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高老夫子鲁迅赏析

高老夫子鲁迅赏析

发布时间: 2021-01-21 16:50:59

㈠ 鲁迅先生的高老夫子的性格特点是啥

鲁迅的高老夫子 人物简介:

一方面,高老夫子的形象可以看做是20世纪20年代出以甲寅派、学衡派为代表的“国学家”的无情嘲讽。

可另一方面,高老夫子并不是一个有足够心计,可以借文章炒作自己然后谋求暴利的投机分子,他不过时代浪潮翻腾下溅起的一粒小石子而已,稀里糊涂地写了篇文章,被女校看重于是借机去“看看女学生”,在无真才而受不了授课压力后便逃出学校,回到自己喝酒打牌的生活之中。

他从没有过什么大志向或非分之想,他连给学生上课都紧张到出现幻觉,他所能想到的极致不过是“看看女学生”,满足这种低级欲望。

他没有改变社会风气,打倒新学实现复古的决心,复古思潮来了,他便写“整理国故之义务”,新学流行起来,他便仿制个“高尔础”的名字,他没有什么自己的主张,社会流行什么,他便学什么。

(1)高老夫子鲁迅赏析扩展阅读

《高老夫子》是近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短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26年,收录于小说集《彷徨》中。

《高老夫子》中的“高老夫子”原名高干亭,被牌友们戏称为“老杆”,因为发表了一篇关于整理国史的所谓“脍炙人口”的名文,便自以为学贯中西了,“因仰慕俄国文豪高尔基之名,而更名为“高尔础”。

其实他是一个只会打牌,听书,跟女人的无赖,他为了去贤良女校看女学生,便应聘去教书,而因为胸无点墨而当众出丑便辞去职务,大骂新式教育,小说设置了三个场景,将“高老夫子”虚伪,污秽的灵魂,如同三面放大境般展示给读者。

㈡ 阅读鲁迅《高老夫子》,以此为例谈谈你对小说特点的理解

《孤独者》,《肥皂》,《高老夫子》选自鲁迅1926年出版的《彷徨》。
鲁迅所写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有各种类型,其中有以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为主人公的《孔乙己》,《白光》,有以封建卫道士为讽刺对象的《高老夫子》,《肥皂》,但鲁迅着力描写的,倾注了更多艺术心血的,是那些在中国民主革命中寻找道路,彷徨,苦闷与求索的知识分子,他们是一些具有一定现代意识,首先觉醒,然而又从前进道路上败退下来,带有浓重的悲剧色彩的人物,如《在酒楼上》的吕纬甫,《孤独者》中的魏连殳,《伤逝》中的子君与涓生。对于最后一类知识分子,鲁迅一方面充分肯定他们的历史进步作用,一方面也着重揭示他们的精神痛苦和自身的精神危机。

《在酒楼上》
【1】“独异个人”与“庸众”的对立;
《呐喊》中,独异个人大声呐喊,《彷徨》中独异个人走向失败。
【2】在不被庸众理解所制造的危机下,中国知识分子走向失中的魏连殳败;
表达了对启蒙的深深怀疑

《孤独者》中的魏连殳曾经是一位“独战多数”的英雄,是一个使人害怕的“新党”,即使在五四高潮之后,也还敢于发表一些“无所顾忌的议论”,他在世人的侮辱,诽谤中顽强的活着。然而他只是孤独地挣扎,终而失去了理想,最后采用玩世不恭的态度向社会进行着盲目的报复,甚至躬行起他“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拒斥他“先前所崇仰所主张的一切”,成了一个真正的失败者。

《肥皂》刻画了一个反对旧文化、维护旧道德的假道学家形象。
小说通过四铭见孝女、买肥皂的事件,以及由肥皂掀起的家庭风波,集中揭露了封建复古派政治上的极端反动、道德上的极端堕落,戳穿了他们关心世道人心、国家命运的画皮,把封建复古派的反动本质和肮脏灵魂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使这伙丑类于“麒麟皮下露出马脚”。
【1】揭露了封建道德的虚伪和非人性,是另一种吃人,一种精神的扭曲;
【2】精神分析的初步运用;
【3】对辛亥革命的反思和国民性批判。

