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词句 » 初中古诗映衬

初中古诗映衬

发布时间: 2021-02-10 16:01:57

1. 运用映衬手法的古诗有哪些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唐]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从“山”、“雨”、“鸟”三个角度入手,简要评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答:评分标准:由“山”、“雨”的角度评析出孤寂、凄怆等情感给3分;由“鸟”的角度评析出思乡之情给3分。评析示例:秋日远山传来寺庙悠长的暮钟,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苍凉黯淡的傍晚景色烘托出诗人思家念远的孤寂、凄怆这情;最后,诗人运用反衬手法,写一只失群的伶仃小鸟飞往家乡广陵方向,归巢了。鸟飞东南,离巢愈近;而诗人前往西北,去亲愈远。这更引起了他满腹思乡的离思哀愁。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 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1)这首诗从体裁上看是七言绝句(或绝句),押的韵是a。
(2)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三四句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得梁园更加萧条。
(3)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慨?(这首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

反 衬

对立统一规律是辨证法的核心。现实生活中相互对立的事物,是互为依存,互相联系的。在互相联系中又互为表现,互相衬托。在诗歌中,通过描写与主要对象相反的事物,借以衬托主要对象,作为一种艺木表现手法,称为“反讨”。
要掌握这一表现手法,诗人的慧眼就要善于在各种相互联系的事物中看出对立,在各种对立的事物中找出联系。艾青说:“诗人愈能给事物以联系的思考和观察,愈能产生生活的形象,诗人使各种分离的事物寻找到形象的联系”(《诗论》)。
文艺作品中情和景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应该是统一的。即所谓情借景生,景随情活,达到情景交融。吴乔说:“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围炉诗话》)。前人在这方面的成功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以“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景来衬托“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的亡国之痛,情景之间达到了统一。
反讨则是“反其道而行之”。王夫之《姜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蜡其哀乐。”
现在部颁的初中第四册语文课本中同时选了两首诗。一首是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一首众口争传的好诗,还被谱成琴曲,称作《阳关三叠》。这首诗的妙处正是“以乐景写哀”。被送者就要西出阳关,进入到一片陌生的荒漠中去了。从此,他再也看不到如此清新的景物,再也见不着如此深情的友人了,再饮一杯,流连片刻吧——惜别的心情也更加沉重,眼前的景物也更值得留恋。
另一首是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别的景象是凄凉的,然而,作者却给这位当时著名的音乐家董大鼓足了勇气,增强了信念。前途是光明的,到处都会有亲切的朋友接待你。用不着动心,去吧……
这是“以哀景写乐”,是一种“朋友遍天下”的欢乐。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社甫:《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在连年的战祸和离乱生活中,听到这样的好消息,真是大喜过望,应该是“初闻全家笑开颜”才是,怎么反倒“涕泪满农裳”呢?杜甫这样写是否违背了感情的真实呢?没有!原来这“涕泪满衣棠”的举动。正是“喜欲狂”的精神现象。前年我国女排在世界杯决赛中和日本队对垒,经过全力拼搏,终于夺得冠军。比赛结束,队员们却抱头痛哭。这一镜头使得许多在电视屏幕前的观众都感动得落泪了。她们痛苦吗?当然不是,这正是“喜欲狂”的表现。“夫人感极则悲,悲定而后喜”(范仲淹:《潜溪诗眼》)。感情由于强烈的激动,喜极而悲,“初闻涕泪满衣裳”是符合这一心理特征的。
