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报秋赏析

报秋赏析

发布时间: 2021-01-27 04:57:25

A. 报秋宗璞读后感

《报秋》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对比的运用是这篇文章突出的艺术表现手法。(评)
太阳花又名“死不了”,但“死不了”都“种死了”;而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叙)这是第一比。这层对比反衬出玉簪花生命力之强。(析)
报秋的玉簪花不择环境,具的极强的生命力,总是保持洁净,秋季来临,花开灿烂,芳香浓烈,坦然“报秋”;而“我”却总处在“懒洋洋”的精神状态中,在人生的“收获”之秋“两手空空”,只有“不安和焦虑”。(叙)这是第二比。这一层对比既是对时光易逝而自己一事无成的惋惜,又是对人生该有所作为的期待。(析)
朱敦儒对生活的态度是“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析)而作者却从玉簪花的身上悟出“不必深杯酒满,不必小圃花开”,要主动地“领取生活”,(叙)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析)这是第三比。这一比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指出了处在完全不同于朱敦儒所处时代与环境的人们应有的人生态度。(析)
以上三层对比,层层推进。作者正是通过对比的手法来结构文章,彰显主旨。(评)
试析《报秋》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
《报秋》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清晰地显露出作者的心路历程。我们了解了这一历程,也就触摸到了文章的主题。
这一历程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玉簪花的开放,让先生感觉到时光飞逝,先是“一惊,随即怅然”;其次是玉簪花顽强的生命力,给先生以强烈的感受,尤其是此花“不要人照料”,“不挑地方,不拣土壤”,“随便种种”,就“蓬勃生长”,花香浓郁,而先生在这一、两年中,却“总在不安和焦虑中”;最后是兄长寄词,让先生感悟到“不必深杯酒满,不必小圃花开,只要心中领取,便是逍遥”。
这一历程十分明晰,玉簪花仿佛是作者的参照物,它顺应自然,自在生长,生机勃勃。而作者自身呢?感叹时光飞逝,感叹秋来无获。由此,作者感悟到“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至此,文章的主题也就豁然开朗了,就是:时光易逝,要珍惜光阴,抓住现在,抓住人生的每时每刻,有所做为,不能虚度年华。
谈谈《报秋》的构思技巧
宗璞先生的《报秋》全文分成“报秋”和“知秋”两大部分。这两部分层层铺垫,前后勾连,结构严谨。
前六段写“报秋”,扣住一个“感”字。文章开篇写我看见平簪花“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先是一惊,随即怅然”。此句领起下文。我为什么一“惊”呢?原来“这花一开,没几天就是立秋”。作者在点题的同时,也巧妙地设下伏笔,让读者去揣摩“我”为什么“怅然”。2至4段用对比手法,极力状写玉簪花给人的深刻印象:开在百花凋零的初秋的玉簪花,呈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只有这种“生命力极强的花”才会在初秋让满园飘香,让人警醒“秋来了”。所以第5段就写玉簪花的芳香醒脑,并再次点题。
面对这生命力极强的玉簪花,作者自会观照自身: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两手空空”。这正是我“怅然”的原因。至此,第一部分也就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文章后三段写“知秋”,突出一个“悟”字。在吟咏朱敦儒的词的过程中“我”理解了“领取而今现在”的内涵。悟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至此,“怅然”悄悄消逝,人生的真谛自然悟出,于是在结尾水到渠成地点出全文的主旨:“领取自己那一份”,“领取生活”。
《报秋》的艺术手法赏析
《报秋》篇幅不长,但综合运用多种艺术手法。
玉簪花开是作者悟生活、悟人生的起点,并由此展开了花与花、花与人、人与人的对比。玉簪花不同于太阳花等其它花,生命力极强,蓬勃生长,花开时芳香四溢,坦然“报秋”;而“我”到了人生该收获的“秋季”却“两手空空”,“总是焦虑与不安”。花与人的不同,引起了作者的思考,悟出了与朱敦儒不同的生活态度。正是这些对比,提起层层思索。这“对比”的手法运用得好。
作品既描写了花开之景,又直抒自我感慨之情,再引用古诗作更深层次的人生思考。全篇有景有情有思,有物有我有诗,描写、抒情、议论熔于一炉。这“立体”的手法运用得好。
文章一开头写看到玉簪花开“先是一惊,随即怅然”。为什么“怅然”?作者却不马上回答了,设一个悬念,之后却铺开笔墨写玉簪花,直至第6段才作出回答。解除了这个“悬念”,文章似可收束,而作者却出人意料另起一笔,写兄长寄来的朱敦儒的词。而又正是这词解除了“怅然”,水到渠成收结全文。这“跌宕”的手法运用得好。
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使文章亦如秋日里的玉簪花,飘散着浓郁的芳香。

