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绝句的诗意及赏析

绝句的诗意及赏析

发布时间: 2021-01-21 13:36:09

❶ 杜甫的《绝句》的诗意

《绝句》的诗意:

草堂周围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呈现一片生机,有声有色。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晴空万里,一碧如洗。凭窗远眺西山雪岭,岭上积雪终年不化,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从门外可以见到停泊在江岸边的船只。

原文: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开来的万里船。

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绝句四首》组诗作品中的第三首。描写早春景象,四句四景,又融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无聊的失落之意。

(1)绝句的诗意及赏析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这组诗当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春。唐肃宗宝应元年(762),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动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治今四川三台)。

次年安史之乱平定,再过一年,严武回到成都再次镇蜀。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这时杜甫的心情特别舒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欣然命笔,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

诗词赏析

诗歌以一幅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

前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

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此句“窗”与“雪”间着一“含” 字,表现出积雪初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的窗棂,这更能写出诗人对那种带着湿气的早春生机的感受。

而“西岭”,正是诗人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岭,想到西岭山上的长久积雪,以西岭上的千秋积雪代替窗上的残雪,这就使所表达的意境更为广远。

另外,诗人从少年时就怀有报国的志向,在历经数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后终于有重展的机会,多年战乱得以平定,这与诗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岭,并以岭上千年雪代窗上残雪,进而给诗人以顽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联系。

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一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用一个“泊”字,有其深意,杜甫多年来飘泊不定,没有着落,虽然他心中始终还有那么一点希冀,但那种希冀,已经大大消减了。

“泊”字,正好写出了诗人这种处于希望与失望之间的复杂心情。而“万里”则暗示了目的达到的远难,这与第三句中的“千秋”并列,一从时间上,一从空间上,同写出那种达到目的之难。

三国孙权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誉为明主,作者借东吴代指孙权,暗示了杜甫对当朝皇帝的希望。而以“泊”、“万里”、“东吴船”合而为一句,正是为了写出那个“难”字。

❷ 绝句诗意

白话译文:

其一

厅堂西边的竹笋长得茂盛,都挡住了门头,堑北种的行椒也郁郁葱葱的,长成一行却隔开了邻村。看到园中将熟的梅子,便想待梅熟时邀朱老一同尝新;看到堂前的松树,便想和阮生在松下谈古论今。

其二

原想筑个鱼梁忽然乌云盖住了急流,随后又惊讶四月的雨声如此凄寒。也许这青溪里面早有蛟龙居住,筑堤用的竹石虽堆积如山也不敢再去冒险。

其三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间鸣叫,一行白鹭向湛蓝的高空里飞翔。西岭雪山的景色仿佛嵌在窗里,往来东吴的航船就停泊在门旁。

其四

药草的枝叶长得郁郁青青,青青的颜色越过棕亭漫入草亭。“苗满空山”的美誉我愧不敢当,只怕它们的根在干裂的土中成不了形。

原文:

其一

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

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其二

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

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其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其四

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

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

此两首诗出自唐·杜甫《绝句》

(2)绝句的诗意及赏析扩展阅读

写作背景:

《绝句四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是组诗之纲,先写草堂,举其四景,再写诗人对生活的朴素要求,于平淡的写景叙事中寓含着诗人的淡泊心情;第二首诗写浣花溪,状其水势浩大,谓溪下有蛟龙,显示出诗人身居草堂而对成都局势的担心情状;

第三首诗描写早春景象,四句四景,又融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无聊的失落之意;第四首诗赋写药圃,就药寄慨,描述药物出土发苗及枝柯的生长过程,并描绘其生长于隙地的根部形状。

其中第三首绝句曾入选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全诗用词简练,用字精准,用意单纯,用情至真,是杜诗中寓情于景的佳作。

这组诗当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春。唐肃宗宝应元年(762),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动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治今四川三台)。

次年安史之乱平定,再过一年,严武回到成都再次镇蜀。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

这时杜甫的心情特别舒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欣然命笔,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明末王嗣奭《杜臆》说这组诗“盖作于卜居草堂之后,拟客居此以终老,而自叙情事如此”。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❸ 杜甫《绝句》的诗意是

诗意:此诗描写早春景象,四句四景,又融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无聊的失落之意。

《绝句》

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3)绝句的诗意及赏析扩展阅读

这首诗和唐代诗人孟浩然的那首“春眠不觉晓”一样,写的都是春天早上明媚秀丽的情景。一大早,杜甫就在叽叽喳喳的鸟叫声中醒来,他循声望去,门外翠绿的柳树上,两只可爱的小黄鹂,边跳边唱在做游戏呢。

好像在叫:“春天到了,春天到了,快出来玩,别睡大觉”,真有意思。诗人再抬头望望湛蓝的天空,天上万里无云,天空就像一块透明的蓝宝石,非常漂亮,远处一群白鹭排成一行,轻轻拍打着翅膀,在蓝天上慢慢飞过。真美啊,杜甫心想。

