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夜吴锡麟赏析
A.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赏析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残夜消退,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旧年年底,春天的气息渐渐来临。残夜与旧年,渗透着淡淡的哀愁,但海日与江春,又给人与微微的暖意,诗人选则了这个巧妙的时刻,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淡淡的莫名情味,在反复品读中体味到了一种无穷的兴味。
从这句诗中可以知道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这是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原文如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孤单漂泊青山之外,独自行舟绿水之间。潮水上涨,两岸之间更显宽阔;顺风吹来;一条白帆正好高悬。夜色将尽,海上旭日东升;新年未至,江中春意已现。家书既已寄出,会被送往何处?希望北归大雁,送到洛阳之边。
(1)江夜吴锡麟赏析扩展阅读:
《次北固山下》的创作背景
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这首《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这首五律最早见于唐朝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这是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有感而作的。
B.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江夜[清]吴锡麟万峰壁立大江横,秋色连天露洗清。但觉无船无月载,不
小题1:“但觉无船无月载,不知是水是风行”这两句表现的是诗人秋月之夜行船大江时错觉(1分):在清碧如秋露洗过的夜空之下,行船于大江之上,人飘飘欲仙,似乎没有船也没有月,也不知是水流还是风行,只觉得无所依凭,恍惚若空游一般自由(逍遥)(2分)。 小题2:示例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融情于景)(1分)。颈联选用汀洲、孤鸟、逆浪、老鱼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清幽、朦胧而静谧的长江夜行图:隔着汀洲的孤鸟仿佛欲与作者一起进入梦乡,水中逆浪而游的老鱼喋喋有声(1分)。它表达了诗人乘船夜游长江触景而生的孤寂、凄清(或闲适)之感(1分)。 示例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融情于景)(1分)。尾联选用落月、潮水、渔灯、蓼花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清幽、静谧且富有生机的长江夜景图:半夜里皓月沉入西山,江潮又涨起,打渔人家也在拂晓前忙碌起来,那流星般划过的“渔灯”照明了水边的蓼花。它表达了诗人乘船夜游长江的淡淡的喜悦(怡然)之情(或说,表达了诗人乘船夜游长江途中由惆怅转为喜悦的感情)(1分)。 C. 张九龄的西江夜行的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D. 赏析“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送客,本来就是离别,离别充满了伤感! E. 吴锡麒的《观夜潮》的翻译和赏析,要详细的
赏析: F. 江夜 吴锡麟
(1)诗人有孤独的失意感,存在感空存.是心绪驱使的缘故. G. 江村夜泊赏析
今译〕 H. 江夜吴锡麟为什么诗人但觉无船无月载,不知是水是风行
因为诗人对景色的喜爱而产生错句.“但觉无船无月载,不知是水是风版行”,行船于大权江之上,似乎没有船也没有月,也不知是水流还是风行,这是诗人的一种错觉.面对“万峰壁立大江横,秋色连天露洗清”的美景下,诗人沉醉于其中,已感觉不到船与月,更感觉不出是水流还是风行; I. 《江宿》赏析
《江宿》复 J.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这是一首诗,不是迷。(唐)张祜《题金陵渡》此诗写诗人的旅夜愁怀。内诗的前两句容写羁旅之愁:诗人歇宿在金陵津渡口的一座小楼里,因为远离了家乡,心里不免泛起一阵淡淡的乡愁。三、四两句从“自可愁”引出。因胸怀愁闷,所以深夜难眠,在小山楼上推窗远望,只见落潮的夜江浸在斜月的光照里,在烟笼寒水的茫茫江面上,忽见远处有几点星火闪烁,诗人不由脱口而出:“两三星火是瓜州”。那“两三星火”点缀在斜月朦胧的夜江之上,显得格外明亮。那是什么地方?诗人用“是瓜洲”三字作了回答。这个地名与首句“金陵渡”相应达到首尾圆合。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把江上清丽的夜景描绘得美妙如画。 热点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