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十句佛经经典名句翻译

十句佛经经典名句翻译

发布时间: 2021-01-19 20:24:51

⑴ 给些能让心情平静的句子诗句佛经都行,最好带翻译,本人比较笨

心若冰清,天塌不惊,万变尤定,神怡气静——冰心诀
命由己造,像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像;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相由心生”源自一个典故:据说唐朝裴度少时贫困潦倒。一天,在路上巧遇一行禅师。大师看了裴度的脸相后,发现裴度嘴角纵纹延伸入口,恐怕有饿死的横祸,因而劝勉裴度要努力修善。裴度依教奉行,日后又遇一行禅师,大师看裴度目光澄澈,脸相完全改变,告诉他以后一定可以贵为宰相。依大师之意,裴度前后脸相有如此不同的变化差别是因为其不断修善、断恶,耕耘心田,相随心转。典故裴度年轻未达时算命先生说他有牢狱之灾,一段时间之后那位算命先生又见到了他,可却惊奇地发现他的灾祸已经破解了,于是他问裴度是怎样化解的。裴度说他没做过什么,只是归还了主人一条自己偶然拾到的玉带而已。先生说正是这件善事救了裴度一命,而且以后会大富大贵。“裴度还带”的唐传奇故事说明了凡事都有转机,人生在不断变化。

禅宗佛语:1、一切皆有因果。 2、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3、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4、凡事太尽,则缘分势必早尽。 5、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6、刹那便是永恒。 7、欲海无边。8、一切皆为虚幻。
致虚极,守静笃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这个是六祖慧能大师的一个四句偈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
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我领悟不透,是什么意思?
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确,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就是正确的理解也不易。
参悟不透...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
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现在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它,惨悟不透!
心本无尘,尘即是心。无心无尘,人便死。
我曾经思考过一个问题:
人觉得一个东西好吃,事实上嗅觉比味觉占更大的比重
所以象狗这样嗅觉灵敏的生物,在饮食上远比我们快乐
这样的想法到底对不对?..如果错了..错在哪里?
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
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
心中有尘,尘本是心,
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正如慧能所说的 仁者心动
佛家讲究万物在心 追求修世

⑵ 求两句佛经的解释:最好一个字一个字的翻译!!!最后在分别说出他们的寓意!!!

1)红尘十丈,却困众生芸芸;仁心虽小,也容我佛慈悲。
“红尘”,比喻引发我们内心贪欲的外境,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财色名食睡”这“地狱五条根”;“十丈”极言六尘对我们众生的诱惑力之大;“困”比喻众生如牲畜被束缚于圈中而不能出离;“芸芸”,言众生之多数不胜数。此为上联,意思是说,无数众生都困在五欲六尘的束缚之中而不得解脱。
“仁心”,出于儒家之说,即孟子所说的“不忍人之心”(包括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简言之,就是心中装着他人,一心只为别人好的那种善良的本性。“慈悲”是佛教用语,“慈”,是“与乐”,给人以幸福快乐;“悲”是拔苦,把别人从痛苦中解救出来;如果是无条件地给众生以快乐,救众生于水火,这就是菩萨的“大慈大悲”。这句讲人的善良的本性发展到极致,就是佛菩萨的大慈大悲。
情之一字,如冰上燃火,火烈则冰融,冰融则火灭。故此,佛曰不可说。
人属于有情的众生,但“情”一字,虽然能给人以温暖,但如果怀着私心,有了染污,那么,“爱”也会走向其反面而变成“恨”。此句用火化冰而反被冰化成的水浇灭来比喻对感情的执著带给众生的痛苦与灾难。
“佛曰不可说”的本义是说,佛认为,宇宙人生的真理需要每个人自己用心去悟,不能从语言中从概念中得;用在这里,是说,对于“情”字,如果能够以清净的爱心去处理,它是人间变天堂的必不可少的至宝;如果以自私的‘爱心’去处理,它会变成杀人的元凶:二者的界限,不是可以从现象上看得到的,要看每个人的动机,这就不是可以用语言来说清楚的。所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是也。
2)佛曰: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
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佛的这些话,是告诉我们佛法的本质。佛法是佛陀治疗众生身心的疾病而下的药,众生的病不同,佛开的药方也不同,所以,不能执著于佛讲的“法”。只有去掉了一切执著之后,才能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佛经浩如烟海,就只有一个目的,让人去掉一切执著而证悟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佛说:“我所讲的佛法就是,虽然时时都有念头,但从来没有‘我在念’的执著;时时都在做事,但从来没有‘我在做’的执著;时时都在说话,但却从来没有‘我在说话’的执著;时时都在修行,但却从来不存在‘我在修行’这个执著。一个真正去掉了内心的我执之后,内心清净了,他便离佛所说的‘道’越来越近了;如果不懂得内心清净才是‘道’,那么,他虽然在修道,但却离真正的‘道’越来越远了。佛道是向自己内心去求的,是从自己内心的清净中去求的,一旦执著于名词术语,通向真理的‘道’反而被阻断了。自己求道之路行不通,不是别人或者外物限制了你。如果我们对佛讲的‘道’的理解有丝毫差错,马上就迷失了方向,找不到修行的正路了。”
第二段文字告诉我们,佛教的核心即破除一切执著,包括对法的执著;只有将内心的分别执著与妄想彻底打破,才是一个真正的佛弟子,才是一个真正的修行佛道的人。

⑶ 佛经翻译

你是要全部翻译吗……
说实话,有几句我只能靠猜。
【声在闻中,自有生版灭。非为汝权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
声音对於听闻来说,自有升起灭去。不是你听到声音升起灭去,而是要你听到空性聚集灭去。
这句大概是在说缘起性空法。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疑物,何处染尘埃。】
简单点说,(菩提智慧中)本来没有菩提树,(心中)也没有明镜台。本来就神马都没有,那里去惹尘埃(烦恼)。
这句是六祖的悟道偈。