他就想出了这两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他转过头去,西边的山岭在蓝天下闪闪发光,原来是冬天的雪还没融化,堆积在山顶上,好像给尖尖的山头戴上了一顶白色的帽子。

他从屋子里慢慢走出来,阳光暖暖的,晒在身上很舒服,他走到河边,河里停留着几艘大船,船夫们忙忙碌碌,升起巨大的船帆,准备驾船到万里之外的东吴去呢。春天到了,一年的工作又要准备开始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年之计在于春”啊。

❹ 绝句 志南 诗意

诗意:

把小船停放拴在岸边的古木树荫下;拄着拐杖走过桥的东边恣意观赏这春光。这首诗记述了作者一次游览的过程,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春风的柔和温暖,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

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沾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陶醉。

出处:《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是南宋僧人志南(法号)所作。

原文: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4)绝句的诗意及赏析扩展阅读

第一句“古木阴中系短篷”。古木,老树。阴,树荫。系,拴。短篷,有篷的小船。意思说:我在一棵老树荫下拴住小船。它告诉我们,作者是乘船出来春游的。而且这个地方有树有水,是个好去处。古木成荫,又乘带篷的船,暗示了春来天暖,并会有风雨。

第二句“杖藜扶我过桥东”。杖藜,藜杖,藜是一种草,茎很坚硬,用它作的拐杖。“杖藜扶我”,实际是“我扶杖藜”。说藜杖扶着我,将杖拟人化,突出了藜杖的作用及我同藜杖间的感情。意思说:我扶着藜杖来到小桥东面。

这句写作者下了船,又扶杖步行,表明作者虽然年纪老了,但游兴很浓。其实在乘船途中,他已经在欣赏春天美景了,现在又徒步游赏,可见春天景色的迷人。

上两句主要写春游经过,于春游兴致中初步透露出春光的美好,那么春光到底怎样美好呢?作者在后面进行了具体描述。

次两句通过自己的感觉来写景物。眼前是杏花盛开,细雨绵绵,杨柳婀娜,微风拂面。诗人不从正面写花草树木,而是把春雨春风与杏花、杨柳结合,展示神态,重点放在“欲湿”、“不寒”二词上。“欲湿”。

表现了濛濛细雨似有若无的情景,又暗表细雨滋润了云蒸霞蔚般的杏花,花显得更加娇妍红晕。

“不寒”二字,点出季节,说春风扑面,带有丝丝暖意,连缀下面风吹动细长柳条的轻盈多姿场面,越发表现出春的宜人。这样表达,使整个画面色彩缤纷,充满着蓬勃生气。

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这是耐心惬意的春日远足。

这首诗写春天美景,没有一般地描绘花开鸟鸣,主要写了春天的风雨。春风春雨也本是人们常见的现象,作者却写得有色有味,真切切感人。

表现了作者体察的细腻和笔下的功夫。看得出,看似浅显的词句是经过精心锤炼的,因而韵味十足。他重点从感觉入手,写自己春游的喜悦心情,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也为读者展现出春天无限美好的世界。

❺ 绝句宋释志南的诗意

诗意:把小船系在参天古树的深阴里,我携了藜做的手杖,它扶持着我走到桥东。二月里杏花开放季节里的蒙蒙细雨沾了衣裳,似湿非湿,迎面而来拂动杨柳的风轻吹在脸上,没有丝毫寒意。

出自:《绝句》是南宋僧人志南(法号)创作的诗词,出自《宋诗纪事》卷九三。表达了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

原文:

绝句

南宋·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5)绝句的诗意及赏析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年老的诗人,驾着一叶小舟,停泊到古木阴下,他上了岸,拄着拐杖,走过了一座小桥,去欣赏眼前无边的春色。有感而发写下《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赏析:

上两句主要写春游经过,于春游兴致中初步透露出春光的美好,那么春光到底怎样美好呢?作者在后面进行了具体描述。

次两句通过自己的感觉来写景物。眼前是杏花盛开,细雨绵绵,杨柳婀娜,微风拂面。诗人不从正面写花草树木,而是把春雨春风与杏花、杨柳结合,展示神态。

重点放在“欲湿”、“不寒”二词上。“欲湿”,表现了濛濛细雨似有若无的情景,又暗表细雨滋润了云蒸霞蔚般的杏花,花显得更加娇妍红晕。

“不寒”二字,点出季节,说春风扑面,带有丝丝暖意,连缀下面风吹动细长柳条的轻盈多姿场面,越发表现出春的宜人。

这样表达,使整个画面色彩缤纷,充满着蓬勃生气。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这是耐心惬意的春日远足。

这首诗写春天美景,没有一般地描绘花开鸟鸣,主要写了春天的风雨。春风春雨也本是人们常见的现象,作者却写得有色有味,真切切感人。表现了作者体察的细腻和笔下的功夫。

作者介绍:

南宋诗僧,志南是他的法号,生平不详。志南的生活状态已不考,他在当时的文坛上也没有“中兴四大诗人”以及“二泉先生”诸人的风头那么前。但就这短短的一首诗,就以其对早春二月的细腻感受和真切描写,把自己的名字载入了宋代诗史。

❻ 绝句(其一)的诗意

绝句二抄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译文: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诗意:
这首诗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❼ 杜甫的绝句的诗意

译文:
早春时来节成双成自对的黄鹂在嫩芽初发的柳枝上欢唱。
晴空,一行白鹭在万里如洗的碧空之上自在地飞翔。
窗子里还含润着那西岭之上千秋不化的皑皑积雪。
门外停泊着欲下万里东吴的客船。

这首诗描绘出四个相对独立又似相互关联的景色,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诗人陶醉其中,望着来自东吴的船只,勾起了乡愁。
首两句写春景。“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鸣”,黄鹂的啼叫,给人一种轻脆,悦耳之感。“上”,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这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白鹭腾空,更以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
“雪”,晴天丽日,所以西岭冰川之雪倍感睛明。“含”,表现出积雪初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的窗棂,这更能写出诗人对那种带着湿气的早春生机的感受。“泊”,有“停留不开”的含义,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万里”,言故乡之远和回乡之难。

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正是这首诗的主旨所在。

❽ 杜甫的绝句 诗意

诗意:此诗描写早春景象,四句四景,又融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无聊的失落之意。

《绝句》

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8)绝句的诗意及赏析扩展阅读

这首诗之所以更多人传颂,可能是因为它更为生动而容易被记忆且朗朗上口。“两个”、“一行”;“鸣”、“上”;窗“、”门“;”千秋“、”万里“等等。

黄鹂,有两个,在翠柳边上鸣~这就有了鸟的脆声;白鹭,有一行,在望青天飞,这就有了一个动作(态)轨迹;点线面就构成了一幅图画。

然后,杜甫还为画面添了一些靓丽的颜色,黄、翠绿、白、青蓝~真心觉得家长们可以就这两句诗尝试陪小朋友们一起画一幅画作。——后面两句诗,稍微难一点点。——窗含,在草堂的窗框边上蕴含着。

西岭,指的是西山雪岭(在成都附近,现在若在杜甫草堂是难以看到的,因为被高楼大厦都挡住了;杜甫年代,说不定真的是可以抬头就能看到)。西山雪岭,成都人都知道那里的雪是长年积存的。因此,有了千秋雪。

门泊,在草堂门外的河边停泊着。

东吴,历史上的东吴在长江的下游,这里指的是长江下游而来的。万里船,万里之外而来的船只。在当时是乱世后稍微安好一点的时期,船只的禁航刚刚被打破,因此这只来自万里之外的东吴船还是个经济、民生得以逐步恢复的信号。

这两句,其实暗藏对比,也蕴含了转折。千秋之积雪,挡不住万里之船。

❾ 绝句的注释和诗意。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翻译
这首杜甫绝句的诗意为: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娓娓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直的冲向那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边,可以望见远处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的船只,来自万里之外的东吴。
杜甫绝句赏析
话说公元764年的一天,风和日丽,没有雾霾,杜甫在草堂里透过窗口欣赏外面的景色。眼前成对的黄鹂在草堂周围新绿的柳枝上唱歌,远方蓝天上白鹭排成一行在自由的飞翔。
诗人随手写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两句是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对仗就是把同类概念的词语放在两句诗相对应的位置上,它能使诗的两句话相互映衬,“两个”对下句的“一行”,“黄鹂”对“白鹭”,“鸣”对“上”,“翠柳”对“青天”,黄鹂与白鹭在同一幅画面里活动,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窗含西岭千秋雪”,诗人凭窗远眺,仿佛看到嵌在窗框中的一幅画,西岭上的千秋雪都看得清清楚楚。“西岭”是成都西南的岷山,山很高,山顶积雪常年不化,积聚了“千秋雪”。“千秋”是虚指,表示时间很长的意思。
“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是诗人看到的近景。杜甫再往门外一瞥,看到停泊在江岸边的船只。江上有小船不奇怪,可是这些“万里船”来自于“东吴”,那就不寻常了。
因为长年的战乱,长江水路为兵戈阻断,现在终于平复,交通恢复,才能看到从长江下游的东吴开来的船只,这也触动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诗的下联也是由对仗句构成,你可以品一品。“千秋雪”与“万里船”相对应,一个是说时间长久,一个是说空间广阔。诗人身在草堂,却眼界广阔,心胸开阔,从一个小房子通到千秋之雪、万里之船,从一门一窗中把我们由眼前景观引向悠长的时间和广远的空间之中,引入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之中。
杜甫绝句创作背景
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杜甫晚年隐居于成都西郊的浣花溪旁。这一天,风和日暖,天朗气清,他闲坐在草堂里,透过窗口和门口欣赏外界的景物,于是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

古诗绝句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
杜甫的诗词代表作有《绝句》《江畔独步寻花》《春望》《望岳》《登高》《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