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词句 » 凤栖梧古诗词

凤栖梧古诗词

发布时间: 2021-02-07 18:30:38

1. 凤栖梧这首诗的全文拼音

fèng qī wú
《凤栖梧》
sòng liú yǒng
宋·柳永
zhùyǐ wēi lóu fēng xì xì. wà jí chūn chóu,àn àn shēng tiān jì.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
cǎo sè yān guāng cán zhào lǐ,wú yán shuí huì píng lán yì.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nǐ bǎshū kuáng tú yī zuì. ì jiǔ dāng gē,qiǎng lè hái wú wèi.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yī dài jiàn kuān zhōng bù huǐ,wèi yī xiāo dé rén qiáo cuì.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释
⑴伫(zhù)倚危楼: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伫,久立。危楼,高楼。
⑵望极:极目远望。
⑶黯黯(ànàn):心情沮丧忧愁。生天际: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
⑷烟光: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
⑸会:理解。阑:同“栏”。
⑹拟把:打算。疏狂:狂放不羁。
⑺强(qiǎng)乐:勉强欢笑。强,勉强。
⑻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语本《古诗十九首》:“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⑼消得:值得。
译文
我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微风拂面一丝丝一细细,望不尽的春日离愁,沮丧忧愁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碧绿的草色,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谁理解我靠在栏杆上的心情。
打算把放荡不羁的心情给灌醉,举杯高歌,勉强欢笑反而觉得毫无意味。我日渐消瘦下去却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神色憔悴。

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2. 柳永《凤栖梧》原文

《凤栖梧·帘内清歌帘外宴》宋代·柳永

帘内清歌帘外宴。虽爱新声,不见如花面。牙板数敲珠一串,梁尘暗落琉璃盏。

桐树花深孤凤怨。渐遏遥天,不放行云散。坐上少年听不惯,玉山未倒肠先断。

翻译:

帘内清亮的歌声助兴着帘外的酒宴。虽然能听见那可爱新颖而美妙的歌声,却看不见歌女那如花的面容。牙板拍节声如同珍珠落玉盘,振动的梁尘不知不觉落入晶莹碧透的酒杯。

那歌声,时而如凤凰对唱时的美妙欢快声,时而又如孤凤如泣如诉的哀怨声,响遏行云。座席上的青年男子已被这歌声深深打动,已然销魂。

(2)凤栖梧古诗词扩展阅读

此词具体创作年份暂不可考。因为柳永词多是写实,而此词中有“坐上少年听不惯”句,“少年”即是柳永自谓,所以此词应该是作于柳永青年时代。此词中又有“帘内清歌帘外宴”句,所以柳永听的应该是私人家的歌妓唱的歌,当时柳永被歌声深深吸引,作下此词。

《凤栖梧》描写了一位歌女的歌声,在经典的基础上写成,在古代众多描写音乐的诗词中亦属上乘。

柳永描写歌声处处用典,又处处富有极强的画面感,如诗如画,清新生动,使人在如闻其声的同时,不仅获得了听觉上的美感享受,还获得了视觉上的美感享受。而且,柳永用典而不拘泥于典,臻于“用事不使人觉”的境地。由此可见,擅长一俚语入词的柳永,以典入词的功力也是非常娴熟的。

3. 凤栖梧,古诗

、原文
凤栖梧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注释
⑴伫(zhù)倚危楼: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伫,久立。危楼,高楼。
⑵望极:极目远望。
⑶黯黯(ànàn):心情沮丧忧愁。生天际: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
⑷烟光: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
⑸会:理解。阑:同“栏”。
⑹拟把:打算。疏狂:狂放不羁。
⑺强(qiǎng)乐:勉强欢笑。强,勉强。
⑻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语本《古诗十九首》:“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⑼消得:值得。
译文
我伫立在高楼上,细细春风迎面吹来,极目远望,不尽的愁思,黯黯然弥漫天际。夕阳斜照,草色蒙蒙,谁能理解我默默凭倚栏杆的心意?
本想尽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当在歌声中举起酒杯时,才感到勉强求乐反而毫无兴味。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3、简析
《凤栖梧》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此词上片写登高望远所引起的无尽离愁,以迷离的景物描写渲染出凄楚悲凉的气氛;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最后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憔悴。全词巧妙地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表现了主人公坚毅的性格与执着的态度,成功地刻画了一个思念远方亲人的女性的形象。

