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师者的古典诗词
⑴ 为人师者,德以配天地,出处
出自《礼记.学记》的一段:
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方能教书育人版,此乃师德之本也。权
拓展资料: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
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
《礼记》章法谨严,映带生姿,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是“三礼”之一、“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自东汉郑玄作“注”后,《礼记》地位日升,至唐代时尊为“经”,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
《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
礼记_网络
⑵ 为人师者,需内外兼修,出自哪里
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礼记·学记》
二、厚德篇
师德名言
1.“我确实相信: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
2.“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3.“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
4. 学校要求教师在他的本职工作上成为一种艺术家。
5. 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爱因斯坦
1. 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2. 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
3. 对父母和同志,对集体和社会,对人民和祖国的义务感,要像一根红线一样贯穿人的一生。不懂得什么是义务和缺乏义务感,就谈不上人的道德,也谈不上集体。
4. 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
————苏霍姆林斯基
1.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2.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
3. 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有好的品德,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校风,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
4. “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5.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叶圣陶
(一)国家富强,教育先行
中国应当建立自己的民族的、科学的、人民大众的新文化和新教育。
⑶ 为人师者应有的爱心的相关的古诗
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
⑷ 浓情九月难忘师恩的古诗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处】:清·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专
【释义】:我辞官归乡,属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出处】:唐·杜甫《春夜喜雨》
【释义】:细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来到,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音。
3、经师易遇,人师难遇。
【出处】: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释义】:找一个单纯教书本知识的老师很容易,找一个为人师表,以自己的实际行为教如何做人的老师很难。
4、今之世,为人师者众笑之。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出处】:唐·柳宗元《师友箴》
【释义】:当今社会,干老师这一行被人耻笑。而全社会人都不当老师都不尊重老师,所以整个社会就愈加地背离道统。
5、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出处】:清·郑燮《新竹》
【释义】: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门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
⑸ 形容老师的诗句。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版其五》
译文:从权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代李商隐的《无题》
译文: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3、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唐代白居易的《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译文:裴令公的桃李学生遍布天下,哪里用得着再在门前屋后种花呢?
4、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唐代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译文:落叶飘零是深知宋玉的悲哀,他的风流儒雅堪当我的老师。
5、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清代郑燮的《新竹》
译文:新生的竹子能够超过旧有的竹子,完全是凭仗老竹的催生与滋养。
⑹ 关于教师的诗词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释义: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释义: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的《春夜喜雨》
释义:(雨)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4、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郑燮《新竹》
释义: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门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
5、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白居易《远师》
释义:在朝中做官的我和在南寺的自远禅师,每一次相见都能够使得自己心情平静许多。
(6)为人师者的古典诗词扩展阅读
关于教师的名言警句。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2、身教重于言传。——王夫之
3、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陶行知
4、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陶行知、
5、教师的绝大多数在教育别人的时候,竟忘记自己有必要向被教育者学习。——〔苏〕高尔基《高尔基论报刊》
⑺ 古代赞美老师的诗句有哪些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译文: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2、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唐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译文:落叶飘零是深知宋玉的悲哀,他的风流儒雅堪当我的老师。
3、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唐 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译文: 令公的学生遍布天下,何须在房前再种花呢。
4、天子号仁圣,任贤如事师。—— 唐 杜牧《雪中书怀》
译文: 天子称仁圣,任用贤人如同侍奉老师。
5、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 明 刘基《题太公钓渭图》
译文:偶然应验了到渭水北边遇到的不是熊而是贤人的预兆,尊其为君主(文王)的老师。
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出自哪里
一、第一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是出自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
第二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出自著名教育家、古典文献专家、书法家启功教授的深思感悟,并由他亲自题写,之后“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成为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
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意思解读:
1、”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意即身正才能师为人范。他道出了作为一名合格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文化水准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应有良好的道德素质。
2、“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意思是:老师应该努力做好学问,有充足的知识和品格来教导学生;要努力树立自己的形象,规范自己的行为,为世人做个好的典范,成为社会中的楷模。
三:校训的含义:
所学要为世人之师,所行应为世人之范。”学,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学问、知识和技能。学为人师,就是要使“学”能成为后学的师表。行,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品行。
行为世范,就是要方方面面,时时刻刻,都光明正大,能够成为社会的模范。是儒家文化在教育行业的高度概括,是教育事业的优良传统,教师队伍的优秀品质。
能够在教育乃至所有行业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具有较大的感召力、感染力,与它本身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有密切关系。
(8)为人师者的古典诗词扩展阅读:
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内涵:
是中国知识分子人格修养的标准和精神追求,又是启功70多年从教生涯中的一个感悟。启功阐释它最基本的含义就是“所学要为世人之师,所行应为世人之范”。学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学问、知识和技能,学为人师,就是要使“学”能成为后学的师表。行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品行,行为世范,就是要方方面面,时时刻刻,都光明正大,能够成为社会中的模范。他指出,校训没有任何人执行考试、考察、判分、评选,实践校训关键在于师生的自觉性。所学能否真正成为师表,并不是“职称”、“级别”所能衡量或代表;所行能否真正成为模范,也不待旁人选举出来,而是要随时扪心自问,有没有可惭愧的思想行动。
⑼ 关于“尊重老师”的古诗句有哪些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____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2、落红版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权。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3、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____郑燮《新竹》
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____杜甫《春夜喜雨》
5、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____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6、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7、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8、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⑽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为人师者,莫失乎爱. 真正用意与出处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一文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意思:能够感化人心的事物,没有比情先的,没有比言早的,没有比声近的,没有比义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