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肖邦波兰舞曲赏析

肖邦波兰舞曲赏析

发布时间: 2021-01-19 14:56:13

A. 详谈肖邦波兰舞曲创作风格

肖邦的波兰舞曲根据其内容可分为两类,其一是以强壮的、雄赳赳的节奏,叙述波兰往昔封建时代的繁华;另一类则为忧郁的情绪,反映在沙皇俄国压制之下苦难的波兰。波兰舞曲是波里尼在七十年代录制的肖邦一系列出色的作品中,最精彩的一张。

波里尼是1960年华沙肖邦大赛金牌得主,他以独一无二的艺术与技巧、忠于作曲家的要求以及个人丰富的想象力,具体地呈现出这些作品的精华。

企鹅评鉴在提到这张唱片时表示:“波里尼出色地掌握住了音乐里精细的诗意……这是权威的演出,就某方面来说比鲁宾斯坦的演出更有说服力。”

(1)肖邦波兰舞曲赏析扩展阅读:

波罗乃兹(Polonaise),亦称波兰舞曲,起源于16世纪后半年。最初是贵族们携其女伴,伴着音乐的一种有节奏的行进。1574年,波罗乃兹正式诞生于波兰国王--安茹的享利的王宫中,并在一种硬朗、尚武的气氛中茁壮成长。

它成为一种政治舞蹈,还有人曾专门为它填词。关于“波罗乃兹舞曲”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最早起源于武士凯旋的舞蹈,另一种说法最早产生于民间的家庭舞会。

它大约每四分之三米一步,重音落在每小节的第二拍上,乐曲基本由二音部组成,有时也加入第三音部,所有终曲的结尾处都具有娇柔的女性特征。尽管这种舞曲总的来说充满阳刚之气,但却用了一个极为阴柔的标题“波罗乃兹”。

B. 肖邦波兰舞曲有几首

全集

01 升C小调作品26第一号波兰舞曲
02 降E小调作品版26第二号波权兰舞曲
03 A大调作品40第一号波兰舞曲
04 C小调作品40第二号波兰舞曲
05 升F小调作品44波兰舞曲
06 降A大调作品53波兰舞曲
07 降A大调作品61幻想波兰舞曲

08D小调作品71第一号波兰舞曲
09 降B大调作品71第二号波兰舞曲
10 F小调作品71第三号波兰舞曲
11 G小调作品波兰舞曲
12 降B大调波兰舞曲
13降A大调波兰舞曲
14 升G小调波兰舞曲
15 降B小调波兰舞曲
16降G大调波兰舞曲
流畅的行板与降E大调波兰舞曲 作品22
17 流畅的行板
18 光辉的大波兰舞曲

C. 肖邦的波兰舞曲

《英雄波兰舞曲》降A大调,OP.53,作於1842年,钢琴曲,是萧邦所作16首波兰舞曲之一(亦是最为宏伟的一首)。肖邦的创作灵感源于自己和祖国悲剧性的经历,《降A大调波兰舞曲》是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据说此曲奔马节奏写成的对比性中段,描写了1683年英勇抗击入侵者的波兰国王约翰.勃比埃斯基的骑兵队。该骑兵队曾击败横行欧洲的土耳其人,保卫了祖国,也拯救了欧洲。故又称《骠骑兵波兰舞曲》。又据说:萧邦在作此曲时,由於倾注了他的全部爱国激情和对波兰历史的无限缅怀,竟仿佛听到了波兰先辈们的脚步声,眼前出现了他们全副武装地愈走愈近的幻影,吓得萧邦逃离自己的创作室。由此可见,这首乐曲是具有鲜明的形象和强烈的感染力的。

《A大调军队波兰舞曲》,斩钉截铁的节奏,朝气勃勃的音调,表现出这支军队威武雄壮的阵容、勇敢坚定的品格:

下面的主题颇有长驱直入的气魄:

注意左手,是典型的《波兰舞曲》节奏。有趣的是,这首“军队”精神的乐曲,并不是2/4拍子的,可同样有进行的韵律。假如将这首乐曲与舒伯特《军队进行曲》比较一下,我们会感到这是一支真正能征能战的军队。

《A大调英雄波兰舞曲》,是肖邦音乐中最受欢迎、受到最高评价的伟大作品之一。该曲写作于1842年,到今天的一百五十年间,各个国家、民族的钢琴家和钢琴音乐听众,始终为之激动不已。

