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除夜雪的赏析
『壹』 关于雪的古诗有哪些
1、《江雪》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代: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译文:
暮色苍茫,更觉前行山路遥远。天寒地冻,倍觉投宿人家清贫。
忽然听得柴门狗叫,应是主人风雪夜归。
3、《终南望余雪》唐代: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译文:
遥望终南,北山秀丽,皑皑白雪,若浮云间。
雪后初晴,林梢之间闪烁着夕阳余晖,晚时分,长安城内又添了几分积寒。
四、《除夜雪》宋代: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释义:
四更天初至时,北风带来一场大雪;这上天赐给我们的瑞雪正好在除夕之夜到来,兆示着来年的丰收。盛了半盏屠苏酒的杯子还没有来得及举起庆贺,我依旧在灯下用草字体赶写着迎春的桃符。
五、《春雪》唐代: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释义:
新年都已来到,但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贰』 与春节有关的三首诗和它们的赏析
范成大《爆竹行》
食残豆粥扫尘罢,
截筒五尺煨以薪,
节间汗流火力透,
健仆取将仍疾走。
儿童却立避其锋,
当阶击地雷霆吼。
一声两声百鬼惊,
三声四声鬼巢倾。
十声连百神道宁,
八方上下皆和平。
却拾焦头叠床底,
犹有余威可驱疠。
范成大诗中的爆竹,是将竹竿在火中烤热后击地爆炸,发出“雷霆吼”,这是真正的爆竹。用纸和火药制鞭炮,大概是后来的事情了。
陆游《除夜雪》
北风吹雪四更初,
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
灯前小草写桃符。
诗中所涉,正是王安石《元日》中的屠苏和桃符。窗外大雪纷飞,诗人独自在屋里喝酒写春联,迎接新年来临。这首诗,虽没有《元日》的欢庆气氛,却是过年时一个寂寞文人形象的生动写照。王安石《元日》诗中写到的“屠苏”,一说是指酒。屠苏酒,据说是用一种叫屠苏的草浸泡的酒,只是现在无人知晓屠苏草为何物,有人认为这就是江南一带的茅草。也有另一种说法,屠苏,是一座草庵名,有人在庵中浸泡成药酒,能健身强骨,此酒便被称为屠苏酒。古时风俗,正月初一全家老小要聚在一起喝屠苏酒,先幼后长,轮流敬酒,最老的长辈总是最后喝。苏子由晚年诗中曾写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描写的就是这种习俗。
“总把新桃换旧符”,说的是桃符。桃符,是画着神像、写有神像名字的桃木板,也就是门神。正月初一清晨,将桃符挂在门上迎新避邪,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到后来,其实是用写在红纸上的春联替代了古时的桃符。王安石这句诗,近代很多人有想象力丰富的解读,说这是指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表现了诗人鼓吹改革的新进思想。这样的解读,联系王安石的身世经历,不算牵强,不过,我还是在这首诗中更多感受到迎接新春的欢悦。
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写得热闹生动,有新年的欢乐气息,也有清新的涵义,因此在民间广为传颂,历经数代而难被人遗忘。王安石这首诗中,出现三个和春节有关的具体意象:爆竹、屠苏和桃符,这是中国人过年的习俗。爆竹,是发明了火药的中国人的一个创造,过年放爆竹的习俗,千百年来延续至今,是中国人除旧迎新的特殊方式。
除夕夜,新年钟声敲响时,中国大地上四面八方响起的鞭炮,也许是地球上最热闹的声音。春节早晨起来,地上到处可见鞭炮的残屑。记得很多年前,我曾为《文汇报》的春节画刊题诗,其中有幅版画,画面无人,只有农家院门,门上贴着红春联,门前一地鞭炮的碎屑。我的诗句写些什么已经淡忘,但那画面还清晰地记得,这画面的涵义,外国人看不懂,中国人一看就知道是过春节。这幅画的情景,其实可以用古人的诗句来描绘:“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这是唐代诗人来鹄的诗句。元代大书画家赵子昂也有一首七绝写春节放爆竹,写得比王安石热闹得多:“纷纷灿烂如星陨,霍霍喧逐似火攻。”
『叁』 十首与雪有关的古诗,带赏析
1.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简要赏析: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嫌”、“穿”把春雪比作人,使雪花仿佛有了人的美好愿望与灵性,同时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似乎也给人春的气息,为诗歌增添了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渲染了热闹的喜悦气氛,这就是运用拟人手法的妙处。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赏析:充满他们心头的,只有为友人归家的喜悦之情。因此,那挂在枝头的积雪,在诗人的眼中变成一夜盛开的梨花,就象美丽的春天突然到来。“即”、“忽如”等词形象、准确地表现了早晨起来突然看到雪景时的惊异神情。经过一夜,大地银装素裹,焕然一新,此时的雪景分外迷人。
