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词句 » 幼儿古诗回乡偶书教案

幼儿古诗回乡偶书教案

发布时间: 2021-01-30 15:29:30

A. 怎样给小学二年级学生进行古诗《回乡偶书》的教学

《回乡偶书》

教学目标:
1.
认识“客”

“何”
,会写“客”字。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感情。

一、

故事导入

1.

师配乐讲故事:

孩子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不过,在听故事前。老师有个要求,请
你边听边在脑海中想想故事的场景,
看看你能想到哪些情景。
(配乐)

一位八十多岁,面容消瘦、两鬓斑白为官数十年,终于可以衣锦还乡了。她骑着
马走在阔别很久的回乡之路上,
一路风尘,
一路期盼,
终于走到了自己家乡的村
边,他刚刚下马想看看家乡,这时几个孩子看见了,就笑着问:老爷爷,您是从
哪里来啊?这个老爷爷王者孩子,
想到自己离开家乡时也就这么大,
可现在已经
过去几十年了,不禁就伤心流泪起来。

2.

听完这个故事,你能想象到哪些场景呢?

3.

这个老爷爷啊,此时感慨万分,就写下了一首诗,题目就是《回乡偶

,生书空,齐读课题。

4.

这位老人是谁呢?生答:贺知章,同学们预习得很充分。

5
.想学好一片古诗,我们得先理解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释题:谁能说
一说题目的意思?

师:回乡就是指回到家乡,那偶书是什么意思呢?别急着回答:我们来
给“偶”组词:生:偶然,偶尔


“书”读书

书写。

我们取书的书写之意,连起来就是,回到家乡偶然写出的诗。

二、

读书识字,感知诗意

1


师:刚才故事中小孩问,老爷爷,您是从哪来的呀?看来这几个可
爱的孩子把这位老爷爷当成了从外面来的客人了。
这位老爷爷是村里来
的客人吗?让我们一同走进古诗,去寻找答案吧。

2



1
)学生借助拼音朗读课文,注意读准诗中队额生字,不认识的字
请书中的“叶子”老师帮帮忙。


2
)同桌互读,相互纠正字音。


3
)指名朗读古诗,教师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4
)齐读。读出节奏。

师:声音响亮,读出了节奏。

二、
故事中的孩子把老爷爷当成了客人,
对客人非常有礼貌。
我们也从书中找到
这个“客”字,找到它所在的句子读一读。

1

“客”的意思与主人相对,古时篆文里,客是人从外面走进室内,自报姓名,
称作客人的。
(出示课件)

2.
对待客人要有礼貌,
现在我们就把
“客人”
有礼貌的请到黑板的田字格中来吧。
请看老师写“客“字。

提醒学生撇和啦要写的舒展才好看,学生边看边书空
在书中的田字格练写。

三、
1

“笑问客从何处来”中的“客”指的是谁呢?

有的孩子已经找到答案了,指的就是“诗人”
“贺知章”
“老爷爷”

3


你是从哪看出来,他不是客人的?

4


生答,师相机指导。

四、

1
、是呀!还是少年的诗人就离开了家乡,几十年过去了,即使他的头发
都白了,但是他那浓重的家乡口音依然没变,所以他说:
(引导孩子读:少
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课件出示这个句子。

2
、多少个日日夜夜过去了,他终于盼到了回乡这一天,碰到不认识我的孩
子们把我看作是外来的人,
心里又有万分感慨,
所以他写到:
引导学生回答: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课件出示这个个句子)

3
、家乡的人和事都在不断地变化,但唯一不变的是游子那颗回家的心,如
今,
诗人终于回到家乡了,
他高兴吗?他激动吗?让我们带着对这种对家乡
深深地情再来读读这首诗吧。
(生齐读)
5.

小结:原来这个看似“客”的人其实不是客,而是离乡多年回来的诗
人啊!