“强作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优集”(《杜甫:《百优集行》。仇兆鳌注:“笑语供主人,说穷途作客之态最苦”。这里显然是以喜衬悲,这是一种压抑着无限痛苦的笑,一种令人辛酸的笑。深刻地揭示了特定环境下的思想感情。“嘻笑之怒,甚于裂眦;长歌之哀,过于恸哭”(柳宗元)。唯其反常,才显得深刻而强烈。
在写动和静的关系上,古人的一些独出心裁的名句更为历代诗家所津津乐道。南朝梁代的王籍《入若耶溪》一诗中有这样两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以动来反衬静,震惊了诗坛,博得了“当时以为文外独绝”(《梁书.文学传》)的美誉。
王安石无疑也是一位出色的诗人。早些时候,他也写过“午鸠鸣春阴,独卧林壑静”这样的诗句,和王籍是同一境界。但他对“幽”的理解却有些偏颇,受到了后人的非议。他认为鸟鸣会破坏山林的幽静。因此,在他写的《钟山即事》中就有“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的句子。后人讥笑他这种修改是“点金成铁”。因为王籍所着眼的是“幽静”。幽,是一种动态中的安静,给人一种清致、舒恬的感觉。所以蝉噪、鸟鸣反倒增进了山林的清幽感。王安石的错误是他把“静”绝对化了,过份的寂静,没有生物的世界,只能唤起荒凉、孤寂乃至恐怖的感觉,决不是清幽安静的环境。“一鸟不鸣翻旧案,前人应笑后人痴”(吴之振:《论诗偶成》)。王安石遭到人们的责难,也就毋怪其然了。
善用动静反衬,在艺术上往往会造成异峰突起的艺术效果。请看元帅诗人陈毅写的小词《亿江南》:“天放睛,对月设野营。拂拂清风催睡意,森森万树若云屯,梦中念敌情。”游击队在群山万壑中转战奔波已十分疲乏,逢到这样的好天良夜,面对拂拂清风,理应痛痛快抉地睡一觉。然而,作为革命战士,还要保持高度的警惕,防止敌人的突然来袭,“梦中念敌情”一句,写出了游击健儿对敌人保持充分戒备的心理,和对待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崇高品质。拂拂清风的好天良夜,看似平静,实际上却是一个杀机四伏的险恶环境,“森森万树”在游击队员眼里都成了“云屯”般包围着他们的敌军。“梦中念敌情”正是革命战士枕戈待旦、随时准备迎敌的精神面貌。这里的静是表象,动则是内心世界,以外静衬内动,具有更强烈的艺术效果。
总之,在许多互相对立的事物中,如贫与富,虚与实、美与丑、远与近等,都可从中找出它们互相联系的那一点来加以反衬。大家可以自加揣摩体会。这里举一个例:
一个是那样黑,/黑得象紫檀木;/一个是那样白,/白得象棉絮,/一个多么舒服,/却在不住的哭;/一个多么可怜,/却要唱欢乐的歌。(艾青:《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
这是艾青在五十年代中出国在里约热内卢写的。诗人从主人和奴仆,白与黑、舒适和可怜,哭泣和唱歌等一系列对立的事物中找到了内在联系,全诗运用反衬,深刻地刻刘了黑人小保姆的忧伤和痛苦。比白居易《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更有过而无不及。
反衬这种手法运用得好,确能出人意表,令人拍案叫绝。再看流沙河的一首诗:
邻居脸上多春色,/夜夜邀我作客。/满嘴巴的酒气,/一肚皮的牢骚,/待我极亲热。/最近造反当了官,/脸上忽来秋色。/猛揭我的“放毒”,/狠批我的“复辟”,/交情竟断绝/他家小狗太糊涂,/依旧对我摇尾又舔舌,/我说不要这样他了,/它却听不懂,/语言有隔阂。(流沙河:《故园六首之四·芳邻》)。
用语言不通的狗,来反衬语言相通的人,狗尚念旧情,人却是“一阔脸就变”,趋炎附势,连狗都不如,真是入木三分,妙不可言!
还有一种“反说”,或叫做“拗说”,即句意不是直接地表达,而是正来反说,反来正说。后面的句意否定前面的句意,而诗人的本意却在这种否定中更加得到强调。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酒浇愁愁更愁”之类,也可以把它归入“反衬”中去。
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不信搂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宋·谢枋得:《蚕妇吟》)
这里,“不信”是反说,事实却是不信也得信。以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来反衬蚕妇育蚕的幸劳。而蚕扫的辛劳的结果,却是为了供那些满身绮罗的“玉人”去歌舞。这就使得诗人的本意突现,诗的意境更加深化。

2. 谭嗣同写的《潼关》全诗运用映衬手法,请你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说到谭嗣同我很我很佩服他这个人真的是不得不佩服他他为我们这个祖国的成立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我们民族的英雄

