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杨万里春日赏析

杨万里春日赏析

发布时间: 2021-01-14 19:43:53

㈠ 杨万里的春日绝句的人行红雨中含义

这句出之抄杨万里《春日绝句》
日落碧簪外,人行红雨中。
幽人诗酒里,又是一春风。
“人行红雨中”《释名》:
人:仁也,仁生物也。《礼·礼运》人者,天地之德,隂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行:伉也,伉足而前也。又《广韵》适也,往也,去也。
红雨:1.红色的雨。《说郛》卷三一引《致虚阁杂俎》:“天宝十三年,宫中下红雨,色若桃花。”
2.落在红花上的雨。唐孟郊《同年春宴》诗:“红雨花上滴,绿烟柳际垂。”
3.比喻落花。唐李贺《将进酒》诗:“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4.比喻女子落泪。元张可久《朝天子·道院中
中:《前汉·律历志》春为阳中,万物以生。秋为隂中,万物以成。又中央,四方之中也。
根据以上释名,“人行红雨中”自明。意思就是人走在落有桃花的路中。
供参考。

㈡ <春日》杨万里

《春日》
──杨万里

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

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

㈢ 我需要一些有关春天的古诗、夏天的古诗、秋天的古诗、冬天的古诗,

一、春季:

孟浩然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不写繁花似锦,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

译文
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
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
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
呵风雨风雨,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如玉雕一样的新柳碧玉婆娑,无数柔嫩的柳条挂下来象丝带一样。细长的柳叶是谁剪出来的呢?原来二月的春风就是一把神奇的剪刀。

点评:作者观察细致,比喻新颖,想象别致,语言浅近流畅,字里行间溢出浓郁的春意。

二、夏季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译文:
江南又到了可以采莲的季节了,叶子浮出水面紧密相连。

鱼儿在莲叶间嬉戏,鱼儿在莲叶东面嬉戏,鱼儿在莲叶西面嬉戏,

鱼儿在莲叶南面嬉戏,鱼儿在莲叶北面嬉戏。
(注:后五句意义相同,都是说鱼儿在莲叶间嬉戏的意思。东、西、南、北并列,铺陈其事,这是诗经中的“赋”的手法,)

【释】:
本篇是一首与劳动相结合的情歌。诗歌采用民间情歌常用的比兴、双关手法,以“莲”谐“怜”,象征爱情,以鱼儿戏水于莲叶问来暗喻青年男女在劳动中相互爱恋的欢乐情景。格调清新健康。诗歌的开头三句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江南景致。后四句以东、西、南、北并列,方位的变化以鱼儿的游动为依据,显得活泼、自然、有趣。句式复沓而略有变化,是《诗经》的传统手法,用在这里,更令人联想到采莲人在湖中泛舟来往、歌声相和相应的情景。诗中没有一字直接写人,但是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却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气,领略到采莲人内心的欢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年代:【宋】 作者:【杨万里】 体裁:【七绝】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释

[注释](1)净慈寺:在今杭州西湖南岸。(2)毕竟:终究,到底。(3)四时:四季。

[译文]到底是六月的西湖,特有的风光就是与别时不同。莲叶满湖,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的远方,荷花帖水映日,显出与众不同的艳红。

三、秋季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的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全诗通过枫叶,写出了晚秋的热烈气氛。

[赏析] 此诗写山中所见秋景,这最后两句尤为优美。所以黄生《唐诗摘钞》说“诗中有画”,是一幅《秋山旅行图》。诗中“坐”字作因为解,并非坐下之意。“霜叶红于二月花”,前人赞为“真名句”,因为它申足前意,将一片枫林秋景展现在我们面前。你看,在秋阳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尽染,灿若朝霞,艳如去锦,岂不比二月春花还要美丽!透过这片红色,使人看到了秋天具有春天一亲的魅力,能不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天 净 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小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 文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第一幅画共18个字九个名词,其间无一虚词,却自然流畅而涵蕴丰富,作者以其娴熟的艺术技巧,让九种不同的景物沐于夕阳的清辉之下,象电影镜头一样以“蒙太奇”的笔法在我们面前依次呈现,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深秋时节:几根枯藤缠绕着几颗凋零了黄叶的秃树,在秋风萧萧中瑟瑟地颤抖,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写出了一片萧飒悲凉的秋景,造成一种凄清衰颓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戚。我们可以想象,昏鸦尚能有老树可归,而游子却漂泊无着,有家难归,其间该是何等的悲苦与无奈啊!接下来,眼前呈现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依稀袅起炊烟的农家小院。这种有人家安居其间的田园小景是那样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致。这一切,不能不令浪迹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在这里,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

