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明诗歌
Ⅰ 雷黑子的取得成就
突围诗社领军人物。1991年出版诗集《冰儿集》,并得到已故著名诗人艾青老人的赞赏和题写书名。2006年荣获中国“华轮杯”诗歌大赛二等奖,诗歌作品散见于《诗选刊》《诗歌月刊》《绿风》《佛山文艺》《芳草》《东京文学》等报刊以及国内外诗歌选本。
2006年7月29日与著名诗人本少爷、易涵联合倡议,创办突围诗社。后发起人扩大为著名诗人赵丽华(冀)、老巢(京)、本少爷(闽)、雷黑子(豫)、冷盈袖(浙)、李建明(闽)、易涵(浙)、李敢(蜀)。
目前突围诗社的正式成员已经扩编为赵丽华(冀)、老巢(京)、本少爷(闽)、雷黑子(豫)、易涵(浙)、冷盈袖(浙)、李建明(闽)、李敢(蜀)、小衣(粤)、侯冰之(豫)、韩簌簌(鲁) 、齐宗弟(冀)、果而默(苏)、海灵草(鲁)、王微微(蜀)、骆家塘(蜀)、方糖(桂)、魏勃(秦)、年微漾(闽)、风重(浙)、李智强(闽)、左岸(辽)、麦朵(新)等23人诗歌界中坚力量,其突破、向往、自由、颠覆、重建、不自囿于内、不墨守成规和不断突破自我、突破内外世界、突破每一步反映在写作中,则为向外、不满的信念、品质、真诚为形成本联盟的基本要素,提倡的美学向度为感性、情趣、本真、朴素、空间、力量、生活、个性、自然等诗歌意义;以及提倡自由写作、无限制写作、审视写作、生活写作,认同圈子写作,以超越生命、超越自我、超越风格为诗姿态,承认诗歌情感、风格、手法、空间等的多样性,崇尚简洁而不简单,重内涵,重表达,重内心,迎接所有的可能性等等的诗歌创作主张对当今诗歌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005年以短篇小说《出租车》荣获全国青春文学大赛新人奖。2006年4月 长篇小说《别让老婆上网》由朝华出版社出版。
2006年8月 人文专著《爱情不准模仿(中国卷)》由朝华出版社出版。
2006年8月 人文专著《爱情,不准模仿(外国卷)》由朝华出版社出版。
2006年12月 长篇小说《4天爱》由现代出版社出版。
2007年5月 社科专著《禅来烦去》由朝华出版社出版。
2007年11月 社科专著《健康会吃就行》由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
2008年5月 社科专著《老公使用手册》由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
其中《别让老婆上网》自出版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热切的好评,在腾讯、搜狐、新浪三大网站原创门户一经亮相,一周之内,就有上百万人点击阅读,留下了500多条感人肺腑、热情洋溢、潸然泪下的评论。不足一个月的时间,仅评论就超过了11万条,虎居热门评论之首, 一部38万字的小说,评论竟然达到100万字之多,引起了上千万人的关注,数以万计的读者为它流着感动的泪水,在当今小说界绝无仅有的一本书,既是一个凄美的爱情童话,也是网络文学的一个不朽的神话,拯救了无数将欲破裂的家庭,为无数身陷网络爱情的迷茫者指点了迷津,被文学界和读者广泛赞誉为“言情圣手”、“网络爱情心理专家”。
Ⅱ 优美的诗
别
吴奔星
吴奔星(1913年6月30日——2004年4月20日),湖南安化人。原名吴立华,笔名长芒、宫草等。1933年考人北平师范大学国文系,陆续在《现代》、《新诗》、《申报•自由谈》等报刊发表诗作。1936年6月与李章伯创办《小雅》诗刊。抗战期间,曾在广西、贵州、四川等地工作。解放后 ,历任武汉大学、南京师大等校教授。他于1957年被划为右派,下放徐州师范学院“戴帽”任教,1982年获得平反,重返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著有诗集《春焰》、《暮霭》、《鸭绿江之歌》(与人合作:1951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部)、《都市是死海》(1988年,漓江出版社)《奔星集》(1988年,花城出版社)等,并有诗论集多部。倡导新诗现代化、民族化,他也是鲁迅研究专家,中国现代文学史家,曾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顾问,全国鲁迅研究会顾问,中国作协诗歌学会理事,江苏省作协顾问。
你走了,
没有留下地址,
只留下一串笑容,
在夕阳里;
你走了,
没有和谁说起,
只留下一双眼睛
在露珠里;
你走了,
没有说去哪里,
只留下一排影子
在小河里。
你走了,
笑容融化在夕阳里,
双眼动荡在露珠里,
影子摇晃在河水里。
哪里都有夕阳,
哪里都有露珠,
哪里都有河水,
你走了,留下了整个的你!
