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燃烧的心赏析

燃烧的心赏析

发布时间: 2021-01-15 03:47:29

Ⅰ 求十四行诗98解析

【摘要】十四行诗兴起于中世纪晚期,它严谨的韵律和工整的格式使它逐渐得到意大利及其他欧洲各地诗人的青睐。至文艺复兴时期,诗人们已广泛采用这种诗体,并为其注入了新的时代元素——人文主义思想。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三位诗人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中外关于文艺复兴时期十四行诗的研究综述

起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有如一声号角,唤醒了沉睡数百年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文化、艺术、科技等各个领域开始转型的时期,也是欧洲社会由中世纪走向近代的过渡时期。

关于文艺复兴的研究由来已久,西方学者对文艺复兴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范围包括其性质、起源、内容、基本思想精神及代表人物等。西方学者较早的研究著作有法国人皮埃尔·贝勒的《历史与批判辞典》,书中提出了“文艺复兴”的概念,并分析了文艺复兴的起源和作用,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另一位法国学者米什莱的《法国通史》将文艺复兴定义为“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布克哈特的著作《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是文艺复兴研究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布克哈特总结了前人的成果,并结合自己日积月累的研究,建立起了一个文艺复兴研究的新体系,他系统分析了“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并以此为出发点,阐述了文艺复兴时期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在布克哈特以后的研究文艺复兴的著作中,虽然不乏优秀的作品,如英国学者西蒙兹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等。但总体看来,都受到了布克哈特很大的影响。

中国学者对文艺复兴的研究也有较丰硕的成果,如朱华农所著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起源与模式》,提出了意大利文艺复兴不仅是一场文化运动,也是一个时代特征的概括,一条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另有胡家峦所著《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歌和园林传统》,将西方文学园林和现实园林两大历史传统结合在一起做了深入的研究。徐庆平所著《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则系统阐述了文艺复兴的艺术家们是怎样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并介绍了这一时期的美术成就。

关于十四行诗的研究,西方学者研究成果颇多。美国学者米歇尔·斯皮尔所著《十四行诗的发展》一书,系统阐述了从文艺复兴早期至十七世纪十四行诗的发展过程,而由美国学者哈勃特·多农编辑的《英美十四行诗评论集》是一部收录了学者们对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的十四行诗的评论研究的作品。相比综述性的著作而言,更多的西方学者将注意力集中于十六世纪的诗人及其诗作,而又以对莎士比亚诗作的研究最为丰富,而国内学者对十四行诗的研究,也同样集中对莎士比亚和埃德蒙·斯宾塞等十六世纪的诗人的研究,其中又以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研究居多。研究领域包括了诗歌的韵律结构、语言风格、情感表达、艺术特点及人文主义色彩等方面。少有对文艺复兴早期的十四行诗人和诗作进行专门的探讨和研究。

总体而言,虽然西方学者和中国学者对文艺复兴的探究涉及各个方面,但仍有详略之分。而在对十四行诗的研究问题上,成果虽然较为丰富,但总体而言,集中于十六世纪诗人的十四行诗的研究。但十四行诗作为在文艺复兴早期就已经盛行的一种诗歌形式,它对文艺复兴早期的社会状况、思想潮流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都有所反映,它是研究文艺复兴早期人文主义思潮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因此,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文艺复兴以前十四行诗的发展简述

十四行诗是一种形式工整、韵律严格、题材丰富的诗歌形式。其最初的起源学术界至今尚未定论,但从总体上来看,其大概是在意大利本土诗歌文学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法国普罗旺斯短诗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十四行诗“是源于意大利,甚至是源于西西里”。①