4. 柳永的诗《凤栖梧》和晏殊的诗《蝶恋花》的诗文内容

【分享】诗词欣赏——柳永《凤栖梧》
凤栖梧①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②
望极春愁,
黯黯生天际。③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④
对酒当歌,⑤
强乐还无味。⑥
衣带渐宽终不悔,⑦
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释】
①《凤栖梧》为《蝶恋花》之别称,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又名《鹊踏枝》等。双调,六十字,仄韵。
②危楼:高楼。
③黯黯:迷蒙不明。
④拟把:打算。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
⑤对酒当歌:语出曹操《短歌行》。当:与“对”意同。
⑥强:勉强。强乐:强颜欢笑。
⑦衣带渐宽: 指人逐渐消瘦。语本《古诗》:“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首句,词人即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春日里凭栏独眺的画面。“危楼”就是高楼。久倚危楼,自然不同于一般的欣赏春光,而是为了极望远处,甚至直达“天际”。那是怀人且望归啊!“细细”,不仅状春风的独特之处,同时间接反映词人对远方情人爱恋的缠绵。“伫倚”,体现了词人的专注,也说明留恋的程度,大有渴望而不轻易甘休之意。词人登高远望,本想由此寻得精神上的慰解,但事与愿违,眼前的景物不仅没有排却他内心的愁闷,反而撩拨起一股更深的春愁。按说“春愁”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只能由词人的内心体味到,但词人别出心裁,一句“黯黯生天际”,仿佛离愁即丝丝缕缕地从遥远的天际生起,继而缓缓的袭向词人的心房。这里巧妙之处,就在于词人赋予抽象的情感以动态的形象,使这种离愁似乎不再是那么不可捉摸的了。从另一角度说,“生天际”,是说这种春愁经过一番极目纵望的努力之后,是在目光触及天际时生起的,其中包含一个由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草色烟光残照里”与“伫倚”相呼应,说明词人远望时间之久。一瞬即逝的残照,黄昏时迷蒙的气象,更勾起了词人的眷恋,引得他伤高念远,发出“无言谁会凭栏意”的慨叹。通过这叹息声,我们可以窥视到词人的内心——思恋、怅惘、愁怨交织的复杂世界。他的愁苦别人无法领会,也难以宣说,他愈想拔离愁苦,就愈陷入这种愁苦之中。

当词人登高凭栏,纵目远望,一切努力都落空之后,他想学曹操“对酒当歌”,以暂时解除内心的苦闷。但是被愁情纠缠的词人,这一招也失效了,只落得“强乐还无味”的结局。“强”字,极写词人努力想以酒来取乐,结果是“借酒浇愁愁更愁”,片刻的欢愉都没能有。“拟把”是荡开之笔,而“无味”又合到离愁上,一开一合,笔势飘忽,达到了欲擒故纵的艺术效果。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颂的佳句,与《古诗》“相去日以远,衣带日已缓”的情调是一致的。但是,柳词有了新的发展。《古诗》中是一般的叙述事实,而柳永却借此表达了主观的态度,“终不悔”三字即表现了词人坚强的意志,“消得”又更说明作者心甘情愿。冯延巳有“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的词句,与柳词这两句类似,但冯词有颓唐之感,而柳词则坚决果断,直抒胸臆地透露了对远方人的深切怀念。
古诗词赏析——晏殊《蝶恋花》2008-07-17 09:43 P.M.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别离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 宋·晏殊《蝶恋花》