【提示】
离别时两人没有吐露心中的秘密,只将美好的记忆留在心里,诗人以相思者的心去观物,充分调动联想的手段,移情于景,用“融化”、“动荡”、“摇晃”, 将“笑容”与“夕阳”、“眼睛”与“露珠”、“影子”与“小河”非常妥贴地联在一起,眼前景与幻想的形象叠印在一起,使相思之情化成了鲜活的意象。感情得到进一步升华,于是很自然地爆出了最后一节:“哪里都有夕阳,哪里都有露珠,哪里都有河水,你走了,留下了整个的你!”“你”已经整个地融在大自然里了,什么时候都跟“我”在一起,表现了诗人绵绵不尽的眷恋之情。
诗的前三节,通过“你走了……只留下……”这样的句式,构成复唱艺术,反复强调“你”虽然走了,但却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从而表现了诗人对离别亲友的一往深情。这样写,结构完整而有变化。
陈敬容(1917-1989), 四川乐山人,著名“九叶诗派”女诗人。笔名蓝冰、成辉、文谷、 默弓等。曾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旁听,并自学中外文学,发表散文和新诗。1938年在成都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1948年曾参加《中国新诗》编务。1956年,任职于《世界文学》编辑部。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盈盈集》(1948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交响集》(1947年,上海星群出版社)、《陈敬容选集》(诗文合集)、《老去的是时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远帆集》等。
珠和觅珠人
陈敬容
珠在蚌里,它有一个等待
它知道最高的幸福是
给予,不是苦苦的沉埋
许多天的阳光,许多夜的月光
还有不时的风雨掀起白浪
这一切它早已收受
在它的成长中,变作了它的
所有。在密合的蚌壳里
它倾听四方的脚步
有的急促、有的踌躇,
纷纷沓沓的那些脚步
走过了,它紧敛住自己的
光,不在不适当的时候闪露
然而它有一个等待
它知道觅珠人正从哪一方向
带着怎样的真挚和热望
向它走来;那时它便要揭起
隐蔽的纱网,庄严地向生命
展开,投进一个全新的世界。
(选自《陈敬容选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6月)
【提示】
这首诗写在1948年春天,诗人身处黎明前夕的上海。诗人经过艺术的升华,把对生命成长过程和生命价值的思索升腾到一种哲理的高度。陈敬容以现代人的复杂意识,通过珠与觅珠人的关联,为她的诗的世界构筑了一个复杂多元的整体。《珠和觅珠人》选择了一个独特角度, 在蚌的珠和觅珠人这两个意象的关联中来开掘对人生的思索。开头三行点出生命存在的意义:“珠在蚌里,它有一个等待/它知道最高的幸福是/给予,不是苦苦的沉埋。”而等待是一个不断壮大自己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痛苦的忍耐过程,等待过程就是寻找过程。它“在密合的蚌壳里”,关注外部世界,“它倾听四方的脚步/有的急促、有的踌躇,/纷纷沓沓的那些脚步”。“它紧敛住自己的光,/不在不适当的时候闪露。”珠在等待一个属于自己的契机。只有当觅珠人“带着怎样的真挚和热望/向它走来”时,它才能“庄严地向生命/展开,投进一个全新的世界”,珠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获得了渴望已久的奉献权利。诗篇象征了诗人很深,也很美的心境。珠和觅珠人已经成为蕴涵很深的象征意象。诗人在两个意象的关联中暗示了一种个人与时代、个人和伟大事业的关系。她宁愿“给予”而决不“苦苦的沉埋”她懂得这“给予”不是轻易的抉择,而是要认清真正的价值。一个人最美好的价值就在这毅然抉择之后的“投进”中得到实现。
