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词句 » 怎能把主舍下诗歌mp3

怎能把主舍下诗歌mp3

发布时间: 2021-02-10 21:17:09

① 如何带领诗歌敬拜

一、带领诗歌敬拜流程的安排:

1. 带诗歌的时间大约为20-25分钟。

2. 采用合宜的诗歌顺序逻辑。可参考以下两种方式:

方式一:由兴奋热情的赞美诗歌开始,进入较深沉的敬拜,再以坚定信心的诗歌作结。

方式二:由慢歌进入,在完结时以坚定信心或盼望的诗歌作结。这类型处理较着重深入的敬拜,或在后段着重激情及澎湃感情的表达。

注意:避免快、慢歌曲交叠的安排,这使人的情绪高低波动。中断与宁静时间,领诗者不一定要说太多话或不必要的解释,也不要恐惧宁静的气氛。

3. 可以用相关的经节和歌词作为过渡。

4. 在整个敬拜过程中,应一直以祷告的心带领聚会。

二、唱圣诗的作用

1. 使心灵与神协调

历代以来,所有圣诗都是众多基督教学者思想、勉励、属灵经验的精炼表达,是合乎圣经和教义的。当我们唱圣诗时,圣经的活泼真理、神的良善、主的庄严华美和救主耶稣持久的恩典得以表彰,我们就会觉得自己与神是完全和谐的,这种经验所带来的,是平安、喜乐、洁净、苏醒和对生活重担的重新得力。

2. 使会众同享参与

唱圣诗是出席聚会的全体会众都有份参与的程序。藉着唱诗,各人响亮地表达了自己对神的赞美、感谢、奉献、见证和祷告的感受;当每一位信徒扬声歌唱那些纯净的圣诗,他们彼此的心灵合一,流露出一种灵的温暖,并且预备心灵来领受讲坛信息。

3. 使会众表现个人的感受

正如圣经有适合每一种需要的篇章,同样,圣诗也切合灵性各种需要。当你分析一首心爱的圣诗时,当中的信息正是你心灵深处的感受。有些诗歌能把心头的重担挪开;有些诗歌在赞美、颂扬、奉献和恳求中,诉出心曲;有些则表现个人见证;此外,一些使心情轻松的诗歌,更可令一切挂虑烟消云散。一首能解决个人需要的诗歌,实在给予我们无限力量与安慰。

4. 培养歌颂者的品格

当我们熟悉了一首诗歌后,诗歌中的观念、理想和哲理,潜移默化地渗进我们的思想,影响我们的品格。

三、领诗者的责任

1. 预备听道者的心;

2. 增加聚会的属灵气氛;

3. 使会众进入与神相交的领域;

4. 使会众从诗歌中领受信息;

5. 使会众自觉有份参与聚会;

6. 以音乐敬拜神。

四、诗歌敬拜的目的

1. 颂赞神:

我的心哪,你要称颂耶和华,凡在我里面的,也要称颂他的圣名!(诗篇103:1)

2. 造就人:

当用各样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地存在心里,用诗章、颂词、灵歌,彼此教导,互相劝戒,心被恩感,歌颂神。(歌罗西书3:16)

众人预备安静的心来到神的面前,思想的对象是神自己。大家同心同声,齐心颂赞,心被恩感,歌颂神。

拓展资料:

敬拜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指从思想、感觉、行为上对人、天使或神灵的尊崇、敬畏与钦服。

【词目】敬拜

【拼音】jìng bài

网络-敬拜

② 诗歌主啊!我怎能把祢舍下

每当我想起主钉十架,
就看见丁兵在狠狠抽打,
耳边听到皮鞭声声,
主啊我泪如雨下,
你受的鞭伤让我得医治,
你替我担当一切刑罚,
你受的鞭伤让我得平安,
主啊我怎能把你舍下

③ 诗歌朗诵(清明敬先烈)背景音乐

《黄河大合唱》《延安颂》《十送红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英雄赞歌》

  • 《黄河大合唱》冼星海 光未然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部交响乐代表作。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黄河大合唱》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1939年首次映,歌曲慷慨激昂,在中国抗日战争时起到鼓舞作用。1960年代后期因江青的建议,被殷承宗等音乐家改编为《黄河协奏曲》,后来又出现了有石叔诚版的《黄河协奏曲》。由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黄河大合唱》在台湾“戒严时期”被禁止演奏。

2015年8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网络投票结果,《黄河大合唱》是入选的10首歌曲之一。

  • 《延安颂》

《延安颂》是一首歌曲,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70周年纪念日的歌曲,歌曲原唱是李双江,翻唱是薛浩根。

《延安颂》创作于1938年4月,歌曲热情地歌颂了抗日战争中的延安欣欣向荣的动人景象,具有抒情性,又富战斗气息。全曲可分为五个部分,曲式结构为带变化再现的复三部曲式,中间节奏比首尾稍快,风格上也形成鲜明对比。第一部分带有叙述性,优美妩媚的旋律倾注了作者对革命圣地满腔的热情的由衷的赞美。结尾处二声部合唱把全曲推向高潮。

  • 《十送红军》

歌曲十送红军作为电视连续剧《长征》插曲、片尾曲,其悠扬而凄婉的歌声,给人们留下难忘的印象。但直到2001年7月3日,剧中才恢复了歌曲作者朱正本的署名。此歌很容易被认为是一首江西革命民歌,而事实上它却是一首编创歌曲。

新版歌词

作者:张岳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雨(里格)绵绵,(介支个)秋风寒,

树树(里格)梧桐,叶落尽,愁绪(里格)万千,压在心间,

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

两送(里格)红军,(介支个)到麦田,麦地(里格)熟了,(介支个)要远行,

送我儿郎(介支个)去参军,千难万险不忘本,平平安安报佳音,

亲人啊,待到春时,(介支个)望家看,

三送(里格)红军,(介支个)到拿山,山上(里格)包谷,(介支个)金灿灿,

包谷种子(介支个)红军种,包谷棒棒,咱们穷人搬,

紧紧拉住红军手,红军啊,洒下的种子,(介支个)红了天,

四送(里格)红军(介支个)月光寒,十里(里格)泥泞(介支个)不嫌远,

秋凉(里格)别忘添衣衫,相见(里格)难哪别亦难,

捧一把山里土,红军啊! 亲人(里格)一去(介支个)莫走远,

五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五斗江,江上(里格)船儿,(介支个)穿梭忙,

千军万马(介支个)江畔站,四方百姓泪汪汪,恩情似海不能忘,

红军啊,革命成功,(介支个)早归乡,

六送(里格)红军(介支个)过了坡,鸿雁(里格)阵阵(介支个)空中过,

鸿雁(里格)能够捎书信,鸿雁(里格)飞到天涯海角,

千言万语嘱咐红军啊! 捎信(里格)多把(介支个)革命说,

七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七里湾,湾里(里格)秋高(介支个)片片田,

凉风(里格)阵阵稻谷香,新米(里格)来,人走远,

鱼水情,谊难分,红军啊! 几时(里格)盼望(介支个)把圆团,

八送(里格)红军,(介支个)八角山, 山下(里格)路上,(介支个)酒一碗,

心儿牵牵(介支个)穷人盼,草鞋双双,莫把脚磨穿,

祝愿亲人打胜仗,红军啊,播下的粮种,(介支个)等君还,

九送红军,上大道,锣儿无声鼓不敲,鼓不敲,

双双(里格)拉着长茧的手,心象(里格)黄莲,脸在笑,

血肉之情怎能忘,红军啊,盼望(里格)早日,(介支个)传捷报,

十送(里格)红军,(介支个)望月亭,望月(里格)亭上,(介支个)搭高台,

台高(里格)十丈,白玉柱,雕龙(里格)画凤,放呀放光彩,

朝也盼来晚也想,红军啊,这台(里格)名叫(介支个)望红台。

  •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94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对我根据地实行双重打击。为发展和巩固抗日胜利果实,反对国民党的分裂,八路军边区剧社派曹火星、丁凯、肖静雨组成三人工作队,来到京西偏僻的歌谣之乡堂上村。 在通往堂上村的山路上,曹火星一行三人

歌词文本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共产党,辛劳为民族,

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

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

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

他改善了人民生活,

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

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共产党,辛劳为民族,

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

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

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

他改善了人民生活,

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

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化装成小贩商人急走而来。……

  • 《英雄赞歌》

是出现在电影《英雄儿女》中的一首歌曲。相关剧情是:王成英勇牺牲之后,全军开展了学王成的运动。 王芳得知哥哥王成壮烈牺牲后,想以歌唱的方式缅怀并寄托自己对哥哥的思念和崇拜。当她在创作中遇到困难时,部队首长也介入到歌曲的创作中,《英雄赞歌》在曲折中诞生。张映哲同志是歌曲原唱。

《英雄赞歌》节选

词:公木 曲:刘炽

烽烟滚滚唱英雄,

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

晴天响雷敲金鼓,

大海扬波作和声

人民战士驱虎豹,

舍生忘死保和平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

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图为人民英雄纪念碑

拓展资料

英雄赞歌的背后故事

《英雄儿女》插曲 英雄赞歌

四十年传奇

可悉数盘点之后又发现,没有哪一部国产片比《英雄儿女》更能在音乐上做足功夫。电影里的男主角,仅开演17分钟就光荣牺牲了,其后所有情节发展,基本都是在围绕一首《英雄赞歌》的创作而展现全部情节。

当片中的王芳得知哥哥王成壮烈牺牲后,她长歌当哭,就想以歌唱的方式缅怀与寄托自己对哥哥的纪念和崇拜。当她在创作中遇到困难时,甚至部队最高首长也介入到了歌曲的创作中,之后《英雄赞歌》终于曲折诞生,

于是它又被王芳从后方唱到前方,为浴血奋战的士兵唱,为祖国派来的慰问团唱,最后,整个电影在激越的《英雄赞歌》声中谢幕。即使跟着影片情节的自然发展,观众也会信以为真地认为,“王芳”就是《英雄赞歌》的“作词、作曲”和“主唱”;

以至于人们只要一听到《英雄赞歌》的音乐和旋律,脑海里首先跳出的就是“王芳”,几十年之中,她几乎完全成了这首著名歌曲的“形象代表”。以致于在《英雄赞歌》传唱整整40年之后,有人还在寻找这首歌的原唱是谁?创作者又是何人?