3.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
赏析:“似”与“不似”写梅与雪交相辉映的奇绝之景。梅花与飞雪同时的情景之下,写梅往往说到雪,以雪作背景。正因为梅与雪同时,加之梅花与雪花有相似之处,诗人便常常将它们联系起来。梅花和雪花形相似、色相近,而质相异,神相别,因而本词中词人写了“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之后,即拔起一笔:“似和不似都奇绝”。“似”是言色,“不似”则言香。朦胧月色之中,雪白梅洁,暗香浮动,这确实是种奇妙的境界。
4.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
赏析:我想起旧事仍然感到有点惆怅,你初出远门一定非常辛苦。
5.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赏析:人坐在窗前,欣赏着雪花飘入庭户,雪花把窗外的竿竿青竹变成了洁白的琼枝,整个世界都变得明亮了。于是诗人想到此时如果登上高楼观赏野景,那野外一切崎岖(qíqū)难走的道路都将被大雪覆盖,展现在眼前的将是坦荡无边的洁白世界。
6.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赏析:柳絮,作为春时景物,有似花非花,因风而起,飘忽无根,满天飞舞的特征。晋伍辑之《柳花赋》曾形容:“扬零花而雪飞,或风回而游薄,或雾乱而飙零,野净秽而同降,物均色而齐明。”谢道韫将此来比拟北风吹起漫天飞雪,堪称契合无间。取柳絮可比其形言其大,点明当时的“雪骤”之景,而“因风起”更指出它随风飘舞,漫无边际的自然特点。(宋代的贺铸《青玉案》词有“满城风絮”句。)由此较之,雪花柳絮,可谓是异迹而同趣了。如此再看“撒盐空中”的比方,则未免有局促见肘之诮了。
7.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
8.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赏析:《苑中遇雪应制》诗中说:“不知庭霰(xiàn)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他说他不知道庭院里今朝落下了雪花(庭霰:指落在庭院里的雪花),还以为昨夜庭院枝上开了花,比喻生动、贴切。
《小雪日戏题绝句》
唐·张登
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犹绿槿花然。融和长养无时歇,却是炎洲雨露偏。
《和萧郎中小雪日作》
唐·徐铉
征西府里日西斜,独试新炉自煮茶。篱菊尽来低覆水,塞鸿飞去远连霞。
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
《小雪》
唐·李咸用
散漫阴风里,天涯不可收。压松犹未得,扑石暂能留。
阁静萦吟思,途长拂旅愁。崆峒山北面,早想玉成丘。
《小雪》
唐·无可
片片互玲珑,飞扬玉漏终。乍微全满地,渐密更无风。
集物圆方别,连云远近同。作膏凝瘠土,呈瑞下深宫。
气射重衣透,花窥小隙通。飘秦增旧岭,发汉揽长空。
迥冒巢松鹤,孤鸣穴岛虫。过三知腊尽,盈尺贺年丰。
委积休闻竹,稀疏渐见鸿。盖沙资澶漫,洒海助冲融。
草木潜加润,山河更益雄。因知天地力,覆育有全功。
(3)对除夜雪的赏析扩展阅读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迈陂塘》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其一》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范云《别诗》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崔涂《除夜/巴山道中除夜书怀/除夜有怀》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其一》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卢梅坡《雪梅·其二》
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关汉卿《大德歌·冬》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佚名《采薇》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二首》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黄景仁《别老母》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祖咏《终南望余雪》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青松》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
