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匈帝国名言
Ⅰ 一战初同盟国成员意大利为什么加入协约国作战
1,意大利当初参加同盟国也是三心两意的。一战爆发后,意大利首鼠两端,待价而沽。奥匈帝国在决定对塞尔维亚宣战前正式征询过德意两个盟国。相对于德国毫无保留地对盟友的支持。意大利的回答则显得投机而且怯懦:意大利援引使它免于军事行动的防御条款而让自己置身事外,保持“中立”。当奥匈帝国在东线遭到沙俄的重创,博士德国不得不从激烈鏖战中的西线抽调宝贵的兵力去支援奥军,以免沙俄冲过喀尔巴阡山隘口去扫荡匈牙利平原。几乎就在同时,奥匈帝国在巴尔战场对塞尔维亚的又一次轻率的战役也遭到彻头彻尾的失败。面对外强中干,屡战屡败的布头帝国。意大利开始蠢蠢欲动,不再想保持中立了。
2,意大利要求得到奥匈帝国领土中的的里雅斯特,整个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的亚得里亚海沿海区域。德国主张部分满足意大利的要求,哪怕是把的里雅斯特割让给它,以换取意大利至少保持“中立”。但奥匈帝国即使在德国的压力下也拒绝了意大利的领土要求。而协约国为了争取意大利,在给予意大利奥匈帝国领土问题要“慷慨”得多:不仅明确答应意大利可以取得的里雅斯特,阜姆,伊斯特拉和达尔马提亚,还把主要是希腊人聚居的多德卡尼斯群岛也许给意大利。还同意意大利战后可以扩大其非洲殖民地并可以参与瓜分土耳其的领土。而意大利为了重温把地中海变成内湖的罗马帝国迷梦,居然相信了协约国的空头支票,把人家的这一碗米汤高高兴兴地喝了下去。于是在1915年4月意大利在罗马和协约国签署了《伦敦条约》,规定意大利在签约后1个月对同盟国宣战。1915年5月23日,意大利对奥匈帝国宣战。出于对德国的惧怕,意大利没有对德国宣战。只有在1916年8月28日,在意大利觉得更加安全的,不怕德国报复了,它才对德国宣战。
当然意大利参战后变现很水:忙没帮上,乱倒没少添。财政枯竭,使它成为协约国的的经济负担。尚未从1912年利比亚战争中恢复过来的意大利军队装备低劣,缺乏训练。阿尔卑斯山和波河前线一败涂地:宣战时意大利陆军总兵力不过87万。而仅到1916年底,意军就伤亡70万。海军依靠英国千里迢迢运来的宝贵燃料,才勉强应付。后来要不是日本派来海军特遣舰队到地中海接手护航任务,再加上法国海军帮忙,才把奥匈帝国那支小规模海军封闭在亚得里亚海湾中。
据说当年威廉二世通报佛兰肯豪森和鲁登道夫意大利终于背盟的时候,鲁登道夫说了那句名言:陛下,如果意大利作为我们的盟国参战,我需要您给我80个师保护它,如果作为敌人和我们作战,我只需要40个师就可以打垮它。
Ⅱ 求千元左右的4.3寸智能手机,电池要耐用一些,手机质量要好一些,性价比稍好一些的,求高手指点
战争资料3479人阅读
隐藏>>
年
3
个月,战火席卷欧、亚、非三大洲,参战国家地区达
34
个,
受战祸波及的人口达
15
亿以上,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
75%
。双方
动员的兵力达
889
个师,共计
7400
万人,共有
840
万人阵亡,另
有
2100
万人受伤。
普法战争
普鲁
士为了统
一德国并与
法国争夺欧
洲大陆霸
权,于是在
1870
年
-1871
年与法国爆发普法战争。这场战争以法国大败,
普鲁士大获全胜,建立德意志帝国告终。而普法停战的和约极其
苛刻,和约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予德国,并赔款
50
亿法
郎。结果使德法两国结怨,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互立阵营
普法战争后,普鲁士首相俾斯麦担心法国报复,因此他采取结盟
政策,围堵法国。他本来使德国与奥匈帝国及俄国结成“三皇同盟”,
可是后来俄国在
1878
年的柏林会议上,
因巴尔干半岛问题,
与奥匈帝
国发生利益冲突。
德国最终在
1879
年选择了奥匈帝国作为盟友,
与奥
匈帝国缔结秘密的德奥联盟。此外,俾斯麦转而与因为与法国在殖民
地事务上发生冲突,
在
1881
年争夺北非突尼斯失败而与面临孤立的意
大利结盟。因此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与意大利王国三国缔结“三国
同盟”。
俄国得知德奥两国签订了“德奥同盟”后,俄国十分愤怒。但俾
斯麦是一个老练的政治家。
为了保持与俄国的良好关系,
于
1887
年与
俄国签订了“再保条约”。可是当俾斯麦在
1890
年下台后,德皇威廉
二世任由条约终止。而法国方面,则在法国财务支持俄国工业化后,
在
1892
年与俄国结盟。是为“法俄同盟”。
而英国则在
1904
年与法国签订“挚诚协议”。这协议并不是军事
同盟。这是一项解决两国有关殖民地纠纷的协议。在法国的怂恿下,
英、
俄双方终于在
1907
年结束他们的殖民地纠纷,
签订
“英俄谅解”
。
同年,法国、英国和俄国因受到德国在奥斯曼帝国的力量威胁,组成
“三国协约”。
欧洲从此分为两大阵营,因此只要有任何风吹草动,都有演
变为世界大战的可能,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因为奥匈帝国皇储—
—斐迪南大公被暗杀而引起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大事记
1914
年
6
月:斐迪南王子被杀。
1914
年
7
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发起战争。
1914
年
8
月:德国向俄、法宣战并入侵比利时。英国向奥匈帝国
和德国宣战。
1914
年
9
月:马恩河战役。
1914
年
11
月:土耳其加入同盟国
1915
年
5
月:意大利加入协约国。
1915
年
10
月:保加利亚加入同盟国
1916
年
3
月:葡萄牙加入协约国。
1917
年
11
月
7
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俄国宣布
退出大战。
1917
年
4
月:美国参战。
1918
年
3
月:俄、德国签约停战。
1918
年
9
月:协约国开始最后的进攻。
1918
年
11
月:德国签约停火,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协约国士兵的阵亡:
5
,
497
,
600
〃
中国:
5000
同盟国士兵的阵亡:
3
,
382
,
500
大战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时间长达
4
年零
3
个月,在这次战争中,参加国家多达
30
多个,约
15
亿人口,
占当时世界人口的总数的
67%
。按当时的美元计算,参战国直接经济
损失高达
1805
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也达
1516
亿美元。战争主要发
生在欧洲,有人估计,欧洲的工业生产水平至少倒退了
8
年。
古今战争次数统计
从古到今,
世界上究竟发生过多少次战争,
大致有以下几种统计数据:
据不完全统计,在有记载的5560年的人类历史上,共发生过大小
战争14531次,平均每年2.6次。从1740年到1974年的2
34年中,共发生过366次,平均每年1.6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的37年中,包括现在仍在进行着的,就有87次之多,平均每年2.3
次。其间,29次在亚洲,26次在中近东和北非,17次在中、南部非
洲,10次在中南美洲,5次在欧洲。
据瑞典、印度学者统计,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1964年这5
164年中,世界上共发生战争14513次,只有329年是和平的。
这些战争给人类造成了严重灾难,使36.4亿人丧生。损失的财富折合
成黄金可以铺一条宽150公里、厚10米、环绕地球一周的金带。
据前苏联学者统计,从公元前1496年到公元1861年这335
