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古诗的
『壹』 古诗的意思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荆门,即荆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形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前句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它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
“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后句著一“入”字,力透纸背,用语贴切。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写完山势与流水,诗人又以移步换景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长江的近景与远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象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这正是从荆门一带广阔平原的高空中和平静的江面上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如在崇山峻岭的三峡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夏水襄陵,江面水流湍急汹涌,那就很难有机会看到“月下飞天镜”的水中影像;在隐天蔽日的三峡空间,也无从望见“云生结海楼”的奇景。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颔颈两联,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李白在欣赏荆门一带风光的时候,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不禁起了思乡之情:“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二十五岁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清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唐诗别裁》),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首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如果说优秀的山水画“咫尺应须论万里”,那么,这首形象壮美瑰玮的五律也可以说能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包涵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诗的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温公续诗话》)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极赞此联说:“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淡浅深,动夺天巧。”(《唐音癸签》卷九)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此诗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天宝十三载(754),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某或即其前任。为送他归京,写下此诗。“岑参兄弟皆好奇”(杜甫《渼陂行》),读此诗处处不要忽略一个“奇”字。
此诗开篇就奇突。未及白雪而先传风声,所谓“笔所未到气已吞”——全是飞雪之精神。大雪必随刮风而来,“北风卷地”四字,妙在由风而见雪。“白草”,据《汉书。西域传》颜师古注,乃西北一种草名,王先谦补注谓其性至坚韧。然经霜草脆,故能断折(如为春草则随风俯仰不可“折”)。“白草折”又显出风来势猛。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满天飞雪。“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个“即”字,维妙维肖地写出由南方来的人少见多怪的惊奇口吻。
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东方虬《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得让此诗三分。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着想、造境俱称奇绝。要品评这咏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个成语——“妙手回春”。