《高老夫子》

《理水》选自《故事新编》,在历史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提炼改造和发展,将现代人的生活精神融入古人古事中。
《理水》是歌颂性的小说,歌颂了“中国的脊梁”式人物——大禹。大禹辛苦踏实,与大自然斗。大禹在与黑暗官僚统治的论战中力排众议,大胆革新的精神和那些官员们的昏聩顽固,墨守成规成为鲜明的对比。
《理水》对反面形象的描写也有特点,文化山上学者们趾高气扬的无聊争论,水利局大官脑满肥肠,作威作福的丑恶嘴脸,都被鲁迅以讽刺的笔触一一写来,在嬉笑怒骂中报以极度的轻蔑和严厉的鞭挞。

《幸福的家庭》
《幸福的家庭》中的"文学青年"等。他们具有现代的意识、进步的思想和改革的要求,也曾有过为自己理想而奋斗的辉煌历史,但他们的反抗几乎都以失败而告终。鲁迅希望大家通过他们失败的故事,看到他们的悲剧既是时代的悲剧、社会的悲剧,也是他们自己缺乏"韧性"精神和斗争策略的结果。
http://ke..com/view/1632414.htmlwtp=tt


这些是我自己打上去的,希望对你有帮助哈!

㈢ 推荐几篇鲁迅的小说作品赏析啊,主要是《呐喊》、《彷徨》这两个集子里的短篇的赏析

关注

㈣ 《高老夫子》表达了鲁迅什么思想感情,砸高老夫子的植物牌写着“桑 桑科”有什么特殊含义

鲁迅对高尔础守旧而混事、假装革新深恶痛绝,给予了无情的讽刺,
桑谐音丧,寓意着高老夫子这样的社会余孽最终会被历史的潮流埋葬。

㈤ 鲁迅 高老夫子 白光 读书笔记 急。。

这是鲁迅辟邪的知识分子的形象,用了反讽的手法,这是你写作的中心论点,围绕这个来写就抓住了关键点。

㈥ 你对鲁迅的<<高老夫子>>有何见解啊

这一天,从早晨到午后,他的工夫全费在照镜,看《中国历史教科书》和查《袁了凡纲
鉴》〔2〕里;真所谓“人生识字忧患始”〔3〕,顿觉得对于世事很有些不平之意了。而
且这不平之意,是他从来没有经验过的。

首先就想到往常的父母实在太不将儿女放在心里。他还在孩子的时候,最喜欢爬上桑树
去偷桑椹吃,但他们全不管,有一回竟跌下树来磕破了头,又不给好好地医治,至今左边的
眉棱上还带着一个永不消灭的尖劈形的瘢痕。他现在虽然格外留长头发,左右分开,又斜梳
下来,可以勉强遮住了,但究竟还看见尖劈的尖,也算得一个缺点,万一给女学生发见,大
概是免不了要看不起的。他放下镜子,怨愤地吁一口气。

其次,是《中国历史教科书》的编纂者竟太不为教员设想。他的书虽然和《了凡纲鉴》
也有些相合,但大段又很不相同,若即若离,令人不知道讲起来应该怎样拉在一处。但待到
他瞥着那夹在教科书里的一张纸条,却又怨起中途辞职的历史教员来了,因为那纸条上写的
是:

“从第八章《东晋之兴亡》起。”

如果那人不将三国的事情讲完,他的豫备就决不至于这么困苦。他最熟悉的就是三国,
例如桃园三结义,孔明借箭,三气周瑜,黄忠定军山斩夏侯渊以及其他种种,满肚子都是,
一学期也许讲不完。到唐朝,则有秦琼卖马之类,便又较为擅长了,谁料偏偏是东晋。他又
怨愤地吁一口气,再拉过《了凡纲鉴》来。

“哙,你怎么外面看看还不够,又要钻到里面去看了?”