7年间,人类有3130年在打仗,只有227年是和平的。
据匈牙利一位教授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年里,世界上爆发
470余起局部战争。在世界范围内,无任何战争的日子只有26天。
据美联社调查报告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爆发了大约300
场局部战争,大约有1000万人死于战火。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参战国参战兵力及减员率
美国:参战兵力1400万人,减员(指阵亡、伤员、失踪,以下同)
人数1070364人,减员率7.6%。其中阵亡占25%,伤员占6
1%,失踪占14%。
英国:参战兵力1200万人,减员人数1233796人,减员率
10.3%。其中阵亡占28%,伤员占38%,失踪占34%。
前苏联:参战兵力2200万人,减员人数12000000人,减
员率52.2%。
德国:参战兵力1700万人,减员人数9900000人,减员率
58.2%。其中阵亡占21%,伤员占50%,失踪占29%。
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
第二次世界大战共有5700多万人死亡。其中:
前苏联:死亡2060万人,是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
被纳粹军队俘虏的前苏联士兵575万人中有330万人死于战
俘营。
波兰:死亡600万人,是受纳粹摧残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仅奥
斯威辛等三个集中营被杀害的就有290万犹太人。
德国:死亡730万人,其中有士兵370万人。
法国:死亡81万人;南斯拉夫:死亡170万人;美国:死亡
38万人;匈牙利:死亡42万人;意大利:死亡33万人,罗马尼
亚:死亡37万人;荷兰:死亡21万人;希腊:死亡16万人;芬
兰:死亡8.4万人;保加利亚:死亡2万人;挪威:死亡1万人。
此外,欧洲各国被希特勒分子杀害的犹太人和其他人种有500万~
600万人;吉卜赛人被杀害50万人。
在亚洲战场,中国:死亡1200万人;日本:死亡180万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分享到: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复制 预览 普通尺寸(450*500pix)较大尺寸(630*500pix)你可能喜欢战争成语 战争灾难 拒绝战争 抗美援朝战争 战争名言 抗日战争资料 文学作品 鸦片战争资料
©2013 Bai 使用战争资料3479人阅读
隐藏>>
年
3
个月,战火席卷欧、亚、非三大洲,参战国家地区达
34
个,
受战祸波及的人口达
15
亿以上,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
75%
。双方
动员的兵力达
889
个师,共计
7400
万人,共有
840
万人阵亡,另
有
2100
万人受伤。
普法战争
普鲁
士为了统
一德国并与
法国争夺欧
洲大陆霸
权,于是在
1870
年
-1871
年与法国爆发普法战争。这场战争以法国大败,
普鲁士大获全胜,建立德意志帝国告终。而普法停战的和约极其
苛刻,和约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予德国,并赔款
50
亿法
郎。结果使德法两国结怨,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互立阵营
普法战争后,普鲁士首相俾斯麦担心法国报复,因此他采取结盟
政策,围堵法国。他本来使德国与奥匈帝国及俄国结成“三皇同盟”,
可是后来俄国在
1878
年的柏林会议上,
因巴尔干半岛问题,
与奥匈帝
国发生利益冲突。
德国最终在
1879
年选择了奥匈帝国作为盟友,
与奥
匈帝国缔结秘密的德奥联盟。此外,俾斯麦转而与因为与法国在殖民
地事务上发生冲突,
在
1881
年争夺北非突尼斯失败而与面临孤立的意
大利结盟。因此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与意大利王国三国缔结“三国
同盟”。
俄国得知德奥两国签订了“德奥同盟”后,俄国十分愤怒。但俾
斯麦是一个老练的政治家。
为了保持与俄国的良好关系,
于
1887
年与
俄国签订了“再保条约”。可是当俾斯麦在
1890
年下台后,德皇威廉
二世任由条约终止。而法国方面,则在法国财务支持俄国工业化后,
在
1892
年与俄国结盟。是为“法俄同盟”。
而英国则在
1904
年与法国签订“挚诚协议”。这协议并不是军事
同盟。这是一项解决两国有关殖民地纠纷的协议。在法国的怂恿下,
英、
俄双方终于在
1907
年结束他们的殖民地纠纷,
签订
“英俄谅解”
。
同年,法国、英国和俄国因受到德国在奥斯曼帝国的力量威胁,组成
“三国协约”。
欧洲从此分为两大阵营,因此只要有任何风吹草动,都有演
变为世界大战的可能,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因为奥匈帝国皇储—
—斐迪南大公被暗杀而引起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大事记
1914
年
6
月:斐迪南王子被杀。
1914
年
7
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发起战争。
1914
年
8
月:德国向俄、法宣战并入侵比利时。英国向奥匈帝国
和德国宣战。
1914
年
9
月:马恩河战役。
1914
年
11
月:土耳其加入同盟国
1915
年
5
月:意大利加入协约国。
1915
年
10
月:保加利亚加入同盟国
1916
年
3
月:葡萄牙加入协约国。
1917
年
11
月
7
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俄国宣布
退出大战。
1917
年
4
月:美国参战。
1918
年
3
月:俄、德国签约停战。
1918
年
9
月:协约国开始最后的进攻。
1918
年
11
月:德国签约停火,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协约国士兵的阵亡:
5
,
497
,
600
〃
中国:
5000
同盟国士兵的阵亡:
3
,
382
,
500
大战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时间长达
4
年零
3
个月,在这次战争中,参加国家多达
30
多个,约
15
亿人口,
占当时世界人口的总数的
67%
。按当时的美元计算,参战国直接经济
损失高达
1805
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也达
1516
亿美元。战争主要发
生在欧洲,有人估计,欧洲的工业生产水平至少倒退了
8
年。
古今战争次数统计
从古到今,
世界上究竟发生过多少次战争,
大致有以下几种统计数据:
据不完全统计,在有记载的5560年的人类历史上,共发生过大小
战争14531次,平均每年2.6次。从1740年到1974年的2
34年中,共发生过366次,平均每年1.6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的37年中,包括现在仍在进行着的,就有87次之多,平均每年2.3
次。其间,29次在亚洲,26次在中近东和北非,17次在中、南部非
洲,10次在中南美洲,5次在欧洲。
据瑞典、印度学者统计,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1964年这5
164年中,世界上共发生战争14513次,只有329年是和平的。
这些战争给人类造成了严重灾难,使36.4亿人丧生。损失的财富折合
成黄金可以铺一条宽150公里、厚10米、环绕地球一周的金带。