“喧宾夺主”的刘尚娴

据不久前刘尚娴自己回忆,当年的经过是这样的:“要拍《英雄儿女》的时候,我刚从电影学院毕业,正在拍实习作话剧《北京人》。有一天,在走廊里面迎面碰到了武兆堤导演,跟我擦肩而过,还回头看了我一眼。

不一会儿老师就把我叫去了,武导演也在,大家坐在一起随便交谈,这次见面和谈话以后,中间好象又经过了一些挺复杂的什么事情,现在也记不很清楚了。去年,我碰到了刘世龙(王成的扮演者),他问我:你知道当年怎么挑上你的吗?我说我真不知道,

结果他告诉我,最先发现我的是谢晋导演。我现在想说的是什么呢?人生有许多事情其实偶然性很大。假如在我之前找到了合适的人,也有可能会比我演得更好,只不过王芳最后还是落到了我身上。”

可真正的幕后经过,并不象刘尚娴想的那样简单。事实上,当剧本完成之后,导演武兆堤和编剧毛烽为寻找“王芳” 四处奔波,跑了许多文艺团体,可始终都没发现最合适的人选。就在他们踏破铁鞋无觅处时,谢晋给他们带来一个喜讯。

原来他在北京电影学院办完事正要走出大门时,突然看见一位姑娘迎面走来,谢导一下觉得她很像武兆堤和毛烽要找的“王芳”。当时因为过往仓猝,甚至连她的名字都没来得及问,遂后才有刘尚娴所说的整个经过。

幕后主唱张映哲

20世纪90年代初,《北京日报》曾刊登了一篇首钢工人寻找这首歌原唱者的稿件,可《英雄赞歌》的真正原唱、空政歌舞团的独唱演员张映哲看到报纸后,却没有出头主动"认领"。

因为她一向都不喜欢张扬自己,加之身体不好,患有脑血栓和心脏病,所以从来都没有进入人们的视线。就在本文发表之前,当记者四处进行电话采访时,许多人甚至包括好几位后来跟唱过《英雄赞歌》的著名歌唱家,

仍然对这首歌的原唱者莫衷一是,甚至还有人肯定地说:原唱者肯定不会是张映哲!

为此,记者仔细考证了《英雄赞歌》在电影之外的真实幕后经过。

著名指挥家胡德风先生

记者首先找到了从1953年总政文工团成立以来,就一直在其中担任合唱队队长兼指挥的著名指挥家胡德风先生。

记者:《英雄赞歌》的首唱是不是张映哲?

胡德风:当年为《英雄儿女》唱这个歌,专门有一个演员挑选小组,《英雄赞歌》的词作者、曲作者都在其中,当时选了很多演员来试唱,可最后这些同志录过音以后,导演配合电影画面、整个合唱、还有乐队,再仔细一比较下来,

都感觉还是张映哲同志最为理想,所以最后确定还由张映哲来演唱《英雄赞歌》。这个事情当时参与的许多歌唱家们都不知道,她们唱完就走了,而且都以为自己可能会选上。或者说,很多人并不知道幕后一直都在选择由谁来唱。包括张映哲自己也一样,等电影放出来之后,她才知道,哇,是我唱的。

被全国几亿人整整传唱了40年的《英雄赞歌》的真正首唱者张映哲,因为脑血拴、心脏病、胃出血,长期住在空军总医院里。2005年5月30日凌晨,电影《英雄儿女》插曲《英雄赞歌》的首唱者、空政歌舞团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张映哲,

因病医治无效在京去世,终年77岁。 我们关于《英雄赞歌》的采访,是在她的病房里进行的。

记者:您给我们讲讲《英雄赞歌》当时录制的情况。

张映哲:当时是团里下达任务,说有一个电影要录音,叫我去试唱,说前边已经有好多人都要录。我那时有别的演出任务,心里没太重视,突然有一天,团里领导通知我马上去新闻电影制片厂录音,我一点都没准备,

坐车去新影厂路上,我就赶紧看谱子,进了录音棚之后,我照本宣科对着谱子唱了一遍,完全不在状态。中间休息时,编剧毛烽同志耐心地给我仔细讲电影的故事梗概,我听过之后觉得非常感动,很快就在心里引起了强烈共鸣。

当一进入状态,我就要求马上录。录完之后,我跟毛烽同志说:我已经全力以赴了。说完我就走了。后来到放映《英雄儿女》时,才知道这个歌最后还是采用了我唱的。

④  民族器乐如何开掘古典诗词韵律中的意象,又如何将其与时代语境汇合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 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 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 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 《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 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 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3. 莼羹鲈脍。典出《晋书·张翰传》。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如曾任国民党中央日报社长马星野先生的《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诗:“拜赐莼鲈乡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使多少人洒下思乡思亲行行热泪。


4. 双鲤。鲤鱼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此外,还有行为类意象,如“捣衣”,也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1.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

2. 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宋词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


3. 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宋代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4. 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如: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唐代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赵嘏《忆山阳》:“可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5. 杜鹃鸟。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唐代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宋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等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另外,斜阳(夕阳、落日),也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如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四、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


  1. 菊花。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寄托他那玉洁冰清、超凡脱俗的品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宋人郑思肖《寒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中“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毛泽东《采桑子· 重阳》里有“战地黄花分外香”句,把菊花置于一个战争环境,“分外香”三个字凸现了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来写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3. 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作者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形象鲜明,意境高远,启迪了后世文人无尽的诗情画意。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唐人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唐人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诗中的“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也以松柏来象征孤直坚强的品格。


4. 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白居易《养竹记》中,以竹喻人生,晓以树德修身处世之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张九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诗言简意赅地赞美道:“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5. 黍离。“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典出《诗经·王风·黍离》。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黍离》这首诗寄托悲思。后世遂以“黍离”之思用作昔盛今衰等亡国之悲。如姜夔《扬州慢》中有:“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6. 冰雪、草木。古代诗歌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以“冰心在玉壶”比喻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张孝祥《念奴娇》中的名句:“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表明自己的襟怀坦白和光明磊落。草木类的例子更多,如: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杜甫《蜀相》:“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五、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1. 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2. 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3. 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根和枝交错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六、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1. 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 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记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很显然是指宋文帝杀害将领,瓦解自己的。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 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 柳营。指军营。《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后代多以“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5. 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其喻杀敌报国。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6. 羌笛。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七、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1. 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2. 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3. 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以上介绍的只是意象的最常见寓意。其实,不少意象是有着丰富多样的寓意。如: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如骆宾王《在狱咏蝉》的“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的“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的“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而寒蝉则是悲凉的同义词。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三国人曹植的 “寒蝉鸣我侧”(《赠白马王彪》)诗句也表达同样的情思。

⑤ 怎样才能把诗歌本的歌词下载

古今都一样。使用修辞用典或引用。

用典之功用有四,略述于下:
使立论有根据
引前人之言或事,以验证作者之理论。即【文心雕龙】所谓“援古证今”也。如李商隐之【有感】诗:
中路因循我所长,古来才命两相妨;
劝君莫强安蛇足,一盏芳醪不得尝。
其中“蛇足”一词,即引自【战国策】:“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之’。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李诗即以此作为引证,使为立论之根据。(以喻勿另生枝节也)
委婉表意
诗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之暗示,婉转道出作者之心声,即所谓“据事以类义”也。如前“命意”章中苏东坡之【仇池石】一诗,即借蔺相如“完璧归赵”之典故,委婉表达出作者之心意,而不致令受者有太大之难堪。另如【唐诗纪事】卷十六引“宁王李宪见卖饼者之妻明艳动人,而强娶为妾,且十分宠爱。翌年,宁王问‘犹忆饼师否?’其妻颔首。宁王召饼师进府,其妻面对故夫,泪流满颊,凄婉欲绝。时有十余文士在座,意皆感动,宁王命做诗以记其事。王维诗云:
莫以今时宠,而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借春秋息夫人之典故,以显出女人之坚贞,使宁王深受感动,而让其与故夫团聚。(按:典出【左传】,庄公十四年,楚子灭息,以息妫归,生堵敖及成王焉,未言。楚子问之,对曰: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
减少语辞之繁累
诗句之组成,应力求经济,尤其近体诗有其一定之字数限制,用典可减少语辞之繁累。如:
览古 李商隐
莫恃金汤忽太平,草间霜露古今情;
空糊赬壤真何益,欲举黄旗竟未成;
长乐瓦飞随水逝,景阳钟堕失天明;
回头一吊箕山客,始信逃尧不为名。
诗中“长乐”一词乃指汉之长乐宫。【汉书】平帝纪:“大风吹长安城,东门屋瓦飞旦尽”;“景阳钟”之典出自【南史】:“齐武帝数游幸,载宫人于后车,宫内深隐,不闻鼓漏,置钟于景阳楼上,应五鼓及三鼓。宫人闻声早起妆饰”。“箕山客”一词乃指尧之许由也,【庄子】:“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曰:‘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又齧缺遇许由曰:‘子将何之?’曰:‘将逃尧’。又史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如此利用有限之文字,即将所欲表达之意念,呈现在读者眼前,故可减少语辞之繁累。
充实内容、美化词句
用典可使文辞妍丽,声调和谐,对仗工整,结构谨严,而增加外形之美,与丰富之内涵。如:
潭州 李商隐
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
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
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破庙风;
目断故园人不至,松醪一醉与谁同。
其中“湘泪”一词,乃引【述异记】里故事:“舜帝南巡,死于苍梧。舜妃娥皇女英伤心恸哭,泪下沾竹,而竹色尽斑”。“楚歌”一词指屈原“离骚”、“九歌”赋中,指斥令尹子兰之故事。陶公句,借当年陶侃之战功显赫,以暗讽当今之摒弃贤能。贾傅句,借贾谊祠中之蛛网尘封,风雨侵凌景象,而寓人才埋没之感,又切合潭州之地,典中情景,与诗人当时之情景,融成一体,益觉凝炼警策,读之令人顿生无限感慨。