一只手同时从他背后弯过来,一拨他的下巴。但他并不动,因为从声音和举动上,便知
道是暗暗[足辟]进来的打牌的老朋友黄三。他虽然是他的老朋友,一礼拜以前还一同打牌,
看戏,喝酒,跟女人,但自从他在《大中日报》上发表了《论中华国民皆有整理国史之义
务》这一篇脍炙人口的名文,接着又得了贤良女学校的聘书之后,就觉得这黄三一无所长,
总有些下等相了。所以他并不回头,板着脸正正经经地回答道:

“不要胡说!我正在豫备功课……。”

“你不是亲口对老钵说的么:你要谋一个教员做,去看看女学生?”

“你不要相信老钵的狗屁!”

黄三就在他桌旁坐下,向桌面上一瞥,立刻在一面镜子和一堆乱书之间,发见了一个翻
开着的大红纸的帖子。他一把抓来,瞪着眼睛一字一字地看下去:

今敦请

尔础高老夫子为本校历史教员每周授课四

小时每小时敬送修金大洋三角正按时

间计算此约

贤良女学校校长何万淑贞敛衽谨订

中华民国十三年夏历菊月吉旦〔4〕立

“‘尔础高老夫子’?谁呢?你么?你改了名字了么?”黄三一看完,就性急地问。

但高老夫子只是高傲地一笑;他的确改了名字了。然而黄三只会打牌,到现在还没有留
心新学问,新艺术。他既不知道有一个俄国大文豪高尔基〔5〕,又怎么说得通这改名的深
远的意义呢?所以他只是高傲地一笑,并不答复他。

“喂喂,老杆,你不要闹这些无聊的玩意儿了!”黄三放下聘书,说。“我们这里有了
一个男学堂,风气已经闹得够坏了;他们还要开什么女学堂,将来真不知道要闹成什么样子
才罢。你何苦也去闹,犯不上……。”

“这也不见得。况且何太太一定要请我,辞不掉……。”因为黄三毁谤了学校,又看手
表上已经两点半,离上课时间只有半点了,所以他有些气忿,又很露出焦躁的神情。

“好!这且不谈。”黄三是乖觉的,即刻转帆,说,“我们说正经事罢:今天晚上我们
有一个局面。毛家屯毛资甫的大儿子在这里了,来请阳宅先生〔6〕看坟地去的,手头现带
着二百番〔7〕。我们已经约定,晚上凑一桌,一个我,一个老钵,一个就是你。你一定来
罢,万不要误事。我们三个人扫光他!”

老杆——高老夫子——沉吟了,但是不开口。

“你一定来,一定!我还得和老钵去接洽一回。地方还是在我的家里。那傻小子是‘初
出茅庐’,我们准可以扫光他!你将那一副竹纹清楚一点的交给我罢!”

高老夫子慢慢地站起来,到床头取了马将牌盒,交给他;一看手表,两点四十分了。他
想:黄三虽然能干,但明知道我已经做了教员,还来当面毁谤学堂,又打搅别人的豫备功
课,究竟不应该。他于是冷淡地说道:

“晚上再商量罢。我要上课去了。”

他一面说,一面恨恨地向《了凡纲鉴》看了一眼,拿起教科书,装在新皮包里,又很小
心地戴上新帽子,便和黄三出了门。他一出门,就放开脚步,像木匠牵着的钻子似的,肩膀
一扇一扇地直走,不多久,黄三便连他的影子也望不见了。

高老夫子一跑到贤良女学校,即将新印的名片交给一个驼背的老门房。不一忽,就听到
一声“请”,他于是跟着驼背走,转过两个弯,已到教员豫备室了,也算是客厅。何校长不
在校;迎接他的是花白胡子的教务长,大名鼎鼎的万瑶圃,别号“玉皇香案吏”〔8〕的,
新近正将他自己和女仙赠答的诗《仙坛酬唱集》陆续登在《大中日报》上。