据前苏联学者统计,从公元前1496年到公元1861年这335
7年间,人类有3130年在打仗,只有227年是和平的。
据匈牙利一位教授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年里,世界上爆发
470余起局部战争。在世界范围内,无任何战争的日子只有26天。
据美联社调查报告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爆发了大约300
场局部战争,大约有1000万人死于战火。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参战国参战兵力及减员率
美国:参战兵力1400万人,减员(指阵亡、伤员、失踪,以下同)
人数1070364人,减员率7.6%。其中阵亡占25%,伤员占6
1%,失踪占14%。
英国:参战兵力1200万人,减员人数1233796人,减员率
10.3%。其中阵亡占28%,伤员占38%,失踪占34%。
前苏联:参战兵力2200万人,减员人数12000000人,减
员率52.2%。
德国:参战兵力1700万人,减员人数9900000人,减员率
58.2%。其中阵亡占21%,伤员占50%,失踪占29%。
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
第二次世界大战共有5700多万人死亡。其中:
前苏联:死亡2060万人,是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
被纳粹军队俘虏的前苏联士兵575万人中有330万人死于战
俘营。
波兰:死亡600万人,是受纳粹摧残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仅奥
斯威辛等三个集中营被杀害的就有290万犹太人。
德国:死亡730万人,其中有士兵370万人。
法国:死亡81万人;南斯拉夫:死亡170万人;美国:死亡
38万人;匈牙利:死亡42万人;意大利:死亡33万人,罗马尼
亚:死亡37万人;荷兰:死亡21万人;希腊:死亡16万人;芬
兰:死亡8.4万人;保加利亚:死亡2万人;挪威:死亡1万人。
此外,欧洲各国被希特勒分子杀害的犹太人和其他人种有500万~
600万人;吉卜赛人被杀害50万人。
在亚洲战场,中国:死亡1200万人;日本:死亡180万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分享到: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复制 预览 普通尺寸(450*500pix)较大尺寸(630*500pix)你可能喜欢战争成语 战争灾难 拒绝战争 抗美援朝战争 战争名言 抗日战争资料 文学作品 鸦片战争资料©2013 Bai 使用
Ⅲ 古人读书积累的名言名句
一、书以陶性情,诗以养静观。
出自:〔中〕郭沫若《潮汐集·有赠》
介绍:郭沫若(1892一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 、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 。
二、读书是一种享受,创作尽管有它的一切烦恼,仍然是一种莫大享受。
出自:〔瑞典〕斯特林堡《女仆的儿子》
介绍:奥古斯特·斯特林堡(1849—1912),瑞典作家,瑞典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瑞典的国宝,世界现代戏剧之父。
三、我们需要的书,应该是一把能击破我们心中冰海的利斧。
介绍:弗兰兹·卡夫卡,生活于奥匈帝国(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组成的政合国)统治下的捷克德语小说家,本职为保险业职员。主要作品有小说《审判》、《城堡》、《变形记》等。
四、学问是经验的积累,才能是刻苦的忍耐。
出自:〔中〕茅盾《虹》
介绍: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五、书是要会读的。一切书都不会告诉你现成的公式或是什么秘诀——例如成功秘诀,学成文豪的秘诀。一切书都是为着帮助你思想,而不是为着代替你思想而写的。
出自:〔中〕瞿秋白《关于高尔基的书》
介绍: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1935年6月18日),本名双,后改瞿爽、瞿霜,字秋白 ,生于江苏常州。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Ⅳ 关于细节的名人名言
关于细节的名人名言:
1、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回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答张瑞敏
2、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卢瑞华
2、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戴维帕卡德(惠普创始人)
4、细节不是“细枝末节”,而是用心,是一种认真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汪中求
5、做企业,赢在细节,输在格局。关键是处理好埋头拉车和抬头看路的矛盾不容易,我的观点是做任何事情要顺势而为,不要强求,不要蛮干。顺了,自然就成了。——马云
6、最聪明的人设计出来的最伟大的计划,执行的时候还是必须从小处着手,整个计划的成败就取决于这些细节。——西点军校前校长潘莫
7、细节在于观察,成功在于积累。——爱默生
8、不放过任何细节。——松下幸之助
Ⅳ 关于中国战争的名言
我们老师也留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
事件:
1914年6月 斐迪南大公遇刺,点燃了战争的导火索。
1914年7月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1914年8月 德国向俄、法宣战并入侵比利时。英国向奥匈帝国和德国宣战。
1914年11月 土耳其加入同盟国
1915年5月 意大利加入协约国。
1915年10月 保加利亚加入同盟国
1916年3月 葡萄牙加入协约国。
1917年2月 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因而退出大战。
1917年4月 美国参战。
1918年3月 俄、德国签约停战。
1918年9月 协约国开始最后的进攻。
1918年11月 德国签约停火,大战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8月15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轴心国( 及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参加国家:
法西斯国家:
德国、意大利、日本、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芬兰、斯洛伐克、克罗地亚、伪满洲国、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维希法国、泰国、自由印度临时政府。
西班牙没有直接参战,只是派遣了所谓“蓝色师团”的仆从军帮助德军。
反法西斯国家:
美国、英国、苏联、中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哥斯达黎加、古巴、捷克斯洛伐克、多米尼加共和国、萨尔瓦多、希腊、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卢森堡、荷兰、新西兰、尼加拉瓜、挪威、巴拿马、波兰、南非联邦、南斯拉夫、墨西哥、菲律宾、阿比西尼亚(即今埃塞俄比亚)、伊拉克、巴西、玻利维亚、伊朗、哥伦比亚、利比里亚、法国(1940年6月法国沦亡后称自由法国)、厄瓜多尔、秘鲁、智利、巴拉圭、委内瑞拉、乌拉圭、土耳其、埃及、沙特阿拉伯、叙利亚、黎巴嫩。
