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烙印臧克家赏析

烙印臧克家赏析

发布时间: 2021-01-20 04:43:57

1. 臧克家老马解析

【全诗】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1932.4
【诗人介绍】
臧克家,笔名少金,何嘉,1905年10月8日生于山东诸城市臧庄.1923年考入省立第一师范,1930年进入山东大学学习,并得到了老诗人闻一多,王统照的热心教诲,并在他们的指导下于1933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诗集《烙印》.臧克家是中国新诗的开拓者、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主要诗集有《烙印》、《罪恶的黑手》、《运河》、《从军行》、《一颗新星》、《春风集》等。《老马》是诗人的标志性作品,也奠定了诗人明快,严峻的创作诗风. 写作《老马》的时代背景:《老马》写于1932年,是臧克家诗集《烙印》中流传广泛、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作者曾说:“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我对蒋介石政权全盘否定,而对于革命的前途,觉得十分渺茫。生活是苦痛的,心情是沉郁而悲愤的。”作者亲眼看到了一匹命运悲惨令人同情的老马,不写出来,心里就有一种压力。通过赏析这首诗,我们能够更具体地感受到臧克家30年代新诗创作的成就和特色。被人们誉为“农民诗人”。
【赏析】
遗貌取神 意蕴无穷 ——谈《老马》的象征意义 对《老马》这首诗,臧克家曾说:"写老马就是写老马本身,读者如何理解,那是读者的事,见仁见智,也不全相同." 根据西方接受美学的理论,一件作品的诞生,不仅要经过作家的创造,还要经过读者的再创造.我们读过《老马》究竟有什么感悟呢 首先,从诗题看:诗的标题是《老马》,但诗人没有详细描写老马衰弱病残的外形,而是着重写它的命运,感受和心境,这种以貌取神的写法,赋予了这首诗深刻的意蕴. 其次,从老马的处境和命运特征看:诗中的老马似乎生来就得无条件的承受装大车的命运,即使"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也横竖不说一句话","只好把头沉重的垂下."这里诗人写出了老马忍辱负重的命运和忠厚善良的性格.这匹老马也曾思考过自己不幸的命运,但它始终是"这刻不知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从这里我们也能体会到老马的愚昧无知.尽管老马任劳任怨,也要常常挨皮鞭.无奈"只好抬起头望望前面."诗人写出了老马的悲惨命运,痛苦的感受和悲凉的心境,增强了老马悲剧的感染力. 你如何理解这首诗的内涵 艺术特色 《老马》体现了臧克家前期诗集《烙印》的特色,也代表了诗人总的创作倾向.这首诗意象鲜明,结构严谨,语言含蓄凝炼,将细致的描摹与情感的抒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于象征的比拟中蕴涵着丰富的内容. 音韵:隔句押韵,即“够”、“扣”押“ou”韵,“命”、“影”押“ing”韵,“咽”、“面”押“ian”韵。

如满意,请采纳,哈哈!!