“阿呀!础翁!久仰久仰!……”万瑶圃连连拱手,并将膝关节和腿关节接连弯了五六
弯,仿佛想要蹲下去似的。

“阿呀!瑶翁!久仰久仰!……”础翁夹着皮包照样地做,并且说。

他们于是坐下;一个似死非死的校役便端上两杯白开水来。高老夫子看看对面的挂钟,
还只两点四十分,和他的手表要差半点。

“阿呀!础翁的大作,是的,那个……。是的,那——‘中国国粹义务论’,真真要言
不烦,百读不厌!实在是少年人们的座右铭,座右铭座右铭!兄弟也颇喜欢文学,可是,玩
玩而已,怎么比得上础翁。”他重行拱一拱手,低声说,“我们的盛德乩坛〔9〕天天请
仙,兄弟也常常去唱和。础翁也可以光降光降罢。那乩仙,就是蕊珠仙子〔10〕,从她的
语气上看来,似乎是一位谪降红尘的花神。她最爱和名人唱和,也很赞成新党,像础翁这样
的学者,她一定大加青眼〔11〕的。哈哈哈哈!”

但高老夫子却不很能发表什么崇论宏议,因为他的豫备——东晋之兴亡——本没有十分
足,此刻又并不足的几分也有些忘却了。他烦躁愁苦着;从繁乱的心绪中,又涌出许多断片
的思想来:上堂的姿势应该威严;额角的瘢痕总该遮住;教科书要读得慢;看学生要大方。
但同时还模模胡胡听得瑶圃说着话:

“……赐了一个荸荠……。‘醉倚青鸾上碧霄’,多么超脱……那邓孝翁叩求了五回,
这才赐了一首五绝……‘红袖拂天河,莫道……’蕊珠仙子说……础翁还是第一回……这就
是本校的植物园!”

“哦哦!”尔础忽然看见他举手一指,这才从乱头思想中惊觉,依着指头看去,窗外一
小片空地,地上有四五株树,正对面是三间小平房。

“这就是讲堂。”瑶圃并不移动他的手指,但是说。

“哦哦!”

“学生是很驯良的。她们除听讲之外,就专心缝纫……。”

“哦哦!”尔础实在颇有些窘急了,他希望他不再说话,好给自己聚精会神,赶紧想一
想东晋之兴亡。

“可惜内中也有几个想学学做诗,那可是不行的。维新固然可以,但做诗究竟不是大家
闺秀所宜。蕊珠仙子也不很赞成女学,以为淆乱两仪〔12〕,非天曹所喜。兄弟还很同她
讨论过几回……。”

尔础忽然跳了起来,他听到铃声了。

“不,不。请坐!那是退班铃。”

“瑶翁公事很忙罢,可以不必客气……。”

“不,不!不忙,不忙!兄弟以为振兴女学是顺应世界的潮流,但一不得当,即易流于
偏,所以天曹不喜,也许不过是防微杜渐的意思。只要办理得人,不偏不倚,合乎中庸,一
以国粹为归宿,那是决无流弊的。础翁,你想,可对?这是蕊珠仙子也以为‘不无可采’的
话。哈哈哈哈!”

校役又送上两杯白开水来;但是铃声又响了。

瑶圃便请尔础喝了两口白开水,这才慢慢地站起来,引导他穿过植物园,走进讲堂去。

他心头跳着,笔挺地站在讲台旁边,只看见半屋子都是蓬蓬松松的头发。瑶圃从大襟袋
里掏出一张信笺,展开之后,一面看,一面对学生们说道:

“这位就是高老师,高尔础高老师,是有名的学者,那一篇有名的《论中华国民皆有整
理国史之义务》,是谁都知道的。《大中日报》上还说过,高老师是:骤慕俄国文豪高君尔
基之为人,因改字尔础,以示景仰之意,斯人之出,诚吾中华文坛之幸也!现在经何校长再
三敦请,竟惠然肯来,到这里来教历史了……”

高老师忽而觉得很寂然,原来瑶翁已经不见,只有自己站在讲台旁边了。他只得跨上讲
台去,行了礼,定一定神,又记起了态度应该威严的成算,便慢慢地翻开书本,来开讲“东
晋之兴亡”。