3种类编辑

典故之种类有三,即明典、暗典、翻典,分述于下:
明典
明典者,令人一望即知其用典也。如:
气春江上别,泪血渭阳情;(杜甫:奉送二十三舅录事崔伟之摄郴州五排)
“渭阳”一词出自【诗经】唐风:“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之句,遂以代“舅氏”二字。又如:
邻水延福寺早行 陆游
化蝶方酣枕,闻鸡又着鞭;
乱山徐吐日,积水远生烟;
淹泊真衰矣,登临独惘然;
桃花应笑客,无酒到愁边。
其中“化蝶”一词,典出于【庄子】之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欤!不知周也。俄而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后人遂以“化蝶”或“梦蝶”,借喻为“睡觉”。而“闻鸡”一词则出自【晋书】:“祖逖与刘琨,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逖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剑”。此处借为清晨之意。
暗典
暗典者,于字面上看不出用典之痕迹,须详加玩味,方能体会。如: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之四 元遗山
万里荆襄入战尘,汴州门外即荆榛;
蛟龙岂是池中物,虮蝨空悲地上臣;
乔木他年怀故国,野烟何处望行人;
秋风不用吹华发,沧海横流要此身。
末句出自范宁【谷梁传序】:孔子观沧海之横流,乃喟然而叹曰:‘文王即没,文不在兹乎?’作者以文王之任为己任,故言‘秋风不用吹华发,沧海横流要此身’。暗典之使用,只师取前人典故之意,而不用其辞。即【文心雕龙】所谓“虽引古事,莫取旧辞”是也。
翻典

翻典者,即反用以前之典故,使产生意外之效果,如:
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虽说贾谊,却反其意而用之。又林和靖之【自做寿堂诗】:
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
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虽说相如,然反其意而用之也。【艺苑雌黄】云:“文人用故事,有直用其事者,有反其意而用之者,李义山诗:‘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虽说贾谊,然反其意而用之矣;林和靖诗:‘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虽说相如,亦反其意而用之矣。直用其事者,人皆能之;反其意而用之者,非学业高人,超越寻常拘挛之见,不规规然蹈袭前人陈迹者,何以臻此”。又如李商隐之【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诗:
黄昏封印点刑徒,愧负荆山入座隅;
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
诗中用万般无奈之口气,“却羡”卞和因献璞玉,而双脚被刖之事,以表明作者不甘奴颜屈膝之意,其实何尝真愿斩足,此亦属翻典之类。

引用的作用是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在书写论文时使用:
直接
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 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
二、期刊文章
[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J]. 刊名,年,卷(期): 起止页码.
三、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A]. 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 原文献题名[C]. 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 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四、报纸文章
[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N]. 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五、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S].
六、专利
[序号] 专利所有者. 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 专利号,出版日期.
七、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 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八、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Z].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
间接
举例:
1) Brown (1983: 231) claims that the communicative way of teaching is a far more effective approach in ELT.(引文中有作者姓名,括号中信息为年代和页码。此处页码信息可以省去)
2) Quoting Bott (1977),Milroy (1980: 135) points out that …. (间接引用中又引用了另一位作者)
3) A previous report (Blake,1977) indicates the importance of such prior knowledge. (作者姓名不出现在引文中,应在括号中给出作者姓名)
4) Several researchers have testified to the limitations of this method (Koo,1985; Manson,1961; Watkins,1979)(如果需要引用多个作者,可是使用这个格式)
5) The students may confuse the object-relative pattern with the subject-relative pattern (Abbott,1969,quoted in Ponsonby 1990:36) (间接引用中又引用了另一位作者,同时作者信息在括号中提供)
请注意:参考书目必须包括论文直接或间接引用的书籍或文章;此外,如果论文作者愿意,也可列出作者在研究和写作过程中曾阅读,但未引用的书籍或文章。
3、在文中如何引用附录的举例
I worked out the timetable of my project (Please see Appendix I).
4、 参考文献的排列顺序
文献条目按作者姓氏(中文姓氏按其汉语拼音)的字母顺序、中外文分别排列,条目前不要用数字标注,第二行缩进。外文文献在前,中文文献在后。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文献按出版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如果是同一作者同一年的文献,则在年份后以英文小写字母按顺序标注(如1999a,1999b,1999c)。
引用格式:一般在文章的注解中提到或在文中直接写出,也可以加引号(20字以下不用
根据所引出处是否明示而言,有明引与暗引之别;按照所引文字与原文有无差异来说,有直引与意引之分;凭依所引出处或主旨正确与否立论,有确引与讹引之异。
明引
例子(1):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
暗引
例子(2):
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例子(3):
薄粥稀稀碗底沉,鼻风吹动浪千层,有时一粒浮汤面,野渡无人舟自横。(沈石田《薄粥诗》)
(「野渡无人舟自横」引自韦应物《滁州西涧》)
正引
正用又称“正引”,就是引用者对所引用的语句持肯定的态度,用在引文与原文意思相一致的场合。正引一般是用来印证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它既可以是明引,也可以是暗引。如:
①这安公子是那女孩儿一般百依百顺的,怎么忽然的这等执性起来?……他这一段是从至性中来,正所谓儿女中的英雄,一时便有个“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意思;旁人只说是慢慢的劝着就劝转来了,那知他早打了个“九牛拉不转”的主意,一言抄百总,任是谁说,算是去定了。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在小说中,安公子的父亲因为两次河堤决口,被责问不善治理而革职查办,在山阳县收监。安公子救父心切,不顾从未出过远门,一改平日女孩子般的百依百顺,决意要身带数千两银子跋山涉水三千里去山阳县营救父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意思是:“荣华富贵不能使他受到诱惑,贫贱困苦不能使他动摇,权势强暴不能使他屈服。”“九牛拉不转”是引用俗语。两处引用都是说明安公子此时的性格格外倔强,什么样的话、什么样的人都不能改变他营救父亲的决心,和所引用的原句的意思一致,所以是正面引用。这里没有指明出处,是暗引。
②那秦钟魂魄那里肯就去,又记念着家中无人掌管家务……因此百般求告鬼判。无奈这些鬼判都不肯徇私,反叱咤秦钟道:“亏你还是读过书的人,岂不知俗语说的:‘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我们阴间上下都是铁面无私的,不比你们阳间瞻情顾意,有许多的关碍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
“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这句俗语的意思是:“阎王下命令叫你三更死,叫勾魂鬼勾你的魂,谁也没办法叫你活到五更。”这句俗语在这里是正面引用,作者借鬼判之口说出来,将阴间的铁面无私和阳间封建政治制度下的瞻情顾意、徇私舞弊、黑暗腐败作了鲜明的对比。它表达了作者说这段话的目的,即是要狠狠地鞭挞阳间的封建政权。这是正引,也是明引。
③《陆象山语录》有一则写道:“如今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接着,他又举出下面一首诗:
读书切戒在慌忙,
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
切身须要急思量。
这就是所谓“读书不求甚解”的意思。本来说不求甚解也并非真的不要求把书读懂,而是主张对于难懂的地方先放它过去,不要死抠住不放。也许看完上下文之后,对于难懂的部分也就懂得了;如果仍然不懂,只好等日后再求解释。这个意思对于我们现在青年读者似乎特别有用。
(邓拓《燕山夜话·不要秘诀的秘诀》)
这段文字有三处引用。第一处是作者引用陆九渊的《陆象山语录》中“如今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第二处是引用陆九渊的一首诗“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第三处是“读书不求甚解”,作者在阐明自己的观点时引用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中“好读书,不求甚解”一语。作者对前面所引用的句子和诗句是表示肯定的,它们和本文所要表达的意思一致,都是说读书不必太死心眼,一个问题没弄懂,不必总是钻在这个问题中,非得弄明白不可,有时候问题没弄明白,时间却耽误了,所以主张对于难懂的地方先暂放过去,等以后再慢慢地去弄清楚。这就是正引的手法。作者为了不引起读者的误解,对“不求甚解”反复加以解释,特别指出“对于我们现在青年读者似乎特别有用”。第一处和第二处点明了出处,是明引;第三处则没有点明出处,是暗引。
反引
反用又称“反引”,就是引用者对所引用的语句加以评判,持否定的态度,即所使用的意思与原来的意思是相反的,以达到标新立异,或起到讽刺的作用。反用从形式上还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照录原文,然后对原文加以否定或修正;第二类是直接改动原文,使本文所用的意思与原文相反;第三类是引出原文的大意,然后再提出异议。如:
①孔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女子与小人归在一类里,但不知道是否也包括了他的母亲。后来的道学先生们,对于母亲,表面上总算是敬重的了,然而虽然如此,中国的为母的女性,还受着自己儿子以外的一切男性的轻蔑。
(鲁迅《南腔北调集·关于妇女解放》)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这是孔子说的一句话,意思是:“这世界上,只有女人和小人最难相处,亲近他们,他们就会无礼;疏远他们,他们就会怨恨。”作者对这句话持否定态度,先引用这句话,接着马上对这句话作出评判,认为把女子和小人归在一起,是对女子极大的轻蔑。在要求妇女解放的时代,鲁迅先生反其意而用之,为妇女争取解放而大声疾呼。
②“子入太庙,每事问。”至今传为美谈。但你入轮船,最好每事不必问,茶房之怕麻烦,之懒惰,是他们的特征;你问他们,他们或说不晓得,或故意和你开开玩笑,好在他们对客人们,除行李外,一切是不负责任的。
(朱自清《海行杂记》)
这段文字中引语出自《论语·八佾》,意思是:“孔子每次进太庙,事事都要问。”作者引用这句话是说,古人认为好问是一种美德,然后在后面指明现在轮船上就不能好问了。引用原话而变其意,是反引手法。
上面两个例子都是直接照录原话,然后加以否定或修正,所以都属于反用中的第一类。
③沐芳莫弹冠,
浴兰莫振衣。
处世忌太洁,
至人贵藏晖。