赏析一:
这是一首抒写离恨相思之苦的词作。
上阕移情于景,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
“槛菊愁烟兰泣露。”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惨淡的烟雾,兰花沾有晨露,似乎是饮泣的泪珠。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暮秋清晨,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燕子也因忍受不住这秋天的寒意,双双向南方飞去。
“明月不谙别离苦,斜光到晓穿朱户。”词人一夜辗转难眠,皎洁的月亮不明白离别相思之苦,银辉洒向人间,一直到了拂晓,还斜照着红红的门户。

下阕登楼望远,更是情不能自已:
“昨夜西风凋碧树。”昨夜西风冽冽,凋零了绿树。秋风萧瑟,落叶飘飘。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我独自登上高楼,骋目远眺,山阔水长,天涯漫漫,人世间的一切已如浮云过世。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情也悠悠、恨也悠悠。见不到心爱的人,也只有寄书传情了,可是天遥地远,万水千山,又不知道我心爱的人她在何处,这封情意绵绵的书信又将送到那里去呢?

这首词写离恨相思之苦,疏澹的笔墨、温婉的格调、谨严的章法,传达出了词人的暮秋怀人的深厚感情。“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语言洗练凝重,气象峥嵘,立志高远。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这三句与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辛弃疾(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中之第一境界,足见本词之负盛名。

注释:
①晏殊(991-1055),北宋词人。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初期婉约词的重要作家。七岁能写文章,十五岁时,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逝世后,赠司空兼侍中,谥元献,世称晏元献。范仲淹、欧阳修等皆出其门下。其词多描写四季景物、男女恋情、诗酒优游、离愁别恨,反映富贵闲适的生活。风格与形式同南唐冯延巳相近。语言婉丽,音韵和谐,工巧凝炼,意境清新。善于捕捉事物特征,熔铸佳句。也能诗,诗意活泼轻快,但多已散佚。《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二句,传诵颇广。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一卷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②槛:栏杆;罗幕:丝罗的帷幕;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蝶恋花·晏殊赏析

赏析二:
本词是晏殊闺思词中的名篇。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闺中人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全词借闺中人的主观感受和内心世界的活动,深婉而含蓄地表现了自己临秋怀人那种执著而真挚的感情。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秋晨本来菊花亭亭,兰草青青,但在她眼里却是秋菊笼罩在一片烟雾之中,仿佛在忧愁;兰草上沾满了露水,好象在哭泣。这些秋菊和兰草都还在栅栏之中,不得自由,显然,闺中这位女子是用拟人手法在自比,她为什么会有这种触景之情呢?“罗幕轻寒”是说秋天轻微的寒意已透过丝绸的帘幕传入闺房之中,她睡不着,一个人孤独地站在房间里看着庭院中栅栏里的秋菊和兰草在愁苦哭泣,可偏在这时,连平时朝夕相伴的燕子也成双作对地翩然飞去了,这就更显得闺房的凄清和姑娘的孤寂愁苦。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姑娘望着西天的明月,不禁迁怪于它:明月呀,你太不懂得离恨之苦了,竟然将清冷的月光彻夜地斜照在我朱红的窗户上,冷冷的无情,致使我不能成眠。原来,姑娘是在思念远方的情人!这不得不让人惊叹作者竟能将女子的内心世界表露得那么深婉而含蓄!姑娘孤寂难耐,她要看一看心上的人,哪怕只是一眼,哪怕只是一个身影。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见天涯路。”“独上高楼”,她要上楼去看。一个“独”字,既见其孤寂,更见其羞涩;而一个“高”字却又多么真实地表达了姑娘急切地盼望能见到日夜思念的情人的感情。可是上楼看到的却是“昨夜西风凋碧树”惨景,一夜功夫,一排排绿树已被西风刮得枯落凋零,一个“凋”字,既写出碧树凋零的景象,又烘托了姑娘的孤寂凄苦之情,可谓情景交融。尽管凭栏极目远眺,甚至已经“望尽天涯路”,(一个“尽”字,又一次感受到她相思情深,含而不露)可是“过尽千帆皆不是”,仍不见他的踪影,可谓望眼欲穿!望不到怎么办?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姑娘要把心中的思念之情向他倾诉,怎么去了这么久,竟连一封书信也见不到,我要写信给他,要让他知道我的相思之情。“欲寄彩笺兼尺素”,这里的“彩笺”和“尺素”都是书信,重复使用,姑娘反复“欲寄”,把她对情人执著而真挚的恋情推向顶峰。信是写好了,姑娘犯愁了:“山长水阔知何处?”山那么高远,水那么浩渺,中间那么多阻碍,谁知道他又在什么地方呢?书信难通,一片愁苦之情溢满纸上。词人写到这里打住,就激起了人们对姑娘追求爱情幸福而遇到困难的深深同情。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和欧阳修“衣带渐宽中不悔”、辛弃疾“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足见本词盛名之隆。下阕前三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被王国维这称之为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的三种境界的第一境,寓意在于学习、做事业,首先必须要具有像姑娘“望尽天涯路”那样的百折不挠、意志坚定、顽强追求的精神。