“嘻嘻!”似乎有谁在那里窃笑了。

高老夫子脸上登时一热,忙看书本,和他的话并不错,上面印着的的确是:“东晋之偏
安”。书脑〔13〕的对面,也还是半屋子蓬蓬松松的头发,不见有别的动静。他猜想这是
自己的疑心,其实谁也没有笑;于是又定一定神,看住书本,慢慢地讲下去。当初,是自己
的耳朵也听到自己的嘴说些什么的,可是逐渐胡涂起来,竟至于不再知道说什么,待到发挥
“石勒〔14〕之雄图”的时候,便只听得吃吃地窃笑的声音了。

他不禁向讲台下一看,情形和原先已经很不同:半屋子都是眼睛,还有许多小巧的等边
三角形,三角形中都生着两个鼻孔,这些连成一气,宛然是流动而深邃的海,闪烁地汪洋地
正冲着他的眼光。但当他瞥见时,却又骤然一闪,变了半屋子蓬蓬松松的头发了。

他也连忙收回眼光,再不敢离开教科书,不得已时,就抬起眼来看看屋顶。屋顶是白而
转黄的洋灰,中央还起了一道正圆形的棱线;可是这圆圈又生动了,忽然扩大,忽然收小,
使他的眼睛有些昏花。他豫料倘将眼光下移,就不免又要遇见可怕的眼睛和鼻孔联合的海,
只好再回到书本上,这时已经是“淝水之战”〔15〕,苻坚快要骇得“草木皆兵”了。

他总疑心有许多人暗暗地发笑,但还是熬着讲,明明已经讲了大半天,而铃声还没有
响,看手表是不行的,怕学生要小觑;可是讲了一会,又到“拓跋氏〔16〕之勃兴”了,
接着就是“六国兴亡表”,他本以为今天未必讲到,没有豫备的。

他自己觉得讲义忽而中止了。

“今天是第一天,就是这样罢……。”他惶惑了一会之后,才断续地说,一面点一点
头,跨下讲台去,也便出了教室的门。

“嘻嘻嘻!”

他似乎听到背后有许多人笑,又仿佛看见这笑声就从那深邃的鼻孔的海里出来。他便惘
惘然,跨进植物园,向着对面的教员豫备室大踏步走。

他大吃一惊,至于连《中国历史教科书》也失手落在地上了,因为脑壳上突然遭了什么
东西的一击。他倒退两步,定睛看时,一枝夭斜的树枝横在他面前,已被他的头撞得树叶都
微微发抖。他赶紧弯腰去拾书本,书旁边竖着一块木牌,上面写道:桑桑科

他似乎听到背后有许多人笑,又仿佛看见这笑声就从那深邃的鼻孔的海里出来。于是也
就不好意思去抚摩头上已经疼痛起来的皮肤,只一心跑进教员豫备室里去。

那里面,两个装着白开水的杯子依然,却不见了似死非死的校役,瑶翁也踪影全无了。
一切都黯淡,只有他的新皮包和新帽子在黯淡中发亮。看壁上的挂钟,还只有三点四十分。

高老夫子回到自家的房里许久之后,有时全身还骤然一热;又无端的愤怒;终于觉得学
堂确也要闹坏风气,不如停闭的好,尤其是女学堂,——有什么意思呢,喜欢虚荣罢了!

“嘻嘻!”

