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感遇张九龄名句

感遇张九龄名句

发布时间: 2021-01-19 02:20:15

㈠ 感遇十二首(其七)张九龄

读着张九龄这首歌颂丹橘的诗,很容易想到屈原的《橘颂》。屈原生于南国,橘树也生于南国,他的那篇《橘颂》一开头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其托物喻志之意,灼然可见。张九龄也是南方人,而他的谪居地荆州的治所江陵(即楚国的郢都),本来是著名的产橘区。他的这首诗一开头就说:“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其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显。屈原的名句告诉我们:“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可见即使在南国,一到深秋,一般树木也难免摇落,又哪能经得住严冬的摧残?而丹橘呢,却“经冬犹绿林”。一个“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

丹橘经冬犹绿,究竟是由于独得地利呢?还是出乎本性?如果是地利使然,也就不值得赞颂。所以诗人发问道:难道是由于“地气暖”的缘故吗?先以反诘语一“纵”,又以肯定语“自有岁寒心”一“收”,跌宕生姿,富有波澜。“岁寒心”,一般是讲松柏的。《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张九龄特地要赞美丹橘和松柏一样具有耐寒的节操,是含有深意的。

汉代《古诗》有一篇《橘柚垂华实》,诗中说橘柚“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表达了作者不为世用的愤懑。张九龄所说的“可以荐嘉客”,也就是“冀见食”的意思。“经冬犹绿林”,不以岁寒而变节,已值得赞颂;结出累累硕果,只求贡献于人,更显出品德的高尚。按说,这样的嘉树佳果是应该荐之于嘉宾的,然而却为重山深水所阻隔,为之奈何!读“奈何阻重深”一句,如闻慨叹之声。

丹橘的命运、遭遇,在心中久久萦回,诗人思绪难平,终于想到了命运问题:“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看来运命的好坏,是由于遭遇的不同,而其中的道理,如周而复始的自然之理一样,是无法追究的。这两句诗感情很复杂,看似无可奈何的自遣之词,又似有难言的隐衷,委婉深沉。最后诗人以反诘语气收束全诗:“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人家只忙于栽培那些桃树和李树,硬是不要橘树,难道橘树不能遮阴,没有用处吗?在前面,已写了它有“经冬犹绿林”的美荫,又有“可以荐嘉客”的佳实,而“所遇”如此,这到底为什么?《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里讲了一个寓言故事:阳虎对赵简主说,他曾亲手培植一批人才,但他遇到危难时,他们都不帮助他。

因而感叹道:“虎不善树人。”赵简主道:“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

只树桃李而偏偏排除橘柚,这样的“君子”,总不能说“慎所树”吧!

杜甫在《八哀。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一诗中称赞张九龄“诗罢地有余,篇终语清省。”后一句,是说他的诗语言清新而简练;前一句,是说他的诗意余象外,给读者留有驰骋想象和联想的余地。读这首诗我们不就很自然地联想到当时朝政的昏暗和诗人坎坷的身世吗!这首诗平淡而浑成,短短的篇章中,时时用发问的句子,具有正反起伏之势,而诗的语气却是温雅醇厚,愤怒也罢,哀伤也罢,总不着痕迹,不露圭角,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㈡ 张九龄的感遇两首诗意是什么

张九龄的感遇两首诗的意思

1、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翻译:

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

(2)感遇张九龄名句扩展阅读

对张九龄的感遇两首诗赏析

以上二首诗既独立成篇,相互之间又具有一定的联系性。第一首诗暗骂忘恩负义,第二首诗因此叹息。

1、张九龄七岁能文,这既不排除他的天赋成份在内,同时也与当时社会以文开科取仕的整个历史背景有关。在这一背景下,家家户户都在尽可能的条件下,让自己的男孩很早接受文学方面的启蒙教育,其中聪悟者脱颖而出,被朝廷录用。张九龄即为其一,并累官至宰相职位,后因遭到另一宰相李林甫的打击和排挤,郁郁而终。他的《感愚》十二首诗或作于此时,所感者均为物之不平、人之不允、世之不公。

2、《唐诗三百首》所选的是其中的第一首与第七首,分别咏兰桂与丹橘。

第一首诗的大意是,兰叶春来繁茂,桂花秋时皎洁,它们的欣欣向荣盛态,在春秋两季自然而然地演变为佳节。因为慕其芬芳,有人久坐林中而不去;因为贪其枝美,有人动手横折,这又岂是兰桂二木的本心所愿?寓世人忘恩负义之意,在欣赏的同时不知体贴兰桂二物的自然本性。

