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培根随笔摘抄赏析

培根随笔摘抄赏析

发布时间: 2021-01-27 01:11:50

㈠ 培根随笔《论时机》的主要内容及摘抄赏析

年轻时的

㈡ 培根随笔语句摘抄和赏析,要求格式分明。 好的加分. 本人急需啊!!!!!!!!!!!!!!!!!

1摘自培根随笔之《论真理》
当上帝创造宇宙的那几日中,他所创造的头一件东西就是感官底光明;他所创造的末一件东西就是理智底光明;从那以后直到如今在他工作完毕而休息的期间内,他底作为全是以他底圣灵昭示世人。最初他在物或浑沌底面上吹吐光明;然后他由人底面目中吹入光明;到如今他还在往他的选民面目之中吐射光明。有一派哲学在别的方面都不如他派,可是有一位诗人为这派哲学增光不少。这位诗人曾说:“站在岸上看船舶在海上簸荡是一件乐事;站在一座堡垒底窗前看下面的战争和它底种种经过最一件乐事;但是没有一件乐事能与站在真理底高峰(一座高出一切的山陵,在那里的空气永远是澄清而宁静的)目睹下面谷中的错误、漂泊、迷雾和风雨相比拟的”;只要看的人对这种光景永存恻隐而不要自满,那末以上的话可算是说得好极了。当然,一个人底心若能以仁爱为动机,以天意为归宿,并且以真理为地轴而动转,那这人的生活可真是地上的天堂了。
●赏析:
这段话表达了培根对真理的崇敬之情。他认为感官上可以感知的是最低级的感知,而理智上的认知则是最高级的认知,可见他对真理的推崇。在他看来,只要拥有真理和光明,世界就显得无比光明和快乐,就是人间的天堂。应该敬佩这位先哲,这个追求真理的先驱者,是指引人们走向光明的英雄。
2摘自培根随笔之《论死亡》
外斯帕显死时还说笑话;他坐在一个凳子上说:“我想我正在变神哪”。加尔巴临死作壮语说:“砍罢!假如这是有益于罗马人民的”。一边说着一边伸颈就死。塞普谛米犹斯?塞外拉斯死得爽快。他说:“假如还有什么我应该做的事,快点来吧”。诸如此类。那些画廊派的哲学家把死底价值抬得太高了,并且因为他们对于死准备过甚,遂使死在人看起来更为可怕。“他把生命底终结算做自然底恩惠之一”。说这句话的那人比较说得对的多了。死与生同其自然;也许在一个婴儿方面生与死是一般痛苦的。在某种热烈的行为中死了的人有如在血液正热的时候受伤的人一样,当时是不觉得痛楚的;所以一个坚定的,一心向善的心智是能免死底痛苦的。但是,尤要者,请你相信,最甜美的歌就是在一个人已经达到了某种有价值的目的和希望后所唱的“如今请你让你底仆人离去”。死还有这一点;就是它打开名誉之门,熄灭妒忌之心。“生时受人妒羡的人死后将受人爱”。
●赏析:
看完这段文字后心灵都不由清明了些,仿若醍醐灌顶。自从懂事后知晓死亡,就一直怀着畏惧的心理,有的时候甚至埋怨科技的发达,因为明白世界本没有天堂,也没有地狱,总觉得死后的虚无是最深刻的恐惧。但是培根早在几百年前就说到“生与死同期自然”,都是自然的恩惠,所以要平淡待之,要珍惜生命,死而无憾。
3摘自培根随笔之《论宗教一统》
宗教既是人类社会底主要维系,那末要是它本身能居于统一底真正维系之中,自然是一件很好的事。关于宗教的争执和分裂是异教徒所没有的恶事。原因是异教徒底宗教并无任何固定不移的信仰而只有仪式和典礼。他们教会中底主要宗师和长老乃是诗人,从这个就可以想到他们底宗教是什么样的一种宗教了。但是真正的上帝有这种性质,就是他是个“忌邪的神”;因此他底崇奉和宗教便决不容有混杂和伴侣。所以我们想关于教会底统一说几句话,所说的是其结果如何;其界限如何;其方法如何。统一底结果(仅次于得上帝底喜悦,而得上帝底喜悦是至善至美的)有二,一是对教会以外的人的,一是对教会以内的人的。对于前者,无疑地异端和分裂是各种丑事中之最丑者;真的,这两桩事甚至比伤风败俗还坏。因为,如同在肉体上创伤或割裂是比一时不良的体液为劣,在精神上亦复如此。所以再没有比“统一底破坏”更能使在外者不入教堂,在内者急欲出外的了。因此,到了这种情形的时候——就是,有的人说“看哪,他在旷野之中”。又有人说:“看哪,他在密室之内”。那就是说,有的人在异端的秘会里找寻基督,又有人在教堂的外表上找寻基督——在这种时候我们底耳中须常有那句话——“不要出去”。
●赏析:
我对宗教怀着一些敬畏的情绪,看到电视里朝圣的人们,看到教堂里虔诚祷告的人们,总觉得会有些东西高于三尺神明,让这个世界多了些神秘的色彩。我想宗教是一种信仰,有信仰的人们,总是会对所作所为有所顾忌,有所期待,绝望之时不忘,得意之时不忘,所以人生得以平和从容,也不枉一种恩赐。想起一个朋友去澳大利亚后就入了基督教,我虽然有时无法理解,却为她的虔诚感动。
4摘自培根随笔之《论复仇》
确信所罗门有言:“人有怨仇而不报是他底光荣”。过去的事情是已经过去了,并且是叫不回来了;明智的人留心现在和将来的事情已经够忙的了;所以那些劳劳于过去的事情的人简直是枉费心力而已。没有人是为了作恶而作恶的;而是为了要给自己取得利益、乐趣、或荣誉、或类此的事情的。因此为什么我要对着某人因为他爱自己胜于爱我而生气呢?并且即令有人纯粹因为生性本恶而作了恶,那又怎么样?也不过象荆棘一样;荆棘刺人抓人因为它们不会作别的事啊。复仇中最可原谅的一种就是为了报没有法律纠正的那一种仇的;可是在这种情形里那报仇的人也应当留神,他那报复的行为要没有法律惩罚才好;否则他底仇人仍然要占先的,因为二人之间吃亏底比例乃是二比一也。有些人在报仇底时节要对方知道这报复是从那里来的。
●赏析:
看到这段文字的第一反应是各种复仇的电视剧,现在的电视剧越来越无聊了,复仇,爱情,如是而已。也想起很多复仇名篇,比如《呼啸山庄》。最开始看《呼啸山庄》是懵懂的,对于主角希斯克利夫的形象也不置可否。读到这里时也有些唏嘘不已。若人人都知晓得如此明白,懂得放手,又何来这么多爱恨情仇呢。
5摘自培根随笔之《论困厄》
但是用平凡的话来说,幸运所生的德性是节制,厄运所生的德性是坚忍;在伦理上讲起来,后者是更为伟大的一种德性。
幸运是《旧约》中的福祉;厄运是《新约》中的福祉;而厄运所带来的福祉更大,所诏示的上帝底恩惠更为明显。然而即在《旧约》之中,如谛听大卫底琴音,就一定可以听见与欢颂一般多的哀歌;并且圣灵的画笔在形容约伯底苦难上比在形容所罗门底幸福上致力得多了。幸运并非没有许多的恐惧与烦恼;厄运也并非没有许多的安慰与希望。在针工与刺绣中,我们常见,若在一片阴沉的底子上安排一种漂亮的花样,比在一片浅色的底子上安排一种暗郁的花样悦目得多;从这眼中的乐趣上推断心中的乐趣罢。无疑地,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
●赏析:
读完这段话,想起来的先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想来古往今来,人们对磨难的认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我又想起来老师曾经讲过的小故事,只记得主题是如果不能战胜苦难,那就没有资格说苦难是财富。是啊,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磨其筋骨,但若在磨难之中孱弱得死去,又如何说苦难是一笔财富呢。所以,我们必须有面对厄运的勇气,让厄运锻炼我们,让生命更加完整。