乐曲开始有一小段引子,引子的第一拍是中低音区四个bE,用双手八度强有力同时奏出,这轰然一响,足以使听众的心被吸附住,从此,直到曲终再也无法离开。当我们在震动之后还未及定神时,三条半音阶平行地向上卷起,又猛然顿住,以后是各种不协和音,不同节奏交替,在情感的海洋里到处掀起巨浪。戏剧性的紧张度愈演愈烈,直到觉得气都透不过来时,第一个、也是全曲最重要的、反复出现的英雄主题,才豪迈、昂扬地奏出,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

右手双音旋律是富于感召力的英雄音调,左手坚实果断的节奏表达出必胜的信心。这个主题段落稍有变化(右手提高了音域,加入八度音)地重复一次,音乐的意境也随着更上一层楼。在高潮处,仿佛可以听到刀枪剑戟的撞击声。之后是一段由低谷逐步向上冲击的音乐。冲击得到暂时胜利后,引出一段不长的有抒情色调的感情浓重的音乐,仿佛战斗间歇中的某种感触(左手是《波兰舞曲》的典型节奏):

这感触很快转化为战斗的激情,导致再现英雄的第一主题。

然后音乐进入整个曲式的中段。任何人听了这段音乐,都会不约而同地意识到,这是骑兵在奔驰:

左手八度的固定音型,象征马蹄声由远而近。弹奏起来也不轻松,被称为“钢琴家的绊脚石”。右手的旋律,是战士们勇往直前,所向披靡的声调。如果说《A大调波兰舞曲》让我们“检阅”了一支“能战斗”的军队的话,现在我听到的,则是一支“正在战斗”的军队。骑兵的壮观场面过后,经过过渡,控制,减速,音乐奇妙地落到一个单纯、弱奏的D音上,引出一段难以形容的旋律,流畅、委婉、有一丝哀伤、有一缕温情、还很高贵,又象梦幻的境界,与千军万马、气吞山河的气势形成强烈的对比:

音乐在这个“远离战场”的意境中流动、徘徊了较长时间,好象流连忘返。终于,音乐流入中音区,低音区,哀伤、温情、梦幻都隐去了,情绪再度激昂起来,斗争的火焰重新燃起,英雄刚毅的第一主题赫然而出,这也是主要主题的最后一次再现。尾声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在胜利的欢呼、凯旋中结束全曲。

D. 求:肖邦 大波兰舞曲(作品op.22)详细作品分析或演奏要领

平静的行板与华丽的大波兰舞曲 op.22

本曲是钢琴独奏,管弦乐团伴奏的作品。萧邦的钢琴曲中,有六首是和管弦乐团一起演奏的作品,其中两首为钢琴协奏曲。本曲一般的演奏方式皆将乐团部分使用钢琴来代替。整个曲子就分成两大部分,第一段为流畅的行板,第二段则是华丽的大波兰舞曲。

- 行板 -

如夜曲般

乐曲结构:导奏、A、B、尾声。

导奏:四小节,平静的分解和弦,准备引出主旋律。这段伴奏令人有如置身宁静的湖面般的感觉。

A:aba三段式加尾声

a:由两个八小节的乐句所组成,前半句四小节,再写出雷同的后半句,以此形成一个八小节的大乐句,再加以反覆,形成一个十六小节的乐段。当然萧邦的反覆,总是会将旋律加以装饰变化。
b:这是和a段作对比的段落,只是一开始对比性并不明显。
再现a:同前a,但后面的八小节增加了对位旋律。
小尾声:伴奏音型并没有改变,旋律则为十六分音符所组成。

B:拍号改为3/4拍,乐曲结构为ababa,可看成是轮旋曲式或小三段式。

a:三小节的乐句,再加以反覆。
b:由两个三小节的乐句所组成。
尾声:由A段的小尾声和B段a的主题所组成。

- 波兰舞曲 -

乐曲结构:有导奏与尾声的复合三段式。

导奏:一开始即为波兰舞曲的节奏。

三段式:ABA

A段:有尾声的小三段式,伴奏使用波兰舞曲的节奏。主题的呈现除了旋律外有时也出现技巧性的段落夹杂其中。

a:由两个八小节的乐句所组成。 前八小节乐句:由两个四小节的半乐句组成。后四小节:前两小节是之前的模进。后八小节乐句:旋律中加入技巧性的段落。
b:和前a对比的段落,主旋律使用高低两个声部来对唱,后面则加入技巧性段落,再引出a再现。
再现a:同前a,但第三、四小节有变动,而后句则加以扩张。
经过句:两个四小节的段落,后四小节模进前四小节。
小尾声:8小节优美的旋律,第五、六小节模进第一、二小节。
间奏(经过句):准备进入下一段落。