『肆』 求《除雪夜》陆游的诗歌鉴赏,包括字词解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个不叫《除雪夜》。。。。。
《雪夜》
作者:陆游宋雪朝代:宋
雪声如飞沙,风声如翻涛,三更天地闇,雪急风愈豪。
颇疑虚空中,鬼神战方鏖,胜负要一决,利兵未肯櫜。
我如堕重围,百计无由逃。
僵缩不能寐,起坐拥故袍。
自叹老益贫,庭草常不薅;
惟酒不惮费,贷券如山高。
园蔬甘且柔,味不减豚羔。
醉此风雪夕,聊忍抱瓮劳。
『伍』 陆游除夜雪的赏析
除夜雪翻译:
四更天初至时,北风带来一场大雪;这上天赐给我们的瑞雪正好在除夕之夜到来,兆示着来年的丰收。
盛了半盏屠苏酒的杯子还没有来得及举起庆贺,我依旧在灯下用草字体赶写着迎春的桃符。
除夜雪赏析: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词与散文成就亦高,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谓其词“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有手定《剑南诗稿》85卷,收诗9000余首。又有《渭南文集》50卷(其中包括《入蜀记》6卷,词2卷)、《老学庵笔记》10卷及《南唐书》等。书法遒劲奔放,存世墨迹有《苦寒帖》等。
『陆』 陆游的《除夜雪》的赏析
除夜雪
作者: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柒』 求《除雪夜》陆游的诗歌鉴赏,包括字词解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个不叫《除雪夜》抄.
《雪袭夜》
作者:陆游宋雪朝代:宋
雪声如飞沙,风声如翻涛,三更天地闇,雪急风愈豪.
颇疑虚空中,鬼神战方鏖,胜负要一决,利兵未肯櫜.
我如堕重围,百计无由逃.
僵缩不能寐,起坐拥故袍.
自叹老益贫,庭草常不薅;
惟酒不惮费,贷券如山高.
园蔬甘且柔,味不减豚羔.
醉此风雪夕,聊忍抱瓮劳.
『捌』 求《除雪夜》陆游的诗歌鉴赏,包括字词解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搜一下:求《除雪夜》陆游的诗歌鉴赏,包括字词解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玖』 写新春的古诗
写新春的古诗
1·《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2·《玉楼春·元日》
北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
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
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
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
只与东君偏故旧。
赏析:莲花漏水计时,已经漏完了,这一年也到了尽头。在水井里,我有珍藏多年的冻酒,一阵晓风吹来的寒意,那河边的柳树苗条的枝条,在风中摇曳正在告诉我新春的气息。有佳人劝酒,可是我啊,却被这新春带来的景象,好像看到了久别重逢的故友,在我心中盘旋,不知什么。我喝得很醉,却很少有人知道我这醉的意义,看来啊,只有那故都的友人才知晓我了。
3·《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
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
又将憔悴见春风。
赏析:我已把所有的事情都已落空,心里回家团圆的渴望,时时牵动我的喜悦和忧愁,转眼之间,也就落空了。我一整夜都在对万里之外的家乡思念着。可是啊,让我最难受的是随着我的惆怅和哀怨伴随一阵阵报晓的鸡鸣声,我啊,又将要用我这憔悴的面孔来,迎接新春的到来。
4·《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
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
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
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
欢笑白云窝。
赏析:天地间风霜都已落尽了,天上和地上都是和气的景象。经过了过去的一年又迎来了新春的年月,新春发气息覆盖所有的山川江河。梅花柳树芳菲开放,花容灿烂,都久违了。松树的样子老态龙钟的多变啊。我和着酒,独自醉成欢,在白云窝里,躺着欢笑。
5·《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愁鬓明朝又一年。
赏析:寒冷之夜,我在旅店里,一盏灯,照着,独自也不成眠,究竟是什么事,在扰乱我的心,让我如此凄凉呢?原来是我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乡啊,愁白了两边的鬓发,等待第二天起来,又是新的一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