6摘自培根随笔之《论父母与子嗣》
父母底欢欣是秘而不宣的,他们底忧愁与畏惧亦是如此。他们底欢欣他们不能说,他们底忧惧他们也不肯说。子嗣使劳苦变甜,但是也使不幸更苦。他们增加人生底忧虑,但是他们减轻关于死亡的记忆。由生殖而传种是动物同有的;但是名声、德行与功业则是人类特有的;而最伟大的事业是从无后嗣的人来的这种事实也是确实可见的;这些人是在他们底躯体底影象无从表现之后努力想表现他们精神底影象的。所以,无后代的人倒是最关心后代的人了。首先树立家业的人们是对于他们底子嗣最为纵容的;他们把子嗣看做不但是本族底继嗣,而且也是自己事业底继续;因此,他们对自己底子嗣与自己所造的事物都是一样的看法。
●赏析:
觉得一些感性的东西,用哲学的语言表述出来更加的有味道,也更加合理,让人在共鸣的同时也油然产生一种启迪之感。父母的苦和甜都不曾细说,只有小孩有资格喜形于色;孩子是父母一辈子的责任,让父母甜也让父母苦。我想血脉亲情是不论历经多少年多少代都无法磨灭的,每个人都应该有面对小孩为人父母的责任感,也要有孝顺父母为人子女的责任感。

㈢ 求《培根随笔》的摘抄和赏析!!急求!!

