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孔子真理名言

孔子真理名言

发布时间: 2021-01-25 15:08:00

A. 孔子的名言

孔子的名言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解释: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因难呢?
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解释: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解释: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解释:一个真正的有责任的人,必须具有坚韧的意志,因为他背负的责任重大而实现的道路很漫长。因为以仁为自己的责任,所以是重大的责任。因为以生命的结束作为任务的结束,所以实现仁的道路是漫长而遥远的。
5、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解释: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6、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解释:(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
7、朽木不可雕也。
解释: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无可救药。亦作“朽木难雕”.亦作“朽木不雕”.
8、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解释: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自己的弟子,一、文学,即知名学。研究如何提高知名度,二、行学,规范人们行为,使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章可循。三、忠学,是修养学。是培养人自觉自愿地做自己该做的事。四、信学,是知人辨事之学,是培养人判断力的学问。
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解释: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1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解释: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11、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解释:他的聪明可以学得来,他的装傻别人赶不上。
1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解释: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1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解释: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4、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解释:鸟快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也是善良的。
15、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解释:孔子说: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了。
1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解释: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18、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解释: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1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释: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2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解释: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2、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解释: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
23、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解释:正确的话,能不听从吗?必须认真改正错误,才算可贵。恭顺的话,能不使人高兴吗?
24、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解释: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25、见得思义。
解释:意思是看到货财,要想到道义
26、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解释:见到好的人、好的事,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做迟了。看到了恶人或做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想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27、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解释:说一个真正有学问,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君子,只忧道之不行,不考虑生活的问题;比如耕种田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只忧虑自己的为人,并不担心是否贫穷
28、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解释:外表严厉而内心虚弱,这类的小人,就像是挖墙洞的小偷。
29、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解释:生来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人;通过学习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才学习的又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仍然不学习的人是最下等的了!“
30、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解释: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耻辱的人,那就值不得和他谈论什么了。
3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解释:军队可以丧失主帅,一个人不可丧失志气。意思是三军之勇在人,匹夫之志在己。故帅可夺而志不可夺。如可夺,则亦不足谓之志矣。
3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解释:我愿老年人得到安逸,朋友们相互信任,少年人得到关怀。
3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解释:到了严寒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不落叶的。正如”士穷见节义,世乱识忠臣。“
3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解释:既有志于学习和追求真理却又以贫困为耻辱的读书人,不值得与他讨论真理。
35、朝闻道,夕死可矣。
解释:早晨学得真理,当天晚上死掉也不后悔。”意思是指“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36、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解释:了解一个人,要看他的所作所为,不仅了解他的过去,还要观察他的现在,这样的话,对那个人的了解还会不全面吗?
3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解释:温习学过的知识时,能从中获得新知识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38、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解释: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事吗?
39、道不同,不相为谋。
解释:政治主张不同,不互相探讨。这里讲的是一条结交的原则,以道同为原则,道不同,不相为谋。因为彼此政治主张不同,就无法互相探讨。交友也是一样,不同道的人难以相友。
40、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解释:过去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4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解释:懂得学业的人不如喜爱学业的人,喜爱学业的人不如以从事学业为快乐的人。
42、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解释: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求自己作出成绩来。
43、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解释: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别人。
4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解释: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去促成别人的坏事。
4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解释:君子心胸坦荡故待人接物犹如行走在平坦大道上,安祥而舒泰;小人心思常为物役,患得患失,故常怀忧虑之心。
46、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解释:有过错不改正,才是真错。
47、小不忍,则乱大谋。
解释:小事上不能忍耐,就会坏了大事。这里的小事包括小忿怒和小仁小惠两个意思,即妇人之仁不能忍于爱;匹夫之勇,不能忍于忿,皆能乱大谋。
4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解释: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忧患很快就会出现。
4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解释:工匠要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准备好他的工具。这是一种比喻,即如想做好一件事,必须先具备做这件事的先决条件才能事半功倍。
50、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解释:君子应该说话谨慎,做事勤劳敏捷。
51、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解释:热衷于传播小道消息的行为,是对道德的背弃。
5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释: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加给别人。
53、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解释:用公平正直来对待怨恨,以恩德来报答恩德。
54、听其言而观其行。(经典语录
解释: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才肯相信。
55、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解释:不在那个职位,就不谋划那方面的政事。
56、名不正,则言不顺。
解释:名分不正,说话就不能顺理成章。
57、割鸡焉用牛刀?
解释: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
58、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解释:执政者不因人说好听的话就提拔他们,也不因他是坏人就鄙弃他说过的正确的话。
59、有教无类
解释:我对凡来求学的人,都无区别地加以教育。
6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解释:懂就就懂,不懂就说不懂,才是聪明人。
61、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解释:对可以交往的人而不与之交往,是错失了人;对不可以交谈的人而与之交谈,是失言。”他认为只有聪明人(知者)才能做到既不失人又不失言。