五、

拓展阅读:贺知章与小朋友告别后,继续向前走,来到他儿时经常与小
伙伴们嘻嘻的镜湖边,他又写下了另外一首《回乡偶书》
。课件出示:生配
乐诵读:
回乡偶书
离别家乡岁月多,进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B. 中班整合回乡偶书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偶鬓衰三个生字,了解古诗大意。


能力目标:理解领悟诗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情感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忧伤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据题质疑


1、介绍背景。(出示课件插图)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老爷爷,他的名字叫贺知章,这位老爷爷啊活了85岁,相传在他十岁的时候,就和父亲离开了家乡去求学,离开家乡后,和父亲两人生活十分艰苦,有的时候吃不上一口饭,有的时候穿不上一件完整的衣服,但是贺知章克服困难坚持读书,因此他的书读得非常好。

他和爱喝酒的李白是好朋友,两人常常在一起喝酒、作诗,相处得十分融洽。八十三岁那年,贺知章迈着蹒跚的步子,回到了家乡。

瞧。这就是他回到村口遇到孩子们时的情景。小朋友,请你仔细观察,说说你从中了解到些什么?


2、揭示题目:


此时贺知章十分激动,于是就写下了一首古诗《回乡偶书》。读题《回乡偶书》。


3、据题质疑:


⑴读了题目你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重点理解“偶书”,这里的“偶”“书”各是什么意思?


⑵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1、师:自由读诗,读准生字新词,并边读边观察,想想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


2、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3、检查反馈:(课件)


⑴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纠正;再齐读生字新词。


⑵指名读诗;分组读诗;齐读古诗。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师:小朋友,刚才在老师的介绍中已经了解到贺知章在10岁那年就离开了家乡,直到82岁才回到家乡,古诗中哪个诗句向我们介绍了这个内容?


2、引出并学习诗句一:(课件)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意思吗?


● 师:贺知章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直到很老了才回到家乡。这就是“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意思。那么,第一个诗句的后半句“乡音无改鬓毛衰”你又是怎么理解的?或者你有什么疑问吗?


● 引导理解:


乡音:

①小朋友,咱们班有乍浦人、四川人,安徽人,你知道不同地方的人讲的话一样吗?

②老师给大家一句话,请你们用自己家乡的话来说说。

③秋天到了,天气变冷了,我们要多穿点衣服。指名用家乡话说,理解“乡音“一词。


鬓毛:头发

衰:白了

● 师:小朋友们,贺知章在回到家乡时头发都白了,可见模样发生了改变,可是什么没有改变呢?(乡音)

● 指名说说诗句一的意思:贺知章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直到很老了才回到家乡。这时,他的家乡话没有改变,但是头发白了,模样变老了。

● 知道感情朗读诗句一。

3、引出并学习诗句二:(课件图片)

●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是贺知章牵着马儿回到家乡来到村口时的情景。请你读读诗句二(出示句子二)并联系图片,猜猜他们在干什么?

● 交流并小结:

孩子们看见贺知章却都不认识,于是笑着问贺知章:“老爷爷,您是从哪儿来的?”

● 指导感情朗读。

4、感情朗读整首古诗。

5、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古诗的意思。

四、故事续编。

1、小朋友们,82岁的贺知章老爷爷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离开了那么多年,此时此刻,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激动)孩子们遇到这位老爷爷,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高兴)

2、看图进行想象,孩子们和诗人贺知章还会说些什么,作些什么?

贺知章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直到很老了才回到家乡。这时,他的家乡话没有改变,但是头发白了,模样变老了。孩子们看见贺知章却都不认识,于是笑着问贺知章:“老爷爷,您是从哪儿来的?”

