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罗隐的马嵬坡赏析

罗隐的马嵬坡赏析

发布时间: 2021-01-15 19:26:42

㈠ 《七夕》 罗隐 赏析

赏析:

这首诗的特点是用对比写法,第一句写天上的景物,第二句写人间的情状,有景物,又有欢笑,构成天上与人间相对照。二联专写人间,不提七夕,在“锦绣篇”里暗指咏七夕。三联又是对照写法,“香帐簇成”指天上,“金针穿罢”指人间。

“铜壶漏报”二句指天上。此外,第一联写人间“欢笑”,与第四联写天上惆怅相对。一乐一悲,构成映衬。再像写谢女的空出箧子来装檀郎的锦绣篇,写人间男女在七夕的欢乐,又与牛郎织女的临别惆怅构成映衬。

在这样的映衬里,就是衬出天上不如人间了。再就写天上或人间的词句来看,首句、五句、七句、八句写天上,二句、三句、四句、六句写人间,即四句写天上,四句写人间。但这首诗题为《七夕》,应以写牛郎织女相会为主,因此使人感到作者还是看重人间,所以这样安排。

作者写人间的欢乐胜过天上,在当时有这样的想法,是非常难得的。

出处: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译文:

缠绕角星河荷花天,一家欢笑设红席。

应倾向女儿珠宝箱,全画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属针穿过罢任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破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1)罗隐的马嵬坡赏析扩展阅读

作者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杭州新城(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晚唐诗人。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

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

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罗隐


㈡ 罗隐的西施的艺术手法

西 施
——罗隐

家国兴亡自有时, 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 越国亡来又是谁?

历来咏西施的诗篇多把亡吴的根由归之于女色,客观上为封建统治者开脱或减轻了罪责。罗隐这首小诗的特异之处,就是反对这种传统观念,破除了“女人是祸水”的论调,闪射出新的思想光辉。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一上来,诗人便鲜明地摆出自己的观点,反对将亡国的责任强加在西施之类妇女身上。这里的“时”,即时会,指促成家国兴亡成败的各种复杂因素。“自有时”表示吴国灭亡自有其深刻的原因,而不应归咎于西施个人,这无疑是正确的看法。有人认为这里含有宿命论成分,其实是出于误解。“何苦”,劝解的口吻中含有嘲讽意味:你们自己误了国家大事,却想要归罪一个弱女子,真是何必呢!当然,挖苦的对象并非一般吴人,而是吴国统治者及其帮闲们。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后面这两句巧妙地运用了一个事理上的推论:如果说,西施是颠覆吴国的罪魁祸首,那么,越王并不宠幸女色,后来越国的灭亡又能怪罪于谁呢?尖锐的批驳通过委婉的发问语气表述出来,丝毫不显得剑拔弩张,而由于事实本身具有坚强的逻辑力量,读来仍觉锋芒逼人。

罗隐反对嫁罪妇女的态度是一贯的。僖宗广明年间(880—881),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皇帝仓皇出逃四川,至光启元年(885)才返回京城。诗人有《帝幸蜀》一首绝句记述这件事:“马嵬山色翠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阿蛮”即“阿瞒”的通假,是唐玄宗的小名。前一回玄宗避安史之乱入蜀,于马嵬坡缢杀杨妃以杜塞天下人口。这一回僖宗再次酿成祸乱奔亡,可找不到新的替罪羊了。诗人故意让九泉之下的玄宗出来现身说法,告诫后来的帝王不要诿过于人,讽刺是够辛辣的。联系《西施》作比照,一咏史,一感时,题材不同,而精神实质并无二致。这样看来,《西施》的意义又何止为历史作翻案而已!

