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词句 » 天府文化的诗歌

天府文化的诗歌

发布时间: 2021-02-04 08:23:30

⑴ 我心中的天府文化作文600字

作文(composition)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写作方法

1、确定中心,写出深意。我们要着于挖掘所写事件中含有的生活哲理或找出它闪光的地方,反复思考,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即善于从普通的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2、文章的六要素要交待清楚。一件事情的发生,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方面,即常说的“六要素”,只有交待清楚这几方面,才能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有个清楚、全面的了解。

3、详略得当,突出重点。一般事件的材料有主次之分,能体现文章中心的材料是主要材料,这部分要详写,次要内容可略写或不写,主次分明,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成都,一座离不开书的城市

来成都游玩,总是离不开“吃”。在成都旅行,景点很多时候会成为次要的,很多人都是奔着这里的美食来的。小吃、川菜和火锅,构成了这个遍地美食的城市。

一提起成都的火锅,小龙坎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在春熙路如此繁华的地段,500米内就连着开了两家店,每家依旧排队排得水泄不通。全牛油锅底辣而不燥,甚至还带有一丝回甜。秘制的香油清爽不腻,吃起来相当“巴适”。

宽窄巷子也是我们行程单上很重要的一站。来这里,不仅能喝茶、吃火锅,感受成都的悠闲生活,还可以在小吃摊边,面对着琳琅满目的小吃大快朵颐。

我在这里发现了成都一种特色小吃——锅盔。现烙的锅盔,热气腾腾,层层酥皮香脆带劲儿,只要不怕烫,一口咬下去,外焦里嫩,肉香葱香,入口化渣,保准会让你买上第二个。

除了宽窄巷子外,锦里的特色美食和街头小吃也是闻名遐迩。传说中,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今天的锦里街依托着成都武侯祠,游人格外多。在这里,我看到了传说中的“三大炮”。

三大炮是成都著名的特色小吃,不仅好吃,还很好玩儿。只见一个身强力壮的汉子,不断地从锅里扯出一把糯米饭,分摘三坨,有节奏地打出来,如“弹丸”一样,发出“砰、砰、砰”的响声,故名“三大炮”。三大炮的制作过程都是公开的,只要一开始做,周围就会立刻围满顾客。

除了锅盔和“三大炮”,成都的兔头也特别好吃。成都人啃兔头可比得上上海人吃大闸蟹,不会吃的人觉得又费事又不顶饿,会吃的人吃得津津有味,乐在其中。兔头是在加了桂皮、小茴香、干辣椒等十几味香料的锅里煮熟以后,浸泡数个小时而成的。

成都人不仅爱吃,而且会吃,所以整个城市几乎没有难吃的馆子,而且在街头询问餐馆的话,当地人也会很热情地为你介绍。因此,到了成都你大可放宽心了,尽情去享受这里热辣的美味。

⑵ 天府文化的代表有哪些

川菜、蜀绣、三星堆、都江堰等;川剧变脸作为巴蜀艺术的瑰宝;三国文化能代表天府文化.鱼凫文化,宝墩文化等等。

1、川剧

川剧俗称川戏,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川渝云贵四省市的汉族地区,是融汇高腔、昆曲、胡琴(即皮黄)、弹戏(即梆子)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而成的传统剧种。

2、川菜

川菜即四川菜肴,是中国特色传统的四大菜系之一、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中华料理集大成者。

3、蜀绣

蜀绣,四川省成都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4、三星堆

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

5、都江堰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2)天府文化的诗歌扩展阅读:

川剧是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东中部、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川剧脸谱,是川剧表演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

川剧变脸是川剧表演的特技之一,用于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及思想感情的变化,即把不可见、不可感的抽象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变成可见、可感的具体形象——脸谱。川剧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

说起变脸,有必要先到川剧那里去溯一溯源头。川剧变脸话说清乾隆、嘉庆年间,每至逢年过节之际,在四川乡镇村落码头处林立的庙堂都会搭起戏台以作庆典,久而久之,川剧就在街头巷尾之中渐成气候。