⑥ 能不能推荐点歌曲,让你真正感动的,真正快乐的...谢谢

【散文】

老天对待每一个人都是抱着公平的态度,这句话我直到现在才无怨地说出来。以前的我,总是在埋怨别人,埋怨老天,对我不公平,别人有的我没有,我想有的,却不给我。我不想它来的事,反而降临在我身上。

以前的我总是在埋怨,埋怨生活的枯燥无味,让我得不到快乐,埋怨天气的变化无常,让我增加了不少麻烦;埋怨自己的身体瘦弱,让我失去了做人的信心……以前的我,就是这样每时每刻都在埋怨这,埋怨那,总是觉得老天对我不公平,总是感到生活没有意义,生存没有价值。而现在,却恰恰相反,我总是每时每刻都在感激老天给予我的东西,它们的变化,让我的生活添加了不少的色彩,让我感受到了生存的价值所在。

我心存感激,感激父母亲的教养与爱护;感激朋友们的支持与帮助;感激老师们的教导与关心;感激陌生人的好意与热情。

春,是一个刚出生的孩子,活泼可爱,对生活充满好奇。从我刚出生的那天起,我的父母亲就耐心地教养我。一眨眼,就到了学坐的年龄了,父母亲用他们那温暖的手抚着我的手,让我慢慢地学会坐的姿态。不久,又到了我学走路的时候,父母亲在我的左右两旁,用他们那暖和的手拉着我的手,弯着他们的腰,一步一步地让我走了起来……回想起这些,我心存感激,感激父母亲的教养与爱护。

夏,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季节,经常听到小鸟们的歌声,经常看到群鸟在飞行。所以说,夏天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朝气的季节。当我是在如何埋怨自己不行的时候,朋友们就会在我的身边鼓励我,在我的学习方面遇到困难时,朋友们就会辅导我。我心存感激,感激朋友们的支持与帮助!

秋,是一个金色的季节,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在我有什么不明白,老师们总是耐心地教导我,使我懂得许多,不管是知识还是如何做人。在我学习劳累时,老师们给予我许多关心的话语。我心存感激,感激老师们的教导与关心。

冬,是一个考验人的季节,也是一个积累的酝酿。有一次,一个陌生人跟我谈起他的经历,而且还指导我要努力学习,教会我许多做事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我心存感激,感激他们对我的好意与热心。

我心存感激,感激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变化,给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的色彩。感激父母亲,感激老师们,感激朋友们,感激陌生人……感激你们给我带来了充实而愉快的生活。

【诗歌】

感激父母

给了我生命

让我在这个叫做世界的舞台上

上演着 我独特的人生

而他们

是我一辈子的观众

送给我的

永远是温暖的掌声.

感激朋友

让我看到了

不同的 开始 和 结束

让我感受了

不同的 春夏 和 秋冬

感激先生

给了我一份洁白的恋情

让我能从容的回忆

那些温柔的往事

然后

再给了我一份包容

让我在灯下

写着属于我的忧伤和快乐

让我在夏日的午后

能安静的坐着

让心事 随风飞舞

就这样的感动,

深入人心的话语,

此刻,

暖意融化了

秋天的萧瑟,

无月的秋夜,

你的话语犹如一盏明灯,

照亮我的前路,

从来没有和谁聊的如此投机,

而今天却,

沉默是金的人儿,

一旦打开了话匣子,

就犹如滔滔江水,

连绵不绝,

正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

话遇知己口水多,

为人处世的金玉良言,

由你的幽默风趣中侃侃而来。

朋友,

谢谢你!

【故事】

感 激 父 爱

我的大半个童年是在母亲、姐姐和哥哥的呵护下长大的。

听母亲说,父亲是在我满月时,因工作需要离开我们母子四人的,此后,便有八年的时间杳无音讯。直到我八岁那年,一个留着平头,戴着眼镜,满脸胡茬,身着兰色中山装的中年男人风尘仆仆地站在了我的面前,我才知道:他——就是我的父亲!

“父亲”从此便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灵深处,至于父亲究竟为何长达八年与我们失去联系,这点我只听母亲轻描淡写地说过,是因为当时恰逢“文化大革命”,父亲也正巧是被整治的“臭老九”。我后来再好奇地想探听此事,都被母亲挡了回去。

大概是由于姊妹三人中我最小,或是因为父亲对他八年未尽父责心存歉疚吧?记忆中八岁以后的我总是被父亲疼着、宠着,就在这浓浓父爱的包裹当中,我一天天的长大了。

时至今日,我已做了母亲,并且是一个八岁孩子的母亲了。在我身为人妻、人母的八九年中,父亲也已两鬓斑白了。闲暇时再去探望父亲,他那微微颤抖的手脚总是不肯闲着,苹果、橘子、香蕉、花生、瓜籽等水果、干果样样俱全的用他那微颤的双手摆放齐全,再同我叙叙工作、家庭和生活。而每次临走时,他总要送我至车站,微颤的嘴一张一合地叮咛我千遍万遍……面对此情此景,我的双眼总会渐渐模糊,也总会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朱自清的散文-----《父亲》。

人到中年,有很多曾经模糊的记忆会在不经意间被悄然翻起并积淀。而当它积淀到一定程度,你就会悟出一些深邃的道理,而这时,那些曾经模糊的记忆便也变得异常地清楚和明朗了。

我曾经憎恨过父亲,在我幼小的童年。

当小伙伴们骂我是“野孩子”时,我憎恨我的父亲;当小伙伴们不愿意和我一起玩耍时,我憎恨我的父亲;当年幼的我看到别的小伙伴有父亲抱着、牵着时,我憎恨我的父亲;当父亲第一次站在我的面前,眼里流露出愧疚,嘴里亲切地呼唤着我的名字,想要把我抱起来时,我憎恨我的父亲;当……

而今,我明白了许多道理,也懂得了生活的真正涵义,我已不再憎恨我的父亲,虽然我还清楚地记得也触摸得到幼年时心灵深处的种种伤痛,但我已经学会了如何去抚平那曾经触痛过的伤口……

我想说,感激父爱!尽管在我年幼的时候,父亲离我远去,使我年幼的童心饱受伤痛;尽管在我最需要父爱的时候,我的父亲并没有给予我应有的父爱;但是,我还是想说,感激父爱!

如果没有过多的经历离别的伤楚,如果没有经历儿时的磨难,如果没有深切地体会过父爱的不易,或许如今的我还是会憎恨自己的父亲,也或许这种憎恨的情感会困绕着我一辈子,如若那样,我的人生还会有幸福和快乐吗?

一个人要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和快乐呢?那就是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理解别人,包容别人,学会笑着面对人生,也学会时刻感激别人!

我想送给所有的朋友一段话:“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感激中伤你的人,因为他砥砺了你的人格;感激鞭打你的人,因为他激发了你的斗志;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了你应该独立;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提醒了你的缺点;感激所有使你坚强的人!”

【随笔】

常常心存感激的人活得潇洒快乐!能感动我的人,一定有感动我的力量,有感动我的事迹。

感激别人为自己做的一切,因为别人关爱你,疼惜你。有时一个眼神,一种眼光,就能感受到别人的祝福!