古诗罗隐写的《黄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罗隐《黄河》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㈣ 罗隐的<<台城>>赏析

这首诗是借南朝陈后主的事来讽刺当时的统治者的,“水国春常在,台城版夜未寒”是说隋兵权压境下的陈国好像一片太平春景,台城的酒席歌舞夜夜都进行到很晚;“丽华承宠渥,江令捧杯盘。”是说美姬们个个都深受宠爱,官员们也都不问政事,变成了酒席上捧杯盘的人;“宴罢明堂烂,诗成宝炬残”是说奢靡的宴席散后举办宴席的大堂都被损坏了,华丽的诗句写成后巨大的蜡烛已经快燃烧完了;“兵来吾有计,金井玉钩栏”是描写当时的典故:隋兵破城,陈朝百官做鸟兽散,唯有两位大臣伴君左右,劝他端坐殿上,正色以待。保命心切的陈叔宝已顾不得许多,说了句“锋刃之下,未可及当,吾自有计”,带着张贵妃、孔贵人仓皇出殿,奔井而去。两位大臣讲气节,苦谏无效,“以身蔽井”,也没能挡住陈叔宝跳入井里。
我理解的也不一定对,一起讨论吧。

㈤ 对罗隐的《牡丹》的赏析

《牡丹花》罗隐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待,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读此诗的时候让我想到了<红楼梦>第六十三回有那么一段话:
宝钗便笑道:”我先抓,不知道抓出个什么来.”说着,将筒摇了一摇,伸手拿出一根,大家一看,只见签上画着一枝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楔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任是无情也动人.”
任是无情也动人,向上追溯,在宋词人秦观的词中,有”尽道肯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的句子.但这还不是”任是无情也动人”的最初源头,或要再向上追溯,在唐代诗人罗隐的《牡丹花》中,我终于找到了这句话。
为什么着迷这句话,可能与喜欢宝钗的冷美人气质有关,尽管我并不是很喜欢宝钗其人.只是当初有些惊讶,为什么好好一个雍容华贵,艳冠群芳的牡丹,却是无情。
罗隐的诗常常带有没落的冷冷讽刺意味,讽刺着世间的不公。他把关注的目光更多放在了审视考场与人际之上,对许多凭借谄媚,奉承而飞黄腾达的人,罗隐常会投去凌厉的目光,即使在赏着牡丹的时候,也不忘讽刺一下那些趋炎附势之人。
牡丹随着东风一起开谢,当是别有原因吧,是不是因为它能赢得东君眷顾?就好比昔日杨贵妃的玄宗的一枝解语花……是啊,牡丹也是一样,只要有着倾国之美,即使无情,不也一样动人么?美艳的芍药也只是牡丹你的近待罢了,芙蓉也为了避开你的芳尘而挤入了池中去,可怜啊,没有想到,如此美艳的牡丹,也有被韩弘这种人砍掉的时候,当韩令做成了事之后,牡丹的秾华也便被辜负了。
诗无达诂,何况罗隐此诗喻意极深,这首《牡丹花》竟无法全然明了,只知道,罗隐是在抒发着自己的感慨了。
严格来说,罗隐这首从反面称赞牡丹的诗,几乎没有怎么写牡丹,不写花之美,花之开,花之谢,而是以花喻人,这样的诗歌往往无法站在同煤在诗歌的前列中。但罗隐的《牡丹花》例外,正是他独特的光芒,使之格外引人注目。
”任是无情亦动人”,自己也曾羡煞这种冷艳,奈何”无情”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何况,无情即使动人,又怎如有情来得更回可爱,可亲呢?

㈥ 关于马嵬坡的诗有什么

  1. 马嵬坡

    唐代:郑畋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2. 《浯溪摩崖怀古》

    宋代:杨万里

    湘江曾闻有浯溪,片帆今挂湘东西。
    上摩石崖与天齐,江头落日云凄凄。
    山昏雨暗哀猿啸,步入烟萝转深峭。
    元颜千古迹不朽,星斗蛟龙两奇妙。
    中兴当时颂大唐,大唐家国天为昌。
    妖环忽见诚非祥,土花失色急寿王。
    明皇父子紊大纲,从此晏朝耽色荒。
    天下黎庶暗罹殃,击损梧桐按霓裳。
    谁知鼙鼓动渔阳?肃宗灵武何仓皇?
    回来张后年初芳,前杨后李真匪良。
    养以天下理所常,胡为南内成凄凉。
    三千宫女为谁妆?空遗两鬓愁秋霜。
    千载父子堪悲伤,修身齐家肇明皇。
    后来历历事愈彰,源流有自咎谁当。
    岂惟当时留锦囊,至今人说马嵬坡下尘土香。

