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朱自清论气节赏析

朱自清论气节赏析

发布时间: 2021-01-18 22:51:15

Ⅰ 朱自清《论气节》认为属于“节”指的是什么

有所抄不为。

节拼音jié

1、竹子或草袭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

2、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

3、段落,事项。

4、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

5、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节日。

6、礼度:礼节。

7、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节奏。

8、操守:节操。晚节。

9、省减,限制:节省。

10、略去,简略:节选。

11、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节。

(1)朱自清论气节赏析扩展阅读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季节[jì jié]

季候和节气。

2、礼节[lǐ jié]

表示尊敬、祝颂、哀悼之类的各种惯用形式,如鞠躬、握手、献花圈、献哈达、鸣礼炮等。

3、气节[qì jié]

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

4、情节[qíng jié]

事情的变化和经过。

5、节制[jié zhì]

指挥管辖。

Ⅱ 朱自清的《论气节》作为一篇演讲稿,它具有热情洋溢的特点。( )

Ⅲ 朱自清《论气节》中节指的是

好人帮穷人,好人帮好人,是王颂汤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让好人不用活得太辛苦、太孤单,在他看来,也是慈善事业的重要任务。

颜女士对恤孤会的信任由来已久,她从不过问自己捐出的钱是否用到、何时用到,也不索要任何收据,“只要交给恤孤会,行善的好意就算圆满了”。

志愿办会捐款专用

类似的事情,发生过很多次。王颂汤清楚记得每一次互相推搡的场景,大多时候他都拗不过捐款人的善意。2008年一次有人要捐100万元,王颂汤知道他新办的一间企业在亏损,就说60万元,争来争去拍板80万元。

王颂汤:忘不了穷孩子的苦难和善良人的信任

“要做好募捐,就必须先建设好自身的队伍,能把每次的活动做得尽善尽美、公开透明,这个组织才会有前途,才能吸引更好更合适的捐款资源。”

家住珠江新城的颜女士下班后带儿子前来认捐,在周边兜了个大圈才找到螺岗西办公楼五楼。

但是,有几种钱王老是断然不收的:一种是对恤孤会不了解、不放心,捐款之后睡不着觉的;一种是没经过家里人同意,捐款引发家庭不和谐的;还有一种,就是捐款严重影响正常生活的。

如今,恤孤会已资助9341个孩子。5月26日,新一批2000名贫困孩子的资助行动启动。

七年前,为了一纸“出生”批文,恤孤会的创立者们曾经纠结不堪:奔波一年半,“跑”下41枚公章,才办成一件好事。

是什么,召唤着王颂汤们对慈善事业的执著追求?

民政部官员评价恤孤会:“奉献了一份平民慈善的实践”、“做的是上乘的慈善”。一路走来,恤孤会给草根慈善社团留下了怎样的反思与启示?

作为“广东省民间社团的一面旗帜”,恤孤会一直被作为剖析草根公益的优秀样本。但它的“掌门人”说,现在的某些做法,某种意义上,是被迫的。

从41枚公章艰难创会至今,它没向政府要过一分钱,大部分时间里没有一名领薪雇员,但它的志愿者遍访广东数百条村落的孤贫孩子。它放弃了法律规定可以提取捐款10%作为管理费的权利,将3000多万元捐款不差分毫用到了孤贫孩子身上。它亟须捐资,却“傻乎乎”地婉拒上千万元捐款;它的诚信透明、俭朴低调,打动了前来审计的会计事务所,回头成了捐助它的“粉丝”。

成立七年来,恤孤会共募得善款3000多万元,这对一个草根公益组织来说十分难得。究其成功之道,王颂汤拿做企业的决心来做慈善的魄力功不可没。

事例二:英德大湾镇的钟镇雄、钟丽婷两兄妹,哥哥读二年级,因小时发烧无钱治成弱智。妹妹读学前班。家里还有一位70多岁的爷爷,因青光眼双目失明。 村干部介绍,知道我们来访失明的老人还下地种菜、做饭……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到他对孩子付出的一切。令我们更感动的是,曾有好心人想收养乖巧的妹妹,但妹妹拒绝了:“我走了,谁来照顾我爷爷。”

有国企解雇后还在失业的员工,要把一部分遣散费捐出来,可是这些钱,王颂汤却“不乐意”收。“总共5000元,怎么也不肯拿回去,真情难却,只好收了。”

“这些例子已经清楚表明,我们热爱并执著于慈善事业的原因:忘不了这些穷孩子的苦难和这些善良人的信任。”

几年前,有人要给恤孤会捐两千万元做一个项目,王颂汤认为这项目干不好拒绝了。曾是广州远洋公司总经理的他,将经营企业的成熟经验运用到慈善事业———先做好,再做强,不要急着做大。

捐赠人给我们的钱,是委托我们管理和使用的,法律上是属于我们的,但道义上不是我们的,所以我每个月要把财务报表、捐赠清单、捐赠款使用明细表等都公布到具体每个人,钱花在哪、怎么花、花了多少、还剩多少,全部做好表挂在互联网上,捐款人可以查,受助人也可以查。七年了,还没发现过有问题。

