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松花江上赏析

松花江上赏析

发布时间: 2021-01-27 15:26:37

『壹』 歌曲松花江上的歌词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反复是这首歌词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下列词句运用的反复
“我的家乡在松花江上”
“流浪!”_
“哪年,哪月”_
“爹娘啊,爹娘啊。”

『贰』 赏析松花江上

张寒晖词曲。 作品创作于1936年11月。

1936年,被蒋介石驱赶到“剿共”前线的东北军官兵,携老带小,布满西安的街头。他们被迫流亡关内,有家归不得,有仇不能报,却要为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去卖命,人人心中都郁结着悲苦怨愤,要倾吐,要爆发……。当时正在西安二中教书的张寒晖,天天见到这种流浪徘徊的惨景,耳鼓充满嗟叹痛苦的呼声,于是便谱写出了这首感人肺腑的独唱歌曲,以含着热泪哭泣似的音调,唱出了悲愤交加的声音,张寒晖曾说:“我把北方‘娘们’在坟上哭丈夫、哭儿子的那种哭声变成了《松花江》的曲调了。当然,这也要变一变才成……。”歌曲的结构是带尾声的二部曲式。倾述性的音调贯穿全曲,兼有叙事和抒情的特点,真切感人。旋律以环回萦绕、反复咏唱的方式引申展开,感情越来越激动,具有回肠欲断的效果。当尾声长处呼天抢地似的旋律时,歌曲达到高潮,在声泪俱下的悲痛中,蕴藏着要求起来抗争的力量。张寒晖谱成这首歌曲后,先亲自教二中学生歌唱,后来传到东北军的学生队里,不久就传遍了东北军。1936年11月,“西安事变”爆发前后,西安全城到处可以听到《松花江上》的歌声,并迅速传遍全国,作品在当时起到了唤醒民众的作用。解放后,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也选用了这首歌曲。

这首歌曲的结构是带尾声的二部曲式。具有倾诉性,叙述性兼抒情性的特点。歌词内容有很强的说服力,真切感人。第一部分是由两个乐段组成,每一段又都由三个乐句构成。这一部分的音调富于叙事与抒情的特点,倾诉着自己的家乡东北,有丰富的物产,还有自己的爹娘,第二部分的旋律以环回萦绕、反复咏唱的方式得到了展开,感情越来越激动,具有回肠欲断的效果。这部分以呼喊似的音调,悲愤的情绪,控诉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东北后的滔天罪行,表达了东北人民要求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最后的尾声,唱出了呼天唤地似的旋律,使歌曲达到了高潮。在声泪俱下的悲痛中,蕴藏着要求起来反抗斗争的力量。

《作者简介》

张寒晖(1902——1946)作曲家、戏剧家。原名张兰璞,河北保定人。1925年考人北京艺术专门学校戏剧系学习,毕业后,在北京、西安等地从事教育、戏剧及报刊编辑作。1941年去延安,历任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秘书长、戏剧委员会委员等职。业余时间进行音乐创作,写下了秧歌剧多种及歌曲五十余首。他的歌曲绝大部分是自己作词,其中流传最广的有《松花江上》、《游击乐》、《去当兵》、《为什么要悲伤》、《纸之歌》,以及根据陇东民歌改编的《军民大生产》等。

『叁』 《松花江上》是在什么时代背景下创作的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松花江上》1935年张寒晖在西安目睹东北军和东北人民流亡惨状而创作的一首抗日歌曲。歌曲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以至中国人民的悲愤情怀,被誉为《流亡三部曲》之一,风靡中华大地。

创作背景: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张学良电令时任东北军参谋长荣臻保存实力,消极对待日本关东军的挑衅,致使东北军官兵被迫流亡关内,心头都郁结着悲苦怨愤。在西安,张寒晖耳闻目睹了几十万东北军和人民流亡悲痛的声音与惨景。他到西安北城门外东北难民集中的地区走访,与东北军的官兵和家属攀谈,听他们控诉“九一八”日本鬼子的罪行,听他们对失去故乡、亲人的思恋。 以此创作出《松花江上》的歌词,并以北方失去亲人的女人,在坟头上的哭诉哀声为素材,写成《松花江上》的曲调。

