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予昼寝的赏析
⑴ 《宰予书寝》原文及其翻译
是不是这个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回何诛?”子答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可以雕刻。用脏土垒砌的墙面不堪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又说: “起初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 听了他说的话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这是由于宰予的事而改变。”
⑵ 宰予昼寝。反映孔子的什么教育思想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论语·公冶长》)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堪雕刻。粪土的墙面不堪粉刷!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责备什么呢?”
是什么原因导致宰予在白天睡觉,是在床上睡还是在课堂上睡,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昼寝”肯定是不符合孔老师的学规的,因此孔老师才把他视为不可雕的“朽木”和不可杇的“粪土之墙”,而且宰予肯定不止一次在白天睡觉,经过孔老师的数次“雕琢”和“粉刷”都不见效,所以才激怒了温文尔雅的孔老师。
这是《论语》中历来受到人们关注的一段,几千年过去了,孔子义愤填膺的愤激之态还清晰地浮现在人们的脑海里。中国教育界的开山鼻祖、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为什么对宰予发那么大的火呢?历代学者对此都有自己高明的见解,但是我觉得归根结底还是应该从孔子的教育思想来分析。
从《论语》来看,孔子整个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仁”和“礼”。一方面从“仁”的角度来号召教育者(也可以泛化为统治阶级,)要对受教育者(本人把他理解为被统治阶级)仁爱宽容,另一方面从“礼”的角度来规范和约束受教育者,试图以此来构建儒家伦理道德的和谐境界。归根结底,这也可以算是儒家教育思想的实质吧。所以历朝历代,儒家思想备受统治阶级推崇,并被不断修正以适应自身的发展。时至今日,我们还不得不沿用这一套路,虽然有所创新,算是对儒家教育思想的发扬光大吧。
我们知道,孔子的教育思想具体表现为:有教无类、知行合一、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等等。但是从孔子怒斥宰予昼寝这一节来看,孔老师面对宰予这样冥顽不化的学生,他提倡的有教无类、循循善诱早已因愤怒飞到九霄云外去了,这确实是一个悖论。你一方面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对学生不能发火,不能大骂体罚,要有耐心,另一方面却那么恶毒的挖苦责骂学生,岂不是言行相悖?还鼓吹什么“听其言观其行”,知行合一呢?
那么宰予真的是不可雕的“朽木”吗?从可考的记载来看,宰予能言善辩,思想活跃,好学深思,被孔子许为其“言语”科的高才生,排名在子贡前面。他还曾伴从孔子周游列国,游历期间常受孔子派遣,使于齐国、楚国。甚至被人列为 “孔门十哲”之一。可见,贵为圣人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其实,孔子教育思想的“仁”是相对的,而“礼”才是其教育思想的最高法则。宰予昼寝,正是因为其违背了孔子的“礼”,才撕破了孔子“仁”的面罩,露出“礼”的真相。所以《狂人日记》中的狂人说得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只写着两个字——“吃人”。而吃人的人常常是戴着“礼”的面具,让人觉得“吃人”是再合理不过的事情,比如“割股救母”,比如“吃疯子”( 听说最近某地警察打死人后就说那人是“疯子”),大概就是从孔老师那里学来的吧。
⑶ 宰予昼寝是什么意思这里面有什么典故
孔子作为万世师表,他和学生之间也有着各种各样的故事。他有个学生宰予是个优等生,深得孔子的喜欢,孔子也对这个学生抱有厚望。可是,有一天,孔子发现宰予竟然在大白天睡觉就批评了宰于,然后孔子还感慨道:看一个人不要看他说了什么要看他做了什么。
好在宰予在孔子的教导下,最终成才,成为了孔门十哲之一。宰予在孔子的所有学生中都是比较特别的,因为他独立思考问题,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可能孔子对这样有着自己想法的学生也是又爱又恨吧!
⑷ 孔子从“宰予昼寝”这一事情中,悟出什么道理。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意思是:起初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 听了他说的话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这是由于宰予的事而改变。”
⑸ 古文翻译《宰予书寝》
【原文】
5·10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①之墙不可杇②内也,于予与何诛容③!”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④改是。”
【注释】
①粪土:腐土、脏土。
②杇:音wū,抹墙用的抹子。这里指用抹子粉刷墙壁。
③诛:意为责备、批评。
④与:语气词。
【译文】
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这个人,责备还有什么用呢?”孔子说:“起初我对于人,是听了他说的话便相信了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讲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在宰予这里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评析】
孔子的学生宰予白天睡觉,孔子对他大加非难。这件事并不似表面所说的那么简单。结合前后篇章有关内容可以看出,宰予对孔子学说存有异端思想,所以受到孔子斥责。此外,孔子在这里还提出判断一个人的正确方法,即听其言而观其行。
⑹ 昼寝为什么使孔子动怒在《论语·公冶长》 宰予昼寝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论语·公冶长》)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堪雕刻.粪土的墙面不堪粉刷!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责备什么呢?”