诗人以哲理为主干的写珠的心理流程,诗人的深刻哲理思考就在这情节展开中得到实现。珠和觅珠人的关系是确定的,而这两者的意象内涵又是不确定的,可以写爱情,可以写人生,也可以写时代与人的哲理思考……总之,这是象征诗的朦胧美“给予”诗人的权利。也许这正是《珠和觅珠人》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致凯恩
普希金
【作者简介】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十九世纪俄国的伟大诗人。自小爱好文学,1811年进入皇村学校,在皇村写的百来首诗篇中,热情蜡地讴歌了大自然 , 讴歌了友谊、爱情和人世的欢乐。1817年普希金从皇村学校毕业后在外交部任职,这期间他写了《自由颂》、《致恰达耶夫》、《乡村》等歌颂自由的诗篇,它们以手抄本形式在社会各阶层中流传,引起极大反响。长诗《鲁斯兰和柳德米拉》写成后,受到划被誉为当代第一诗人茹科夫斯基的盛赞,在他送给普希金的相片上写着:“被击败了的老师赠给胜利者的学生”。
普希金歌颂自由的诗篇带入沙皇手中,1820 年,沙皇将他流放南俄。在这期间,诗人写出了浪 漫主义长诗《高加索的俘虏》、《强盗兄弟》、《茨冈》等。在这些诗篇中充满对自由自的渴望,对旧世界的叛逆。诗人终因触怒了上司而被革职,沙俄当局将他流放普斯科夫他父亲领地米哈伊洛夫斯科耶。他写了一组现实主义作品: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的主要章节、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长诗《努琳伯爵》和九十多首诗。后期,普希金写了《戈柳辛村史》和《别尔金小说集》,他把小手工业 者、小官吏、破落农民等“小人物”带进了文学,为后世作家开拓了文学创作的新领域。以沙皇为首的“权贵”对他的迫害步步进逼,终于演出了一幕决斗的悲剧。他们假借法国亡命徒丹特士之手,杀害了诗人。
长记得那个美妙的瞬间:
你翩然出现在我的眼前,
仿佛倏忽即逝的幻影,
仿佛圣洁的美的天仙。
当我忍受着喧嚣的困扰,
当我饱尝那绝望的忧患,
你甜润的声音在耳旁回荡,
你俏丽的面容使我梦绕情牵。
岁月如流,狂飙似的激情,
驱散了往日的那些梦幻,
忘怀了,你那甜润的声音,
忘却了,你那娇媚的容颜。
囚禁在荒凉黑暗的地方,
我曾经默默地度日如年,
没有神性,没有灵感,
没有眼泪,生命和爱恋。
灵魂现在开始苏醒了,
而你又出现在我的眼前,
仿佛倏忽即逝的幻影,
仿佛圣洁的美的天仙。
我的心儿呵,欢喜如狂,
只因呵,一切又栩栩重现,
有了神性,有了灵感,
有了生命,眼泪和爱恋。
(杜承南译)
【简析】
《致凯恩》是普希金爱情诗中写得最出色、最完美的一首,作于1825年。诗中的凯恩是普希金的女友。普希金1819年20岁时,第一次在彼得堡艺术学院院长奥列宁的家中见到她。那时她才19岁,已经嫁给一位52岁的将军。诗中第一句,即指这次初见而言。当普希金1825年被囚禁在他父母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时,凯恩来到邻近的三山村探亲,又与普希余再次相见。凯恩离开三山村返回里加的这一天,普希金购送了《叶铺盖尼•奥涅金》第一章给她,其中就夹了这首诗 , 署的日期是“1825年7月19日”。凯恩曾在回忆录中记过了当时的情景。
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在于把爱的激情和生命的激情有机地交融在一起。我们知道,普希金短暂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磨难。他21岁时就因写诗歌颂自由而被沙皇流放到南方。普希金尽管生活在颠沛流离之中,但凯恩的形象却时时伴随着他。与凯恩的初次相见,成为诗人最美好、最幸福的回忆。这种美好的回忆使诗人在忧愁中获得了快慰,在磨难中获得了解脱。“你甜润的声音在耳旁回荡,你俏丽的面容使我梦绕情牵。”