赏析三:
晏殊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①。罗幕轻寒②,燕子双飞去③。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④。
昨夜西风凋碧树⑤。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⑥,山长水阔知何处?
【作者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十四岁以神童被荐入朝,赐同进士出身。仁宗时官至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殊平居好贤,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皆出自他的门下。
晏殊少年得意,很早就进入了仕途,青云直上,官至宰相,过着花团锦簇的富贵生活,他自称:“余每吟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惟说其气象”,因此,他的词内容大都是吟风弄月、离愁别恨,表现了上层贵族的精神面貌,但从形式上讲,因刻意“惟说其气象”,他的词“风流蕴藉”,深婉含蓄,语言婉丽,承袭南唐风格。
有《珠玉词》,存词一百三十余首。
【注释】
① 槛(jiàn鉴):栏杆。
② 罗幕(薄的丝织品)做的帷幕。
③ 飞去:一作“来去”。
④ 斜光:残月的清光。
⑤ 凋碧树:使得树木绿叶枯落。
⑥ 彩笺:题咏和书信用的精美纸张。尺素:书信。汉时通行在尺许长的生帛上写信,故称“尺素”。无:一作“兼”。
这首词也是写离别相思之情的。时间由夜到晓,地点是由室内、室外而楼上。
上片写词人在清晨时对于室内、室外景物的感受,由此衬托出长夜相思之苦。首句写景物,不但点明了时令—秋天,并且描绘了环境的优美,借以暗示人物的闲雅。菊而曰“槛菊”,则是在庭院廊庑之间。菊花笼着轻烟,兰花带有露点,则是在清晓,用“愁”来表达菊在烟中所感,用“泣”来解释兰上何以有“露”,说的是菊与兰的心情,实际上是通过菊与兰的人格花,来表明人的心情,亦物亦人,物即是人。这一句只有七个字,但却写出了景物、地点、季节、时间和人物的情绪、感觉,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或可有可无的,可称精炼。假如我们将这一句写成“黄菊初开兰蕊吐”,同样是写了秋天的景物,写了菊、兰,可是形象和意境却单薄得多了。即使只改成“槛菊含烟兰带露”,那也不成,因为两字之差,就抽掉了恰恰是词人所要着重表达的对景生情这一点,它就不能一开头便笼罩全篇,使读者即时体会那种充满了离愁别恨的气氛。
第二、三句写清晨燕子从帘幕中飞了出去,古代富贵人家,堂前多垂帘或幕。燕巢梁上,进出必须穿过帘幕。“轻寒”,是新秋早晨的气候,而“双飞”则反衬人的孤单。一清早,燕子自管自地穿过帘幕,双双飞走了,却不顾屋里还有一个孤独的人,就含有燕子无情之感,从而暗中过渡到下文对明月的公然埋怨。
第四、五句写在天亮以后,还有残月的余晖斜射房中,因而回想起昨夜的月光,竟是这样的整整照了一夜,使人无法入梦,直到现在,它还不肯罢休。它之所以这样,不正是因为不知道离别的痛苦吗?这种无理的埋怨,正是无可奈何的心情的表现。明月本是无知之物,可是作家却赋予它以生命和感情,使它为自己的创作意图服务。所以同一明月,晏殊可以说“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而张泌则可以说“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寄人》)。同一杨柳,刘禹锡可以说“长安陌上无穷树,惟有垂杨管别离”(〔杨柳枝〕),而韦庄则可以说“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台城》)。但不管作家的感觉如何,这种艺术手段总是可以使景与情交织起来,从而更具体和深刻地表达他们自己的心情的。
下片写这首词的主人公,也就是作者,经过一夜相思之苦以后,清晨走出卧房,登高望远。当他“独上高楼”的时候,最先收入眼底的是一片空阔,连远到天边的路也可以看到尽头,什么遮拦阻隔都没有。于是才回想起昨天那个不眠之夜里所听到的风声、落叶声,恍然悟出,是昨夜西风很厉,一夜之间,把树上的绿叶都吹落了。“高楼”伏下句“望尽”。“独上”是说人之寂寞,与上“燕子双飞”对照。三句总写登高望远,难遣离愁,境界极为高远阔大,与无名氏〔菩萨蛮〕“平林漠漠”等四句相近。