清代“两湖填四川”,为蜀地的文化带来了诸多新元素,昆、高、胡、弹、灯,诸腔戏班汇集入巴蜀各大城中的酒肆街坊之中,生、旦、净、末、丑同亮相于茶馆的小戏台之上,日久逐渐形成共同的风格,清末时统称"川戏",后才改称“川剧”。

相较于川剧艺术本身的渊源和博大,变脸的技艺成形则还要归属于二十世纪。在这期间,变脸在戏班的对台戏中不断摸索、演变、精化,渐渐成为川剧的一大特色。川剧的悲剧极有特色,喜剧独树一帜,凡是情感波折、内心激变之处,变脸皆有用武之地。

它以其怪诞狰狞的面相变化表现出人物内心不可名状之律动,作为一种对人物内心非常独特的表现手法,无疑大大增加了川剧本身的表现力,每及名角表演变脸,就常常酿成爆棚之患。可见,老百姓对这种极端好看的耍活儿是打心眼地认可的。

⑶ 天府文化以词解词是什么意思

天府是四川成都的别称。古代称成都是天府之都。天府文化,我的理解就是四川成都悠久的历史文化。比如说:川剧、川菜、蜀绣、三星堆、都江堰等。

⑷ 天府文化十六字是什么

天府文化十六字是“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内公益。

名词出处:

党代容会报告指出,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努力建设世界文化名城。

谭平院长、王川教授首先对天府文化十六字内涵,即“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说明,他们谈到,如今天府文化更加体现在精神上的大雅,具有近现代气质。

其次,两位嘉宾分别鉴赏了巴蜀文化和巴渝文化,他们强调到:文化无优劣之分,关键在于它所养育的人们对其的满足感。两位嘉宾指出,天府文化最突出的特点,即为“从容”,慢节奏的生活使生活在此的人们更能获得幸福感,从而加大了对天府文化的高度认同和自信。这也正是天府文化本质所在。

(4)天府文化的诗歌扩展阅读:

天府文化的产地是成都: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独特印记,更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成都平原被誉为“天府之国”,是古蜀文明重要发祥地,孕育积淀出思想开明、生活乐观、悠长厚重、独具魅力的天府文化特质。从传承历史文化,弘扬现代文明,天府文化理应成为彰显成都魅力的一面旗帜。

⑸ 天府文化是什么

以古蜀文化为发源,以成都平原为中心,因封建社会农气候湿润、回农业繁荣、对外交通不便等答别因素形成的,包含了川剧、川菜、蜀锦、蜀绣、四川评书、四川麻将等一系列元素,以诙谐、闲豫、平和、善于享受生活为特色的文化分支。

⑹ 诗歌笔绘新天府,童心赞祖国怎么写诗歌

祖国颂
熟睡襁褓里,母亲轻轻的将婴儿摇晃,
仔细 端详,眼神中透出喜悦流露着
看见未来内的目光。
爱就容像城堡,妈妈的温暖是无数阳光,
怀中 婴儿,知道有未来待自己开创,
睁开眼茁壮成长。
生命是希望,在襁褓中逐渐壮大坚强,
爱在 培养,伟大的意志前进向远方,
演绎时代的辉煌。
思维在畅想,现实的美好为真爱导航,
襁褓 虽薄,抢夺不去的心中的翅膀,
从襁褓起步飞翔。
爱那么高尚,为你打理好远征的行囊,
婴儿 虽小,无法战胜的灵魂的力量,
由婴儿开始释放。
襁褓是土壤,培育出祖国明日的栋梁,
爱是 太阳,燃烧出一片光明的宇宙,
供驰骋千里骕骦。

⑺ 李白和诗怎样体现天府文化的乐观,包容

李白自负不浅。自评“怀经济之才,抗巢由之节;文可以变风格,学可以究天人”,回“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答师”,“壮士怀远略,志在解世纷”。尽管李白诗中采取了很多民歌的养料,我看李白诗,骨子里是士的文学。《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圆。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恻怆摧心肝。”前八句,写少年时代月的美好想像,象征着难以忘怀的童年时光与天真无邪的纯真心灵。后八句,写月食,象征着纯洁理想与天真状态的破败与祛魅,对于昔日美好理想沦亡的忧伤,是诗人慷慨悲歌的原因。