B. 孔子名人名言

孔子的名言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解释: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因难呢?
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解释: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解释: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解释:一个真正的有责任的人,必须具有坚韧的意志,因为他背负的责任重大而实现的道路很漫长。因为以仁为自己的责任,所以是重大的责任。因为以生命的结束作为任务的结束,所以实现仁的道路是漫长而遥远的。
5、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解释: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6、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解释:(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
7、朽木不可雕也。
解释: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无可救药。亦作“朽木难雕”.亦作“朽木不雕”.
8、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解释: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自己的弟子,一、文学,即知名学。研究如何提高知名度,二、行学,规范人们行为,使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章可循。三、忠学,是修养学。是培养人自觉自愿地做自己该做的事。四、信学,是知人辨事之学,是培养人判断力的学问。
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解释: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1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解释: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11、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解释:他的聪明可以学得来,他的装傻别人赶不上。
1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解释: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1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解释: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4、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解释:鸟快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也是善良的。
15、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解释:孔子说: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了。
1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解释: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18、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解释: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1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释: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2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解释: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2、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解释: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
23、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解释:正确的话,能不听从吗?必须认真改正错误,才算可贵。恭顺的话,能不使人高兴吗?
24、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解释: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25、见得思义。
解释:意思是看到货财,要想到道义
26、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解释:见到好的人、好的事,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做迟了。看到了恶人或做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想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27、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解释:说一个真正有学问,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君子,只忧道之不行,不考虑生活的问题;比如耕种田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只忧虑自己的为人,并不担心是否贫穷
28、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解释:外表严厉而内心虚弱,这类的小人,就像是挖墙洞的小偷。
29、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解释:生来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人;通过学习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才学习的又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仍然不学习的人是最下等的了!“
30、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解释: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耻辱的人,那就值不得和他谈论什么了。
3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解释:军队可以丧失主帅,一个人不可丧失志气。意思是三军之勇在人,匹夫之志在己。故帅可夺而志不可夺。如可夺,则亦不足谓之志矣。
孔子名人名言其实收集在《论语》
孔子名人名言
3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解释:我愿老年人得到安逸,朋友们相互信任,少年人得到关怀。

