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折桂令
Ⅰ 折桂令·过多景楼的作品赏析
“多景楼”是江苏抄省镇江市的一处寺内建筑,具其之所心被称为“多景”,也是因为它建在山上,地势高,万事万物都可尽收眼底。诗人登高望远,前文极写所见景色之美,最后三句一问一答道出哀情,可见此曲采用的是以乐景反衬哀的情的手法。
前三句写的是整体感受,春水东去,天空辽远、闲云飘散,视野极其开阔,那树显得对么渺远,那鸟仿佛也都消失了踪迹。就像是一种脱离尘嚣的展望,一片豁然开朗。接着具体写了所见景物:山如黛、水如镜、月缺似沉钩,寓意白昼将尽。诗人依次运用了“阔”“闲”“渺”“幽”以及“远”“平”“缺”等加以刻画,句式倒装,使景物描写细腻生动。
再把视线住下,桃花梨花红白相间的景色下是那“渡口”和“江水”,曲至此,已经透出离别之情。尾三句便点出真意:“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有如蜻蜓点水一点而出,让原本沉浸的乐景中的人,哀感顿生。
Ⅱ 急求〔双调〕湘妃怨,折桂令*客窗清明 翻译,赏析
〔译文〕春风轻拂五陵子弟骑着马儿游逛,正是西湖三月风和日暖之时,到处莺花盛开,管弦弹奏的乐声在湖上飘荡。不是知音不要到这里来,尽情地唱歌、饮酒、吟诗。阵雨过后,春山妩媚得好像西施颦眉,柳絮纷飞远看有如垂柳托着烟霭,好像西施蓬松的鬓发,美丽的西湖啊,就像睡足初醒的西施那样娇柔。
⑴和卢疏斋西湖:卢挚(疏斋)因不满意当时盛行于歌楼乐肆,以“西施”二字断章的[水仙子]四首,于是相邀马致远、刘时中等,按他写的[水仙子]《西湖四时渔歌》相和。约定:首句以“儿”字、次句以“时”字为韵脚;末句以“西施”断章。于是有马致远、刘时中按此调此格的和曲各四首。这是马致远和作的第一首。
⑵五陵:汉朝的五座皇陵,即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统称五陵。立陵时曾迁富豪之家至陵区。因此,五陵儿借指富豪子弟。
⑶管弦:指管弦乐器奏出的乐声。触水莺花市:指乐声贴着湖面水波,传播到如集市簇锦般的莺群花丛之间。
⑷“山过雨”三句:扣咏西湖的题面,以西子比喻西湖美景。颦眉黛:形容远处的一抹雨后春山,有如西施皱着的青黑丽眉。相传西施捧心蹙眉之态妩媚动人。柳拖烟:暮春三月,柳絮纷飞,远看有如垂柳拖着烟霭,就仿佛是西施松蓬的鬓发那样迷人。末句点破:西湖春色就像睡足初醒的西施。
〔写作背景〕马致远用“水仙子”曲牌写了四支小令,歌咏春夏秋冬四报的西湖景色。关于这组曲子产生的过程,同时代的散曲家刘时中《水仙子》引言中有一段说明:‘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玉局翁诗也。填词者窃其意演作。世所传唱《水仙子》四首,仍以‘西施’二字为断章,盛行歌楼乐肆间,每恨其不能佳也。且意西湖西子,有秦无人之感。嵩麓有樵者,闻而是之,即以春夏秋冬赋四章,命之曰《西湖四时渔歌》。其约:“首句韵以‘儿’字,‘时’字为之次,‘西施’二字为句绝,然后一洗而空之。邀同赋,谨如约。”其中所说嵩麓樵者,就是卢疏斋。由此可知这几支曲是马致远与刘时中同时应卢挚之邀和作的。三作现都收入《全元散曲》,以马作最为清新活泼。
马致远善于捕捉典型景象绘景抒情,只寥寥几笔,就把读者带进了三月西湖。春风暖日,管弦声声,莺飞花妍,游人如织,“宜歌宜酒宜诗”的令人陶醉境界。写出了“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湖自然景色:雨后黛山,如鬓柳烟,就像睡足初醒的西施,令人神痴意迷。
【注释】
①水仙子:双调曲牌,又名[凌波仙]、[湘妃怨]、[冯夷曲]等,亦入中吕、南吕,还可与[折桂令]合为带过曲。定格句式为七七七、五六、三三四,八句七韵。《全元散曲》此曲牌名为[湘妃怨]。
②卢疏斋:即卢挚,号疏斋,至元五年(1268)进士,累官至翰林承旨。
③五陵儿:借指贵家子弟。李白《少年行》:“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五陵本指汉代五座皇帝陵墓。
④管弦句:形容管弦演奏的音乐掠过水面,传播到群莺喧闹的花丛之中。市:极言西湖春三月花团锦簇、鸟市争鸣。管弦触水:指管弦弹奏的乐声在湖上飘荡。管弦,管乐和弦乐。
莺花市:指莺啼花开的春色迷人之处。