B. 浪淘沙,作者邓剡,赏析及答案

《浪淘沙·疏雨洗天清》 当时邓剡被俘虏,和文天祥一同被押解北上。在途经建康,邓剡作了此词。浪淘沙 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 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须携酒访新亭。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这首词寓含有怀古感今的浓浓深情,语言极为明快,堪称邓剡现存的词中的一篇佳作。
浪淘沙 疏雨洗天清 邓 剡①
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 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须携酒访新亭②。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注】①邓剡:南宋词人,追随文天祥抗元。南宋灭亡,被俘押赴北上,本词为北上途经建康(今江苏南京)所作。
②新亭:在今南京市南,据史料记载,西晋灭亡后南渡士人经常相邀到此。
1.本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具体分析。(5分)
2.结合全词的内容,谈谈作者“枕簟凉生” “凉”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1.①用典(1分)“客身”句化用李煜的“梦里不知身是客”的词句,写出自身的飘零之况; “新亭”句,运用西晋灭亡后南渡士人的哀叹和相慰,写出亡国之痛(2分)②融情于景(1分)“井桐一叶做秋声”,秋叶飘落暗含着盛极而衰的哲理,“月淡潮平”,暗含心境的凄怆(此处若答成“反衬”,写出激愤之情,也可给1分)(1分) 2.①秋天到来,客观气候的转凉;②自身被俘,被押北上的凄凉身世;③家国沦亡的悲凉。(每点2分)(分析时结合全词)
二:14.“浪淘沙”是这首词的 。(1分)
15.对本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词开篇就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
B.井桐落叶勾起诗人身世之感,引出下文内容。
C.“不见王谢宅”隐含对南宋即将灭亡的担忧。
D.“访新亭”意味深长,为纾解自己无尽的情思。
16.赏析本词和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桐”“雨”意象的异同点。(4分)
参考答案:14.(1分)词牌名 15.(3分)C
16.(4分)相同:两首词的桐和雨都形象寄托了作者悲秋之感和凄苦哀愁。
不同:李清照借桐和雨更多抒发自身凄清孤独之苦,而邓剡则表现寂寞飘零的无奈,抒发亡国之痛,境界更深远。
邓剡
(1232-1303)又名光荐,字中甫,又号中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景定三年进士,为文天祥门友。剡以诗名世,江万里屡荐不就,后随天祥赞募勤王。宋末,元兵至,携家入闽。端宗即位,广东制置使赵潽晋辟为斡办官,荐除宣教郎、宗正寺簿。祥兴元年六月,从驾至硅山,除秘书丞,兼权礼部侍郎,迁直学士。宋亡,投海者再,元兵打捞之,不得死。元将张弘范礼致之,与文天祥同押北上,舟中唱和。有诗集名《东海集》,天祥为序。至建康以病留,天祥赋诗别之。久之,得放归。
赏析:
邓剡被俘虏,和文天祥一同被押解北上。在途经建康,邓剡作了此词。这首词寓含有怀古感今的浓浓深情,语言极为明快,堪称邓剡现存的词中的一篇佳作。
“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暑退寒来之节气替代,说出盛极而衰的人生哲理。古话说得好:“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宋室覆亡,故国不在,如瑟瑟寒秋,令人心灰神懒。“疏雨洗天清”,然而天清世不清,能奈其何。室内枕席生凉,是实写秋天到来天气生凉,气候更替,室外井桐落叶,既是报秋,又勾起词人对自己身世的感叹。此词一开篇,便给全词的气氛作了烘托,深含怀古的幽幽情感。
“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跟《唐多令》词里写的“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意绪相通。叶随风飘,说明个人命运的不可把握,也表明作者对邦国沦亡悲哀之情。“千里”是概括在广东被俘到建康的旅程。李后主亡国后所作《浪淘沙》的“梦里不知身是客”,和此词中所讲的“客身”皆指亡国之虏沦落于异域的生活。
“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东晋台城在今南京玄武湖畔。无限哀思难以排解。邓剡把它带到梦乡,醒来却发觉古台城上梦凄凉。词中借己情感之转折,演绎出作词的生活。词人的心境本来就很哀伤,但醒来见月色暗淡,海潮泛起,禁不住自己也心潮澎湃,心里更加凄怆。
梦醒之后,到哪里去呢,只能去“便须携酒访新亭”。据《世说新语·言语篇》西晋灭亡后南渡士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在今南京市南),藉卉饮宴。周侯(岂页)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王导在当年的新亭会上,还主张“戮力王室,克服神州”。但自己和文天祥都做了俘虏,宋王朝已彻底亡矣。
“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它跟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所表达的意思相符。李白慨叹历史之已成陈迹,而邓剡却多了一层亡国的实感。从情感之深切,邓剡实多一层。作为结句,它能融情入景,从而引读者于审美活动中直接领悟人生哲理。