3、第一首诗着重于感,第二首诗则着重于遇。

丹橘“经冬”为一遇,依然以绿姿展世,不为严冬这种外因所困;

“有岁寒心”为二遇,这可能与江南处于比较温暖的地理位置有关,但是主要是由丹橘本身所拥有的傲骨寒心内因所致;

“阻重深”为三遇,可以尝试着将它的果实运送到北方,陈献于朝廷官员,却因为山水阻碍重重而未能成行;

“不可寻”为四遇,丹橘一生所遇坎坷命运,不能用万事万物循环往复的简单自然规律来解释;

“岂无阴”为五遇,尽管它的荫凉不亚于其他树木,然而世人张口闭口所言者只是载种桃树、李树而已,根本没有将丹橘放在心上。

4、在这里,咏丹橘历经苦难而得不到赏识,与中国古人对梅松的偏爱具有相似性。梅只有经过寒冬腊月才能开花,松柏在光秃秃的岩面上经过多少次风吹雨打后才能够成材,而中华民族一般也是经过无数次战争、饥饿、流血与痛苦之后,才会暂得片刻安宁,因此它的人民也习惯了卑微的生活,对突如其来的幸福傍徨、犹豫、不敢接受,深怕在这幸福之后,隐藏着更为重大的灾难。

这也是张九龄之所以对劫难重重的丹橘情有独钟,却不象世人那样醉心于桃李二树的原因,在于表明自己“苏世独立、横而不流”的志向。以个人之一志而排众人所欲,又岂能为世风所尚?

㈢ 感遇 张九龄的古诗是什么意思

兰叶春葳蕤,抄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释】麓蕤(w靑ru):草木枝叶茂盛下垂的样子。

自尔:自此,自然地。

林栖者:隐居山林中的人。

坐:因而。

美人:指林栖者。

【解释】兰叶繁盛芬芳在春天,桂花皎洁飘香在秋季。在不同的季节吐露生机,点缀春意,充实秋景。林中居者,闻到芳香攀花折枝。散发飘香是它们的天性,不是为了希望别人将其攀折。

【解析】这首诗以比兴手法,寓意于高雅清香的春兰秋桂,不慕求虚荣,不阿谀权贵;芳香出于自然,不是为了博取别人欣赏。以此来自勉、自娱,透露出诗人洁身自好,坚贞清高,不与佞臣同流合污的高尚气节。

㈣ 有张九龄的名人名言

  1. 兰叶春葳复蕤,桂华秋皎洁。欣欣制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感遇·其一》

  2.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赋得自君之出矣》

  3.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感遇四首》

  4.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望月怀远》

㈤ 张九龄感遇中的名句

《感遇·其二》
作者:张九龄
江南有丹桔,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释:
1、岂伊:岂唯。
2、岁寒:孔子有“岁寒而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语。后人常作砥砺节操的比喻。
3、荐:进献。
译文:
江南丹桔叶茂枝繁,经冬不凋四季常青。
岂止南国地气和暖,而是具有松柏品性。
荐之嘉宾必受称赞,山重水阻如何进献?
命运遭遇往往不一,因果循环奥秘难寻。
只说桃李有果有林,难道丹桔就不成阴?
赏析:
读此诗,自然想到屈原之《桔颂》。诗人谪居江陵,正是桔之产区。于是借彼丹桔,喻己贞操。
诗开头二句,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显。以一个“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三、四句用反诘,说明桔之高贵是其本质使然,并非地利之故。五、六句写如此嘉树佳果,本应荐之嘉宾,然而却重山阻隔,无法为之七、八句叹惜丹桔之命运和遭遇。最后为桃李之被宠誉,丹桔之被冷遇打抱不平。
全诗表达诗人对朝政昏暗和身世坎坷的愤懑。诗平淡自然,愤怒哀伤不露痕迹,语言温雅醇厚。桃李媚时,丹桔傲冬,邪正自有分别。

㈥ 张九龄感遇名句

名句:草木有抄本心,何求美人折?