⑤山过雨三句:形容雨后春山有如西施黛眉颦皱;柳烟拖绿,有如西施的鬓发,而整个春天的西湖,犹如酣睡初醒的西施。颦眉黛:形容远处的雨后春山,好像西施皱着的青黑丽眉。
【点评】写西湖之春的诗词曲多不胜数,而此曲则别是一番情调。前三句写西湖繁华,抓住了游人在春风暖日中徜徉的感受,突出一个“闹”字,管弦、莺歌,更有花团锦簇。“不知音”二句写西湖春景之宜,“宜晴宜雨”、“宜诗宜酒”,西湖无时不美,无处不美。最妙在结尾三句,作者以细微独到的感受,将春天的西湖与睡醒了西施相比,更为贴切动人。苏轼曾以西子喻西湖,此曲则是对初春西湖与初醒西子相比较,细微独到、富有新意。
〔赏析〕《客窗清明》开头三句写即目所见的景物。清明时节,时届暮春,经过风吹雨打,窗前的梨花已日渐凋零了。接着用“甚情绪灯前”的一个“甚”字,领起以下三句,由景及情,渐渐道出了客子的愁苦情怀。此时万千的心事,从何说起呢?作者仅用了以下两句来进行概括:“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上句化用李白《秋浦歌》诗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说明自己白发因愁而生,表现了愁思的深长。下句说五十年来的生活,像梦一样过去了。“蓦见人家”以下三句,陡然一转,将视线移向窗外人家,这家门前的杨柳如含烟雾一般,长得与屋檐相齐,充满着春来柳发的一片生机,给这家人家带来盎然的春意和生活的情趣。此情此景,更反衬出游子天涯飘泊的孤独之感。李清照《永遇乐》词中有“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即是用人家的笑语欢言来反衬自己的寂寞伤神,本曲抒情手法与此一脉相承。
[作者介绍] 乔吉(?~1345),元代杂剧家、散曲作家。一称乔吉甫,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太原人,流寓杭州。《录鬼簿》说他“美容仪,能辞章,以威严自饬,人敬畏之”,大略可见他的为人。剧作存目十一,有《杜牧之诗酒扬州梦》、《李太白匹配金钱记》、《玉箫女两世姻缘》三种传世。
乔吉现存杂剧作品都是写爱情、婚姻故事的。《金钱记》写韩翊与柳眉儿恋爱婚姻故事,以私情始,奉旨完姻终。语言华美工丽,富有藻饰。《扬州梦》以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命意,又采用了杜牧《张好好诗》的部分细节,虚构了杜牧与妓女张好好的恋爱故事。剧中对商业城市扬州的繁华景色描绘得颇为生动。《两世姻缘》的故事,本于唐末范摅《云溪友议》,是写妓女(小说中为婢女)玉箫与韦皋的爱情,两世才得结为夫妇。剧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玉箫沦落青楼的痛苦生活。乔吉的杂剧曲辞绮丽,立意亦求新巧,但在题材上却没有脱出才子佳人、风流韵事的窠臼。《李太白匹配金钱记》插图 选自明代万历顾曲斋刻本《古杂剧》
乔吉的散曲创作,成就高于杂剧,明、清人都把他与张可久相提并论。在他的散曲中可以看到他客居异乡、穷愁潦倒的生活经历。如〔绿幺遍〕小令写:“不占龙头选,不入名贤传,时时酒圣,处处诗禅,烟霞状元,江/湖醉仙。笑谈便是编修院,留连,批风抹月四十年。”就是他落魄江/湖的身世的自我写照。由于一生不得志,作品中寓有对现实的不满,如〔卖花声〕《悟世》、〔玉交枝〕《闲适》等曲。然而他的作品大多数是以啸傲山水、寄情声色诗酒为题材,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消极颓废的思想。
乔吉的散曲以婉丽见长,精于音律,工于锤炼,喜欢引用或融化前人诗句,与张可久的风格相近。不同的是,乔吉的风格更为奇巧俊丽,还不避俗言俚语,具有雅俗兼备的特色。明李开先评他:“蕴藉包含,风流调笑,种种出奇而不失之怪;多多益善而不失之繁;句句用俗而不失其为文。”他自己则说:“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大概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尤贵在首尾贯穿,意思清新。苟能若是,斯可以言乐府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这是他创作经验之谈,颇有见地。