他还听到隐隐约约的笑声。这使他更加愤怒,也使他辞职的决心更加坚固了。晚上就写
信给何校长,只要说自己患了足疾。但是,倘来挽留,又怎么办呢?——也不去。女学堂真
不知道要闹到什么样子,自己又何苦去和她们为伍呢?犯不上的。他想。

他于是决绝地将《了凡纲鉴》搬开;镜子推在一旁;聘书也合上了。正要坐下,又觉得
那聘书实在红得可恨,便抓过来和《中国历史教科书》一同塞入抽屉里。

一切大概已经打叠停当,桌上只剩下一面镜子,眼界清净得多了。然而还不舒适,仿佛
欠缺了半个魂灵,但他当即省悟,戴上红结子的秋帽,径向黄三的家里去了。

“来了,尔础高老夫子!”老钵大声说。

“狗屁!”他眉头一皱,在老钵的头顶上打了一下,说。

“教过了罢?怎么样,可有几个出色的?”黄三热心地问。

“我没有再教下去的意思。女学堂真不知道要闹成什么样子。我辈正经人,确乎犯不上
酱在一起……。”

毛家的大儿子进来了,胖到像一个汤圆。

“阿呀!久仰久仰!……”满屋子的手都拱起来,膝关节和腿关节接二连三地屈折,仿
佛就要蹲了下去似的。

“这一位就是先前说过的高干亭兄。”老钵指着高老夫子,向毛家的大儿子说。

“哦哦!久仰久仰!……”毛家的大儿子便特别向他连连拱手,并且点头。

这屋子的左边早放好一顶斜摆的方桌,黄三一面招呼客人,一面和一个小鸦头布置着座
位和筹马。不多久,每一个桌角上都点起一枝细瘦的洋烛来,他们四人便入座了。

万籁无声。只有打出来的骨牌拍在紫檀桌面上的声音,在初夜的寂静中清彻地作响。

高老夫子的牌风并不坏,但他总还抱着什么不平。他本来是什么都容易忘记的,惟独这
一回,却总以为世风有些可虑;虽然面前的筹马渐渐增加了,也还不很能够使他舒适,使他
乐观。但时移俗易,世风也终究觉得好了起来;不过其时很晚,已经在打完第二圈,他快要
凑成“清一色”〔17〕的时候了。一九二五年五月一日。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五月十一日北京《语丝》周刊第二十六期。

〔2〕《袁了凡纲鉴》即《了凡纲鉴》,明代袁黄采录朱熹《通鉴纲目》编纂而成,共
四十卷,清末坊间有刻本流行。袁黄,字坤仪,号了凡,江苏吴江人,明万历进士,还著有
《历法新书》、《群书备考》等。

〔3〕“人生识字忧患始”语见宋代苏轼《石苍舒醉墨堂》诗。

〔4〕菊月吉旦即夏历九月初一。旧时常用花期来指称月份,九月盛开菊花,称为菊
月。吉旦,初一。

〔5〕高尔基(M.BCDEFGH,1868—1936)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
奇·彼什科夫(A.M.IJKFCL),苏联无产阶级作家。著有长篇小说《福玛·高尔杰耶
夫》、《母亲》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作者在本篇中让
一个思想极端腐败、连高尔基的姓名都不了解(以为姓高名尔基)的人物改名高尔础,这是
对当时中国社会上这一伙人丑态的辛辣讽刺,同时也是对于把外国人的姓译作中国式姓名模
样的译法的调侃。参看《华盖集·咬文嚼字(一)》。

〔6〕阳宅先生即所谓“堪舆家”,俗称“风水先生”。他们称生人的住宅为“阳
宅”,称墓地为“阴宅”。

〔7〕番“番饼”的简称。旧时我国某些地区称从外国流入的银币为番饼(后来也泛指
银元)。

〔8〕“玉皇香案吏”旧时附庸风雅的文人,常从古人诗词中摘取词句作为别号。“玉
皇香案吏”见于唐代元稹《以州宅夸于乐天》:“我是玉皇香案吏,谪居犹得住蓬莱。”

〔9〕乩坛扶乩的场所。扶乩是一种迷信活动,由二人扶一丁字形木架,使下垂一端在
沙盘上划字,假托为神鬼所示。

〔10〕蕊珠仙子道教传说中的仙女,所居之处称为蕊珠宫。唐代赵嘏《赠道者》:
“华盖飘飘绿鬓翁,往来朝谒蕊珠宫。”