歌曲赏析

毛泽东曾经这样说过,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两个师的兵力。《松花江上》在日寇大举侵华的紧要关头,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乃至全国人民的悲愤情怀,唤醒了民族之魂,点燃了中华大地的抗日烽火。

这首歌曲的结构是带尾声的二部曲式,具有倾诉性、叙述性兼抒情性的特点。歌词内容有很强的说服力,真切感人。第一部分是由两个乐段组成,每一段又都由三个乐句构成。这一部分的音调富于叙事与抒情的特点。第二部分的旋律以环回萦绕、反复咏唱的方式得到了展开,感情越来越激动,具有回肠欲断的效果。这部分以呼喊似的音调、悲愤的情绪,控诉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东北后的滔天罪行,表达了东北人民要求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最后的尾声,唱出了呼天唤地似的旋律,使歌曲达到了高潮。在声泪俱下的悲痛中,蕴藏着要求起来反抗斗争的力量。

社会影响

“西安事变”前夕,西安爱国青年去临潼请愿时,行至十里铺,张学良将军驱车赶来,劝导学生勿去临潼,怕有危险。这时,有人唱起了……“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歌声悲壮,令人断肠。张学良将军沉痛地说:“请大家相信我,我是要抗日的……我在一周之内,用事实来答复你们。”可以说,这首歌,对“西安事变”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

1937年除夕,周恩来在《现阶段青年运动的性质与任务》一文中,也提到:“一支名叫《松花江上》的歌曲,真使人伤心断肠。”上个世纪60年代,周总理指示,将《松花江上》编进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可见当年这首歌曲的流传和对中国人民抗战,有着巨大的影响。

2015年8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网络投票结果,《松花江上》是入选的10首歌曲之一。

『肆』 赏析《松花江上》

是歌?还是?

『伍』 《松花江上》1.请用"//‘’将歌词分为三层,并概括层意。2.反复是这首歌词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试分析下

1.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抄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描绘家乡富饶美丽,生活祥和的景象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与第一层境况产生强烈反差,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侵略,造成东北人民流离失所,流浪他乡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
才能欢聚一堂?

// 表达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对和平的向往。
2.
反复修辞的运用,大大增强了词句上感情的递进,渲染出作者悲愤的情怀。

『陆』 《松江花上》这首歌词主要修辞是反复,举例分析反复的作用

这首歌词恰当地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格,比如,两次连用“我的家在东北松回花江上”,突显了怀恋答家乡的情感。“九一八”反复用两次,表达了难忘国耻的情感。“流浪”反复3次,宣泄流浪之苦,以及心中的哀愁。“哪年哪月”反复两次,尽抒期盼回乡的情思,表达驱逐日寇的决心。最后反复两次“爹娘啊”,仿佛是流亡者大放悲声的哭诉,悲愤之情达到高潮。反复修辞格的使用,不仅强化了要表达的情感,同时使歌词的节奏感更为鲜明。

你的认可是我解答的动力,请采纳

『柒』 松花江上的歌曲赏析

毛泽东曾经这样说过,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两个师的兵力。《松花江上》内在日寇大举侵华的紧容要关头,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乃至全国人民的悲愤情怀,唤醒了民族之魂,点燃了中华大地的抗日烽火。
这首歌曲的结构是带尾声的二部曲式,具有倾诉性、叙述性兼抒情性的特点。歌词内容有很强的说服力,真切感人。第一部分是由两个乐段组成,每一段又都由三个乐句构成。这一部分的音调富于叙事与抒情的特点。第二部分的旋律以环回萦绕、反复咏唱的方式得到了展开,感情越来越激动,具有回肠欲断的效果。这部分以呼喊似的音调、悲愤的情绪,控诉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东北后的滔天罪行,表达了东北人民要求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最后的尾声,唱出了呼天唤地似的旋律,使歌曲达到了高潮。在声泪俱下的悲痛中,蕴藏着要求起来反抗斗争的力量。