3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解释:到了严寒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不落叶的。正如”士穷见节义,世乱识忠臣。“
3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解释:既有志于学习和追求真理却又以贫困为耻辱的读书人,不值得与他讨论真理。
35、朝闻道,夕死可矣。
解释:早晨学得真理,当天晚上死掉也不后悔。”意思是指“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36、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解释:了解一个人,要看他的所作所为,不仅了解他的过去,还要观察他的现在,这样的话,对那个人的了解还会不全面吗?
3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解释:温习学过的知识时,能从中获得新知识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38、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解释: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事吗?
39、道不同,不相为谋。
解释:政治主张不同,不互相探讨。这里讲的是一条结交的原则,以道同为原则,道不同,不相为谋。因为彼此政治主张不同,就无法互相探讨。交友也是一样,不同道的人难以相友。
40、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解释:过去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4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解释:懂得学业的人不如喜爱学业的人,喜爱学业的人不如以从事学业为快乐的人。
42、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解释: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求自己作出成绩来。
43、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解释: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别人。
4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解释: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去促成别人的坏事。
4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解释:君子心胸坦荡故待人接物犹如行走在平坦大道上,安祥而舒泰;小人心思常为物役,患得患失,故常怀忧虑之心。
46、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解释:有过错不改正,才是真错。
47、小不忍,则乱大谋。
解释:小事上不能忍耐,就会坏了大事。这里的小事包括小忿怒和小仁小惠两个意思,即妇人之仁不能忍于爱;匹夫之勇,不能忍于忿,皆能乱大谋。
4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解释: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忧患很快就会出现。
4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解释:工匠要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准备好他的工具。这是一种比喻,即如想做好一件事,必须先具备做这件事的先决条件才能事半功倍。
50、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解释:君子应该说话谨慎,做事勤劳敏捷。
51、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解释:热衷于传播小道消息的行为,是对道德的背弃。
5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释: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加给别人。
53、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解释:用公平正直来对待怨恨,以恩德来报答恩德。
54、听其言而观其行。(经典语录)
解释: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才肯相信。
55、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解释:不在那个职位,就不谋划那方面的政事。
56、名不正,则言不顺。
解释:名分不正,说话就不能顺理成章。
57、割鸡焉用牛刀?
解释: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
58、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解释:执政者不因人说好听的话就提拔他们,也不因他是坏人就鄙弃他说过的正确的话。
59、有教无类
解释:我对凡来求学的人,都无区别地加以教育。
6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解释:懂就就懂,不懂就说不懂,才是聪明人。
61、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解释:对可以交往的人而不与之交往,是错失了人;对不可以交谈的人而与之交谈,是失言。”他认为只有聪明人(知者)才能做到既不失人又不失言。

C. 孔子的名言

立志篇
“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选自于《论语.子罕》
解读:数百万军队的主师可以被俘获,而一个普通人的坚强意志却是任何力量都不能使他改变的。
引申为:大丈夫无论何时何地豪情壮志不可夺。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选自于《论语.泰伯》
解读;一个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高,意志坚,因为责任很重,而奋斗的路很长。
引申为:人生中一个人的目标越远大,前进就会越努力。
修养篇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选自于:《论语.学而》
解读:我每天多次检查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有不尽心尽力的地方吗?同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地方吗?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还有不温习的吗?
引申为:一个人上进与否在于他会不会自我反省。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
选自于:《论语.述而》
解读:要选择好的并向其学习,是不好的就要对照,反省并改掉它。
引申为:生活中人要学会知过改过,以后也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品德篇
“温、良、恭、俭、让”
选自于:《论语.学而》
解读:人要学会温和、善良、恭谨、简朴、谦让。
引申为:做人一定要有美好的德行,其实这正是自古以来的做人之本。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选自于:《论语.里仁》
解读:有道德的人,他的心里只知道事事有个仁义;而没道德的人,他的心里只知道事事有个财利。
引申为:做人要学会先义而后利。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选自于:《论语.述而》
解读:品行端正的人,心胸守着正理,坦荡宽舒;品行不端的人,心怀鬼胎,一天到晚感到不安。
引申为:做人一定要要真诚相对,光明磊落。
谦虚篇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选自于:《论语.为政》
解读:对一件事确实是知道的,就说是知道;确实不知道的,就说明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道。
引申为:虚心是知识的向导。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选自于:《论语.述而》
解读:几个人在一起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引申为:要向所有的人学习,因为人都有可取之处。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选自于:《论语.里仁》
解读:看到那些品德高尚的人,就要向他们看齐,努力做到和他们一样好,看到品德不好的人,应当检查自己的言行有没有和他相同的地方,警惕自己再不要犯同样的过错。
引申为:为人一定要懂得取长补短。
礼貌篇
“不学礼,无以立”
选自于:《论语.季氏》
解读: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
引申为:教导人们行动要以礼为标准。
真理篇
“朝闻道,夕死可矣”
选自于:《论语.里仁》
解读:一个人早晨明白了真理,即使当晚就死,那也可以说是并没有虚度一生。
引申为:教导人们要勇敢探索真理。
求知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选自于:《论语.学而》
解读:学到的知识能时常加以温习,不断有所收获,不也是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吗?
引申为:教人求学的学习和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选自于:《论语.为政》
解读:只学习不会用心思考,就会茫然没有收获;只是苦想,而不用功学习,就会无根据地乱想而使精神不安。
引申为:教导人们学习和思考一定要结合起来,不可偏废。
言语篇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选自于:《论语.宪问》
解读:真正品德高尚的人,感到可耻的是自己所说的超过自己实际做到的。
“言必行,行必果”
选自于:《论语.子路》
解读:说话必定要有信用;做事必定要踏实、果断。
引申为:提倡做人一定要说道做到,言行一致。
人际篇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选自于:《论语.颜渊》
解读:普天下的人都亲如一家兄弟。
引申为:人与人之间要讲究平等,没有贵、富、贫、贱之分。
养生篇
“食不言,寝不语”
选自于:《论语.乡党》
解读:吃东西和睡眠的时候都不要讲话。
引申为:孔子的养生之道,教导人万事健康为本。

