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中的名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唐·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
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唐·来鹄《偶题二首》
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
唐·窦巩《秋夕》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南唐·李璟《浣溪沙》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宋·苏轼《赠刘景文》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宋·寇准《书河上亭壁》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宋·柳永《八声甘州》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宋·柳永《八声甘州》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宋·黄庭坚《念奴娇》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宋·秦观《浣溪沙》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宋·秦观《秋日》
㈡ 《曹丕《燕歌行》(其一)中的名句是那几句》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曹丕来
援琴鸣弦发源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溪流夜未央。
【相关推荐】
燕歌行二首·其一原文全文阅读、阅读赏析
曹丕《燕歌行.其一》教学详细赏析注释资料
燕歌行中第二层中战士们作战条件有哪些不利?
曹丕《燕歌行》其一中常考的句子有哪些?
急求!燕歌行二首·其一的诗句是什么?
曹丕《燕歌行》主题,艺术特色,意义价值是什么啊?详解在此
忧来思君不敢忘的下一句是?曹丕燕歌行其一
㈢ 《燕歌行》中的名句是哪一句
诗中名句是: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这两句大意是:士兵们在战场上全力拼杀,死生参半,而将军们却在远离阵地的帐幕中寻欢作乐,纵情于声色歌舞。这两句用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差,揭示了当时军中的苦乐悬殊和将、士之间的尖锐矛盾,流露出作者对士兵的深切同情和对将官的强烈不满,深化了诗的主题。这两句知名度高,常被引用来表现唐代军队的腐败和军中苦乐不均的生活。
2、原诗简介
(1)主旨:《燕歌行》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
(2)内容简介:
全篇大体可分四段:
首段八句写出师。其中前四句说战尘起于东北,将军奉命征讨,天子特赐光彩,已见得宠而骄,为后文轻敌伏笔;后四句接写出征阵容。旌旗如云,鼓角齐鸣,一路上浩浩荡荡,大模大样开赴战地,为失利时狼狈情景作反衬。
第二段八句写战斗经过。其中前四句写战初敌人来势凶猛,唐军伤亡惨重,后四句说至晚已兵少力竭,不得解围。
第三段八句写征人,思妇两地相望,重会无期。
末段四句,两句写战士在生还无望的处境下,已决心以身殉国;两句诗人感慨,对战士的悲惨命运深寄同情。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气氛悲壮淋漓,主旨深刻含蓄。
3、创作背景
自唐开元十八年(730年)至二十二年十二月,契丹多次侵犯唐边境。开元十五年(727年),高适曾北上蓟门。开元二十年,信安王李禕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工夫。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开元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㈣ 描写秋天的古诗名句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王维《山居秋暝》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王维《山居秋暝》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 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 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 王绩《野望》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 李白《玉阶怨》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 马戴《灞上秋居》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 刘彻《秋风辞》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 刘禹锡《秋词二首》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 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 王昌龄《长信怨》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 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 曹丕《燕歌行》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 黄巢《不第后赋菊》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 杜牧《秋夕》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 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刘禹锡《望洞庭》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 刘禹锡《秋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 张籍《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 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 叶绍翁《夜书所见》
...........................
㈤ 高适燕歌行的名句是什么
1、诗中名句是: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这两句大意是:士兵们在战场上全力拼杀,死生参半,而将军们却在远离阵地的帐幕中寻欢作乐,纵情于声色歌舞。这两句用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差,揭示了当时军中的苦乐悬殊和将、士之间的尖锐矛盾,流露出作者对士兵的深切同情和对将官的强烈不满,深化了诗的主题。这两句知名度高,常被引用来表现唐代军队的腐败和军中苦乐不均的生活。
2、原诗简介
(1)主旨:《燕歌行》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
(2)内容简介:
全篇大体可分四段:
首段八句写出师。其中前四句说战尘起于东北,将军奉命征讨,天子特赐光彩,已见得宠而骄,为后文轻敌伏笔;后四句接写出征阵容。旌旗如云,鼓角齐鸣,一路上浩浩荡荡,大模大样开赴战地,为失利时狼狈情景作反衬。
第二段八句写战斗经过。其中前四句写战初敌人来势凶猛,唐军伤亡惨重,后四句说至晚已兵少力竭,不得解围。
第三段八句写征人,思妇两地相望,重会无期。
末段四句,两句写战士在生还无望的处境下,已决心以身殉国;两句诗人感慨,对战士的悲惨命运深寄同情。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气氛悲壮淋漓,主旨深刻含蓄。
3、创作背景
自唐开元十八年(730年)至二十二年十二月,契丹多次侵犯唐边境。开元十五年(727年),高适曾北上蓟门。开元二十年,信安王李禕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工夫。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开元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㈥ 谁知道古代描写景色的古诗名句(10句)谢谢~
我喜欢的;
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内
3.无边落木容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5.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6.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7.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8.廿四桥任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9.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还有我最喜欢的:
10.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其实中国的诗词那一个不是诗中有景,景中有情啊,一时想不起来许多,这十句都是很常见的,也是我喜欢的。与君共勉。
㈦ 曹丕《燕歌行》(其一)中的名句是那几句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我倒认为都是
㈧ 给我关于秋天的诗句或名言!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耶!
