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插花作品赏析
❶ 哪位大侠知道有关盆景艺术 营养 养护和管理类的书 介绍几本
学习本章可使学生明确插花艺术定义、范畴及特点,并从总体上对插花艺术有一概观的了解。应结合插花作品的照片或实物,用优秀作品感染学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插花艺术及其特点
二、插花艺术分类
三、花艺设计与花道
第二章:插花艺术基本知识(3学时)
本章介绍插花艺术的一般知识,其中基本技能应示范讲解。花材的基本知识为本章重点。
一、花材
二、插花器具
三、插花的基本技能
四、学习插花的方法与步骤
第三章:插花造型的基本理论(3学时)
本章为重点章之一。对基本原理的讲解应利用照片或实物以加深学生理解。
一、造型的基本要素
二、插花造型的基本原理
第四章: 插花艺术发展简史(1学时)
学习本章可使学生从纵向上掌握插花艺术发展的历史,重点讲授中国插花艺术的悠久历史,以激发学生对弘扬我国传统插花艺术的责任感。
一、插花艺术起源
二、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三、日本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四、西方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第五章 西方传统插花艺术(1学时)
讲授本章,重点讲授西方传统几何式插花造型设计的要求,并结合实验课使学生掌握其基本花型的插作。
一、西方传统插花艺术的风格和特点
二、传统几何插花造型设计的要求
三、基本花型插作示例
第六章 东方传统插花艺术(2学时)
讲授本章应重点介绍东方传统插花艺术的特点、创作理念及表现技法,并结合实验课使学生掌握其基本花型的插作。
一、东方传统插花艺术的特点与风格
二、东方传统插花艺术的创作理念与法则
三、写景式插花的表现技法
四、东方传统插花的基本花型插示例
五、中国古典插花的花型及理念
六、日本传统插花的主要花型及表现技法
第七章 现代插花艺术(4学时)
讲授本章应加强示范教学,其中现代插花的设计技巧为本章重点和难点。
一、现代插花艺术的特点
二、现代插花的设计技巧
三、东西结合的现代插花
四、自由造型的现代插花
五、花篮插花
六、小品花、微型花、敷花、浮华、壁挂花
七、手扎花束与包装
八、人体花饰
九、丝带花、缎带花的制作
十、花车的制作
十一、人造花与干花的插制
第八章 插花艺术作品的应用、鉴赏与评比(1学时)
插花作品的评比条件是衡量作品优略的标准,又对作品插作有指导意义,应作为本章重点讲授。
一、插花艺术作品的应用
二、插花艺术作品的鉴赏
三、插花作品的评比
中篇 盆景艺术
第九章:盆景艺术概述(2学时)
本章介绍盆景及其艺术特点、盆景的作用及盆景类别与流派。学习本章可使学生对盆景艺术有一概观的了解。讲授本章应结合照片或盆景园的参观,增强学生的感性知识。
一、盆景定义、其艺术特点及其作用
二、盆景分类
三、盆景流派
第十章:盆景发展史(1学时)
本章介绍盆景发展史。讲授本章应使学生了解中国盆景的悠久历史,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盆景的热爱。
一、盆景起源
二、中国盆景发展史
三、日本及欧美盆景史
第十一章:盆景理论基础(2学时)
了解盆景美学特点、掌握盆景造型基本理论对于提高学生对盆景艺术品的鉴赏能力和制作能力至关重要,本章为重点章之一,讲授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一、盆景美学特点
二、盆景制作原理
第十二章:树木盆景制作(3学时)
本章介绍盆景植物材料获得、树木盆景制作的一般技术及不同类型的树木盆景的技术特点。本章教学应注意示范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盆景植物材料的获得
二、树木盆景设计与造型技艺
三、不同类型树木盆景制作特点概述
第十三章:山水盆景制作(3学时)
本章介绍山石材料特点、山水盆景制作的一般技术及特殊类型山水盆景的制作。
一、山石材料与制作工具
二、山水盆景设计和制作技艺
三、特类山水盆景制作
第十四章 水旱盆景制作技艺(1学时)
本章讲授水旱盆景的风格特点与制作特点。应注意讲清水旱盆景与树木盆景及山水盆景的主要区别。
一、 水旱盆景特点及其发展
二、 水旱盆景制作特点
第十五章:盆景养护管理(3学时)
本章介绍盆景养护的原理和一般技术,讲授本章应注意与花卉栽培学、园林树木栽植养护及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等相关课程的衔接,避免重复。
