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杀手海明威赏析

杀手海明威赏析

发布时间: 2021-01-28 07:46:52

㈠ 急求!海明威作品人物分析

美国青年罗伯特·乔丹在大学里教授西班牙语,对西班牙有深切的感情。他志愿参加西班牙政府军,在敌后搞爆破活动。为配合反攻,他奉命和地方游击队联系,完成炸大桥任务。他争取到游击队队长巴勃罗的妻子比拉尔和其他队员的拥护,孤立了已丧失斗志的巴勃罗,并按部就班地布置好各人的具体任务。在纷飞的战火中,他和比拉尔收留的被敌人糟蹋过的小姑娘玛丽亚跳入爱河,因此抹平了玛丽亚心灵的创伤。
在这三天中,罗伯特历经爱情与职责的冲突和生与死的考验,人性不断升华。在炸掉桥的撤退途中,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自己却被炮弹炸断了大腿,独自留下阻击敌人。
《丧钟为谁而鸣》是海明威流传最广的长篇小说之一,凭借其深沉的人道主义力量感动了一代又一代。

表现个性:宁肯自杀不想被服;有活着的勇气,也有死去的勇气;与其活着漫漫泯灭,不如瞬间燃烧而逝; 只为战友争取撤退的时间;表现高度的责任感和牺牲精神为掩护战友撤退而活着;面对死亡,表现了崇高的品质;

1、勇敢坚定的战士,勇于为战友献身;2、温柔多情有耐心、有责任感;3、将生死置之度外,心系他人的奉献精神;

海明威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反法西斯民主战士的形象——罗伯特-乔丹。
他勇敢、坚强,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为爱而死,为事业而献身,在他身上涌动着共产主义的精神。
世界的血江海相通,海明威说,太阳照样升起,当缅怀与崇敬的钟声再次敲响时,让我们记住他——没有国界的英雄——罗伯特-乔丹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美军救护车驾驶员亨利在意大利作战时不幸受伤,结果和照顾他的一名英国女护士凯瑟琳产生了感情,最后两人共坠爱河。而爱情的力量使得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阻止他们在一起。同时亨利也对战争的意义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他人即地狱辨谈
他人就是地狱,这句话,出自于存在主义哲学巨擘萨特的笔下。
萨特之所以产生这一认识,源自于他做了德军的战俘,在一个俘虏营,“也可以说是在一个沙丁鱼罐头里度过两个月之久”(注释)。
这段经历和其间的复杂感受,促使萨特对“他人”进行思考,后来形成了他的哲学巨著《存在与虚无》中的第三卷“为他”;抄其目录如下:第一章 他人的存在 一、难题 二、唯我论的障碍 三、胡塞尔、黑格尔、海德格尔 四、注视;第二章 身体 一、作为自为的存在的身体:散朴性 二、为他的身体 三、身体的本体论第三维;第三章 与他人的具体关系 一、对待他人的第一种态度:爱、语言、受虐色情狂 二、对待他人的第二种态度:冷漠、情欲、憎恨、性虐待狂 三、“共在”(mitsein)和“我们”。
为了使自己的哲学论述形象化,萨特又写作了独幕剧《禁闭》,让三个主人公之一的加尔森说出这句名言:“地狱就是他人!”
六十多年来,对于萨特的“他人即地狱”这句话,已经有过不少的分析和批判。
那些希望别人“思想单纯”、“纯洁”,以便于控制、管理的,多宣传甜蜜和温暖,好像“世界是由蜜糖和棉花所做成”;他们最仇恨萨特,早就把萨特的“他人即地狱”这句话,批判得“体无完肤”。
强巴谈人性,冒天下之大不韪,揭露人性人情的真相,已经开罪了“各路神仙”;于是,到处碰壁。强巴谈人性的著作不能公开出版;听说网络“有自由”,那就上网看看?上网还不到半年,却注册不上、被封博客、阻挡文章、删除帖子……遭遇了种种“不自由”。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压迫愈深反抗愈重”;强巴谈人性,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辨谈辨谈萨特这句名言,搞清楚,到底为什么、怎么样,“他人就是地狱”?

行了吧!!!!!!!!!!!!