D. 孔子的名人名言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孔子

孔子·论语·国学

言必信,行必果。

——孔子

诚信·孔子·诚实·诚实守信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

诚信·孔子·诚实·诚实守信

2万3千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孔子·学习·论语·勤奋学习

2万3千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孔子

孔子·论语

2万3千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

孔子·论语·道德修养·诚信

1万3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学习·孔子·论语·诚信

1万2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孔子·论语·中国·生命

1万2千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

孔子·励志·立志·论语

1万2千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

孔子·论语·学习·勤奋

1万2千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

孔子·理想·论语·法律

1万1千
不学礼,无以立。

——孔子

孔子·文明·礼貌·礼仪

1万1千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孔子

正能量·论语·美德·中国

1万1千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

孔子·论语·父爱·亲情

1万1千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孔子

孔子·中国·正能量·论语

9千1千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

时间·孔子·惜时·论语

9千1千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孔子

学习·孔子·勤奋·坚持

9千1千
民无信不立。

——孔子

诚信·孔子·诚实守信·诚实

8千1千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

孔子·论语·宽容·正能量

7千1千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孔子

孔子·感恩父母·感恩·父母

8千1千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

幸福·孔子·论语·中国古代

7千1千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孔子·论语·学习·成功

5千1千
未知生,焉知死。

——孔子

孔子·热爱生命·生命·珍惜生命

5千949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孔子

孔子·论语·励志·国学

5千1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

孔子·论语·团结·学习

5千903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

孔子·勤奋·学习·理想

6千830
道不同,不相为谋。

——孔子

交友·孔子·论语·正能量

4千682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

孔子·论语·美德·礼仪

4千714
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

孔子·论语·中国·道德修养

4千647
知耻近乎勇。

——孔子

文明·孔子·道德·礼仪

4千631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

孔子·父爱·论语·感恩父母

4千645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

E. 孔子名言

学而时习之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王肃注:“诵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悦。”王释“学”与“习”为一义,似专指诵读。但孔子教人学“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诵习”仅是“一端”(见刘宝楠《论语正义》)。皇侃疏“时习”说:“凡学有三时。”一指年岁,二指季节,三指晨夕。近人蒋伯潜认为“学是知新,习是温故”(《十三经概论》)。

敏于事而慎于言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又《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义相同。意为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朱熹注:“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慎于言者,不敢尽其所有余也。”(《论语集注》)又释:“事难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谨。”(《朱子语类》卷第二十二)另外在《荀子·子道》、《韩诗外传》、《说苑·杂言》等篇都有孔子语子路“慎言不哗”的记载。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惘。郑玄注:罔,犹罔罔无知貌。“殆”有两义:一为危殆,疑不能定。一为疲殆,精神疲怠无所得。当从前解。此句可与“温故而知新”章合参。近人杨树达注:“温故而不能知新者,学而不思也,不温故而欲知新者,思而不学也。”(《论语疏证》)孔子首倡学思并重,对孔门弟子有很深影响。如子夏言博学近思,《中庸》言博学慎思,都认为学思不可偏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郑玄注:“不知可者,言不可行也”。孔安国注:“言人而不信,其余终无可”。朱熹说:“人面无真实诚心,则所言皆妄。”(《朱子语类》卷二四)近人蒋伯潜区分信有二义:“说话必须真实;说了话必须能践言。”(《语译广解》)孔子及后儒极重信,“言忠信,行笃敬”(《论语·卫灵公》)是孔门的处世原则。