一、树木盆景养护管理
二、山水盆景养护管理
三、水旱盆景养护管理
第十六章:盆景题名、陈设与鉴赏(2学时)
本章介绍盆景的题名原则和方法及陈设、鉴赏方面的内容。
一、盆景题名
二、盆景陈设
三、盆景鉴赏
下篇 压花艺术
第十七章 压花艺术概述(2学时)
本章讲授压花艺术的特点与应用,压花艺术的发展历史等。本章教学可使学生对压花艺术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一、 压花艺术及其特点
二、 压花艺术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三、 压花艺术的应用
第十八章 压花作品的设计与制作(6学时)
本章讲授压花花材的采集加工与压花作品的构图设计及制作,教学中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应结合实验课,使学生掌握常见压花花材的采集加工方法及各种压花作品的设计技巧与制作技术。
一、 压花花材的采集与加工
二、 压花作品常见构图形式
三、 压花作品的制作技术
实验实习部分
一、半球型、水平型插作(2学时)
二、三角型、扇型插作(2学时)
三、倒T型、圆锥型插作(2学时)
四、L型、不等边三角型插作(2学时)
五、弯月型、S型插作(2学时)
六、东方式盘花插作(2学时)
七、东方式瓶花插作(2学时)
八、花束及胸花制作(2学时)
九、山水盆景制作(4学时)
十、常用压花花材的识别与分类(4学时)
十一、压花叶材的采集、制作与分类(4学时)
十二、压花书签的设计制作(4学时)
十三、压花贺卡的设计制作(4学时)
十四、压花风景图案的设计制作(4学时)
十五、组合式压花画的设计制作(4学时)
十六、山水画型压花画的设计制作(4学时)
四、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理论课教材:
黎佩霞,范燕萍主编.《插花艺术基础》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彭春生,李淑萍主编《盆景学》第二版,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年
应锦凯《压花与干花技艺》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
实验课教材:
柴慈江,刘峄,赵国防 编著《花卉艺术学实验指导》,天津农学院,2003年
主要参考书:
王莲英,秦魁杰,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年
王莲英,秦魁杰,中国古典插花名著名品赏析,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
王莲英等编著,插花艺术问答,金盾出版社,1993年
王绍仪,实用插花花材,乌鲁木齐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
蔡仲娟主编,插花员:初级、中级,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
马文其. 盆景制作与养护.修订版, 金盾出版社,2000年
耐翁著,盆栽技艺,中国林业出版社,1982年
赵庆泉,汪传龙,赵庆泉盆景艺术,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
❷ 几何式花型插作的步骤有哪些
可以通过平移把抄其中袭一个端点移至圆心。由于在圆内任取两点所得的线段最长就是直径,那就以原来的圆心为圆心、以原来的圆的直径为半径画一个更大的圆。如果另一个端点落在原来的小圆中,那么线段长就小于半径;如果另一个端点落在小圆之外且在大圆之内,那么线段长就大于半径。这样就可以通过面积之比来反映概率了。
❸ 请各位大狭给一些关于东西方插花艺术的参考文献
当今世界插花流派众多,然而,从总体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中国、日本等国为代表的东方风格插花,另一种是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风格的插花。这两种插花风格有着较明显的区别。
西方风格插花特点:
西方风格的插花,注重色彩的渲染,强调装饰得丰茂,布置形式多为各种几何形体,表现为人工的艺术美和图案美。它的特点有:
1.用花数量比较大,有花木繁盛之感。一般以草木花卉为主,如香石竹、扶郎花、百合、菖兰、菊花、马蹄莲和月季等。
