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吕本中赏析

吕本中赏析

发布时间: 2021-01-17 20:52:45

① 求吕本中的《木芙蓉》译文及赏析

木芙蓉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号紫微,世称东莱先生。其先东莱(今山东掖县)人,后迁居寿州(今安徽寿县)。两宋之世,吕氏一族素负郡望、家学与贡献。吕本中是南宋著名的史学家、理学家、诗人、词人兼诗评家,也是江西诗派中人,曾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做诗虽学黄庭坚、陈师道句法,但还是“喜令人读东坡诗”。《宋史》卷三七六有传。
编辑本段译文
小池塘的南岸盛开着美丽的木芙蓉,它们在雨后或霜前(意为在摧毁花木的天气到来之前)都会有意开得更红艳。它还比那些繁多、常见的桃李好多了,因为它不随春风来去、花谢又花开。
赏析木芙蓉(Cotton Rose)又称“拒霜”,在深秋开花。此诗看似轻松之笔,却点出吕本中的人格价值观。短短二十八个字,可说包蕴无穷,这正符合宋人论诗主“意”的要求。
首句“小池南畔木芙蓉”,言木芙蓉之孤高,明确点出歌颂对象是小池南岸的木芙蓉。借“南”暗示为金兵南渡后的河山,木芙蓉就成为爱国志士的象征了。池塘低下处标耸着一棵树,陡立之感、独立之姿,想见诗人的抱负与期许。史称吕本中在宋高宗绍兴七年(1137),上书论恢复中原之计,未被采纳,后因触怒秦桧,降为提举太平观,此后即家居,从事著作和讲学,晚年奉佛。文学是时代的反映,也是作者心声的寄托,吕本中以此诗道出他的人生选择。
第二句“雨后霜前着意红”,用拟人手法,写木芙蓉努力开放在严霜袭来的秋季,其鲜艳的色泽显示出它不畏强暴的精神。此句化用《论语·泰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柏”,是中国士子坚贞心志的人格典范;菊,象征隐逸高洁。宋人常常将木芙蓉与菊花并称。晏殊:“数枝金菊对芙蓉,摇落意重重。”欧阳修:“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张耒:“空山寂寂何所有?晚菊芙蓉相对幽。”菊以渊明为知己,木芙蓉就与菊花一样,成为隐逸高洁的象征。在整个中原沦陷,君臣纲常不能有所作为、金人另立张邦昌为伪楚之际,这无异是吕本中持守的心声。
第三、四句则是全诗用意之所在。“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意思是说木芙蓉还比那些繁多、常见的桃李好多了,因为它不随春风来去、花谢又花开。欧阳炯说:此诗用意全在三、四句,桃李随东风之来去,花谢花开,俯仰由人,木芙蓉则傲然兀立于秋风之中,经霜愈盛,其风骨视桃李为何如耶?欧阳炯认为木芙蓉“经霜愈盛”,若以人拟木芙蓉、桃李,则木芙蓉的骨气比桃李真有千差万别。吕本中笔锋一转,想到春来缤纷的五彩大地,春风下桃李盛开,春尽满地落花,甭说还撑到雨后的霜前。如果诗人有譬喻,那么,雨是人生低潮的眼泪,霜则是人生的苦难,东风是表示皇帝的恩典。在人生低潮、苦难之中,还能努力地展现自己的风华,没有沮丧、畏缩,没有东风(恩宠),生命依旧亮丽。谁说一定要阿附权贵,在官场飞黄腾达呢?诗人将“无言” 和“一生开落任东风”来比喻桃李怯懦软弱,听任春风摆布,用宋高宗和秦桧以及对女真贵族俯首贴耳、没有骨气和勇气的主和派,来衬托木芙蓉霜前“着意红”的英勇气概。将两种花比喻成对立的两种不同品格的代表,寓意极为深刻。

② 南歌子 吕本中 赏析 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这一句中的 "元 和每"

“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是说:投宿旅店辗转不能入睡,冷森森的寒专夜往往显得更加漫长。

元=圆,属圆形的枕头按说睡得还算舒服,但是每隔一个时辰敲的一次更鼓(古时候没有钟表记时靠更夫每2小时打一次更鼓),因为睡不着,觉得比任何时候都漫长难熬。
每=每次。