摘抄:《培根随笔》为英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哲学家的弗兰西斯·培根所著。《培根随笔》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思想家》、《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

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在《论猜疑》中,培根说道:“当你产生了猜疑时,你最好还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于外。 这样,当这种猜疑有道理时,你已经预先作了准备而不爱其害。当这种猜测疑无道理时,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误会了好人。可见在人生中猜疑,是人的思想在做乱。
赏析:
1.培根随笔片段《论求知》赏析

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以装饰。当你处世行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有实际经验的人虽能够办理个别性的事务,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惟有掌握知识方能办到。

求知太慢会驰情,为装潢而求知是自欺欺人,完全照书本条条办事会变成偏执的书呆子。

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而实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实习尝试则可检验修正知识本身的真伪。

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惟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这是一门技艺,不经实验就不能学到。不可专为挑剔辩驳去读书,但也不可轻易相信书本。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有的知识只须浅尝,有的知识只要粗知,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研,仔细揣摩。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有的书可以请人代读,然后看他的笔记摘要就行了。但这只限于质量粗劣的书。否则一本书将像已被蒸馏过的水,变得淡而无味了!

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辨是非,作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因此,如果一个人不愿做笔记,他的记忆力就必须强而可靠。如果一个人只愿孤独探索,他的头脑就必须格外锐利。如果有人不读书又想冒充博学多知,他就必定很狡黠,才能掩饰他的无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来改善一样。例如打球有利于腰肾,射箭可扩胸利肺,散步则有助于消化,骑术使人反应敏捷,等等。同样一个思维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习数学,因为数学稍不仔细就会出错。缺乏分析判断力的人,他可以研习经院哲学,因为这门学问最讲究繁琐辩证。不善于推理的人,可以研习法律学,如此等等。这种种头脑上的缺陷,可都以通过求知来疗治。
2.培根随笔片段《论美》赏析

《论美》是散文集中的一篇著名的美文。培根在文中提到: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诚然,爱美是人的天性。无论是生活在哪个年代哪个国家的人,都在追求着美。然而,当人们乐此不疲地使用各种方法淡妆浓抹、注重衣着、讲究发型等让“美丽”布满全身时,却可曾想到,你得到的,仅仅是瞬间的外表美,而真正能让你美丽起来的,你又得到了多少呢?!那些衣着华丽、披金戴银,却毫无真才实学,肚里空空的人;那些外表风度翩翩、英俊潇洒,而内心丑恶、言行令人不齿的人,他们是否真正等到了美呢?仅有衣着,外表的美,并不是完整的美丽。

外表的美往往是肤浅、短暂的。你看红通通的苹果和可人的荔枝尽管有天然的美貌,但过几天,她们的美貌就开始衰变,然后就会腐烂掉。我们人也一样。每个人都有过一张红润的、笑容可掬的脸,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张脸就慢慢地爬满了皱纹,青春的美丽不复存在。外表的美总是经不起岁月的冲洗,经不起长久的凝视,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

很多其貌不扬的人,被认为是真正美的人。音乐家贝多芬虽只是个1.6米的又矮又盲的人,但他的精神是如此崇高,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如此高大。这是因为他不断地在音乐领域努力开拓,为音乐事业奋斗一生,发出了无比强大的个人艺术魅力。还有许许多多的外表平平甚至是丑陋的人,他们都能在平凡的岗位上辛勤耕耘,为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共和事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正如俄国文学家契诃夫所说的:“人,应该从知识、修养到风度、衣着,都是美丽的。”世界上的很多事并不都是需要漂亮的人来做,相反许多事情的成败在于是否有真才实学。当我们颂扬爱迪生、李时珍的卓越贡献时,当我们欣赏雨果、鲁讯的不朽名著时,当我们赞美乔丹、马拉多纳的高超球技时,谁又曾在意他们是否美丽呢?虽然每个人都希望“才貌双全”,然而谈何容易。既然外表是上帝赐予我们的一个不变的事实,那么何不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勤奋努力、品德修养在别人面前展现出一个美丽的自我,展现出一个具有内在美的真实完美的自我呢?