是什么原因导致宰予在白天睡觉,是在床上睡还是在课堂上睡,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昼寝”肯定是不符合孔老师的学规的,因此孔老师才把他视为不可雕的“朽木”和不可杇的“粪土之墙”,而且宰予肯定不止一次在白天睡觉,经过孔老师的数次“雕琢”和“粉刷”都不见效,所以才激怒了温文尔雅的孔老师.
这是《论语》中历来受到人们关注的一段,几千年过去了,孔子义愤填膺的愤激之态还清晰地浮现在人们的脑海里.中国教育界的开山鼻祖、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为什么对宰予发那么大的火呢?历代学者对此都有自己高明的见解,但是我觉得归根结底还是应该从孔子的教育思想来分析.
从《论语》来看,孔子整个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仁”和“礼”.一方面从“仁”的角度来号召教育者(也可以泛化为统治阶级,)要对受教育者(本人把他理解为被统治阶级)仁爱宽容,另一方面从“礼”的角度来规范和约束受教育者,试图以此来构建儒家伦理道德的和谐境界.归根结底,这也可以算是儒家教育思想的实质吧.所以历朝历代,儒家思想备受统治阶级推崇,并被不断修正以适应自身的发展.时至今日,我们还不得不沿用这一套路,虽然有所创新,算是对儒家教育思想的发扬光大吧.
我们知道,孔子的教育思想具体表现为:有教无类、知行合一、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等等.但是从孔子怒斥宰予昼寝这一节来看,孔老师面对宰予这样冥顽不化的学生,他提倡的有教无类、循循善诱早已因愤怒飞到九霄云外去了,这确实是一个悖论.你一方面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对学生不能发火,不能大骂体罚,要有耐心,另一方面却那么恶毒的挖苦责骂学生,岂不是言行相悖?还鼓吹什么“听其言观其行”,知行合一呢?
那么宰予真的是不可雕的“朽木”吗?从可考的记载来看,宰予能言善辩,思想活跃,好学深思,被孔子许为其“言语”科的高才生,排名在子贡前面.他还曾伴从孔子周游列国,游历期间常受孔子派遣,使于齐国、楚国.甚至被人列为 “孔门十哲”之一.可见,贵为圣人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其实,孔子教育思想的“仁”是相对的,而“礼”才是其教育思想的最高法则.宰予昼寝,正是因为其违背了孔子的“礼”,才撕破了孔子“仁”的面罩,露出“礼”的真相.所以《狂人日记》中的狂人说得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只写着两个字——“吃人”.而吃人的人常常是戴着“礼”的面具,让人觉得“吃人”是再合理不过的事情,比如“割股救母”,比如“吃疯子”( 听说最近某地警察打死人后就说那人是“疯子”),大概就是从孔老师那里学来的吧.
⑺ 《宰予昼寝》的全文和意思是什么
全文: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 予与②何诛?”子曰:“始吾内于人容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意思是: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可以雕刻.用脏土垒砌的墙面不堪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又说: “起初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 听了他说的话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这是由于宰予的事而改变.”
⑻ 宰予昼寝....这句话的翻译
宰予白天在床上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可以雕刻,用脏土垒砌的墙面不堪涂抹内!对于容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又说: “起初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 听了他说的话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这是由于宰予的事而改变。”
① 宰予:孔子的弟子。
②寝:在床上睡觉。
③粪土:腐土、脏土。
④圬(Wū):用来涂抹粉霜墙壁的工具。句中作动词,指粉刷,把墙面抹平。
⑤于予与:对于宰予这样的人;与:同“欤”,语气词。
⑥诛:深责。
⑦是:这(指对人的态度)。
(8)宰予昼寝的赏析扩展阅读:
学生宰予白天在床上睡觉,是因为宰予身体不好,孔子很惋惜他“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之外,还发出了关于认识一个人的感慨。
《论语》的篇名通常取开篇前两个字作为篇名;若开篇前两个字是“子曰”,则跳过取句中的前两个字;若开篇三个字是一个词,则取前三个字。篇名与其中的各章没有意义上的逻辑关系,仅可当作页码看待。
⑼ "宰予昼寝"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原文: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
译文:宰予白天睡觉 孔子说 腐烂的木头不能雕刻 粪土一样的墙壁不能粉刷
学习要努力!不要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