〔11〕青眼《晋书·阮籍传》载:晋代阮籍以白眼看他憎恶的人,用青眼看他器重的
人。后来“加青眼”就被用作表示器重和喜爱。

〔12〕两仪原指天地,见《易经·系辞传》。后也用以指称男女。

〔13〕书脑线装书打眼穿线的地方。

〔14〕石勒(274—333)羯族人,西晋末年于山东聚众起兵,逐渐发展成割据
势力,后灭前赵,建立政权,史称后赵。

〔15〕“淝水之战”指公元三八三年,东晋军队在安徽淝水以八万兵力大败前秦苻坚
近百万大军的战役。据《晋书·苻坚载记》:在交战中苻坚登城远望;把八公山上的草木都
错看成是晋军。成语“草木皆兵”即由此而来。

〔16〕拓跋氏古代鲜卑族的一支。公元三八六年拓跋[王圭]自立为魏王,后日益强
大,据有黄河以北各地。公元三九八年,拓跋[王圭]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称帝改元,
史称北魏。

〔17〕“清一色”打麻将的用语。指某一家手中所掌握的牌全由一种花色组成。

㈦ 1925年鲁迅写高老夫子的历史背景

鲁迅全集《彷徨》中的一篇。《高老夫子》中的“高老夫子”原名高干亭,被牌友们戏称为“老杆”,因为发表了一篇关于整理国史的所谓“脍炙人口”的名文,便自以为学贯中西了,“因仰慕俄国文豪高尔基之名,而更名为“高尔础”,其实他是一个只会打牌,听书,跟女人的无赖,他为了去贤良女校看女学生,便应聘去教书,而因为胸无点墨而当众出丑便辞去职务,大骂新式教育,小说设置了三个场景,将“高老夫子”虚伪,污秽的灵魂,如同三面放大境般展示给读者。
高尔础,鲁迅小说《高老夫子》中的一个人物,守旧而混事,原名高干亭,别名老杆,面对滚滚的新世潮,乃“有动于衷”,一度摆出皈依“新学问、新艺术”的样子,改字“尔础”,藉以和高尔基攀个亲。尽管他连高尔基是否姓高也云里雾里。
高尔础似的改名,表面上看来似乎将自己变得合乎新事物,实质上是将新
事物变得合乎自己。高干亭并没有因其改字“尔础”而使自己变得高大起来,高干亭与高尔础除了形式上有所改变外,内容并没有随着形式的改变而丝毫发生变化。
高尔础只是小说中的人物,鲁迅杳也,高尔础也逐步在人们的记忆中“死亡”,但这并不能保证鲁迅所塑造的“高尔础”形象在某一天,某一地,在适当的时机,遇到合适的土壤“复活”起来。眼前就有一例。据《现代快报》8.1报道:随着高考、中考的结束,兰州市一些落榜家长则忙着为孩子起名、改名,目的就是图个吉利、为孩子转转运气。据说起个名或改个名,少则500元,多则1000元。 真是望子成龙望疯了,望女成凤望傻了。如此做法,与高干亭改字“尔础”相比实在高明不到那里去。
如果改名是为了区别于其他人,我们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事实上,时下重名现象十分严重,例如有的大学一个班,叫“王伟”的就多达十几人,为了区别他们,老师不得不在每个王伟的名字前加大、小、胖、瘦、高、矮加以区分。问题是兰州的一些家长为自己的孩子改名本意并非如此,是企图通过所谓的“起名”老师根据人的生辰、八字等给孩子起名、改名来改变孩子的命运,甚至用钱换来孩子的美好未来,这不仅于科学无据,也未免太简单和荒唐。
其实,稍有科学常识的人都知道,除了极少数人先天就是伟人的料,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关键是后天的努力和勤奋,正如马克思所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之间差别小得多。”现代科学研究也证明,人的思维潜力大得很,象爱因斯坦那样的大科学家,也只用了自己头脑功能的30%,而普通人则连10%都不到,绝大部分处于“待业”状态。同理,中榜生之所以中榜,并非有什么个人奥秘,只不过较好的发挥了自己的潜力罢了。当然与学习环境、学校教育质量等有一定关系。这显然与起个好名、名字起得好不好无关。
企图通过为孩子改名来改变孩子的命运,除了个别家长的确愚昧无知外,以我看,对于绝大多数家长来说,恐怕一是出于一种盲目跟风心理,看见别的家长忙于为孩子改名,不管三七二十一,也去一改,碰碰运气。二是害怕竞争心理,实际上表现的是对自己的孩子的一种不自信。通过正当的竞争渠道不免使自己的孩子落入人后,于是灵机一动,无奈之下,便问计于所谓的“老师”,给孩子改名。 但高考主要凭的是孩子的知识掌握程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一句话凭的是实力,要求我们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名字上玩弄技巧,在形式上凑凑热闹,不会比高老夫子改名字高尔础更有实际意义。