正在大堆资料中埋头苦干的志愿者看到颜女士,停下手头工作招呼。随后放到她手头的,是一叠韶关农村地区贫困孤儿的花名册。

办公条件令人心酸

实习生 王孟涛

王颂汤感慨,如果说,这些孩子用他们的苦难在拷问社会的良心,那么这些善人用自己的行动作出回答。“问题是,我们的社会究竟有多少人的回答是合格的?人民共和国的土地上不应该有被遗忘的后代。”

从2004年到现在,像颜女士这样专程上门认捐的市民越来越多。许多受帮助的孩子,也许始终没机会跟资助他们的好心人当面道谢。

奉献无边能救则救

一杯清茶作陪,颜女士很快选好有缘人,也没拨电话核实,当场交钱,一人三千,三人九千块,用于贴补这三个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花销。

7年,25个县,9341个孤贫儿童……这是一个草根慈善组织助学足迹的鲜活记录。

在慈善事业频频遭受质疑的今天,王颂汤时常叮嘱恤孤会的同事,一定要把好事做好,做不好,索性别干。

为何对

第一次来恤孤会办事的人,多会找不到办公地点———广州远洋宾馆旁一排旧办公楼里。

“我们不仅要做慈善,还要为保卫慈善事业的高尚纯洁而奋斗,如果中国连慈善事业这个领域都沦丧了,就没什么净土了”,王颂汤说,慈善本是好事,但好事也会做坏,要把好事做好,其一就是必须克制好大喜功的毛病。

在王颂汤看来,慈善有其特殊性,一旦出了负面消息,苦心打造的信誉就会瞬间崩塌。他常常以身作则,培养志愿者们节俭苦干。在恤孤会,有三条原则不容触犯:一是不准受助对象列队欢迎、打标语口号;二是不接受锦旗牌匾;三是不请客送礼搞招待。恤孤会年收捐款上千万元,但没有一分钱招待费,谁接待谁掏钱。

然而,除了助学外,恤孤会还经常揽些外人看来是“项目外”的吃力活。

慈善事业执著追求

“举几个事例吧。不过,这不是在讲故事”,王颂汤说。

恤孤会劝说捐助人收回捐款之举,更让很多人不理解。

常常揽些“吃力活”

“办公场所是原单位免费提供的,一些办公用具,是以前不用的旧物里淘来的,能用就好,省下钱多帮几个孩子”,73岁的王颂汤老人,对目前的办公点已心满意足。

事例三:一位企业家认识我们后,每年12月12日就捐30万元。我开始很好奇,为什么总是挑这个日子捐钱?原来12月12日是他女儿的生日,“我女儿今年两岁,我和她妈妈商定,要把做慈善观念注入她成长的记忆里,我们希望她以后每次过生日都记得要帮助别人。”

首先建好自身队伍

就是这样一个苛刻的慈善团体,至今已有854名注册志愿者,去年参加志愿服务21064人时。

非所有捐款都接收

王颂汤说,恤孤会成立初衷是为改变农村贫困孤儿的命运,让他们得到公平的教育权利和机会。

这是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下称“恤孤会”),5月29日,它助学为善满七周年。

透明与诚信是慈善团体的生命。恤孤会的特点之一,就是公开透明,这是中国慈善事业的软肋,或者说是短板。我们现在的做法,比国外慈善团体还要严格,中国现在社会诚信太差,我们不得不这么做,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被迫的。

这些规矩,与现今的社会风气似乎多有冲突。有人报名做恤孤会的志愿者,王颂汤会逐条告知:“来我们这做志愿者,管得很细很严,会很辛苦,你想好了吗?”

“看到张菲时的场景很凄惨,几个婴儿在地上爬,张菲乱了手脚,聊过后才知道,这些孩子全是有残疾的”,王颂汤当场表示,要帮帮这个可怜的妈妈。回广州后,他联系了愿意免费诊断的医院。很快,三个孩子和张菲在恤孤会的安排下来到广州诊治。办理入院、募捐手术费、申请民政部门帮助等事情,都由恤孤会的志愿者一手操办。

有人说,搞助学的恤孤会,怎么管这种“闲事”?事实上,这也时常困扰着王颂汤。恤孤会每年都要关照好几个类似的“特例”,王颂汤总觉坦然:“既然我们知道了,就要帮。”

事例一:去年资助遂溪县1046名孤儿,在逐户家访核查时,遇到6岁的戴文才,泥屋泥地连稻草都没有铺就是床。妹妹一出生,妈妈精神病发走了,一年后爸爸病逝。当年除夕夜妹妹掉进尿桶溺死,他把遗体搬进山里埋葬。第二天妈回来了,没过几天又死了。后来村里安排一位70多岁的佝偻老太陪他,老人拉着我们的手不放,泣求带走文才。真是情何以堪!

