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长干曲四首其一赏析

长干曲四首其一赏析

发布时间: 2021-01-23 05:18:27

1.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长干曲四首(其一)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赞借问,或恐是同乡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犹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内话形式,采容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率真的船家女形象。

2. 长干曲四首崔颢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女性形象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犹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版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权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率真的船家女形象。
第一步,用一两个鉴赏术语准确点明语言特色。本诗的语言特色是:朴素率真。第二步,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是如何体现的。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明白道出;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过程何心理展露无疑。感情朴实,流露自然。第三步,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朴素直率的船家女形象,蕴涵了作者欣赏、赞许的感情。第四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

这首诗还表现了女主角境遇与内心的孤寂。单从她闻乡音而急于“停船”相问,就可见她离乡背井,水宿风行,孤零无伴,没有一个可与共语之人。因此,他乡听得故乡音,且将他乡当故乡,就这样的喜出望外。诗人不仅在纸上重现了女主角外露的声音笑貌,而且深深开掘了她的个性和内心。

3. 长干行四首其二崔颢古诗

长干曲四首其二翻译赏析_长干曲四首其二原文_作者崔颢
《长干曲四首其二》作者为唐朝诗人崔颢。其古诗全文如下: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前言】
《长干曲》是南朝乐府中“杂曲古辞”的旧题。崔颢这两首诗继承了前代民歌的遗风,但既不是艳丽而柔媚,又非浪漫而热烈,却以素朴真率见长,写得干净健康。女主角的抒怀只到“或恐是同乡”为止,男主角的表情也只以“生小不相识”为限。这样的蕴藉无邪,是抒情诗中的上乘。
【注释】
①九江:泛指江水,而非浔阳九江
②生小:从小
【翻译】
我家临着九江水,来往在九江边。我们虽然同是长干人,从小却没有见过面。
【赏析】
“这是一首男子应答的诗,是针对着“长干行其一”中女子的问题而回答的。男子回答得坦率诚恳,一句“生小不相识”表面是惋惜没能青梅竹马,实际是相见恨晚心情的表现,流露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有如民歌。民歌中本有男女对唱的传统,在《乐府诗集》中就称为“相和歌辞”。所以第一首女声起唱之后,就是男主角的答唱了。“家临九江水”答复了“君家何处住”的问题:“来去九江侧”说明自己也是风行水宿之人,不然就不会有这次的萍水相逢。这里初步点醒了两人的共同点。“同是长干人”落实了姑娘“或恐是同乡”的想法,原来老家都是建康(今江苏南京)长干里。
一个“同”字把双方的共同点又加深了一层。这三句是男主角直线条的口吻。现在只剩最后一句了:只有五个字,该如何着墨?如用“今日得相识”之类的幸运之辞作结束,未免失之平直。诗人终于转过笔来把原意一翻:与其说今日之幸而相识,倒不如追惜往日之未曾相识。“生小不相识”五字,表面惋惜当日之未能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实质更突出了今日之相逢恨晚。越是对过去无穷惋惜,越是显出此时此地萍水相逢的可珍可贵。这一笔的翻腾有何等撼人的艺术感染力!

4. 崔颢《长干行》翻译或赏析

  1. 长干曲四首

    唐代: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

  2. 译文:

    你家住在什么地方,我家住在横塘一带。

    停船我来打听一下,或许我们还是同乡。

    我家就临靠着九江,来去都在九江边上。

    我们同是长干的人,可我们从小不相识。

  3. 赏析:

    这组诗以男女对话的形式,描写了采莲女子与青年男子相恋的过程:两人偶然水上相逢,初不相识,女子却找出话头和对方攀谈,终于并船而归。诗中描绘船家少女的大胆和聪慧,憨厚如实的语言维妙维肖,非常可爱。这四首诗继承了前代民歌的遗风,但既不是艳丽而柔媚,又非浪漫而热烈,却以素朴真率见长,写得干净健康。

  4. 作者:

    崔颢,唐代诗人。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开元十一年(723年)登进士第,官终尚书司勋员外郎。其早期诗作多写闺情,流于浮艳轻薄。后历边塞,诗风大振,忽变常体,风骨凛然,尤其是边塞诗慷慨豪迈,雄浑奔放。明人辑有《崔颢集》,《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

5. 《长干行》作者崔颢拼音版

háng gàn xíng 

长干行 

zuî zhě :cuī hào  

作 者 : 崔 颢  

qí yī  

其一 

jūn jiā hã chù zhù ,qiâ zhù zài hãng táng 。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tíng chuán zàn jiâ wân ,huî kǒng shì tïng xiāng 。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其一译文:

你家住在什么地方,我家住在横塘一带。

停船我来打听一下,或许我们还是同乡。

(5)长干曲四首其一赏析扩展阅读

作者简介:

崔颢,唐代诗人。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开元十一年(723年)登进士第,官终尚书司勋员外郎。其早期诗作多写闺情,流于浮艳轻薄。后历边塞,诗风大振,忽变常体,风骨凛然,尤其是边塞诗慷慨豪迈,雄浑奔放。明人辑有《崔颢集》,《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

6. 崔颢的长干曲四首语言上的特色、

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

7. 长干曲四首的作品原文

长干曲四首⑴
君家何处住⑵?妾住在横塘⑶。停船暂借问⑷,或恐是同乡⑸。版
家临九江水⑹,权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
下渚多风浪⑺,莲舟渐觉稀。那能不相待?独自逆潮归⑻。
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

8. 《长干曲四首》(其一) 君家何处住,妾……一诗的语言特色是

长干曲四首(其一、其二)

崔颢

“君家何处住? 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 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 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 生小不相识。”

这两首抒情诗抓住了人生片断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就使人物、场景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它不以任何色彩映衬,似墨笔画;它不用任何妆饰烘托,是幅素描;它不凭任何布景借力,犹如一曲男女声对唱;它截头去尾,突出主干,又很象独幕剧。题材是那样的平凡,而表现手法却是那样的不平凡。
先看第一首的剪裁:一个住在横塘的姑娘,在泛舟时听到邻船一个男子的话音,于是天真无邪地问一下:你是不是和我同乡?-就是这样一点儿简单的情节,只用“妾住在横塘”五字,就借女主角之口点明了说话者的性别与居处。又用“停舟”二字,表明是水上的偶然遇合,用一个“君”字指出对方是男性。那些题前的叙事,用这种一石两卵的手法,就全部省略了。诗一开头就单刀直入,让女主角出口问人,现身纸上,而读者也闻其声如见其人,绝没有茫无头绪之感。从文学描写的技巧看,“声态并作”,达到了“应有尽有,应无尽无”,既凝炼集中而又玲珑剔透的艺术高度。
不仅如此,在寥寥二十字中,诗人仅有口吻传神,就把女主角的音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他不象杜牧那样写明“娉娉袅袅十三余”,也不象李商隐那样点出“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他只采用了问话之后,不待对方答复,就急于自报“妾住在横塘”这样的处理,自然地把女主角的年龄从娇憨天真的语气中反衬出来了。在男主角并未开口,而这位小姑娘之所以有“或恐是同乡”的想法,不正是因为听到了对方带有乡音的片言只语吗?这里诗人又省略了“因闻声而相问”的关节,这是文字之外的描写,所谓“不写之写”。
这首诗还表现了女主角境遇与内心的孤寂。单从她闻乡音而急于“停舟”相问,就可见她离乡背井,水宿风行,孤零无伴,没有一个可与共语之人。因此,他乡听得故乡音,且将他乡当故乡,就这样的喜出望外。诗人不仅在纸上重现了女主角外露的声音笑貌,而且深深开掘了她的个性和内心。
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有如民歌。民歌中本有男女对唱的传统,在《乐府诗集》中就称为“相和歌辞”。所以第一首女声起唱之后,就是男主角的答唱了。“家临九江水”答复了“君家何处住”的问题;“来去九江侧”说明自己也是风行水宿之人,不然就不会有这次的萍水相逢。这里初步点醒了两人的共同点。“同是长干人”落实了姑娘“或恐是同乡”的想法,原来老家都是建康(今江苏南京)长干里。一个“同”字把双方的共同点又加深了一层。这三句是男主角直线条的口吻。现在只剩最后一句了:只有五个字,该如何着墨?如用“今日得相识”之类的幸运之辞作结束,未免失之平直。诗人终于转过笔来把原意一翻:与其说今日之幸而相识,倒不如追惜往日之未曾相识。“生小不相识”五字,表面惋惜当日之未能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实质更突出了今日之相逢恨晚。越是对过去无穷惋惜,越是显出此时此地萍水相逢的可珍可贵。这一笔的翻腾有何等撼人的艺术感染力!
《长干曲》是南朝乐府中“杂曲古辞”的旧题。崔颢这两首诗继承了前代民歌的遗风,但既不是艳丽而柔媚,又非浪漫而热烈,却以素朴真率见长,写得干净健康。女主角的抒怀只到“或恐是同乡”为止,男主角的表情也只以“生小不相识”为限。这样的蕴藉无邪,是抒情诗中的上乘。
(沈熙乾)

9. 古诗长干行四首之家临九江水的拼音

长干曲四首⑴
君家何处住⑵?妾住在横塘⑶。停船暂借问⑷,或恐是同乡⑸。
家临九江水⑹,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
下渚多风浪⑺,莲舟渐觉稀。那能不相待?独自逆潮归⑻。
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1]

