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古代文学作品的赏析

古代文学作品的赏析

发布时间: 2021-01-15 03:38:15

Ⅰ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鉴赏主编是谁

问的太空泛了。你指的主编是那个文学社的?

Ⅱ 求中国古代文学鉴赏的书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1~6册,是我们的教科书,真的不错哦。
重磅推荐~~~主编:余贤皓 副主编:钟振振 张采民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

Ⅲ 古代文学作品中描写水的名句并帮忙分析下水在这些诗歌中的含义

古代文学作品中描写水的名句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夜渡湘水 孟浩然

客舟贪利涉,暗里渡湘川。
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
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
行侣时相问,浔阳何处边。

问淮水 白居易

自嗟名利客,扰扰在人间。
何事长淮水,东流亦不闲?

渌水曲 李白

渌水明秋日。
南湖采白苹。
荷花娇欲语。
愁杀荡舟人。

春水 杜甫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诗中水
1.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2.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6.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8.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9.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10.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水的诗

作者:舟英

在黄河之水天上来
大将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
洪流里
却不知一沟绝望的死水
亘古荒诞有自得其乐的鱼游
李白的黄河 苏轼的长江 闻一多的死水
源出戏弄的逻辑
因为是水就不怕水淹!
现代没有重涉女英的洞庭波
瑶姬巫山的雨水云
但还归了汉之广矣 不可方思的水阔
和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的水远
以及水之悠 水之涣
《诗》的生命水!

流淌六朝的风韵
澄江静如练 余霞散成绮
水经唐代的鲜美
桃花流水鳜鱼肥
碧波,凝翠……
千年的岁月流走了湘君夫人的狂歌狂舞
沉埋了屈子夕阳般沉沙的胸膛
只能 楚天的白云黄鹤一江春水向东流!

水的诗
没有跟随西方哲人重返苏格拉底哲学
没有创造荷马英雄史诗前神话
而有涟漪荡荡!
水本无源,无流,无出口;
诗有形,有韵!
即使如一沟死水也是
死水死了即再生的丰沛:
澎湃的流,
浩瀚的出海口!

Ⅳ 如何分析具有人民性的古代文学作品

你就是人民!所以,首先要设身处地地把自己代入进去--如果你是作品中的主人公,你会怎么样?而你这样子会给其他的许多普通人带来怎样的好、坏影响…
从这几个角度分析,就是比较客观合适的人民观点了。

Ⅳ 请位大师帮忙写篇文学作品鉴赏,题目为我看~~,要求必须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内容是鉴赏其中的某位人物