㈡ 杀手:海明威短篇小说的目录

总序:经典阅读的当下意义
关于欧内斯特?海明威
The Killers
The Short Happy Life of Francis Macomber
The Snows of Kilimanjaro
Indian Camp
The Three-Day Blow
Soldier’s Home
Cat in the Rain
Cross-Country Snow
A Clean, Well-Lighted Place
The Undefeated
In Another Country
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s
The Light of the World
A Way You’ll Never Be
The Mother of a Queen
A Day’s Wait
The Denunciation
杀手
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回的幸福生活
乞力马扎罗山的雪答
印第安人营地
三天大风
士兵之家
雨中的猫
越野滑雪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
打不败的人
在异乡
白象似的群山
世上的光
你们绝不会这样
一个同性恋者的母亲
一天的等待
告发

㈢ 求海明威 的 《杀人者》的 创作背景 要速度 在线等

海明威的《杀人者》的创作背景:
《杀人者》写于一战后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当时的美国社会黑暗混乱,芸芸众生为了权力和财富而尔虞我诈,不惜出卖自己的道德和灵魂。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美国作家和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的奥克帕克,晚年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自杀身亡。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错综复杂,先后结过四次婚,是美国“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
在海明威一生之中曾荣获不少奖项。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 1953年,他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 ;1954年,《老人与海》又为海明威夺得诺贝尔文学奖。2001年,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The Sun Also Rises)与《永别了,武器》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20世纪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说”中。
海明威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他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海明威的作品标志着他独特创作风格的形成,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㈣ 海明威《杀人者》中,谁是真正的杀手

http://..com/question/9147733.html?si=2 看看这个

㈤ 海明威作品赏析

海明威作来品集 逸海书城 爱情小说 科幻源小说 武侠小说 ...海明威作品集 中篇作品 老人与海 短篇短篇小说全集 ...“首辑四十九篇"后发表于书刊上的短篇小说 过海记 买卖人的归来 检举 蝴蝶和坦克...

㈥ 杀手:海明威短篇小说的作者简介

朱振武,英美文学博士,外国文学与翻译学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版协会会员,中国外国文权学学会、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全国英国文学研究会理事,上海外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翻译家协会理事,著作及编著三十余种,译著二十种,专题学术论文一百余篇,主持译介的《达?芬奇密码》、《失落的秘符》、《天使与魔鬼》、《数字城堡》、《骗局》等丹?布朗系列小说及相关研究书籍在国内引起轰动。

㈦ 杀手:海明威短篇小说的介绍

《杀手海明威短篇小说》是2010年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朱振武。

㈧ 海明威的作品"Indian Camp"赏析

《 Camp》即《印第安人的营地》,这篇小说中所有人的痛苦都源于现实的残酷无情与自身的无能为力之间的冲突:印第安妇女生育与难产之间的冲突;印第安男人与白人医生之间在种族、文化和人性上的冲突。

尼克眼中的生命之轻与心理上的承载之重之间的冲突。而小说中四个不同层面的痛苦正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基本冲突。

婴儿通过大折刀费劲地获得了新生,而父亲却借助小剃刀轻易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作用于肉体不同部位的三把刀是海明威精心挑选的道具,为的是不断推出残酷的镜头,最后拉开悲剧的大幕。

然而,描写触目惊心的暴力决不是海明威的最终意图,他想让人看到的应该是暴力后面不同人物的各种痛苦。

因此,完全可以说,海明威构建这三个人物的目的和创作《印第安人营地》的意旨在于强调痛苦对于人的意义:人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痛苦—自然的、心理的、精神的;而且以各种方式承载着痛苦—或迷惘地接受(如尼克)、或气馁地咀嚼(如白人医生)、或被动地消亡(如印第安男人)。

由此看来,《印第安人营地》实际上隐含了作者的生命观和人生观—“我相信生活就是一场悲剧,而且知道它只能有一个结果。”

《印第安营地》中,通篇都是围绕着尼克与父亲前往印第安营地解救临产妇女的情节展开,小说以故事的发生、发展,乃至高潮的清晰脉络为读者展现了一副救人于水火之中的英雄画面,这正是海明威风格的独特之处。