  3. 《马嵬坡》

    唐代:张祜

    旌旗不整奈君何,南去人稀北去多。
    尘土已残香粉艳,荔枝犹到马嵬坡。

  4. 《马嵬坡》

    唐代:罗隐

    佛屋前头野草春,贵妃轻骨此为尘。
    从来绝色知难得,不破中原未是人。

  5. 《经马嵬坡》

    唐代:苏拯

    一从杀贵妃,春来花无意。此地纵千年,土香犹破鼻。
    宠既出常理,辱岂同常死。一等异于众,倾覆皆如此。

  6. 《开元即事》

    唐代:徐夤

    曲江真宰国中讹,寻奏渔阳忽荷戈。堂上有兵天不用,
    幄中无策印空多。尘惊骑透潼关锁,云护龙游渭水波。
    未必蛾眉能破国,千秋休恨马嵬坡。

㈦ 罗隐《牡丹》的赏析

牡丹花---罗隐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待,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读此诗的时候让我想到了<红楼梦>第六十三回有那么一段话:

宝钗便笑道:”我先抓,不知道抓出个什么来.”说着,将筒摇了一摇,伸手拿出一根,大家一看,只见签上画着一枝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楔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任是无情也动人.”

任是无情也动人,向上追溯,在宋词人秦观的词中,有”尽道肯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的句子.但这还不是”任是无情也动人”的最初源头,或要再向上追溯,在唐代诗人罗隐的<牡丹花>中,我终于找到了这句话.

为什么着迷这句话,可能与喜欢宝钗的冷美人气质有关,尽管我并不是很喜欢宝钗其人.只是当初有些惊讶,为什么好好一个雍容华贵,艳冠群芳的牡丹,却是无情.

罗隐的诗常常带有没落的冷冷讽刺意味,讽刺着世间的不公.他把关注的目光更多放在了审视考场与人际之上,对许多凭借谄媚,奉承而飞黄腾达的人,罗隐常会投去凌厉的目光,即使在赏着牡丹的时候,也不忘讽刺一下那些趋炎附势之人.

牡丹随着东风一起开谢,当是别有原因吧,是不是因为它能赢得东君眷顾?就好比昔日杨贵妃的玄宗的一枝解语花......是啊,牡丹也是一样,只要有着倾国之美,即使无情,不也一样动人么?美艳的芍药也只是牡丹你的近待罢了,芙蓉也为了避开你的芳尘而挤入了池中去,可怜啊,没有想到,如此美艳的牡丹,也有被韩弘这种人砍掉的时候,当韩令做成了事之后,牡丹的秾华也便被辜负了.

诗无达诂,何况罗隐此诗喻意极深,这首<牡丹花>竟无法全然明了,只知道,罗隐是在抒发着自己的感慨了.

严格来说,罗隐这首从反面称赞牡丹的诗,几乎没有怎么写牡丹,不写花之美,花之开,花之谢,而是以花喻人,这样的诗歌往往无法站在同煤在诗歌的前列中.但罗隐的<牡丹>花例外,正是他独特的光芒,使之格外引人注目.

”任是无情亦动人”,自己也曾羡煞这种冷艳,奈何”无情”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何况,无情即使动人,又怎如有情来得更回可爱,可亲呢?

㈧ 罗隐的<<台城>>赏析

这首诗是借南朝陈后主的事来讽刺当时的统治者的,“水国春常在,台城夜未寒专”是说隋兵压境下的陈国好像一属片太平春景,台城的酒席歌舞夜夜都进行到很晚;“丽华承宠渥,江令捧杯盘。”是说美姬们个个都深受宠爱,官员们也都不问政事,变成了酒席上捧杯盘的人;“宴罢明堂烂,诗成宝炬残”是说奢靡的宴席散后举办宴席的大堂都被损坏了,华丽的诗句写成后巨大的蜡烛已经快燃烧完了;“兵来吾有计,金井玉钩栏”是描写当时的典故:隋兵破城,陈朝百官做鸟兽散,唯有两位大臣伴君左右,劝他端坐殿上,正色以待。保命心切的陈叔宝已顾不得许多,说了句“锋刃之下,未可及当,吾自有计”,带着张贵妃、孔贵人仓皇出殿,奔井而去。两位大臣讲气节,苦谏无效,“以身蔽井”,也没能挡住陈叔宝跳入井里。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