然而,生活的激变驱散了诗人的梦想;乡村的幽禁,使诗人失去了诗的灵感。凯恩的形象也渐渐从诗人脑海中淡忘。诗人已经心如死灰,“没有神性,没有灵感,没有眼泪,生命和爱恋。”就在普希金感到心灰意冷的时候,凯恩又一次来到他的身边。爱和美的力量唤醒了沉睡的心灵,一切冷却了、死亡了的东西又重新在他的心中复苏。诗人终于在凯恩的面前唤回了生命、眼泪,唤回了爱情。
在诗歌形式上,这首诗韵律和谐整齐,富有节奏感。例如两次重复“仿佛倏忽即逝的幻影,仿佛圣洁的美的天仙。”不仅描绘出凯恩不同凡响的风姿,而且这样反复咏叹,给人以回肠荡气之感。
我愿是一条急流
裴多菲
裴多菲•山陀尔(Petögfi Sándor ,1823-1849),匈牙利著名诗人。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屠户家庭。曾做过演员,当过兵。1844年从故乡来到首都布达佩斯,担任报社编辑。1846年创办文艺刊物《生活场景》。1848年参加民主革命的起义,为匈牙利从奥地利的统治下得到解放而英勇奋战,次年7月在同俄奥联军的战斗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裴多菲善于以诗歌来抨击封建专制,歌颂为争取自由而斗争的匈牙利人民,反映他们对幸福生活与爱情的努力追求,其创作突破了贵族文学的陈套,在匈牙利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诗作至今还有许多成为民歌流传于匈牙利民间。主要作品有叙事长诗《农村的大锤》、《亚诺什勇士》、《使徒》、,政治抒情诗《反对国王》、《为了人民》、《民族之歌》,散文集《旅行记》,剧作《老虎与土狼》,长篇小说《绞吏之绳》等。
我愿是一条急流
裴多菲
我愿是一条急流,
是山间的小河,
穿过崎岖的道路,
从山岩中间滚过……
只要我的爱人
是一条小鱼,
在我的浪花中间,
愉快地游来游去。
我愿是一座荒林,
坐落在河流两岸;
我高声呼叫着,
同暴风雨作战……
只要我的爱人
是一只小鸟
停在枝头上啼叫,
在我的怀里作巢。
我愿是城堡的废墟,
耸立在高山之巅,
即使被轻易毁灭,
我也并不懊丧……
只要我的爱人
是一根常春藤,
绿色枝条恰似臂膀,
沿着我的前额上升。
我愿是一所小草棚,
在幽谷中隐藏,
饱受风雨的打击,
屋顶留下了创伤……
只要我的爱人
是熊熊的烈火,
在我的炉膛里,
愉快而缓慢地闪烁;
我愿是一块云朵,
是一面破碎的大旗,
在旷野的上空,
疲倦地傲然停立……
只要我的爱人
是黄昏的太阳,
照射我苍白的脸,
射出红色的光焰。
【提示】
这首诗作于1847年6月,是裴多菲后期革命加爱情诗歌的典范之作,标志着他革命与爱情皆不抛的恋爱观的确立,表达了诗人对那种建立在革命基础上的热烈爱情的执着追求。
作品以热烈奔放的真挚情感抒发了对“我的爱人”的恋情。全诗共分五个自然段落,分别用五组意象来比喻和对应“我”和“我的爱人”的爱情关系:“急流”与“小鱼”,“荒林”与“小鸟”,“废墟”与“常春藤”,“小草棚”与“烈火”,“云朵”与“黄昏的太阳”。从这五组意象的对比中,我们可以触摸到诗人两种不同情感的表达:在前两组中是凸显“我”的伟岸高大形象;而“我的爱人”却只是在“浪花中间”愉快遨游的“一条小鱼”,一只“停在枝头上啼叫,在我的怀里作巢”的依人的“小鸟”,是一个依附着、依恋者的形象。而在后三组意象中,作者却笔锋一转,以悲剧的情调抒写了“我”的“毁灭”、“创伤”和“破碎”,而“我的爱人”却犹如“常春藤”、“烈火”和“黄昏的太阳”那样充满着勃勃生机与熊熊热情,无疑,这又是突出了“我的爱人”的伟大精神力量。从中,我们看到了诗人希望爱情平等,并在为革命事业的奋斗中相互支持,相互鼓励的观念。
这是一首爱情诗,但其中不乏隐喻诗人革命激情和献身精神的地方,正是这种激情和精神,才触发了裴多菲最后走上为保卫祖国而战的疆场,并最终为之牺牲。
这首诗除了意象的对比关系运用得当外,更重要的是全诗以激情表达所形成的内在气韵贯穿始终。
出自谢锡龄、李建明主编的《大学语文新编》
Ⅲ 急求!从诗歌中看中、西方人性格差异!非常感谢呀!