结两句承“望尽”句来。“望尽天涯路”,终不见天涯人,那么,相思之情,只有托之于书信了。然而,要写信,又恰恰没有信纸,怎么办呢?这里“彩笺”即是“尺素”。一个家有“槛菊”、“罗幕”、“朱户”、“高楼”的人,而竟无“尺素”,这显然是他自己也不相信的、极为笨拙的推托。而其所以写出这种一望而知的托辞,则又显然出于一种难言之隐。比如说,她是否变了心呢,或者是嫁了人呢?他现在是无法知道的。所以接着又说,即使有尺素,可山这样连绵不尽,水这样广阔无边,人究竟在什么地方都不明白,又何从去寄呢?这两句极写诉说离情的困难和间阻,将许多难于说,或不愿说的情事,轻轻地推托于“无尺素”,就获得了意在言外、有余不尽的艺术效果。一本“无”作“兼”,则是加重语气,说是寄了“彩笺”,还要寄“尺素”以形容许多话要说,义亦可通,但不如“无”字的用意那么曲折、深厚。

作者另一首〔踏莎行〕云:“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绮席凝尘,香闺掩舞,红笺小字凭谁附?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潇潇雨。”拿来和本词一比,我们就可以看出,其主题、题材、人物、景色、情事无不相同或极其相似。然而,在晏殊的笔下,这两首词却各自成为一个完整的、不可重复的艺术形象。古典作家这点儿本领,很可供我们借鉴。

5. 柳永《凤栖梧》全诗加赏析

伫倚危楼风细细,②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③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④对酒当歌,⑤强乐还无味。⑥
衣带渐宽终不悔,⑦为伊消得人憔悴。

【作者】
987?- 1055?,字耆卿,初号三变。因排行七,又称柳七。祖籍河东(今属
山西),后移居崇安(今属福建)。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
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
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作为北宋第一
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
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有
《乐章集》。