美丽,是由内而外的。当你在书海中畅游而纵览古今、横观中外时;当你聆听动人的乐曲、观赏美妙的图画而培养着高尚情操情;当你拥有智慧的头脑,敏捷的思维而自信大方、幽默高雅时,再加上服饰与粉饰的陪衬,你便拥有了真正的、完整的美丽。

记得刘墉说过“美经不起长久的凝视,因为美会在凝视中凋零。”也就是,真正的美不是用眼来发现,而是用心去发掘、去感受。真的美不在于其外表,而在于其内涵。培根在《论美》中也提到:把美的形象与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发出真正的光辉。

你可以筛选

㈣ 培根随笔摘抄赏析:每处要200字,不要太多

《论美》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语言简洁,内涵深刻,充满哲理。
“美”本身是个很广泛的问题,本文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三者中最高。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他们虽然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所以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每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论友谊》中,我特别喜欢那句:“得不到友谊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将是一片沙漠,因此那种乐于孤独的人不是属于人而是属于兽的。”这句话将“喜欢孤独的人不是野兽便是神灵”和“一座城市如同一片旷野”这两句谚语概括起来,而且十分之精湛,令人折服。然而他在《论友谊》中的另一句话也是我们所熟悉的:“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句话将友谊的真正含义描写了出来,而且使我们切身体会到,即使刚刚吵完架的朋友看到了这句话,也回不由自主地想对对方道歉,因为友谊对我们来说,真的是太重要了,然而培根又将友谊的真谛描写的那么自然,无论是谁,都不会否认这两点。
《论时机》。他在篇中说到\'当危险逼近时,善于抓住时机迎头邀击它要比犹豫躲闪更有利。因为犹豫的结果恰恰是错过了克服它的机会。\'
人的一生很多事情是不可能用确定论来准确描述的,但机遇确是成功的首要因素,就人生而言,一生中大的机遇可能十几年、几十年一遇。大的机遇是历史和社会造成的,因此要想有所作为,一定要善于省时度势,看清发展的大趋势,有良好的洞察力去感知哪里有\'金矿\'。还有一种机遇是社会造成的,我国生活在六七十年代的人就没有很好的机遇可以利用。机遇往往是突然地或不知不觉地出现的,有时甚至永远不为人所知、或只是在回首往事时才认识到过去的那件事是个机遇,庆幸抓住了它或者后悔失去了它。

㈤ 求培根随笔好句的摘抄和好句赏析 急~~~~~~~~~~~~

1摘自培根随笔之《论真理》
当上帝创造宇宙的那几日中,他所创造的头一件东西就是感官底光明;他所创造的末一件东西就是理智底光明;从那以后直到如今在他工作完毕而休息的期间内,他底作为全是以他底圣灵昭示世人。最初他在物或浑沌底面上吹吐光明;然后他由人底面目中吹入光明;到如今他还在往他的选民面目之中吐射光明。有一派哲学在别的方面都不如他派,可是有一位诗人为这派哲学增光不少。这位诗人曾说:“站在岸上看船舶在海上簸荡是一件乐事;站在一座堡垒底窗前看下面的战争和它底种种经过最一件乐事;但是没有一件乐事能与站在真理底高峰(一座高出一切的山陵,在那里的空气永远是澄清而宁静的)目睹下面谷中的错误、漂泊、迷雾和风雨相比拟的”;只要看的人对这种光景永存恻隐而不要自满,那末以上的话可算是说得好极了。当然,一个人底心若能以仁爱为动机,以天意为归宿,并且以真理为地轴而动转,那这人的生活可真是地上的天堂了。

●赏析:
这段话表达了培根对真理的崇敬之情。他认为感官上可以感知的是最低级的感知,而理智上的认知则是最高级的认知,可见他对真理的推崇。在他看来,只要拥有真理和光明,世界就显得无比光明和快乐,就是人间的天堂。应该敬佩这位先哲,这个追求真理的先驱者,是指引人们走向光明的英雄。

2摘自培根随笔之《论死亡》
外斯帕显死时还说笑话;他坐在一个凳子上说:“我想我正在变神哪”。加尔巴临死作壮语说:“砍罢!假如这是有益于罗马人民的”。一边说着一边伸颈就死。塞普谛米犹斯•塞外拉斯死得爽快。他说:“假如还有什么我应该做的事,快点来吧”。诸如此类。那些画廊派的哲学家把死底价值抬得太高了,并且因为他们对于死准备过甚,遂使死在人看起来更为可怕。“他把生命底终结算做自然底恩惠之一”。说这句话的那人比较说得对的多了。死与生同其自然;也许在一个婴儿方面生与死是一般痛苦的。在某种热烈的行为中死了的人有如在血液正热的时候受伤的人一样,当时是不觉得痛楚的;所以一个坚定的,一心向善的心智是能免死底痛苦的。但是,尤要者,请你相信,最甜美的歌就是在一个人已经达到了某种有价值的目的和希望后所唱的“如今请你让你底仆人离去”。死还有这一点;就是它打开名誉之门,熄灭妒忌之心。“生时受人妒羡的人死后将受人爱”。