原创的吧。

可悲的“女王”
——评《神雕侠侣》中裘千尺的形象
裘千尺是金庸小说中一个很次要的人物,但却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不仅是因为她在美女如云的金庸小说中形象极其另类,还因为她那句惊世骇俗的话:“丈夫,丈夫,只是一丈,一丈之外,便不是丈夫了”。
绝情谷主公孙止和他的原配夫人裘千尺,从一对爱侣变为怨偶,进而如同寇仇,不共戴天,让人触目惊心。
裘千尺,人送绰号“铁掌莲花”,想必年轻时是一位美人,且武功高强,又是“铁掌水上飘”裘千仞的妹妹,后台很硬,但杨过与公孙绿萼在地穴碰见她时,她的形相已几与野兽无异,“仅以若干树皮树叶遮体,想是在这石窟中已是年深日久,衣服都已破烂净尽。四肢着地,像野兽般向前爬去,行动甚是迅捷”,让人错愕。
按照小说中的描述,裘千尺不算是个贤惠的娘子,算不上贤内助,但绝对可以说是强内助,“我年纪比他大着几岁,武功也强得多,成亲后我不但把全身武艺倾囊以授,连他的饮食寒暖,那一样不是照料得周周到到,不用他自己操半点儿心?他的家传武功巧妙倒也巧妙,可是破绽太多,全靠我挖空心思的一一给他补足。”甚至强敌来袭,也是裘千尺的存在,才保足了公孙止的家业。
但二十年后,裘千尺再见公孙止时,一个是怨恨,另一个也是怨恨。一个心想,看你不死,另一个心想,你居然不死。没有人相信他们是夫妻,偏偏他们是,而且人生最后的句号还划在了多少凄美爱情故事男妇主角发出的“死亦同穴”誓言上,是造化弄人还是他们曾经相爱过?
或许他们之间有过爱,毕竟公孙止一身卓绝的武功,都来自裘千尺。但裘千尺看不起丈夫。她的自傲资本,不仅包括自己的武艺,还包括兄长的权势和威名。自以为有恩于丈夫,习惯于颐指气使,将丈夫当成了弟子,甚至奴婢。从小说中,我们可以明确感到,她几乎言必称大哥,从不把丈夫公孙止放在眼里,“他十八代祖宗不积德的公孙止,他这三分三的臭本事,那一招那一式我不明白?这也算大英雄?他给我大哥做跟班也还不配,给我二哥去提便壶,我二哥也一脚踢得他远远地”,在这种意识下,尊重老公成为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此结局,使老公在她面前很难抬起头,必须到别处寻找安慰。
公孙止就在这种透不过气来的压迫下,暗中爱上了他们的丫鬟柔儿。只有在真正的弱女子柔儿那,公孙止成为这个世界上最了不起的大男人,这样的恭维,满足了公孙止随时寻觅的男人的自尊,自尊从柔儿身上得到修复。柔儿既不是很美,也不是很聪明,更不是才华过人,柔儿的好处惟在于公孙止在她面前,才能感觉到自己像个男人。柔儿温柔,柔儿听话,柔儿真心把公孙止当大英雄。
不难想像,当裘千尺发现丈夫公孙止居然敢另有私情,她是怎样怨恨和暴怒。她把两人抛入情花丛中,然后把绝情丹尽数浸在砒霜水中,只留一粒,让公孙止选择救自己还是救情人。结果,公孙止杀了柔儿,救了自己。公孙止杀了柔儿,救了自己,愤恨深藏在心底。他骗得裘千尺服下迷药,然后把她手足筋络挑断,抛入深穴之中,凶悍的裘千尺过于自信,终于栽在她看不起的丈夫手中。
若问金庸女子之中谁最凶悍顽强,答案一定是裘千尺无疑。二十年的幽禁,她愣是活了下来。支持她继续活着的,除了求生的本能,便是胸中的对公孙止的怨毒吧。
夫妻的生活变成了积怨的过程,随着裂隙的加深,仇怨也在不断加剧和扩张,直到无法调和,必欲将对方置于死地而后快。也许由此印证了一个流行的说法,即婚姻是恋爱的坟墓。 更合理的解释应当是,这两个人原本就缺少真诚的相互爱情,他们的结合,只不过是一次惯常的无爱的婚姻,甚至不过是两人间的相互利用。
再进一层,裘千尺固然忠于感情,但爱的极端也是毁灭。公孙止和裘千尺,他们其实不懂爱情,他们俩所共有的只有占有欲。裘千尺自认为自己传授了丈夫武功,便可以占有丈夫的一切,包括心灵,包括自由,她要占有丈夫的一切。为了占有,她灭绝了人性。这两个人不仅原本就缺少爱情,而且也缺乏爱的能力。 因为一个自私,从来都只为自己打算,而不会去珍惜对方;而另一个则自大,根本就不懂得尊重对方,甚至无视于对方的起码人格。
而最经典的例子当然还是她自作主张,将自己的宝贝女儿许配给杨过,根本不征求杨过的意见,也不想听到杨过的回答,一副我把女儿许配给你,是看的起你,你除了感恩戴德难道还会有不同的意见?“姓杨的,别说我女儿容貌端丽,没一点配你不上,她便是个丑八怪,今日我也非要你娶她为妻不可”。
至于柔儿的事情,有多少人恨小三入骨,当时又没有法律制约,碰这样的事情,处在那样强势的地位,我要是她还真说不好会怎么对柔儿。而且裘千尺也曾想过不如救了这贱婢,让公孙止对我心存感激,说不定从此改邪归正,再也不敢胡作非为。谁知他为了自己活命,忙不迭的将心上人杀了,须怪不得裘千尺啊。
他们终是同归于尽了,“公孙止飞步奔来时终于踏上了陷阱。但他垂死尚要挣扎,挥出长袍想拉住裘千尺的坐椅,以便翻身而上,岂知一拉之下,两人一起摔落。想不到两人生时切齿为仇,到头来却同刻而死,同穴而葬。这一跌百余丈,一对生死冤家化成一团肉泥,你身中有我,我身中有你,再也分拆不开。”两个人共同毁掉了一个家庭;一对夫妻共同毁掉了自己如花似玉的女儿。在为一个年轻生命的叹息声中,我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夫妻之争没有胜者,有的只能是两败俱伤。”
曾经听法师说过一句话:“夫妻是缘。善缘、恶缘。”至今仍无法参透。想到裘千尺时似乎明白了一点,善缘恶缘,拉一拉近了,推一推远了。
如果可以重新活过,但愿裘千尺与公孙止是再相见,不是兵戎相见。
因为她也只是个女人,书中说,裘千尺“见杨过,小龙女二人相互凝视,其情之痴,其意之浓,竟是自己一生之中从未领略过、从未念及过的,原来世间男女之情竟有如斯者,不自禁想起自己与公孙止夫妻一场,竟落得这般收场,长叹一声,双颊上流下泪来。”她要的也不过是一份爱罢了,也不过只是个可悲又可怜的女人罢了。