【注释】
①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又名《鹊踏枝》、
《凤栖梧》等。双调,六十字,仄韵。 ②危楼:高楼。 ③黯黯:迷蒙不明。
④拟把:打算。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 ⑤对酒当歌:语出曹操《短歌
行》。当:与“对”意同。 ⑥强:勉强。强乐:强颜欢笑。 ⑦衣带渐宽:
指人逐渐消瘦。语本《古诗》:“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品评】
这是一首怀人词。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伫倚危楼风细细”,
“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
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
际”。“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
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
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
发。接着,“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而“无言谁会”
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无言”
二字,若有万千思绪。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
图一醉”。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开阖动
荡,颇具波澜。结穴“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
日渐消瘦与憔悴。“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
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贺裳《皱水轩词筌》认为韦庄《思
帝乡》中的“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疑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
羞”诸句,是“作决绝语而妙”者;而此词的末二句乃本乎韦词,不过“气加
婉矣”。其实,冯延已《鹊踏枝》中的“日日花前常病酒,镜里不辞朱颜瘦”,
虽然语较颓唐,亦属其类。后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谈到“古今之成大
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被他借用来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
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大概正是柳永的这两句词概括了一种锲
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

6. 古诗:凤栖梧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凤栖梧
诗人:王庭筠 朝代:元
衰柳疏疏苔满地。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南去北来人老矣。短亭依旧残阳里。
紫蟹黄柑真解事。似倩西风,劝我归欤未。王粲登临寥落际。
凤栖梧主要运用的手法:用典、象征、类比、细节描写。
赏析:全词抒发了作者的思乡恋乡之情,对仕途的失意,怀才不遇的郁闷情绪也有新宣泄。
首句描绘出一片衰微荒凉的景色,暗喻词人却抑郁的悲凉的心情。在文学作品中,从来是“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衰柳本就引人寂寥,更何况青苔满地!羁旅他乡的词人面对如此凄凉荒野,越发恋念故土家人。他“用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抒发这种情结,使人感到极浓重的哀愁。“十二阑干”是家中的庭院回廊,也代表家人的温馨。乐府古题《西洲曲》有“阑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之句,作者显然在思念着娇妻爱子。“故国三千里”,家乡多遥远。此句可见唐代张祜之《宫词》。原作为:“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本是抒发宫女背井离乡,禁锢深宫,长期不得与亲人团聚的孤苦情节的。作者深感自己的身世与宫女命运有相通之处,明写三千里,实指二十年。想到自己宦游一生,南北奔波颠沛,垂垂老矣,矣“字饱含感叹与无奈。南句借用了杜牧诗句”南去北来人自老“,说不尽的辛酸。”短亭依旧残阳里“述说着欲归来能归的愁思。古制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可供旅人休息,也供亲友送别用。”依旧“道出物在人亦在,是啊,韶华已逝,生命如残阳,而自己依旧人在旅途奔波劳碌。
“紫蟹黄柑真解事”句用典。方岳诗云:“白鱼如玉紫蟹肥,秋风欲老芦花飞”,黄庭坚句:“尘思黄柑洞庭霜”都是秋令节物。同时词人又活用晋代张翰睹秋风起思故乡的佳肴美味莼羹鲈脍而辞官归里的故实。显然词人思归还有其深层次的内容。决心仅限于思乡、思家乡之美味。“王粲”句中“寥落”二字语意双关,既写王粲又写自己。汉末王粲羁留荆州,不为刘表看重,因此“登临寥落”的是乡愁,更是自己的怀才不遇。词人的文章不受全章宗的欣赏,不久因罪免职,后仕翰林修撰。承安元年(1196)又因赵秉文上书事牵连在内,被杖六十,解职,后又被贬为郑州防御判官,任途坎坷,“寥落”不下王粲。思归之情也不弱于王粲。结句“雁飞不断天连水”如一幅水墨画,把思归的情怀表述得深沉辽远,绵绵不绝。宋代陆游诗云:“自恨不如云际雁,来时就得过中原。”词人自恨不如云际雁的慨叹表达了更深沉的思想情感。
本词的写作特点是情景相生,以情衬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全词句句有景,句句有情,反复吟味,愈感诗情画意。另一特点是词人工于用典,使词意更加含蓄丰盈。

7. 凤栖梧 柳永的翻译

出处:

宋代词人柳永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原文: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翻译:

我伫立在高楼上,细细春风迎面吹来,极目远望,不尽的愁思,黯黯然弥漫天际。夕阳斜照,草色蒙蒙,谁能理解我默默凭倚栏杆的心意?