抗日战争
中国抗日战争,日本称其为日华战争,西方国家多数称其为第二次中日战争(把甲午战争称为“第一次中日战争”),是指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开始,由日本帝国入侵中华民国引发的战争,主战场在中国大陆,两国军队鏖战八年,至1945年9月2日,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
美伊战争
伊拉克战争又称美伊战争,是美国因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疑似)而发动的全面战争,共有4国参与作战,有评论认为其可视为第二次海湾战争,但具体分析可发现其不可称为“海湾二战”。而最后美国尚未发现传说中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2010年8月3日,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表示,8月底美国部队在伊拉克的作战行动将如约结束。驻伊美军8月31日结束作战任务。美国从2003年3月20日入侵伊拉克到2010年8月撤出全部战斗部队,历经7年零5个月。
海湾战争
海湾战争,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局部战争。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推翻科威特政府并宣布吞并科威特。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取得联合国授权后,于1991年1月16日开始对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内的伊拉克军队发动军事进攻,主要战斗包括历时42天的空袭、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带展开的历时100小时的陆战。多国部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伊拉克最终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
董存瑞
25日凌晨,天还没亮,阵地上一片寂静。战士们焦急地等待着总攻的信号。随着三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共军强大的炮火,把苔山上的敌人火力全给压住了。在硝烟弥漫、烈火滚滚中,苔山顶峰的砖塔,被共军的大炮轰倒了,炮楼也被打掉了,不一会儿,胜利的红旗就插上了苔山的顶峰。5时25分,命令下达,董存瑞所在的六连担任主攻,从城东北向隆化中学外围工事运动。国军的机枪严密封锁着他们前进的道路。六连火力组、突击组、爆破组、支援组互相配合,很快地攻破了隆化中学东北面的旧衙门碉堡群。董存瑞带领爆破组连续爆破了敌人4个炮楼、5个碉堡,胜利地完成了扫清隆化中学外围工事的任务。 下午3点30分,第二次总攻开始。六连向隆化中学发起冲锋。突然,敌人的机枪像暴雨般横扫过来,把战士们压在一条土坡下面,抬不起头来。原来,这是隆化中学东北角横跨旱河的一座桥上喷出来的6条火舌。狡猾的敌人,在桥上修了一个伪装得十分巧妙的暗堡,拦住了我军冲锋的道路。这时,董存瑞和战友们纷纷向连长请战,要求把这座桥型暗堡炸掉。白副连长命令董存瑞去炸碉堡。董存瑞挟起炸药包,弯着腰冲了出去。在郅顺义火力掩护下,他一会儿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借着郅顺义扔出的手榴弹的烟雾,站起来一阵猛跑。桥型暗堡里,国军的机枪越打越紧,子弹带着尖利的啸声,从他的耳边掠过。只见他猛然爬起来,一阵快跑跳进旱河沟里,进入了国军的火力死角。他的腿受了伤,鲜血直流。他抱着炸药包迅速猛冲到桥下。这桥离地面有一人多高,两旁是砖石砌的,没沟、没棱,哪儿也没有安放炸药包的地方。如果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着暗堡,河床上又找不到任何东西代替火药支架。突然,身后响起了嘹亮的冲锋号声,总攻的时间到了。董存瑞毅然用身体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了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董存瑞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扫清了前进的障碍。此时,他年仅19岁。
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所在营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连续组织3次爆破均未奏效。时近拂晓,如不能迅速消灭敌中心火力点,夺取零号阵地,将贻误整个战机。关键时刻,时任某部6连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他在决心书上写道:“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入党。”当即被任命为第6班班长。他带领2名战士勇敢机智地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正在这时,黄继光、吴三羊和肖登良冲了上去。他们三个人交替掩护爆破,很快炸掉了三个小地堡,只剩下最后一个大地堡了。这时,吴三羊牺牲了,肖登良也重伤后奄奄一息。指导员在敌照明弹的光亮上看见只剩黄继光一个人带着伤在运动时,连忙爬过来用机枪掩护黄继光。黄继光拖着受伤的腿,慢慢爬到地堡前,然后奋力投出一颗手雷。不料这个大地堡很坚固,手雷爆炸后只炸塌了地堡的小小一角。敌人的机枪依然疯狂喷吐着火舌。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毫无畏惧,忍着伤痛,迅速抵近敌中心火力点,连投几枚手雷,敌机枪顿时停止了射击。当部队趁势发起冲击时,残存在堡内的机枪又突然疯狂扫射,攻击部队再次受阻。这时他多处负伤,弹药用尽。为了战斗的胜利,他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他突然奋力扑了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全歼守敌两个营。.
相和歌辞•从军行二首 唐•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十面埋伏,刀光剑影
这是我整理的,就差名言了
Ⅵ 奥地利有什么哲学家吗
1、觉得有趣的是,一楼的答案有点眼熟。仔细一看发现,原来一楼把我在某个版问题上的答案直接粘贴权了过来,只不过那个问题和楼主这个问题是不一样的。
2、要问奥地利有什么哲学家,似乎首先需要理一下奥地利的历史。一战前的奥地利是属于奥匈帝国的,那时候它的思想家是很多的。所以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没必要局限于现在世界地图上奥地利的疆界。
3、奥地利的哲学家有很多,这里列举几个吧。(1)比较出名的,有恩斯特·马赫,维特根斯坦,等人。(2)弗洛伊德,它也是很著名的奥地利人,通常认为他是心理学家,但他的心理学是开创性质的,所以也可以认为他是一个哲学家。(3)二十世纪有个著名的以“维也纳学派”为核心的逻辑实证主义的哲学学派,其中比较著名的是石里克(出生在德国,死在奥地利)。(4)卡尔·波普尔,“科学否证论”是它的代表科学哲学学说。
4、当然了,并不是所有哲学家都是很出名的,而出名的也未必是好哲学家。所以应该相信,奥地利还有很多无名的哲学家。
Ⅶ 单机游戏玩不成.
狙击精英V2和热血无赖是DX10/DX11游戏所以在缺少DLL文件的情况下只安装DX9应该是没用的。去下个DX11吧(前提是系统为Windows vista以上)