第二幅画里,我们可以看到,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却骑着一匹延滞归期的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远方踽踽而行。此时,夕阳正西沉,撒下凄冷的斜晖,本是鸟禽回巢、羊牛回圈、人儿归家的团圆时刻,而游子却仍是“断肠人在天涯”,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漂泊他乡的游子面对如此萧瑟凄凉的景象,怎能不悲从中来,怎能不撕心裂肺,怎能不柔肠寸断!一颗漂泊羁旅的游子心在秋风中鲜血淋淋……

马致远就是以这样一支极为简短的小曲,表达了难以尽述的内蕴,形象地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给人以震撼人心的艺术感受。

四、冬季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舟雪。

〖译文〗
连绵的群山不见鸟的飞影,
所有的路上难寻人的行踪。
一条孤单的小船上,
有一位披蓑戴笠的渔翁,
独自在风雪寒冷的江上钓鱼。

〖点评〗
此诗用白描手法,真实地再现了一个幽静寒冷、纯洁寂静的自然景象,抒发了
诗人政治上失意的郁闷和苦恼。

兵车行 ·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千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怨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译 文
车辆隆隆响,战马萧萧鸣,出征士兵弓箭各自佩在腰。爷娘妻子儿女奔跑来相送,尘埃飞扬不见咸阳桥。拦在路上牵着士兵衣服顿脚哭,哭声直上天空冲云霄。
路旁经过的人问出征士兵怎么样,出征士兵只是说按名册征兵很频繁。有的人十五岁到黄河以北去戍守,有的人四十岁到西部边疆去种田。去时里长给有的壮丁裹头巾,他们回时已经白头还要去守边。边疆无数士兵流血形成了海水,武皇开拓边疆的念头还没停止。您没听说汉家华山以东两百州,百千村落长满了草木。即使有健壮的妇女手拿锄犁耕种,田土里的庄稼也长得没有东西行列。况且秦地的士兵又能够苦战,被驱使去作战与鸡狗没有分别。尽管长辈有疑问,服役的人们怎敢伸诉怨恨?就象今年冬天,还没有停止征调函谷关以西的士兵。县官紧急地催逼百姓交租税,租税从哪里出?如果确实知道生男孩是坏事情,反而不如生女孩好。生下女孩还能够嫁给近邻,生下男孩死于沙场埋没在荒草间。
您没有看见,青海的边上,自古以来战死士兵的白骨没人掩埋。新鬼烦恼地怨恨旧鬼哭泣,天阴雨湿时众鬼啾啾地喊叫。

㈣ 杨万里《春日绝句》

《春日绝句》
杨万里

日落碧簪外,人行红雨中。
幽人诗酒里,又是一春风。

㈤ 春日杨万里带着拼音的古诗

chūn rì zhū xī
春 日(朱 熹) (宋)
shâng rì xún fāng sì shuǐ bīn,wú biān guāng jǐng yī shí xīn
胜 日 寻 芳 泗 水 滨,无 边专 光 景 一 时属 新 。
děng xián shí dã dōng fēng miàn,wàn zǐ qiān hïng zǒng shì chūn
等 闲 识 得 东 风 面, 万 紫 千 红 总 是 春 。

㈥ 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春日,题林安邸

《小池》南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专有蜻蜓立上头。

《晓属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南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春日》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题临安邸》宋代诗人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四首诗都是属于七言绝句。

诗词鉴赏中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译文: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独怆然而涕下。

(2)赏析: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译文:烟雾笼罩着水面,月光笼罩着沙岸,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酒楼里的人们还在寻欢作乐,那些卖笑的歌女浑然不知亡国之痛,隔江还唱《后庭花》。

(2)赏析: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咏蝉》)

(1)译文: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与那些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蝉儿栖身高处,声音自然会传得很远,这并不是借助秋风的飞传。

(2)赏析: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1)译文:而陶潜《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无意见南山。山间雾气夕阳好,飞鸟结伴把巢还。此中当自有真意,要辩论已忘言

(2)赏析: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5、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1)译文:漆黑的夜晚,一盏渔灯闪现在河面上,那盏渔灯的光亮就像萤火虫似的,静静地映在河面上。一阵微风吹来,河面漾起层层细浪,原来像萤火虫那样的一点光亮散开了,变成了无数颗星星,在河面闪动。