2. 赏析臧克家的《老马》

遗貌取神 意蕴无穷
——谈《老马》的象征意义
对《老马》这首诗,臧克家曾说:"写老马就是写老马本身,读者如何理解,那是读者的事,见仁见智,也不全相同."
根据西方接受美学的理论,一件作品的诞生,不仅要经过作家的创造,还要经过读者的再创造.我们读过《老马》究竟有什么感悟呢
首先,从诗题看:诗的标题是《老马》,但诗人没有详细描写老马衰弱病残的外形,而是着重写它的命运,感受和心境,这种遗貌取神的写法,赋予了这首诗深刻的意蕴.
其次,从老马的处境和命运特征看:诗中的老马似乎生来就得无条件的承受装大车的命运,即使"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也横竖不说一句话","只好把头沉重的垂下."这里诗人写出了老马忍辱负重的命运和忠厚善良的性格.这匹老马也曾思考过自己不幸的命运,但它始终是"这刻不知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从这里我们也能体会到老马的愚昧无知.尽管老马任劳任怨,也要常常挨皮鞭.无奈"只好抬起头望望前面."诗人写出了老马的悲惨命运,痛苦的感受和悲凉的心境,增强了老马悲剧的感染力.
你如何理解这首诗的内涵
艺术特色
《老马》体现了臧克家前期诗集《烙印》的特色,也代表了诗人总的创作倾向.这首诗意象鲜明,结构严谨,语言含蓄凝炼,将细致的描摹与情感的抒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于象征的比拟中蕴涵着丰富的内容.
对《老马》这首诗,臧克家曾说:“写老马就是写老马本身,读者如何理解,那是读者的事,见仁见智,也不全相同。”
根据西方接受美学的理论,一件作品的诞生,不仅要经过作家的创造,还要经过读者的再创造。我们读过《老马》究竟有什么感悟呢?
首先,从诗题看:诗的标题是《老马》,但诗人没有详细描写老马衰弱病残的外形,而是着重写它的命运、感受和心境,这种遗貌取神的写法,赋予了这首诗深刻的意蕴。
其次,从老马的处境和命运特征看:诗中的老马似乎生来就得无条件的承受装大车的命运,即使“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也横竖不说一句话”,“只好把头沉重的垂下。”这里诗人写出了老马忍辱负重的命运和忠厚善良的性格。这匹老马也曾思考过自己不幸的命运,但它始终是“这刻不知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从这里我们也能体会到老马的愚昧无知。尽管老马任劳任怨,也要常常挨皮鞭。无奈“只好抬起头望望前面。”诗人写出了老马的悲惨命运、痛苦的感受和悲凉的心境,增强了老马悲剧的感染力。
这匹被压迫被损害的“马”不仅不象五卅运动中的工人、井冈山的赤卫队员那样“心红胆壮志如钢,砸烂万恶的旧世界”,他甚至连起码的觉醒也没有,当压迫者猛往他身上加载以至深深地勒进皮肉时,他的反应只是麻木地把头“垂下”,把血肉之躯让渡给了他人;当他欲哭无泪、统治者却又嫌他拖了国民经济后腿而猛抽一鞭时,他只是无奈地“望望前面”,他要透支生命为民族复兴做贡献了,这会儿他甚至连灵魂也抵押给了领袖或者领导。“老马”当然没有“做贡献”的觉悟,他只是认命而已。他不能尥蹶子,不能踢他的主人,不能挣脱他的缰绳去撒野,那样他就会没户口,没饭吃,成为流民、刁民甚至暴民和土匪,就会受到治理整顿和围剿、消灭。总之,即使这是一匹悲愤之马,但也决不是可以昂首嘶鸣之马,前程远大之马,这是一匹隐忍之马,忍辱负重之马,他为威权所深深地震慑,并迷信秩序,莫名其妙地承担着不可知的命运,从气质上多少有点与俄罗斯民歌里那匹“可怜的老马”相似。

3. 臧克家 《烙印》赏析

自古以来,宦海淹蹇、壮志难酬、情场失意、亲缘淡薄等际遇给人们的心灵带来巨大痛苦。但《烙印》所关注的不是痛苦的具体形式和因缘所在,而是作为一种普适性的人类感情的痛苦本身,并对痛苦的本质和应对之策做出了深刻思考。

《烙印》没有概念的铺陈,注重运用格律和表现技法。形式齐整,节奏匀称,深受新月派"三美"的艺术点化。诗人对"痛苦"的关注和应对植根于现实。

血肉丰沛,筋骨硬朗,毫无标语口号之嫌。"痛苦"的传达既以个体生活的具体感受和心理情绪为基点,又运用意象和暗示把普适性的生活经验加以连结,并升华出哲理的诗意,"把'所感'与'所思',抒情与'主智',自我与'非个人化''饱和交凝'为艺术的整体"。

诗艺的娴熟和灵慧的诗心,使其成为新诗园地里一株鲜艳芬芳的花朵,也推动着新诗在中西诗学交融的河流中碰撞出更多的现代性因子。

诗人是写人生痛苦的一种体味,将这种感受比喻为"在我的心上打了个烙印",这是非常形象准确的一个描述,而这个"烙印"在诗人看来,不仅仅是一种痛的感受,还是在"刻刻警醒我这是在生活"。

应该说,这是一种非常理性和深刻的对痛苦的理解。烙印既然留在了心上,它就要不时地被感觉到,所以,"我不住地抚摩这印烙,忽然红光上灼起了毒火,火花里迸出一串串歌声,件件唱着生命的不幸"。