一位恤孤会资深志愿者感慨:宽和慈善,不忤于物,不问回报,这一点,正跟恤孤会的气质相投,也正因如此,这些市民成为恤孤会的长期慈善“合作伙伴”和志愿宣传者。

热心人士信任长久

办公费全部自己出

Ⅳ 朱自清文集

1.匆匆 [朱自清] 2.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朱自清] 3.背影 [朱自清]
4.荷塘月色 [朱自清] 5.圣诞节 [朱自清] 6.序 [朱自清]
7.女人 [朱自清] 8.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朱自清] 9.歌声 [朱自清]
10.阿河 [朱自清] 11.哀韦杰三君 [朱自清] 12.飘零 [朱自清]
13.白采 [朱自清] 14.温州的踪迹 [朱自清] 15.一封信 [朱自清]
16.《梅花》后记 [朱自清] 17.怀魏握青君 [朱自清] 18.儿女 [朱自清]
19.旅行杂记 [朱自清] 20.说梦 [朱自清] 21.海行杂记 [朱自清]
22.扬州的夏日 [朱自清] 23.看花 [朱自清] 24.我所见的叶圣陶 [朱自清]
25.论无话可说 [朱自清] 26.给亡妇 [朱自清] 27.你我 [朱自清]
28.谈抽烟 [朱自清] 29.冬天 [朱自清] 30.择偶记 [朱自清]
31.说扬州 [朱自清] 32.南京 [朱自清] 33.《忆》跋 [朱自清]
34.《山野掇拾》 [朱自清] 35.《子恺漫画》代序 [朱自清] 36.《燕知草》序 [朱自清]
37.叶圣陶的短篇小说 [朱自清] 38.威尼斯 [朱自清] 39.佛罗伦司 [朱自清]
40.罗马 [朱自清] 41.滂卑故城 [朱自清] 42.瑞士 [朱自清]
43.荷兰 [朱自清] 44.柏林 [朱自清] 45.德瑞司登 [朱自清]
46.莱茵河 [朱自清] 47.巴黎 [朱自清] 48.西行通讯 [朱自清]
49.三家书店 [朱自清] 50.文人宅 [朱自清] 51.博物院 [朱自清]
52.公园 [朱自清] 53.加尔东尼市场 [朱自清] 54.吃的 [朱自清]
55.乞丐 [朱自清] 56.航船中的文明 [朱自清] 57.房东太太 [朱自清]
58.动乱时代 [朱自清] 59.中国学术界的大损失 [朱自清] 60.回来杂记 [朱自清]
61.论严肃 [朱自清] 62.论气节 [朱自清] 63.论吃饭 [朱自清]
64.论雅俗共赏 [朱自清] 65.论百读不厌 [朱自清] 66.论书生的酸气 [朱自清]
67.论老实话 [朱自清] 68.说话 [朱自清] 69.沉默 [朱自清]
70.撩天儿 [朱自清] 71.如面谈 [朱自清] 72.人话 [朱自清]
73.论废话 [朱自清] 74.很好 [朱自清] 75.是喽嘛 [朱自清]
76.不知道 [朱自清] 77.话中有鬼 [朱自清] 78.正义 [朱自清]
79.论自己 [朱自清] 80.论别人 [朱自清] 81.论诚意 [朱自清]
82.论做作 [朱自清] 83.论青年 [朱自清] 84.论东西 [朱自清]
85.憎 [朱自清] 86.父母的责任 [朱自清] 87.春晖的一月 [朱自清]
88.执政府大屠杀记 [朱自清] 89.哪里走 [朱自清] 90.悼王善瑾君 [朱自清]
91.白马湖 [朱自清] 92.赠言 [朱自清] 93.春 [朱自清]
94.哀互生 [朱自清] 95.论说话的多少 [朱自清] 96.买书 [朱自清]
97.松堂游记 [朱自清] 98.初到清华记 [朱自清] 99.绥行纪略 [朱自清]
100.蒙自杂记 [朱自清] 101.北平沦陷那一天 [朱自清] 102.这一天 [朱自清]
103.重庆一瞥 [朱自清] 104.新中国在望中 [朱自清] 105.外东消夏录 [朱自清]
106.重庆行记 [朱自清] 107.始终如一的茅盾先生 [朱自清] 108.我是扬州人 [朱自清]
109.教育家的夏丏尊先生 [朱自清] 110.我所见的清华精神 [朱自清] 111.论不满现状 [朱自清]
112.论且顾眼前 [朱自清] 113.刘云波女医师 [朱自清] 114.南行通信 [朱自清]
115.南行杂记 [朱自清] 116.文物·旧书·毛笔 [朱自清] 117.悼何一公君① [朱自清]
118.潭柘寺 戒坛寺 [朱自清] 119."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 [朱自清] 120.前言 [朱自清]
121.欧洲之旅: 带你领略欧洲的文化 [朱自清] 122.潭柘寺戒坛寺 [朱自清] 123.悼何一公君 [朱自清]
124.细雨 [朱自清] 125.赠友 [朱自清] 126.小舱中的现代 [朱自清]
127."海阔天空&4cquot;与"古今中外" [朱自清] 128.文物·旧书·毛笔 [朱自清] 129.全文下载 [朱自清]
130."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 [朱自清] 131.奖券热 [朱自清] 132.朱自清散文全编 [朱自清]
查的