3. 描写初中生生活的古诗

(看看有合适的吗)
1.
莲说
——写给为中考奋斗 的同学们
我生长与淤泥之间,
黑暗将我围绕。
抬头望着鱼儿唱着歌谣,
我心中多么寂寞潦倒。

看!那水面上有人们的欢笑,
花儿中蝴蝶在舞蹈。
而我,
却次次在臭气中摔倒。

曾经多少次,
我想过放弃寻找,
寻找,那属于我美丽的歌谣。
但我不能放弃,
因为我坚信,
在水的那方,终会有属于我的骄傲。

苦熬,苦熬。
我终于冲破了禁锢我的“牢”,
在那个夏天,全世界将和我一起闪耀。

那粉红的花袄,
翠绿的袍,
映衬着我甜甜的欢笑。

2.
练舞的星星

在这夜的天空
我们星星忙着练舞
那音乐,那脚步
欢乐,却又好艰苦,好艰苦

这汗水,这泪珠
来不及擦拭
更不用说去细数

咬着牙
我们用友情相互鼓励
以爱心互相搀扶
渴望着
当黎明来临夜色散尽
我们的舞姿最美。所有的努力都没辜负

跨过不期而遇的小考
我跳上了这开满鲜花的小山包
来不及享受欢乐
孤独已将我围绕

分数啊
这可爱又可恨冷冰冰的符号
左右了我们的情感
控制着我们的悲笑
既是我的骄傲
也成了我友情路上的深壕

其实我的心一点未变
而是别人把我看的那么清高

真希望啊
好多好多的朋友都能跳上这小山包
与我分享着鲜花
重叙友情
大声欢笑

3.假如你是那颗最亮的星

茫茫宇宙,群星闪烁.
看!那颗星星多么耀眼.
假如你就是那颗最亮的星,
面对人们满怀欣赏的仰望和风儿的吹拂,
你会怎么做?

是孤芳自赏,是藐视一切.
还是和往常一样毫无保留地放出自己的光?

你的周围是那么明亮
你的生活又如此温暖.
正面迎来的只是群星的微笑祝贺.
可是你太天真,
怎能看见宇宙最深处的沧桑.

假如你真的就是那颗最亮的星,
你能否预测,在数亿年后,你破灭了,
大家是会为你而哭泣?还是为你的消失而感到庆幸?

那时,你再亮也只是曾经,
风一吹,便烟消云散.

但是,你会后悔吗?
你会后悔在黑暗的宇宙中成为最亮的那颗星吗?

我猜,你不会,
即使最亮的那颗星有再多的痛苦和无奈.
但你毕竟曾经发出过最耀眼的光.(网上摘录)

4.月下早行
晨起意尤浓,孤行人道上。
鸡声夜下月,人迹平街凉。
冬近秋已去,屋舍布遍霜。
岁岁人如是,年年满学堂。(网上摘录)

4. 古诗中的几种衬托手法

衬托——用甲事物 (宾) 陪衬托出乙事物 (主) 。
(一)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回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
如“桃花潭水深千石,不及汪伦送我情。”正衬对所描绘的事物在程度上主要起进一步加深的作用。
(二)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不好的”衬托“好的”,用“动的”衬托“静的”,……如“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反衬对所描绘的事物主答要起加倍凸显的作用。(反衬与对比)
常考的反衬手法:
1、动静衬: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相衬。
(声寂衬:以声衬寂,以寂衬声。)
2、虚实衬:以虚衬实,以实衬虚,(虚实结合)。
3、景情衬: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
(正衬:乐景衬乐情,愁景衬哀情等等。如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花泣露”。)
4、其他一般的反衬

5. 初中古诗词鉴赏60首

1、月夜
今夜鄜州月儿明,(如同长安的一样,被叛军拘囚的我独自在望月思家,家中)妻子也在独自望着天上的月(妻子的身边不是有孩子们吗?怎么也会是“独看”呢?)。只因孩子们还小还未谙世事,他们是不会懂得母亲望月是在“忆长安”啊!(月光下,妻子望月一定望了很久了,想来)雾湿云鬓,月寒玉臂。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依靠在虚幌(薄帏)之中,让那皎洁的月光照着我们,不再泪水盈盈呢?