这种不幸只能在诗人的内心唱歌,黑暗的现实中诗人痛苦却不能对人诉说,诗人将这种人生的痛苦比做一个谜,"既然是谜就不该把底点破"。"我嚼着苦汁营生像一条吃巴豆的虫。"将痛与苦咽下去,这是诗人面对生活的硬的态度。

(3)烙印臧克家赏析扩展阅读:

此诗写于1932年,是臧克家早期创作中的一首诗。

在伤情泛滥的20世纪30年代的诗坛,臧克家的诗歌难得地独树一帜,表现着人生的苦硬。他的诗歌创作与新月派和现代派截然不同,他内心始终关注的是底层大众的生活苦难,几乎很少停留在个人的伤感上,而是贴近和理解他们的人生,写出其内在的硬。

即使写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内心感受,臧克家也体现出这种硬气,《烙印》就是如此。

而且,诗人曾参加过1927年武汉大革命,革命失败后,他被迫乔装打扮地在乡间蛰伏七年,经受着难以想象的屈辱和苦难。悲愤抑郁,内心深处犹如打上"烙印"。此诗反映的即是当时的时代的烙印,亦是诗人生活的烙印。

臧克家(1905-2004),山东潍坊诸城人,现代诗人、作家、编辑家,山东大学著名校友,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曾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代表作品有《难民》《老马》《烙印》《有的人》等。

4. 臧克家 老马 解析

作者生平:臧克家,笔名少金,何嘉,1905年10月8日生于山东诸城市臧庄.1923年考入省立第一师范,1930年进入山东大学学习,并得到了老诗人闻一多,王统照的热心教诲,并在他们的指导下于1933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诗集《烙印》.臧克家是中国新诗的开拓者、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主要诗集有《烙印》、《罪恶的黑手》、《运河》、《从军行》、《一颗新星》、《春风集》等。《老马》是诗人的标志性作品,也奠定了诗人明快,严峻的创作诗风.
写作《老马》的时代背景:《老马》写于1932年,是臧克家诗集《烙印》中流传广泛、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作者曾说:“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我对蒋介石政权全盘否定,而对于革命的前途,觉得十分渺茫。生活是苦痛的,心情是沉郁而悲愤的。”作者亲眼看到了一匹命运悲惨令人同情的老马,不写出来,心里就有一种压力。通过赏析这首诗,我们能够更具体地感受到臧克家30年代新诗创作的成就和特色。
诗歌主题:诗人没有详细描写老马衰弱病残的外形,而是着重写它的命运、感受和心境,增强了老马悲剧的感染力。老马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旧中国受苦受难的农民的象征。诗人越是写出老马的忍辱负重、善良忠厚,就越能激发读者对被压迫而不深情农民的同情,激起对旧制度和剥削阶级的愤怒和诅咒。
划分层次:全诗共两节,每节四句。
音韵:隔句押韵,即“够”、“扣”押“ou”韵,“命”、“影”押“ing”韵,“咽”、“面”押“ian”韵。

5. 谁可以帮忙做臧克家《老马》赏析

一、作者介绍

臧克家,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从小喜爱古典诗词,18岁以前一直生活在农村,对农民的悲惨处境有较多的了解。这段农村生活成为他以后创作的深厚基础。1923年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开始写诗。1926年秋参加北伐,大革命失败后逃亡外地。1930年至1934年,入山东大学学习,在新诗创作上得到了闻一多的鼓励和帮助。1933年出版的第一部诗集《烙印》,大多取材于农村生活,对农民的悲惨命运寄予了无限的同情,艺术上具有朴实、严谨、含蓄、凝炼的特色,受到茅盾,闻一多等人到好评。茅盾曾断言:“在目前青年诗人中,《烙印》的作者也许是最优秀中间的一个了。”《老马》即选自此诗集。抗战前,诗人还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等诗集。抗战期间,出版了《从军行》、《泥土的歌》等诗集。抗战后又有政治讽刺十几诗集《宝贝》、《生命的零度》、《冬天》等诗集。