B段:先两小节的前奏,虽是波兰舞曲的节奏,但有水波的音型。

主旋律:8小节的乐句,可分成2+2+4(1+1+2),最开始的四小节是两小节的模进,后面四小节是一小节的模进。再将此8小节的乐句加以反覆并扩张成18小节。
经过句:这是段属於自由发挥的技巧性段落。
再现A段:完全再现aba。

尾声

这也是段属於自由发挥的技巧性段落。最后在波兰舞曲的节奏声中结束。

以上来自资料,另推荐 鲁宾斯坦 演奏版本
下载地址: http://www.mydcentre.com/club//lvzhou_Rubinstein_Chopin_10_Andante_Spianato_Grande_Polonaise_in_Eb_OP22.mp3

E. 关于肖邦波兰舞曲军队的评价

A大调 波兰舞曲《军队》 (作品40之1) 这首乐曲作于1838年,因《军队》而著名,这是由于曲中的第一、二两主题的旋律,具有极为豪放、勇敢的军队性格之故。全曲必须以严格的速度来演奏。事实上,这是肖邦所写的最华丽、最灿烂的波兰舞曲之一。

传统的波兰舞曲就是以风格雄浑、豪放而著称的,显示出波兰这个民族的尚武精神。在这首波兰舞曲中更是集中体现了这一点。欣赏这首波兰舞曲时,我们仿佛看到了古代波兰的勇士们,那强健的体魄、豁达的胸怀、深刻而动人的虔诚融为一体,闪烁着骑士精神。

乐曲的构成为"ABA"三段体:

第一段:A大调。在这一段中,作者充分运用了色彩性变调,生动地刻画出一群威武雄壮的波兰勇士,身着铠甲,腰佩战刀,雄赳赳地大步向前(片段1)。

第二段:从D大调至降B大调到C大调的频繁转调。本段之前有一个号角般宏亮的过门,紧接着出现的本段主题具有斩钉截铁般果断、刚毅的性格(片段2)。

第三段为第一段的严格再现。

有一位钢琴家评价道:"这首波兰舞曲是划分一个时代的分水岭。李斯特曾在他的所有演奏会中弹奏过此曲。乐曲正如标题所提示的,无比辉煌、壮丽,波兰的气质显得更加高贵。这一舞曲也多少具有一些戏剧性。它的每一个音、每一个节奏,都闪烁着生命与力的光辉。"

关于此曲有这样一段轶事:一天夜里,肖邦在屋中独自弹奏此曲。正沉思于乐念之中,他突然产生了幻觉,感觉到一群波兰武士及贵妇人的行列侵入他的房中。于是肖邦在惊慌之际,拔腿逃出房间,整夜不见回来

F. 肖邦——A大调 波兰舞曲《军队》作品分析与写做背景

《英雄波兰舞曲》降A大调,OP.53,作於1842年,钢琴曲,是萧邦所作16首波兰舞曲之一(亦是最为宏伟的一首)。肖邦的创作灵感源于自己和祖国悲剧性的经历,《降A大调波兰舞曲》是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据说此曲奔马节奏写成的对比性中段,描写了1683年英勇抗击入侵者的波兰国王约翰.勃比埃斯基的骑兵队。该骑兵队曾击败横行欧洲的土耳其人,保卫了祖国,也拯救了欧洲。故又称《骠骑兵波兰舞曲》。又据说:萧邦在作此曲时,由於倾注了他的全部爱国激情和对波兰历史的无限缅怀,竟仿佛听到了波兰先辈们的脚步声,眼前出现了他们全副武装地愈走愈近的幻影,吓得萧邦逃离自己的创作室。由此可见,这首乐曲是具有鲜明的形象和强烈的感染力的。

《A大调军队波兰舞曲》,斩钉截铁的节奏,朝气勃勃的音调,表现出这支军队威武雄壮的阵容、勇敢坚定的品格:

下面的主题颇有长驱直入的气魄:

注意左手,是典型的《波兰舞曲》节奏。有趣的是,这首“军队”精神的乐曲,并不是2/4拍子的,可同样有进行的韵律。假如将这首乐曲与舒伯特《军队进行曲》比较一下,我们会感到这是一支真正能征能战的军队。

《A大调英雄波兰舞曲》,是肖邦音乐中最受欢迎、受到最高评价的伟大作品之一。该曲写作于1842年,到今天的一百五十年间,各个国家、民族的钢琴家和钢琴音乐听众,始终为之激动不已。

乐曲开始有一小段引子,引子的第一拍是中低音区四个bE,用双手八度强有力同时奏出,这轰然一响,足以使听众的心被吸附住,从此,直到曲终再也无法离开。当我们在震动之后还未及定神时,三条半音阶平行地向上卷起,又猛然顿住,以后是各种不协和音,不同节奏交替,在情感的海洋里到处掀起巨浪。戏剧性的紧张度愈演愈烈,直到觉得气都透不过来时,第一个、也是全曲最重要的、反复出现的英雄主题,才豪迈、昂扬地奏出,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

右手双音旋律是富于感召力的英雄音调,左手坚实果断的节奏表达出必胜的信心。这个主题段落稍有变化(右手提高了音域,加入八度音)地重复一次,音乐的意境也随着更上一层楼。在高潮处,仿佛可以听到刀枪剑戟的撞击声。之后是一段由低谷逐步向上冲击的音乐。冲击得到暂时胜利后,引出一段不长的有抒情色调的感情浓重的音乐,仿佛战斗间歇中的某种感触(左手是《波兰舞曲》的典型节奏):

这感触很快转化为战斗的激情,导致再现英雄的第一主题。

然后音乐进入整个曲式的中段。任何人听了这段音乐,都会不约而同地意识到,这是骑兵在奔驰:

左手八度的固定音型,象征马蹄声由远而近。弹奏起来也不轻松,被称为“钢琴家的绊脚石”。右手的旋律,是战士们勇往直前,所向披靡的声调。如果说《A大调波兰舞曲》让我们“检阅”了一支“能战斗”的军队的话,现在我听到的,则是一支“正在战斗”的军队。骑兵的壮观场面过后,经过过渡,控制,减速,音乐奇妙地落到一个单纯、弱奏的D音上,引出一段难以形容的旋律,流畅、委婉、有一丝哀伤、有一缕温情、还很高贵,又象梦幻的境界,与千军万马、气吞山河的气势形成强烈的对比:

音乐在这个“远离战场”的意境中流动、徘徊了较长时间,好象流连忘返。终于,音乐流入中音区,低音区,哀伤、温情、梦幻都隐去了,情绪再度激昂起来,斗争的火焰重新燃起,英雄刚毅的第一主题赫然而出,这也是主要主题的最后一次再现。尾声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在胜利的欢呼、凯旋中结束全曲。

郑重声明,上述回答全部是抄袭,无一字为本人原创,东拼西摘的。

G. 肖邦波兰舞曲

《降A大调幻想波兰舞曲》Polonaise Fantasie in A-flat Major Op.61 ,作于1845-1846年,呈献给维勒夫人。这首波洛涅兹是肖邦晚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乐曲中幻想成份已经远远超过了波洛涅兹,比起他其他的波兰舞曲要复杂得多。它的主题素材繁多、形象丰富、结构复杂,不似以往的波洛涅兹那样形象较单一、结构较明显。它所包含的主题很多,有非常自由的展开发展,可以说有着奏鸣曲的因素。波洛涅兹特有的节奏都在主要主题中留下了痕迹,并且经过各种变化。有些即兴式的乐思的流露,优美的旋律与和声奇巧的节奏交织,使波兰舞曲明显的轮廓消失了。

乐曲中有四个重要的主题,结构为自由曲式。引子很长,第一段为第一主题的发展、第二主题的呈示;第二段为四个主题轮流发展;第三段为音型的自由装饰的发展,第一主题的再现和第四主题的再现。这四个主题不仅在音调上,在情调上都非常近似,但是它们的发展产生了相当鲜明的对比:占优势的忧郁幻想色彩与戏剧性的因素形成对比。这就使得《幻想波兰舞曲》与肖邦的叙事曲,尤其是《f小调叙事曲》Op.52 相近。

