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千古名句
❶ 李贺《马诗》中()成了千古名句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❷ 李贺那句很有名的诗是什么来这,就一句,千古名句
1、黑云压城城欲摧
2、雄鸡一声天下白
3、天若有情天亦老
❸ 李贺最著名的诗
一、李贺最著名的诗是——《李凭箜篌引》。
二、附原文如下:
李凭箜篌引
唐.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译文:
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
赏析:
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诗的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二、三两句写乐声。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更进一层。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第四句“李凭中国弹箜篌”,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五、六两句正面写乐声,而又各具特色。“昆山”句是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昆山玉碎凤凰叫”,那箜篌,时而众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时而又一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芙蓉泣露香兰笑”,构思奇特。带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以张口欲笑的印象。它们都是美的化身。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这种表现方法,真有形神兼备之妙。
从第七句起到篇终,都是写音响效果。先写近处,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所消融。其实,冷气寒光是无法消融的,因为李凭箜篌弹得特别好,人们陶醉在他那美妙的弦歌声中,以致连深秋时节的风寒露冷也感觉不到了。虽然用语浪漫夸张,表达的却是一种真情实感。“紫皇”是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诗人不用“君王”而用“紫皇”,不单是遣词造句上追求新奇,而且是一种巧妙的过渡手法,承上启下,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寰扩大到仙府。以下六句,诗人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了。而且,石破天惊、秋雨霶霈的景象,也可视作音乐形象的示现。
第五联,诗人又从天庭描写到神山。那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教令神妪也为之感动不已;乐声感物至深,致使“老鱼跳波瘦蛟舞”。诗人用“老”和“瘦”这两个似平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奇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了。
以上八句以形写声,摄取的多是运动着的物象,它们联翩而至,新奇瑰丽,令人目不暇接。结末两句改用静物,作进一步烘托: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倚着桂树,久久地立在那儿,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在洒落在身上,把毛衣浸湿,也不肯离去。这些饱含思想感情的优美形象,深深印在读者心中,就像皎洁的月亮投影于水,显得幽深渺远,逗人情思,发人联想。
诗的最大特点是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然而纵观全篇,又无处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他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内在的情思融为一体,构成可以悦目赏心的艺术境界。
三、作者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❹ 千古名句!
一、《行路难·其一》
唐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二、《月下独酌·其一》
唐代: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译文:
花丛中摆下一壶好酒,无相知作陪独自酌饮。
举杯邀请明月来共饮,加自己身影正好三人。
月亮本来就不懂饮酒,影子徒然在身前身后。
暂且以明月影子相伴,趁此春宵要及时行乐。
我唱歌月亮徘徊不定,我起舞影子飘前飘后。
清醒时我们共同欢乐,酒醉以后各奔东西。
但愿能永远尽情漫游,在茫茫的天河中相见。
三、《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四、《早发白帝城》
唐代: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
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
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五、《关山月》
唐代: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译文:
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
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
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
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
此时将士的妻子在高楼,哀叹何时能见远方亲人。
❺ 诗中流传千古的名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但愿人长版久,留取丹心照权汗青。——王勃《滕王阁序》;
天生我材必有用,比如。——李白《将进酒》,千金散尽还复来,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流传千古的名句有很多。——文天祥《过零丁洋》
❻ 李贺有哪些经典的中华句典
【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出自唐代李贺《嘲少年》。意思是:年轻时候固然美好,但是人又怎么能长久地年轻呢?尚且那汹涌澎湃的海涛都会变成万顷桑田呀!这句诗告诉我们青春有限,应当珍惜光阴,及时努力。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出自唐代李贺《马诗》之五。大漠:广大的沙漠。燕山: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意思是:广阔的沙漠,沙白如雪,燕然山的残月如钩。描绘出边塞辽阔的自然景色。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出自唐代李贺《雁门太守行》。意思是:战事危急得就像浓厚的乌云笼罩,像要把整个城头压毁一样,战士铠甲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出自唐代李贺《李凭箜篌引》。女娲补天:据古神话传说,共工氏不胜轩辕氏,怒触不周山,天倾西北,女娲炼五色石补之。逗,引。意思是:美妙的箜篌声惊动天界,把女娲补天之处震动开来,引出一阵秋雨。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出自唐代李贺《梦天》。齐州:即中州。这里指中国。泓:水深而清的样子。意思是:远远望去齐州是那么地渺小,小得像九点烟尘;浩瀚的大海波涛滚滚。也如同倒在杯子里的清水微不足道而已。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唐代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金铜仙人:汉武帝刘彻在长安建昌宫前的神明台上铸铜人两座,手托承露盘以储存露水,和玉屑吞服,以求长生不老。辞汉:魏明帝曹睿派人到长安将铜人拆下,运至洛阳,由于铜人过重,遂打碎,只运来承露盘。意思是:魏国的军士们把铜人拆卸,从长安运至洛阳,一路悲凉萧瑟,只有道路两旁残败的兰花前来送别;苍天啊,如果你也拥有情感的话,那么当你看见铜人的凄凉遭遇,你也会悲伤得容颜消退吧。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出自唐代李贺《秋来》。鲍家诗:南朝宋鲍照曾作《蒿里吟》,是一篇挽歌。鲍家诗,泛指哀痛的诗歌。土中碧:《庄子》载:“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为碧。”意思是:古代文人不被重视,含恨死去,在坟头犹吟诵诗句,忧恨结于地下,千年犹未消失。由作者的不得志,想象到古代诗人的幽魂,而为其鸣不平。幽明同悲,千古一慨,蕴藉深长。
【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出自唐代李贺《赠陈商》。古剑:《太平御览》卷三四三引《世说》:“王子乔墓在京陵,战国时人,有盗发之者,睹无所见,惟有一剑,停在室中。欲取之,剑作龙呜虎吼,遂不敢近,俄而径飞上天。”意思是:老天之眼,什么时候才能睁开呢?使古剑一吼飞天。作者以古剑自比,表达了受压抑的愤懑情绪。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出自唐代李贺《南国》之六。雕虫:汉扬雄在《法言·吾子》中把作赋比作“童子雕虫篆刻”。后人常把雕词琢句的文人轻视为雕虫。寻章摘句:是指写文章。玉弓:形容残月。意思是:从事文章创作的人,寻章摘句,深夜不寐,直到晓月将残。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激愤情绪。
❼ 李贺的千古名句有哪些
1. 天若有情抄天亦老 ——李贺 《金铜仙袭人辞汉歌》
2.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李贺 《苏小小墓》
3.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 门,忆君 清泪 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
4.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
5.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