⑻ 弘扬天府文化,传承简中精神600字征文

励志报告,天府诗复词朗制诵、传统戏剧表演等方式诠释了天府文化传承,点燃了大家热爱家乡、热爱天府文化、热爱生活和热爱学习的热情。蜀地文明自岷江上游兴起,从原始氏族部落开始,后来经过长期的发展及融合,变为蜀人,并转型成奴隶制国家。蜀国由蜀部鱼凫氏建立第一个蜀国开始,经历了望帝杜宇建立的杜宇王朝,到蜀王杜芦(开明氏)瓦解,共十三位君王在位,存在七百二十九年。后人称作古蜀国。后人将这些居住在蜀地的人称为蜀山氏。

⑼ 天府文化的来历(简答)

什么是天府文化?就是以成都平原为核心在天府之国发展起来的文化,这是一种典型的特殊的地域文化,在特定圈层和区域内形成的文化。文化既然是人造的,那么文化一定是多样的、各具特色的。因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不同水土的人不同,有黄、黑、白皮肤,世界上有2000种民族,不同的人就会创造不同的文化,因此文化具有典型的水土性、地域性。这是文化的本质,就是个性与特色。在地球的三维坐标系中,由于每一点的XYZ值(长、宽、高)不同,所以每一个地方的文化不同,从理论上讲,世界上有无穷多种文化,只是有的没有凸显出来,有的成为了重要现象或者主流文化。因此,文化的多元性、多样性是其主要特征,绝不能谋求文化的一致性和相同性,文化交流也不能消灭多样性。当然,既然是文化,就有共同性的一面,这就是文化的特殊性与一般性,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研究文化必须从地理学、历史学、经纬度入手。研究天府文化必须研究成都平原特点、研究成都人口来源。
从地理学看天府文化。成都平原处于中国地理第二阶梯(过渡阶段,是第二阶梯中海拔最低的部分,300米到800米),青藏高原东大门,横断山东北侧,北纬30°线与胡焕然曲线交点,是四周封闭的盆地,有内陆海洋性气候,有河流数千条(大河流1409条,中河流2860条,小河流5870条),受喜马拉雅雪原与印度洋暖流影响很大,古蜀海洋就在成都平原。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说,中国古地貌是东高西低,7000多万年前,古长江分为东西两条,西长江南流印度洋,东长江(即扬子江发源于西陵峡)从东往西倒流(太平洋水系),两条互不相通。四川盆地是20万平方公里的内海大泽,《易经》的八卦兑泽(方位西)就是指西方四川盆地古海。因此,成都平原特别适合植物生长,是水稻最早种植地,物产丰富。早在商代就有用稻米做成的化妆品。因此,天府文化是过渡态文化、是山水文化、是农耕文化、是内海文化。
从移民史看天府文化。成都自古以来就以其丰富的物产、优美的环境吸引着各方人才汇集于此,形成了独特的移民文化和移民精神。古蜀人是从岷江上游兴起的土著部落。这些土著人可能起源于喜马拉雅。古羌族应该是喜马拉雅人。蜀地文明分为几个时期:蜀山氏、蚕丛氏、柏灌氏、鱼凫氏、开明氏,是长江文明的源头。蜀部落是先秦时期一个不同于中原文化的部落。“蜀”字最早发现于商代的甲骨文中,据记载武王伐纣时蜀人曾经相助。但关于蜀国的历史在先秦文献中一直没有详细记载,直到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蜀志》中才记载了关于蜀国的历史和传说。李白在《蜀道难》中所写:“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秦代“移秦民万家入蜀”。三国至东晋,随刘备入蜀的移民达数万家。西晋甘肃陕西大旱,流民十万人入川“就食西蜀”。元末明初,发生了第一次“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明末清初,一百多万移民进入四川,迎来“湖广填四川”移民高潮。抗战爆发,华东华北大量人口和各种机构、学校迁入成都。建国后的“三线建设”,也有大批工厂和技术工人进入成都。清代末年的《成都通览》记载清代成都人的构成:湖广占25%、山东占5%、陕西占10%、云贵占15%、江西占15%、安徽占5%、江浙占10%、广东广西占10%、福建山西甘肃占5%,土生土长的成都人根本没有。清顺治三年(1646),成都全城焚毁于战火之中,随后的五六年间断绝人烟,因此清初四川省会曾迁往保宁府阆中,这在成都历史上绝无仅有。康熙年间,清政府实施“湖广填四川”移民政策,来自大半个中国十多个省份的一百多万人口移入四川,数量大大超过了土著(四川清初土著人口仅八九万人)。移民文化造就了天府文化的特征:一是冒险开拓性;二是开放兼容性;三是在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上具有创新性等。