美国的《感恩节》这个故事中所讲的一个小男孩画了一只手,大家都猜着是上帝的手,或者是圣诞老爷爷的手。可是最后小男孩却说那是老师的手,老师的手最温暖,常常抚摸他的头。令他的心头浮起一片片暖意,感动于此。

这个故事深深撼动了我。我的心里也充满感激,感激我周围的朋友,感激伤害过我的人。他们伴我成长,让我时刻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悲伤的体验。喜怒哀乐都存有,都出现过。每一天每一秒都过得快快乐乐的,过完这有意义的一天。

当我看到一朵小花在盛开的时候,金黄色的阳光照耀着,它把最美的风姿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我的心中暖洋洋的,格外温馨。

当我看到一颗小草在狂风暴雨中东摇西摆时,我的心里充满怜惜,它是那么柔弱,却又那么坚强勇敢。经历了狂风暴雨的摧残后,它变得更加茁壮了。

当我看到一位老人坐在矮小的房屋前晒太阳时,我立刻想起了我的外婆,曾几何时我的外婆也是这样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老人在这时恐怕是最幸福的,身上暖洋洋的,心中甜蜜蜜的,回想起以往的岁月,发出无限感慨。如今儿女们都已经成家立业,自己的任务算是完成了!就算闭上眼也已满足了。

人有一颗感恩的心,有一颗关爱的心,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一生是幸福的。

常常因为身边的小事感动,要学会观察周围身边的人,每一个细小的动作,体现出一个人的性格。有时人就是因为一句好话,一个手势,心里蕴藏着快乐!

感激吧!朋友,快乐就会永远在我们的身边。做一个快乐的自己!一个幸福的自己!一个健康的自己!

【纪实】

生活总要继续(图)

——印度洋海啸灾难牵动全球心

感慨·感动·感激

1月4日,在印度泰米尔纳德邦古德洛尔地区一个受灾严重的渔村,一名村民正在绑紧临时棚屋的框架。当地政府和参加救助的民间组织发起名为“希望”的建屋计划,为所有失去住宅的灾民搭建临时住所,目前已经建起约60余间临时茅屋。古德洛尔是泰米尔纳德邦受灾比较严重的地区,约600人死亡。新华社传真

北京时间3日晚10时,一架波音747巨型货机正在离地面3万2千英尺的大气平流层中平稳飞行,记者作为机上的唯一乘客,心中交织着感慨、感动和感激。

感慨的是自然灾害带给人的巨大伤害和恐惧。人们总以为水是柔弱的,但水还有凶狠的一面。从电视画面上可以看到:黄色的海水温柔但毫不犹豫地涌入蓝色游泳池,随即而来的是黄色完全替代了蓝色,豪华酒店顷刻变成了废墟,街头随处可见桌椅漂流,车辆翻转;在一条大堤上,上百居民正在围聚,突然一个大浪打来,刚要逃离的人们如同蚂蚁般被水冲散,……灾后,看着电视画面上救援人员用推土机把来不及逐一掩埋的遇难者尸体推入集体墓穴,记者不由想到,地球母亲怎能如此残忍?

感动的是人的顽强的生命力。2日晚间,记者在准备前往科伦坡采访前夕,下意识地打开电视,看到一家外国电视台正在报道一处遭灾的东南亚旅游胜地已经恢复日常生活:集市中小商贩在割肉售卖,生活仍在继续。人的生命力的顽强不仅体现在自我恢复,更体现在自身临危之时得到他人的救助。世界人民纷纷向受灾国家和人民奉献一片爱心,伸出援助之手。

使记者感动的还有3日上午在斯里兰卡驻华使馆紧急办理签证的所见所闻:在会客厅的一角堆放着七八个蓝白条纹相间的塑料编织袋。其中一个上面用透明胶带粘贴着一张纸条,上面用英文写着献给斯里兰卡人民,落款是付晋。向灾区捐献钱物的中国人何止千千万万。

感激的是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照和帮助。在赴灾区采访时,记者得到领导、同事和各个部门机构相识不相识的人给予的帮助。很多人肯帮忙并不是因为个人的因素,而是因为要去灾区采访。过机场安检时,一位还是小姑娘的机场安检人员听说是去科伦坡的,冲着记者的背影大声说:路上小心!

【日记】

满怀感激

入冬以来,没怎么感觉到冷。这几天,坐在办公室里,觉得脚凉,手凉,有时候不由自主地起来走走,甚至戴上手套书写或者敲击键盘。饶是如此,也没太在意。直到同事们纷纷说起,真冷啊,暖气怎么不热,室内温度才五六度,我才忽然意识到。

于是几次询问学校的后勤主任,暖气是怎么回事,先后得到这些信息:供暖由院内锅炉房承担,这个锅炉房归我们的主管局基建办管辖,已经跟锅炉房承包者交涉几次,可能存心要省煤赚钱,而我们应该缴纳的20万元取暖费已经划拨过去……眼看着同事们在办公室里坐立不安,甚至抄着手弓着腰原地跑,心中不免懊恼,升腾起一股侠气:告你!

按照报纸上公布的供暖举报电话号码,拨了过去——其实我非常憎恨这种做法,所有的社会事务原本应该依照法律处理,可我们国情就是这样,检察院法院都有,甚至各级党委还有政法委,各级政府还有法制办,但是我们还是增设了众多衙门:什么信访局(办),什么市长投诉中心,以及刚刚设立的供暖办,诸如此类。

接电话的人还算耐心,问清楚了情况,也问清楚了我的姓名身份和联系电话,承诺马上找有关单位协调。

随后几天的情况,还是依旧糟糕,另有同事向其他什么劳什子部门打过投诉电话,也没见济甚事。

今天上午,我只好又拨打了市供暖办的电话。

这回终于见了效果。碰巧我在收发室坐着时(老实说不是什么碰巧,而是收发室刚配置了一台大功率电暖器,我去时已有很多同事聚在屋里各自烤自己的手),大门外来了一辆黑色轿车,一个劲地鸣喇叭,显然是要我们开门让他开进来。有交际广的同事隔着窗玻璃认出车里坐的是我们主管局基建办的主任——一个本市正品的正科级领导干部,急忙按动遥控器打开伸缩门,同时急忙迎出去。

主任是来查看供暖情况的,我猜出来了,于是隔窗充满感激地看着他的车开向锅炉房。

但考察结果——或者按照官方的习用语该叫做调研结果:我们的办公室都面积太大,而安装的暖气片不够标准数目,没办法让我们热起来。

这个结论,我并不觉得绝望,而是仍然充满感激,能让这么大一个主任老爷亲自来调研解决问题,我们的被赏的光已经着实让我们灿烂而温暖了。能够明确地告诉我们,暖气不能烧得更热了,室温不能再升高了,也就是我们再往哪个衙门求告也没有用了,我们更加充满感激,因为,我们毕竟不用还抱着希望打电话,重复以前说的话,再流失体内的热量。

【杂文】

众多的感激,串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首首歌曲。

记得小时候,那种儿童稚气的灵感时时冲击着我全身。一次,爸爸妈妈有事外出,天突然下起了雨,而我却又不小心把自己反锁在了屋外。无情的雨像水帘一样密密地斜织着。我独自一人立在房檐下,陷入了一种无边的孤独之中,想必有许多人都尝过那种酸涩苦冷的感觉。当时,我哭了,但后来又让我非常感激那令我心酸的经历,因为,是它让我学会了接受生活的挑战。

当站在缓缓流淌着的山泉边喝下甘甜的泉水时,那种快活真是无法形容,表现出来的是那一丝丝的甜,激起我对往事的回忆,对生活的赞美。我感激山泉,是它唤起了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吃药,这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然而药的苦味最让人难以忘却。小时候生病时,我每次吃药都是在亲人的强迫下才吞咽下去的,当时想到的只是苦味,从未想过苦后身体能够恢复健康。长大后,我总拿吃药鼓励自己,相信无论做什么事情,苦后总会有甜。我感激苦,是它让我尝到了生活的艰辛,也让我体会到苦后甜的快乐。

火辣辣的阳光,火辣辣的生活。面对人生的一个重要驿站,初中生活带给我许多……心中的感受就像喝了一碗姜汤,让你激动地流泪,让你辣得难受。但我仍感激辣,是它带给我激情和力量,激起了我对未来的追求。

生活就好像是一个五味瓶,我们应该感激带给我们百味人生的酸甜苦辣。

【真情故事】

不知是哪年,我与奶奶同去了一次农村。说农村实在没错,高高的树,无垠的田地,几十间农舍,几个池塘,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我们:我们到了真正的农村。

不知是疏忽,还是奶奶认为这里民风淳朴,刚住上五六天,家中的许多东西就被“借”去。开始以为是别人急着用才拿去的,后来才知道,确实是被偷了。

那年恰逢蝗灾,农民收入大减,人人都在过着贫困、挨饿的生活,包括我和奶奶。

我无从得知那几天是怎样过来的。奶奶天天奔波,几乎每天都可以找些东西用以果腹,而有时找不到,只能挨一天的饿。我则每天坐在门槛上发呆,听着青蛙“呱呱”地叫,肚子中也不断产生共鸣。就这样坐了许多时间,看着间间房舍的影子渐渐拉长。我使劲叹了口气,知道今天的食物没了着落。悻悻地站起,只觉天旋地转。走进屋中手伸进裤兜,模到一个硬梆梆的东西,拿出后,在黑暗中看了看,像块砖头,就随手把它扔到地上。

第二天挣扎着起来,看到奶奶坐在旁边,我翻了个身站起,双腿筛糠般的颤抖,跟着奶奶走出去。四周似乎是雾气连绵,隐约呈现出山的轮廓,就像馒头一样,我想。

漫步徐行,到了一个房屋旁,这房屋显得比农舍略高级些。门虚掩着。奶奶轻轻地敲了敲门,而我直接推了推门。奶奶拖了我一下说:“把你的鼻涕擦了。“我按照她说的办了。然后一位个子不高的叔叔打开了门,示意我们进去。我眼前一亮,天哪,这怎么可能,这是真的吗,竟是一盘大白馒头。我像穷到了极点的乞丐发现了阿里巴巴的宝藏,不顾奶奶的喝止,冲上去吃了个精光。吃完后,我打着饱嗝用感激的眼光看了看那个叔叔,他只是微笑着点了点头,又拿起了些馒头给了奶奶。奶奶半推半就终于收下了馒头,感激地说着“谢谢、谢谢。”回去的途中,看到几个小孩,衣服破得不成样子,一直跟着奶奶走,眼睛盯着馒头。我几次轰开他们,他们又跟了上来。奶奶转过身,苍老的面容上好像又添了几分苍老,把馒头分给了那些拖着鼻涕的小孩。小孩们吸了吸鼻子,感激地看着奶奶。我对此十分不解,正要上去抢回馒头,小孩们却一哄而散。

回到家中,奶奶在床边吃着什么,我侧了侧身——那,那不就是“砖头”吗?