『捌』 松花江上 歌词解释

松花江上目录[隐藏]

【创作背景】
【歌曲赏析】
【歌词全文】
【同名电影】
基本资料
演职员表
制作发行
剧情介绍
相关评论
电视剧剧情介绍
分集剧情介绍
【创作背景】
【歌曲赏析】
【歌词全文】
【同名电影】
基本资料
演职员表
制作发行
剧情介绍
相关评论电视剧
剧情介绍 分集剧情介绍

[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男高音抒情歌曲,由张寒晖作于1936年。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中国东三省,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驱赶“剿共”前线的东北军官兵,携老带子,布满西安街头。他们被迫流亡关内,有家不能归,有仇不能报,却要为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去卖命,从心头都郁结着悲苦怨愤,要倾吐,要爆发 。正是在如此的背景下,张寒晖谱写了这首感人肺腑的独唱曲,以含着热泪的哭泣似的音调,唱出了悲愤交加的声音。他把自己的这首歌教给学生、群众演唱,然后,他带领群众到西安的城墙上,街头中去演唱,悲怨壮烈的歌声深深打动了广大东北军官兵的心,竟有数万名官兵听后落泪。“西安事变”爆发前后,西安城里已到处可以听到《松花江上》的歌声,并迅速传遍全国。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这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曾被誉为“流亡三部曲”之一,而风靡中华大地的抗战歌曲《松花江上》。
西安事变前夕,西安爱国青年去临潼请愿时,行至十里铺,张学良将军驱车赶来,劝导学生勿去临潼,怕有危险。这时,有人唱起了“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悲壮的歌声令人断肠。张学良听了,沉痛地说:“请大家相信我,我是要抗日的……我在一周之内,用事实来答复你们。”
抗战开始后,周恩来曾代表中共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出席东北军军官会议。会议结束时,周指挥与会军官唱了这首歌。悲愤的歌声激起了大家思念故乡的情绪。当歌声进入“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时,全场军官有的热泪盈眶,有的低头哭泣,有的举起了拳头,“一定要打回老家去!”的决心,充溢着歌唱者的胸膛。
《松花江上》初由省立二中唱起,后流传东北军,并迅速唱遍了大江南北和长城内外。当时,这首歌曲并没有出版,而且谁也不知道作者是张寒晖,可是,那旋律中凝聚的血泪却强烈地感染着爱国的中华儿女们,人们争相传抄传唱,在祖国破碎山河的上空,到处飘荡着歌曲中的呼号。
1938年7月7日晚,武汉举行了抗日周年的盛大活动,十多万群众分乘几百条木船,举着火把汇聚在长江之上。这时候,不知是谁领头唱起了《松花江上》,立即引起大家的呼应,十几万人的歌声掀起了巨大的声浪,汇成了人间罕见的、血泪凝聚的感情的交响。
一直埋头苦干的革命音乐家张寒晖,就是这样代表着人民倾吐呼号,为我们留下了这首不朽的战斗性的悲歌。
[编辑本段]【歌曲赏析】
1936年,被蒋介石驱赶到“剿共”前线的东北军官兵,携老带小,布满西安的街头。他们被迫流亡关内,有家归不得,有仇不能报,却要为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去卖命,人人心中都郁结着悲苦怨愤,要倾吐,要爆发……。当时正在西安二中教书的张寒晖,天天见到这种流浪徘徊的惨景,耳鼓充满嗟叹痛苦的呼声,于是便谱写出了这首感人肺腑的独唱歌曲,以含着热泪哭泣似的音调,唱出了悲愤交加的声音,张寒晖曾说:“我把北方‘娘们’在坟上哭丈夫、哭儿子的那种哭声变成了《松花江》的曲调了。当然,这也要变一变才成……。”歌曲的结构是带尾声的二部曲式。倾述性的音调贯穿全曲,兼有叙事和抒情的特点,真切感人。旋律以环回萦绕、反复咏唱的方式引申展开,感情越来越激动,具有回肠欲断的效果。当尾声长处呼天抢地似的旋律时,歌曲达到高潮,在声泪俱下的悲痛中,蕴藏着要求起来抗争的力量。张寒晖谱成这首歌曲后,先亲自教二中学生歌唱,后来传到东北军的学生队里,不久就传遍了东北军。1936年11月,“西安事变”爆发前后,西安全城到处可以听到《松花江上》的歌声,并迅速传遍全国,作品在当时起到了唤醒民众的作用。解放后,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也选用了这首歌曲。
这首歌曲的结构是带尾声的二部曲式。具有倾诉性,叙述性兼抒情性的特点。歌词内容有很强的说服力,真切感人。第一部分是由两个乐段组成,每一段又都由三个乐句构成。这一部分的音调富于叙事与抒情的特点,倾诉着自己的家乡东北,有丰富的物产,还有自己的爹娘,第二部分的旋律以环回萦绕、反复咏唱的方式得到了展开,感情越来越激动,具有回肠欲断的效果。这首歌以带尾声的二部曲式为结构。倾诉性的音调贯穿全曲,并兼有叙事和抒情的特点,真切感人。旋律以环回萦绕,反复咏唱的方式引伸展开,感情越来越激动,具有回肠欲断的效果。当尾声唱出呼天唤地似的旋律时,歌曲达到了高潮,在声泪俱下的悲痛中,蕴藏着要求起来抗争的力量。
依据歌词的内容和感情的脉络,这首歌分为怀故、漂流、呼唤三个层次。词的开头部分:“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诉说了家乡的美丽富饶和丰富资源。第二部分“九一八,九一八,在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整夜在关内流浪。”概括地描述了国土沦丧后的悲惨遭遇,控诉了日本侵略军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尤其第三部分是歌曲的高潮。“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那撕心裂肺的旋律,无限感慨地向故乡的亲人发出呼唤,抒发着对早日收复失地的强烈渴望。歌中的“我”那满含热泪、悲愤交加的音调,使每个中国人为之动容。
上世纪60年代,我国著名男高音李光羲在大型歌舞剧《东方红》演唱这首歌曲,受到周总理的亲切接见。
郑钧翻唱了这首歌,感觉还不错,大家听听。
[编辑本段]【歌词全文】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
才能欢聚一堂?
1936年