元有原本的意思,但在此不如“圆”型更解释得通。如此舒服的枕头却睡不着,凸显漂泊在外不眠之苦。符合中国诗歌“比兴”的惯用手法。

③ 春日怀秦髯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怀念友人的诗歌。诗人以曲折起伏的笔致,歌咏真诚的友谊在生活中的崇高地位。
“山雨萧萧作快晴,郊园物物近清明。”时值清明,雨后放晴,不仅写出了春天气候的倏忽多变,而且从春天轻柔的雨声中,写出了盎然春意。这两句先写雨,再点明时序,曲折有致,波澜顿生。如果两句位置互换,那就语气平直,一览无余了。 “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次联上承首联,把盎然春意具体刻画出来了。诗人采用拟人法,既写出一派明媚景象、蓬勃生机;又写出人们的欢愉心情。但不可轻轻放过“花如解语”这四个字。这不是俗草闲花,而是流光隘彩的天香国色。五代王仁裕在《开元天宝遗事》一书中记载:“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叶白莲数枝盛开。帝与贵戚宴赏焉,左右皆叹羡久之。帝指贵妃,示于左右曰:‘争如我解语花?’”诗人活用此典,从借指人化为实指花,创造出新的意境。无边春草,新绿欲滴,放眼花卉,撩人欲醉,春天的气息十分浓郁。然而诗人之意并不在此。这只是为下文作一反衬。
“晚节渐于春事懒,病躯却怕酒壶倾。”诗歌到此出现一大转折。尽管春天是如此妩媚动人,尽督人们为春天的到来而心情欢畅,但诗人却年事渐高,游兴阑珊,所以说“晚节渐于春事懒”。这句是从杜甫“晚节渐于诗律细”句变化而出。文人墨客,总是好赏花,喜饮酒。赏花既已无意,饮酒又为病体所禁。“却怕”二字,既是对病体的客观描述,又带无心饮酒的主观情感。心情的抑郁、颓唐,已得到具体说明。所以前面对春事越夸张、越强调,在这里就越突出心情的落寞、消沉,两者形成强烈对比。然而诗人眼前还不是一片灰色,他对人生还有着执着的企望、追求。这就是友谊。
“睡余苦忆旧交友,应在日边听晓莺。”百事不乐,只思念友人,不是“长忆”而是“苦忆”,用字分量极重,表现了友情之深。“日边”,是个常用典故,指天子近旁或国都,表明所苦忆的友人秦髯是在京都。但此语与晓莺安排在一起,除了原来的含义外,又使人联想到日丽莺歌,既切合诗题“春日”,又构成明丽形象,意境大为丰富。一扫颈联的抑郁,给全诗带来了一抹亮色。
诗人极写春色的美好,用来反衬自己心情之苦闷,又以心情之苦闷来反衬对友情的执着。两次反衬,突出了友谊的弥足珍贵,这就是诗人在结构安排上别具的匠心。
南宋诗人吕本中把李彭划入江西诗派,称赞他“诗文富赡宏博,非后生容易可到”。此诗中两次用典很能说明问题。但还须补充一点,就是不仅精于用典,而且善于变化,创造新的意境,使诗歌语言寓警奇于平淡,是此诗的显著特点,这是江西诗派在形式上追求“化熟为生”、“点铁成金”的具体体现。

④ 急!帮忙赏析《端午独酌》

战国时抄代,楚秦争夺袭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 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纷纷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汪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⑤ 速求吕本中《木芙蓉》、 范成大《窗前木芙蓉》诗歌解析

一,吕本中《木芙蓉》言木芙蓉之孤高,用拟人手法,写木芙蓉努力开放在严霜袭来的秋季,其鲜艳的色泽显示出它不畏强暴的精神。

“一生开落任东风”写出了木芙蓉的从容与淡定,不管风吹雨打,不管环境多么的恶劣,也按自己的本性,自开自落。这是一种潇洒,从容自在的形象,托物言志,抒发自己也要像木芙蓉那样,不管环境有多恶劣,不管有多么的艰难,也依然从容淡定,坚持走自己的路。

《木芙蓉》是宋代吕本中所作,全诗原文如下: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白话文释义:小池塘的南岸盛开着美丽的木芙蓉,它们在雨后或霜前(意为在摧毁花木的天气到来之前)都会有意开得更红艳。它还比那些繁多、常见的桃李好多了,因为它不随春风来去、花谢又花开。