可是从几处生动的对话和印第安丈夫微妙的行为描写中,都能深深地感受到种族歧视的画面,感受到善与恶的对立。小说虽然以尼克父子的对话为主线,然而可怜、善良而又讲情义讲友爱的印地安人却在海明威的笔下形象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在白人医生的世界中,印第安人就像是任人宰割的牲畜一样,无需半点尊重和同情,读者通过海明威简短的描述深刻体会到蕴含在其作品里的对印第安人尊重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对白人种族歧视的批判精神。

(8)杀手海明威赏析扩展阅读

《印第安人营地》是美国作家海明威早期创作的一个短篇小说,收录于1924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白人医生带着自己的孩子去到印第安人那儿为一位难产的孕妇接生的故事。作者用一种平静的叙事基调讲述了这个故事,至于这个男人为什么自杀却没有交代详明。

1918年,正值19岁的海明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并身负重伤,医生从他身上取237块弹片,还有少数弹片至死都留在他的身体里。战争像这些弹片一样给他的心灵留下难以愈合的创伤。

他清楚地看到战争摧毁了人类文明,摧毁了青年对生活美好的幻想,摧毁了建立在人道主义基础上的道德和价值观念。战争给海明威的精神和肉体带来的巨大创伤,促使他最终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1961)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899年7月21日生于芝加哥市郊橡胶园小镇。父亲是医生和体育爱好者,母亲从事音乐教育。6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二,从小酷爱体育、捕鱼和狩猎。

中学毕业后曾去法国等地旅行,回国后当过见习记者。第一次大战爆发后,他志愿赴意大利当战地救护车司机。1918年夏在前线被炮弹炸成重伤,回国休养。

后来去加拿大多伦多市星报任记者。1921年重返巴黎,结识美国女作家斯坦因、青年作家安德森和诗人庞德等。1923年发表处女作《三个短篇小说和十首诗》,随后游历欧洲各国。1926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初获成功,被斯坦因称为“迷惘的一代”。

㈨ 杀手:海明威短篇小说的内容简介

《杀手:海明威短篇小说(评注本)》精选了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经典短篇小说版17部,包括其最具权代表性的短篇《杀手》、《乞力马扎罗山的雪》、《白象似的群山》、《士兵之家》、《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没有被斗败的人》、《三天大风》、《雨中的猫》、《一个同性恋者的母亲》、《一天的等待》等。
《杀手:海明威短篇小说(评注本)》提供最地道的英文,最优美的译文,在每一篇小说之前,特别提供精彩独特的“导读”,旨在提供当时的社会语境及其与作者其他作品的内在联系,同时又表达出编撰者的强烈的阅读感受,做到与读者交流的目的。此外,原文中的注释,也就是注疑释典,是很见功力的工作。注释与导读比较起来,一个是放大镜,一个是显微镜,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让我们看到了作品的全貌。

㈩ 谁知道关于“海明威”的事迹,以及这方面的赏析

海明威

1961年7月2日,蜚声世界文坛的海明威用自己的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整个世界都为此震惊,人们纷纷叹息这位巨人的悲剧。美国人民更是悲悼这位美国重要作家的陨落。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郊外橡树园镇一个医生的家庭。他的父亲酷爱打猎、钓鱼等户外活动,他的母亲喜爱文学,这一切都对海明威日后的生活和创作产生了不少的影响。中学毕业后,海明威在美国西南的堪萨斯《星报》当了6个月的实习记者。这家报馆要求新闻报道简捷明快。海明威在《星报》受到了良好的训练。

康复后的海明威作为加拿大多伦多《星报》的记者常驻巴黎。他对创作怀着浓厚的兴趣,一面当记者,一面写小说。他的创作得到当时著名小说家的鼓励和指点。在近10年的时间里他出版了许多作品,其中最有名的是《太阳照常升起》。《太阳照常升起》是海明威第一部重要的小说。写的是像海明威一样流落在法国的一群美国年轻人。他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迷失了前进的方向,战争给他们造成了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巨大伤害,他们非常空虚、苦恼和忧郁。他们想有所作为,但战争使他们精神迷惘,尔虞我诈的社会又使他们非常反感,他们只能在沉沦中度日,美国作家斯坦因由此称他们为“迷惘的一代”。这部小说是海明威自己生活道路和世界观的真实写照。海明威和他所代表的一个文学流派因而也被人称为“迷惘的一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海明威怀着要亲临战场领略感受战争的热切愿望,加入美国红十字会战场服务队,投身意大利战场。