二、作品分析

0(一)《老马》的思想内涵

00诗人曾说过:“我曾写下《烙印》,《生活》,《希望》和《老马》表现我的人生观和生活态度”。诗人写他所看到的生活:“这可不是混着好玩儿,这是生活,/一万支暗箭埋伏在你的周边,/伺候你一千回小心里一回的不检点。”他又指着“希望”说:“你老是发着美丽的大言,/从来不知道什么叫红脸。/人类追着你的背影乞怜,/你不曾给他们一次圆满。”在诗人看来,不但不可对生活空抱幻想,还必须处处的、时时,小心翼翼。于是,诗人觉得生命“像粒砂,风挟你飞扬,/你自己也不知道要去的地方”,写出了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悲苦境况。面对险恶的生活,诗人提出了“个人的坚忍主义”,即不灰心,不颓丧,要能咬紧牙关,忍受困苦的磨难。《老马》就是对这样的生活态度的注释:当前的磨难就是你的对手,运尽气力去和它苦斗。臧克家的特点就是他不同于新月派、现代派诗人以及中国诗歌会诗人的“坚忍主义”。他能严肃地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险恶苦难,“从棘针尖上去认识人生”;他能带着倔强的精神沉着而有锋棱地去迎接磨难。在中国现当代诗人中,没有任何一位能像臧克家一样在精神上与中国农民息息相通,这是他的最宝贵之处。他始终眼光向下,注视着苦难中的中国大地和挣扎在死亡与饥饿线上的底层人民。不仅他的思想和农民的思想相通,而且他写诗的态度也是农民式的,他是认真而执着地提倡“苦吟”,这在中国现当代诗坛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00诗作的第一节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悲惨的画面:一匹衰老的瘦马,已经筋疲力竭,不堪驱使了,但在主人的淫威下,他被迫驮上难以承受的重荷,默默忍受着,没有发出任何怨言和抗议,即使“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也只是“把头沉重的垂下”。这样的描写,形象地展示了老马苦不堪言的悲惨处境,揭示了他坚忍的性格特质和渺茫的希望。诗人说:“纵不能有敏锐的眼指示着未来,也应当把眼前的惨状反映在你的诗里,不然那真愧煞是一个诗人了”。(臧克家《论新诗》)实际上诗人通过老马的境遇写自己所看到的人生,那背负超重的生活重压,低头忍耐的形象,就是“坚忍主义”的表现。

显然,诗人受到了农民性格的感染,所创造的形象,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这就难怪有人将此诗看作一首写农民生活的诗。其实,这就局限了诗作的内涵,应该说,诗人表现的这种人生,这种生活态度,在我们这样的国度里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诗人本着“不肯粉饰现实,也不肯逃避现实”的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对民族精神做作了一种深刻的审视,从而使其诗作“没有一首不具有极顶真的生活意义”。(闻一多《<烙印>序》)

(二)《老马》的艺术特色

1、短小精粹,凝炼深邃

《老马》一诗只有八句,马头的一俯一仰,即鲜明地表现了一种人生观。体现了“深刻到家,深刻到浅显的程度”的艺术境界。

2.认真推敲,平易朴实。

00诗人认为,“把一句诗写得叫人人懂,懂了还觉得好,这难,把一句诗雕得自己懂,这很容易。”所以他写诗力求平易,朴实,然而又认真严谨,这追求艺术的锤炼,形成了自己凝重的诗风。因此,它被誉为新诗中的“苦吟派”。他说:“我力求谨严,苦心地推敲追求,希望把每个字放在最恰当的地方,螺丝钉似的把它扭得紧紧的”。(《<臧克家诗选>后记》)

00老马一诗,极微为平易,流溢着朴素的质美,从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象诗中“总得”、“横竖”、“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有泪只往心里在咽”,简直就像农民倾诉自己的亲身感受,分不出是农民的语言,还是诗人的语言了。

00老马一诗,字字句句都经过认真的选择提炼,因而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这与他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是分不开的。象诗题“老马”是一个久经生活折磨的形象,它给人一种衰萎瘦枯的感受;再比如“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中的“扣”,可谓形象,传神。不仅使人想得出马背上的重压,还是人看得出这中重压的力度和慢慢压下去的进度。假如换一个别的字,就不会这样自然、恰当、精妙了。