Ⅷ 求有关坚持的,哲理故事,名言……
有关坚持的哲理故事
来北京闯荡的女孩
一个女孩,高中毕业后,只身一人来到北京闯荡。18岁的她,没有像样的文凭,自然在北京也就找不到什么好的工作。好不容易托老乡找到了一家小店,在那里做打字员,一个月400元,包吃、住的地方离得不算太远,骑自行车40分钟的样子,是和几个老乡一起住在一间地下室,一张床铺一晚8元。
除了打字外,她几乎没什么别的事做。她从家里带来的书还是高中念的英语书。没事就拿出来翻。书的边上都起卷了。她闭着眼睛从书的最后都能背到最前一页。就这样,她攒了一年的钱,终于够上个英文班。同屋的老乡笑话她,“你这么学根本是没有用的。有多少人是科班出身?公司里的人又不是傻子,放着科班出身的毕业生不要,要你?”她什么也不说,只是笑笑。
她一边打工,一边上学。六年中,工作换了很多个,待遇越来越高了,开始400元,接着是600元,不久800元,跟着1200元,然后升到1500元,她的英文也由一级提高到二级、继而三级,最后是四级和六级的证书也拿到了手,并且已经能和老外交流了。最近,她又换了工作,在一家外企,月薪6000元。她搬出了从前住的那个地方,与另一个女孩合租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不久,她认识了一个和她公司有着业务来往的部门主管,小伙子也是外地人,毕业后独自留在北京打工。
后来,他们结婚了,并买了自己的房子。
她那天上街碰到了曾经和她一起住在地下室的老乡———老乡还是住在那里,老乡说一切都没有什么变化,只不过是自己周围床铺的人一年年都不同了。
(摘自《医药保健》8月号作者徐玮)
狼不是孩子的榜样
老方在6月29日《长沙晚报》撰文说,近日,报载深圳市一小学在校园内设立狼群雕塑,“本意”是要将东方传统的“羊”教育模式引导到西方“狼”道上来。
建这个雕塑,校方似乎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想用“个性张扬、敢于挑战、不断超越”的“狼”性取代孩子们身上“温文尔雅、逆来顺受、安于现状”的“羊”性,希望孩子们“学会合作,能成为有思维、有智慧、能解决问题、体格强壮的人。”
那张牙舞爪、争先恐后嚎叫着扑向猎物的狼群雕塑,容易令人产生生理厌恶。笔者实难找出其“个性张扬、敢于挑战、不断超越”的优点来。
在校园中,将狼这一非善动物突显出来,对世界观、价值观尚未成熟,且并没有多少判断力、审辨力的孩子们来说,是一种伦理的道德的灾难:狼外婆的故事只怕要重新改写了。
老虎与老鼠的故事
老鼠和老虎恰恰是动物界的两个极端,一个是最弱小的,一个是最强大的。奇怪的现象出现了,最强大的老虎种族一蹶不振,濒临灭绝,而最弱小的老鼠种族却日益昌盛,人丁兴旺。很多年前,国家为保护老虎,制定法律,把它们列为一级保护动物,可是它们却总也不见多起来。而老鼠在50年代就被列为“四害”之一,是全民共诛之全党共讨之的祸害,几十年过去,它们不仅没有给消灭,近年来却愈加猖獗。法律在这里体现了它的局限性。最最让法律尴尬的是在中国牡丹江市横道河子猫科动物研究所,那里的72只老虎因为国家颁布了虎骨不准入药的法令之后,一下子面临全部饿死的困境。原来这个研究所是养老虎杀了入药的,由银行投资,赚取利润,所以繁殖得很快。虎骨不准入药了,银行不能继续投资,这些家伙一年要吃几百万元的肉,谁来养活它们?它们眼巴巴地要饿死了,恰恰因为这个为了保护它们的法令。后来的哈尔滨的东北虎林园,就是要养活它们才建立的,据说也很难维持生计。
反观在老鼠那里,却是另一种景象,如果你到乡下去看一看,老鼠们大有席卷全球之势。它们杀之不尽,愈杀愈多。各种化学毒鼠药,上过几次当之后立刻就传遍鼠的世界,不再有老鼠去吃,使人多年的研究成果几天之内完全失效。又发明了“电猫”、“电蛇”,还有什么“电子灭鼠器”,连高科技都用上了,还是不行。农民叫苦连天,成片的庄稼给老鼠吃得颗粒无收,他们束手无策。在我种庄稼的时候,老鼠是从来不会爬到玉米秸上去吃玉米的,只有等人把玉米割倒后才能为害,现在不同了,它们有了上玉米秸的本领,不等人动手,它们就开始抢先收获了。老鼠几十年之间的进化,让人类感到不寒而栗。
(摘自《今晚报》作者孙少山)
冷漠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美国心理学家为从动物实验中获得有关爱的人类行为线索,为幼猴设计了五种人造母猴,观察“母亲”的拒绝会在幼猴的身上引起怎样的反应:第一种偶尔用压缩空气吹幼猴;第二种会猛烈晃动,致使幼猴无法爬到母亲身上;第三种装有弹簧,能将幼猴弹开;而第四种“母亲”的身上居然布满了铁钉。但这四种“母亲”都未能将幼猴从它的“母亲”身边赶开,惟独第五种体内灌有冰水的母猴使幼猴躲在墙角,并永久地拒绝了母亲。
很多人认为是自己的优秀拉开了同他人的距离,其实冷漠才是造成自己孤独的原因。
(摘自《今日文摘》第7期作者魏克)
理智应对
一位挪威青年男子飘洋过海来到法国,他要报考著名的巴黎音乐学院。考试的时候,尽管他竭力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到最佳状态,但主考官还是没能看中他。身无分文的青年男子来到学院外不远处的一条繁华的街上,勒紧裤带在一棵榕树下拉起了手中的琴。他拉了一曲又一曲,吸引了无数的人驻足聆听。饥饿的青年男子最终捧起自己的琴盒,围观的人们纷纷掏钱放入琴盒。
一个无赖鄙夷地将钱扔在青年男子的脚下。青年男子看了看无赖,最终弯下腰拾起地上的钱递给无赖,说:“先生,您的钱掉在了地上。”无赖接过钱,重新扔在青年男子的脚下,再次傲慢地说:“这钱已经是你的了,你必须收下。”青年男子再次看了看无赖,深深地对他鞠了个躬,说:“先生,谢谢您的资助!刚才您掉了钱,我弯腰为您捡起。现在我的钱掉在了地上,麻烦您也为我捡起!”无赖被青年男子出乎意料的举动震撼了,最终捡起了地上的钱放入青年男子的琴盒,然后灰溜溜地走了。围观者中有双眼睛一直默默关注着青年男子,是刚才的主考官。他将青年男子带回学院,最终录取了他。这位青年男子叫比尔·撒丁,后来成为挪威小有名气的音乐家,他的代表作是《挺起你的胸膛》。
当我们陷入生活最低谷的时候,往往会招致许多无端的蔑视;当我们处在为生活苦苦挣扎的关头,往往又会遭遇肆意践踏你尊严的人。针锋相对的反抗是我们的本能,但往往会让那些缺知少德者更加暴虐。我们不如理智地去应对,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去展示并维护我们的尊严。那时你会发现,任何邪恶在正义面前都无法站稳脚跟。
(摘自9月17日《扬子晚报》作者王志明)
历史题该怎样考
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美国世界史的一道题目: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当初如果没有死,欧洲会发生什么变化?试从经济、政治、社会三方面分析。
有个学生大意是这样回答的,这位蒙古领导人如果当初没有死,那个可怕的黑死病就不会被带到欧洲去。如果没有黑死病,神父跟修女就不会死亡。神父跟修女如果没有死亡,就不会怀疑上帝的存在。如果没有怀疑上帝的存在,就不会有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如果没有文艺复兴,西班牙、南欧就不会强大,西班牙无敌舰队就不可能建立。如果西班牙不够强大,意大利不够强大,翁哥龙沙克斯,会提早200年强大,日耳曼会控制中欧,日耳曼跟奥匈帝国就不可能存在。教师一看,说:棒,分析得好。其实这种题目老师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相形之下,我们的历史教育就很有问题。翻开我们的教科书,题目是这样出的:甲午战争是公元哪一年爆发?签订的叫什么条约?割让多少土地?赔偿多少银两?每个学生都努力作答案。人家培养的是能力,而我们灌输的是知识。
(摘自《散文百家》第8期(下)作者张寿卿)
怜悯与尊严
有一次,我去火车站送朋友。我们叫了辆的士,把重重的几个箱子放在车后面。下车的时候,一个拄着拐杖的中年人帮我们开了车门。接着,他又向我们伸出一个肮脏的小盆子来。盆子上堆满了一毛两毛的硬币和纸币。