那年夏天
作者:李建明
我一个人站在海边
海风吹起的波浪
打在我的大腿上
有些麻
诗人小郑点评:本诗显然是在模仿韩冬的《你见过大海》:你见过大海/你也想象过大海/你不情愿/让海水给淹死/就是这样/人人都这样。韩冬更出名的是他的《有关大雁塔》,由此形成了一种所谓的解构神圣的思潮。
对此,我倒是有些独特的想法,想跟大家分享。
从前的红卫兵,很牛逼,他们看到珍贵的古籍、字画、古董,一把火就烧了,不管是冬天里的一把火,还是春天里的一把火,反正是通通都烧了。他们能够如此反叛神圣,显然是由于他们的无知,无知者无谓。一句话,他们看到神圣的东西,不觉得神圣。
所谓大海也是这样,韩冬看到大海,他没有感觉,他认为所谓大海很神圣的说法,很荒谬,是意识形态的鼓吹。
这里面实际上是有东西文化差异的。对一个西方人来说,他面对大海,能有我们中国人所没有的独特的感觉。关于大航海时代的种种史实,种种传说,种种英雄壮举,种种财富故事,海盗与妓女,船长与败血症。这些东西都存在于他们的记忆里。
但是中国人面对大海的时候实际上没有太多的历史故事作为依托,因此面对大海的壮丽波涛,心情反而格外平静。而中国某些作家笔下的关于大海的描述,其实归根结底来自西方。在荷马史诗里其实就有了关于大海的描述。这些描述在西方人看来是神圣的,但是在中国人看来全然不是这样。
所以韩冬的诗实质并不是解构神圣,而是解构伪神圣,一种由于文学模仿而产生的跟中国人民族性格不合的所谓神圣。这种神圣借助意识形态的宣传不断强化,但是它并没有扎根在中国人的历史文化中。因此在文学宣传与人们的真实体验中存在落差。这种落差正是韩冬《你见过大海》的卖点。
李建明的诗也是在用写实的手法,讲述这种落差。有时候,海浪打在我们大腿上,我们真的觉得有点麻。此外,无他。
附:《致 大 海》
普希金
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
这是你最后一次在我的眼前,
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
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
好象是朋友忧郁的怨诉,
好象是他在临别时的呼唤,
我最后一次在倾听
你悲哀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
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
我时常沿着你的岸旁,
一个人静悄悄地,茫然地徘徊,
还因为那个隐秘地愿望而苦恼心伤!
我多么热爱你的回音,
热爱你阴沉的声调,你的深渊的音响,
还有那黄昏时分的寂静,
和那反复无常的激情!
渔夫们的温顺的风帆,
靠了你的任性的保护,
在波涛之间勇敢地飞航;
但当你汹涌起来而无法控制时,
大群地船只就会覆亡。
我曾想永远地离开
你这寂寞和静止不动地海岸,
怀着狂欢之情祝贺你,
并任我的诗歌顺着你的波涛奔向远方,
但是我却未能如愿以偿!
你等待着,你召唤着……而我却被束缚住;
我的心灵的挣扎完全归于枉然:
我被一种强烈的热情所魅惑,
使我留在你的岸旁……
有什么好怜惜呢?现在哪儿
才是我要奔向的无忧无绿虑的路径?
在你的荒漠之中,有一样东西
它曾使我的心灵为之震惊。
那是一处峭岩,一座光荣的坟墓……
在那儿,沉浸在寒冷的睡梦中的,
是一些威严的回忆;
拿破仑就在那儿消亡。
在那儿,他长眠在苦难之中。
而紧跟他之后,正像风暴的喧响一样,
另一个天才,又飞离我们而去,
他是我们思想上的另一个君主。
为自由之神所悲泣着的歌者消失了,
他把自己的桂冠留在世上。
阴恶的天气喧腾起来吧,激荡起来吧:
哦,大海呀,是他曾经将你歌唱。
你的形象反映在他的身上,
他是用你的精神塑造成长:
正像你一样,他威严、深远而深沉,
他像你一样,什么都不能使他屈服投降。
世界空虚了,大海洋呀,
你现在要吧我带到什么地方?
人们的命运到处都是一样:
凡是有着幸福的地方,那儿早就有人在守卫:
或许是开明的贤者,或许是暴虐的君王。
哦,再见吧,大海!