【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知道世间为幻想就是离开,不借用方便道。
离开幻想即是正觉,没有次第。
这句大概是禅宗的顿悟。

【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这句话太白话了,打字累,字面意思,简单说就是路只有你一个人走。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也是白话。字面意思。佛说“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白话。……自作自受善恶因果。

【自性弥陀,唯心净土。】
自己的心性就是弥陀佛(阿弥陀佛?),心性是净土。
也是禅宗的明心见性,不求净土。

⑷ 求佛经中关于人要有勇气的句子,古文最好长一点,要有翻译啊~谢谢大侠们了~~~!!!急急急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漂堕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以是因缘,名观世音。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杻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怨贼,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赍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汝等若称名者,于此怨贼,当得解脱。”众商人闻,具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称其名故,即得解脱。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威神之力,巍巍如是。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是故众生常应心念。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
南无观世音菩萨!

⑸ 在中国佛教史上最著名的四位佛经翻译家是

1.鸠摩罗什法师(Kumārajīva,西域龟兹国人,344-413年),于南北朝(北)前秦苻坚、后秦姚兴时期入华译版经
2.真谛法师(Paramā权rtha,天竺优禅尼国人,499-569年),于南北朝(南)之梁朝武帝(萧衍)时来华主持翻译佛经
3.玄奘法师(602-664年),洛州(今洛阳)人士,唐太宗-唐高宗-武后时,西竺求法、返唐译经
4.义净法师(635-713年),齐州(今济南)人士,唐高宗-唐玄宗时,西竺求法、返唐译经

有意思的是,中国佛教史上四大佛经翻译家,包括2位国际友人、2位同胞;国际友人恰在南北朝对峙时期援华,一南一北,此为佛教在中国渐兴时期;2位本土大德,均在初唐、盛唐时期,先后西天取经,此为佛教在华鼎盛时期,所谓“盛世崇佛”也。

⑹ 佛经经典有哪些这些都是翻译过来的吗

佛教经典分复三藏,即经、律、论制
经,是佛的说法
律,是佛制定的戒律
论,是佛弟子对佛法的论述

经、律两部分,因为都是佛所说,故是翻译过来的
论,具体情况不一样,有印度高僧大德的著作,这是翻译过来的,如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
也有中国高僧大德的著作,如慧远法师的《沙门不敬王者论》

⑺ 佛教重要经典都是那位大德翻译的

佛教重要经典都是大德翻译的
鸠摩罗什
译出《摩诃般若》、《妙法莲华》、《维摩专诘》、《阿弥陀》属、《金刚》等经和《中》、《百》、《十二门》和《大智度》等论,共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 由于译文非常简洁晓畅,妙义自然诠显无碍,所以深受众人的喜爱,而广为流传,对于佛教的发展,有很大贡献。所介绍之中观宗学说,为后世三论宗之渊源。佛教成实师、天台宗,均由其所译经论而创立。著名弟子有道生、僧肇、道融、僧叡,时称“四圣”。

⑻ 翻译佛经

似乎是描述的是无上瑜伽男女双修之法。

⑼ 翻译佛经

http://boruo.goodweb.cn/ 般若抄文海 佛教经典袭

佛经可以翻译的,咒语不能翻。

阿弥陀佛 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

⑽ 佛经翻译问题

南无阿弥陀佛,师兄好。
您提的这个问题,在佛教中叫--五种不翻。唐代玄奘法师在长安慈恩寺主持翻译佛经时就有这样的规定。

秘密不翻,诸咒是也。密咒是非常微妙的,一般人听不明白,而且又非常秘密,所以怎么可以直接翻译出来呢。咒语翻译出来就不是秘密了。为什么说他是秘密呢?因为一句密咒,包涵了很多意思,有很多用途,很多功德等等,所以不一一翻译。这是秘密不翻的大致意思。

多含不翻,薄伽梵也。薄伽梵其实就是佛的另一个称谓。佛的称谓有很多,为了便于大家记忆,浓缩到只有十个称谓。比如:如来,正遍知,世尊,佛。。。等等,而薄伽梵就是这十个别名之一。但这个薄伽梵里。。又含六个意思: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含义很多,所以。。不一一翻译,所以称之为多含不翻。

本无不翻,如阎浮树。也就是您提问中写的“此方所无不翻”。之所以叫“本无”或“此方无所”,那是因为我们这里没有,所以不勉强翻译。譬如阎浮树,中国是没有这个树的,本无,本来没有,没有人知道他的样子,所以就还是保留经书中“阎浮树”的原文,这个就是本无不翻,呵呵。

顺古不翻,阿耨菩提。“阿耨菩提”也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也就是佛果。这个是古人翻译出来的,而且翻译得非常好,所以尊重古人的心血(古代译经那真的非常辛苦的,顶礼这些前贤呀)。。所以我们不去标新立异,尊古顺古,就是顺古不翻。

生善不翻,如般若者。般若的大致意思是智慧。但如果单一把般若翻译成智慧,恐怕会让人生轻浅之意,因为般若听起来要比智慧更加有深意,更加能让人升起信念,为了保留这个让人生善念的感觉,所以有了生善不翻。

呵呵。。就是这些了。如果师兄对佛教感兴趣,在初学阶段可以去读一读宣化上人翻译的经典。这位是禅宗祖师,而且用的是白话,在译经时都讲很多基础知识,通俗易懂。平时可以多看《正信的佛教》《学佛群疑》,这两本书是解释佛教生僻术语,讲解基本教义的。

恩。。最后祝师兄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南无阿弥陀佛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