外面下起了大雨,雨水从我身上不断淌下,我看着奶奶吃着硬如砖头的馒头,感觉有湿湿的东西从面颊滑过,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

【歌曲】

感激是...

地球上拥有着人类

感激是...

在人类中有千百种

来让我挑选

何类属登对

直至不必独居

感激是...

在年月中我并无惧

感激是...

是时候总有热情伴侣

来让我担心

离时未干脆

待嫁的心却在催

幸运做过古堡一晚女主人

幸运坐过千呎巨轮海里喝香槟

见过政要贵族

何国我已不再问

忘了有过长好

才知最幸运

在后半生

感激是,..

面前幸福的小女人

感激是...

在临睡子女额前热吻

来证我窝心

平淡但吸引

愿我不必继续等

就活在明天

终于找到归宿

谁个我也心庆幸

为我后半生只要着紧

越起越陶醉

太自然我想睡

谁梦里叫醒我

回来伴我睡

日出未来到

愿留你花蕊

怀着我的爱

直叫天地相对

⑦ 以古典乐派为内容,为教学设计相关的问题与教学的方法。(提纲式的教学案例) 这道题怎样做

、音乐巨人贝多芬

1、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写展示人物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的写作方法。
3、感受贝多芬与不幸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人物内心思想。
难点
理解文中几个难句的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氛围
1、听一段《命运交响曲》,让学生谈谈:这是什么曲子?是谁写的?从这交响曲中听到了什么?(听到了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苦闷——绝望——不甘——抗争)
2、介绍贝多芬其人及音乐作品。
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月光曲》、《雨滴》;歌剧《费黛里奥》。
贝多芬的耳疾起于28岁的时候(1798年),自此至57岁(1827年)逝世,其间二十余年时光全是聋疾为祟的时期。
被人称之为“狂徒、苦恼的贝多芬”:贝多芬对于世故人情,疏忽得很,又往往专横独断,藐视一世。表面看来简直是一个狂徒。所以除了能十分理解他、原谅他的人一一以外,贝多芬没有知交的朋友。且对于寓居的旅舍的主人,常常冲突,至于激烈,故一年中必迁居数次。评论家形容他这横暴的性格,有这样的话:“贝多芬是独自生活在无人的荒岛上,而一旦突然被带到欧洲的文明社会里来的人。”他曾经为了一盆汤做得不好大动怒气,拿起来连盆投在旅舍主人的身上,他常常拔出蜡烛的心子来当牙签用,又在上午街上正热闹的时候,穿了寝衣,在靠街的窗口剃胡须,不管人家的注目与惊讶。有一次为了动怒,拿起一个开盖的墨水瓶来,投在钢琴的键盘上。他弹琴的时候因为长久之后手指发热,常常在钢琴旁边放一盆冷水,弹到手指发热的时候,就把两手在冷水中浸,然后继续弹奏。然而他的动作很乱暴,每逢弹一回琴,必洒一大堆的冷水在地板上,这冷水从地板缝中流下去,滴在下面的住人的寝床中.楼下的主人诘问这旅舍主人,旅舍主人对贝多芬说了几句话,贝多芬就动怒,立刻迁出这旅舍。凡此种种强顽怒暴的习气,都是因了他心中所怀抱的大苦闷而来的。而他的苦闷的源泉,全在于他所罹的聋疾。
他曾在写给一个知友的信上这样说:“你所亲爱的贝多芬,完全是一个不幸的人,他已经在和自然与神相冲突了!我常常诅咒神明。因为神明在拿他的所造物来当作自然界的极细微的事故的牺牲品。又在破坏人间可成为最美的事业。我所最宝贵的耳,今已听不出大部

《从宗教走向世俗》教案及课件

课时:一课时

课型:欣赏课

教学目标:

l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欧洲音乐的发展历史

2.认真聆听西方音乐

3.理解,感受,比较不同时期音乐的美。

l 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宗教音乐,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特点,从音乐的基本要素着手,每首作品都围绕其展开教学。

l 过程与方法:

比较欣赏这2个时期的音乐风格。能够随音乐或钢琴哼唱本课欣赏乐曲的主旋律。

教学内容:

亨德尔 清唱剧《哈里路亚》

维瓦尔第《四季》之《春》第一乐章

海顿《第101号-时钟交响曲》

莫扎特《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

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咏叹调《你再不要去做情郎》

教材分析:

本课分2条线来叙述音乐《从宗教走向世俗》。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其实已经慢慢向世俗音乐发展,这一时期运用较多的是复调音乐,主调音乐液慢慢加入,到了古典主义时期,主调音乐的优美,和谐,歌唱性,在维也纳古典乐派三位杰出人物那里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u 纵向:历史时间线,早期宗教音乐——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

调性:单声部音乐-复调音乐-主调音乐

u 横向:每个时期音乐家的个人风格,以及这个时期的音乐风格

并且从声乐和器乐两方面着手,比较巴洛克时期和古典主义时期音乐风格的不同,通过分析每个作品的旋律,节奏,音色,情绪等,使学生在每个作品都能有侧重点的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对作品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四季-春》,莫扎特作品《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费加罗的婚礼》

教学难点:区别巴洛克时期和古典主义时期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以及理解莫扎特音乐的个人风格。

教学准备:自制PPT课件,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课前播放巴赫《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二) 导入新课

师:课间欣赏的音乐所采取的是哪种乐器?谁的作品?

(管风琴,巴赫的《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这种乐器,其实在西方,很多时候都是在教堂里面演奏的,或者独奏,或者是为宗教音乐伴奏的!

引入课题——从宗教走向世俗

(三) 教授新课

一、 提出问题:什么是宗教音乐?你所理解的宗教音乐?

宗教音乐又称“圣乐”,它既传达上帝给人们的启示,又表现信徒对上帝的崇敬、赞美、信仰和祈求。

宗教音乐是欧洲艺术音乐的源头,在18世纪以前欧洲音乐主要以教会音乐为主,而教会音乐则以圣咏为主,圣咏是指单声调,没有固定节拍的基督教歌曲。分东方圣咏和西方圣咏,前者例如亚美尼亚圣咏,拜占庭圣咏,后者例如安布罗西圣咏,格里高利圣咏。

西方音乐史的17世纪开始,经历了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直至浪漫主义时期!

二、 导入到巴洛克时期

1. 问题:什么是巴洛克?(从巴洛克的建筑着手,让学生说出看到的作品的特点:绘画,雕塑和建筑合为一体,华丽奢华的,庄严的,动感的等)

2. 巴洛克音乐及其特点

巴洛克(Baroque)一词来自法语,意谓形态不圆的珍珠。巴洛克时期最重要的创造就是对比的概念 .“对比”可以表现为各个不同的方面:音的高与低;速度的快与慢(快与慢的段落对比或快慢声部间的对比);力度的强与弱;音色的不同;独奏(唱)与全奏(合唱)等等。 代表人物:帕海贝尔、维瓦尔第、巴赫、亨德尔。

3.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体裁(声乐和器乐)

声乐:歌剧,弥撒曲,经文歌,众赞歌,清唱剧,康塔塔,受难曲,以及各种独唱、合唱曲。

器乐:托卡塔,前奏曲,幻想曲,赋格曲,变奏曲,组曲,奏鸣曲(以独奏奏鸣曲与三重奏鸣曲为主),协奏曲(管弦乐协奏曲、大协奏曲、独奏协奏曲)。

ü 欣赏声乐作品:清唱剧《弥赛亚》之《哈里路亚》

感受宗教音乐的情绪(庄严,多声部的,复调音乐,声乐和器乐结合,内容多为宗教故事)

ü 欣赏器乐作品: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春》第一乐章

(问题:音乐中所用的乐器,描绘的怎样的一幅画面?你能说说么?)

学生活动:让学生在钢琴上即兴表现乐曲中的小鸟,雷电等形象。

(教学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高,低音,力度等在音乐中的不同表现。)

展示:维瓦尔第用诗歌表现的这部作品:

十四行长诗(略)

三、 导入到古典主义时期

1750年巴赫的去世标志着巴洛克时期的结束,西方音乐史到了一个新的音乐时期——古典主义时期(1750-1830年)

古典主义时期还被分为两个阶段:

o初期古典乐派

o柏林乐派——J·S·巴赫的第二个儿子C·P·E·巴赫为中心

o曼海姆乐派——约翰·施塔密茨为中心

o早期维也纳乐派——瓦根扎尔和蒙恩,另一个重要代表则是格鲁克 。

o维也纳古典乐派——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18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法国大革命的冲击,欧洲的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艺术已不再仅仅是贵族所欣赏的高雅艺术,新崛起的中产阶级也成了剧场和音乐厅的观众。因此,来自民间的喜歌剧和平易生动的器乐音乐大量涌现。音乐也慢慢从宗教,复调音乐中走向平民化,世俗化。

我们常说的古典乐派就是以维也纳古典乐派——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的三位大师。

ü 欣赏器乐作品:海顿《时钟》交响曲第二乐章(慢板)

听辨音色,用何种乐器表现时钟的“滴答”声,节奏均衡吗?