以写野外雪景作了漂亮的开端后,诗笔从帐外写到帐内。那片片飞“花”飘飘而来,穿帘入户,沾在幕帏上慢慢消融……“散入珠帘湿罗幕”一语承上启下,转换自然从容,体物入微。“白雪”的影响侵入室内,倘是南方,穿“狐裘”必发炸热,而此地“狐裘不暖”,连裹着软和的“锦衾”也只觉单薄。“一身能擘五雕弧”的边将,居然拉不开角弓;平素是“将军金甲夜不脱”,而此时是“都护铁衣冷难着”。二句兼都护(镇边都护府的长官)将军言之,互文见义。这四句,有人认为表现着边地将士苦寒生活,仅着眼这几句,谁说不是?但从“白雪歌”歌咏的主题而言,这主要是通过人和人的感受,通过种种在南来人视为反常的情事写天气的奇寒,写白雪的威力。这真是一支白雪的赞歌呢。通过人的感受写严寒,手法又具体真切,不流于抽象概念。诗人对奇寒津津乐道,使人不觉其苦,反觉冷得新鲜,寒得有趣。这又是诗人“好奇”个性的表现。
场景再次移到帐外,而且延伸向广远的沙漠和辽阔的天空:浩瀚的沙海,冰雪遍地;雪压冬云,浓重稠密,雪虽暂停,但看来天气不会在短期内好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二句以夸张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如此酷寒恶劣的天气,长途跋涉将是艰辛的呢。“愁”字隐约对离别分手作了暗示。
于是写到中军帐(主帅营帐)置酒饮别的情景。如果说以上主要是咏雪而渐有寄情,以下则正写送别而以白雪为背景。“胡琴琵琶与羌笛”句,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颇似笨拙,但仍能间接传达一种急管繁弦的场面,以及“总是关山旧别情”的意味。这些边地之器乐,对于送者能触动乡愁,于送别之外别有一番滋味。写饯宴给读者印象深刻而落墨不多,这也表明作者根据题意在用笔上分了主次详略。
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这时看见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而那白雪为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这是诗中又一处精彩的奇笔。
送客送到路口,这是轮台东门。尽管依依不舍,毕竟是分手的时候了。大雪封山,路可怎么走啊!路转峰回,行人消失在雪地里,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这最后的几句是极其动人的,成为此诗出色的结尾,与开篇悉称。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迹,他想些什么?是对行者难舍而生留恋,是为其“长路关山何时尽”而发愁,还是为自己归期未卜而惆怅?结束处有悠悠不尽之情,意境与汉代古诗“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名句差近,但用在诗的结处,效果更见佳妙。
充满奇情妙思,是此诗主要的特色(这很能反映诗人创作个性)。作者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捕捉边塞奇观,笔力矫健,有大笔挥酒(如“瀚海”二句),有细节勾勒(如“风掣红旗冻不翻”),有真实生动的摹写,也有浪漫奇妙的想象(如“忽如”二句),再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边地生活气息。全诗融合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在歌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表现了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诗情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诗的语言明朗优美,又利用换韵与场景画面交替的配合,形成跌宕生姿的节奏旋律。诗中或二句一转韵,或四句一转韵,转韵时场景必更新:开篇入声起音陡促,与风狂雪猛画面配合;继而音韵轻柔舒缓,随即出现“春暖花开”的美景;以下又转沉滞紧涩,出现军中苦寒情事;……末四句渐入徐缓,画面上出现渐行渐远的马蹄印迹,使人低回不已。全诗音情配合极佳,当得“有声画”的称誉。
西江月就太多了……
『贰』 古诗词的意思
王维的《来山居秋暝》,原诗是:自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先解释标题。
山居秋暝:在山中居住期间,看到的秋天傍晚时的景象。暝是天刚黑的意思。
全诗意思是:
空阔的山中一场新雨过后,
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凉爽。
明月透过松树枝照在地上,
清清的泉水在石缝中流淌。
竹林喧哗是回家的洗衣女,
荷叶摇动下面有渔船摇桨。
任随它春天的花期早已过,
这秋色足以供隐居人安享。
『叁』 古诗的意思
战争史诗巨片《赤壁》目前正在河北涿州紧锣密鼓地拍摄,剧中有千古流传的英雄人物、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萦绕在导演吴宇森心头18年的梦想终于变为现实。
在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吴宇森表示,萌生这个念头时,他还在香港拍电影。到好莱坞发展后,这个蕴涵浓厚爱国情怀的“赤壁梦”不但没有搁浅,反而更加呼之欲出,因为“这段历史最能表现中国人的智慧、文化、精神和勇气”。
