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词句 » 古诗戒杀

古诗戒杀

发布时间: 2021-02-12 12:52:03

A. 护生诗的诗句是什么

护生诗很多。

1、放生
唐.陆甫里
万峰回绕一峰深,到此常修苦行心。 自扫雪中归鹿迹,天明恐有猎人寻。

2、劝打鸟者
唐·白乐天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及。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3、卫生集
汝欲延生听我语,凡事惺惺须求己。 如欲延生须放生,此是循环真道理。

物要死时汝求他,汝要死时天救汝。 延生种子别无方,戒杀放生而已矣。

4、劝食素
宋.慈受怀深法师
吃肉何如咬菜根,且图身口戒香薰。 莫言死后无因果,八两须还他半斤。

5、拟寒山诗
宋·慈受怀深禅师
老翁死却儿,昼夜捶胸哭。
痛心彻骨髓,叫云我孤独。
何不反思量?恣啖猪羊肉。
羊岂不心儿,猪亦有眷属。

6、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
宋苏东坡
钩帘归乳燕,穴纸出痴蝇。
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

7、戒杀 偈二首(慈心宝鉴)
宋慈受怀深禅师
世上多杀生,遂有杀生劫。
负命杀汝身,欠财焚汝宅。
离散汝妻子,曾破他巢穴。
报应各相当,洗耳听佛说。

8、戒杀
宋·黄庭坚
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
元同一种性,只是别形躯。
苦恼从他受,肥甘为我须,
莫教阎老断,自揣看何如。