中世纪晚期,意大利文学史中第一个诗派——西西里诗派出现,其代表人物贾科莫·让·连蒂尼首创了十四行诗这一新颖的诗歌形式。这一时期的十四行诗的内容主要为诗人们对人世间美好爱情的追求和讴歌,在语言表达形式上, “第一次有意识地采用了规范语言”,②增强了诗歌语言的规范性。此后出现的“温柔的新体”诗派受西西里派影响颇大,这个诗派对十四行诗的使用不管是从量来说还是从质来说,都有很大的突破。就其内容而言,这一时期的十四行诗仍然是以爱情为主线,但诗中已更多地蕴含了诗人自己丰富的真实感情。与“温柔的新体”诗派同时出现的“现实主义市民诗派”则进一步推动了十四行诗的发展。该派作品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中具体而生动的形象,并对其进行有声有色的描写,同时,对人的内心世界的展示也大大丰富于前两个诗派。

何谓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14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思想界的主流思潮,并在当时及之后的几个世纪里对欧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内容在于倡导人的意义,它有“两个明显的特征:通过文学来表达人的价值和人性的真实社会性。”③人文主义明确反对中世纪以来的欧洲盛行的神学体系和经院哲学。它肯定人的意义,强调追求人世间幸福的重要性。同时,人文主义者还批判教会的种种弊端,反对禁欲主义和隐逸生活,强调世俗生活的重要性。

在文艺复兴早期的欧洲文明进程中,人文主义的影响不容小觑。它的影响波及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哲学、历史、建筑、雕塑、文学、绘画以及科学技术、人们的生活方式等各方面都可以或多或少地看到人文主义所产生的影响。

在广为流传的文学和绘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受到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作家们开始更多地以人和自然为作品的主题,并在创作过程中采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将其形象和特点直接展示出来,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表现形式的十四行诗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这股浪潮的冲击。在文艺复兴早期的十四行诗作中,人文主义理念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注入到十四行诗中的新元素——以人和自然为核心内容的十四行诗已经大量地涌现了出来。

十四行诗中的人文主义气息

自贾科莫·让·连蒂尼开始,十四行诗就越来越多地为诗人们所采纳,但直到文艺复兴逐渐拉开帷幕,十四行诗的格式、韵脚才真正得以规范化,并被注入了新的活力。从此,十四行诗作为西方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逐渐兴盛起来,在西方文化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十四行诗的解析,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作者的文学造诣,同时,我们也能看到了一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以及这个时代的思想潮流。因此,本文拟以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的十四行诗为基础,并以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三位文艺复兴早期较为杰出的诗人为例,谈谈这一时期的十四行诗所透露出的时代思想趋势——人文主义。

但丁。但丁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伟大先驱,“他生活的时代,是一个黑暗和光明、痛苦和希望交织的时代”,④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他用他锋利的笔尖,勾勒出了这个时代的万千气象。但丁的作品内容形式丰富多样,大部分都有很高成就,本文仅以十四行诗为例,简要谈谈其中的人文主义内涵。

但丁的十四行诗的主要作品集为《新生》和《诗集》,两本诗集的诗歌大多以对爱情的描写来展示诗人独特的内心世界。《新生》第一首有这样几句描写:“爱神唤醒她,她颤抖着驯服地从他手上吃下我燃烧的心,我望着爱神离开,满脸泪痕”,诗中,他抛弃了中世纪诗人对个人的回避,开始探寻自己的灵魂和内心的世界,并将其大胆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在他的作品中,人类的思维、动作、神态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如果说但丁的早期作品《新生》尚还带有较浓厚的宗教神秘色彩,仍然是较为抽象的爱情描写的话,那《诗集》中的作品已能看出他思想的进一步转变。相对前者来说,后者展示了诗人更为开阔的眼界和胸襟,内容更为广泛,加入的时代的新元素也更多。如,在“清新鲜艳的玫瑰”一诗中,作者作了如下描写:“快乐的春天,在草地上,小河边纵情欢唱,我把你的赞美呈上,对着清枝绿叶一片”。在这几句诗中,作者把发自内心的快乐和人世间真实的生活和美好的景致结合在了一起,抒发了一种对世俗生活的由衷热爱。与《新生》中略带神秘色彩,较为隐晦的爱情有所不同,《诗集》中大部分爱情诗描绘的都是充满人间意趣的、炙热的、明朗的爱情。而至于像“把其他一切信仰抛开:别相信什么路加和马太,马可或约翰”这样的诗句,我们不难看出,此时的但丁已经有了对宗教及政治的思考,只不过,他的宗教思想是在于批判“当前的教会背离了基督精神而罪孽丛生”⑤,其目的是在于维护天主教的纯洁性。