我问朋友,有没有零花钱。朋友摇摇头。我只好把准备用来买站台票的两元钱都给了那个中年人。中年人大吃一惊,手不停地抖动着小盆子,他激动得仿佛第一次收到这么多的钱。
我们没在意,径直往后车厢去拿箱子。朋友费很大力气拿出一只。刚要拿起另一只时,一只粗壮而黝黑的大手伸了进来。“我来!”他一把拿起那只箱子,坚持要帮我们把箱子提到车站门口。“不用了,谢谢。你也不方便啊!”我和朋友都不忍心。“不行,一定要送!”他左手拄着拐杖,右手提着大箱子,一瘸一拐地往车站方向走去。
怜悯与尊严使爱心得到了升华。
(摘自9月20日《三湘都市报》作者国梁)
两支火把
两支火把,奉火神之命到世界各地去考察。两支火把中有一支没有点燃,另一支是点燃的,发出很亮的光芒。过了不久,两支火把都回来了,而且都向火神提交了它们的考察报告。
第一支火把说,整个世界都陷在浓郁的黑暗中,他觉得眼前的世界情况很坏,甚至已坏到了极点。
第二支火把的报告却恰恰相反,他说他无论到哪里,总可以找到一点光明,所以,他认为这个世界是十分有希望的。
听了这两个不同的报告,那个派他们出去考察的火神就对第一支火把说:“也许该好好地问一问自己,有多少黑暗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我们对世界的看法,说到底是我们自己的形象定位。当我们像那支没点燃的火把,吝啬自己的光明时,我们自然会觉得眼前的世界陷在浓郁的黑暗里,自然看不到希望所在;当我们像那支点亮的火把,燃烧着我们自己时,我们眼前自然有不灭的光明,希望就在那光明里升腾。“也许该好好地问一问自己,有多少黑暗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是的,我们始终应该牢记,这个世界是光明还是黑暗,有我们自己的一份责任。
(摘自《小品文大观》第6期作者张峰)
两只老虎
有两只老虎,一只在笼子里,一只在野地里。在笼子里的老虎三餐无忧,在外面的老虎自由自在。
笼子里的老虎总是羡慕外面老虎的自由,外面的老虎却羡慕笼子里的老虎安逸。一日,一只老虎对另一只老虎说:“咱们换一换。”另一只老虎同意了。
于是笼子里的老虎走进了大自然,野地里的老虎走进了笼子。但不久,两只老虎都死了。一只是饥饿而死,一只是忧郁而死。
许多时候,人们往往对自己的幸福熟视无睹,而觉得别人的幸福很耀眼,却想不到别人的幸福也许对自己不合适。
(摘自7月19日《新安晚报》作者孔德保)
令人思索的“马桶效应”
为什么好强、倔犟的塞尔维亚人在美国炸弹面前低下了头?有这样一个说法。
美国空军轰炸的目标起初集中于军事目标和与之有关的交通枢纽,后来则转而摧毁诸如水厂电厂之类的民用设施。城市供水供电系统的瘫痪,直接影响了居民家庭卫生用水。那些过惯了现代文明生活的广大都市居民,在没有充分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突然离开了习以为常的抽水马桶,一连多日在户外或以其他“非常手段”来解决“日常问题”,事态就立刻变得严重起来,久而久之,人们便开始对时局失去耐心,以致大众逐步达成了一种共识:恐怕国家政策或高层政府官员该有些变换了。
随之而来的,便是传媒展现在世人面前的那一幅幅画面:人心浮动,签署城下之盟,大选后政府更迭,前任国家元首变成国际法院的“阶下囚”,但民众生活趋于正常。
把生活方式,或把已经无形中成为日常生活之组成部分的习惯链条突然打断,并将它与民众的心态以及政府政策纳入一个逻辑框架中加以说明,还是很有些意义的。
(原载《经济学家茶座》第21期作者张宇燕转摘自8月23日《学习时报》)
卢沟桥上“瞎话”多
梁亚明在7月2日《中国青年报》上撰文说,6月25日某电视台播出了一男一女两个少年在卢沟桥上游历的节目,编导的本意大概是想通过孩子的对话,向广大观众介绍一下卢沟桥。创意不错,但节目却出现了严重的错误,让人看后十分气愤。
其一,一个瘦老头儿,手里转动着两个用于健身的核桃,用山东口音对两个孩子说:“那个七七事变哪,一共打了七七四十九天……”
其二,两个孩子中的小丫头,竟对瘦老头儿说“老爷爷,当年咱八路军在卢沟桥上怎么打日本的呀?”
其三,在后期制作时,编辑居然将时任29军军长的宋哲元将军,变成了“孙××”。
真实的历史是:1937年7月7日,日军驻丰台一部,与我驻卢沟桥的29军110旅219团三营发生冲突。战斗于凌晨打响,拉开了我国军民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的序幕。至28日,日军用飞机轰炸了29军设在南苑的军部,随后又突破了我军阵地,29军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均在阵地上阵亡。
路要拾遗
在丹麦哥本哈根的一个上午,我独自前往国立博物馆参观。忽然听到身后传来匆匆的脚步声,并伴随着一声声的叫喊。这时路人都用一种奇怪的眼光看着我,我感到很纳闷。转过身去,一位青年男子朝我奔来。“先生,你丢了饮料罐!”我一愣,向他耸肩摊手道:“我没有丢啊。”可那青年却固执不让,“我亲眼看见一只饮料罐从你脚边滚出来的。”见他煞有介事地指责,我更是莫名其妙,也无心同他辩个清白。立刻弯腰俯首拾起这只不知从何方滚到我脚边的空饮料罐,将它扔进了路边的废物箱里。息事宁人后,那男青年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我十分委屈地向他解释:“先生,这只饮料罐真的不是我丢的。”可他却说:“我知道不是你丢的,但是看见地上有垃圾,就应该马上拾起来,把它丢进废物箱,这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无言以对。
在接下来的几天走马观花中,我时常看见有市民自觉地俯拾路旁的废弃物或纸屑等,然后扔到废物箱里。我想,也许正是哥本哈根市民自觉形成的路要拾遗的良好习惯,才使得这里的条条街道都非常洁净。
(摘自8月27日《人民日报》作者闻已)
旅鼠的自杀之旅
旅是北极草原的老大,它们的生育速度实在太快,一胎最多可以生20只,20天就可以成熟。一对鼠男女如果从春天开始致力于生育大计,到秋天就会制造出几十万个后代。每隔三到四年,旅鼠的数量就会大到把草原上可食之物全部吃光的程度,这时,它们得考虑子孙后代的事了,如何消除过剩的数量呢?死亡!主动的死亡是最好方式。
这时,旅鼠摇身一变,颜色从原来的灰黑色忽然变成鲜艳的橘红色,暴露出自己的所在,引来天敌为自己举行腹葬。但是狐狸们,猫头鹰们怎么努力也吃不光所有的旅鼠。
于是旅鼠们集合起来,几十万只,几百万只地成群结队开始了一生中最悲壮的旅行。它们铺天盖地地向大海而去,前面的旅鼠逢水架桥:以肉体填平小河、池塘,后面的旅鼠踏过同类的尸体继续前进。大军所到之地,植物统统被吃得精光,草地变成荒原,它们的死亡队伍来到海边之后,几百万只旅鼠抱在一起,像座小山似的在水里翻滚……
旅鼠名字的由来,就是因为这种死亡之旅。美国的皮特克用营养恢复学说来解释旅鼠的自杀:当鼠类数量达到高峰时,植被因遭到过度啃食而被破坏,食物不足、隐蔽条件恶化,于是它们只好除了留下少数以繁衍后代之外,统统去死。等到植被恢复时,它们的数量再节节攀升。
(摘自6月16日《青年参考》作者梦亦非)
买卖柿子
美国有一个摄制组,到中国某地农村拍一部有关中国农民生活的纪录片。他们找到一位柿农,说要向他买1000个柿子,请他把这些柿子从树上摘下来,并演示一个贮存的过程,谈好的价钱是1000个柿子160元,折合20美元。
柿农很高兴。他找来一个帮手,一人爬到柿子树上,用绑有弯钩的长杆,看准长得好的柿子用劲一拧,柿子就掉了下来。下面的一个人就从草丛里把柿子找出来,捡到一个竹筐里。柿子不断地掉下来,滚得到处都是。下面的人则手脚飞快地把它们不断地捡到竹筐里,同时还不忘高声大嗓门地和树上的人拉家常。美国人觉得这很有意思,自然全都拍了下来。接着又拍了他们贮存柿子的过程。
美国人付了钱就准备离开,那位收了钱的柿农却一把拉住他们,说:“你们怎么不把买的柿子带走?”美国人说,他们买柿子的目的已经达到,柿子还请他自己留着。那
柿农很生气地说:“我的柿子很棒呢,你们没理由瞧不起它。”
翻译解释了半天,柿农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同意让他们走。他摇摇头感叹:“没想到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傻瓜!”