本想尽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当在歌声中举起酒杯时,才感到勉强求乐反而毫无兴味。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7)凤栖梧古诗词扩展阅读: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词。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

作者简介

柳永,宋代词人。字耆卿,原名三变,字景庄,崇安(今属福建)人。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或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善为乐章,长于慢词。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与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柳永对后来词人影响甚大。又说沈唐、李甲、孔夷、孔榘、晁端礼、万俟咏等六人源流从柳氏来。即使是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等著名词人,也无不受惠于柳永。

8. 凤栖梧的词。谢谢。

这是一首名作。“衣带渐宽终不悔”,被王国维当作人生的第二种境界以后,已经成了一种流行语了。这首《凤栖梧》呢,则着重描写起伏跌宕的心理过程,说他的离恨相思有什么变化。《凤栖梧》中的抒情主人公,大家想想,是男性还是女性?判断不出来?确实比较模糊。就说喝酒吧,“拟把疏狂图一醉”,好像是男生的举动,但古代的女生也喝酒的。李清照就差不多每首词都有酒。“当年拚却醉颜红”,也是写女歌手喝酒。“拟把疏狂图一醉”,男女都有可能。这种性别的模糊,更有艺术的张力,你可以把主人公想象成是一个男性,也可以想象成是一个女性,因为这是一种共性的情感。“伫倚危楼风细细”,首先是登高望远。这里的抒情主人公,我们不妨把他想象成一位戴着面具的人,不知道是男的还是女的。他站在高楼上,微风吹拂。婉约词读起来感觉就是不一样,同样站在高楼上,豪放词却是“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这里“风细细”就是典型的婉约词味道。他一个人“望极春愁”,望着远方。王维诗有“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这里是“望极春愁”,春草无边,无边的春色就像人的愁苦一样,绵绵不断。下面是“伫倚危楼”时的所见所感。“草色烟光残照里”,是什么时候?傍晚时分。夕阳残照、淡烟笼罩之下,青草泛着绿光,忽闪忽闪的。然而春天的勃勃生机引发出的不是喜悦,而是“无言谁会凭阑意”。这时候他一个人郁郁寡欢,谁能理解自己此时此刻倚栏远望的心情呢?
由这个“凭栏意”,我想起了辛稼轩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凭阑意”与“登临意”意思相近,但英雄豪杰的“登临意”就大不相同。登高,在古代是一种习惯,也是诗词中的一大主题。宋末元初的方回,编选过一本大型唐宋律诗选《瀛奎律髓》,分类编排,第一类就是登高。要更远地追溯诗歌中的登高主题,《诗经》里就有了。《诗经》中的《陟岵》篇说:“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袒旃哉,犹来!无止!”然后是说“陟彼屺兮,瞻望母兮”,“陟彼冈兮,瞻望兄兮”,表达的也是思亲主题。孔子也曾登高呢,所谓“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汉末王粲的《登楼赋》,也表达了一种浓浓的乡情:“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赋写湖北当阳城楼,作者说:这个地方的景色真是优美,但可惜不是我的故乡,所以很难在这里淹留,长期在这里待下去。
柳永词里的“凭栏意”呢?乡情、相思往往是因为离别,离开故乡而引发的,所以这里的“凭栏”,也可能包含了这层意思。当然,是不是这样,词人没有明说,留待我们去思考和揣摩。“拟把疏狂图一醉”,我真想放纵轻狂一把,虽然我是个深闺中的女子——如果把主人公想象成女子的话——喝个痛快,喝得烂醉如泥也不妨,反正也没有人看见。这是写他或者她的心理活动。可是独自勉强作乐,毕竟不是滋味,还是快乐不起来。李白早就说过“举杯消愁愁更愁”。这种离别的痛苦、离别的相思真是难以忍受。心情至此,一起一伏.一高一低,刚想疏狂瑞洒一把,又觉得无味。下面情绪再度变得激昂:“衣带渐宽终不悔”,虽然我们不能见面,但是有人值得我爱,也是很幸福的事情哦,所以即使我消瘦了一大圈,衣带渐宽,我的腰带又往前移了几个眼,我也不后悔。请问“衣带渐宽”一句是从哪里变化来的?《古诗十九首》里头,就是《行行重行行哪一首:“衣带日以缓”,诗人不直白地说我消瘦了,而是说衣带慢慢地变宽了。人变瘦了,腰带自然就会觉得宽松。李清照的“市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也是这个意思,但是李清照说得更高雅。要是直接地说“老公啊,我想你都想瘦了,瘦了好几圈了”,那就没有诗的味道了,不含蓄。她不说我想你,而是说“人比黄花瘦”,写得生动形象、含蓄有味,让她老公赵明诚想去。这里虽然比较直白,但是很执着——虽然我消瘦,但是不后悔!他/她值得我爱,值得我去追求!值得人憔悴!“消得”是值得的意思。王国维把它作为人生的第二种境界,视为对事业不悔追求的决心,确实也可以作这样的一种联想。
这首词,给我们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可以把它读作一首爱情词,也可以把它解读成一种对人生事业或者理想目标的追求,为了这种理想,我们孜孜不倦地追求,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和巨大的努力也在所不惜。这也就是叶嘉莹先生所说的,词有“兴发感动”的功能、作用。