彼特拉克。十四行诗的韵律和格式从创立之初开始,就在不断地变化,直到彼特拉克才把它们永久固定下来。此后,十四行诗开始在意大利广为流传,越来越多的诗人开始使用这种创作格式。然而,彼特拉克对十四行诗的贡献远远不止于对其形式和布局进行了改革并使之得以固定并广为接受,更为重要的是:透过他的诗歌作品,世人已然可以读出文艺复兴早期人文主义思潮的细细浸润,节节延伸。

首先,这种人文主义体现于他对人世间真实美好的爱情的赞颂和追寻,从而表达出对世俗生活的热爱。他的诗歌集《歌集》共收录317首十四行诗,其中277首是献给其爱人劳拉的。在他的诗歌中,爱情不是一种缥缈的远离人类生活的事物,而是为世人所赞颂的、为世人所追求的美好的事物。在《歌集》中,彼特拉克用生动的言语为读者描绘了一个有血有肉、婷婷婀娜的世间女子,“我见她如此姣美地走过,我的灵魂战栗,而不敢飞向她”,而这样曼妙多姿的女子引得诗人心动不已,“我见她面带爱怜之色,不知道那是真还是假,应我心中有爱的火绒,见火即燃又有何惊讶?”这种人间真情的洋溢、激情的迸发在彼特拉克笔下可谓是数见不鲜。而其笔下描写的自然景色也是作者所感受所触摸到的真实存在的自然风光。“你们可听见鸟儿抱怨啼鸣,或清清的溪水在细语轻声,你们可看见溪岸鲜花盛开,夏风中绿叶柔枝轻盈摇动”,在这些看似漫不经心的笔墨之中,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世俗世界的热爱,而这个世界与渺远的抽象的天国世界大相径庭。

人文主义思潮在彼特拉克诗歌中另一重要体现在于:他抒发了自己“刹那之间的欢乐和悲哀”。⑥他对自己内心世界做了深刻而真实的剖析,他的喜怒哀乐在诗歌的字里行间中展露无遗。在他的诗句中,至少是在青壮年时期所创作的诗句中,我们几乎看不到上帝对其思维和情感的形成所起的特殊作用,这些真切的、鲜活的情感都是在他自己经历了不平凡的世事之后所产生的。同样,他对自己内心情绪思想的变化也有极为迅速的反应。正如他诗中所写:“回忆与等待左击加右攻,使我忍受这如此的酷刑,若不是我自己怜悯自己,早已摆脱这思想的苦痛,如痛苦心灵曾偶有甜蜜,你快回到我的记忆之中”。这是由一个生活在世俗中的普通人所产生的感情,它不受神的旨意的支配。这种对人类本身思想、情感的探寻和表露恰恰是人文主义学者所赞扬的人世之美。

薄伽丘。薄伽丘流传至今的十四行诗数量较少,但在他为数不多并且不为人知的十四行诗里,他也“成功地对他的感受做了最有力的和最有效果的描绘”。⑦并且,在他的基本诗学理论中,我们同样可以真切的感受到他的诗作中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薄伽丘认为:“诗,是种热情而又精细的创作,通过语言和写作,热情地表现了精神所已完成的创作……这迫使灵魂渴望着吐露自己,它产生的精神上奇异的而又前所未闻的创造,它给予这些沉思冥想以一个固定的秩序,使语词和思想之间有了不平常的交织,并从而美饰整个结构,它就是这样地把真理隐藏在虚构的美好之中和合身的外衣下面了。”⑧他强调诗歌的创造需要天赋、灵感和激情,而不是一味地模仿前人的笔法。并且,他认为诗歌本身就是“一件东西好像被罩在一块面纱下面而完成,而且出色地完成”,⑨而在他看来,掩盖在这层面纱下面的东西已经不再是天主教的教义,而是世俗之人的精神和思想观念。