2、昭君怨
说它是花。春天却未到来。说它是雪,却幽香无比。冒着严寒,傍着竹林,在乡村的农舍绽放。无论是生长在荒野人家还是在亭台水榭的富贵之乡,都是一样的盛开。

3、一鹭图

4、清江引 秋杯

5、从军北征

6、暮过山村

远远便闻到山涧的潺潺流水声, 山上稀稀落落的人家怪禽在荒漠旷野上鸣叫,日暮时分让行人(作者)感到惊恐月亮在太阳未落之时刚刚升起,点燃的烽火没有越过秦地。(看到)在零落的桑柘树旁出现了袅袅的炊烟,(我)渐渐向之靠近。

7、蟾宫曲 怀古

8、赤壁
折断的画戟沉没在泥沙中尚未销融,拾起磨洗一番,仍可隐约看见历史的刀光剑影。倘若东风不来,周瑜怎么能借东风火烧曹操八十万水军而大获全胜呢?三国大局不定,想必曹操两年后在邺都(今河北临漳县)建造铜雀台广罗天下名姬的时候,东吴美人大乔(孙策夫人)和小乔(周瑜夫人)可能就深锁铜雀,春恨无限了。

9竹枝词四首

10、小松
小松刚出土,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掩没在“深草里”。小松原先被百草踩在脚底下,可现在它已超出蓬蒿的高度。但有人不认识这些凌云树,一直到这些凌云数长高长大。

11、(1)明月夜留别

11、(2)送别

12、兰溪棹歌
一弯娥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13、秋思

14、泊秦淮
秦淮河上的秋水荡漾,暮霭象轻纱般的舒卷飞翔。秋水披一身迷人的烟雾,两岸金沙随夜色沉入溶溶的月光。我在停泊的小船上静静眺望,对岸酒家的灯火一片辉煌。歌女如春,“游客”颠狂,《后庭花》的歌声弥漫江上,可有谁想到了国破家亡?

15、画眉鸟
千百声的鸟啭,任意回荡著,(就在那)山花万紫千红绽放,高低有致的林木里。这才明白:(以前)听到那锁在金笼内的画眉叫声,远比不上悠游林中时的自在啼唱。

16、赋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笼罩在微雨里,建业城正敲响暮钟之时。雨丝繁密船帆显得沉重,天色错暗鸟儿飞得迟缓。长江流入海门深远不见,江边树木饱含雨滴润滋。送别老朋友我情深无恨,沾襟泪水象江面的雨丝。

17、从军行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身经百战的将士们早已磨穿了身上的盔和甲,但他们已下定决心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18、折桂令 中秋

19.题小松
我喜爱你独秀挺立在庭园中的小松,那细叶轻阴带来满座清风。桃李盛开的季节,你虽然寂寞,但进入霜雪繁多的严冬,就显得郁郁葱葱。一年之内桃李等花卉几经枯荣,而你长大后,则具栋梁之功。请告诉那些去西园观花的人们:在雪飞霜落的园中,他们定会为枝叶光秃秃的桃李等花卉而悲伤动容!诗人热烈赞颂小松,寄寓着自己的傲岸清高和政治抱负,以不耐霜雪的桃李嘲讽煊赫一时的显贵和奔走于其门庭邀宠之徒。