Ⅵ 怎样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中意象

所谓“意向”,其实就是意境。意境是文字以外传达出来唤起人们思考,启迪人们精神的东西,也就是一篇文章意在言外的丰富内涵。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传承文化的文明古国,古代文言文原本是刻在竹简上的,刻写非常不易,这就要求语言简练,在简洁的文字以外传达出更多的思想,唤起人们的感情共鸣,启发人们的思考与想象。因此“意象”,既与文章的文字有关,又需要读文章的人结合文字去想象和思考,领悟出更多蕴涵,古文经常用典,就是要通过典故营造一种“意象”,让人们联想到其它很多东西,唤起精神共鸣,因此中国古文的意象,是有别于西方文化只是通过具体文字描写表达意思的更高层次的东西。例如,柳永的“今朝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在语言之外,就营造了一种悲凉、孤寂、无可奈何的意象,让人想到了作者当时的心情和处境 ,也联想到人生的颠沛流离,艰难不易。同时往往还会结合自身的感受发出题外的感叹!又如,李商隐的《锦瑟》诗,大家都读不懂它,但大家都又喜欢读它,每当读到“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一句,都会想到作者为了那段不可能实现的情缘梦中滴泪成血的悲苦,不免凄然,读到“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时,都会想起很多言外之事,发出深深的共鸣与感慨来,这就是“意象”使然。限于篇幅,就谈这么多了。谢谢看我的回答。

Ⅶ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鉴赏中 关雎的两种解读意见

都是胡编乱造 就按唐朝去理解诗经就像我们理解唐诗一样 我们连唐诗都不能解读就要去解读诗经 真的是能编《早发白帝城》意思是李白与儿子的感情 你看看他们的译文鉴赏乱七八糟

Ⅷ 文学高手请进! 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

一、从作者的人生经历去思考。由于作者人生经理的不同,使得作品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特性。对作者的人生经历进行探究,有助于对作品的理解。如战国时期大诗人屈原,怀着一颗赤诚之心,但却不被楚怀王理解,甚至“忠而见疑,信而被谤”,因而他的作品充满着忧愤。又如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经历过“乌台诗案”,受到过生与死的考验,因而把生死置之度外,其作品也显得豪放从容。再如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热心科举却屡试不第,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强烈地撞击着他的心灵,花狐鬼妖的合奏也就自然地交织成他人生的乐章。
二、从作品内容、形式去分析。拿到一部作品,我们首先要对它进行整体阅读,熟悉它的内容,进而思考作家选取了什么题材,表现了什么主题,塑造了什么形象。其次,通过阅读去把握作品的结构、语言和体裁等。因为古代文学作品的优秀篇章,都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这部作品到底“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写这些”、“为什么这样写”,通过思考并解答上述问题,可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更好的进行鉴赏。
三、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品味。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一定要用心去读,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捕捉作品的意象,去品味作品中蕴涵的情感。这样就会感受到“蒹葭苍苍”的淡雅,“鸷鸟之不群兮”的高洁,“脉脉不得语”的哀怨,“大漠孤烟直”的雄浑,“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丽,“南望王师又一”的期盼,“满纸荒唐言”的辛酸,进入作品营造的意境,与作者同悲同喜。

Ⅸ 简析古代文学作品分析的几种模式

学习古代文学,分析古代文学作品是一个难点。尤其是初学者,面对一篇作品不知从哪入手,往往是三言两语后就觉得无话可说。我简单谈一些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方法,或许可以帮助初学者打开思路。