相比但丁和彼特拉克而言,薄伽丘对天主教的批判态度更加鲜明,批判言辞更加犀利,他揭露教会的种种罪行,又斥责禁欲主义的荒谬。他推崇人类的解放和自由,他认为世间的每一个人,包括教士和修女都应该大胆地去满足自己灵魂和肉体的欲望,而不应被任何其他事物所羁绊。在他看来,人性理所应当并始终要放在第一位。

在十四行诗的创作中,他歌颂人世间曼妙的女人,歌颂人世间奇特的美景,也歌颂人世间炙热的爱情。他对上述三者的描写比但丁和彼特拉克更为大胆更为世俗化,也更具有人文主义诗人的风范。同时,他又十分注重诗歌的现实性和真实性。在诗歌中,通过描绘一个活灵活现的真实的具体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诗歌应该为激发读者的情感、引起读者的共鸣而产生,因此,“强调诗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教训作用是薄伽丘数十年中一以贯之的”。

Ⅱ 高尔基《燃烧的心》的赏析

生命如星辰,你说,它坠落了就逝去了;而我说,它坠落的时刻点亮了整个天空。
生命如火苗,你说,它燃尽后只剩一缕苍白的余烟,而我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比如丹柯那颗燃烧的心,点亮了自由的原野;那跳跃的蓝色火苗,千万年的风雨也无法将它熄灭。无法忘怀他倒下去时的最后一个表情,骄傲的、快乐的、绝美的笑,那个包含了世间一切美好感情的笑,凝固在已逝的生命那耀眼的面容上,似乎在向一切存活着的人们喃喃诉说生命的真谛。
它说,生命就应该象这样,以自己的血饲他人,以自己的力量给他人光明。即使如蝼蚁般渺小地行走在阴暗无尽的密林里,也要绽放出太阳般无限耀眼的光芒。这正如古龙所言:“生命不在乎长短,只在乎灿烂。”只有强大的精神,才能让我们凭借瞬间,战胜漫长无尽的永恒。
其实我觉得丹柯与记忆中的某些人很相似。比如《织梦者》中的那个帝王,也是生生撕裂自己的胸膛换得了力量,拯救了自己的子民。忘不了那句话“请将我的生命拿去,然后赐予我力量”,这与丹柯何其惊人的相似。还有那一位盗得天火的普罗米修斯,被上天残酷地折磨却毫不后悔,他们是不是也有异曲同工之处?当然,你会说这不过是神话,但千千万万的神话中,谁能保证不会有一个真的现实?
不要说你不知道那位抱石沉江的屈子大夫,不要说你不知道杀身成仁的谭嗣同,更不要说你不知道有多少位无名英雄用鲜血与生命染红了自己的天空。你该知道,在辉煌的生与壮烈的死面前,一切的怯懦与自私,贪婪与无耻,愚昧与狭隘,都显得渺小而丑陋。然而,芸芸众生,你不见,有多少人宁愿放弃辉煌的壮烈之死而苟活延喘,有多少人会放弃帮助他人而选择自己的享受,又有多少人会怀疑世间最崇高的情感而选择猜疑与徘徊。是啊,我们中的很多人都和丹柯的追随者一样,盲目而多疑,粗鄙而狭隘,执着于眼前利益的争夺,忘记了生命最终最美好的精神追求。所以,我们需要丹柯这样的精神领袖,或者,我们自己就应该成为自己的领袖,带领自己走出阴暗的心之丛林。
生命,在于自己精神的力量!真正的力量来自于心灵,精神的强大才是人的强大。似乎有些明白自己父母给我起了“徐小丹”这个名字的特点含义了。是啊,只拥有小小的一颗丹心,也要用全部的精神力量抵抗强大的时间,求得精神的永恒,这,也许就是生命的意义。生命,一如我最爱的那首歌:

Ⅲ 求顾城《你喜欢歌谣》的赏析

《你喜欢歌谣》

顾城

你喜欢歌谣 孩子
这歌是唱给你的
这漂亮的蜜色的火焰
一次次被秋天吹动

早晨干内净得像一块玻璃

上边有水亮着
开始还不知道呢
为你在树林里唱歌

唱过的树都倒了

花开如火 也如寂寞
从创作的角度来讲,不同的时代具有着不同的创作风格;从欣赏的角度上来讲,不同的时代具有着不同的解读方式.
顾城的这容首《你喜欢歌谣》饱醮着着沉重的忧伤,在诗中,主人公把一段刻骨铭心却又无法成就的爱,选择用一种最痛苦的方式去告别.
誓言这一意象,说明这份爱具有一定的深度,用“刻”字来进一步强化爱的深度,近于刻骨铭心;蜡烛这一意象,虽然是短暂的,但它却给主人公带来了短暂的光明,蜡烛的泪水正是主人公心底的泪水,蜡烛的芯火,正是主人公被痛苦所剪熬的燃烧的心;最后的灭绝,是一种在绝望中死去的感觉,只有经历痛苦的失恋的人才能够体味地出,被风吹散说明有一种强大的外在的力量阻断了这份爱,主人公在这种强大的阻力面前,显得脆弱和无能为力.
总体来说,这首诗非常写实,是主人公无奈地将美的东西亲自撕碎给大家看,并默默地承受其中的痛苦,具有着悲剧式的美学色彩.

Ⅳ 丹柯的作品鉴赏

小说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来突出主题。运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美丑对比,展现了丹柯的英雄气质与族人的胆小懦弱;通过想象夸张,如文中丹柯掏出自己的心,用它燃烧给人们照亮,来更有力的塑造出了丹柯的英雄形象。
文中一抑一扬,对比映衬,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力地塑造了人物。丹柯面对困难时,勇当领路人,挑战困难,拯救族群,不是坐以待毙整天抱怨,而是呼吁人们“起来,到林子里去”“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尽头的”,以他大无畏的勇敢、热情与乐观带领人们前进;而族人们,当他们平静的生活在草原上时,他们快乐、强壮、勇敢,而在威胁面前的关键时刻,他们却又恐惧、妥协、愿意去做奴隶。这两相比较,形成鲜明对比,有力地表现了丹柯的英雄气质与族人们貌似勇敢,实则怯懦。
小说结尾用悲剧的力量震撼心灵。在人们抱怨阴暗的密林时。丹柯带领大家寻找出路;在人们诋毁、责难丹柯时,他掏出自己燃烧的心,为人们更加的付出。然而走出黑暗森林之时,人们欢呼雀跃,然而丹柯却被人遗忘,悄然死去。这个结尾无疑是个悲剧,令人无法想到、无法接受,却又在情理之中,让人们在震撼之中不由得深深的反思。更有力地突出主旨。 现代文学研究家张德政《外国文学知识辞典》:丹柯是革命作家高尔基在上世纪末用浪漫主义手法塑造的人民领袖的形象。丹柯的名字已经成为热爱自由、热爱人民、肯为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英雄的代名词。
现代文学研究家李子光《中外古典文学名作鉴赏辞典》:这篇小说在艺术上有鲜明的特征。全篇充盈的浪漫主义格调,情节奇特,色彩鲜明,节奏明快,场面生动,感情充沛,构思奇妙;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极强,人物性格的发展富有传奇性;民间艺术的表现方法恰如其分,既保留了民间故事的风格,又以作家提炼过的语言来叙述,使两种文体的特点相得益彰;大自然景物、环境气氛和故事叙述和谐配合,相互烘托,使全篇有一种风景画、风俗画的美;语言富有表现力,富有激情,有声有色。细读作品,可以感到一种突兀的、令人震撼的艺术效果。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