他的代表作如〔水仙子〕《重观瀑布》小令:“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乾。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作品描写瀑布,想象大胆,词句诡丽,出奇制胜。〔水仙子〕《为友人作》、〔怨风情〕《咏雪》、〔天净沙〕《即事》等篇,又以生动浅白的语言,以及社会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巧妙的比喻,入于曲中,形成独特的风格。乔吉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前期散曲家俚俗直率的传统,因此有些人认为他的散曲比张可久更为当行。不过他写情必极貌以写意,用辞必穷力而追新,有过于纵情的毛病,有的还带有某种俳优习气,不免失之浅俗。
他的杂剧作品,见于《元曲选》、《古名家杂剧》、《柳枝集》等集中。散曲作品据《全元散曲》所辑存小令200余首,套曲11首。散曲集今有抄本《文湖州集词》1卷,李开先辑《乔梦符小令》1卷,及任讷《散曲丛刊》本《梦符散曲》。此外,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中著录有《惺惺老人乐府》1卷,惜已佚。
Ⅲ 求双调 折桂令 叹世 鉴赏
〔双调〕折桂令
叹 世
马致远
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1〕,项废东吴〔2〕,刘兴西蜀[3],梦说南柯〔4〕。
韩信功兀的般证果〔5〕,蒯通言那里是风魔〔6〕?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7〕,醉了由他〔8〕。
【说明】
这支曲子借秦汉之际的历史事件,表现对功名事业的厌弃。既然刘项兴亡,不过一梦,韩信这样的功臣也落得杀头的结果,那当前的功名事业还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否定,表现对现实政治的反感,这是封建社会走下坡路时诗人们惯用的手法。语言如飞流注涧,一泻无余,表现豪放派曲家的风格。 【注释】
〔1〕咸阳百二山河三句:指秦汉之际的战争。百二山河,见前卢挚〔折桂令〕《萧娥》曲注〔2〕〈“晋王宫深锁娇娥”三句:意说隋炀帝在晋王宫深锁着美人,恃着山河巩固,一味享乐。隋炀帝未即帝位前,于开皇元年(581),立为晋王,一曲离笳,暗示萧后在隋亡后的流落塞北。百二山河,形容战国时秦国形势的险要,二万兵力可抵得诸侯一百万(见《史记·高帝本纪》)。〉。
〔2〕项废东吴:指项羽在垓下兵败,被追至乌江自刎。乌江在今安徽和县东北,古属东吴地。
〔3〕刘兴西蜀:指刘邦被封为汉王,利用汉中及蜀中的人力物力,战胜项羽。 〔4〕梦说南柯:唐人李公佐小说《南柯太守传》说:淳于生昼梦入大槐安国,被招为附马,在南柯郡做二十年的太守,备极荣宠。后因战败和公主死亡,被遣归。醒来才知道是南柯一梦。所谓大槐安国,原来是宅南槐树下的蚁穴。 〔5〕韩信功兀的般证果:韩信,汉高祖刘邦的开国功臣,辅佐高祖定天下,与张良、萧何并称汉兴三杰。后被吕后所害,诛夷三族。兀的般,这般。证果,佛家语,果报的意思。
〔6〕蒯通言那里是风魔:蒯(kuǎi 块)通,汉高祖时的著名辩士,本名彻,史家避武帝讳,称他蒯通。韩信用蒯通计定齐地。后蒯通说韩信背汉自立,韩信不听。他怕受牵连,就假装风魔。后韩信为吕后所斩,临刑前叹曰:“悔不听蒯彻之言,死于女子之手。”
〔7〕“成也萧何”二句:韩信因萧何的推荐被刘邦重用,后来吕后杀韩信,用的又是萧何的计策。故云“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8〕他:读tuō,协歌戈韵。
Ⅳ 求大神:折桂令元宵【赏析】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
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元宵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赏析诗的前后文章,以及元宵节人们的心情和做的事情,分析作者此时的心情是如何的。这首诗应该用的是反衬......就提醒那么多吧,自己好好分析分析,加油!!!