那位柿农不知道,他的1000个柿子虽然原地没动就卖了20美元,但那几位美国人拍的纪录片,拿到美国去却可以卖更多更多的钱。
一个柿子通常只能卖一次,但如果将柿子制成“信息产品”,就可以卖千千万万次。
(张有军摘自8月13日《现代女报》作者徐迅雷)
卖糖哲学
一个小孩到商店里买糖,总喜欢找同一个售货员。因为别的售货员都是先抓一大把,拿去称,再把多了的糖一颗一颗拿走。但那个比较可爱的售货员,则每次都抓得不足重量,然后再一颗一颗往上加。
虽然最后拿到的糖在数量上并没有什么差别,但小孩就是喜欢后者。这一“卖糖哲学”告诉人们:生活中,同样的付出,仅仅因为方法不同,其效果是不一样的。
(摘自6月29日《市场报》)
每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
在电视上看“十佳教师”的事迹报告,有一位姓方的女教师,讲述了发生在她身上的真实故事。
方老师的丈夫在外地工作,他们有一个4岁的女儿;方老师教初三数学,同时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工作。方老师每天早晨6点以前赶到学校,晚上10点以后才能回家。上幼儿园的孩子每天先随她到学校,等她安顿好工作后再送到幼儿园;晚上7点钟,她将孩子从幼儿园接回家,拔掉所有的电器插头,再将玩具堆放在女儿面前,然后反锁上家门到学校去辅导学生晚自习。
有一天,学校要进行模拟考试,一大早,女儿说自己“特别冷”,方老师没在意。晚上她把女儿接回家,女儿又说“特别困”,方老师便让女儿睡觉,自己急匆匆赶到学校去看学生晚自习。第二天,孩子说没力气起床,要求不上幼儿园了,在家里玩一天。她也就答应了。第三天,孩子说眼睛看不见东西,方老师便带女儿去医院检查。结果,医生说,孩子因为高烧,角膜已经软化穿孔,彻底失明了……方老师讲到这里不由得呜咽起来。但她平静了一下情绪,马上接着说:“那一届学生十分争气,有一半学生考上了省重点高中。虽说为了他们的成功我付出了高额代价,但我觉得值!他们的成功是我一生的安慰与自豪!”
我的心,在那一刻碎了!这个伟大的方老师,竟可笑地认为送走几个成绩优秀的学生就可以抵消她对一个无辜女孩所犯下的错!她把那个可怜的女童看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以为牺牲掉孩子正显示母亲无比高尚的情操!最可怕的是诸位评委,他们究竟想通过方老师这个让人椎心泣血的故事标榜什么?
我们的教育应该摒弃那些非人性的东西。不要总去夸耀一个老师身患重疾置生死于度外毫不吝惜地抛洒生命;不要总去夸耀一个校长因为考季来临工作紧张便不去为老父亲送葬;不要总去夸耀一个母亲为了不耽误孩子的学习,在自己的婆母临终前都不满足她看一眼孙子的愿望……
(摘自《东方女性》第5期作者张丽钧)
名气的价值
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拟以3万美金的年俸,聘请曾任南部联军统帅的名将李将军为该公司董事长,但遭李将军拒绝,理由是他对人寿保险业务毫无心得。公司负责人当即告称:“阁下对人寿保险业务无心得无所谓,我们需要的是您的大名。”
“好的,可见我的名气很有价值,”李将军严肃地说,“正因为此,今天我不得不告诉你,我要把它用在与它价值相配的地方。”
后来,李将军欣然接受了一个小规模专科学校校长的职务,年薪只有1500美元。
30000<1500,这在数学上是谬误,但在李将军那里却是名气的价值。于是我们便不难明白李将军为何在美国颇受尊敬,因为一个真正伟大睿智的人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价值,更知道如何找到价值的归属。
(摘自《文字客》第6期作者周红飞)
名与德
傅聪可谓名人,其父傅雷亦是名人,有一回我访问傅聪,得知他的父母在“文革”中愤然弃世之后,骨灰被一位从不相识的姑娘冒称“傅雷干女儿”领去保存。这位“干女儿”为此蒙尘十年,直至“文革”结束后才过着正常人的生活。傅聪从英国来到上海,欲重谢她,她却连傅聪都不见,说道:“何必说谢!何足道谢!”
我寻访她。经我再三恳求,她才愿说出保存傅雷夫妇骨灰的经过,但要求我在报道中绝不可提及她的名字。我只得从命,通篇以“她”相称,发表了长篇报道。迄今,她仍过着平平常常的生活。
她为善而不求名,如同唐朝骆宾王所言:“不汲
汲于荣名,不戚戚于卑位。”她曾很深刻地对我说:“倘若我求名利,我就不会在那样的年月冒着生命危险去保存两个‘反革命’的骨灰!”