9、戒杀
宋·陆放翁
血肉淋淋味足珍,一般痛苦怨难伸。 设身处地扪心想,谁肯将刀割自身。

10、戒杀
明·屠赤水隆
物我从来本一真,幻形分处不分神。 如何共嚼娘生肉,大地哀号惨杀人。

B. 古诗关于不忍杀生又不拒吃肉的诗句

1.众生是亦众生,与我体同,应起悲心,怜彼昏蒙。普劝世人,放生戒杀,不食其肉,乃谓爱物。
2.生的扶持一蟹失足,二蟹持扶,物知慈悲,人何不如?
3.今日与明朝日暖春风和,策杖游郊园,双鸭泛清波,群鱼戏碧川。为念世途险,欢乐何足言?明朝落网罟,系颈陈市廛。思彼刀砧苦,不觉悲泪潸!
4.母之羽雏儿依残羽,殷殷恋慈母。母亡儿不知,尤复相环守。念此亲爱情,能勿凄心否?(《感应类钞》云:眉州鲜于氏,因合药,碾一蝙蝠为末。及和剂时,有数小蝙蝠围聚其上,面目未开,盖识母气而来也。一家为之洒泪。今略拟其意,作“母之羽”图。)
5.“吾儿?!”畜生亦有母子情,犬知护儿牛舐犊,鸡为守雏身不离,鳝因爱子常惴缩。人贪滋味美口腹,何苦拆开他眷属?畜生哀痛尽如人,只差有泪不能哭。(慧道人诗删润)
6.亲与子今日尔吃他,将来他吃尔,循环做主人,同是亲与子。(参用宋黄庭坚诗句。日本风俗,有以鸡肉与卵置于饭上而食之者,名“亲子丼”。“亲”谓父母,“子”谓儿女。“丼”者,彼邦俗解,谓是陶制大碗也。鸡为“亲”,卵为“子”,以此二物共置碗中,故曰“亲子丼”。)
7.芦菔生儿芥有孙秋来霜露满东园,芦菔生儿芥有孙,我与何曾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宋苏轼诗)8.!!!麟为仁兽,灵秀所钟,不践生草,不履生虫。繄吾人类,应知其义,举足下足,常须留意。既勿故杀,亦勿误伤,长我慈心,存我天良。(儿时读《毛诗·麟趾章注》云:“麟为仁兽,不践生草,不履生虫。”余讽其文,深为感叹。四十年来,未尝忘怀。今撰护生诗歌,引述其义。后之览者,幸共知所警惕焉!)
9.儿戏(其一)干戈兵革斗未止,凤凰麒麟安在哉?吾徒胡为纵此乐,暴殄天物圣所哀!(唐杜甫诗)10.儿戏(其二)教训子女,宜在幼时,先入为主,终身不移。长养慈心,勿伤物命,充此一念,可为仁圣。
11.沉溺莫谓虫命微,沉溺而不援,应知恻隐心,是为仁之端。
12.暗杀(其一)若谓青蝇污,挥扇可驱除,岂必矜残杀,伤生而自娱。
13.暗杀(其二)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唐白居易诗)14.诀别之音落花辞枝,夕阳欲沉,裂帛一声,凄入秋心。
15.生离欤?死别欤?生离尝恻恻,临行复回首,此去不再还,念儿儿知否?
16.倘使羊识字倘使羊识字,泪珠落如雨,口虽不能言,心中暗叫苦。
17.乞命吾不忍其觳觫,无罪而就死地,普劝诸仁者,同发慈悲意。
18.农夫与乳母忆昔襁褓时,尝啜老牛乳,年长食稻粱,赖尔耕作苦,念此养育恩,何忍相忘汝。西方之学者,倡人道主义,不啖老牛肉,淡泊乐蔬食,卓哉此美风,可以昭百世!
19.“我的腿!”挟弩隐衣袂,入林群鸟号,狗屠一鸣鞭,众吠从之嚣。因果苟无征,视斯亦已昭,与其啖群生,宁我吞千刀!(明陶周望诗)
20.示众景象太凄惨,伤心不忍睹,夫复有何言,掩卷泪如雨!
21.修罗千百年来碗里羹,冤深如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愿云禅师《戒杀诗》)22.喜庆的代价喜气溢门楣,如何惨杀戮?唯欲家人欢,哪管畜生哭。
23.萧然的除夜邻鸡夜夜竞先鸣,到此萧然度五更,血染千刀流不尽,佐他杯酒话春生。(清彭际清《除夕有感诗》)
24.残废的美好花经摧折,曾无几日香,憔悴剩残姿,明朝弃道旁。
25.生机小草出墙腰,亦复饶佳致,我为勤灌溉,欣欣有生意。
26.囚徒之歌人在牢狱,终日愁欷,鸟在樊笼,终日悲啼。聆此哀音,凄入心脾,何如放舍,任彼高飞!27.遇赦汝欲延生听我语,凡事惺惺须求己。如欲延生须放生,此是循环真道理。他若死时你救他,汝若死时人救你。(回道人诗)
28.投宿夕日落江渚,炊烟起村墅,小鸟亦归家,殷殷恋旧主。
29.雀巢可俯而窥人不害物,物不惊扰,犹如明月,众星围绕。
30.松间的音乐队家住夕阳江上村,一湾流水绕柴门,种来松树高于屋,借与春禽养子孙。(明叶唐夫诗)