Ⅳ 朱自清的文章《论严肃》、《论气节》的主要思想分别是什么

《论严肃》:
“严肃”是新文学阵营树立的价值标准,用以判断文学创作趣味、态度和倾向是否得当、是否合理、是否健康。新派文学批评家在“五四”时期就开始使用“严肃”这一尺度评判文学现象。他们在两条战线同他们所认定的不良倾向作斗争,一是反对传统的“文以载道”,认为“道”固然严肃,但那是旧式的严肃,僵硬的执著,甚至可能是假装的正经;二是反对新旧文学中共有的“消遣”倾向,因为它透着非人性的、消极的、不负责任和格调低下的味道。经过认真的工作,“严肃”为主流文学家所接受,成为一个有份量的范畴。然而,这个标准或尺度实际上相当复杂,时至四十年代后半,仍未得到完美的解释。朱自清意识到问题的复杂性,并且对抗战进行中和结束后的文学状况有些看法;他想得比较多,也比较深广,想从多个角度观察“严肃”问题。于是就有了《论严肃》的发表。

作者正确地指出,“严肃”既然是一种标准,那么它不是固定不变的铁尺,在不同时代,在不同思想倾向的人那里,它的意义也不尽相同。为了较好地理解它,运用它,必须从文学发展的线索上把握它的流变过程。由此,朱先生耐心地陈述了各种关于“严肃”的看法。它们或者形诸理论,或者诉诸实践。概括而言,古代有古代的“严肃”,现代有现代的“严肃”。古代的“严肃”大致等于“雅”或“雅正”,以别于“俗”和“邪”。正统的古代文人要求作文为人皆须雅正,做到不犯上、不忤物、不随俗、不悖道。

现代的“严肃”更复杂也更微妙。《论严肃》一文的关键实际上就在辨析现代意义上的“严肃”。按照他的有洞察力的分析,现代“严肃”其实有两种意思,两种用法。一是出于文学启蒙的设想,把向读者灌输新思想、新文化的工作认可为“严肃”的事业,与其相对的是消遣玩物的做派;二是争取文学独立的动作,相信文学就是文学,它是艺术,不是技艺,因此凡是贯彻文学独立精神的做法就是“严肃的”。前者可以说成是新式的载道,后者相形之下现代得更彻底一些。朱先生对两种方式都表示了宽容的理解,但对现代文学的争取文学独立、文学自觉的精神有更多的好感,更强的认同,因为它是在严肃的正视人生,要求着自我的表现和解放。

《论严肃》一文侧重于辨析和溯源,比较清楚地说明“严肃”标准的方方面面。至于什么样的“严肃”更合理,更值首肯,作者有提示,却不愿直捷了当地评断。他这样做避免了给复杂现象下评判的结论,那样易于导致独断,显得平和而客观。

Ⅵ 朱自清《论气节》是一篇( ) A.演讲稿 B.社论 C.文艺评论 D.抒情散文

朱自清《论气节》是一篇社论。

朱自清指出,“气节是我国固有的道德标准,回现在还用着这个标准来衡量答人们的行为,主要是所谓读书人或士人的立身处世之道。”“气”是指士气,斗志, “节”是指生活中遵循的原则、标准。

在阶级社会里,气节当然有其特定的阶级内容,不仅有糟粕,也有精华。当我们为文天祥、夏完淳击节浮白的时候,并不把他们仅仅看作是赵宋王朝和朱明宗室的忠臣,他们的气节影响和激励了一代代的志士仁人。

(6)朱自清论气节赏析扩展阅读: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当今社会,大潮汹涌。水有清浊之分,人有黑白之别,确有不少人在沽名钓誉,贪得无厌,追逐物质利益到了穷凶极恶的地步,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笑贫不笑娼”的氛围,在一些人看来,国格、人格都可以弃之如敝履。

在这张情况下,谈论气节可谓曲高和寡,要对气节身体力行,是有浓厚的悲剧色彩的。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不可能奢望有太多的人有气节有情操;

但是作为民族精英的知识分子,应该具有求真求实的精神,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不为世俗时弊所左右的操守。