2.形式注重几何构图,比较多的是讲究对称型的插法,有雍容华贵之态。常见形式有半球形、椭圆形、金字塔形和扇面形等大堆头形状,亦有将切花插成高低不一的不规则变形插法。
3.色彩力求浓重艳丽创造出热烈的气氛,具有豪华富贵之气。花色相配,较多采用一件作品几个颜色,每个颜色组合在一起,形成多个彩色的块面,因此有人称其为色块的插花;亦有将各色花混插在一起,创造五彩缤纷的效果。
东方风格插花特点:
中国和日本等国的东方式插花,崇尚自然,朴实秀雅,富含深刻的寓意。其特点为:
1.使用的鲜花不求繁多,只需插几枝便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造型较多的使用青枝绿叶来勾线、衬托。常用的枝叶有银柳、十大功劳、火棘、八国金盘、棕榈和松树等。
2.形式是追求线条、构图的完美和变化,崇尚自然,简洁清新。造型构图讲究丽姿佳态,达到虽有人作,宛如天成之境。或似幽静绝妙的风景小品,或成一幅折枝花卉图。排列处置就像绘竹那样:“只需三两杆,清风自然足”,要求删繁就简,并确立了三大主枝构成不等边三角形的定位方法,高低横斜遵循一定规则,但又不拘成法。
3.插花用花朴素大方,清雅绝俗,一般只用两至三种花色,简洁明。对色彩的处理,较多运用对比色,特别是花卉利用容器的色调来反衬,同时也采用协调色。这两种处理方法,通常都需要用枝叶衬托。
东、西方插花风格评析
东方和西方插花的形式,之所以有着明显的区别和特色.这是各民族所具有的特性决定的。欧美人性情奔放热烈,喜欢一些能够直接表露的东西,而东方人的性格与其相反,比较内向稳重,喜欢较含蓄的东西。如菲律宾报纸对此曾评述道:“英、美两国以插成大堆头为尚,亦以豪华色泽为主.万紫千红的花朵,争研斗丽地映入人们的眼帘,表现出那种豪华富贵的气氛.尤其适合用于圣诞、新年、生日、结婚、感恩节日。法国人素来是罗曼蒂克的,所以他们的插花是抽象的,以印象派来表现他们的民族性。中国人以风雅见称.有人用‘一枝独秀’来比喻花的美;又说‘莲之出于污泥而不染’,‘桃李争春’;又用松竹梅来代表寒冬三友;中国人用诗情画意来插的,这也是代表中国人的民族性。”
由此可见.插花艺术的表现.在较大的程度上受到民族习惯的影响.自然也使东、西方的插花各具特色。人们把西方大堆头的插花称为块面式插法.又把东方以勾线来表现插花的形式叫作线条式插花。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交往,各种艺术形式也在不断地被人们认识和吸取.东、西方插花出现了相互渗透的局面,彼此取长补短,不断得到改进和提高
西方插花讲究强烈的美感,给人以奔放热烈的印象。大多喜欢用色彩鲜明的花朵聚集在一起,给人视觉上的艳丽震撼。因为是大把大把的花聚拢,因而并不讲究造型与意境,只是为了突出花草的茂盛华贵,使气氛热闹。西方插花很注重几何构图,喜欢用S型和圆形。
东方插花则更注重线条感,使用花枝的数量并不多,形式追求线条、构图的完美与变化,多采用青枝绿叶,着重于天然姿态美,轻描淡写,清雅绝俗,插花用色淡雅,以幽雅见长,一般只用二三种花色,简洁。
❹ 如何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插花艺术
我国传统的插花艺术新近入选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对于继承和发展这一优秀的传统艺术,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这个项目是由北京林业大学与北京插花艺术研究会联合申报的。传统插花艺术入选市级文化遗产,专家们的心情十分复杂。在他们看来,保护这一濒危的优秀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据现有资料考证,传统插花艺术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它经过了汉代的初始期、南北朝的发展阶段、隋唐的兴盛期、宋代的极盛期、元明的成熟期、清后期的衰落期等各个阶段发展至今。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七大价值显著
极高的史学价值传统插花艺术在3000多年的发展中,见证了中国历代王朝的兴衰、传统文化艺术发展的进程、历代风土民情的变迁,具有极高的史学与民俗研究价值。
重要的文化价值 它几乎涵盖了我国所有民族、人群和时代。它受儒、释、道以及诗、书、绘画、文学等传统文化与艺术的滋养,具有深厚的艺术底蕴、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审美情趣。