C. 找以下诗句的作者及其背景

韦应物《滁州西涧》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外渡口,此刻更是杳无行人。也许船夫已归家歇息,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漂泊。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说卒于贞元九年(793)。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 、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 、苏州刺史。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其田园诗实质渐为反映民间疾苦的政治诗。代表作有《观田家》。此外,他还有一些感情慷慨悲愤之作。部分诗篇思想消极,孤寂低沉。韦诗各体俱长,七言歌行音调流美,“才丽之外,颇近兴讽”(白居易《与元九书》)。五律一气流转 ,情文相生,耐人寻味。五、七绝清韵秀朗,《滁州西涧》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句,写景如画,为后世称许。韦诗以五古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但亦有秾丽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学陶渊明为主,但在山水写景等方面,受谢灵运、谢朓的影响。此外,他偶亦作小词。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陈眉公辑录《幽窗小记》中记录的明人洪应明的对联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
《菜根谭》是明代的一部语录体著作。著者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现今江苏金坛人。根据他的另一部作品《仙佛奇踪》,我们得知他早年热中于仕途功名,晚年归隐山林,洗心礼佛。万历三十年(1603)前后曾居住在南京秦淮河一带,潜心著述。与袁黄、冯梦桢等人有所交往。
书名《菜根谭》,取自宋儒汪革语:「人就咬得菜根,则百事可成。」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就够坚强地适应清贫的生活,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有所成就。明于孔兼在为《菜根谭》写的(题词)中,进一步阐述道:「『谭』」以『根谭』名,固自清苦历练中来,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颠顿风波、备尝险阻可想矣。」又引用洪应明的话说:「天劳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阨我以遇,吾亨吾道以通之。」于氏的解释,增加了这样一层含意,即一个人面对厄运,必须坚定自己的操守,奋发努力,辛勤培植与浇灌自己的理想。乾隆间署名三山病夫通理的(重刊菜根谭序)则说:「凡种菜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并引月古语「性定菜根香」,说明只有心性澹怕沉静的人,才能领会其中的旨意。
《菜根谭》成书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它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清乾隆间编纂《四库全书》,连「存目」都未收入。但是近年来,一股《菜根谭》热风行于海内外,人们将其与《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等书一起视作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这是出于何种原因呢?对此,本文作一简略的分析。
洪应明生活的年代,明朝已全面走向衰败,这不仅表现在朝纲废弛,吏治黑暗上,整个社会、文化也呈现江河日下之势,这一点从稍前于《菜根谭》问世的《金瓶梅》中已可见一斑。一些有见识的知识分子,在经历了仕途的风波挫折之后,纷纷退隐江湖。他们既不愿意与当权者同流合污,也不愿意违心迎合鄙琐的社会风气,于是,表现隐者高逸超脱情怀的作品大量出现,《菜根谭》就是其中的代表。
总的来说,《菜根谭》反映了明代知识分子佛、儒、道三教合一的思想。或者说,是著者揉合了儒家中庸之道、释家出世思想和道教无为思想,结合自身体验,形成的一套出世人世的法则。
名句(对联):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延寿大师
延寿大师 (公元904-975年),唐末五代十国时高僧,中国佛教净土宗第六代祖师。俗姓王,字冲元,本是江苏丹阳人,后迁居浙江余杭。