我永不会忘记你庄严的容光,
我将长久地,长久地
倾听你在黄昏时分地轰响。
我整个心灵充满了你,
我要把你地峭岩,你地海湾,
你的闪光,你的阴影,还有絮语的波浪,
带进森林,带到那静寂的荒漠之乡。
Ⅳ 求新诗一首 像雨巷和再别康桥那种的
别
吴奔星
吴奔星(1913年6月30日——2004年4月20日),湖南安化人。原名吴立华,笔名长芒、宫草等。1933年考人北平师范大学国文系,陆续在《现代》、《新诗》、《申报•自由谈》等报刊发表诗作。1936年6月与李章伯创办《小雅》诗刊。抗战期间,曾在广西、贵州、四川等地工作。解放后 ,历任武汉大学、南京师大等校教授。他于1957年被划为右派,下放徐州师范学院“戴帽”任教,1982年获得平反,重返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著有诗集《春焰》、《暮霭》、《鸭绿江之歌》(与人合作:1951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部)、《都市是死海》(1988年,漓江出版社)《奔星集》(1988年,花城出版社)等,并有诗论集多部。倡导新诗现代化、民族化,他也是鲁迅研究专家,中国现代文学史家,曾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顾问,全国鲁迅研究会顾问,中国作协诗歌学会理事,江苏省作协顾问。
你走了,
没有留下地址,
只留下一串笑容,
在夕阳里;
你走了,
没有和谁说起,
只留下一双眼睛
在露珠里;
你走了,
没有说去哪里,
只留下一排影子
在小河里。
你走了,
笑容融化在夕阳里,
双眼动荡在露珠里,
影子摇晃在河水里。
哪里都有夕阳,
哪里都有露珠,
哪里都有河水,
你走了,留下了整个的你!
【提示】
离别时两人没有吐露心中的秘密,只将美好的记忆留在心里,诗人以相思者的心去观物,充分调动联想的手段,移情于景,用“融化”、“动荡”、“摇晃”, 将“笑容”与“夕阳”、“眼睛”与“露珠”、“影子”与“小河”非常妥贴地联在一起,眼前景与幻想的形象叠印在一起,使相思之情化成了鲜活的意象。感情得到进一步升华,于是很自然地爆出了最后一节:“哪里都有夕阳,哪里都有露珠,哪里都有河水,你走了,留下了整个的你!”“你”已经整个地融在大自然里了,什么时候都跟“我”在一起,表现了诗人绵绵不尽的眷恋之情。
诗的前三节,通过“你走了……只留下……”这样的句式,构成复唱艺术,反复强调“你”虽然走了,但却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从而表现了诗人对离别亲友的一往深情。这样写,结构完整而有变化。
见李建明等《大学语文新编》
Ⅳ 李建明的主要著作
在新闻理论方面有《论地市报纸工作》、《谈谈新闻报道》、《报纸编辑工作回浅谈》答、《新闻工作随感录》、《新闻学概论》;在文学创作方面有:长篇小说《怒吼的伏牛山》、《野菊花》、《醒狮》;诗歌集《时代的心声》、《时代的心声·续集》、《咏廉吏》等;在写作知识方面有:《论写作》、《关于调查报告的写作》;在机关工作方面有《关于办公室工作的几个问题》等。
Ⅵ “赞美广场舞”的诗有哪些
赞美中国广场舞的诗歌【一】
迎着黎明第一缕晨曦
人儿不约而同的聚集
不管是寒冬还是仲暑
处处展现着舞美的靓丽
踏着夕阳西沉的步履
你我再次相约在一起
不论年龄也不分彼此
激情广场舞让人着迷
来来来大家一起来
这里就是我们的舞台
美妙旋律动感的节拍
伴随音乐舞出你我的风采
来来来你我一起来
放松心情投入进人海
愉悦身心尽情的摇摆
千姿百态舞出你我的精彩
赞美中国广场舞的诗歌【二】
你是夜幕下跳动的风景
你是大地上绽放的花蕊
凹凸起伏着三华山的绵延
你是飞来的一只只蝴蝶
在龙窝湖的画廊中
醉了江南的云烟
修长的玉腿抖动皎洁的月光
让无数人产生悠远的遐想
娇艳玲珑了优美的曲线
和东方佳丽的妩媚
舞步翩翩摇弋六月的热浪
笑容和欢乐的心跳一起飞翔
你是星空上绽放的的一簇簇星星
手中的绢扇,旋转着缠绵
脚下的舞步弹奏着时代的足音
舞池里倒映着
一层层美轮美奂的涟漪
你握住苍老,永驻了容颜
在三山的大地上,把芬芳激情地摇晃
广场舞,你是东方女子热情奔放的爱恋
生动了三山的美颜,更美丽了江南六月的天
赞美中国广场舞的诗歌【三】
一夜之间 音乐的鞭子 将
大姐 大嫂 大妈 大奶 统统集中
一方方大小不一的广场 抬手 跺脚
惊得密林深处的夜莺 全无睡意
土地在女人的脚下 一抖 一抖
记得祖先的文化大革命 触及了普天下男人的灵魂
即使这样 许多为了喂饱肚子的人 也自动离开