从三星堆看天府文化。天府文化的源头是古蜀文化。茂县营盘山、德阳三星堆、成都金沙古遗址证明,古蜀文明可以延伸到5300年以前。在营盘山遗址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房屋基址、墓葬、殉人坑、窑址等各种遗迹。营盘山遗址还出土了不少果核残块,通过浮选之后发现,里面有桃、梅、杏这三种果树的种子,说明早在5300年到4600年前,这里就已经水果丰富。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批河蚌、海贝,是“南方丝绸之路”的明证。三星堆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它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考古学家将该遗址群的文化遗存分为四期,其中一期为早期堆积,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二至四期则属于青铜文化(下至商末周初),上下延续近2000年。在这批古蜀秘宝中,有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有宽1.38米的青铜面具、更有高达3.95米的青铜神树等,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其中有作为“纵目”的蜀人先祖蚕丛偶像的青铜纵目面具,还有长达1.42米、作为权杖法杖的金杖。两座大型商代祭祀坑,出土了金、 铜、玉、石、陶、贝、骨等珍贵文物近千件,最具特色的首推三四百件青铜器。其中,一号坑出土青铜器的种类有人头像、人面像、人面具、跪坐人像、龙形饰、龙柱形器、虎形器、戈、环、戚形方孔璧、龙虎尊、羊尊、瓿、器盖、盘等。二号坑出土的青铜器有大型青铜立人像、跪坐人像、人头像、人面具、兽面具、兽面、神坛、神树、太阳形器、眼形器、眼泡、铜铃、铜挂饰、铜戈、铜戚形方孔璧、鸟、蛇、鸡、怪兽、水牛头、鹿、鲶鱼等。在三星堆的两个祭祀坑发掘中,还出土了共计80多枚象牙。三星堆那些造型各异的青铜人头像,出土时面部均有彩绘,而且在耳垂上穿孔,用以挂戴耳环耳饰,这说明很时尚,懂得生活。川剧变脸的源头与祖先在三星堆的面具。三星堆人没有胖子,青铜站立人很清秀、干练,瘦身紧衣,说明把减肥作为健康、美丽的标志,早就有了。
从金沙遗址看天府文化。成都金沙遗址是21世纪中国第一个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是世界上同时期出土古代象牙最集中的遗址之一,是中国同时期出土金器、玉器最多的遗址之一。有商、周祭祀场所、大型建筑、一般居址、墓地等。位于遗址东南部,沿着一条古河道南岸分布,面积约15000平方米,发现了与祭祀活动相关的遗迹63个,出土金器、铜器、玉器、石器等珍贵文物6000余件,象牙数百根,还出土了2000多根野猪獠牙、2000多支鹿角等。位于金沙遗址东北部,是一处由8座房址组成的大型宗庙或宫殿建筑,由门房、厢房、前庭、殿堂构成,总长90米、宽50余米,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这是我国西南地区先秦时期发现的最大的一群建筑。为木骨泥墙式建筑,屋顶覆以茅草。同时发现了70余座,分布在10多个居住区,在房址周围,发现有水井、生活废弃物的灰坑、烧制陶器的陶窑等。
金沙遗址所清理出的重要珍贵文物多达数千件,包括:金器30余件、玉器和铜器各400余件、石器170件、象牙器40余件,出土象牙总重量近一吨,此外金沙遗址还有大量的陶器出土。从文物时代看,绝大部分约为商代(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晚期和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早期,少部分为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数量众多的象牙、精美的玉琮等外来文化的用品,在金沙遗址已出土的珍贵文物中占有相当比例。由此,考古专家认为金沙文化既有其独特魅力,又是深受中原、长江下游等文化深刻作用的产物。 金沙遗址出土的30多件金器是该遗址出土文物中,最具独特风格和鲜明自身特色的。这些金器包括金面具、金带、圆形金饰、蛙形金饰、喇叭形金饰等。除了金面具与三星堆青铜面具在造型风格上基本一致以外,其它各类金饰均为金沙遗址所独有,都是用金片、金箔锤打而成,种类非常丰富。商周太阳神鸟金饰整体为圆形薄片,外径12.5厘米,内径5.29厘米,厚度0.02厘米,重20克。图案分内外两层,内层等距分布有十二条旋转的齿状光芒;外层由四只相同的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其含金量高达94.2%,是用自然砂金加工而成。