20、送朱大入秦

21、早梅

6. 初中古诗词曲34首要点解析,一定要详细,越详细的给分越多哦!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本诗写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了爱情追求中的苦与乐。
★诗的第一章(第一节),先用起兴开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在水中的陆地上“关关”鸣叫的水鸟,情谊深挚,互相唱和的样子,与君子、淑女和乐恭敬地相处非常相似,写水鸟是为了引起读者的相关联想,酝酿气氛。接着就进入了正题,提出文静美丽的姑娘才是小伙子的理想配偶。
★第二章(第二节),写小伙子追求心上人而未得的忧思。还是以“兴”写起,长短不齐的荇菜,就应当想尽办法在船的左右两边采择,“窈窕淑女”,就应当醒着梦着都念念不忘、执着追求。追求不到,小伙子非常忧虑,日夜思念她,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把一个深受相思之苦折磨而不能自已的人,写得非常传神。
★第三章(第三节和第四节),写小伙子因苦恼而成梦,在幻想中得到了心上人,亲近她,爱慕她,为她弹琴鼓瑟,敲钟打鼓,取悦于她,欢喜之情溢于言表。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主要表现为“兴”和“重章叠句”。在情感特质上主要体现为以礼节情。小伙子虽然非常爱慕“淑女”,但是他没有让这种爱泛滥;虽然追求不到心上人而异常痛苦,但是他又能够自我排解这种痛苦,使情感始终没有超越伦理的制约。
★本诗围绕一个求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
★诗中思念情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辗转反侧,通过反复写男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且细心呵护的短语是:采之、芼之、友之、乐之。
★艺术特色: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托深远,能产生言之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另外还采用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词,增强了诗歌音调的和谐美,保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写法有赋、比、兴的区别。“风、雅、颂、赋、比、兴”被称为《诗经》的“六义”。
2.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日希,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末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是《诗经》中表现“朦胧美”的名篇。可能是写一个男子倾心于一个女性,表现可望而不可即的心情。这首诗和《关雎》都可以看作爱情诗。
★《关雎》一诗着重于“叙事”,我们从诗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小伙子从爱上“窈窕淑女”后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这样一条线索。
★《蒹葭》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第一章就写到主人公隔水远望,伊人正姗姗而来,且行且望,望穿秋水,苦苦追寻,伊人仿佛就在不远处的水中陆地上,若即若离。第二章、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出主人公不能够走近“伊人”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情感状态。与《关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韵味更浓郁。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写主人公的形象,则着力写他的远望。一开始,他若有所思地站在水边,向对岸望去,看到他所爱慕的那个姑娘正向水边走来,心里很高兴;可不久,芦苇挡住了他的视线,看不到她了。他以为那姑娘正向上游走去,也就沿着河岸向上走;走了长长的一段艰难而又曲折的路,却依旧是什么也没有看见。他不灰心,又折回来去追寻她,最后终于看到她正站在河中的一个小洲上;这时他内心便充满了喜悦。十分明显,主人公跟那姑娘并无交往,甚至还不知道她的名字,但只要能够远远地望见她,便感到心满意足。这种爱是“朦胧”的,它的动人之处也正在于“朦胧”。
★诗中为爱情设置了一个特定环境:蒹葭、白露、道阻水中,来表现主人公对爱的纯洁与执着。
★全诗反复铺排描写,渲染扑朔迷离的寻爱历程,极富含蓄美、意境美、回环美、音乐美。
3.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⑴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⑵《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⑶“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古诗文中“互文见义”。即文字上只交待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句中不但说:“日月之行”,也说“星汉之行”;不但说“星汉灿烂”,也说“日月灿烂”。合起来说,“日月星汉之运行与灿烂,均若出于沧海之中”。又如《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应理解为“鹊惊蝉鸣都出现于半夜明月清风的境界之中”。
⑷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1-2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事,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十句写登山观海所见。
第二层(3-8句):描写海水和山岛。从大处落墨,从全景写起,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一个“何”字,一个叠词“澹澹”,表达了惊讶、赞美的感情。脚下山岛耸立海心,又给人一种坚定倔强的感觉。意思是:茫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这一层全是写实景。是作衬托用。
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动静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接着山岛写草木,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把大海点染得生机勃发。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静动相配,展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涌”字用得尤其出色。从描写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第三层(9-10句):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诗人创造出这样一个开阔、宏大的意境,也最能表达自己博大的胸襟。
