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一格相关的诗句
㈠ 含有“不拘一格”的诗句有哪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____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____颜真卿《劝学诗》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____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____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____颜真卿《劝学诗》
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____赵恒《劝学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____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____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____杜甫《柏学士茅屋》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____陈师道《绝句·书当快意读易尽》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____陆游《读书》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____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____左思《咏史八首·其一》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____章碣《焚书坑》
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____谢逸《送董元达》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____孟郊《劝学》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____陶渊明《移居二首》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____王禹偁《清明》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____陆游《读书》
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____陈继儒《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____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㈡ 不拘一格降人才是诗人的什么诗句
不拘一格降人才出处: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作者:龚自珍 (清)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㈢ 根据成语写诗句:春色满园 ,心有灵犀,不拘一格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宋代叶绍翁《游园不值》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出自唐代李商隐《无题》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出自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㈣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像这样的诗句
表现了诗人渴望砸烂黑暗统治,出现一个崭新世界的愿望。
专己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译文: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背景:龚自珍的时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正是这样的时代,产生了这位近代史上启蒙思想家。他意识到封建的闭关锁国政策行不通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更加暴露出封建主义衰朽没落的本质。他以其才华,起而议政“医国”,宣传变革,终因“动触时忌”,他于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三百一十五首《己亥杂诗》。这首诗是他在路过镇江时,应道士之请而写的祭神诗。
㈤ 含有不拘一格的诗句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㈥ 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诗句
楼主你好 这句诗出自: 龚自珍 (清代),诗的名字叫做:己亥杂诗。全诗的内容是版这样子的:九州生权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如果帮助到你望采纳哦 谢谢你对我的鼓励 祝你天天开心哈
㈦ 诗句 诗题目 作者 不拘一格降人才
不拘一抄格降人才”是清代诗人龚袭自珍的诗句
出自:
龚自珍所做的《己亥杂诗》的第220首,原诗如下: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原诗译文】
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全诗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表达了诗人反对侵略,改变政治面貌,渴望人才辈出的思想感情.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应该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备注: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于1839年(清道光十九年)创作的一组诗集,共315首七绝.本诗是第220首,被中小学语文课本收录.
㈧ 不拘一格的相关诗句是什么
已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㈨ 不拘一格和柳暗花明这两首诗句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唐·王维《早朝》诗之二:“柳暗百花明,春深五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