由于加工工具不十分锋利,在图案的四周留下了反复刻划的痕迹。从商周太阳神鸟金饰残留的痕迹分析,它的加工至少采用了热锻、锤揲、剪切、打磨、镂空等多种工艺。先用自然金热锻成为圆形,然后经过反复的锤揲,使金箔的厚薄基本一致,再用剪切的方法去掉外表参差不齐的部分,使其成为一个较为标准的圆形,在圆形的金箔片表面画出整个图形(包括太阳及光芒和四只鸟),最后根据已画的纹样反复刻划切割形成镂空。此器构图凝练,是古蜀人丰富的哲学思想、宗教思想,非凡的艺术创造力与想象力和精湛工艺水平的完美结合,也是古蜀国黄金工艺辉煌成就的代表。2013年商周太阳神鸟金饰图案被国家文物局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同时其本身亦被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专家普遍认为,金沙遗址是三星堆文明衰亡后,在成都地区兴起的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蜀国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的都邑所在。
这说明古蜀文化非常辉煌和高端,制造业、文创业很发达,具有工匠精神。三星堆、金沙遗址是中国工匠的摇篮、是中国工匠精神的发源地、是世界文化创意中心、是世界手工业制造中心。“天府之国”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在远古时期优势极为明显。但在依靠市场资源的工业社会,天府之国的优势会下降,因此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大型制造能力。
从西汉文物看天府文化。老官山汉代漆人穴位、纺织机、医简(蜀椒),青白江船棺(战国青铜器、漆具)、汉砖(说唱俑)。说明天府文化是健康幸福文化。
从丝绸和盐茶看天府文化。成都是古代丝绸生产地和供销地,是茶马古道起点,是食盐的重要供应地,是纸币交子的诞生地。说明天府文化是开放贸易文化。
天府文化是一种迭代循环文化。整个世界是一个迭代循环(重复)走向高级的过程,输出(结果)就是下一个输入(开始)。迭代方程(机制和方式)不同,结果不同。哲学家讲事物发展是螺旋式或波浪式前进,就是这个道理。物理学家用最简单的逻辑斯谛映射(logistic map)亦称抛物线映射就可以表现复杂的非线性行为,如混沌、分岔、分形等。如果用更高级的非线性方程,就能产生更复杂的局面。“一切皆过程”。文化就是过程,也是过程的积淀。每一秒钟都在成为历史。历史就是时间轴上的事件序列,就是以时间为轴心的树枝群,因此过程、过去可以恢复。未来结果可以预测,这是确定性理论的主张。对于随机论来讲,什么都不可预测、不可知。真实世界介于随机与确定之间,更为奇妙。随机的本质是数据(事件)太多太大,常人无法掌握和处理,其本身是有规律的。确定性是因为数据(事件)较少较小,常人能够掌握和处理。在大数据时代,随机性可以减少,甚至成为确定性。但是,由于非线性存在,随机性和复杂性又成倍增加,因此预测未来难度更大。天气预报就是这样,不准,是因为系统非线性很强,因素太多。如果未来可以预测,人生乐趣就减少了许多,甚至枯燥乏味。文化就是一个介于随机与确定之间的过程,呈现多样性、复杂性、个体性。天府文化是成都平原发展的一个过程、阶段、积淀,是一种迭代循环文化,在一定精度下可以恢复过去历史(历史剧、古村古镇),也可以畅想未来(预测预报、科幻设想)。人与普通动物的最大差异之一就是怀旧、恋乡、乡愁,因此根据迭代法则恢复过去,市场很大。花椒树可能是摇钱树的原型,马可能是龙的原型,纵目人可能是古蜀王蚕丛的造型。从三星堆到金沙,从蚕丛到开明,天府文化是一个过程、阶段、点位,处于变化发展之中,在不断丰富与完善。
天府文化是盆地文化,是山脉、人脉、河流、海拔、温度、湿度的复合函数。水是天府文化的流体、血液,山是天府文化的载体、依托,地是天府文化的母体、根基,人是天府文化的主体、灵魂。天府文化是一个人体系统,各种河流是天府文化的经络,各种湖泊是天府文化的穴位。天府文化的核心是崇尚自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天府文化就是生态文化、和谐文化、创新文化、顺变文化。都江堰工程是天府文化的典型标志。要发扬天府文化,必须把水文化做活,“复活”成都消失的河流。没有水网、水系、水脉,就没有人脉、文脉、商脉。
总之,天府文化是内海文化、治水文化、农耕文化、移民文化、工匠文化、时尚文化、开放文化、商贸文化、创新文化的总和,具有恋土、顺变、包容、外向、赶超的特点。成都人自古时尚、潮流,化妆、穿耳、面具、瘦身、多彩、玉佩、金器、铜器,早在三四千年前就有了。