来自15个投资方的8000万美元,让《赤壁》成为华语片史上空前的大手笔,吴宇森希望证明,在中国也能拍好莱坞式的大片——不论故事上,还是技术上。他也毫不掩饰自己对国际票房的雄心:“既要让亚洲观众认同,又要让西方人感觉兴奋和欣赏”。
剧本:十易其稿打造
《赤壁》取材于最富历史智慧的三国故事,也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
影片以经典的长坂坡之战开场——曹操击溃刘备军队后,目标瞄准东吴,钟爱的小乔誓死不愿屈从使他更增添了挥兵南下的决心。另一边,孙权派鲁肃以吊唁刘表之名与刘备私下会面,刘备也派诸葛亮前往东吴商讨联合抗曹。孙权的妹妹孙尚香与鲁肃商议,用激将法令孙权抗曹,周瑜表示支持……终于,吴蜀联军和曹军在赤壁相遇,在一番智与勇的较量后,吴蜀联军以弱胜强,大败曹军。
为了能在短短几小时里展开这幅恢弘画卷,吴宇森在剧本上可谓不遗余力,陆续邀请了陈汗、郭筝、盛和煜等著名编剧修改剧本,前后历时四年多时间,十易其稿。几年前,当他第一次收到两位年轻编剧的故事大纲时,便奋笔疾书写下了一份长达17页的“导演阐述”,现在《赤壁》剧本在数易其稿后,这份阐述却依然是这部影片的“指南针”。
吴宇森强调《赤壁》将忠于史实,故事蓝本是《三国志》而不是《三国演义》,因此,民间流传已久的“孔明三气周瑜”等情节都不会出现在电影中。此外,曹操、刘备、孙权、周瑜、诸葛亮等历史人物也将尽量还原他们本来的面目,“像周瑜,我觉得他是三国传统故事里最被低估的人。周瑜其实心胸宽广,为人潇洒,绝对不是容纳不下别人的人。”
在吴宇森心里,《赤壁》中情感部分会占三分之一,武功占据三分之一,包括攻守策略、战斗、阵势、火烧连环船和最后的乌林大决战。余下的三分之一,则是智慧——这是最能表现中国人的大智大勇,也是最能增加观众的心理刺激的。周瑜、诸葛亮、曹操三雄斗智,各出奇谋,有如一盘精彩的对弈,对弈之中又可见出感情、智谋和反败为胜的快感,更有以弱胜强的智慧,人力战胜自然的智慧,以及人性关怀的智慧。
“《赤壁》应当算是部励志片”
“我并非想拍一部沉重得叫人抬不起头来的《赤壁》,我是想拍一部既有新意,情感动人,又令人十分兴奋的历史片。”在吴宇森眼里,这“兴奋”包含着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包含着气壮山河的浪漫,更包含积极的人生意义。“我不想把这些叱咤一时的三国人物神化、英雄化,只想讲一群平凡人是如何做出不平凡的事情。从这点来说,《赤壁》应当算是部励志片。”
吴宇森认为,今天的世界上已难找到一个像故事中的周瑜、诸葛亮、赵云、关羽等人,既存在忠义又饱含智慧,既潇洒又怀有理想的传奇人物。但感觉上他们又好像存在于我们身边,这种精神人皆有之,只是未被发掘而已。尤其现今许多年轻人,承受不了种种压力,意志力低,甚至自杀,他们实在需要一些好的启示。“现代人的思想,甚至是西方人的思想,一个真正的英雄是求生,不是求死”。
“大家都说我是动作导演,其实我的风格并不在于动作,而在于人性。”吴宇森说,在世界历史上,很多杰出的人物都值得我们景仰,他们的情操、人格和他们的贡献在每一方面都与我们息息相关,也带给我们不凡的影响。因此,吴宇森很注重“赤壁之战”中的三国人物所带给当代人的意义,“处理历史性战争场面亦然,我们要表现出一种气度,一种关怀,从人性上要表现出一份高尚的情操”。
“与其说是梦幻电影,不如说梦幻组合”
作为一部备受瞩目的战争史诗巨篇,《赤壁》不仅戏里英雄云集,戏外更是明星荟萃。早在电影筹备之初,《赤壁》中诸如刘备、曹操、诸葛亮、周瑜等风华绝代的人物形象,早已令众多华语男星跃跃欲试。如今,电影《赤壁》已开机,角色之谜也最终得以揭晓。“与其说是一部梦幻电影,不如说是一个梦幻组合。”在影片开拍后的第一次公开露面时,吴宇森说这是他从影30年遇到的最强演员阵容。
影片中,金城武将以英武的形象去诠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诸葛亮;十足男人味的胡军将扮演“忠心侍君”的武将赵云;“性格演员”张丰毅将饰演“治事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操;中国台湾实力派男演员张震将出演孙权的角色;“硬朗男人”尤勇则要演绎出刘备的温良忠厚;内地新晋小生佟大为得到了《赤壁》中孙叔才一角……
在这部十足的男人戏里,三位红颜的千古风情却也不让须眉。红透两岸三地的台湾名模林志玲,在极高的人气呼声中成为“小乔”的最终人选,而在电影学院“闭关修炼”的赵薇也难挡《赤壁》的诱惑,扮演巾帼不让须眉的孙尚香。近来内地人气直升的小宋佳,则当上了“枭雄”曹操身边的女人。
虽说开拍第一天就发生了周润发因故辞演的事,令吴宇森始料不及,一度陷入窘境,但此前不准备接演《赤壁》的梁朝伟,经历了“换角风波”后挺身而出,不顾自己的身体欠佳,不考虑外界的评论,主动出手相助,决定接替周润发饰演周瑜一角,令吴宇森极为感动。至于与多年挚交周润发的友情决裂传闻,吴导演的回答极富真诚与智慧:“天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他仍然是我最欣赏的演员之一,也是我的好朋友。”这段小插曲也成为了《赤壁》开拍后一段戏外故事,吴宇森说《赤壁》也会是一部讲友情的片子,有爱与被爱的感情,有勇气、坚定的决心和团结的力量。他的这番话仿佛对戏里戏外一语双关。
重金打造战争史诗画面