●赏析:
看完这段文字后心灵都不由清明了些,仿若醍醐灌顶。自从懂事后知晓死亡,就一直怀着畏惧的心理,有的时候甚至埋怨科技的发达,因为明白世界本没有天堂,也没有地狱,总觉得死后的虚无是最深刻的恐惧。但是培根早在几百年前就说到“生与死同期自然”,都是自然的恩惠,所以要平淡待之,要珍惜生命,死而无憾。

3摘自培根随笔之《论宗教一统》
宗教既是人类社会底主要维系,那末要是它本身能居于统一底真正维系之中,自然是一件很好的事。关于宗教的争执和分裂是异教徒所没有的恶事。原因是异教徒底宗教并无任何固定不移的信仰而只有仪式和典礼。他们教会中底主要宗师和长老乃是诗人,从这个就可以想到他们底宗教是什么样的一种宗教了。但是真正的上帝有这种性质,就是他是个“忌邪的神”;因此他底崇奉和宗教便决不容有混杂和伴侣。所以我们想关于教会底统一说几句话,所说的是其结果如何;其界限如何;其方法如何。统一底结果(仅次于得上帝底喜悦,而得上帝底喜悦是至善至美的)有二,一是对教会以外的人的,一是对教会以内的人的。对于前者,无疑地异端和分裂是各种丑事中之最丑者;真的,这两桩事甚至比伤风败俗还坏。因为,如同在肉体上创伤或割裂是比一时不良的体液为劣,在精神上亦复如此。所以再没有比“统一底破坏”更能使在外者不入教堂,在内者急欲出外的了。因此,到了这种情形的时候——就是,有的人说“看哪,他在旷野之中”。又有人说:“看哪,他在密室之内”。那就是说,有的人在异端的秘会里找寻基督,又有人在教堂的外表上找寻基督——在这种时候我们底耳中须常有那句话——“不要出去”。

●赏析:
我对宗教怀着一些敬畏的情绪,看到电视里朝圣的人们,看到教堂里虔诚祷告的人们,总觉得会有些东西高于三尺神明,让这个世界多了些神秘的色彩。我想宗教是一种信仰,有信仰的人们,总是会对所作所为有所顾忌,有所期待,绝望之时不忘,得意之时不忘,所以人生得以平和从容,也不枉一种恩赐。想起一个朋友去澳大利亚后就入了基督教,我虽然有时无法理解,却为她的虔诚感动。

4摘自培根随笔之《论复仇》
确信所罗门有言:“人有怨仇而不报是他底光荣”。过去的事情是已经过去了,并且是叫不回来了;明智的人留心现在和将来的事情已经够忙的了;所以那些劳劳于过去的事情的人简直是枉费心力而已。没有人是为了作恶而作恶的;而是为了要给自己取得利益、乐趣、或荣誉、或类此的事情的。因此为什么我要对着某人因为他爱自己胜于爱我而生气呢?并且即令有人纯粹因为生性本恶而作了恶,那又怎么样?也不过象荆棘一样;荆棘刺人抓人因为它们不会作别的事啊。复仇中最可原谅的一种就是为了报没有法律纠正的那一种仇的;可是在这种情形里那报仇的人也应当留神,他那报复的行为要没有法律惩罚才好;否则他底仇人仍然要占先的,因为二人之间吃亏底比例乃是二比一也。有些人在报仇底时节要对方知道这报复是从那里来的。

●赏析:
看到这段文字的第一反应是各种复仇的电视剧,现在的电视剧越来越无聊了,复仇,爱情,如是而已。也想起很多复仇名篇,比如《呼啸山庄》。最开始看《呼啸山庄》是懵懂的,对于主角希斯克利夫的形象也不置可否。读到这里时也有些唏嘘不已。若人人都知晓得如此明白,懂得放手,又何来这么多爱恨情仇呢。