大战结束后,海明威被意大利政府授予十字军功奖章、银质奖章和勇敢奖章,获得中尉军衔。伴随荣誉的是他身上237处的伤痕和赶不走的恶魔般的战争记忆。

1929年,海明威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和《永别了,武器》是“迷惘的一代”文学的最好作品。小说的主人公享利是个美国青年,他自愿来到意大利战场参战。在负伤期间,他爱上了英籍女护士凯瑟琳。享利努力工作,但在一次撤退时竟被误认为是德国间谍而险些被枪毙。他只好跳河逃跑,并决定脱离战争。为摆脱宪兵的追捕,享利和凯瑟琳逃到了中立国瑞士。在那里,他们度过了一段幸福而宁静的生活。但不久,凯瑟琳死于难产,婴儿也窒息而亡。享利一个人被孤独地留在世界上,他悲痛欲绝,欲哭无泪。小说在战争的背景下描写了享利和凯瑟琳的爱情,深刻地指出了他们的幸福和爱情是被战争推向毁灭的深渊的。

1928年,海明威离开了巴黎,居住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和古巴,过着宁静的田园生活。他经常去狩猎、捕鱼、看斗牛。但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海明威无法再过宁静的生活了。1937年至1938年,他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奔波于西班牙内战前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作为记者随军行动,并参加了解放巴黎的战斗。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海明威立即将自己的游艇改装成巡艇,侦察德国潜艇的行动,为消灭敌人提供情报。1944年,海明威随同美军去欧洲采访,在一次飞机失事中受重伤,但痊愈后仍深入敌后采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获得一枚铜质奖章。

1940年,海明威发表了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的反法西斯主义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作品描写了主人公美国青年乔顿,他志愿参加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奉命在一支山区游击队的配合下,在指定时间炸毁一座具有战略意义的桥梁。乔顿炸毁了桥梁,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独自狙击敌人,等待他的是死亡。乔顿有高度的正义感和责任心,他因自己能为反法西斯斗争捐躯而感到光荣和自豪。这部作品是海明威中期创作中思想性最强的作品之一,在相当程度上克服和摆脱了孤独、迷惘与悲泣的情绪,把个人融入到社会中,表现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1952年,海明威发表了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老渔夫桑提亚哥在海上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起初,有一个叫曼诺林的男孩跟他一道出海,可是过了40天还没有钓到鱼,孩子就被父母安排到另一条船上去了,因为他们认为孩子跟着老头不会交好运。第85天,老头儿一清早就把船划出很远,他出乎意料地钓到了一条比船还大的马林鱼。老头儿和这条鱼周旋了两天,终于叉中了它。但受伤的鱼在海上留下了一道腥踪,引来无数鲨鱼的争抢,老人奋力与鲨鱼搏斗,但回到海港时,马林鱼只剩下一付巨大的骨架,老人也精疲力尽地一头栽倒在陆地上。孩子来看老头儿,他认为桑提亚哥没有被打败。那天下午,桑提亚哥在茅棚中睡着了,梦中他见到了狮子。“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是桑提亚哥的生活信念,也是《老人与海》中作者要表明的思想。通过桑提亚哥的形象,作者热情地赞颂了人类面对艰难困苦时所显示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孩子准备和老人再度出海,他要学会老人的一切“本领”,这象征着人类这种“打不败”的精神将代代相传。

桑提亚哥是海明威所崇尚的完美的人的象征:坚强、宽厚、仁慈、充满爱心,即使在人生的角斗场上失败了,面对不可逆转的命运,他仍然是精神上的强者,是“硬汉子”。“硬汉子”是海明威作品中经常表现的主题,也是作品中常有的人物。他们在外界巨大的压力和厄运打击时,仍然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甚至视死如归,他们尽管失败了,却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有着胜利者的风度。