C. 对报秋最后一句进行赏析

面对这生命力极来强的玉簪花,作源者自会观照自身: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两手空空”。这正是我“怅然”的原因。至此,第一部分也就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文章后三段写“知秋”,突出一个“悟”字。在吟咏朱敦儒的词的过程中“我”理解了“领取而今现在”的内涵。悟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至此,“怅然”悄悄消逝,人生的真谛自然悟出,于是在结尾水到渠成地点出全文的主旨:“领取自己那一份”,“领取生活”。

D. 宗璞的报秋200字评析,急吖!!!

报秋》的艺术手法赏析
《报秋》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对比的运用是这篇文章突出的艺术表现手法。(评)
太阳花又名“死不了”,但“死不了”都“种死了”;而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叙)这是第一比。这层对比反衬出玉簪花生命力之强。(析)
报秋的玉簪花不择环境,具的极强的生命力,总是保持洁净,秋季来临,花开灿烂,芳香浓烈,坦然“报秋”;而“我”却总处在“懒洋洋”的精神状态中,在人生的“收获”之秋“两手空空”,只有“不安和焦虑”。(叙)这是第二比。这一层对比既是对时光易逝而自己一事无成的惋惜,又是对人生该有所作为的期待。(析)
朱敦儒对生活的态度是“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析)而作者却从玉簪花的身上悟出“不必深杯酒满,不必小圃花开”,要主动地“领取生活”,(叙)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析)这是第三比。这一比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指出了处在完全不同于朱敦儒所处时代与环境的人们应有的人生态度。(析)
以上三层对比,层层推进。作者正是通过对比的手法来结构文章,彰显主旨。(评)

试析《报秋》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
《报秋》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清晰地显露出作者的心路历程。我们了解了这一历程,也就触摸到了文章的主题。
这一历程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玉簪花的开放,让先生感觉到时光飞逝,先是“一惊,随即怅然”;其次是玉簪花顽强的生命力,给先生以强烈的感受,尤其是此花“不要人照料”,“不挑地方,不拣土壤”,“随便种种”,就“蓬勃生长”,花香浓郁,而先生在这一、两年中,却“总在不安和焦虑中”;最后是兄长寄词,让先生感悟到“不必深杯酒满,不必小圃花开,只要心中领取,便是逍遥”。
这一历程十分明晰,玉簪花仿佛是作者的参照物,它顺应自然,自在生长,生机勃勃。而作者自身呢?感叹时光飞逝,感叹秋来无获。由此,作者感悟到“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至此,文章的主题也就豁然开朗了,就是:时光易逝,要珍惜光阴,抓住现在,抓住人生的每时每刻,有所做为,不能虚度年华。

谈谈《报秋》的构思技巧
宗璞先生的《报秋》全文分成“报秋”和“知秋”两大部分。这两部分层层铺垫,前后勾连,结构严谨。
前六段写“报秋”,扣住一个“感”字。文章开篇写我看见平簪花“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先是一惊,随即怅然”。此句领起下文。我为什么一“惊”呢?原来“这花一开,没几天就是立秋”。作者在点题的同时,也巧妙地设下伏笔,让读者去揣摩“我”为什么“怅然”。2至4段用对比手法,极力状写玉簪花给人的深刻印象:开在百花凋零的初秋的玉簪花,呈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只有这种“生命力极强的花”才会在初秋让满园飘香,让人警醒“秋来了”。所以第5段就写玉簪花的芳香醒脑,并再次点题。
面对这生命力极强的玉簪花,作者自会观照自身: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两手空空”。这正是我“怅然”的原因。至此,第一部分也就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文章后三段写“知秋”,突出一个“悟”字。在吟咏朱敦儒的词的过程中“我”理解了“领取而今现在”的内涵。悟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至此,“怅然”悄悄消逝,人生的真谛自然悟出,于是在结尾水到渠成地点出全文的主旨:“领取自己那一份”,“领取生活”。