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包咸注:“讷,迟钝也。言欲迟而行欲疾。”朱熹引谢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讷;力行难,故欲敏。”《论语》中尚有许多同义之句:“慎言其余,则寡悔”(《为政》)、“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等,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贯之之重行慎言思想。参见“敏于事而慎于言”。

孟子名言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其进锐者,其退速。
【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u)。
【译文】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
(12)仁者无敌。
【译文】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26.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释义】孔子说:“君子喜欢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喜欢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与此相反。
27.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
【释义】孔子说:“君子胸怀坦荡,小人经常忧愁。”
28.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即使大家都讨厌他,自己也不要随便附和,一定要考察一下;即使大家都喜欢他,也一定要考察一下。”
2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释义】孔子说:“不怕别人部料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30.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宪问》
【释义】孔子说:“不事先怀疑别人的欺诈,也不随意猜测别人的不诚实,然而却又能及早地加以察觉,这才是贤人啊!”
31.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为政》
【释义】孔子说:“观察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考察他所走过的道路,了解他的心情、爱好,那么这个人的真实面目怎么隐藏得住呢?怎么能隐藏得住呢?”
32.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君子不因为一个人有几句正确言论就推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言论。”
33.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子罕》
【释义】孔子说:“可以同在一起学习的人,未必能一起通向真理;可以一起通向真理的人,未必能共同坚守真理;可以一起坚守真理的人,未必都能做到通权达变。”
34.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可以同他谈话,却不同他谈话,这会错过人才;不可以同他谈话,却同他谈话,这是错说了话。聪明人既不会错过人才,也不会错说话。”
35.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主张不同,不互相谋划事情。”
36.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有志之士、仁德之人,不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肯勇于牺牲自己来维护仁德。”
37.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化解怨恨了。”
38.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志仁者。”——《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工匠要搞好他的工作,一定要事先修好他的工具。我们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为那些卿大夫中的贤人服务,与那些士人中的仁人交友。”
39.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
【释义】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三种。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的人交朋友,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这是有益的。同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当面恭维背后诽谤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便有害了。”
40.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颜渊》
【释义】孔子说:“诚恳地劝告他,好好地引导他,要使他仍然不听,也就算了,免得自找羞辱。”