作品以一个相当长的引子开始。在听众眼前浮现出游吟诗人、说唱家的叙事诗的形象,游吟诗人拨弄着他简单乐器的琴弦,开始叙述自己的故事。引子把听众导入将要开始的浪漫主义气氛中。刚强的戏剧性音调被忧伤沉思的音调所代替,好像说唱家沉入幻想地“拨弄着琴弦”,奏出从容不迫的音型,这音型进行在高音区逐渐沉寂。在引子的最后几小节,第一主题的轮廓又呈现出来。这支感人至深的旋律的柔和的抒情色调用伴奏衬托着,伴奏时时表现出清晰的波兰舞曲节奏。第一段主要是悲歌的情绪和朦胧的回忆,是最复杂的。也正是在这第一段里,它的主题发展给人以即兴的印象。和声的巧妙替换、节奏交织的变化莫测、旋律线的曲曲折折使人不容易抓住作曲家的思路。首次以抒情叙述性出现的第一主题,这时加以变形,添加了许多新的特点。其另外两个主题的意义不大。第二段开始哀愁并没有消失,但添加了新的情调。这里较为明朗,心情较为平静。其和声、调性关系比第一段简单,结构也更为严整。第四个主要主题是凝神沉思的形象。带有时快时慢的颤音的整个装饰乐段是在属和弦上,这一小段装饰乐段正好做出准备,使第二段以愉快的冥想收场,回到第一主题上。在第三段中,转调的段落以波洛涅兹的有力的节奏,进行愈来愈快、音量愈来愈响地引出再现部。肖邦在再现部这个部分中用慎密丰富的织体、强烈的节奏根本改变了主要主题的面貌。现在它已经不再是幻想抒情的歌调,而是戏剧的慷慨激昂的独白。连接的段落也充满了戏剧性,它引出第四主题的再现,但它已经没有当时的平静遐想性质,在这里已变成欢庆的结局。

人们都认为《幻想波兰舞曲》是肖邦最复杂的一部作品。这是与乔治·桑离婚前肉体与精神都面临悲剧结果时“苦恼的创作”的结果。在肖邦晚年的一封信中有这样一段话:“……可怕的事情是不可避免的,但到最后波兰将是一个强盛的、美丽的波兰,总之,波兰。”这段话以及这首作品都充分表明,晚期的肖邦虽然日益陷入孤寂、哀伤、多病的深渊,但他对他的祖国、民族的复兴始终抱有坚定的信念。李斯特对于此作曾评价:“这是染有无休止热病的苦闷的肖邦的晚期作品,此曲到处充满着被突然的变动所刺伤的忧郁,平安中的惊慌,忍无可忍的叹息。犹如经历过伏兵包围而惊慌失色的人们,那种失望的心情,混乱的感情,又像是喝多了烈酒的那种激烈的近似疯狂的焦躁与不安。这只能呵责人们美丽的被死一般的痛苦包围的灵魂,精神已失去了意志,人被绝望所左右,是把痛苦的幻想用在了美的艺术效果里。除此之外再也听不到夸耀胜利的欢呼声。”尽管如此,在这首波兰舞曲中,还是会很明显的感觉到它的主题思想是对民族斗争历史的缅怀、想像,以及对祖国复兴的憧憬。其中也流露有晚期肖邦特有的呻吟和哀叹的情调,但最后是以一首壮丽的胜利颂歌结束。涅高兹在谈到肖邦的作品“充满欢欣鼓舞的心情、人的高尚的自豪感、崇高的人格”时,首先推崇《幻想波兰舞曲》,他说道:“我不知道还有比《幻想波兰舞曲》的整个结尾更意气风发的音乐”。

《降A大调波兰舞曲“英雄”》Polonaise in A-flat Major "Heroique" Op.53 ,作于1842年,呈献给雷奥。这首被认为是肖邦作品中的顶峰的波洛涅兹充满了战斗性和史诗性,是一部歌颂人民的光荣和伟大的宏伟作品。库勒千斯基认为,此曲是肖邦从乔治·桑的塔中逃走,听到了穿戴甲胄的祖先的脚步声,看到了向着他昂首阔步走来的祖先的雄姿。