二,范成大《窗前木芙蓉》诗写秋天盛开的木芙蓉花不怕寒霜,傲然怒放,借花抒怀,表示自己虽然漂泊而未逢时,但决不向命运低头的坚强意志。

《窗前木芙蓉》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早期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原文如下: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白话文释义:孤单的木芙蓉冒着秋日的微寒在努力地盛开着。它心中的酸楚应当与客居他乡的游子是相同的。木芙蓉即使经受着那严寒风霜连续不断地摧残,它也决不像那些凋零败落的花草一般愁怨不已。

(5)吕本中赏析扩展阅读

《木芙蓉》创作背景:此诗为吕本中早期所作,早年过着诗酒风流的生活, 其诗颇受黄庭坚、陈师道影响,又学李白、苏轼,继承和发展了江西诗派的风格,诗风明畅灵活,轻松流美,主要写离愁别恨,风花雪月,村色野景,南渡流寓江左后亦有思乡怀国之作。

首句“小池南畔木芙蓉”明确点出歌颂对象是小池南岸的木芙蓉,借“南”暗示为金兵南渡后的河山,木芙蓉就成为爱国志士的象征了。池塘低下处标耸着一棵树,陡立之感、独立之姿,想见诗人的抱负与期许。第三、四句则是全诗用意之所在。“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桃李随东风之来去,花谢花开,俯仰由人,木芙蓉则傲然兀立于秋风之中,经霜愈盛。

《窗前木芙蓉》创作背景:范成大早年迫于生计而奔波或是为了科考而旅居在外时所作,是一首即景咏物诗。此诗的触发点是窗前烂漫开放的木芙蓉花,范成大生长在亡国的悲歌声中,十多岁时,又先后失去了父母,清苦贫寒,孤独无依,这一些都恰似诗人所描写的“辛苦孤花”。正是基于这一原因,当诗人看到霜风秋寒中的芙蓉时,勾起自己的满怀思绪。

首句“辛苦孤花破小寒”把所咏之物推入了一个特有的氛围之中,芙蓉秋季开花,清丽淑雅。既不象牡丹那样雍容华贵,也不似梅花一般俏瘦冷峻。但她在某种意义上却又兼俱了前二者的特点:艳丽大方,绽开于百花凋零之时,秋风小寒,自是风姿依然。

所以诗人讲“辛苦——孤花——破——小寒”,其间实际上重重叠叠了多种意蕴。以“辛苦”和“孤”言其本身之无依,同时也暗衬花开之不易;以“小寒”点明时分,推出自然光景,亦在照应花开之不易;中间贯之以“破”,使得原本对立的双方出现了某种倾向。

接下第二句“花心应似客心酸”就是在这种基调之上的延伸。它已由孤花破寒之辛苦表象进而更加深入到花的内部,讲花“心酸”。当然,这里花之所以“心酸”,归其始因,也还是由于前句所言之“辛苦”和“孤”。所以这两句在内蕴上是紧紧相连的,二者同承一脉,意在表明霜天芙蓉的孤寂寒凄之状,从而加深其内心所潜藏的落寞苦楚之情。

“未作愁红怨绿看”“愁红怨绿”是指在风雨摧残中春花凄然零落、愁怨无奈的情状,暗示了春花虽然艳丽,但其本质上却是那样地柔弱,那样地经不起风雨。这样的写法,不仅带有一种理性的说明,而且在视觉和感觉上仿佛也创造出了具体可感的形象体。

⑥ 高分求宋词赏析卷!

阅读宋词,回答问题。(一共10首,每首5题。够辛苦了,该得分了吧)

一、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1.词中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描写了赤壁怎样的景色?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用了什么修辞?从几个角度?营造了怎样的诗歌意境?
3.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周瑜的?
4.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怎样?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5.以这首词为例,简述豪放派词风的特点。

二、
雨霖铃
【宋】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

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这首词表达什么感情?词中哪句直接点出了作者的感情?
2.词中哪句直接描述离别情形?这里是用什么手法?
3.这首词选用了哪些景?为什么选用这些景?
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从照应的角度考虑,此句照应了上阕什么地方?有什么作用?杨柳、晓风、残月有什么象征义?
5.以这首词为例,简述婉约派词风的特点。

三、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这首词表现作者怎样的心情?
2.整首词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3.词中描写的小孩可爱在什么地方?
4.最喜小儿无赖中的“无赖”二字什么用法?表达怎样的情感?
5.“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媚好”什么意思?