F. 孔子经典名言

“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选自于《论语.子罕》
解读:数百万军队的主师可以被俘获,而一个普通人的坚强意志却是任何力量都不能使他改变的。
引申为:大丈夫无论何时何地豪情壮志不可夺。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选自于《论语.泰伯》
解读;一个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高,意志坚,因为责任很重,而奋斗的路很长。
引申为:人生中一个人的目标越远大,前进就会越努力。
修养篇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选自于:《论语.学而》
解读:我每天多次检查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有不尽心尽力的地方吗?同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地方吗?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还有不温习的吗?
引申为:一个人上进与否在于他会不会自我反省。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
选自于:《论语.述而》
解读:要选择好的并向其学习,是不好的就要对照,反省并改掉它。
引申为:生活中人要学会知过改过,以后也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品德篇
“温、良、恭、俭、让”
选自于:《论语.学而》
解读:人要学会温和、善良、恭谨、简朴、谦让。
引申为:做人一定要有美好的德行,其实这正是自古以来的做人之本。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选自于:《论语.里仁》
解读:有道德的人,他的心里只知道事事有个仁义;而没道德的人,他的心里只知道事事有个财利。
引申为:做人要学会先义而后利。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选自于:《论语.述而》
解读:品行端正的人,心胸守着正理,坦荡宽舒;品行不端的人,心怀鬼胎,一天到晚感到不安。
引申为:做人一定要要真诚相对,光明磊落。
谦虚篇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选自于:《论语.为政》
解读:对一件事确实是知道的,就说是知道;确实不知道的,就说明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道。
引申为:虚心是知识的向导。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选自于:《论语.述而》
解读:几个人在一起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引申为:要向所有的人学习,因为人都有可取之处。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选自于:《论语.里仁》
解读:看到那些品德高尚的人,就要向他们看齐,努力做到和他们一样好,看到品德不好的人,应当检查自己的言行有没有和他相同的地方,警惕自己再不要犯同样的过错。
引申为:为人一定要懂得取长补短。礼貌篇
“不学礼,无以立”
选自于:《论语.季氏》
解读: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
引申为:教导人们行动要以礼为标准。
真理篇
“朝闻道,夕死可矣”
选自于:《论语.里仁》
解读:一个人早晨明白了真理,即使当晚就死,那也可以说是并没有虚度一生。
引申为:教导人们要勇敢探索真理。
求知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选自于:《论语.学而》
解读:学到的知识能时常加以温习,不断有所收获,不也是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吗?
引申为:教人求学的学习和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选自于:《论语.为政》
解读:只学习不会用心思考,就会茫然没有收获;只是苦想,而不用功学习,就会无根据地乱想而使精神不安。
引申为:教导人们学习和思考一定要结合起来,不可偏废。
言语篇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选自于:《论语.宪问》
解读:真正品德高尚的人,感到可耻的是自己所说的超过自己实际做到的。
“言必行,行必果”
选自于:《论语.子路》
解读:说话必定要有信用;做事必定要踏实、果断。
引申为:提倡做人一定要说道做到,言行一致。
人际篇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选自于:《论语.颜渊》
解读:普天下的人都亲如一家兄弟。
引申为:人与人之间要讲究平等,没有贵、富、贫、贱之分。
养生篇
“食不言,寝不语”
选自于:《论语.乡党》
解读:吃东西和睡眠的时候都不要讲话。
引申为:孔子的养生之道,教导人万事健康为本。
综上所述,可见孔子被尊奉为圣人,实不为过。

G. 孔子说过那些名言

人生态度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
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学而时习之

H. 论语孔子名言的意思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习后又经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来,不是很令人愉快的吗?人家不知道我的学识,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的君子的表现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要担心没有人了解自己,只需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5、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经》共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思想纯正,没有歪邪的东西。‘’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后候有求学问的志向(懂礼仪,),三十岁能懂事明理, 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会迷惑;五十岁,知晓天命;六十岁,听别人说什么,就可以分辩真假,判断是非;到了七十岁,就可随心所欲,任何行为都不会越出规矩。”

7、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又能学习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做老师了。”

8、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人们而不会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却不团结人们。”

9、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读书不好好思考,越学越困惑;思考却不读书,就没有什么收获。”

10、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什么是知道和不知道的方法!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才是正确的。”

11、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 :孔子说:“人如果连信誉都没有,还可以干什么呢?

12、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 孔子对季氏说:“他用给天子跳的舞蹈在自己的庙堂上舞蹈,这样的事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事不能容忍?”

13、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歌,主题欢乐但是不过分淫靡,哀愁但是又不那么悲伤。”

14、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 孔子说:“过去的事就不要再评论了,已经完成的事不要再议论拿出来争论了了,过去了 就不要再追咎。”

15、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上知道了真理,晚上死了也是值得的。”

1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是看重道义,小人只看重私利。”

1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明的人,要向他看齐学习;见到不贤明的人,就要自己要反省自己。‘’

18、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译文 :孔子说:“朽木没办法雕琢成器,粪土做成的墙壁不能去掉污秽,我能把他怎样?”

19、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孔子说:“机敏又喜欢学习,向比自己学问少的人请教时,不会觉得没有面子可以称为文人了。

20、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上学习,喜欢学习不如快乐学习。”

21、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义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喜欢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2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将知识默默学到心里,学习时,不会感到厌烦;教人学习时,不会感到疲倦,这三件事我做到了吗?”