注释译文编辑

词句注释
⑴长干曲:一作“江南曲”,一作“长干行”,属乐府《杂曲歌辞》。
⑵何处住:一作“定何处”。
⑶横塘:在今南京市西南。
⑷借问:请问,向人询问。
⑸或恐:也许。一作“或可”。
⑹九江:原指长江浔阳一段,此泛指长江。
⑺下渚:一作“北渚”。
⑻逆潮归:一作“送潮归”。[1] [2-3]

白话译文
你家住在什么地方,我家住在横塘一带。停船我来打听一下,或许我们还是同乡。
我家就临靠着九江,来去都在九江边上。我们同是长干的人,可我们从小不相识。[4]

作品鉴赏编辑

文学赏析
崔颢《长干曲四首》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三十。下面是原中央大学教授沈熙乾先生对这组诗的赏析。
这组诗的前两首抓住了人生片断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就使人物、场景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它不以任何色彩映衬,似墨笔画;它不用任何妆饰烘托,是幅素描;它不凭任何布景借力,犹如一曲男女声对唱;它截头去尾,突出主干,又很象独幕剧。题材是那样的平凡,而表现手法却是那样的不平凡。
先看第一首的剪裁:一个住在横塘的姑娘,在泛舟时听到邻船一个男子的话音,于是天真无邪地问一下:你是不是和我同乡?-就是这样一点儿简单的情节,只用“妾住在横塘”五字,就借女主角之口点明了说话者的性别与居处。又用“停舟”二字,表明是水上的偶然遇合,用一个“君”字指出对方是男性。那些题前的叙事,用这种一石两卵的手法,就全部省略了。诗一开头就单刀直入,让女主角出口问人,现身纸上,而读者也闻其声如见其人,绝没有茫无头绪之感。从文学描写的技巧看,“声态并作”,达到了“应有尽有,应无尽无”,既凝炼集中而又玲珑剔透的艺术高度。
不仅如此,在寥寥二十字中,诗人仅有口吻传神,就把女主角的音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他不象杜牧那样写明“娉娉袅袅十三余”,也不象李商隐那样点出“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他只采用了问话之后,不待对方答复,就急于自报“妾住在横塘”这样的处理,自然地把女主角的年龄从娇憨天真的语气中反衬出来了。在男主角并未开口,而这位小姑娘之所以有“或恐是同乡”的想法,不正是因为听到了对方带有乡音的片言只语吗?这里诗人又省略了“因闻声而相问”的关节,这是文字之外的描写,所谓“不写之写”。
这首诗还表现了女主角境遇与内心的孤寂。单从她闻乡音而急于“停船”相问,就可见她离乡背井,水宿风行,孤零无伴,没有一个可与共语之人。因此,他乡听得故乡音,且将他乡当故乡,就这样的喜出望外。诗人不仅在纸上重现了女主角外露的声音笑貌,而且深深开掘了她的个性和内心。
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有如民歌。民歌中本有男女对唱的传统,在《乐府诗集》中就称为“相和歌辞”。所以第一首女声起唱之后,就是男主角的答唱了。“家临九江水”答复了“君家何处住”的问题;“来去九江侧”说明自己也是风行水宿之人,不然就不会有这次的萍水相逢。这里初步点醒了两人的共同点。“同是长干人”落实了姑娘“或恐是同乡”的想法,原来老家都是建康(今江苏南京)长干里。一个“同”字把双方的共同点又加深了一层。这三句是男主角直线条的口吻。剩下最后一句,只有五个字,该如何着墨?如用“今日得相识”之类的幸运之辞作结束,未免失之平直。诗人终于转过笔来把原意一翻:与其说今日之幸而相识,倒不如追惜往日之未曾相识。“自小不相识”五字,表面惋惜当日之未能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实质更突出了今日之相逢恨晚。越是对过去无穷惋惜,越是显出此时此地萍水相逢的可珍可贵。这一笔的翻腾有何等撼人的艺术感染力!
“长干曲”是南朝乐府中“杂曲古辞”的旧题。崔颢这两首诗继承了前代民歌的遗风,但既不是艳丽而柔媚,又非浪漫而热烈,却以素朴真率见长,写得干净健康。女主角的抒怀只到“或恐是同乡”为止,男主角的表情也只以“自小不相识”为限。这样的蕴藉无邪,是抒情诗中的上乘。[5]

10. 长干曲四首的作者简介

崔颢,唐代诗人。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开元十一年(723年)登进士第,官版终尚书司勋员外权郎。其早期诗作多写闺情,流于浮艳轻薄。后历边塞,诗风大振,忽变常体,风骨凛然,尤其是边塞诗慷慨豪迈,雄浑奔放。明人辑有《崔颢集》,《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