广场舞集中的大体是所有女性 且无白天黑夜之分
中央的广场在跳 山旮旯巴掌大的地坪也跳
黄口稚儿在跳 耄耋之年的老奶奶在跳
闭上眼睛 整个天地都在跳 跳 跳
一跳跳得天昏地暗 日月无光
如同蚂蚁见着美食 四面八方聚在一起
挤挤挨挨 熙熙攘攘
跳晕了朝阳 跳累了黄昏 跳软了深夜所有筋骨
据说万里长城修筑之时 观音菩萨见不惯劳力疲软
赐给劳工 竹笛 唢呐 埙和两根弦的琴
如今的文殊 怕是见不惯饱食挈妇青丝
把后庭花隔江传唱
Ⅶ 《长恨歌》的全文
《长恨歌》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曼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蛾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Ⅷ 人的一生用古诗词怎么说
汗,不知道你问什么,比如是“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转瞬即逝”。。。
Ⅸ 谁有比较抒情的散文或者诗歌,名家最好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泰戈尔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
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却不知专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遥远的属距离
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明明知道彼此相爱
却不能在一起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明明知道彼此相爱
却不能在一起
而是明明无法抵挡这股想念
却还得故意装作丝毫没有把你
放在心里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明明无法抵挡这股想念
却还得故意装作丝毫没有把你
放在心里
而是用自己冷漠的心
对爱你的人
掘了一道无法跨越的沟渠
Ⅹ 现代诗及其诗歌赏析,急求(短些)
别
吴奔星
吴奔星(1913—2004),湖南安化人。原名吴立华,笔名长芒、宫草等。1933年考入北平师范大学国文系,陆续在《现代》、《新诗》、《申报•自由谈》等报刊发表诗作。1936年6月与李章伯创办《小雅》诗刊。抗战期间,曾在广西、贵州、四川等地工作。解放后,历任武汉大学、南京师大教授。著有诗集《春焰》、《暮霭》、《鸭绿江之歌》(与人合作)、《都市是死海》、《奔星集》等,并有诗论集多部。倡导新诗现代化、民族化。他也是鲁迅研究专家,中国现代文学史家,曾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顾问,全国鲁迅研究会顾问,中国作协诗歌学会理事,江苏省作协顾问。
你走了,
没有留下地址,
只留下一串笑容,
在夕阳里;
你走了,
没有和谁说起,
只留下一双眼睛
在露珠里;
你走了,
没有说去哪里,
只留下一排影子
在小河里。
你走了,
笑容融化在夕阳里,
双眼动荡在露珠里,
影子摇晃在河水里。
哪里都有夕阳,
哪里都有露珠,
哪里都有河水,
你走了,留下了整个的你!
【提示】
离别时两人没有吐露心中的秘密,只将美好的记忆留在心里,诗人以相思者的心去观物,充分调动联想的手段,移情于景,用“融化”、“动荡”、“摇晃”, 将“笑容”与“夕阳”、“眼睛”与“露珠”、“影子”与“小河”非常妥贴地联系在一起,眼前的景与幻想的形象叠印在一起,使相思之情化成了鲜活的意象,感情得到进一步升华,于是很自然地爆出了最后一节:“哪里都有夕阳,哪里都有露珠,哪里都有河水,你走了,留下了整个的你!”“你”已经整个地融在大自然里了,什么时候都跟“我”在一起,表现了诗人绵绵不尽的眷恋之情。
诗的前三节,通过“你走了……只留下……”这样的句式,构成复唱艺术,反复强调“你”虽然走了,但却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从而表现了诗人对离别亲友的一往深情。这样写,结构完整而有变化。
出自谢锡龄、李建明主编的《大学语文新编》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