2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一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对他的缺点我有的一定要加以改正。”

24、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25、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译文 :曾子说:“鸟快要死的时候,叫的声音都很悲哀;人将要死的时候,说的话都是善良的.”

2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 曾子说:“士一定要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的责任重大,前路遥远。把实现仁义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不是很重大吗?奋斗一生,死了以后才停止,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29、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文: 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着那个位置上的事情。”

30、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孔子说:“三军可以夺取主帅,匹夫不可义夺去志向。”

31、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 孔子说:“有智慧的人不会被迷惑,仁义的人不会担忧愁虑,真正的勇士不会害怕。”

3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时候,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33、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文 :孔子说:“君子会帮助别人获得想要得到的,不会让人想要得到厌恶的。小人恰恰相反。”

34、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孔子说:“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

35、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译文 :子夏说:“做官做得好就去学习,学习的游刃有余时就去做官。”

I. 关于孔子的名言名句有哪些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论语·学而》
孔子眼中的“学”内涵是很丰富的。看来并不是单指“作文”,首要的其实是“做人”,有了“做人”的基础,“作文”情真意切自是不难。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论语·为政》
求学需先立志,即先解决动机问题,才能使学习有内在驱动力,不致半途而废。
(3)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论语·公冶长》
教育中的人文不一定是要像政治课那样说教的,于“文”中渗透,方是正法。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在这里,孔子已认识到学习的内驱力不仅与动机有关,还与意志和情感有关,并且按内驱力大小把学习的心理境界分成三个层次:想学、好学、乐学。其中“乐学”是最高层次,可以产生最大的内驱力。
(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孔子发现,“愤”和“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必然要出现的两种心理状态。并指出,学生处于这两种状态的时刻就是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的最佳时机。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高高在上的权威并不是唯一的老师,当然也就不是唯一的真理。真理可以随处存在,所以学习中要抱着所有的人都是老师,都有可学习处的想法,但又要清醒地认识到质疑的必要性。
(7)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论语·述而》
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与学生的坦诚相待。正因为孔子对他的学生有着无限热爱之情,才使得他在教学过程中不知疲倦,真诚无私,因而赢得了学生的信赖和尊敬。

(8)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论语·泰伯》
道德精神的培育,工作能力的锻炼,知识内蕴的充实,学术精神的涵泳,都必须依靠一种锲而不舍的自持力。
(9)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论语·子罕》
要想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教师的魅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有了教师魅力的引领,学生的学习自然会“欲罢不能”,何患不“自主”?
(1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论语·宪问》
告诫其弟子,首先要充实自己,要有真才实学,才能谈得上遇到伯乐。
(11)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论语·宪问》
古时候的人大多为了完善自己而学,今天的人求学大多是为了沽名钓誉。所以学习者要努力加强修省躬行的自觉性,才可以得到真正的学问。
(12)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他曾经废寝忘食地去冥思苦想,以期得到什么彻悟或顿悟,结果一无所获。因此,孔子得出结论:与其空想,不如老老实实地去学习。
(13)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论语·阳货》
一个人有仁、有知、有信、有直、有勇、能刚当然非常好,但如果不好学,都是有致命的短处。这里强调了知识修养对于一个人的重要,倡导积极学习,主动探求知识。
(14)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名言。君子通晓事理,故待人接物处世犹如在平坦大道上行走,安然而舒泰。小人心思常为物役,患得又患失,故常有戚戚之心。君子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与此义同。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孔子名言。《论语》凡四见,旨同而文小异。《学而》载:“子曰:‘不患人这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意为不必担心别人不知我,该担心的是我不知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名言。“罔”,迷惘。“殆”有两义:一为危殆,疑不能定。一为疲殆,精神疲怠无所得。当从前解。此句可与“温故而知新”章合参。孔子首倡学思并重,对孔门弟子有很深影响。如子夏言博学近思,《中庸》言博学慎思,都认为学思不可偏废。

敏于事而慎于言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又《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义相同。意为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