㈨ 曹丕的《燕歌行》其一中考试常考的句子有哪些
常考句子: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
㈩ 燕歌行-高适 名句的赏析
燕歌行
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 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燕歌行》不仅是高适的“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评语),而且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千古传诵,良非偶然。
开元十五年(727),高适曾北上蓟门。二十年,信安王李禕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工夫。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诗的主旨是谴责在皇帝鼓励下的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败,使广大兵士受到极大的痛苦和牺牲。诗人写的是边塞战争,但重点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广大兵士,讽刺和愤恨不恤兵士的将军。
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第一段八句写出师,第二段八句写战败,第三段八句写被围,第四段四句写死斗的结局。各段之间,脉理绵密。
诗的发端两句便指明了战争的方位和性质,见得是指陈时事,有感而发。“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貌似揄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含讥讽,预伏不文。樊哙在吕后面前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便斥责他当面欺君该斩。(见《史记·季布传》)所以,这“横行”的由来,就意味着恃勇轻敌。唐汝询说:“言烟尘在东北,原非犯我内地,汉将所破特余寇耳。盖此辈本重横行,天子乃厚加礼貌,能不生边衅乎?”(《唐诗解》卷十六)这样理解是正确的。紧接着描写行军:“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透过这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可以揣知将军临战前不可一世的骄态,也为下文反衬。战端一启,“校尉羽书飞瀚海”,一个“飞”字警告了军情危急:“单于猎火照狼山”,犹如“看明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张孝祥《六州歌头》)不意“残贼”乃有如此威势。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进,气氛也从宽缓渐入紧张。
第二段写战斗危急而失利。落笔便是“山川萧条极边土”,展现开阔而无险可凭的地带,带出一片肃杀的气氛。“胡骑”迅急剽悍,象狂风暴雨,卷地而来。汉军奋力迎敌,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然而,就在此时此刻,那些将军们却远离阵地寻欢作乐:“美人帐下犹歌舞!”这样严酷的事实对比,有力地揭露了汉军中将军和兵士的矛盾,暗示了必败的原因。所以紧接着就写力竭兵稀,重围难解,孤城落日,衰草连天,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回应上文,汉将“横行”的豪气业已灰飞烟灭,他的罪责也确定无疑了。
第三段写士兵的痛苦,实是对汉将更深的谴责。应该看到,这里并不是游离战争进程的泛写,而是处在被围困的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照。“铁衣远戍辛勤久”以下三联,一句征夫,一句征夫悬念中的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边庭飘飖那可度?”蓟北征人,徒然回首,毕竟“绝域苍茫更何有!”相去万里,永无见期,“人生到此,天道宁论!”更那堪白天所见,只是“杀气三时作阵云”;晚上所闻,惟有“寒声一夜传刁斗”,如此危急的绝境,真是死在眉睫之间,不由人不想到把他们推到这绝境的究竟是谁呢?这是深化主题的不可缺少的一段。
最后四句总束全篇,淋漓悲壮,感慨无穷。“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最后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他们是何等质朴、善良,何等勇敢,然而又是何等可悲呵!
诗人的感情包含着悲悯和礼赞,而“岂顾勋”则是有力地讥刺了轻开边衅,冒进贪功的汉将。最末二句,诗人深为感慨道:“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八九百年前威镇北边的飞将军李广,处处爱护士卒,使士卒“咸乐为之死”。这与那些骄横的将军形成多么鲜明的对比。诗人提出李将军,意义尤为深广。从汉到唐,悠悠千载,边塞战争何计其数,驱士兵如鸡犬的将帅数不胜数,备历艰苦而埋尸异域的士兵,更何止千千万万!可是,千百年来只有一个李广,怎不教人苦苦地追念他呢?杜甫赞美高适、岑参的诗:“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寄高使君、岑长史三十韵》)此诗以李广终篇,意境更为雄浑而深远。
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经过惨淡经营而至于浑化无迹。气氛悲壮淋漓,主意深刻含蓄。“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诗人着意暗示和渲染悲剧的场面,以凄凉的惨状,揭露好大喜功的将军们的罪责。尤可注意的是,诗人在激烈的战争进程中,描写了士兵们复杂变化的内心活动,凄恻动人,深化了主题。全诗处处隐伏着鲜明的对比。从贯串全篇的描写来看,士兵的效命死节与汉将的怙宠贪功,士兵辛苦久战、室家分离与汉将临战失职,纵情声色,都是鲜明的对比。而结尾提出李广,则又是古今对比。全篇“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二句最为沈至”(《唐宋诗举要》引吴汝纶评语),这种对比,矛头所指十分明显,因而大大加强了讽刺的力量。
《燕歌行》是唐人七言歌行中运用律句很典型的一篇。全诗用韵依次为入声“职”部、平声“删”部、上声“麌”部、平声“微”部、上声“有”部、平声“文”部,恰好是平仄相间,抑扬有节。除结尾两句外,押平韵的句子,对偶句自不待言,非对偶句也符合律句的平仄,如“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碍石间”;押仄韵的句子,对偶的上下句平仄相对也是很严整的,如“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这样的音调之美,正是“金戈铁马之声,有玉磐鸣球之节”(《唐风定》卷九邢昉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