大师自少天资过人,年十六时,曾著《齐天赋》献于吴越王钱穆。青年时既信仰佛教,戒杀放生。曾为吴越王余杭库吏,年二十八任华亭镇将,督纳军需。时见集市中鱼虾飞禽等,每生慈悯心而购之放生。后来因擅自动用库钱买动物放生,事发之后被判处死罪。在押赴市曹处斩之际,面对死刑镇静自若,毫无惧色。自言:“吾为活数万生命而死,死又何憾!”文穆王知道他擅用库银并无一文私用,同时也赞许他的慈心善举,便将其特赦释放,并听其投明州四明山(今浙江鄞县境内)龙册寺翠岩令参禅师剃度为僧,法名延寿,字智觉。时乃公元933年,大师年方三十。
出家以后,修行非常用功,“执劳供众,都忘身宰”、“衣不缯纩,食不重味,野蔬布襦,以遣朝夕”,此是《宋高僧传》中所记延寿大师在寺院修行的生活写照。在龙册寺住了一些日子后,延寿便拜辞令参禅师,出外参学。初于金华天柱峰下习定九旬,后往天台山德韶禅师处修学禅法。德韶是禅门法眼宗创始人文益大师的弟子,禅学功夫甚深,吴越王曾礼其为国师。延寿在禅学上的成就即是来自于德韶禅师的座下,《宋高僧传》记云:“永明(延寿)在德韶会中,普请次,闻坠薪有声,豁然契悟,乃云:‘扑落非他物,纵横不是尘。山河并大地,全露法王身’。延寿在禅学上的功夫因而被人认可,也因此而得德韶禅师传法,成为禅门法眼宗的第三代传人。延寿居天台山时,常在国清寺,结坛修习为时二十一天的《法华忏》,后来又往金华天柱峰诵《法华经》,历时三年之久。佛学修养与禅定功夫与日俱增。在天台山修学期间,于禅观中见观音菩萨以甘露灌其口,因是而获大辩才。又于中夜经行时,忽觉普贤菩萨之莲花在手。由是大师感于自己终身的修行趣向未有决定,遂上智者岩,作二阄,一名“一心禅观”、一名“万善庄严净土”冥心恳祷之后,历经七次信手拈起的都是“万善庄严净土”那一阄。于是延寿大师才下定决心开始一意兼修净业。
后周太祖广顺二年(952)延寿前往奉化雪窦寺任住持。开展弘化事业,讲授禅学法要与净土理论。依从他学习禅理与净土学问的人为数甚多。而此时的延寿也开始着笔著书。《雪窦寺志》中记载延寿在雪窦寺完成《宗镜录》的初稿。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吴越忠懿王下诏邀请延寿大师往杭州,主持复兴灵隐寺的工作,梵刹因之得以中兴。一年之后,延寿迁往邻近的慧日山永明寺(即净慈寺)居住,从其教者,有两千余人。为表明自己的旨趣而作偈曰:“欲识永明旨,门前一湖水。日照光明生,风来波浪起。”延寿大师在永明寺这一住就达十五年之久,完成了他一生中许多重要事业。延寿大师又称“永明和尚”也是因此而来。忠懿王深为器重大师的德行,诏赐名号为“智觉禅师”。“永明延寿大师”的名声也因此而远扬于四方。
延寿大师在常住永明寺期间常为七众弟子授菩萨戒,日定一百零八件佛事为常课,主要是受持神咒、礼佛忏悔、诵经、坐禅、放生、说法等,每夜则于旷野施食予鬼神等类。此外每日定念十万声阿弥陀佛圣号,常往别峰经行念佛,随从者常达数百。时人常听闻螺贝天乐响于天际。这些行事在《慧日永明寺智觉禅师自行录》中则有详尽的记载。此外,在北宋开宝三年(970),步入晚年的延寿大师奉诏于钱塘江边的月轮峰,督建一座高达五十余丈共九层的六和塔,以作镇潮之用,巍巍立于江边,蔚为杭州一大景观。
延寿大师居永明寺时,除了修行、弘法之外,同时也注重于将自己的修行体验与对佛学的研究心得,整理成文字。数量达一百卷之巨的《宗镜录》即是在此时定稿刊行的。其它的著作如《万善同归集》六卷、《神栖安养赋》、《唯心决》、《受菩萨戒》、《定慧相资歌》、《警世》各一卷等书,也是相续在永明寺写成而传世的。
北宋开宝七年(974),年事已高的延寿大师,再次回到久别的天台山,在山上开坛传授菩萨戒,一时引来约一万余求受戒者。这也是他最后一次主持大型的传戒法会。此后岁月,大师自知世缘无多,便闭门谢客,专心念佛,誓生净土。第二年的十二月二十六日,大师晨起之后,焚香礼佛,普告大众,趺坐而化。世寿七十二,僧腊四十二。茶毗后的舍利,鳞砌于全身。太平兴国元年(976)门人立其塔于大慈山,并建塔院以为永记,宋太宗赐塔院匾额曰“寿宁禅院”。后有游僧自临安来山经年绕塔,人问何故?答言:“我病入冥,见殿左供一僧像,询之知乃杭州永明禅师也,已往生西方上上品,王重其德,故礼敬耳”。是以仰慕大师故,特意来此瞻礼舍利宝塔。可谓是净土宗史上一大奇闻。大师寂后,越二十五年,即宋咸平元年(1000)真宗下诏敕赐延寿所居之永明寺为“资圣寺”以表缅怀圣德之意。宋崇宁五年(1106),徽宗下诏追谥延寿为“宗照禅师”。以至清代世宗雍正皇帝又加封名号为“圆妙正修智觉禅师”。
延寿大师集禅门法眼宗第三代宗师与净土宗六祖为一身,因其佛学思想是禅与净相结合,会宗各家之说,导归西方净土,是其佛学思想之特色所在。延寿将密教之密行及法相、三论、华严、天台等诸学说及净土理论折衷而综合为一。此等倡举,开历史之先河,遂成一时之风气,为后来佛门诸宗并合修学之端倪。