(2)赏析: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6、以动衬静: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静态。

7、乐景写哀: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践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8、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9、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乱来讽喻当朝。

㈧ 古诗春日万里带着拼音的古诗全文

【全文】

春日 杨万里

chūn rìyángwànlǐ

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

yuǎnmùsuítiānqù,xié yángzhuó shùmíng

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

quǎnzhīhéchùfèi,rénzàibànshānxíng

【赏析】

“随”字写诗人远望春天的天空、原野,将满目春意尽情写出;同时表现了诗人愉悦、自得之情。“着”字写斜阳照山树,既表现了树之英姿,又写出残阳之烈,使日与树互相映衬。天空高远,山树郁郁葱葱,夕阳光辉灿烂,是为静景;犬吠声洪亮,人行半山中,是为动景;既表现了春意盎然,又表现了人行之精神倍增。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二十四年(1154)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调零陵丞。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称为“诚斋体”。代表作品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宿新市徐公店》、《闲居初夏午睡起》、《新柳》、《舟过安仁》等。

㈨ 雾气因山见,春日六绝句其三。这首诗怎么翻译

春日六绝句

【宋】杨万里

其一

日落碧簪外,人行红雨中。

幽人诗酒里,又是一春风。

其二

远目随天去,斜阳著树明。

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

其三

雾气因山见,波痕到岸消。

诗人元自懒,物色故相撩。

其四

春醉非关酒,郊行不问涂。

青天何处了,白鸟入空无。

其五

江水夜韶乐,海棠春贵妃。

殷懃向春道,莫遣一花飞。

其六

春色有情意,挑花生暮寒。

只应催客子,不遣立江干。

【题解】

五言绝句。押萧韵。

【诗意】

其三

氤氲的雾气依凭远远的青山而显现,

水面上波浪的痕迹直到岸边才消失。

我这个诗人元本就是太慵懒了啊,

这美丽的景色本就撩乱了我的心。

【注释】

1、雾气:云雾;水蒸气。《管子·轻重己》:“宜藏而不藏,雾气阳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夷水》:“大溪南北夹岸,有温泉对注,夏煖冬热,上常有雾气。”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七·山市》:“文登昆嵛山有山市,恒在清晨。遥望之,山化为海,惟露一岛。岛外悉波涛弥漫,舟船往来,山下人但觉在雾气中。”王愿坚《七根火柴》:“(战士们)围着这熊熊的野火谈笑着,湿透的衣服上冒着一层雾气。”

2、因山:语出晋左思《三都赋》:“至乎临谷为塞,因山为障。峻岨塍埒长城,豁险吞若巨防。”

3、波痕:浅海、河湖的一种小型地形特征,由尖波峰、圆波谷,坡度对称组成连绵波浪状。

4、诗人:这里是作者杨万里自称。

(1)指《诗经》的作者。《楚辞·九辩》:“窃慕诗人之遗风兮,愿托志乎素餐。”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七:“范鲁 戒子孙诗,其略曰:‘……《相鼠》尚有礼,宜鉴诗人刺。’”

(2)写诗的作家。汉扬雄《法言·吾子》:“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唐白居易《马上作》诗:“吴中多诗人,亦不少酒酤。”明黄淳耀《马巽甫〈游横山记〉序》:“昔陶徵士作《桃花源记》,后世诗人如摩诘、昌黎、梦得、圣俞诸公,皆形之咏歌,以为神仙。”孙犁《秀露集·关于诗》:“这包括诗人的‘志’,即思想或见解。”

5、元自:犹言原本,本来。唐杜甫《伤春》诗之二:“鬓毛元自白,泪点向来垂。”明李贽《史纲评要·南宋纪·高宗》:“金人元自识人。”

6、物色:景色;景象。

(1)牲畜的毛色。《礼记·月令》:“(孟秋之月)乃命宰祝,循行牺牲,视全具,案刍豢,瞻肥瘠,察物色。”陈澔集说:“物色或騂或黝。”明张宁《方洲杂言》:“文帝初耕藉田时,借牛于田家。既终亩,二耕叟互错认牛,喧閧不已。帝召问之曰:‘父老何自错?牛物色奈何?’”