傅雷译著等身,傅聪琴声盖世,论知名度她无法与傅氏父子相比。但是她那善良正直的品格,并不亚于傅氏父子———“名”与“德’并不完全成正比。
(摘自9月15日《北京娱乐信报》作者叶永烈)
蘑菇与人才
蘑菇长在阴暗的角落,得不到阳光,也没有肥料,自生自灭,只有长到足够高的时候才会开始被人关注,此时它自己已经能够接受阳光了。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蘑菇效应”。
蘑菇效应很形象地诠释了多数人的工作经历:一个刚参加工作的人总是先做一些不起眼的事情,而且没有能够受到重视。当他默默无闻地工作一段时间后,如果工作出色就逐渐被人关注并得到重用;如果工作不出色就逐渐被边缘化,甚至被人遗忘。从某种观念上讲,这种“蘑菇经历”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因为它是人才蜕壳羽化前的一种磨练,它可以消除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从而使人更加接近现实,能够更加理性地思考和处理问题,对人的意志和耐力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
(摘自7月8日《经济视点报》作者章立早)
你属于哪种人
我们常常能够听到以下熟悉的话语:“现在是午餐时间,你3点以后再打来吧。”“那不是我的工作。”“我太忙了。”“那是汉曼的工作。”“我不知道该如何帮你。”“这件事我们现在办不了。”
有一次,我到一家百货商店去购买一件东西。我走到一个自己要找的柜台,可是店员却把我带到了别的地方。你知道吗?在我找到那件东西之前,我被带到了商店的四个柜台。如果某人能在某处贴出一张杜鲁门总统的座右铭:“责任到此,不能再推!”该多么振奋人心啊!
有两种人永远无法超越别人:一种人是只做别人交代的事,另一种人是做不好别人交代的事。哪一种情况更令人丧气?实在很难说。总之,他们会成为第一个被裁掉的人,或是在同一个单调卑微的工作岗位上耗费终身的精力。
用上面所说的任何一种方式做事,你或许可以躲过一时,却永无成功之日。
你属于上面哪一种人呢?
(摘自6月28日《深圳商报》作者佚名)
本文来自:5time语录网(www.5time.cn),原文地址:http://www.5time.cn/show/12940.html
Ⅸ 民族大团结的名言警句
1、团结奉献,是激励各族人民锐意进取、拼搏创业的内在动力,是凝聚人心、集中力量创大业、干大事的道德文化旗帜。
2、团结奉献,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3、团结共事的能力,源于共同的理想和追求,源于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
4、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新的生产力,革命时期是这样,建设时期也是这样。
5、团结凝聚力量,奉献诠释忠诚。
6、团结是宝。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困难时期不气馁,胜利时期不骄傲,辉煌时期不发热,胜利就永远属于我们!
7、团结是力量,团结是财富,团结是生产力,团结奉献是社会疆发展进步的基础。
8、团结是什么?团结是乘法。把一个人的力量乘以一个人的力量,那么这份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把这份力量乘以全中国,甚至全世界呢?再大的困难也会迎刃而解的。
9、团结出凝聚力,出生产力,出战斗力,团结可以战胜艰难险阻,创造人间奇迹。
10、人在社会中,总要和别人团结,学会团结,就是最强大的!
11、人要是不团结,就像是除法。一个本来非常大的力量,却被分成无数份,每份的力量简直不堪一击,就像 凯 凡尔纳的《机器岛》一样,一个本来挺大的机器岛,因为内部分成两半,岛分成了好几块。不团结就像烈性炸药,使人孤立的药。
12、民族团结,推动着中华民族大发展大繁荣;军民团结,巩固着伟大祖国的钢铁长城;人民团结,推动着国家强盛和社会进步。团结出凝聚力,出生产力,出战斗力,团结可以战胜艰难险阻,创造人间奇迹。
13、讲团结首先要讲风格,讲奉献,讲责任,“老黄牛”越多,我们这个民族就越充满希望。
14、共同的理想信念、奋斗目标,遵守统一的行事规则和铁的纪律,是团结的基石。
15、对领导干部来说,团结是美德、是责任,更是一种境界。
16、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大家团结在一起,因为,只有团结在一起,我们的力量才能更加强大。
17、小小的蚂蚁经常能搬起是自己重量几倍的东西,这是为什么呢?当然是靠团结的力量。俗话说得好,五人团结一只虎,十人团结一条龙,百人团结像泰山。只要我们团结在一起,就没有什么做不成的事情。
18、中国人民历来不缺乏团结和奉献精神。正是无数革命先辈流血牺牲才换来了中国的独立,正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才实现了中国的富强。
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团结奋斗。团结就是大局,团结就是力量。全党同志要用坚强的党性保证团结,用共同的事业促进团结,自觉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促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大团结。
Ⅹ 卡夫卡经典语录
弗兰兹·卡夫卡,奥地利小说家。出生犹太商人家庭,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和法律,1904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为4部短篇小说集和3部长篇小说。
可惜生前大多未发表,3部长篇也均未写完。卡夫卡是欧洲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他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
文笔明净而想像奇诡,常采用寓言体,背后的寓意言人人殊,文笔明净而想像奇诡,常采用寓言体,背后的寓意言人人殊,暂无(或永无)定论,令二十世纪各个写作流派纷纷追认其为先驱。
卡夫卡语录
1.生命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它会停止。
2.心脏是一座有两间卧室的房子,一间住着痛苦,另一间住着欢乐,人不能笑得太响,否则笑声会吵醒隔壁房间的痛苦。《箴言录》
3.我是自由的,那就是我迷失的原因。
4.目的虽有,却无路可循;我们称之为路的,无非是踌躇。《误入世界》
5.努力想得到什么东西,其实只要沉着镇静、实事求是,就可以轻易地、神不知鬼不觉地达到目的。而如果过于使劲,闹得太凶,太幼稚,太没有经验,就哭啊,抓啊,拉啊,像一个小孩扯桌布,结果却是一无所获,只不过把桌上的好东西都扯到地上,永远也得不到了。《城堡》
6.我们唯一能够逃避的就是逃避本身。
7.书必须是用来凿破人们心中冰封海洋的一把斧子。
8.你活着的时候应付不了生活,就应该用一只手挡开点儿笼罩着你的命运的绝望,同时,用另一只手记下你在废墟中看到的一切。
9.光勤劳是不够的,蚂蚁也非常勤劳。你在勤劳些什么呢,有两种过错是基本的,其他一切过错都由此而生,急躁和懒惰。
10.什么是爱?这其实很简单,凡是提高、充实、丰富我们生活的东西就是爱,通向一切高度和深度的东西就是爱。
11.人只因承担责任才是自由的,这是生活的真谛。
12.真正的对手会灌输给你大量的勇气。
13.尽管人群拥挤,每个人都是沉默的,孤独的。对世界和自己的评价不能正确地交错吻合。我们不是生活在被毁坏的世界里,而是生活在错乱的世界里。我们就像被遗弃的孩子,迷失在森林。当你站在我面前,看着我时,你知道我心里的悲伤吗?你知道你自己心里的悲伤吗?《失踪者》
14.在巴尔扎克的手杖柄上写着:我在粉碎一切障碍。在我的手杖柄上写着:一切障碍都在粉碎我。共同