5摘自培根随笔之《论困厄》
但是用平凡的话来说,幸运所生的德性是节制,厄运所生的德性是坚忍;在伦理上讲起来,后者是更为伟大的一种德性。
幸运是《旧约》中的福祉;厄运是《新约》中的福祉;而厄运所带来的福祉更大,所诏示的上帝底恩惠更为明显。然而即在《旧约》之中,如谛听大卫底琴音,就一定可以听见与欢颂一般多的哀歌;并且圣灵的画笔在形容约伯底苦难上比在形容所罗门底幸福上致力得多了。幸运并非没有许多的恐惧与烦恼;厄运也并非没有许多的安慰与希望。在针工与刺绣中,我们常见,若在一片阴沉的底子上安排一种漂亮的花样,比在一片浅色的底子上安排一种暗郁的花样悦目得多;从这眼中的乐趣上推断心中的乐趣罢。无疑地,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

●赏析:
读完这段话,想起来的先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想来古往今来,人们对磨难的认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我又想起来老师曾经讲过的小故事,只记得主题是如果不能战胜苦难,那就没有资格说苦难是财富。是啊,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磨其筋骨,但若在磨难之中孱弱得死去,又如何说苦难是一笔财富呢。所以,我们必须有面对厄运的勇气,让厄运锻炼我们,让生命更加完整。

6摘自培根随笔之《论父母与子嗣》
父母底欢欣是秘而不宣的,他们底忧愁与畏惧亦是如此。他们底欢欣他们不能说,他们底忧惧他们也不肯说。子嗣使劳苦变甜,但是也使不幸更苦。他们增加人生底忧虑,但是他们减轻关于死亡的记忆。由生殖而传种是动物同有的;但是名声、德行与功业则是人类特有的;而最伟大的事业是从无后嗣的人来的这种事实也是确实可见的;这些人是在他们底躯体底影象无从表现之后努力想表现他们精神底影象的。所以,无后代的人倒是最关心后代的人了。首先树立家业的人们是对于他们底子嗣最为纵容的;他们把子嗣看做不但是本族底继嗣,而且也是自己事业底继续;因此,他们对自己底子嗣与自己所造的事物都是一样的看法。

●赏析:
觉得一些感性的东西,用哲学的语言表述出来更加的有味道,也更加合理,让人在共鸣的同时也油然产生一种启迪之感。父母的苦和甜都不曾细说,只有小孩有资格喜形于色;孩子是父母一辈子的责任,让父母甜也让父母苦。我想血脉亲情是不论历经多少年多少代都无法磨灭的,每个人都应该有面对小孩为人父母的责任感,也要有孝顺父母为人子女的责任感。

㈥ 求培根随笔摘抄和赏析

摘抄1:读书之用有三:一为怡神旷心;二为增趣添雅;三为长才益智。
读书费时太多者皆因懒散,寻章摘句过甚者显矫揉造作,全凭书中教条断事者则乃学究书痴。
天资之改善须靠读书,而学识之完美须靠实践。因天生资质犹如自然花木,需要用学识对其加以修剪,而书中所示往往漫无边际,必须用经验和阅历界定其经纬。
惟英明睿智者运用读书,这并非由于书不示人其用法,而是因为其用法乃一种在书之外并高于书本的智慧,只有靠观察方可得之。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精细,物理学使人深沉,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则使人善辩。正如古人所云:学皆成性。

体会:读书贵在运用。应该记一些东西,应精确些,以助谈兴谈资,这是运用;但更重要的运用却是内化,溶进自己知识和经验体系之中,成为指导自己工作与生活的“哲学”,这才是更高层次的“学以致用”。如果光是为了猎奇与装饰,读书实在是没什么用;如果读成了书呆子,书不读也罢!

摘抄2:世间少有真正的友谊,而在势均力敌者之间这种友谊更是罕见。惺惺惜惺惺不过是世人惯常的夸张。真正的友谊只存在于身份地位有上下之别者之间。这种朋友才可能风雨同舟,休戚与共。

体会:不求任何回报的帮助与付出有吗?如果有,或者只说明施与者的善心,还不足以说明真正友谊的存在。真正的友谊除了不含任何功利色彩之外,更为重要的前提条件是心灵的沟通,感情的接纳,价值观的认同,兴趣爱好的相投,总之,是两情相悦。这种接纳与欣赏发生在同性之间的概率并非没有,但极低且很可能“只存在于身份地位有上下之别者之间”,而发生在异性之间未免有带有爱情的成份。