海明威一生勤奋创作。早上起身的第一件事,就是进行写作。他写作时,还有一个常人没有的习惯,就是站着写。他说:“我站着写,而且是一只脚站着。我采取这种姿势,使我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迫使我尽可能简短地表达我的思想。”

30、40年代,他塑造了摆脱迷惘、悲观,为人民利益英勇战斗和无畏牺牲的反法西斯战士形象《第五纵队》,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50年代,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形象”(代表作《老人与海》1950)。海明威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20年代是海明威文学创作的早期,他写出了《在我们的时代里》、《春潮》、《没有女人的男人》和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等作品。这一时期,正值西方世界沉沦为爱略特在社会崩溃背后所看到的荒原时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就是写战后一群流落欧洲的青年的生活情景以及他们精神世界的深刻变化。小说主人公杰克·巴恩斯是一名美国记者,战争毁掉了他的性能力。他爱上了一名英国护士勃瑞特·艾希利,后者也倾心于他,但他们无法结合。

一个美国作家罗伯特·柯恩——一个对生活颇多虚妄与浪漫幻想的人也爱上了勃瑞特,但她并不喜欢他。这一群历经沧桑的青年,战后浪迹欧洲大陆,整日无所事事,聚饮、争吵或殴斗。战争夺取了他们的亲人,给他们留下了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创伤,他们对战争极度厌恶,对公理、传统价值观产生了怀疑,对人生感到厌倦、迷惘和懊丧。小说从一个独特的角度谴责了战争,具有反战色彩。小说因写了一代人的迷惘而成了“迷惘的一代”文学流派的代表作。

《永别了,武器》(又译《战地春梦》)是海明威的代表作。他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为主题,揭示了“迷惘的一代”出现的历史原因,控诉了战争毁灭人的理想和幸福,戕害人们的心灵,并使千百万无辜生因此涂炭。这篇作品显露了海明威散文风格的基本特色和“现代叙事艺术”。作品故事情节简单而意境纯一,语言朴实无华,句子短小凝练,环境描写达到情景交融。

40年代,他根据在非洲的见闻和印象写了《非洲的青山》、《乞力马扎罗山的雪》, 还发表了《法兰西斯·玛贝康短暂的幸福》。1932年发表了《午后之死》, 尊奉美国建筑师罗德维希的名言“越少,就越多”,使作品趋于精炼,缩短了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提出了“冰山原则”,只表现事物的八分之一,使作品充实、含蓄、耐人寻味。

二战后,海明威创作进入晚期,其代表作为《老人与海》,由于小说中体现了人在“充满暴力与死亡的现实世界中”表现出来的勇气而获得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是:“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他的近著《老人与海》中,同时也由于他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对于这一赞誉,海明威是当之无愧的。海明威一生的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以自己的经历披露了当权者的伪善和现实的残酷,刻画了美国年轻一代的迷惘情绪,作品中洋溢着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在探索艺术创作的途径中使现实主义在开放性的兼容并蓄中获得了新的光采!

获奖后的海明威患有多种疾病,给他身心造成极大的痛苦,没能再创作出很有影响的作品,这使他精神抑郁,形成了消极悲观的情绪,终于以自杀这种方式解脱了自己。这也是海明威“硬汉子精神”的一种追求吧。

美国著名的小说家埃尔内斯托• 海明威,出生在美国伊利诺斯州澳亚克.帕克。1961年7月2日在维西亚小庄园自杀身亡。在他生命的最后22年,一直居住在哈瓦那郊外的维希亚小庄园里,仅和哈瓦那相距半小时的汽车行程。在那里,海明威创作了著名的小说《为谁敲丧钟》(1940年)。当他饮弹身亡永久离开这个家时,作为一名作家,他已经誉满人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于是,在那个小庄园里留下了海明威的“罗亚尔”拍手提打字机、狗坟、50只猫和他漫长人生旅途中创作的9000部不朽名著。许多年以后,拉丁美洲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哥伦比亚著名作家加西亚• 马尔克斯参观海明威的庄园后惊叹:“这是一个多么少有的图书馆”。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