⑽ 李白是天府之子,是怎样体现天府文化精神的

天府原本是一种官职的名称,他是为“天子”掌握“府库”的官员。这个官职在周天子时设过。那时生产力落后,天府这个官管的东西都稀奇、珍贵,如钱财米粮,金银珠宝、图书文册等等,一国之中凡有油水的他都管完了。但是“天府”最早指的不是四川,而是八百里秦川腹地的秦国。发明者就是著名的纵横家苏秦;这个靠“头悬梁、锥刺股”“学而优则仕”的人物跑到秦国去讨好秦王说秦国强大呀:农业发达、经济繁荣、军事强盛;毫无疑问应该象一个什么什么。。。。。。他一下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于是找出“天府”二字。说秦国真乃“天府之国”也。为什么经过2000多年后,天府之国由北向南迁移到成都了呢?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中国古帝王在北方犯下了两个不可饶恕的错误。大家知道,经过春秋战国,秦统六国。当时人口大概一亿多,而且女比男的多得多。在这种情况下,秦始皇没有实行休养生息,反而派遣大儿子扶苏和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到北疆戍边。同时征集民夫30万筑长城,又征50万民夫修阿房宫、征70万民夫建骊山秦陵。这就造成了两个严重的问题:一是人口中男性短缺,(计划生育提前了2000多年),生育跟不上;二是大兴土木,造成北方水土流失。如阿房宫一烧就烧了三个月,想想1989年大兴安岭一把火只烧了27天,就已经烧掉了56万公顷的森林面积。水土流失必然导致土地贫瘠,现在去看看黄土高坡就知道了。而另一方面反之在成都,第二任蜀郡太守李冰(第一任是张望,只会打仗)修建都江堰为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随后三国时的孔明奖励农耕、发展生产、兴修水利等等这对成都平原的农业是一次重大的推进。境内达到了“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生平现象,使天府之国的名声得以传播。到唐朝成都鼎盛时期李白的一首诗“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间得及此间无。”使成都“天府之国”的地位得以巩固。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将“秦”与“蜀”比较而对蜀地地位加以确立的诗句,成都因此就取代了秦国“天府之国”的桂冠,而活得了“天府之国”的专利权。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