摘抄3:美貌如夏日鲜果易腐难存,而且它每每使年少者放荡,并给年长者几分难堪。

若美貌依附于善者,便会使善举光彩夺目,使恶行无地自容。

体会:美貌如同双刃剑,但无论如何算是上天的恩赐。但过多地依赖于美貌必然会使人浅薄而成为夏日的鲜果。

摘抄5:年轻人出错往往会使事情毁于一旦,年长者出错则只是使本来可做得更多更快的事情做得少点慢点。

体会:宁可错过,不可出错。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蓝子里。不要做毕其功于一役的事。更不要做孤注一掷的事。凡事都有留有回旋的余地。

摘抄6:赞誉乃德行之反映,但它亦是令人反思的镜鉴。

对人对事的赞扬过分夸张只会招人反感,并且会招来嫉妒和嘲笑,除个别情况之外,自吹自擂不可能显得合宜得体。但一个人若是赞美自己的工作或使命,他便可以显得非常体面,甚至显出一种崇高。

体会:真的不能过分地吹捧别人,尤其是经常地这样做,既降低了自己的人格,也让被吹捧者看不起。如果对方真的有特别的优点,赞美时务要真心诚意和恰如其分。当然对于女人的相貌、身材、衣着之类可另当别论。

㈦ 培根随笔三段摘录加赏析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有一技之长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矣。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笔记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求知: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论爱情:夫妻的爱,使人类繁衍。朋友的爱,给人以帮助。但那荒淫纵欲的爱,却只会使人堕落毁灭啊!

论美:美德好比宝石,它在相互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天生的能力好像天然生成的植物,必须通过学习加以修整;然而学习本身如若不由实践去约束,必然方向纷杂而漫无目的。

培根随笔》读后感

《培根随笔》为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本书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论美》.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语言简洁,内涵深刻,充满哲理.”美”本身是个很广泛的问题,本文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三者中最高.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他们虽然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所以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这数十篇随笔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论友谊》。他在这篇随笔中写到:“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在我们的生活中,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角色,他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份色彩。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朋友是一个可靠的支柱,让我们可以得到依赖;当我们跌倒时,朋友是一枝拐杖,扶助我们站起来,并告诉我们:“从哪里跌倒就从那里站起来!”当我们做事想半途而废时,朋友是一本备忘录,提醒我们一定要坚持到底;当我们获得成功时,朋友是一本字典,教我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做,且时刻告戒我们“胜不骄,败不馁”。朋友是可以倾诉、可以依赖、可以寻求帮助的人,我们应该珍惜身边所有的朋友,他们不仅是一种角色,他们还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培根的一生是追求知识的一生,也是追求权力的一生。作业一个兼哲学家、文学家、法官和政治家于一身的培根,其思想复杂,面目多变。我们从这本薄薄的《随笔集》中,能读出种种味道,你可以把它当作生活交友的教科书,也可以把它看成混迹官场的厚黑学。
从“论真理”、“论死亡”、“论人的天性”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爱哲学的培根。从“论高官”、“论王权”、“论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衷于政治,深谙官场运作的培根。从“论爱情”、“论友情”、“论婚姻与独身”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从“论逆境”、“论幸运”、“论残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自强不息的培根。从“论作伪与掩饰”、“论言谈”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
不过,还是培根说得好:“读书太久易生惰性,……学习要靠经验来加以规划,否则可能歧路亡羊。会学不等于会用,运用之道在书本之外,得靠亲身的体验才能掌握。”

㈧ 水浒传、培根随笔、人类群星闪耀时、人间草木、老人与海的的语段摘抄,赏析+感悟,每本3段就行。一定要

1、处在社交圈中复是制一种烦恼,而超脱出来简直是一场悲剧。
2、厌倦,就是一个人吃完盘子里的食物后对盘子的感情。
3、参加追悼会的程序常常是,先受一次深刻的人生教育,然后大家一起抽烟喝酒打牌。
4、知识是一种使求知者吃得越多越觉得饿的粮食。
5、爱情是会沉底的,在平淡的日子里,最重要的是经常轻轻晃一晃盛装爱情的“水杯”。
6、战争:用舌头解不开就用牙齿咬吧!
7、憎恨别人就像为了逮住一只耗子而不惜烧毁你自己的房子。但耗子不一定逮到了
8、每个人的一生都有许多梦想,但如果其中一个不断搅扰着你,剩下的就仅仅是行动了。
9、世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
10、幸运之神的降临,往往只是因为你多看了一眼,多想了一下,多走了一步。
11、失败发生在彻底的放弃之后。

㈨ 培根随笔摘抄+赏析 格式分明。。。 急。。。

摘抄:《培根随笔》为英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哲学家的弗兰西斯·培根所著。《培根随笔》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思想家》、《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