3.重视节奏,强调韵脚

臧克家反对诗歌创作形式上追求整齐,又反对完全散文化,它的诗在自然的基础上讲究节奏感,把诗的韵脚,看作“是感情的站口,节奏回归的强有力的记号”。他的诗反映了格律诗走向自然的趋向。这在《老马》诗中有很好的体现。《老马》每段四句,一、三句押韵,二、四句也押韵,极其工整,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但诗句每行的字数并不相同,也没有闻一多诗歌那种每句皆相同的“字尺”,根据感情的变化不断调整诗句的结构和字数,突破了闻一多诗作拘泥于形式的板滞感,使格律诗走向自然。

在当今中国,关于诗歌的艺术特征和走向的争论莫衷一是,许多人甚至认为诗歌已走到绝境,臧克家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主张应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他的诗论的核心就是必须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和诗人的时代责任感。他认为诗人要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关键在于要有高尚完美的人格,另外,还要接触现实,深入生活,投身时代的激流,掌握时代脉搏的跳动。只有充实的生活,才能创作出反映时代的诗篇。否则,躲在象牙塔里,咏叹个人小小的悲欢,其诗篇必然内容空洞无物。这样,诗人远离了时代,时代也就必然会抛弃诗人。臧克家的这些关于诗歌创作的论断,值得今天每一个诗人深思。

6. 臧克家的烙印,请大神赏析,最好是句子里一些词语的赏析,最最关键的是课后的这四个问题,急急急!

大相径庭 [dà xiāng jìng tíng]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径:小路;庭:院子;径庭:悬殊,偏激。版比喻相差很远权,大不相同。
出 处
《庄子·逍遥游》:“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例 句
语言的发展使得汉语里很多字、词的古今义~。
近反义词

7. 臧克家先生写的《烙印》一诗,其写作背景是什么有人了解吗

臧老亲身参加过1927年的大革命,长期从事抗日战争的文化宣传工作,为民族解放而歌。版解放战争时权期,面对黑暗,以笔作枪,大写政治讽刺诗。他紧跟时代步伐,面向社会现实,关注国家命运,把重大历史事件和普通劳动人民引入诗中。他的早期诗作,侧重抒写旧中国的劳动人民、特别是农民的苦难与不幸、勤劳与坚忍、挣扎与抗争,着力揭露、抨击日本侵略者和反动统治者的凶恶残暴与腐败黑暗,表达了诗人对苦难人民的深厚同情、对反动势力的刻骨仇恨以及对光明前途的热烈渴望

8. 臧克家 烙印 中心思想

诗人是写人生痛苦的一种体味,将这种感受比喻为“在我的心上打了个烙印”,这是非常形象准确的一个描述,而这个“烙印”在诗人看来,不仅仅是一种痛的感受,还是在“刻刻警醒我这是在生活”。应该说,这是一种非常理性和深刻的对痛苦的理解。

烙印既然留在了心上,它就要不时地被感觉到,所以,“我不住地抚摩这印烙,忽然红光上灼起了毒火,火花里迸出一串串歌声,件件唱着生命的不幸”。这种不幸只能在诗人的内心唱歌,黑暗的现实中诗人痛苦却不能对人诉说,诗人将这种人生的痛苦比做一个谜,“既然是谜就不该把底点破”。

“我嚼着苦汁营生像一条吃巴豆的虫。”将痛与苦咽下去,这是诗人面对生活的硬的态度。

(8)烙印臧克家赏析扩展阅读:

《烙印》是近现代诗人臧克家于1932年创作的现代诗。此诗是作者人生痛苦的一种体味,他将这种感受比喻为“在我的心上打了个烙印”,同时,把它当作为一种普适性的人类感情的痛苦本身,并对痛苦的本质和应对之策做出了深刻思考。全诗注重格律和表现技法,形式齐整,节奏匀称,形象准确。

此诗写于1932年,是臧克家早期创作中的一首诗。

在伤情泛滥的20世纪30年代的诗坛,臧克家的诗歌难得地独树一帜,表现着人生的苦硬。他的诗歌创作与新月派和现代派截然不同,他内心始终关注的是底层大众的生活苦难,几乎很少停留在个人的伤感上,而是贴近和理解他们的人生,写出其内在的硬。即使写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内心感受,臧克家也体现出这种硬气,《烙印》就是如此。