作品采用降A大调,3/4拍,主题呈现之前有一个暴风骤雨式的引子,它的音响逐渐增强,有疾驰的半音进行和带强烈重音的和弦。斩钉截铁的节奏、简洁而坚决的音调表现出浩然的百折不挠的精神。刚毅的引子过后出现的主题动机也具有斩钉截铁般的节奏,并有着管弦乐器演奏的雄浑性格,体现了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进一步发展后仍不失刚毅的性质,呈现出一幅激烈搏斗的图画,有时甚至可以听到刀剑铿锵、护盾撞击的声响。

作品的中间段落以其左手持续奏出均等的八度双音闻名,由于它特别难以演奏,因此是许多钢琴家的“绊脚石”。通过左手反复的固定音型,象征了骑兵马队由远而近的马蹄声,具有势不可挡的威力,而右手则奏出雄壮洪亮的号角声。据说这是在描写1683年波兰国王约翰·索比埃斯基的骑兵队,这个骑兵队曾击败过横行欧洲的土耳其人,保卫了祖国,也拯救了欧洲。肖邦把这个画面性与深深触动听众心弦的感情结合在一起,因此这首波洛涅兹又可称为“骠骑兵波兰舞曲”。这段强有力的音乐一往直前、不可遏制地进行,音响一直增涨到极限,随后进入一个短小的抒情段落。这个段落起到了衬托的作用,引出力量充沛的基本主题的反复。

这首波兰舞曲感人至深的力量不只在于音乐形象非常突出,肖邦把这些形象都加以了发展,创造出宏伟的“钢琴交响诗”。

参考分析:

作品为复三部曲式结构。

乐曲开始有十六小节的引子,其前四小节是引子音乐的基本素材。紧接着将音域提高小二度变化重复一次,情绪开始高涨,随之再不断提高音域,并连续出现两次,使情绪十分激昂。

第一部分,三部曲式。第一段十六小节一气呵成,第一乐句前四小节是全段音乐的基本素材,具有坚韧不拔的性格,经提高小二度变化重复后,第二乐句由低向高盘旋发展,在快速自由节奏的上行音节后结束于属七和弦。第一段移高八度变化重复后结束于主和弦。

第二段f小调,由两个八小节的乐句构成,第一乐句前四小节音乐的律动性十分强烈,给人以振奋的感受。通过向上移位模仿,变化重复,构成第一乐句的后四小节。

第二乐句八小节,音乐旋律深沉,这个旋律在提高八度变化重复后结束第二段。

第三段为第一段在高音区上的再现。

乐曲的中间部分相当庞大。为不带再现部的单三部曲式结构。第一段转入E大调,有四小节的引子,连续六个四分音符的柱式主和弦后,进入两小节模仿马蹄音响的八度节奏音型,这个音型贯穿在整个第三段的伴奏中,其主旋律像进军号般地雄壮有力。

第二段转入f小调,这里伴奏音型全部是后十六分节奏,动力性较强,而旋律则较富于歌唱性,与第一段形成对比。

第三段旋律几乎全是十六分音符构成的音阶或琶音相间的曲调,开始在G大调上出现,其调性虽然频繁转换,但音调却清晰淡雅,流畅动听,体现了肖邦所特有的抒情韵味。

再现部只将第一部分中提高了八度的第一段进行变化再现,而省略了其他部分,从而更加突出了刚劲有力、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和雄伟气魄。

结尾部分以引子音乐中的主要乐思和第一部分中的开始动机为素材发展构成。这两个素材先后重复发展出现,尤其第二个素材动机的连续相接,再一次将音乐推向高潮。最后在急促的节奏中以八个扣人心弦的和弦有力地结束全曲。

H. 求肖邦 A大调 军队波兰舞曲 op40 NO.1 曲式分析

这首曲子是复三部曲式。
首部:首部是ABA结构,A段是第1至版8小节,B段是权第9至16小节,第17至24是A段再现。
中部:也是ABA结构,A段是第25至40小节,B段是第41至48小节,第49至64是A段再现。
再现部:第65小节至曲终,为首部的严格再现,一个音都没有变。

当然,你也可以参考一下这个:http://ke..com/view/1707670.htm。这个在曲式结构上说得没我说的详细,其他方面也说了一些。

还有什么疑问欢迎追问。:)

I. 肖邦的d小调波兰舞曲op.71 No.1 的内涵和赏析

技术难度太高了,还是找找大家分析吧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