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
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也能见出诗人胸怀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气象则略逊一筹。“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⑸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⑹“诗言志”《观沧海》是借景抒情,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实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者的想像,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4. 《饮酒》陶潜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⑴《饮酒》是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首,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1—4句为第一层,诗人从居住的草庐写起,反思归田后自己的生活状况。是说作者虽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里,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如何能做到这样呢?第三四句的自问自答揭开了谜底。“问君何能尔”一句转换叙事角度,将抒情主体客体化,仿佛在以第三者的好奇心追问下去,颇富情趣。“心远地自偏”一句,以极为精练的语言,做出了回答: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心远地自偏”,实际上是道出了感觉与处境之间的辩证关系:隐居更主要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境界,而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
作者刚从官场中退隐,一种脱离污浊的由衷之喜溢于言表,他为自己的正确选择而自我欣慰,其心情当然是舒畅愉快的。
5—10句为第二层,说明欣赏美丽的自然景物,能获得无限的意趣。
“采菊东篱下”以下六句为第二层次,具体描写自己欣赏自然景物的悠然心境或心态。承接“心远地自偏”而写下来。是说对美好的自然景物的欣赏,能获得无限的意趣。
自己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看见了南山。不经意,即“悠然”,就好像自己的心早已和山融为一体了。能达到这种境界,正是心灵自由而平静的美好结局。在这样的心态中,山中的落日,回巢的飞鸟,都显得那么美妙,那么富有人情,都能让人忘记周围的一切,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但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它,因而作者只好“忘言”了。当然“忘言”并非无言,一切已经尽在不言中了。
⑵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关键在“心远”二字,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的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
⑶全诗语言平淡,不加雕饰,似乎无意为诗,毫不费力,而诗情自然流出,韵味隽永。
⑷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情此境中的田园生活含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了。实际上,作者的真正意思是:这其中含有生活的真意,又何必去辨别、去用语言表达呢?
⑸写诗人悠闲自得的一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⑹既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么理解?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把“见”改成“望”好不好?为什么?
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刻画了诗人自己悠闲自得的形象。
“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采菊,实际上是自我高洁的表现。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
改成“望”不好,“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是无意中看见,把人与物融为一体;而“看”或“望”是有意远观,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用“见”追求的是一种不用意而境与意融汇的完美的境界。 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
这种写法,古诗中常见,有些明明是作者自己看到的,却偏偏写成是景物自己撞上来的,变有意为无意,化有我为无我,例如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句,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弯弯的河流环绕着葱绿的农田,正象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着一“护”字,“绕”字也显得那么多情。门前的青山见到庭院这么美丽,主人这样爱美,也争相前来为主人的庭院增色添彩,顾不得敲门就推门而入,奉献上自己的一片青翠,这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隐主观,显客观,极力忘我。
⑻“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有何深刻意义?跟前两句的人物描写有何关系?
诗句的表面意思是: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这两句是景物描写。
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相与”指“成群”,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还在规劝其他人,不妨也“还”吧,我们仿佛又一次听到诗人在呼吁:“归去来兮,田园荒芜胡不归”?
这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与上两句写人是紧密相关的,首先是悟理——飞鸟尚知还,人亦更知还,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出人应“归真返朴”。而这个“理”,正好为两句的“悠然”的行为提供了哲理基础。由此可见,这几句写人写景,水乳交融,互为表里。
⑼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
这是一对富有哲理性的名句,从字面来看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忘言”通俗地说,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其实诗人的真正意思是说:这其中含有生活的真意,又何必去辨别、去用语言表达呢?