而且,诗人曾参加过1927年武汉大革命,革命失败后,他被迫乔装打扮地在乡间蛰伏七年,经受着难以想象的屈辱和苦难。悲愤抑郁,内心深处犹如打上“烙印”。此诗反映的即是当时的时代的烙印,亦是诗人生活的烙印。

自古以来,宦海淹蹇、壮志难酬、情场失意、亲缘淡薄等际遇给人们的心灵带来巨大痛苦。但《烙印》所关注的不是痛苦的具体形式和因缘所在,而是作为一种普适性的人类感情的痛苦本身,并对痛苦的本质和应对之策做出了深刻思考。

第一节以“痛苦是打在心上的烙印”为核心意象,运用倒装的手法表达了人生的奥秘。以往的日子太沉重,故“生怕回头向过去望”。因而自欺地说:“人生是个谎。”将正常的逻辑关系倒置组接,使语气曲折回旋又营造了悬念和铺垫,使“烙印”出现更自然。“人生是个谎”说得很吊诡,透射出人生的神秘莫测。

第二节承接“烙印”意象,生发出三种不同的内心感受。作者时觉痛苦是“毒火”,对不公平的人间充满怨愤;时觉痛苦能“进出一长串歌声”,或如幽州台歌般的激昂苍凉,或如孤舟嫠妇敖的凄切怨艾;时而对“生命的不幸”浅吟低唱,自怜自悲。

三种深沉的内心感受道出了痛苦的不同风姿和人生的复杂风味,渗透着凝重的生命意识和悲剧意识。第三节围绕“痛苦是个谜”展开对人生经验的描述。它是对前节中直面痛苦这一意念的反向延伸,带有强烈的反讽色彩。反映出作者渴望着人们能够因痛而醒,正视现实,和命运抗争。

这种反叛情绪和斗争精神显示了强烈的自觉意识与主体意识,不仅对应了三十年代的历史主潮,也延续了“五四”时鲁迅发出打破“铁屋子”,引起“疗救的注意”的启蒙之音。

正是出自理性的清醒和主体的自觉,故在最后一节,作者对痛苦的态度是“我嚼着苦汁营生,/像一条吃巴豆的虫”。这一名句,形象鲜明地表达出“极顶真的生活意义”,“咬紧牙关和磨难苦斗”的生活态度。痛苦是一把锋利的刀,剖破了人类的心,而坚忍是一剂良药,让破碎的心重新愈合。

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作者所提出的“坚忍主义”不仅是拯救个体生命的锐利武器,也是人类应对各种苦难和灾祸的巨大力量。故本诗也是对人类共同命运和集体痛苦的深切关注,闪耀着人文关怀的光芒。

《烙印》没有概念的铺陈,注重运用格律和表现技法。形式齐整,节奏匀称,深受新月派“三美”的艺术点化。诗人对“痛苦”的关注和应对植根于现实。血肉丰沛,筋骨硬朗,毫无标语口号之嫌。

“痛苦”的传达既以个体生活的具体感受和心理情绪为基点,又运用意象和暗示把普适性的生活经验加以连结,并升华出哲理的诗意,“把‘所感’与‘所思’,抒情与‘主智’,自我与‘非个人化’‘饱和交凝’为艺术的整体”。诗艺的娴熟和灵慧的诗心,使其成为新诗园地里一株鲜艳芬芳的花朵,也推动着新诗在中西诗学交融的河流中碰撞出更多的现代性因子。

9. 烙印 臧克家 读后感100-200字

这首诗具时代烙印,讴歌未来,赞美新生活,有特色风格。全诗真挚朴实地表现出了中国农村版的残破、农民的权苦难、坚忍与民族的忧患。我看到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人民,更因为对生活对人民的爱而对世界的不公充满仇恨。
我也要在自己的心里烙上一个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民族为社会付之于我全部的力量。中国历史铭记于心,中国的发展与进步突飞猛进的今天也不能忘记曾经的痛忘记农民的苦。我需要更加努力。

10. 如何评价臧克家的《烙印》

臧克家(抄1905.10.8 - 2004.2.5),山东潍坊诸城人,著名诗人、作家、编辑家,山东大学著名校友,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曾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第七、八届常务委员。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