Ⅳ 求张养浩的折桂令·中秋译文和赏析
《双调·折桂令》中秋 张养浩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
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婆娑。
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作者介绍]
张养浩(1270~1329),元代散曲作家。字希孟,号云口,山东济南人。幼有义行,好读书,初被荐为东平学正。后拜监察御史,历官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等职。因父老辞官,屡召不赴。文宗天历二年(1329),关中大旱,特拜陕西行台中丞,前往救灾,到任四月,劳瘁去世。
张养浩为官方正,敢于直言犯谏。武宗时,曾因议立尚书省事,大违当政者意,被构罪罢官,他恐遭祸,变姓名逃去。英宗时又曾为内廷张灯为鳌山事上谏而险遭不测。他的散曲多是在辞官归里后所写,由于对宦海风波、世态炎凉有切身体察,因此能作比较真切的描写。如“才上马齐声儿喝道,只这的便是送了人的根苗。直引到深坑里恰心焦。祸来也何处躲?天怒也怎生饶?把旧来时威风不见了”(〔朱履曲〕《警世》),作者感触至深,因此能写出这样沉痛的句子。而当他写到归田之后,则轻松自如的心情跃然纸上,“中年才过便休官,合共神仙一样看”(〔双调·水仙子〕),“挂冠,弃官,偷走下连云栈,湖山佳处屋两间,掩映垂杨岸。”(〔中吕·朝天曲〕)他的一些散曲中常写与鸥鹭为伍,与云山为友,使他心旷神怡。他的咏吟山水的优秀篇章也不少。但是,他的“警世”、“退隐”题材的作品,调子仍然是比较低沉的。他的理想只是远离嚣尘去过田园生活,以远祸全身。
张养浩对人民疾苦也比较同情。最著名的作品是《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他在怀古兴叹之际能联想到百姓的疾苦,比同类题材的散曲作品要高出一筹。又如小令〔得胜令〕《四月一日喜雨》、套曲〔一枝花〕《咏喜雨》,是他在陕西救灾时所作,比较真实地反映了灾区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生活。在元代散曲中这些作品是难能可贵的。
《太和正音谱》评张养浩的散曲如“玉树临风”,指出他的作品格调高远。他的作品文字显白流畅,感情真朴醇厚,无论抒情或是写景,都能出自真情而较少雕镂。《潼关怀古》小令,以及一些写退隐生活的作品,可以代表他的艺术风格。然而他的写景的散曲中,也有一些工丽清逸的作品,如“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水仙子〕《咏江南》),“鹤立花边玉,莺啼树杪弦”(〔庆东原〕)等句,表明他的作品在总的艺术格调中还有所变化,散曲色调比较丰富。
张养浩著有散曲集《云口休居自适小乐府》传世。据《全元散曲》所辑,今存小令161首,套数2首。
Ⅵ 双调折桂令梦中作 郑元祖赏析
郑光祖《双调·折桂令·梦中作》
【原文】
半窗幽梦微茫,歌罢钱塘版(1),赋罢高唐(2)。
风权入罗帏,爽入疏棂(3),月照纱窗。
缥缈见梨花淡妆(4),依稀闻兰麝余香。
唤起思量,待不思量,怎不思量!
