简评,废名或者卞之林的一首诗歌

檐外闻鸟唤 虚空含深心———读废名《飞尘》

不是想说着空山灵雨/也不是想着虚空足音/又是一番意中糟粕/依然是宇宙的尘土/———檐外一声麻雀叫唤/是的,诗稿请纸灰飞扬了/虚空是一点爱惜的深心/宇宙是一颗不损坏的飞尘。

废名,原名冯文炳,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其诗创作多推崇老庄禅宗的思想,又尝试着将中国古典意象诗和西方意象主义相融合,并加入禅宗式的顿悟思维,故诗颇有深玄难解的地方。

《飞尘》一诗是借写诗一事来言说虚空与宇宙的关系,也是表达人生的尴尬与矛盾以及人生追寻的内心痛苦。

诗的一、二句以否定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探寻。诗人面对着充实而丰富的现实世界,是有诗的创作冲动的,他想去关注现实人生并作了努力,创作时并非都去“说着空山灵雨”、“想着虚空足音”的。然而,等到诗创作出来时,却每每达不到自己追寻的境界。三、四句则借庄、佛的思想表达了他对言与意、诗的行为与尘土之间所存在的关系的看法。“意中糟粕”用的是《庄子·天道》篇桓公读书于堂上与轮扁对话的故事,轮扁直指桓公所读古书不过是古人之“糟粕”而已,庄子借此故事表达以文字形式存在的“书”只是古人的糟粕,而先哲的真正本意早已随着他形体的毁灭而带走了。废名此处将这一故事随手引来,也是说自己费了好大一番功夫,做成若干诗作,但却往往言不逮意,在无限的宇宙之中,它还不过是一粒飞扬的尘土。前四句连起来看,诗人运用的是否定之否定的表达法,从而将现实与虚空等同,将诗的创作行为与渺小的尘土等同。

第四句之后,诗人用了一个破折号,又将他的思维荡开去,“檐外一声麻雀叫唤”有如天外一声洪钟,惊醒陶醉于诗作中的诗人。鸟叫之声在佛教那里亦是虚空的象征,正如《五灯会元》中记载僧人在锄地时碰击瓦缶发出响声而顿然开悟一样,鸟叫的声音也唤起了诗人的顿悟;诗稿不仅是糟粕,而且还是虚空,理应让它随纸灰飞扬而去。

诗的最后两句是言理,但仍然是以具体的意象去言说深奥的玄理,使理变成可感知的形象。诗人虽然陷入虚空之中,但对虚空并不做消极的呼应,而从人在现实与虚空的转换中间悟出了一个真理:无论是积极入世也好还是遁入空门也好,实际上都深藏着一颗深爱之心。这正如乔达摩·悉答多作为王子在阅尽人间苦难(佛教中所说的“四苦”或“八苦”)之后才离家出走,在菩提树下苦修终于悟出大慈悲的佛理成为释迦牟尼一样,也如李叔同在残酷现实面前苦无出路愤然削发为僧一样,故虚空并不是无爱,而是深爱与大爱。而从宇宙的宏阔视野上看,不仅诗稿是飞尘,人也是渺小的飞尘,而且连宇宙亦不过一粒飞尘———一粒相对于人将逝去成为尘土而它又不会损坏的飞尘。此时的诗人已然超越了虚空而进入了永恒,获得了一体之心的顿悟。

❼ 卞之琳的诗,其中一句是我站在桥上看风景

全诗如下: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出处:《断章》是现代诗人卞之琳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

创作背景

《断章》创作于1935年10月。据作者自云,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由此而来。

作者曾说:“这是抒情诗,是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一刹那的意境。我当时爱想世间人物、事物的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你’)可以看风景。

也可能自觉不自觉点缀了风景;人(‘你’)可以见明月装饰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觉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又说:“我的意思是着重在相对上。”可见诗人主要希望表现一种相对关系,因而创作了此诗。

(7)诗歌卞之林扩展阅读

《断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字简短,然而意蕴丰富而又朦胧的一首短诗。诗人在诗中熔铸了浓厚的哲学思辨意识。以“断章”为题,看似一般,实则是妙语双关。

其一是从一首完整的长诗中抽出来的片断,其二是人类内心那份失落的、难以言传的情感,而这份内心独特的感受往往能触动人类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人们常说“好诗可耐百回读”,而这首短短的四句《断章》已足够品读一生。之所以这首诗会在产生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至今仍给人一种很强的美感,是因为诗人避去了抽象的说明,而创造了富于象征性的美的画面。画面的自然美与哲理的深邃美达到了水乳交融般的和谐统一。

❽ 《断章》这首现代诗,作者卞之琳要表现什么

卞之琳的《断章》是20世纪中国诗歌史上传诵最广的佳作之一,该诗写于1935年10月, 《断章》全诗只有四句,不同的读者可以从中体验、感悟到不同的审美意蕴。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你与“风景”的关系是互为对立的两端,但人物、景物在相对、互换中, 都悄悄发生了转变,因为“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你又成了“风景”。你原先看到的“风景”,在注目于你的人中,又不是“风景”了。“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此际, 没承想在楼上赏景的“你”,又下意识地来到窗前,欣赏明月的万里清辉,不经意间却又成了一道令别人梦绕魂牵的“风景,“—在别人的梦境中,“你”是他的一轮皓月,前两句的意蕴从连环往复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 升华,形成了一种无限繁富的多元开放系统。
“你”、“楼上人”,无数个“你”。无数个“楼上人”。共同组成这个世界。“你”过着自己的生活,“在桥上看风景”;“楼上人”也过着自己的生活,“在楼上看你”。在某一个偶然,或者必然,你们相逢,之后。或者离开,或者相交相知,各自做着自己的事,怀着自己的梦想,共同创造这个美好的世界。或者彼此相辅相成,相依相存,装饰着彼此的“窗子”与“梦”。
世界上许多人和事, 貌似彼此独立、无关, 犹如”断章” ,实际上却构成了一个互有关联、统一不分割 的系统,“断章”本身也是相对的,任何一个系统,既是”断章”,又是更大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就审美而言,或许惟有“断章”的风景,才具有欣赏性,如同断臂维纳斯。
正如作者所说,此诗是“写一刹那的意境”,“我当时爱想世间人物、事物的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你’)可以看风景,也可以自觉不自觉点缀了风景,人(‘你’)可以见明月装饰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觉不自觉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由此可见,诗人意在表现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的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自然、社会、人生是一轴轴滚动的风景,人生风景, 层出不穷。

❾ 卞之琳的诗歌《断章》具体内容是什么

之琳的诗歌《断章》具体内容是:
你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