(2)物体的颜色。《金史·仆散忠义传》:“时昏雾四塞,跬步莫睹物色。”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一·绿沉》:“盖有物色之深者为绿沉也。”洪深《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篇二:“白色照在屋面,有些光被吸收而有些光被反射时,所反射的‘色光’就是‘物色’。”

(3)形状;形貌。《西京杂记》卷二:“高帝既作新丰,并移旧社,衢巷、栋宇,物色惟旧。士女老幼相携路首,各知其室;放犬羊鸡鸭于通涂,亦竟识其家。”《后汉书·逸民传·严光》:“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李贤注:“以其形貌求之。”《新唐书·忠义传中·颜春卿》:“尝送徒于州,亡其籍,至廷,口记物色,凡千人,无所差。”

(4)景色;景象。南朝宋鲍照《秋日示休上人》诗:“物色延暮思,霜露逼朝荣。”宋苏舜钦《寄王几道同年》诗:“新安道中物色佳,山昏云澹晚雨斜。”明高启《宣和所题画》诗:“那知回首宣和殿,物色凄凉与画同。”鲁迅《坟·摩罗诗力说》:“乃戍高加索,见其地之物色,诗益雄美。”

(5)用品;物品。《南史·刘孝绰传》:“少孤,宅近僧寺,孝绰许,适见黄卧具,孝绰谓僧物色也,抚手笑。”《朱子语类》卷十六:“如一个好物色到面前,真个是好,也须道是好。”《宣和遗事》后集:“所贡物色,尽取之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回:“房里多是要紧文书物色,你敢乱动么!”

(6)访求;寻找;挑选。汉刘向《列仙传·关令尹喜》:“老子西游,先见其气,知有真人当过,物色而遮之,果得老子。”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上:“令臣搜访诗人,臣已物色得数人。”《明史·韩林儿传》:“福通物色林儿,得诸砀山夹河,迎至亳,僭称皇帝。”张重光《坐写字间的人》一:“他叫章湘,和我一样是半年前从基层物色到局宣传处的。”

(7)引申指搜捕。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经北舰十馀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清钱谦益《读杜小笺》上:“然隆准之子孙,千人亦见,其能免于逆胡之物色乎?”

(8)端详;辨认。宋无名氏《李师师外传》:“帝于灯下凝睇物色之,幽姿逸韵,闪烁惊眸。”清宣鼎《夜雨秋灯录·东邻墓》:“捕惊醒……驾轻舠,破浪南下,适遇,见其两足尖搭舵后,屹如山峙,详加物色,宛与梦符。”

(9)犹物性。唐杜甫《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会希全物色,时放倚梧桐。”浦起龙心解:“犹庄子言使得全其天年。”唐孟郊《与韩愈李翱张籍话别》诗:“物色岂知异,人心故将违。”

(10)标志。明王济《君子堂日询手镜》:“由贵陆行往宾州,必经大龙山,非冯氏之车则不敢行,车上有小旗为物色。”

【作者】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调赣州司户参军。历永州零陵丞、知隆兴府奉新县。孝宗乾道六年(1170)召为国子博士(本集卷一三三《国子博士告词》注),迁太常博士、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淳熙六年(1179)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同上书《广东提举告词》注),寻除本路提点刑狱。召为尚左郎官。十二年(1185)以地震应诏上书,擢东宫侍读。十四年(1187)迁秘书少监(同上书《秘书少监告词》注)。十五年(1188)因上疏驳洪迈太庙高宗室配飨议,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绍熙元年(1190)兼实录院检讨官,会孝宗日历成,宰臣令他人为序,遂以失职丐去,出为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因论江南行铁钱不便,忤宰相意,改知赣州,未赴。宁宗即位,屡召屡辞。庆元五年(1199)致仕(同上书《通议大夫宝文阁待制致仕告词》注)。开禧二年(1206)卒,年八十。谥文节(《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有《诚斋集》、《易传》等传世。事见其子长孺撰墓志(清乾隆刊《杨文节公文集》卷末附)。《宋史》卷四三三有传。杨万里诗42卷辞操1卷,以宋端平间刊本(原书藏日本东京宫内厅书陵部)为底本。校以宋淳熙、绍熙间递刻之《诚斋先生江湖集十四卷荆溪集十卷西归集四卷南海集八卷江西道院集五卷朝天续集八卷退休集十四卷》(简称宋递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原该共63卷,今残存60卷)、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诚斋集》(简称四库本)。参校明末毛氏汲古阁钞本《诚斋集》(简称汲古阁本,今藏上海图书馆)、清乾隆六十年吉水杨氏带经轩刊《杨文节公诗集》(简称杨本)。另从诸书辑得之集外诗,编为第44卷。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