(巴松管表现时钟的“滴答”声,音乐风格:清新,自然,均衡统一。)

ü 师生互动:猜谜活动

请说出老师演奏的音乐片断是谁的作品?

(教师演奏莫扎特根据法国民歌改编的《小星星变奏曲》)

导入到莫扎特作品

ü 欣赏器乐作品:莫扎特《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

思考:这个旋律,你熟悉么,能唱一下么?

(S.H.E 的《不想长大》)

思考:莫扎特的音乐作品体现的是怎样的情绪?

出示谱例:旋律线的走向,小调的性质,表现的一种悲伤,哀伤,但是这种哀伤并没有一直持续,欢快的速度,还是表现了莫扎特非常开朗的一面。

ü 欣赏声乐作品《费加罗的婚礼》

简要讲下《费加罗的婚礼》的剧情:

费加罗要结婚了,新娘就是伯爵夫人罗西娜的女侍苏珊娜。生性浪漫的伯爵对妻子罗西娜不忠而在追求苏珊娜,故对费加罗的婚事多方阻挠。罗西娜的前监护人、医生巴尔托罗及其女管家马契丽娜也各自抱有个人目的加以阻挠。苏珊娜既要躲避伯爵的追求,又不便公开冒犯他。后来,在费加罗和罗西娜的帮助下,她运用智慧和胆略,做出许多男子所不能为和不敢为的巧妙的事情,迫使伯爵不得不跪在罗西娜面前为自己种种不名誉的行为陪罪。苏珊娜自己通过斗争终于与费加罗结成良缘。

《你再不要去做情郎》剧情

歌剧第一幕快结束时,费加罗规劝童仆凯鲁比诺时的一段咏叹调。凯鲁比诺来找苏珊娜,求她到伯爵夫人那里为他说情,因为伯爵把他辞退了。凯鲁比诺很想留下,原因是他很钟情于伯爵夫人。正在他们谈话时,门外传来伯爵的脚步声,凯鲁比诺慌忙藏在大椅子后面。伯爵进屋,向苏珊娜求爱,这秘密被凯鲁比诺无意中偷听到了,等伯爵发现凯鲁比诺时,他恼羞成怒决定让凯鲁比诺马上离开他的家,到军队里去服役。伯爵走后,凯鲁比诺很难过,这时,费加罗象大哥哥一样唱了这段选曲规劝他。

思考:属于那种演唱形式?情绪如何?男中音独唱,诙谐,幽默!

学生活动:跟钢琴唱一唱这段咏叹调!

思考:莫扎特的音乐作品的风格?

含着眼泪的欢笑,不为生活所难,不管是器乐作品,还是声乐作品,始终洋溢着激情。

罗曼·罗兰为莫扎特作出了如下的评价 :

他的音乐是生活的画像,但那是美化了的生活。旋律尽管是精神的反映,但它必须取悦于精神,而不伤及肉体或损害听觉。所以,在莫扎特那里,音乐是生活和谐的表达。不仅他的歌剧,而且他所有的作品都是如此。他的音乐,无论看起来如何,总是指向心灵而非智力,并且始终在表达情感或激情,但绝无令人不快或唐突的激情。

(四)教学反馈与小结

反馈知识问题:

1.音乐家的美称,你知道多少?(略)

2.听3段音乐,辨别是巴洛克时期,还是古典主义时期?

3.请学生说说,你对巴洛克与古典主义音乐的理解,各有什么特点?

课件 http://njsjys.njenet.net.cn/Images/20074917925153.ppt

⑧ 有关清明的诗歌赏析拜托各位大神

清明诗歌赏析-《湘春夜月》 这是词人黄孝迈的自度曲,词牌即词题,与诗意完全吻合。 这首长调抒写词人羁旅途中的感怀,相当细腻而充分。上阕写黄昏时分的心情:时近清明,绿柳枝头鸣禽啼啭,令人心绪迷乱,黯然伤神;鸟儿叫得多好听呵,仿佛一片美妙的清歌,可惜它都付与了天色渐渐黑了下来的黄昏。这“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二句,属全词中的警句,词人不单单是写自然景象,而是以“翠禽”自况,慨叹自己的一片“清歌”只能付与这黄昏般的时代和阴影笼罩的社会。黄昏吞噬了鸟儿的清歌,社会湮没了词人的吟唱,自己的心声还能被谁注意、理解呢?想和柳絮低低地倾诉,又怕轻薄的柳絮不能理解自己深沉的伤痛;在这楚地异乡的旅栈孤栖独宿,满腔的柔情,满怀的别绪只有自家承受,有谁能给予一丝的温存慰藉?这里“柳花”又是一个比喻,一个象征,她也许是某一个轻薄的女子,无法理解词人襟怀,她的“温存”怎能抚慰词人的“柔情别绪”,反而使它更加强烈、执著…… 下阕进一步抒写词人夜间独宿旅舍的情景和感怀:酒饮完了,一盏空樽放在面前;帘外青山朦胧阒寂,一钩残月当空,正对着门庭闪着幽幽的光辉。词人将“空樽”、“青山”、 “残月”等意象都加以人格化:空樽因无酒而啜泣,青山因入梦而无语,残月因窥人而当门。这种拟人的手法其实都是词人孤寂心绪的外化,即作者主观情愫的对象化。 “翠玉楼前,惟是有、一波湘水,摇荡湘云”三句是词人目力与心绪的继续伸延:上句不是写到“残月当门”吗?从当着一钩残月的门口望出去,只见翠玉楼前的一泓清波在晴明的夜色中微微荡漾,波光摇着云影,使这幽静的夜更显得寂寥迷茫。词人连用两个“湘”字是为与上阕的“楚乡”相照应,更加突出自身“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寂。在难堪的孤寂中,心儿自然要飞向故园、飞向亲人,怎奈天长梦短魂飞苦,从霎时的假寐中醒来,周围愈加充满失落的空虚…… 最后词人直抒胸臆,发出了“问甚时,重见桃根”的呼唤。“桃根”一语系从晋人王献之《情人桃叶歌》中的“桃叶复桃叶,桃叶连桃根 ”而来。世传“桃根”为桃叶之妹,后多用以指情人。辛弃疾《念奴娇·西真姊妹》云:“拾翠洲边携手处,疑是桃根桃叶。”史达祖《瑞鹤仙·馆娃春唾起》中又有句:“谩相思桃叶桃根,旧家姊妹。”词人黄孝迈的思念不是他的情人,这愁情这思绪如密密的丝缕缠绕在他的心上无法摆脱。人间有并刀可以剪断三江水,可这愁绪即使用并刀也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呵!古时并州出产的剪刀以锋利著称,杜甫有诗云:“焉得并州快剪刀,剪断吴淞斗江水。”姜夔有词云:“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黄孝迈末句之典即由此脱胎而来。(张厚余) 附原文: 湘春夜月 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 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 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 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 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月当门。 翠玉楼前,惟是有、一波湘水,摇荡湘云。 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 这次第,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

⑨ 诗歌与音乐

现代词学家胡云翼首创“音乐的文学”概念,他说:中国文学的发达、变迁,并不是文学自身形成一个独立的关系,而与音乐有密接的关连。……中国文学的活动,以音乐为归依的那种文体的活动,只能活动于所依附 产生的那种音乐的时代,在那一个时代内兴盛发达,达于最活动的境界。若是音乐亡了,那么随着那种音乐而活动的文学也自然停止活动了。凡是与音乐结合关系而产生的文学,便是音乐的文学,便是有价值的文学。

胡先生所讲的文学,自是广义上的文学,但是他的表述,运用在诗歌与音乐得关系上,也是十分之贴切。朱谦之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国音乐文学史》里面,提到“所谓诗歌即是音乐”,一句话,概括了中国诗歌与音乐的关系。要谈中国诗歌与音乐的关系,首先要先定义什么是“中国诗歌”以及“音乐”。中国诗歌,这里主要强调中国古代诗歌,一般被称作旧诗,是指用文言文和传统格律创作的诗,广义的中国古代诗歌,泛指中国古代的韵文,如词,赋以及曲。而,我们所说的音乐是指,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审慎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拓扑结构起来的声音,通常可以解释为一系列对于有声、无声具有时间性的组织,并含有不同音阶的节奏、旋律及和声。《诗大序》中指出,“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叹嗟饮之,嗟饮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又说“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由此可知,诗歌的本质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不仅仅是思想感情的发泄,更是情绪的宣泄。

中国的古代诗歌起源于民歌,劳动创造了诗歌。《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存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有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雅》则分《大雅》与《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风》本是乐曲的统称,15组国风是十几个地区的乐曲,包括了周南、召南、邶、鄘、卫、 王、郑、桧、齐、魏、唐、秦、豳、陈、曹的乐歌,共160篇。《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乐,共105篇,其中《大雅》 31篇,《小雅》74篇。《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

由《诗经》的内容可以看出,它是一部关于古代音乐的汇集,是中国古代音乐的启蒙,而由之名字亦可得知,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启蒙。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中国诗歌脱胎于音乐。