9. 凤栖梧/蝶恋花 柳永

蝶恋花》和《风栖梧》都是词牌名,是同一词牌的不同叫法。

987?- 1055?,字耆卿,初号三变。因排行七,又称柳七。祖籍河东(今属

山西),后移居崇安(今属福建)。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

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

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作为北宋第一

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

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有

《乐章集》。

【注释】

①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又名《鹊踏枝》、

《凤栖梧》等。双调,六十字,仄韵。 ②危楼:高楼。 ③黯黯:迷蒙不明。

④拟把:打算。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 ⑤对酒当歌:语出曹操《短歌

行》。当:与“对”意同。 ⑥强:勉强。强乐:强颜欢笑。 ⑦衣带渐宽:

指人逐渐消瘦。语本《古诗》:“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品评】

这是一首怀人词。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伫倚危楼风细细”,

“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

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

际”。“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

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

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

发。接着,“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而“无言谁会”

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无言”

二字,若有万千思绪。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

图一醉”。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开阖动

荡,颇具波澜。结穴“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

日渐消瘦与憔悴。“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

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贺裳《皱水轩词筌》认为韦庄《思

帝乡》中的“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疑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

羞”诸句,是“作决绝语而妙”者;而此词的末二句乃本乎韦词,不过“气加

婉矣”。其实,冯延已《鹊踏枝》中的“日日花前常病酒,镜里不辞朱颜瘦”,

虽然语较颓唐,亦属其类。后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谈到“古今之成大

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被他借用来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

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大概正是柳永的这两句词概括了一种锲

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

10. 柳永的《凤栖梧》赏析

帘下清歌帘外宴。
虽爱新声,不见如花面。
牙板数敲珠一串,梁尘暗落琉璃盏。

桐树花深孤凤怨。
渐遏遥天,不放行云散。
坐上少年听不惯,玉山未倒肠先断。
---------柳永《凤栖梧》
这是一首怀人词。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
接着,“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无言”二字,若有万千思绪。
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开阖动荡,颇具波澜。结穴“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
贺裳《皱水轩词筌》认为韦庄《思帝乡》中的“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疑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诸句,是“作决绝语而妙”者;而此词的末二句乃本乎韦词,不过“气加婉矣”。其实,冯延已《鹊踏枝》中的“日日花前常病酒,镜里不辞朱颜瘦”,虽然语较颓唐,亦属其类。后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被他借用来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大概正是柳永的这两句词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