四、
苏幕遮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碧云天,黄叶地”描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2.“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黯乡魂,追旅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这首词在景物描写方面有哪些特点?
5.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表达怎样的感情?

五、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苏 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本词是苏轼经历乌台诗案,被释放出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寓居定慧院所作。
1.词的上阕写出了定慧院寓居的什么特点?
2.“漏断”是什么意思?
3.“孤鸿”对下阕来说,起什么作用?这是什么表现手法?
4.“有恨无人省”,词中“恨”的内容是什么?
5.前人在评论这首词时曾说,“恨”字是全词的关键,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六、
关 河 令
【宋】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1.词的开篇写出了怎样的情景?“凄冷”表现在哪里?
2.如何理解“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3.“更深人去寂静”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4.“人去”两字的妙处在哪里?
5.前人在评论这首词时曾说,“融情于景”是本词的突出特色,你是否同意此说?为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七、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两个“爱上层楼”有什么不同作用?
2.“欲说还休”是什么意思?还出现在李清照的哪首词中?
3.“天凉好个秋”蕴含了怎样的感情?
4.前人在评论这首词时曾说,“愁”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中“愁”在上下两片中的寓意分别是什么?
5.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八、
鹧鸪天·送人
【宋】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只应离合是悲欢”应如何理解?
3.这首词运用了哪些典故?
4.“功名馀事”是什么意思?词人为什么说“功名馀事”?
5.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九、
玉 楼 春
【宋】宋 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1.这首词首句写“东城”有无深意?为什么?
2.分析“绿杨烟外晓寒轻”中比喻的妙处?
3.本词上片是通过哪几个物象来表现“风光好”的?
4.这首词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5.前人在评论这首词时曾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是全词最传神的字眼,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十、
好事近·渔父词
【宋】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注】朱敦儒,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辞官离开朝廷,长期隐居浙江嘉兴。

1.这首词写出了渔父生活怎样的特点?
2.“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描述了怎样的画面?
3.这首词在写法上运用的哪些表现手法?
4.前人在评论这首词时曾说,“出红尘”一词最能表现词人的思想感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5.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⑦ 结合吕本中的人生经历解析一下《木芙蓉》可以吗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赏析:首句点明木芙蓉生长的地方,就是在小池的南边。第二句“雨后霜前着意红”,用了拟人的手法,写木芙蓉风吹雨打之后,在寒霜的侵扰之下,用心努力地开放出美丽的花朵,突出了木芙蓉不畏艰难、无惧风霜的特性。“犹胜无言旧桃李”借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典故:西汉时候,有一位勇猛善战的将军,名叫李广,一生跟匈奴打过七十多次仗,战功卓著,深受官兵和百姓的爱戴。李广虽然身居高位,统领千军万马,而且是保卫国家的功臣,但他一点也不居功自傲。他不仅待人和气,还能和士兵同甘共苦。每次朝廷给他的赏赐,他首先想到的是他的部下,就把那些赏赐统统分给官兵们;行军打仗时,遇到粮食或水供应不上的情况,他自己也同士兵们一样忍饥挨饿;打起仗来,他身先士卒,英勇顽强,只要他一声令下,大家个个奋勇杀敌,不怕牺牲。这是一位多么让人崇敬的大将军啊!后来,当李广将军去世的噩耗传到军营时,全军将士无不痛哭流涕,连许多与大将军平时并不熟悉的百姓也纷纷悼念他。在人们心目中,李广将军就是他们崇拜的大英雄。汉朝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为李广立传时称赞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说,桃李有着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它们不会说话,但仍然会吸引人们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树下都走出一条小路.李广将军就是以他的真诚和高尚的品质赢得了人们的崇敬。诗人在这里说木芙蓉“犹胜无言旧桃李”,就是说它的品格比桃李更让人敬佩。“一生开落任东风”写出了木芙蓉的从容与淡定,不管风吹雨打,不管环境多么的恶劣,也按自己的本性,自开自落。这是一种潇洒,从容自在的形象,诗人好像是在写木芙蓉的品格,实际上是托物言志。抒发自己也要像木芙蓉那样,不管环境有多恶劣,不管有多么的艰难,也依然从容淡定,坚持走自己的路。

⑧ (4分)木芙蓉 南宋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小题1:


小题1:答案:木芙蓉不畏艰难,用心开花。
小题2:答案:从方法和作用两方面回答版:借助不畏风雨寒霜、从容自权在、自开自落的木芙蓉来寄托作者的志向、情感,表达自己不管环境有多恶劣、多艰难,也依然从容淡定,坚持走自己的路。

⑨ 窗前木芙蓉的赏析

赏析:

诗一破题便讲“辛苦孤花破小寒”,把所咏之物推入了一个特有的氛围之中。芙蓉秋季开花,清丽淑雅。既不象牡丹那样雍容华贵,也不似梅花一般俏瘦冷峻。但她在某种意义上却又兼俱了前二者的特点:艳丽大方,绽开于百花凋零之时,秋风小寒,自是风姿依然。

所以诗人讲“辛苦——孤花——破——小寒”,其间实际上重重叠叠了多种意蕴。以“辛苦”和“孤”言其本身之无依,同时也暗衬花开之不易;以“小寒”点明时分,推出自然光景,亦在照应花开之不易;中间贯之以“破”,使得原本对立的双方出现了某种倾向。

但就全句来看,破则虽破,但并未泯灭其“辛苦”,未摆脱其“孤”,因而这句所提示的氛围,依然带有明显的凄清冷落的色调。接下第二句“花心应似客心酸”,就是在这种基调之上的延伸。它已由孤花破寒之辛苦表象进而更加深入到花的内部,讲花“心酸”。

当然,这里花之所以“心酸”,归其始因,也还是由于前句所言之“辛苦”和“孤”。所以这两句在内蕴上是紧紧相连的,二者同承一脉,意在表明霜天芙蓉的孤寂寒凄之状,从而加深其内心所潜藏的落寞苦楚之情。

随后两句,整体地看,既可以视为是前两句的连续,又可以当作是前两句的承转。如果说前面讲“心酸”已由表层而潜入内心,那么这两句则是从内心所激荡上来的主观意愿。它不仅反映了诗人所咏的芙蓉之情,而且也表现了一种骨格,一种气质。

“更凭青女留连得”,似乎是一种骄傲自豪的宣言:霜风秋寒,你随意盘桓吧!其中的潜台词也就不言自明了。芙蓉又被称作“拒霜”,观其名就知是不畏霜寒的花木,因而此处呼唤霜神,恰巧突出了其坚强的个性,同时也与那些争胜斗妍的春花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未作愁红怨绿看”,“愁红怨绿”是指在风雨摧残中春花凄然零落、愁怨无奈的情状,暗示了春花虽然艳丽,但其本质上却是那样地柔弱,那样地经不起风雨。这样的写法,不仅带有一种理性的说明,而且在视觉和感觉上仿佛也创造出了具体可感的形象体。

实际上,这首诗作为即景咏物之作,除了对咏写对象的描述之外,更主要的在于深潜在诗中的诗人自身性情的流露,并能从自然隽秀中品测到作者的禀性特质。讲“花心应似客心酸”,就是以己意而度花情,颇有花怜人,人惜花的味道。

当然,生活的困窘和坎坷固然带来无数的艰难辛酸,但它同时也砥砺和磨炼人的意志,造就人的气格。这种气格贯注于作者本身,形成其人生原则,进而自然地流溢于言行之中。正因为如此,才使得作者对芙蓉的描述不仅在其辛苦孤单的外观,而是进一步揭示它坚强的品质。

(9)吕本中赏析扩展阅读:

《窗前木芙蓉》原文:

宋代: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译文:

孤单的木芙蓉冒着秋日的微寒在努力地盛开着。它心中的酸楚应当与客居他乡的游子是相同的。木芙蓉即使经受着那严寒风霜连续不断地摧残,它也决不像那些凋零败落的花草一般愁怨不已。

创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写作时间不可确考。从诗的内容和表现风格来推测,象是范成大早年迫于生计而奔波或是为了科考而旅居在外时所作。《窗前木芙蓉》是一首即景咏物诗。一般来说这类诗在创作中带有更多的主观随意性,往往是某一偶然的情境触发了作者的创作激情。

此诗的触发点是窗前烂漫开放的木芙蓉花,它触发了范成大的创作激情。范成大生长在亡国的悲歌声中,十多岁时,又先后失去了父母,清苦贫寒,孤独无依,这一些都恰似诗人所描写的“辛苦孤花”。正是基于这一原因,当诗人看到霜风秋寒中的芙蓉时,难免要勾起自己的满怀思绪。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