【说明】
写梦中幽会,醒来还如见其人,如闻其香。惝恍迷离,芳艳悱恻,仿佛李商隐的无题诗。末三句尤见一往情深。
【注释】
(1)歌罢钱塘:这句用苏小小故事。苏小小为南齐钱塘名妓,《春渚纪闻》一书记载她的《蝶恋花》词一首,词中有“妾本钱塘江上住,花落花开,不管流年度”的句子。
(2)赋罢高唐:《高唐赋》,战国时楚人宋玉作,写楚襄王游高唐,梦中与神女欢会事。
(3)疏棂(ling 灵):窗格大的窗户。
(4)缥缈见梨花淡妆: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这里以梨花形容妇女的淡妆。缥缈,仿佛,隐约。
Ⅶ 乔吉的《折桂令.秋思》赏析及翻译
翻译:吹红了山梁上的枫叶,使千山万壑如同用胭脂染过;吹起了漫天如轻纱般的云霞内,绊住了欲染琼枝的容严霜的脚步,正是西风浩荡万里时,周天的潇潇暮雨,更唤起分处两地的人的相思。
自恨红颜薄命的人儿在这里,试问跨骏马据雄鞍而远游的你又怎能坦然在外呢?就连南归的大雁也没带来你何时归的消息,真是流水无情意,空负我落英题诗意。
(赏析晚上吧)
Ⅷ 赏析《双调。折桂令。中秋》
一轮飞镜谁磨①?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②,洗秋空银汉无波③专,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属影婆娑。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注]①飞镜:比喻中秋之月。②玉露泠泠:月光清凉、凄清的样子。③银汉:天河。
[鉴赏提示]
同样写月,不同的作者、不同的主题会有不同的观察角度和不同的写法。李白的《月下独酌》抒发的是世无知音的寂寞之感,他笔下的月既不解饮,又不懂情,无知而冷漠。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抒发的是坎坷路途中的落寞情怀,他想象中的月宫是“高处不胜寒”,强调的是“月有阴晴圆缺”。张养浩的这首散曲抒发的则是中秋之夜一醉方休的情致,因此,作者着力描写的是月光的澄彻,通过对澄彻月光的反复渲染,创造出一种异常宁静的境界氛围。
Ⅸ 折桂令宣城怀古赏析
诗人首先描写昔日复甲第名同、制高城沼台业已荒芜、草木丛生的凄凉景象,抒发了盛衰无常的感慨;进而想象空翠飞来、天淡云闲的优美画面,直抒胸臆,表达了超脱闲逸的情怀。
全曲以写景开篇,以写景作结,抒情蕴于其内,叙理又出于其中,不乏幽远。作为散曲,它又将其情其理一发于字面,意境相成,情理互生。
Ⅹ 折桂令 问秦淮赏析
【折桂令】一曲写苏昆生重访秦淮。秦淮河横贯南京市,河两岸为景胜、繁华之地,但现在苏昆生见到的是一片残败。
“破纸迎风,坏槛当潮”两句,以声音衬寂寥。窗户上,破纸迎风瑟瑟作响,朽门外,潮水拍打空城阵阵传来,这风声,潮声反衬了人声寂寂,一片萧条冷落。接着,作者将人物和节日情况作今昔对比,突出今日秦淮河无人无乐无节日佳庆的空寂。过去,这里游人如织,佳丽云集,舞榭歌台,笙箫彻夜。河中,彩楫画肪闹端阳,岸上,酒旗耸立庆重九。作者用富有特征性的“粉黛”、“笙箫”、“灯船”、“酒旗”,写尽了昔日秦淮河畔繁华竟逐的景象。而现在,歌女逃散,丝竹不闻,秦淮河无有当年的遗风余韵了。即使适逢节日,也是“端阳不闹”,“重九无聊”。“端阳”、“重九”代麦了南方的重大节日,“不闹”、“无聊”突出了一片冷落凄清。“不闹”从环境气氛说,虽是佳节,却无热烈欢悦的氛围。“无聊”从情绪说,写出人们没有兴致,无心无绪的委顿精神状态。节日尚且如此,平日就更可想而知了。作者把人民的亡国哀痛心理,挖掘得多么深,表达得多么活啊!秦淮河舞歇歌罢,亦大有与南明王朝笙歌旖旎、舞榭歌台相对照的意味,在对比中,加深人们的兴亡感触。今昔对比后,“白鸟飘飘”四句的自然景象描写,进一步开拓意境。小鸟在白云端自由飞翔,秦淮河绿水滔滔,河岸红叶似火,黄花初绽,蝴蝶飞逐。好一派万物争自由的勃然生机。这繁茂、永恒的自然界与萧条没落的秦淮社会形成了强烈对照,在艺术的对照中,深化了主题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