——贺知章也笑着激动的说:“我呀也是这个村的人,很小的时候离开了家乡,现在回来了,你们欢迎我回来吗?”孩子们听了,高兴的说:“欢迎您回来,老爷爷去我家做客吧!”贺知章老爷爷看着孩子们那么热情,就更加激动了,激动得流着眼泪说:“谢谢你们,家乡真好啊!”(等等)

3、师:小朋友们,这么动人的你会忘记吗?你愿意把它讲给家长听吗?(要求学生把古诗背给家长听,并用自己的话把古诗变成故事讲给家长听。)

五、小结。

小朋友们,你听说过“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这句诗句吗?我们的贺知章老爷爷在回到家乡时就有着这样深切的感受,离开家乡多年,又重新回到家乡,这种心情是激动的,又是喜悦的。让我们带着贺知章老爷爷的那种心情把古诗背一遍吧。

教学反思:

古诗《回乡偶书》是唐诗中的极品,这首诗中的“乡音无改鬓毛衰”在教学中孩子们显得有点难以捉摸,却对“笑问客从何处来”产生出会心的微笑。

在这首古诗教学中我运用了情境教学手段,使孩子们感受到“易”“趣”“活”,比如,我以著名诗人李白的静夜诗引出贺知章,并且让孩子们知道李白与贺知章是好朋友,他们都是很有名的诗人,以及简单介绍贺知章的一些情况,让孩子们知道贺知章的一些生活经历,从而对贺知章产生一种敬仰和敬佩之情,有了这种情感来学习对于理解诗句很有帮助。

其次,在课堂上我不再是那种没完没了的单调重复的可有可无的乏味的回答,把学生引入古诗描绘的情景中,以其中的儿童身份把学生融入之中,学生的视野、思想也不被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除此,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表演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寻味的情感,使得那种回乡之情深深地印到学生的脑海里。

因为学生爱表演,这是他们的天性。在深入理解古诗的语言之后,我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续编故事孩子们编得很好,表演的也很好。但遗憾的是,对于贺知章的那种回乡之情领悟得还不是很深刻。

C. 中班回乡偶书教案结果

活动目标:

1、初步体验同情心和爱心。

2、学习爱护图书的方法,知道图书年完后要放回原处。

活动准备:

日常生活视频、图书。

D. 幼儿古诗回乡偶书诗词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⑵,乡音无改鬓毛衰⑶。
儿童相见不相识⑷,笑问客从何处来⑸。
【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⑹。
惟有门前镜湖水⑺,春风不改旧时波。[2]

E. 古诗回乡偶书

《回乡偶书》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原文: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越来越少。
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注释:
⑴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⑵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⑶乡音:家乡的口音。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一作“面毛”。衰:在《辞海》中有两种读音和意义: 一:(shuai)衰落;衰退。如:年老力衰。 二:(cui)1.依照一定的标准递减。2.通“缞”。古时丧服,用粗麻布制成,披于胸前。 从诗句语境来看,“衰”应作减少讲,即口音未变却已鬓发疏落、减少。 而且,古人作诗讲究合辙压韵,“衰”应与首句尾字“回”压“ui”韵。故此句中“衰”读作“cui”,一声。疏落,衰败。鬓毛衰:老年人头发稀疏减少。
⑷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⑸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F. 古诗《回乡偶书》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来离家老自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

①偶书:偶然间写下来。②少小:少年时候。③老大:年老。④乡音:家乡的口音。⑤鬓毛:脸两边靠近耳朵的头发。⑥衰:指鬓发稀疏、斑白。⑦客:作者自外返乡,以客自比。

译文:

我少年时离开了家乡,年老才回来,乡音没有改变,鬓发却已经稀疏、斑白了。家乡的孩子们见了我都不认识,笑着问我:“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赏析

诗人“少小离家”,直到晚年才得以返回故乡,几十年岁月流逝,人世变迁,心头有无限感慨。第一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对比,概括写出数十年客居他乡的事实。第二句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三、四句峰回路转,别有境界: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毫不雕琢,却道出了所有游子的共同感受,引起人们强烈的心灵震颤和情感共鸣,不愧是千古流传的佳作。

G. 回乡偶书回乡偶书古诗

图片有点模糊抄,不知道亲想要什么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 这首诗抒写了久别回乡的感怀。诗人从小离开家乡,五十年后才回来,虽然家乡口音没有改变,但须发却已稀疏变白。晚辈们见了都不认识,笑着问:“这位客人是从哪里来的?”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