Ⅶ 朱自清写的所有散文的名字

·踪迹·
《踪迹》是朱自清的诗与散文集,1924年12月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第一辑是新诗。
第二辑是散文。本书收录其散文部分,仍以“踪迹”为辑名,同时将散文诗《匆匆》也一并收入。
匆匆 歌声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温州的踪迹 航船中的文明
·背影·
《背影》是朱自清的第一本散文集,1928年10月由开明书店出版。
分甲乙两辑,并有序文一篇:《论现代中国的小品文》。
序 女人 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背影 阿河 哀韦杰三君
飘零 白采 荷塘月色 一封信 《梅花》后记 怀魏握青君
儿女 旅行杂记 说梦 海行杂记
·你我·
《你我》散文集,1936年3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共收1925年至1934年秋所作的29篇文章,分
甲乙两辑,甲辑共13篇,除《自序》外本书全收;乙辑为书评序跋集,共16篇。本书只收《〈忆〉跋》,
《〈山野掇拾〉》,《〈子恺漫画〉代序》,《〈燕知草〉序》,《叶圣陶的短篇小说》等5篇。
"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 扬州的夏日 看花 我所见的叶圣陶 论无话可说 给亡妇
你我 谈抽烟 冬天 择偶记 说扬州 南京
潭柘寺戒坛寺 《忆》跋 《山野掇拾》 《子恺漫画》代序 《燕知草》序 叶圣陶的短篇小说
·欧游杂记·
《欧游杂记》1934年9月由开明书店出版。
收录游记11篇,其中《西行通讯》为附录。
威尼斯 佛罗伦司 罗马 滂卑故城 瑞士 荷兰
柏林 德瑞司登 莱茵河 巴黎 西行通讯
·伦敦杂记·
《伦敦杂记》1943年4月由开明书店出版。
三家书店 文人宅 博物院 公园 加尔东尼市场 吃的
乞丐 圣诞节 房东太太
·标准与尺度·
《标准与尺度》,1948年4月由文光书店印行。收文23篇,多为文学杂谈。本辑收录《动乱时代》,
《中国学术界的大损失——悼闻一多先生》,《回来杂记》,《论严肃》,《论气节》,《论吃饭》等6篇。

动乱时代 中国学术界的大损失 回来杂记 论严肃 论气节 论吃饭
·论雅俗共赏·
《论雅俗共赏》1948年5月由观察社出版,为“观察丛书”之七,收文15篇。
本辑收录《论雅俗共赏》,《论百读不厌》,《论书生的酸气》,《论老实话》等4篇。

论雅俗共赏 论百读不厌 论书生的酸气 论老实话
·语文影及其他·
《语文影及其他》是朱自清生前亲手编定的最后一个集子,未及印行,几个月后,
他就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了人世。建国初期,“朱自清全集编委会”曾将书名改为
《语文影》,准备收入全集,但终于未能印行。1985年10月,交由中国文
联出版公司出版,书名仍用作者原来拟定的《语文影及其他》。分为“语文影”
和“人生的一角”两辑。本书收录了除《论轰炸》之外的所有文章。

说话 沉默 撩天儿 如面谈 人话 论废话
很好 是喽嘛 不知道 话中有鬼 正义 论自己
论别人 论诚意 论做作 论青年 论东西
·集外·
《集外》是朱自清生前未曾编成集子的散文。有些散文散失在解放前的各个报刊上,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朱自清全集》后,经过搜集和整理,编入在《全集》第4卷内。
本书选收了30篇。另外,《南行通信》、《南行杂记》两篇,是最近在1930年
《骆驼草》杂志上发现的,这次也收入本书。

憎 父母的责任 春晖的一月 执政府大屠杀记 悼何一公君① 哪里走
悼王善瑾君 白马湖 赠言 春 哀互生 论说话的多少
买书 松堂游记 初到清华记 绥行纪略 蒙自杂记 北平沦陷那一天
这一天 重庆一瞥 新中国在望中 外东消夏录 重庆行记 始终如一的茅盾先生
我是扬州人 教育家的夏丏尊先生 我所见的清华精神 论不满现状 论且顾眼前 刘云波女医师
文物·旧书·毛笔 南行通信 南行杂记

Ⅷ 谈谈你对朱自清《论气节》的“气节”的看法

Facebook通过用户电脑中的cookie文件收集信息,有些cookie文件甚至在用户登出后仍然向Facebook发送数据。

他们表示:“Facebook在用户不知情、或者未经同意的情况下追踪用户信息,这将引起严重的隐私担忧。当用户在登出Facebook后,他们的行为就不应该再接受Facebook的监控,我们认为这也是Facebook应该做到的。”

Facebook代表周三并未就此问题进行置评,但承认他们会收集与Facebook相链接的其它网站数据。Facebook工程总监阿图罗·贝加尔(Arturo Bejar)此前表示,Facebook此举是为了防止网络钓鱼攻击和垃圾邮件,让用户更加容易的登录到Facebook。

巴顿和马基在信中对Facebook收集用户信息的行为提出异议,此前有报道称,Facebook收集访问其网站的用户信息,即便是用户登出后信息依旧可以发送给Facebook。