突出的艺术价值 它吸取了园林、盆景、雕塑、书法、绘画等姐妹艺术的精华,与花材和容器完美融合,不仅仅是手工艺作品,而且是一种既有形式美,又有思想美和意境美的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活动,是一种自娱娱人的高雅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很好的社会价值 它不但对古代东方插花艺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注重意境创设、简约环保的创作技法等,还被西方现代插花所借鉴。
除此之外,传统插花艺术的实用价值、经济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也十分显著。
传统插花艺术 -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特色鲜明 专家告诉我们,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不同于现代西方插花。与现代西方插花相比,它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特征。这主要表现在7个方面:
一是追求花材的自然之美,不刻意改变其天然姿态,而是顺乎花枝的自然之势,“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二是追求花材的意趣美,讲求以花传情;三是善用木本花材,以线造型;四是采用不对称式构图形式;五是赋予花材丰富的内涵与象征性,寄托情思;六是注重将花材与花器、几架、配件以及作品环境的统一,体现整体和谐美;七是兼顾中国人的独特赏花方式,分曲赏、酒赏、香赏、谭赏、琴赏和茗赏等。
传统插花艺术 -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临近濒危 中国是东方式插花艺术的起源国,但如今说到东方式插花,世人只知道日本花道。实际上日本插花缘于我国隋唐时期,在各个发展阶段受到中国插花艺术的不同影响。自20世纪以来,日本将插花作为国粹极力提倡,其文化影响力遍及世界各地。西方以及日、韩等凭借经济强势抢占了插花艺术的话语权,甚至操纵了世俗的审美观。相形之下,我国作为东方式插花艺术的起源国,传统插花艺术却几近断流。
由于国人对传统插花艺术缺乏了解,专业研究人员匮乏,研究资金短缺以及深入资源普查、挖掘难度大等原因,使得传统插花艺术还未真正进入大众生活之中。大陆研究发展传统插花艺术的学术组织只有北京插花艺术研究会一家。系统梳理与传承、保护传统插花艺术这一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遗产,尚有许多工作要做。
据了解,1987年北京林业大学王莲英教授、秦魁杰教授牵头成立了北京插花艺术研究会,一直致力于传统插花艺术的研究、保护和传承。20年来,在挽救中国传统插花艺术这一瑰宝上做出了重大贡献。专家们编辑出版了<中国插花>、《传统插花艺术》和《中国古典插花名著名品赏析》等书籍;挖掘、整理了历代插花艺术图片百余幅;培训了两期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学员共40余人;3次在全国插花大赛上专门设立传统插花艺术形式的作品展览,并以图片展的形式展示了3000多年的历史进程;连续4年举办牡丹专题的传统插花艺术展览;多次举办传统插花艺术专题报告会,还在港澳地区和日韩等国进行专题讲座和插花表演。
资深插花艺术家王莲英教授、秦魁杰教授是我国传统插花艺术研究、保护和传承的带头人。他们发表了大量论著,王教授作为北京插花艺术研究会会长,在对传统插花历史、理论与技艺进行挖掘与整理的同时,极力弘扬与传承,并带领多名研究生对传统插花艺术理论与技艺进行研究。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入选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奠定了基础。据悉,北京林业大学已提交了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论证报告,详细制定了从2008年到2012保护的五年计划。领军人物王教授等寄希望于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得到国人的关注与政府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