延寿居永明寺十五年间,日行一百单八件佛事,从这些行持中可以看出,几乎包罗了当时佛家各宗所倡导的修行方式。可以说是各宗各派皆具,样样法门全备,于此行持中,恒以净土为依归,将所有功德皆回向往生净土,是其总持的旨趣所在。从延寿大师的代表作《宗镜录》中可以窥见其佛学思想的大概,将当时盛行于世的佛教行法与理论,融会而贯通之,而使自己的思想体系别具特色,自成一家。在《宗镜录》的问答卷里,用连绵不断的问答形式,罗列了天台、贤首、慈恩等宗的教理,并于引证章中,旁征博引,引证了大乘经典一百二十种,西天东土诸祖法语一百二十种,贤圣集六十本,共计三百种言说,目的即是在于说明此是“总一佛乘之真训,可谓举一字而摄无边教诲,立一理而收无尽真诠,一一标宗,同龙宫之遍览,重重引证若鹫岭之亲闻,善令面云立雪之人,坐参知识,遂使究理探玄之者,尽入圆宗”。由此可以看出,书中论点也是在诠释延寿所倡导的禅教同佛说,本来是一致的理念。其引经据典,广集佛言祖语,旨在说明一切事理皆本一心,性相圆融,佛法一致,各宗所行的教法,最终都归“心宗”,所有佛陀所教的行法都能圆融互通,正和《宗镜录》卷二十四中说的“此宗镜中,无有一法而非佛事”这一道理相契。
将所有佛法,判释为归于一心法门,此种观念也是延寿大师推行净土,一心趣向极乐的动力根源。纵观《宗镜录》全书,处处可见延寿精辟的佛学妙理,书中倾注了大师毕生大部分的心血。清代雍正皇帝阅此书后,给予“为震旦宗师著述中第一妙典”的高度评价。这部百卷巨著自成书以来,便流行于世,广为人传诵,甚至远播海外。据《佛祖历代通载》卷十八记云:“高丽国王,览师言教,遣使斋书,叙弟子礼,奉金镂袈裟,紫金素珠,金澡罐等,彼国僧三十人,亲承印记,归国各化一方”。是中所记高丽国三十僧彼时乃是得延寿相传的禅法,归国后而使法眼宗禅法传于东海。也正因如此,作为延寿佛学思想主流之一的法眼宗禅法,能流行于异域,反而中国却未见其盛。今人蒋维乔所著《中国佛教史》一书中,有云:“法眼宗弘扬于高丽,而中国反衰矣!”这是延寿大师禅法影响远及高丽的史实记载。
作为净土宗的祖师,最能凸显延寿净土思想的莫过于世人熟知的“四料简偈”,其文曰:“有禅无净土,十人九磋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见弥陀佛,何愁不开悟;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从这四句偈语中,可以看出延寿大师的修行态度,偈中指明,世人修禅固可,但须以净土为依归,其中第三句,就是标明禅净双修的好处,而以延寿个人的立场来说,禅净双修是最理想的修持法门,他认为弘宗演教是僧伽的本职,所以出家僧人宜应禅净双修,如此才能现世为人师,广弘教法以利他;来世作佛祖,圆满圣果以自利,如此,则自他二利圆成,而一般的学佛者,若非上根利智之人,则应专修净土念佛法门,因为念佛求生净土是有保障的,所谓的万修万人去,但见弥陀佛,何愁不开悟?若是单修禅教而摒弃净土,则十有八九会有危险,要是无禅又无净土,那将是万劫千生轮转三途六道,受苦无尽了。这四句偈语,言辞简练,但却义理明朗,足可作为学佛者修学的准则,对于后世的影响,颇为深远,时至今日,仍富有生命力。
延寿大师作此四料简的最初动机,在于欲矫正唐末以来学佛者重禅而轻净土之时弊,以禅宗祖师的身份与修禅的丰富阅历,会合修持净土法门的心得,作此四料简偈是最有资格且最具权威的了。净宗十三祖印公对此四料简极为赞赏,曾言:“夫永明(四料简)乃大藏之纲要,修持之高抬贵手”。又云“(四料简)字字皆如天造地设,无一字不恰当,无一字能更移。”足见四料简在于净业学人而言,实是重要也。
此外,延寿主张的禅净双修的行法,在当时来说可以起融解禅门与净土学者之间固有争执的作用,也使得后来宗门教下诸多的行者,渐能接受各修不同法门但皆能领纳净业,并归净土的这一理念,可以说,自隋唐以降,佛教各宗林立,净土之思想或多或少,已被大乘各宗所纳受。如天台之智者、华严之杜顺、三论之吉藏、法相之慈恩、律宗之道宣等皆专弘一宗而兼修净土。当然此中之净土包括了弥陀净土与弥勒净土等,再者如禅宗有百丈禅师于丛林清规中,铁定僧在茶毗时,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圣号,用助念之功,以求亡者得生西方净土的例子,但真切促使求生净土的思想完全融入诸大乘教派,并且蔚然成风者,实乃延寿大师之功。
综上所述,可以全窥延寿大师于禅于净的功绩。其所倡导并身体力行的禅净双修行法,在佛教行门中独立一帜,影响着无数的修行者,使之步其后尘,依教修持,因而无论是禅门行者或是净宗学人,都万分景仰延寿大师。《莲宗宝鉴》云:“师(延寿)志诚殷重,专以念佛示人,同生净土,世称‘宗门之标准,净业之白眉’”。此嘉赞之语,如实地点明了大师在佛教中的地位及其影响力。众所周知,现今佛教丛林中例行的纪念阿弥陀佛的诞辰日,即是以延寿大师的生日为准,直接地将其奉为“阿弥陀佛的化身,这又是一例后世净业学者缅怀敬重延寿大师的佐证。延寿大师集禅教、净土于一身,志心净土,兼修万善众行,治学深严,懿行高尚,值得世人归敬,延寿大师生西后,其嘉行伟绩于教之内外广为传诵,称扬赞叹之语不绝于篇。清代世宗雍正皇帝在御制《万善同归集》序文中云:“近阅古锥言句,至永明智觉禅师,观其《唯心决》、《心赋》、《宗镜录》诸书,其于宗旨,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至高至明,至广至大,超出历代诸古德之上,因加封为‘妙圆正修智觉禅师’。其倡导之地,在杭之净慈。敕地方有司,访其有无支派,释人承接,修葺塔院,庄严法相,令僧徒朝夕礼拜供养。诚以六祖以后,永明为古今第一大善知识也!”又于《宗镜录》序文赞延寿大师曰:“实为震旦第一导师”。纵观历代净土诸祖,得历代帝王之加封嘉奖者不乏其人,然赞之以美名若此,则为稀有矣!