㈧ 高老夫子内容简介

《高来老夫子》写于1925年,具有自辛辣的讽刺性。小说中的主人翁是一个自我标榜的伪道世学者。在《高老夫子》中,鲁迅的用意主要不在于批判高老夫子的思想守旧落后,而在于揭示出这个人从里到外全都被一层虚假包围着。这种通过人物行动和周围场景的细节描写来展示人物的手法,是鲁迅小说艺术的特色之一。

㈨ 鲁迅先生的高老夫子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高老夫子》表达的是一个社会的片断,讲述一个高级混子的教书经历。文章看完,感觉主人公尔础高老夫子的形象十分清淡,鬼魂一般若有若无的出现在各个场面,很别扭的把整个小说串了起来。整体看来主角的塑造还没有黄三、万瑶圃来的清楚(虽说后者也差点随了主角的大流)。很明显,鲁迅先生要写一个道貌岸然、迂腐浅薄、虚伪下作的骗子,但就因为描写得太明显而使得高尔础失去了纸上的生命。

费茨杰拉德曾说:如果你从创作一个独特的人物着手,没多久你就会感觉到你创造出来的不是个体而是典型;如果你从创作典型人物着手,你将会发觉你创造出来的——什么东西也不是。鲁迅先生并非要写一个独特的“高尔础”,而是要创作一个典型;但这个典型正因为无论行为还是心理都太典型,所以变得无处不在,你身上有一点我身上有一点,就不像一个具体的角色。由此可以总结出一个创作典型的经验:在处心积虑塑造一个典型的同时,要注意“典型不可太典型”——除避免生硬的“典型”行为动作描写,还要用经过精准筛选的心理描写化解那些过分的“典型”。 鲁迅先生似乎尤其喜欢阿Q:已然在《阿Q正传》中表现出娴熟的心理分析,但对高老夫子等人的心理描写却如此粗糙、不经意。例举对高老夫子的一些讽刺性描写:“怨愤地吁一口气”“高傲地一笑”“似乎听到背后有许多人笑”。仿佛是根据文章节奏,高老夫子傀儡玩偶般被无形的丝线拽着做出些可笑迂腐的动作,这样的描写并不高明。一般来讲句子的重复可增强文字力量,在散文中更可增加诗韵效果。但这样的重复在《高老夫子》中只显得生硬;鲁迅先生也是追求文字技巧的人,创作于一九二五年的《高老夫子》似乎说明先生还未完全掌握一个灵活、深刻的讽刺性人物的描写技巧。

高老夫子形象的飘忽在于太典型而不真实贴切,也只有最后一段,描写他和两个狐朋狗友打麻将骗人钱财的时候才显得真实了些。《高老夫子》所具有时代特色时代意义是不容置疑的。

高老夫子:

此作品写于1925年,具有辛辣的讽刺性。小说中的主人翁是一个自我标榜的伪道世学者。他应聘女校的目的除了捞几个钱外,就是为了看看那里的女学生。他嘴上说“世风可虑”,其实搅得“世风可虑”的人恰恰是他自己。
风波:此作品写于1920年,所摄取的是普通农家生活中的几个镜头,但这些和当时的政治事件有着明显的联系。它所描写的是张勋复辟及剪了辫子后所引起的矛盾冲突。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