目前还不清楚FTC是否会就此事发起调查,不过巴顿和马基认为,Facebook的行为违反了FTC对于“保护美国公民免受不公平、欺诈性行为和活动”的规定。(晓明)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9月29日早间消息,据美国财经媒体CNNMoney报道,美国国会议员乔伊·巴顿(Joe Barton)、埃德·马基(Ed Markey)周三致信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要求FTC对Facebook的商业活动进行调查。

巴顿和马基对于Facebook解决问题的速度表示担忧,他们在信中表示,Facebook应该将这个问题列为最高优先级,迅速处理,并调配必要的资源来保证消费者的权益。

分享到: > 相关报道: Facebook被指收集用户信息 辩称不用于广告《Facebook效应》作者:入华不会杀死开心人人 微博推荐 | 新浪科技官方微博

贝加尔表示,Facebook将立刻删除这些数据,并绝不会将这些数据用于广告的发布。

Ⅸ 朱自清《冬天 》艺术特色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毛泽东
提起民国时期的散文创作,不能不提起朱自清,他的散文以朴实、细腻、清新的风格著称,被称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
朱自清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的一个小官吏家庭,本名自华,号实秋,后来投考北京大学的本科,才改名自清,号佩弦。朱自清自小接受私塾教育,而且受到士大夫家庭的影响,逐渐养成了“整饬而温和、庄重而矜持”的性格。上大学之后,动荡时代的暴风骤雨冲开了他的心扉,四年哲学的学习培养了他剖析现实社会的敏锐的洞察力。所以,这决定了他不可能像隐士一样消沉遁世,当面对社会的污浊、现实的丑恶的时候,他迸发出了强烈的愤世嫉俗的不平之鸣。因此,他的挚友们称他为“积极的狷者”,狷介自守是指士大夫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性格。朱自清一生的经历和作品创作都反映了他的这种个性。
“五四运动”爆发时,朱自清正在读书,他响应新文化运动的号召,写了一些新诗;他的诗直面人生,风格伶俐明朗,收入诗文合集《踪迹》中。后来,他谦称自己诗情枯竭,开始转向散文写作,其实,他是用散文这种更加闳宽大度的文学手段来更加缜密地描绘社会人生,更加酣畅地抒诉内心起伏的情感。这段时间的散文有着突出的成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阿河》、《白采》、《荷塘月色》、《匆匆》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它们代表着朱自清散文的风格和特色。
“真挚朴实”是朱自清散文的一个重要特点。朱自清为人正直、淳朴,他的文章也散发出率真的气息。朱自清有许多记人记事的作品,大多写亲友的交往,家庭的琐事,这些平凡无奇的小事在朱自清朴实无华的笔下真实感人,催人泪下。比如,《背影》里的父亲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在为“我”买桔子回来过铁道的时候,“他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那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普通的老人的背影,不知道感动了多少做儿女的人。《儿女》里寥寥数笔就将小儿女天真可爱的憨态展现出来,表现了一个父亲在感叹生活艰辛同时的欣慰和乐观。《给亡妇》是纪念早逝的妻子的,作者用极其平实的语言回忆了妻子为家庭任劳任怨的一桩桩小事,怀念之情溢于纸面。类似的篇章还有很多,它们写的都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正如文学史家赵景深所说:“朱自清的文章,……不大谈哲理,只是谈一点家常琐事,虽是像淡香疏影似的不过几笔,却常能把那真诚的灵魂捧出来给读者看。”诚然,作者很少直抒胸臆,而只是用生活中的细节来表现“只为家贫成聚散”的窘苦处境和当时灰暗社会的日暮途穷。
“细腻清秀,情致盎然”是朱自清散文的另一个特点,主要表现在他的描写文中。朱自清对景物观察细致,描写入微,而且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将情感和景物交织揉合在一起,使读者身临其境,产生心灵的共鸣。秦淮河的素月、灯影、碧波以及小船上坐着的歌伎,让人追思六朝金粉画舫凌波的繁华,然而“历史的重载”又引起作者对沦落风尘的歌女的深切同情,“心里充满了幻灭的情思”;《荷塘月色》描绘的是一幅错落有致的水墨画,在朦胧清幽的月光下,荷花绽放,荷叶田田,流水脉脉,作者暂时抛开了俗世的烦恼,享受着独处的自由和宁静,但是内心深处郁结的激愤却终究是无法排解的;《匆匆》是一篇令人警醒的小品:“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这样的话语让人悚然惊栗,激励人们珍惜光阴、热爱生命。此外,朱自清笔下醉人的梅雨潭的绿、烂漫的春色、如影如幻的白水漈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27年大革命失败,社会矛盾、民族矛盾进一步恶化。“四·一二”大屠杀给朱自清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他的思想和创作发生了很大的转折,他的作品不再限于有关日常生活的抒情小品,而转向了抨击现实丑恶的杂文。这些杂文高扬着战斗的旗帜,反抗压迫,追求民主,冷峻论世,标志着朱自清散文创作进入了新阶段。1940年,朱自清在成都目睹饥民哄抢米仓,于是愤然写下了《论吃饭》一文,犀利地指责当权者无视人民的温饱,支持人们为维护自己的天赋人权而斗争。他说:“这集体的行动是压不下也打不散的,直到大家有饭吃的那一天。”“没饭吃会饿死,严刑峻罚大不了也只是个死;这是一群人,群就是力量:谁怕谁!”体现出不畏强暴的一身豪气。《论气节》也是朱自清散文中的上品,他精辟分析了“气”、“节”二字,指出“五四”以来的青年的“气”和“节”,实际上就是“正义感”,“这是他们新的做人的尺度”。毛泽东这样评价朱自清:“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一个“狷者”的浩然正气由此可见。《动乱时代》、《论青年》、《论书生的酸气》等也是他的代表作,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朱自清已经突破了前期散文的细腻柔婉,而是选择了杂文这种跟“真的暗夜”进行“肉搏”的利刃,用激情洋溢的笔调直抒情怀、笑骂人生。
纵观朱自清的一生,由一个进步的知识分子到一位勇敢的民主斗士,展现出高尚的“狷者”风范。他创作的散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也许,他的好朋友杨振声的这段话是对朱自清一生的性情和成就的最好概括:“我觉得朱先生的性情造成他散文的风格。……他文如其人,风华是从朴素出来,幽默是从忠厚出来,腴厚是从平淡出来。他的散文,确实给我们开出一条平坦大道,这条道将永久领导我们自迩以至远,自卑以升高。”

