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一二声
1. 唐诗里所说的平仄是不是一二声是平,三四声是仄啊
现在来说,大部分情况如此,但是还是有一些不能对应,主要出现在入回声部分。
现在的普答通话声调是一二三四声,就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而唐代的声调是平、上、去、入四声。后来平声分化成阴平阳平,上声中的浊声母部分变成去声,而入声派入了平上去三声中。比如哭、国、北、木这几个字,过去都读作入声,现在分别念一二三四声。
所以说平声是现在念一二声的字,除去“白、国、学、直、节、格、出、发”等等百来个念作一二声的古入声字。仄声是现在的三四声,再加上这些入声字。如果是北方人,这些字只能死记了,只有南方方言里面还保留着入声字。
2. 古诗山村的一去二三里的一为什么念二声,正囊挥Ω
这就是汉语中的变调问题, “一 ”在第四声的字前面读第二声,如:一个,一贯,“一”在其他声调前读第四声,如:一起,一回······;“一”当序数词时读第一声。
3. 草古诗一岁是读一声还是二声
草古诗一岁是读二声。
一字后面的字是四声,一字读“(二声)移”。
岁字是四声,一字读二声。
4. 古诗山村的一去二三里的一为什么念二声,正常的一应该是一声啊,也不是多音字
读音习惯,带有情感
5. 古代诗中平仄分别是第几声
古代声调共四声 每一声再按阴阳分 共八调
四声是 平、上、去、入 (可以错略理解为内平调、容升调、降调、短调)
阴调对应清声母,阳调对应浊声母。阴调清脆调值较高,阳调低沉调值较低。
除了平声以外的上去入三声称为仄,也就是不平即仄。
以上说的是古代的声调。现代的声调是和古代不同的。
南方各方言声调与古代声调差别不大,基本四声八调的格局是一样的,所以可以轻易分清平仄。
北方方言以及普通话声调与古代声调差别较大。尤其是入声(短调)已经没了,有的变成了平声,给阅读和创造诗词造成了较大的困难。所以北方人需要花点精力去了解哪些字是读入声的,这样才能分清平仄。除此之外,普通话所谓的一声、二声基本对应平声,三声基本对应上声,四声基本对应去声。
6. 古诗中的绝句平仄问题。 平声不是说就是一二声,仄声则是三四声,那么就以 早发白帝城为例 ,
把古诗意思先搞明白以后,按自己理解的字义去咏颂就好。不要一味的听从仄仄平平的格律。这叫古为今用。
7. 古诗中的二声算平声还是仄声
今天的二声大多是阳平,算平声,有一小部分在古代是入声,算仄声。
因为入声在今天已分散到四声里了,所以,今天读的声调不管是几声,都会有一些在古代是仄声。
8. 古诗句中带ming(二声)这个音的诗句有哪些
咏怀古迹五首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李颀 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塞下曲·其一》【唐】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塞上听吹笛》【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戌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塞下曲·其二》【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杜甫的《咏怀古迹》
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赞同3| 评论
9. 关于平仄一二声是平,三四声是仄的一点问题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版订的韵书,如《切权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
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
普通话入声消失,入声归入仄声中的上去两声和平声中的阴平、阳平,这导致用普通话判别诗词平仄会有错误。
(9)古诗一二声扩展阅读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声是:
⑴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⑵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⑶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⑷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存着入声。
10. 诗词的平仄是怎么分的,拿拼音的声调来说是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还是一声为平,二、三、四为仄
按照中华新韵的话,来目前是自一二为平声,三四为仄声。
但是按照古韵的话,举个例子”湿“我们普通话是第一声吧,但是在古韵里是仄声的。再打个比方,”国“在我们念来是第二声吧,算是平声,但是在古韵里是仄声的。
目前分三种吧,第一种,律诗常用的,平水韵。
第二种,就是填词常用的,词林正韵。
第三种,就是中华新韵,按照普通话划分的,律诗和词通用。
至于用哪一种,中华新韵和平水韵一直有争议,我个人认为,觉得那种适合自己,哪种方便自己就用那种。
不过目前为止,只要是用新韵写诗或者填词的,都在题目后注明”新韵“两个字。
不注明的一律按照古韵来看,很容易被挑剔的人说你出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