001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一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002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二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003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三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004张九龄:感遇四首之四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㈦ 张九龄的《感遇》中的几句诗的意思

1,人生如一颗流星。怀着无比热烈的追求,留下一路轨迹,却不能停留。只默默向前。回
2,在人答生旅途上漂泊摇荡后扪心自问。这世界留给自己的什么都没有,只有一片冰冷的寂寞。人的追求都是无比辉煌而又热烈。而上天却不会理会,该怎么样,还怎么样。
3,当孔夫子扪泪而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千古之下,谁不与同悲。

㈧ 张九龄最经典的一首诗,《感遇·孤鸿海上来》这首诗有多惊艳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张九龄

张九龄,是盛唐乃至整个唐代最有作为的名相之一,也是唐朝推行科举制以后最早受惠的人之一。他是武则天时期的科举状元,是唐玄宗时期最受重用之臣。



结语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现出作者对于政敌位于漩涡中心的担忧。开头的几个字就已经给整首诗定了位,定了境界,把人和物结合在一起进行比喻,通过把物比喻成人,描写鸿雁的孤独不合群等,来说自己的情况。

通过鸿雁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鸿雁离群是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能够让读者很具体的理解到作者当时的心情,可以说是非常的妙。

另外,这其中还展现出自己对于混乱的官场,是如何选择的,从中看出了他处世之道中的智慧,以及他好心劝诫政敌的意味,在当时的社会,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㈨ 感遇 张九龄江南有丹橘是人首先赞美什么

丹橘耐寒。

读着张九龄这首歌颂丹橘的诗,很容易想到屈原的《橘颂》。屈原生于南国,橘树也生于南国,他的那篇《橘颂》一开头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其托物喻志之意,灼然可见。张九龄也是南方人,而他的谪居地荆州的治所江陵(即楚国的郢都),本来是著名的产橘区。他的这首诗一开头就说:“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其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显。屈原的名句告诉我们:“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可见即使在南国,一到深秋,一般树木也难免摇落,又哪能经得住严冬的摧残?而丹橘呢,却“经冬犹绿林”。一个“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
丹橘经冬犹绿,究竟是由于独得地利呢?还是出乎本性?如果是地利使然,也就不值得赞颂。所以诗人发问道:难道是由于“地气暖”的缘故吗?先以反诘语一“纵”,又以肯定语“自有岁寒心”一“收”,跌宕生姿,富有波澜。“岁寒心”,一般是讲松柏的。《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张九龄特地要赞美丹橘和松柏一样具有耐寒的节操,是含有深意的。
汉代《古诗》有一篇《橘柚垂华实》,诗中说橘柚“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表达了作者不为世用的愤懑。张九龄所说的“可以荐嘉客”,也就是“冀见食”的意思。“经冬犹绿林”,不以岁寒而变节,已值得赞颂;结出累累硕果,只求贡献于人,更显出品德的高尚。按说,这样的嘉树佳果是应该荐之于嘉宾的,然而却为重山深水所阻隔,为之奈何!读“奈何阻重深”一句,如闻慨叹之声。
丹橘的命运、遭遇,在心中久久萦回,诗人思绪难平,终于想到了命运问题:“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看来运命的好坏,是由于遭遇的不同,而其中的道理,如周而复始的自然之理一样,是无法追究的。这两句诗感情很复杂,看似无可奈何的自遣之词,又似有难言的隐衷,委婉深沉。最后诗人以反诘语气收束全诗:“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人家只忙于栽培那些桃树和李树,硬是不要橘树,难道橘树不能遮阴,没有用处吗?在前面,已写了它有“经冬犹绿林”的美荫,又有“可以荐嘉客”的佳实,而“所遇”如此,这到底为什么?《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里讲了一个寓言故事:
阳虎对赵简主说,他曾亲手培植一批人才,但他遇到危难时,他们都不帮助他。
因而感叹道:“虎不善树人。”赵简主道:“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
只树桃李而偏偏排除橘柚,这样的“君子”,总不能说“慎所树”吧!
杜甫在《八哀•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一诗中称赞张九龄“诗罢地有余,篇终语清省。”后一句,是说他的诗语言清新而简练;前一句,是说他的诗意余象外,给读者留有驰骋想象和联想的余地。读这首诗我们不就很自然地联想到当时朝政的昏暗和诗人坎坷的身世吗!这首诗平淡而浑成,短短的篇章中,时时用发问的句子,具有正反起伏之势,而诗的语气却是温雅醇厚,愤怒也罢,哀伤也罢,总不着痕迹,不露圭角,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