Ⅹ 关于《论气节-朱自清》问题

气节是我国固有的道德标准,现代还用着这个标准来衡量人们的行为,主要的是所谓读
书人或士人的立身处世之道。但这似乎只在中年一代如此,青年代倒像不大理会这种传统的
标准,他们在用着正在建立的新的标准,也可以叫做新的尺度。中年代一般的接受这传统,
青年代却不理会它,这种脱节的现象是这种变的时代或动乱时代常有的。因此就引不起什么
讨论。直到近年,冯雪峰先生才将这标准这传统作为问题提出,加以分析和批判:这是在他
的《乡风与市风》那本杂文集里。
冯先生指出“士节”的两种典型:一是忠臣,一是清高之士。他说后者往往因为脱离了
现实,成为“为节而节”的虚无主义者,结果往往会变了节。他却又说“士节”是对人生的
一种坚定的态度,是个人意志独立的表现。因此也可以成就接近人民的叛逆者或革命家,但
是这种人物的造就或完成,只有在后来的时代,例如我们的时代。冯先生的分析,笔者大体
同意;对这个问题笔者近来也常常加以思索,现在写出自己的一些意见,也许可以补充冯先
生所没有说到的。
气和节似乎原是两个各自独立的意念。《左传》上有“一鼓作气”的话,是说战斗的。
后来所谓“士气”就是这个气,也就是“斗志”;这个“士”指的是武士。孟子提倡的“浩
然之气”,似乎就是这个气的转变与扩充。他说“至大至刚”,说“养勇”,都是带有战斗
性的。“浩然之气”是“集义所生”,“义”就是“有理”或“公道”。后来所谓“义
气”,意思要狭隘些,可也算是“浩然之气”的分支。现在我们常说的“正义感”,虽然特
别强调现实,似乎也还可以算是跟“浩然之气”联系着的。至于文天祥所歌咏的“正气”,
更显然跟“浩然之气”一脉相承。不过在笔者看来两者却并不完全相同,文氏似乎在强调那
消极的节。
节的意念也在先秦时代就有了,《左传》里有“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的话。古代
注重礼乐,乐的精神是“和”,礼的精神是“节”。礼乐是贵族生活的手段,也可以说是目
的。
他们要定等级,明分际,要有稳固的社会秩序,所以要“节”,但是他们要统治,要上
统下,所以也要“和”。礼以“节”为主,可也得跟“和”配合着;乐以“和”为主,可也
得跟“节”配合着。节跟和是相反相成的。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可以说所谓“圣达节”等
等的“节”,是从礼乐里引申出来成了行为的标准或做人的标准;而这个节其实也就是传统
的“中道”。按说“和”也是中道,不同的是“和”重在合,“节”重在分;重在分所以重
在不犯不乱,这就带上消极性了。
向来论气节的,大概总从东汉末年的党祸起头。那是所谓处士横议的时代。在野的士人
纷纷的批评和攻击宦官们的贪污政治,中心似乎在太学。这些在野的士人虽然没有严密的组
织,却已经在联合起来,并且博得了人民的同情。宦官们害怕了,于是乎逮捕拘禁那些领导
人。这就是所谓“党锢”或“钩党”,“钩”是“钩连”的意思。从这两个名称上可以见出
这是一种群众的力量。那时逃亡的党人,家家愿意收容着,所谓“望门投止”,也可以见出
人民的态度,这种党人,大家尊为气节之士。气是敢作敢为,节是有所不为——有所不为也
就是不合作。这敢作敢为是以集体的力量为基础的,跟孟子的“浩然之气”与世俗所谓“义
气”只注重领导者的个人不一样。后来宋朝几千太学生请愿罢免奸臣,以及明朝东林党的攻
击宦官,都是集体运动,也都是气节的表现。
但是这种表现里似乎积极的“气”更重于消极的“节”。
在专制时代的种种社会条件之下,集体的行动是不容易表现的,于是士人的立身处世就
偏向了“节”这个标准。在朝的要做忠臣。这种忠节或是表现在冒犯君主尊严的直谏上,有
时因此牺牲性命;或是表现在不做新朝的官甚至以身殉国上。忠而至于死,那是忠而又烈
了。在野的要做清高之士,这种人表示不愿和在朝的人合作,因而游离于现实之外;或者更