D. 古代,关于酒肉财色的诗,颇为厌恶的诗句

1、梦觉尚心寒

潘阆
《洒泉子》
2、翻雪浪心寒

白居易
《魏堤有怀》
3、老猿心寒不可啸

鲍溶
《琴曲歌辞·湘妃列女操》

E. 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苦痛怨难伸。设身处地扪心想,谁可将刀割自身。请问,谁知道这首诗的意思

释义:屠宰时场面血肉淋漓换来了美味,动物的种种痛苦和怨念难以表达,请你们设身处地扪心自问一下,谁肯用刀来切割自己的身体呢?

《戒杀诗》 宋.陆游

这首诗劝人们一心向善,不要滥杀动物。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5)古诗戒杀扩展阅读:

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存世有九千三百余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46岁入蜀以前,偏于文字形式;

入蜀到64岁罢官东归,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也是诗风大变的时期,由早年专以“藻绘”为工变为追求宏肆奔放的风格,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

晚年蛰居故乡山阴后,诗风趋向质朴而沉实,表现出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

陆游一生创作颇丰,据汲古阁所刻《陆放翁全集》,计有《渭南文集》50卷(其中包括《入蜀记》6卷,词2卷);《剑南诗稿》85卷(其中有古近体诗9138首);《放翁遗稿》3卷;《南唐书》18卷;《老学庵笔记》10卷;《家世旧闻》8则;《斋居纪事》36则。

