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岁苏轼赏析
《 守 岁 》
宋 苏轼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版,虽勤权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赏析:《守岁》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把就要逝去的年岁,比作游向幽壑、势不可当的长蛇,并说守岁正如想要系住它的尾巴,纯属徒劳无功。诗中又细致地描述了人们守岁的情景与心情。“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二句,用虚笔表现了诗人怀亲思弟、想要及早建立功业等心愿和对青春年华的爱惜。全诗以篇首六句的妙喻醒人耳目,后半篇则意思平常。
《杜位宅守岁》
唐 杜甫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赏析:《杜位宅守岁》内容是写除夕之夜的事,杜甫在杜位家与族人晚辈喝酒。喝酒内外氛围也富有诗意,亲友围炉相聚,室外是马匹杂响,屋外的林子寒鸦也被惊扰,想来是他们一定喧闹声响彻。守岁到深夜,喝着掺了花椒的岁酒,热血沸腾的模样,实在尽情尽兴,年的味道浓浓。
❷ 北宋苏轼的诗《守岁》的意思是什么
苏东坡的守岁之作可谓其中代表。当时他在陕西为官,岁暮思归而不可得,给弟弟苏辙写了三首诗《馈岁》、《别岁》、《守岁》,苏辙和了哥哥三首。
❸ 求苏轼的《上元侍宴》《花影》《守岁诗》的赏析,要比较详细,不要太多,不是要翻译。好的追加~!!急!
《上元侍宴》
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
(1)上元:农历正月十五。侍宴:臣子赴皇帝的宴会。(2)建章:宫殿名。(3)鹄[音"hú"]立:肃立。通明殿:宫殿名。
[译文]
淡淡的月光,稀疏的星星围绕在建章宫,皇宫的气象犹如仙境一般,香烟缭绕。文武百官毕恭毕敬地站在通明殿前,等候皇帝驾到,这场景,就象一朵朵红云捧着玉皇大帝一般。
《花影》
重重迭迭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又教明月送将来。
注释]
1.重重迭迭:形容地上的花影一层又一层,很浓厚。 花影
2.瑶台:华贵的亭台。 3.几度:几次。 4.童:男仆。这两句说,亭台上的花影太厚了,几次叫仆人扫都扫不掉。 5.收拾去:指日落时花影消失,好像被太阳收拾走了。 6.教:让。 7.送将来:指花影重新在月光下出现,好像是月亮送来的。将,语气助词,用于动词之后。这两句说,太阳落了,花影刚刚消失,明月升起,它又随着月光出现了。
[译文]
亭台上的花影一层又一层,几次叫童儿去打扫,可是花影怎么扫走呢?傍晚太阳下山时,花影刚刚隐退,可是月亮又升起来了,花影又重重叠叠出现了。
专家小析
《花影》,初读这首诗,你会认为这是一首咏物诗,明白通俗;细细琢磨,才知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含蓄隐晦。原来是苏轼在慨叹他的政敌即那些所谓"熙丰小人",他们在宋神宗死去、哲宗即位、高太后临朝时,全被贬谪(刚被太阳收拾去);而到高太后死去、哲宗亲政时,又全被起用了(又教明月送将来)。这是苏轼一首用以抒发政敌被起用的愤懑诗。
《守岁诗》
儿童强不食,相守应欢哗。晨鸡旦勿鸣,更鼓畏添过。
【诗歌赏析】
宋代大诗人苏轼作的《岁晚三首》,苏轼的《守岁》是这样的:“欲知垂岁尽,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食,相守应欢哗。晨鸡旦勿鸣,更鼓畏添过。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诗意明白易懂,旨在勉励自己惜时如金。作者用形象的蛇蜕皮喻时间不可留,暗示要自始至终抓紧时间做事,免得时间过半,虽勤也难补于事。努力应从今日始,不要让志向抱负付诸东流。 守岁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❹ 求苏轼《守岁》的全诗及释义
《守岁》 苏轼复
儿童强不睡,相制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鸣,更鼓畏添过,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事,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释义:儿童坚持不睡觉,守夜到零点热闹无比,早上公鸡请不要打鸣,敲更鼓报时害怕时光流逝,我坐到灯芯燃完了,起身看北斗星快要落下(斜),想想明年怎么会没有事做呢?心里真害怕虚度光阴(蹉跎)!从今晚努力吧,少年尤其可以炫耀(他们的时光充裕啊)
❺ 请解释苏轼的守岁诗的释义.
原文:
儿童强不食,相守应欢哗。
晨鸡旦勿鸣,更鼓畏添过。
解析:
儿童坚专持不睡觉,守夜到零点属热闹无比。
早上公鸡请不要打鸣,敲更鼓报时害怕时光流逝。
诗意明白易懂,旨在勉励自己惜时如金。作者用形象的蛇蜕皮喻时间不可留,暗示要自始至终抓紧时间做事,免得时间过半,虽勤也难补于事。努力应从今日始,不要让志向抱负付诸东流。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传世。
❻ 苏轼守岁诗的译文是什么
《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晨鸡且勿鸣,更鼓畏添过,坐久灯烬落版,起看北斗斜。明年岂无事,心事权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儿童坚持不睡觉,守夜到零点热闹无比,早上公鸡请不要打鸣,敲更鼓报时害怕时光流逝,我坐到灯芯燃完了,起身看北斗星快要落下(斜),想想明年怎么会没有事做呢?心里真害怕虚度光阴(蹉跎)!从今晚努力吧,少年尤其可以炫耀(他们的时光充裕啊)
❼ 苏轼 守岁中的名句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四句。
这四句的意思回是:明年难道再没有年节?只答怕心事又会照旧失差。努力爱惜这一个夜晚,少年人意气还可以自夸。
这四句是第三个层次:“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这个层次与开头第一个层次的欲擒故纵相对照,表明守岁有理,应该爱惜将逝的时光。正面交代应该守岁到除夕尽头。
结尾两句化用白居易“犹有夸张少年处”,意在勉励苏辙。苏辙在京师侍奉父亲,苏轼希望两地守岁,共惜年华。这个结句含有积极奋发的意味,是点睛之笔,使全诗精神陡然振起。
(7)守岁苏轼赏析扩展阅读
《守岁》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这首诗把就要逝去的年岁,比作游向幽壑、势不可当的长蛇,并说守岁正如想要系住它的尾巴,纯属徒劳无功。诗中又细致地描述了人们守岁的情景与心情。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二句,用虚笔表现了诗人怀亲思弟、想要及早建立功业等心愿和对青春年华的爱惜。全诗以篇首六句的妙喻醒人耳目,后半篇则意思平常。
❽ 《儿时守岁》中,文章首段引用宋朝诗人苏轼,《守岁》中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宋朝诗人苏轼写下的《守岁》一诗:“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回犹可夸!”更表达了除夕答守岁的积极意义。
旨在勉励自己惜时如金。作者用形象的蛇蜕皮喻时间不可留,暗示要自始至终抓紧时间做事,免得时间过半,虽勤也难补于事。努力应从今日始,不要让志向抱负付诸东流。
❾ 苏轼的守岁诗的中心思想
去鸟随看没,来云逐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