吴宇森的电影一向很注重视觉艺术,喜欢以景寓意,以物传神,有时更喜欢诗意浪漫的画面构图。因此在设计《赤壁》的每一个场景,甚至是战争场面时,吴宇森都力求能把美丽的景色、古迹,哪怕是一草一木,峡谷小径都写入场景中,希望能表达出诗画一般的中国。因此,影片的美术指导叶锦添,从一年半以前就开始筹划、研究、设计整个影片的风格和美术,花了很多心血。
吴宇森说,“很多人都读过三国小说,大家只知道这场战役,但不知道这场战役怎么个打法,我们就是要把人们想象不到的情景呈现出来。”
说到本片的大格局、大气势、众志成城以及紧扣心弦的气氛和高潮,吴宇森想象中,应该是如同1962年的美国战争片《最长的一天》,其惨烈程度和一气呵成的氛围,就像赤壁之战的东吴联军,火烧连环船由水上打到陆地的情节……
作为动作片的大师级导演,吴宇森对《赤壁》里的打斗场面也有一番深刻独到的见解:“纵使我曾拍过不少美国的商业大片,但我的风格是把动作融入感情,特别在传达凛然正气,或高尚的牺牲精神时,我会用极其浪漫的技巧,和强有力的画面来表达。我还注重动作的刺激性,新鲜感,以及向难度挑战,‘赤壁之战’正好提供了这些元素”。
《赤壁》的整个拍摄将历时6个月,今年10月结束拍摄并进入庞大的后期制作时期。影片将分为上、下两集,时间长达4小时。相信这部气势恢弘的史诗巨片将成为2008年华语影坛中最值得期待的电影。
『肆』 古诗词意思大全
中国最唯美的9首古来老情诗
一、《君生我源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二、《卜算子》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三、《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伍』 古诗意思是
古诗是古代古人写的诗叫古诗,古诗一般每行字数相同
『陆』 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古诗 [gǔ shī]
古诗是诗歌体裁。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回四言是四个字一句答,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称为近体诗,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柒』 古诗的全文意思
等一下
『捌』 古诗意思
是作者在江南,
摘花的时候恰好遇到送信的“驿使”,就顺便让他把回花送给自己的朋友答“陇头人”范晔。
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也体现作者的高尚情操。
组词:
牧隰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亭皋千里。——司马相如《上林赋》
河溢皋陆。——《史记·孝武纪》
江皋河濒。——《史记·贾山传》
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楚辞·屈原·涉江》
又如:皋渚(水边地);皋陆(水边平地);皋隰(水边低湿地);皋浒(高岸和水边);皋壤(泽边洼地);皋兰(生于水泽边的兰草)
皋泽(沼泽地带);皋薮(水草丛生的沼泽地带);皋壤(泽边之地);皋原(沼泽和原野);皋圃(池泽园圃)
http://zidian.teachercn.com/gao/Word_5304.html
『玖』 推荐一些古诗及其意思
1、《元日》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释义】: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2、《春望》唐代: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释义】: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愁绪缠绕,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拾』 古诗的意思
稚子弄冰
【宋】杨万抄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2.【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3.【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4.【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5 【磬】 四声 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
译文:一个小孩子,早上起来,从结有坚冰的铜盆里剜冰,用彩丝穿起来当铮来敲。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
赏析:铜盆里的水结成坚冰,儿童晨起,把冰从盆里剜出。这首诗写冬天孩子们的一场嬉戏:一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作锣来敲打,声音倒也清越嘹亮。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打破玻璃的声音。表达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和儿童的调皮与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