⑽“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怎么理解? 在结构上的作用。
尔:这样。这几句的意思是: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感觉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请问你怎么能够这样呢?这是由于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第一层描写的是“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心远”,“远”的对象是什么?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这四句,从感觉方面肯定了自己“心远”的正确。
此诗的最后两句在全诗的结构上显得非常重要。它既提示了整首诗的形象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同时又把读者的思路引回到形象,值得去体会、咀嚼。
⑾这首诗表达上的特色:
总体上说,这首诗语言是较为浅显的,结构上是精妙的,意境是高远的,所含的哲理也是深刻的。
5.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⑴这首五言律诗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送别诗,表现了诗人的宽阔的胸襟,洋溢着对友人的深厚感情。
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人抒写惜别之情,劝慰友人只要存在着真挚的友谊,就不必为离别而悲伤。诗中不作寻常的伤别语。
特别是诗的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于哲理,一洗以往送别诗中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而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此成为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句。
★首联即事写景,点明送别的地点和杜少府“之任”的处所,其中已隐含惜别的意思,气象雄浑开阔,为全诗奠定了乐观开朗的基调。“城阙”,指京城长安,阙是宫门两边的望楼。“三秦”,泛指长安附近。“城阙辅三秦”,是说京城长安周围有三秦夹辅着。“五津”,是杜少府要去的地方。长安是诗人和杜少府分手的地方,城郭宫阙,气象雄伟,历历在目。杜少府离开这里,自然是恋恋不舍。而将去的蜀州呢?千里迢迢,风烟渺渺,极目望去不免产生几分惆怅。这两句通过一近一远两处景物的对照,衬托出行者、送行者双方依依惜别的感情。
望:从长安城实际上望不见“五津”,这里写的是诗人的想象。意思是从蜀州可以于风烟弥漫之中望到五津。
★颔联在点出“离别”二字后,忽然又转到“宦游”上来。意思是,都是“宦游”之人,别中送别尤其可悲。这两句表现的感情很真挚,态度很诚恳,一种体贴关注的语气,从字里行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是很动人的。
★颈联写不必伤别的理由。意思是,只要海内有知音,则虽各处天涯,亦如同比邻一般。两句话道出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的共同心声。这是全篇的中心所在,说理以言情,作者将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说明知心的朋友声息相通,即使远在天边,也好像在近邻一样。这是进一步劝慰友人不要为离别而悲伤,而要心胸豁达,坦然对待。
★尾联意思是,不要在分手的岐路上因离别而悲伤,就像那些青年男女一样地别泪沾巾。,再次劝慰友人,不必伤别,不要学儿女之态,更显得情深意长。
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长期以来脍炙人口的诗篇,特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至今还常被人们引用。这首诗写得乐观开朗,没有一般赠别诗常有的那种哀伤和悱恻。我想,这正是它受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它的情调和唐朝前期经济文化走向繁荣、封建社会上升发展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
⑶朴素无华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也正是它的好处。王勃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人“以文章名天下”,称“初唐四杰”,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这首诗并不堆砌辞藻和典故,只是用质朴的语言,抒写壮阔的胸襟。但在质朴之中又有警策,在豪语中又包含着对友人的体贴,绝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寡味。诗人本来是要劝慰杜少府的,劝他不要过于感伤。但并不是一上来就劝他,而是先用环境的描写衬托惜别的心情,表示自己是和他一样的宦游人,因而最能理解他那种离开亲友远出求仕的心情。接下又说,山高水远并不能阻隔知己的朋友在精神上和感情上的沟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遂成为全篇的警策。直到最后才劝他不要在分手的时候过于悲伤。这样写来多么委婉!杜少府一定会感到亲切,他那点缠绵悱恻的感情也一定可以排解开了。
6.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⑴次,这里是停泊的意思。王湾,唐代诗人。
⑵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书,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
⑶首联:点题。“青山”当指北固山,诗人在船上,“客路”即驿道,这是诗人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句,又是为颈联中“江春”句作铺垫。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这两句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尾联:诗人离家日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食他乡,久不得归,见到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了。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⑷“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
“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全诗和谐优美。
⑸名句赏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也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相比,显得开朗一些。
对不起,字数太多,后面的请到我的邮箱:[email protected]