作者:222.180.246.* 2005-10-21 14:02 回复此发言

--------------------------------------------------------------------------------

2 论气节--朱自清
逃避到山林之中,那就是隐逸之士了。这两种节,忠节与高节,都是个人的消极的表现。忠
节至多造就一些失败的英雄,高节更只能造就一些明哲保身的自了汉,甚至于一些虚无主义
者。原来气是动的,可以变化。我们常说志气,志是心之所向,可以在四方,可以在千里,
志和气是配合着的。节却是静的,不变的;所以要“守节”,要不“失节”。有时候节甚至
于是死的,死的节跟活的现实脱了榫,于是乎自命清高的人结果变了节,冯雪峰先生论到周
作人,就是眼前的例子。从统治阶级的立场看,“忠言逆耳利于行”,忠臣到底是卫护着这
个阶级的,而清高之士消纳了叛逆者,也是有利于这个阶级的。所以宋朝人说“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原先说的是女人,后来也用来说士人,这正是统治阶级代言人的口气,但是也
表示着到了那时代士的个人地位的增高和责任的加重。
“士”或称为“读书人”,是统治阶级最下层的单位,并非“帮闲”。他们的利害跟君
相是共同的,在朝固然如此,在野也未尝不如此。固然在野的处士可以不受君臣名分的束
缚,可以“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但是他们得吃饭,这饭恐怕还得靠农民耕给他们吃,而
这些农民大概是属于他们做官的祖宗的遗产的。“躬耕”往往是一句门面话,就是偶然有个
把真正躬耕的如陶渊明,精神上或意识形态上也还是在负着天下兴亡之责的士,陶的《述
酒》等诗就是证据。可见处士虽然有时横议,那只是自家人吵嘴闹架,他们生活的基础一般
的主要的还是在农民的劳动上,跟君主与在朝的大夫并无两样,而一般的主要的意识形态,
彼此也是一致的。
然而士终于变质了,这可以说是到了民国时代才显著。从清朝末年开设学校,教员和学
生渐渐加多,他们渐渐各自形成一个集团;其中有不少的人参加革新运动或革命运动,而大
多数也倾向着这两种运动。这已是气重于节了。等到民国成立,理论上人民是主人,事实上
是军阀争权。这时代的教员和学生意识着自己的主人身份,游离了统治的军阀;他们是在
野,可是由于军阀政治的腐败,却渐渐获得了一种领导的地位。他们虽然还不能和民众打成
一片,但是已经在渐渐的接近民众。五四运动划出了一个新时代。自由主义建筑在自由职业
和社会分工的基础上。教员是自由职业者,不是官,也不是候补的官。学生也可以选择多元
的职业,不是只有做官一路。他们于是从统治阶级独立,不再是“士”或所谓“读书人”,
而变成了“知识分子”,集体的就是“知识阶级”。残余的“士”或“读书人”自然也还
有,不过只是些残余罢了。这种变质是中国现代化的过程的一段,而中国的知识阶级在这过
程中也曾尽了并且还在想尽他们的任务,跟这时代世界上别处的知识阶级一样,也分享着他
们一般的运命。若用气节的标准来衡量,这些知识分子或这个知识阶级开头是气重于节,到
了现在却又似乎是节重于气了。
知识阶级开头凭着集团的力量勇猛直前,打倒种种传统,那时候是敢作敢为一股气。可
是这个集团并不大,在中国尤其如此,力量到底有限,而与民众打成一片又不容易,于是碰
到集中的武力,甚至加上外来的压力,就抵挡不住。而一方面广大的民众抬头要饭吃,他们
也没法满足这些饥饿的民众。他们于是失去了领导的地位,逗留在这夹缝中间,渐渐感觉着
不自由,闹了个“四大金刚悬空八只脚”。他们于是只能保守着自己,这也算是节罢;也想
缓缓的落下地去,可是气不足,得等着瞧。可是这里的是偏于中年一代。青年代的知识分子
却不如此,他们无视传统的“气节”,特别是那种消极的“节”,替代的是“正义感”,接
着“正义感”的是“行动”,其实“正义感”是合并了“气”和“节”,“行动”还是
“气”。这是他们的新的做人的尺度。等到这个尺度成为标准,知识阶级大概是还要变质的
罢?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