广义的诗歌到汉代时候,达到了一个顶峰,著名的便是乐府这一官方机构的成立。据《汉书·礼乐志》记载,汉武帝时,朝廷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名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乐府。乐府诗是为了配音乐演唱的,相当于现在的歌词。这种乐府诗称为“曲”、“辞”、“歌”、“行”等。代表两汉诗歌的最高成既是乐府诗,汉乐府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叙事性,代表作《孔雀东南飞》,它也是现存古代最早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汉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峰。

到了唐代,中国诗歌出现了绝句和律诗。律诗押平声韵,每句的平仄、对仗都有规定。绝句的规定稍微松一些。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而汉字是单音,每一个音又包括声、韵、调三个部分。这样,讲究声韵和格律,就成了中国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唐诗十分讲究声韵与格律,因此,唐诗具有音乐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当读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读杜甫的《羌村》:“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的时候,那种顺畅,真如行云流水,声音处感情亦到,不仅琅琅上口,而且韵味无穷,不能不叫人感到音乐的美。

朱谦之先生在《中国音乐文学史》中提到,“唐代的绝句,都是用来歌唱得”。这个也可以从绝句的形式上看出来。绝句是全押韵,所谓全押韵,是指绝句从起句至末句的句尾,句句用韵;要求完全彻底,只要其韵相同,不论平、仄,均可通押。例如:

夜静观沧海,风怀独自开。无情也无奈,归去约仍来。(《赤湾观海》)

花香和酒香,踏沙还踏浪。情人在何方?不觉天地广。(《秋夜西丽湖花间对饮》)

绝句只有四句。五、七言的绝句,有首句押韵与不押韵之别;五言以首句不押韵为正格,七言则以首句押韵为正格。绝句全押韵,就是不论绝句的正格与否,一律起句用韵,而且第三句也用韵,也就是四句全部用韵,平仄通押,一韵到底。

上例《赤湾观海》,原为首句不入韵的正格五绝,但现在句句用韵,而首句韵脚用的“海”字与第三句韵脚用的“奈”字为仄声韵,二、四句押的 “开”、“来”为平声韵,四者同韵,而平仄通协,这样,便形成了全篇四句平仄(或仄、平)通押一韵的绝句,显得新鲜、独特,与众不同,大有一气呵成、音韵流转、乐感优美的效果。

“绝句完全押韵”,正是希望在增强诗歌的音乐性方面,能产生一种新思维,指引出新的方向,绝句的完全押韵,大有一气呵成的气势,使绝句在音乐美方面,更加悦耳、上口,乐感优美,强化了音韵的流转,使绝句的气韵更加紧凑和具有连贯性,更适合演唱要求。

在对唐代诗歌的研究中,我发现两种特殊情况。其一是,专门为了歌唱所作的诗歌,这里有一例,史载杨贵妃要听新歌,唐明皇特地从酒肆里将醉醺醺的李白拽出,令宠臣为其提鞋,宰相为其磨墨,只为求‘诗’作‘歌’,诗成,静候的宫廷乐师立即按律谱曲。以下是李白的 “宫廷诗”作品, 虽然是命题奉召之作, 但也是优雅空灵, 雍容隽美, 流畅上口, 被谱成歌曲后一定更加具有魅力吧.

清平调三首
李白

清平调三首之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三首之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清平调三首之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第一首写贵妃的容貌如花似仙。第二首形容传说中襄王见到的巫山神女也未必如现实中的美人,汉宫中也仅只赵飞燕能和她相比。第三首点明妃子、名花都常得君王宠爱,所有的愁绪一见就能消除。当时,玄宗和贵妃对诗人的才华都很赞赏。

另外的一个特殊的现象就是诗歌对音乐的专门描写,这里有两个典型,包括白居易的《琵琶行》以及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都是对描写音乐的绝妙好诗。以李贺的诗为例,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湘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将抽象的音乐转化为具体的物象,赞扬了李凭高超的演奏技艺;这首诗的构思也很巧妙,开头一句先写琴,第二三句写音,先声夺人,然后才说到演奏者;写演奏时,先写情景,为下文写旋律作铺垫;写旋律,又写它蕴含的悲喜忧思。诗人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写箜篌演奏的音质美及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饱含着对李凭技艺的赞美感叹,全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是描写音乐的绝唱。

诗歌发展到盛唐与宋朝时期,主要的创作形式也从诗发展到了词,或称曲子和曲子词,也叫长短句,兴起于公元八世纪之初,即中国盛唐时期,在宋代臻于繁盛。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的关系。词所配合的音乐事所谓的燕乐,也称为宴月,主要是自北周鹤隋以来由西域与民间里巷之曲相融而成的一种新型音乐,主要用于娱乐与宴会的演奏。宋人王灼在曾说,“盖隋以来,今之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

宋人作词,首先考虑的便是它的歌唱性,李清照所作的《词论》,便提到“词别是一家”的说法,对词的声律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首先便是“可歌”。王炎也曾说“长短句宜歌不宜诵”。南宋姜夔所作的《暗香》可以明显的看出宋词的歌唱特性,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这首词借咏梅表达对逝去的感情的追思,咏物与怀念故人融为一体,意蕴深远,文词典雅,与清雅的曲调和谐的配合,相得益彰。

虽然宋词的乐谱已失传,但是词本身的音乐性依旧很强。这种音乐感来自于词所规定的字声的平仄组合,句式的错路所带来的旋律和节奏感。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叠字的运用,既强调了凄苦孤独的心情,又赋予了整首词的乐律感。

在关注宋词的过程中,有一个人始终徘徊在脑海里,那就是柳永,自嘲的称呼自己“奉旨填词”的柳三变。柳永算是一个特例。他所作得大量词作,都是直接为了歌唱,直白一点,他的很多作品,是直接提供给歌妓的。他仕途失意,便多出入于是市井里巷,混迹于秦楼楚馆,舞榭歌场,与乐妓乐工交往。对当时流行的音乐非常熟悉,加之他的非法功力,词在他手里,开始了新的倾向。柳永采用民间的曲调,大量写了篇幅长的慢词,适合演唱。柳永所作之词用语明白浅近,不避俚言俗语,有些部分还出现了口语化的特色,因而,在民间广为流传,叶梦得有过如下的记录: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可见柳永词的影响之大。

自元代开始,中国诗词的黄金时期逐渐过去,文学创作逐渐转移到戏曲等形式。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是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杂剧是元代的歌剧;散曲可以独立,同时又是构成元代歌剧的主要部份。

从某种意义上讲,曲是词的替身,无论从音乐的基础或是形式的构造上,都是从词演化出来的,而词本起 于民间,流传于歌女伶工之口,宜于歌唱。而作为词的替身的曲,随着时间的发展,曲调变得丰富,渐渐的形成一种与词不同的的体裁,成为一种继词而起的便于歌唱的新兴文学了。

广义上的诗歌,包括诗,词,曲等,这些创作形式,在内容以及自身的形式体裁上,各有特色。但是在和音乐的交流吸收进步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容性,是其他文学所不能达到的。,“诗歌”这个词语中本身就包含了“音乐”,也可得知,诗与音乐得密切关系。二者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相互交融,像中国诗歌与音乐这样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所谓的混合艺术,在世界文学史甚至世界音乐史上,不能不称之为一个奇观。

⑩ 初中语文全册的古诗和文言文mp3

人教版
第一单元
5、童趣(沈复)
第二单元
10、《论语》十则
第三单元
15、古代诗歌五首
观沧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湾)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西江月(辛弃疾)【此词现已删除】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第四单元
20、*山市(蒲松龄)
第五单元
25、《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第六单元
30、*寓言四则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全集
第一单元
5、伤仲永(王安石)
第二单元
10、木兰诗
第三单元
15、*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第四单元
20、口技(林嗣环)
第五单元
25、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山海经》
两小儿辩日 《列子》 【现已换作《共工怒触不周之山》】
第六单元
30、*狼(蒲松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全集
第五单元
21、桃花源记(陶渊明)
22、短文两篇
陋室铭(刘禹锡)
爱莲说(周敦颐)
23、核舟记(魏学洢)
24、大道之行也(《礼记》)
25、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第六单元
26、三峡(郦道元)
27、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28、观潮(周密)
29、湖心亭看雪(张岱)
30、诗四首归园田居(陶渊明)
使至塞上(王维)
渡荆门送别(李白)
登黄鹤楼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全集
第五单元
21、与朱元思书(吴均)
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23、马说(韩愈)
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25、诗词曲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赤壁(杜牧)
过零丁洋(文天祥)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第六单元
26、小石潭记(柳宗元)
27、岳阳楼记(范仲淹)
28、醉翁亭记(欧阳修)
29、满井游记(袁宏道)
30、诗五首饮酒(其五)(陶渊明)
行路难(其一)(李白)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己亥杂诗(龚自珍)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全集
第六单元
21、陈涉世家(司马迁)
22、唐雎不辱使命(刘向)
23、隆中对(陈寿)
24、出师表(诸葛亮)
25、词五首
望江南(温庭筠)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渔家傲(范仲淹)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武陵春(李清照)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全集
第五单元
17、公输 《墨子》
18、《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9、鱼我所欲也 《孟子》
20、《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第六单元
21、曹刿论战 《左传》
22、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23、愚公移山 《列子》
24、《诗经》两首
关睢
蒹葭

特别说明一下,2013年新人教版语文已出,但内容缺失。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