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一般要在掌握一定古汉语知识的基础上(可能的话,结合注释),读懂作品,领会大意,然后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两方面进行分析,可以有所侧重。

要正确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应该掌握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和思想以及作者的总体创作情况,然后结合具体作品进行分析。比如分析左思的《咏史》(其二:郁郁涧底松),首先要知道,左思是西晋著名诗人,出身于寒门,仕途颇不得意,有施展才华报效国家的志向,但在门阀社会里,他的志向是不能实现的。《咏史》(其二)正是反映寒门知识分子与世族门阀的矛盾,揭露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抒发了作者心中愤懑不平之气。可见,对作者所处的时代、作者的生平和思想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学习其作品,对其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就不难把握,而且理解得更加深透。

作品的艺术特色往往是多方面的,比较复杂,分析起来也许会更加困难。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了解作品的出处或作者的总体创作特色,在此基础上,再对要分析的作品进行检验,看看那些总体的艺术特色在该篇有无体现。比如《蒹葭》一诗选自《诗经·秦风》,关于《诗经》民歌的艺术特色,在褚斌杰编著的《中国文学史纲要》中讲了四点:1、朴素自然的艺术风格;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3、复沓的章法和灵活的句式;4、丰富的语汇与和谐的韵律。对照以上特点检验,我们容易发现,《蒹葭》一诗运用了“兴”的表现手法:用秋景起兴,以景托情;运用了复沓的章法:全诗三章,只换少许字词,反复咏唱,回环跌宕,增强了诗的抒情气氛。;句式以四言为主;与复沓的章法相对应,注意词语的变化使用,并使用双声叠字词写景状物,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表现力;隔句用韵为主,和谐而自然。

第二步,再看该作品还有哪些独具的特点。《蒹葭》把一片水乡清秋的景物与委婉惆怅的相思之情溶铸在一起,创造了情景交融的意境;在对意中人的往来寻觅之中,忽然觉得所爱的人就在前面流水环绕的小洲之中,似真似幻,可望而不可及:实情实景与想象、幻想结合在一起,虚实相生,增强了全诗的艺术感染力。这情景交融和虚实相生的特色就是《蒹葭》诗所独具的。发现了如此多条艺术特色,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不紊地阐述出来,分析就比较充分具体了。

再比如,分析左思的《咏史》(其二)的艺术特色,许多文学史教材中都谈到钟嵘的《诗品》对左思的评论“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喻之致。”这是对左思的艺术特色的总的概括,而这些特色在《咏史》(其二)中都有所体现。首四句以松草为喻,形象地揭示了门阀制度下“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社会现象,中间四句直抒胸臆,直接揭露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末四句用典,借古讽今,抒发作者心中的愤懑不平。总之,本诗有比喻,有用典,并且运用颇为精切;有直书胸臆,有借古讽今,得怨刺之深,讽喻之致。此外,该诗句式整齐,对仗工巧,语言明白如话。

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可以逐段逐句地分析,也可以抓住重点,有所侧重,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先从作品的总体内容出发,看作品的立意构思、章法结构、下笔角度,再从表达方式上看一看该作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是陈述?是描写?是议论?还是抒情?进而看看是直陈其事,还是铺排渲染;是浓墨重彩地绘形、绘声、绘色,还是朴素的白描;是直书胸臆,还是有所比况、有所寄托;是写实情实景还是通过联想、想象;是否用典等等。从情与事、情与景、实与虚、古与今诸多关系、诸多方面,诸多角度看看运用了那些修辞方法,最后从语言的繁与简,华与朴,清与丽等方面分析一下语言特色,或者分析一下语言的音韵与对仗。如此这般,不愁对古代文学作品分析得不充分,不透彻。照此多加练习,分析古代文学作品就不会感到神秘可怕了。

Ⅹ 懂古代文学作品赏析的请进

诗歌鉴赏常用术语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衬托、对比、用典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思想感情有: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 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等。

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

一是试题切入角度小,但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且离不开景、情、境;二是文字浅易,抒发的是人之常情,如山水情、故园情、别离情等。考生一般对考点比较熟悉,能比较轻松地读懂诗歌,但答题结果却年年失分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
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就古诗鉴赏题而言,大体上可归纳出五种问答模式,本文对之加以例析,供大家参考。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