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先生名句
Ⅰ 顾宪成的名言警句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Ⅱ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算是读书名言警句吗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读书名言。
此联为回明东林党答领袖顾宪成所撰。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东林书院: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经顾宪成和吴地学者的共同努力,官府终于批准在无锡城东门内的东林书院遗址重建兴复东林书院。重建工程开始于这年四月十一日,至九月九日告竣,共用了1200多两银子。
作为首倡发起人之一的顾宪成捐银最多,又去策动吴地官员和缙绅捐资助修,出了大力。顾宪成又亲自为书院讲会审订了宗旨及具体会约仪式,这年十月,顾宪成会同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叶茂才(时称东林八君子)等人发起东林大会,制定了《东林会约》,顾宪成首任东林书院的主讲。
Ⅲ 有哪些爱国名言
1、人民不能抄没有面包而生活,人民也不能没有祖国而生活。——雨果
2、爱国的主要方法,就是要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谢觉哉
3、一般就在部分之中;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也就不属于人类。——别林斯基
4、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5、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6、爱国如饥渴。——班固
7、爱国主义的力量多么伟大呀!在它面前,人的爱生之念,畏苦之情,算得是什么呢!在它面前,人本身也算得是甚么呢!——车尔尼雪夫斯基
8、爱祖国高于一切。——肖邦
9、最大的荣誉是保卫祖国的荣誉。——亚里士多德
10、只有热爱祖国,痛心祖国所受的严重苦难,憎恨敌人,这才给了我们参加斗争和取得胜利的力量。——阿·托尔斯泰
11、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徐特立
12、一般就在部分之中;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也就不属于人类。——别林斯基
13、人类最高的道德标准是什么?那就是爱国心。——拿破仑
14、中国人搞出的理论,首先要为中国人服务。——吴仲华
15、爱国应该和爱自己的家一样。为了国家,不仅在牺牲财产,就是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这就是报国的大义。——福泽谕吉
Ⅳ 顾宪成的名句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Ⅳ 东林书院里面的名句
东林书院名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人们能听到读书声,说明空气能传播声音;
人们根据音色来辨别不同的声音.
故答案为:空气;音色.
Ⅵ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这名句出何人之口
顾宪成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副明代东林党首领、无锡人顾宪成撰写的名联,几百年来,一直成为许多读书人的座右铭。
Ⅶ 历史问答:顾宪成的对联:顾宪成写过什么千古名句
历史问答:顾宪成的对联:顾宪成写过什么千古名句
顾宪成的对联:顾宪成写过千古名句:
上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下联: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Ⅷ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明代世称东林先生的什么名句
这是明代东林党顾宪成写的名句吧。
现在,对明朝阉党或东林党都有批评,孰是孰非,不好下结论。所以,我就不多说了。具体的,可以自己上网查阅。
Ⅸ 关于对联的知识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明洪武年间(1368-1399年),在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238-250年)。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按用途分类:
1、春联:新年专用之门联 。
2、贺联:寿诞、婚嫁、乔迁、生子、开业等喜庆时用。
3、赠联:颂扬或劝勉他人用。
4、自勉联:自我勉励之用。
5、行业联:不同行业贴于大门或店内之用。
(9)东林先生名句扩展阅读:
形式要求: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参考资料:
网络--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