『玖』 如何鉴赏歌曲《松花江上》

鉴赏歌曲《松花江上》..........

『拾』 松花江上歌词

歌名:松花江上

演唱:张寒晖

词:张寒晖

曲:张寒晖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 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九一八 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 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 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 哪月

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 爹娘啊

什么时候

才能欢聚一堂

(10)松花江上赏析扩展阅读

《松花江上》1935年张寒晖在西安目睹东北军和东北人民流亡惨状而创作的一首抗日歌曲。歌曲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以至中国人民的悲愤情怀,被誉为《流亡三部曲》之一,风靡中华大地。

2015年8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网络投票结果,《松花江上》是入选的10首歌曲之一。

创作背景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张学良电令时任东北军参谋长荣臻保存实力,消极对待日本关东军的挑衅,致使东北军官兵被迫流亡关内,心头都郁结着悲苦怨愤。

在西安,张寒晖耳闻目睹了几十万东北军和人民流亡悲痛的声音与惨景。他到西安北城门外东北难民集中的地区走访,与东北军的官兵和家属攀谈,听他们控诉“九一八”日本鬼子的罪行,听他们对失去故乡、亲人的思恋。

以此创作出《松花江上》的歌词,并以北方失去亲人的女人,在坟头上的哭诉哀声为素材,写成《松花江上》的曲调。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