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在《论猜疑》中,培根说道:“当你产生了猜疑时,你最好还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于外。 这样,当这种猜疑有道理时,你已经预先作了准备而不爱其害。当这种猜测疑无道理时,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误会了好人。可见在人生中猜疑,是人的思想在做乱。
赏析:
1.培根随笔片段《论求知》赏析

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以装饰。当你处世行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有实际经验的人虽能够办理个别性的事务,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惟有掌握知识方能办到。

求知太慢会驰情,为装潢而求知是自欺欺人,完全照书本条条办事会变成偏执的书呆子。

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而实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实习尝试则可检验修正知识本身的真伪。

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惟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这是一门技艺,不经实验就不能学到。不可专为挑剔辩驳去读书,但也不可轻易相信书本。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有的知识只须浅尝,有的知识只要粗知,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研,仔细揣摩。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有的书可以请人代读,然后看他的笔记摘要就行了。但这只限于质量粗劣的书。否则一本书将像已被蒸馏过的水,变得淡而无味了!

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辨是非,作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因此,如果一个人不愿做笔记,他的记忆力就必须强而可靠。如果一个人只愿孤独探索,他的头脑就必须格外锐利。如果有人不读书又想冒充博学多知,他就必定很狡黠,才能掩饰他的无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来改善一样。例如打球有利于腰肾,射箭可扩胸利肺,散步则有助于消化,骑术使人反应敏捷,等等。同样一个思维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习数学,因为数学稍不仔细就会出错。缺乏分析判断力的人,他可以研习经院哲学,因为这门学问最讲究繁琐辩证。不善于推理的人,可以研习法律学,如此等等。这种种头脑上的缺陷,可都以通过求知来疗治。
2.培根随笔片段《论美》赏析

《论美》是散文集中的一篇著名的美文。培根在文中提到: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诚然,爱美是人的天性。无论是生活在哪个年代哪个国家的人,都在追求着美。然而,当人们乐此不疲地使用各种方法淡妆浓抹、注重衣着、讲究发型等让“美丽”布满全身时,却可曾想到,你得到的,仅仅是瞬间的外表美,而真正能让你美丽起来的,你又得到了多少呢?!那些衣着华丽、披金戴银,却毫无真才实学,肚里空空的人;那些外表风度翩翩、英俊潇洒,而内心丑恶、言行令人不齿的人,他们是否真正等到了美呢?仅有衣着,外表的美,并不是完整的美丽。

外表的美往往是肤浅、短暂的。你看红通通的苹果和可人的荔枝尽管有天然的美貌,但过几天,她们的美貌就开始衰变,然后就会腐烂掉。我们人也一样。每个人都有过一张红润的、笑容可掬的脸,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张脸就慢慢地爬满了皱纹,青春的美丽不复存在。外表的美总是经不起岁月的冲洗,经不起长久的凝视,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

很多其貌不扬的人,被认为是真正美的人。音乐家贝多芬虽只是个1.6米的又矮又盲的人,但他的精神是如此崇高,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如此高大。这是因为他不断地在音乐领域努力开拓,为音乐事业奋斗一生,发出了无比强大的个人艺术魅力。还有许许多多的外表平平甚至是丑陋的人,他们都能在平凡的岗位上辛勤耕耘,为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共和事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正如俄国文学家契诃夫所说的:“人,应该从知识、修养到风度、衣着,都是美丽的。”世界上的很多事并不都是需要漂亮的人来做,相反许多事情的成败在于是否有真才实学。当我们颂扬爱迪生、李时珍的卓越贡献时,当我们欣赏雨果、鲁讯的不朽名著时,当我们赞美乔丹、马拉多纳的高超球技时,谁又曾在意他们是否美丽呢?虽然每个人都希望“才貌双全”,然而谈何容易。既然外表是上帝赐予我们的一个不变的事实,那么何不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勤奋努力、品德修养在别人面前展现出一个美丽的自我,展现出一个具有内在美的真实完美的自我呢?

美丽,是由内而外的。当你在书海中畅游而纵览古今、横观中外时;当你聆听动人的乐曲、观赏美妙的图画而培养着高尚情操情;当你拥有智慧的头脑,敏捷的思维而自信大方、幽默高雅时,再加上服饰与粉饰的陪衬,你便拥有了真正的、完整的美丽。

记得刘墉说过“美经不起长久的凝视,因为美会在凝视中凋零。”也就是,真正的美不是用眼来发现,而是用心去发掘、去感受。真的美不在于其外表,而在于其内涵。培根在《论美》中也提到:把美的形象与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发出真正的光辉。

你可以筛选
······································

说行天下 是非常不错的小说网站大全,你值得拥有。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