《报秋》的艺术手法赏析
《报秋》篇幅不长,但综合运用多种艺术手法。
玉簪花开是作者悟生活、悟人生的起点,并由此展开了花与花、花与人、人与人的对比。玉簪花不同于太阳花等其它花,生命力极强,蓬勃生长,花开时芳香四溢,坦然“报秋”;而“我”到了人生该收获的“秋季”却“两手空空”,“总是焦虑与不安”。花与人的不同,引起了作者的思考,悟出了与朱敦儒不同的生活态度。正是这些对比,提起层层思索。这“对比”的手法运用得好。
作品既描写了花开之景,又直抒自我感慨之情,再引用古诗作更深层次的人生思考。全篇有景有情有思,有物有我有诗,描写、抒情、议论熔于一炉。这“立体”的手法运用得好。
文章一开头写看到玉簪花开“先是一惊,随即怅然”。为什么“怅然”?作者却不马上回答了,设一个悬念,之后却铺开笔墨写玉簪花,直至第6段才作出回答。解除了这个“悬念”,文章似可收束,而作者却出人意料另起一笔,写兄长寄来的朱敦儒的词。而又正是这词解除了“怅然”,水到渠成收结全文。这“跌宕”的手法运用得好。
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使文章亦如秋日里的玉簪花,飘散着浓郁的芳香。

评评学生作文
《报秋》艺术手法赏析
我认为《报秋》最大的特点是十分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文中写到“连死不了都死了”,“玉簪花却不同,蓬勃生长”,通过玉簪花与太阳花生长习性的对比,突出玉簪花生命力之强;有些植物下“会藏着一些小活物”,“玉簪花下却总是干净的”,以凸显出玉簪花的高洁;将玉簪花香和其它各种花香作对比,更突出香味之独特,突出其“报秋”之特点。玉簪花集如此多之特点于一身,难怪作者在秋天的万千景物中独选玉簪花“报秋”了。更重要的是玉簪花的这些特点恰与“我”过去的生活态度和“两手空空”的现状又形成对比,并进而使作者感悟人生,提出了要坦然“领取生活”的哲理,从而完成了对文章主旨的揭示。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笔锋一转,由花入人,由花入生活,再引用兄长所寄《西江月》,由此引出“领取而今现在”,“领取生活”,引起人们关于生活境界的思考,让主题鲜明,思想更深刻。
文章还多处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使玉簪花形象更鲜明具体,让玉簪花精神更突出。
点评:这篇赏析短文从原作的修辞上着笔,有主有次,力求全面,观点明确。“评”、“叙”、“析”结合得比较好,层次清晰,语言流畅。但第二自然段虽是对文章的分析,却不是“艺术手法”“赏析”,偏离了文题。可见,写“赏析短文”跟写其它文章一样,也要注意紧扣“话题”。

试析《报秋》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
《报秋》以其质朴的语言、耐人寻味的哲理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感悟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通过对院子里玉簪花开花的描写,对玉簪花生活习性、功效的介绍,寄寓了一种品质,一种精神。后文由花到诗,将主题升华为领取生活这一层面。
《报秋》不得不让我们去思考生活的点点滴滴。时光的飞逝容不得我们驻足,而生活也不停地向前赶着,拥有一份谦让,拥的一份奉献,就像玉簪花一样,有着一种玉簪花的精神,我们就能在飞逝的时间里获得充实,在悠然自得的境界里获得逍遥,也就能领取生活。
点评:作为赏析文章,应注意叙、析、评的有机结合,此文有“析”和“评”,但缺乏必要的“叙”;既然是探讨主题思想,就应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否则就缺乏针对性,文章就会“空”,主题就不可能明;文章第二自然段是习作者自己对生活的感想,属读后感,应删除。另外,字数严重不足是不可能把观点说清的。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