另有《续笔记》2卷、《高宗圣政草》 1卷、《陆氏续集验方》 2卷、《感知录》 1卷、《清尊录》 1卷、《绪训》 1卷、《放翁家训》等。

F. 与鸭有关的诗句

【还有很多很多,不复制来啦,无良心的会判违规,经常是这样的。】
【还有很多很多,不复制来啦,无职业道德的会判违规,经常是这样的。】
【还有很多很多,不复制来啦,无良心的小人会判违规,经常是这样的。】
【还有很多很多,不复制来啦,无良心的会判违规,经常是这样的。】
乞米珍题矫龙凤,望粥娇儿闹鹅鸭。——宋·毛滂 【师文莫君以诗从仆求字顾非所长聊作一篇姑慰其厚意而已】
诗人猛士杂龙虎①,楚舞吴歌乱鹅鸭。——宋·苏轼 【九日黄楼作】
抚掌动邻里,绕村捉鹅鸭。——宋·苏轼 【岐亭五首,并叙 其一】
荒陂谁恼眠鹅鸭?午夜喧声似蔡州。——明末清初·钱谦益 【后秋兴八首九月初二日,泛舟吴门而作 其六】
扬舲入空旷,烟树散鹅鸭。——宋·胡宿 【彭山赠贯之】
几席乱蛙黾,庭除泳鹅鸭。——宋·陆游 【大雨】
禾沉水底不得收,腐烂只堪饱鹅鸭。——明末清初·汪洋 【秋霖】
老翁寝不寐,展转念鹅鸭。——宋·释道潜 【次韵黄子理宣德田居四时 其四】
水珍炮鲑螯,陆羞燔鹅鸭。——明·袁宗道 【东坡作戒杀诗遗陈季常,余和其韵 其一】
贪夫恣糜烂,梁稻委鹅鸭。——宋·李弥逊 【和何斯举戒食牛】
我衰寄江湖,老伴杂鹅鸭。——宋·苏轼 【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二首 其二】
无邻恼鹅鸭,渔亦莫争隈。——明·沈周 【过友人泽居】
儿童牧鹅鸭,妇女治桑麻。——宋·陆游 【泛湖至东泾三首 其一】
山泽轻鹅鸭,江湖薄鱮鲂。——清·洪繻 【食乌鱼五十二韵(丁酉作)】
妻儿以外鸡鹅鸭,产业无多笔砚书。——近现代·萧梦霞 【七月初八自东街天灯弄移寓城外南洲百感交集因有是作】
大悲旧宅喧鹅鸭,忠孝新居富石泉①。——近现代·洪传经 【外孙一洪在桐庐忙于双夏工作,赋此勉之二首 其一】
教僮数鹅鸭,绕屋开芙蕖。——清·吴伟业 【矾清湖】
林家庄近闻鹅鸭,船到阊门尽未关。——宋·范成大 【入城】
邻翁七十看鹅鸭,日暮破船撑未归。——宋·赵汝绩 【姚江道中】
拍浮似鹅鸭,登岸剧虓虎。——宋·苏轼 【余来儋耳,得吠狗,曰乌觜,甚猛而驯,随予迁合浦,过澄迈,泅而济,路人皆惊,戏为作此诗】
开池养鹅鸭,不使恼比邻。——明·陈麟 【题张甘白乐圃林馆二首 其二】
阶前见鹅鸭,飧雪如餐药。——明·林光 【再雪八首 其五】
葫芦烂鹅鸭,盘饤罗芥姜。——宋末元初·于石 【小石塘源】
卵生如鹅鸭,不交无羽翼。——宋末元初·方一夔 【续感兴二十五首 其一十九】

G. 劝诫人少吃酒肉的诗句

我念欲依教,来普劝诸众生。自
莫杀莫食肉,同蕴仁慈行。
无病保长龄,未来成佛道。
-----
戒尔勿嗜酒,狂药非佳味。
能移谨厚性,化为凶险类。
古今倾败者,历历皆可记
-----
远荤止酒戒腥膻,做就出家行遣人。
-----
汉终唐国飘蓬客,所以敲爻不可测。纵横逆顺没遮栏,静则无为动是色。
也饮酒,也食肉,守定胭花断淫欲。行歌唱咏胭粉词,持戒酒肉常充腹。
色是药,酒是禄,酒色之中无拘束。只因花酒误长生,饮酒带花神鬼哭。
-----
好山虽在眼,动步辄有碍;酒戒复坚持,如堤忧蚁溃。
何以遣余年,闭户淡煮菜。
-----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口腹贪饕岂有穷,咽喉一过总成空,何如惜福留余地,养得清虚乐在中。”
——宋.苏轼《戒杀诗》
“秋来霜露满东园,萝菔生儿芥有孙,我与何曾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
――宋.苏轼《薄饮食诗》

H. 关于自省的诗句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春秋孔子《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说:"学习后经常温习所学的知识,不也很令人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春秋孔子《论语·学而》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春秋孔子《论语·为政篇》

译文: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春秋孔子《论语·为政篇》

译文: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春秋孔子《论语·里仁》

译文: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以他为反面教材)做自省。

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春秋孔子《论语·述而》

译文: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I. 关于酒肉的诗句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作者:杜甫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非无江海志,萧洒送日月。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
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
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
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
以兹悟生理,独耻事干谒。
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
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
沈饮聊自适,放歌颇愁绝。
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
天衢阴峥嵘,客子中夜发。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蚩尤塞寒空,蹴蹋崖谷滑。
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欢娱,乐动殷樛嶱。
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
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
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
中堂舞神仙,烟雾散玉质。
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
群冰从西下,极目高崒兀。
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枝撑声窸窣。
行旅相攀援,川广不可越。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岂知秋未登,贫窭有仓卒。
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
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
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
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