7. 运用映衬手法的古诗有哪些

送友 代:【唐】 作者:【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别孤蓬万征 浮云游意落故情 挥手自兹萧萧班马鸣 注释:首充满诗情画意送别诗诗与友策马辞行情意绵绵肺腑 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点告别点诗已经送友城外两仍并肩缓辔愿离见远处青翠山峦横亘外城北面波光粼粼流水绕城东潺潺两句青山白水北郭东城首联即写工丽偶句确别面;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青山静姿绕字描画白水态诗笔挥洒自描摹幅寥廓秀丽图景 间两联切题写离别深情颔联别孤蓬万征别离要象蓬草随风飞转万外二句表达朋友飘泊涯深切关怀落笔行云流水舒畅自拘泥于仗别具格颈联浮云游意落故情却写十工整浮云落游意故情同诗巧妙用浮云、落作比表明意空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行踪定任意东西;远处轮红彤彤夕阳徐徐似乎忍遽离隐喻诗朋友依依惜别情山明水秀、红西照背景送别特别令留恋难舍难既景情情景交融扣弦 尾联两句情意更切挥手自兹萧萧班马鸣送君千终须别挥手写离作内觉何呢诗没直说写萧萧班马鸣场景句自《诗经·车攻》萧萧马鸣班马离群马诗友马挥手告别频频致意两匹马仿佛懂主情愿脱离同伴临别禁住萧萧鸣似限深情马犹何堪李白化用古典诗句著班字便翻新意烘托缱绻情谊谓鬼斧神工 首送别诗写新颖别致落俗套诗青翠山岭清澈流水火红落洁白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鸣形象新鲜泼自美与情美交织起写声色气韵诗节奏明快情真挚热诚豁达乐观毫缠绵悱恻哀伤情调评家深赞赏李白送别诗特色 踏莎行 代:【宋】 作者:【晏殊】 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栏总消魂处 高深院静海燕双飞 带缓罗衣香残蕙炷禁迢迢路 垂扬解惹春风何曾系行住? 注释: 词凄婉温润笔调抒发伤春情怀同流露光华流逝深切慨叹惋惜深微幽隐 起笔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写:草烟霭迷蒙花蕊露珠微颤两句表面看都写外景象内含却极锐敏受愁字怯二字表现作者极细腻情思且与细密偶形式完美结合体细草烟霭仿佛种忧愁神态幽花露水仿佛种战惊觉 用愁表达草烟霭受用怯描写花晨露受表面说花草情实际通草与花格化表明情晏殊另首《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句与相参看境界相同秋景春景 凭栏总销魂处 收束前两四字短句细草愁烟幽花怯露愁靠栏干所见景物 词草丝丝烟霭 花点点露珠消魂足见情意幽微深婉高深院静海燕双飞片结拍前面由写景转写 两句则环境衬托 进步写静别唯凭栏消魂词高深院静衬托着寂寥海燕双飞反衬孤独海燕双飞意:海燕双双飞却给孤独留缕绵绵尽情思 片带缓罗衣香残蕙炷由片室外转向室内仍写带缓罗衣衣服宽写消瘦暗示着离别苦 香残蕙炷蕙蕙香种蕙草香料制熏香古代室内用 残即段段烧残炷指香炷即炷香炷香残蕙炷写室内点蕙香段段烧残灰暗示着室内绪黯淡 香炉烧段段篆字形熏香残灰比拟自内千百转愁肠已断尽比拟自情绪冷落哀伤古诗词用意象作者客观写带缓罗衣香残蕙炷更见其含蓄 唯其直说 才受别情事局限才能给限深远想象与联想 接着禁迢迢路句二句作结两偶双式短句紧接句严密完整禁能阻拦与迢迢路结合 路远 论何难阻拦禁二字传达种凡事都挽哀伤紧接 带缓罗衣思念与香残蕙炷销磨更增加于已失落者奈何结句垂杨能惹春风何曾系行住叹口吻:杨柳柔条随风摆婀娜姿情、缠绵垂柳牵惹春风罢哪根柔条能要走留住哪根柔条能消逝美往事挽 两句寄托极深远片怀思怅惘情象征着整深刻悟 全词通写景抒写离愁、思念慨叹充满凄凉悲伤情色彩 片写室外景 草愁花怯都染种色调;海燕双飞暗逗怀意片写室内景蕙炷残衣带缓进步渲染离愁结二句借埋怨垂杨点明思念远 行 李调元《雨村词》说:晏殊《珠玉词》极流丽翻用语见‘垂杨解惹春风 何曾系行住 ’‘东风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面’等句反复用各尽其致 段 恰切点词艺术特色所 诗词各

8. 求古诗中映衬的例子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内裘,略记容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

《吹笛》【唐】杜甫
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
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
胡骑中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
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却尽生?

9. 中学生古诗词中所有用想象,衬托的诗句,及有关类型题

古诗文。流传至今的古诗文语言精练,
意境优美,主旨深远,画面隽永,
是初中学生模仿... 吗?在古诗文的教学中,
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如马致远的
《天净沙 秋思》...

望采纳!~谢谢!~

10. 初中语文画面感很强的诗句赏析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观沧海》曹操
【赏析】苍茫的大海无边无际,海水摇荡,雄伟壮观。突兀耸立的山岛跃入眼帘,山岛之上百草丰美,树木葱茏。秋风阵阵袭来,海面上波涛翻滚,汹涌澎湃。
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对大海吞吐宇宙气势的描写表现了作者的阔大胸襟和一统天下的政治抱负。虚实结合,动静相衬。“水何澹澹„„洪波涌起”是实景描写,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展示了大海的宏伟气象。“日月之行„„”是虚景描写,运用想象手法,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展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政治抱负。
2、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王湾
【赏析】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第二联中“平”“阔”“正”“悬”用得好。“平”与“阔”是说春潮涌动,江水浩荡。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两岸就显得宽阔,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悬”是写帆端端直直高挂的样子。“正”则显示了风既顺且和的特点,这样帆才能悬,这句写景极为传神。诗中诗人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和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这是一首羁旅行役诗。
3、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赏析】湖中春水初生几乎与岸平。远远的天边白云低垂,与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黄莺争着飞到向阳的枝头歌唱鸣叫,新来的燕子在湖边衔泥筑巢,忙忙碌碌。
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出一种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两句运用对偶、拟人手法描写早春美丽景色。“争”字具有拟人的意味,写早莺争先恐后的飞向向阳的枝头唱歌鸣叫。“啄”字则写出新来的燕子在湖边衔泥筑巢忙忙碌碌的景象,表现了早春的生机与活力,抒发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